四口临边安全防护控制.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4128668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口临边安全防护控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口临边安全防护控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口临边安全防护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口临边安全防护控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口临边安全防护控制4.6安全防护4.6.1 洞口防护符合规范要求。(1)洞口作业时,应采取防坠落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竖向洞口短边边长小于500mm时,应采取封堵措施;当垂直洞口短边边长 大于或等于500mm时,应在临空一侧设置高度不小于1.2m的防护栏杆,并应采用密目 式安全立网或工具式栏板封闭,设置挡脚板2)当非竖向洞口短边边长为25mm500mm时,应采用承载力满足使用要求的盖 板覆盖,盖板四周搁置应均衡,且应防止盖板移位3)当非竖向洞口短边边长为500mm1500mm时,应采用盖板覆盖或防护栏杆 等指施,并应固定牢固4)当非竖向口短边边长大于或等于1500m时,应在洞口作业侧

2、设置高度不小于 1.2m的防护栏杆,洞口应采用安全平网封闭。【注解】(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4.2;建筑施工安全检 查标准JGJ59-2011/3.13.3 (5)(2)电梯井口应设置防护门,其高度不应小于1.5m、防护门底端距地面高度不 应大于50mm,并应设置挡脚板。【注解】(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4.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K 3.13.3 (5)(3)在电梯施工前,电梯井道内应每隔2层且不大于10m加设一道安全平网。 电梯井内的施工层上部,应设置隔离防护设施。【注解】(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

3、16/4.2;建筑施工安全检 查标准JGJ59-2011/3.13.3 (5)(4)洞口盖板应能承受不小于IkN的集中荷载和不小于2kN/nf的均布荷载,有 特殊要求的盖板应另行设计。【注解】(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4.2;建筑施工安全检 查标准JGJ59-2011/3.13.3 (5)(5)墙面等处落地的竖向洞口、窗台高度低于800mm的竖向洞口及框架结构在 浇筑完混凝土未砌筑墙体时的洞口,应按临边防护要求设置防护栏杆。【注解】(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4.2;建筑施工安全检 查标准JGJ59-2011/3.13.3 (5)(6)安全防护

4、设施宜采用定型化、工具化设施,防护栏应为黑黄或红白相间的 条纹标示,盖件应为黄或红色标示;应有专人对各类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保, 发现隐患应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注解】(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4.2;建筑施工安全检 查153标准JGJ59-2011/3.13.3 (5)临边防护符合规范要求。(1)坠落高度基准面2m及以上进行临边作业时,应在临空一侧设置防护栏杆, 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或工具式栏板封闭。【注解】(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4.1、4.3;建筑施工安 全检查标准JGJ59-2011/3.13.3 (4)(2)施工的楼梯口、楼梯

5、平台和梯段边,应安装防护栏杆;外设楼梯口、楼梯平 台和梯段边还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封闭。【注解】(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4.1、4.3;建筑施工安 全检查标准JGJ59-2011/3.13.3 (4)(3)建筑物外围边沿处,对没有设置外脚手架的工程,应设置防护栏杆;对有外脚 手架的工程,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密目式安全立网应设置在脚手架外侧立 杆上,并应与脚手杆紧密连接。【注解】(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4.K 4.3;建筑施工安 全检查标准JGJ59-2011/3.13.3 (4)(4)施工升降机、龙门架和井架物料提升机等在建筑物间

6、设置的停层平台两侧 边,应设置防护栏杆、挡脚板,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或工具式栏板封闭。【注解】(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4.1、4.3;建筑施工安 全检查标准JGJ59-2011/3.13.3 (4)(5)停层平台口应设置高度不低于1.80m的楼层防护门,并应设置防外开装置。 井架物料提升机通道中间,应分别设置隔离设施。【注解】(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4.1、4.3;建筑施工安 全检查标准JGJ59-2011/3.13.3 (4)(6)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 度不低于18cm的挡脚板,挡脚板与下边

7、的空隙不应大于10mm。挡脚板应刷红白颜 色相间的油漆警示标志;当临边的外侧面临街道时,除防护栏杆外,敞口立面必须采 取满挂安全网或其他可靠措施做全封闭处理。【注解】(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4.1、4.3;建筑施工安 全检查标准JGJ59-2011/3.13.3 (4)154有限空间防护符合规范要求。(1)各层级应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台账:对有限空间进行辨识,确定有限空间的 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毒有害因素等基本情况,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 长期存在风险的有限空间,要设置醒目的标志、标示。【注解】(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9号;危险

8、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缺氧危 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第5、6、7、8章;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 GBZ/T205-2007/第 5、6、7、8、9、10、11、12 章)(2)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指 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等。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 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注解】(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9号;危险性较大的分

9、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缺氧危 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第5、6、7、8章;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 GBZ/T205-2007/第 5、6、7、8、9、10、G、12 章)(3)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应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禁止采用纯氧 通风换气;发现通风设备停止运转、有限空间内氧含量浓度低于或者有毒有害气体浓 度高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限值时,必须立即停止有限空间作业,清点作业 人员,撤离作业现场。待采取措施、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继续作业。【注解】(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9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

10、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缺氧危 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第5、6、7、8章;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 GBZ/T205-2007/第 5、6、7、8、9、10、G、12 章)(4)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注解】(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9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缺氧危 险作业安155全规程GB8958-2006/第5、6、7、8章;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 GBZ/T205-2007/第 5、6、7、8、9、10、11、12 章)(5)在有限空间

11、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梯子、绳 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注解】(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9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缺氧危 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第5、6、7、8章;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 GBZ/T205-2007/第 5、6、7、8、9、10、11、12 章)(6)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密闭设备(如油罐、反应塔、储罐、锅炉 等)内部作业时必须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当 作业人员在密闭设备内作业时,一般打

12、开出入口的门或盖,如果设备与正在抽气或已 经处于负压的管路相通时,严禁关闭出入口的门或盖。【注解】(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9号;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缺氧危 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第5、6、7、8章;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 GBZ/T205-2007/第 5、6、7、8、9、10、G、12 章)大模板作业防护符合规范要求。(1)模板顶部应设置操作平台,平台外围应设置防护栏杆和踢脚板。【注解】(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T74-2017/6.1.4 628、633、652、 、7.0.7)(2)

13、大模板组装、安装及拆模作业时,设置警戒区,无关人员严禁进入,严禁 交叉作业。【注解】(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T74-2017/6.1.4 628、652、 、7.0.7)(3)大模板施工过程中及时对模板上混疑土进行清理,避免吊运过程中混凝土 块掉落伤人。【注解】(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T74-2017/6.1.4 628、633、652、 706、7.0.7)156(4)在地面存放时两块板面应相对放置且中间留不小于600mm操作间距,长时 间存放时应将模板连成整体;可采用钢管、扣件搭设堆放架,大模板放置在堆放架上 应采取可靠临时固定措施,防止倒塌。两边堆放不能 超过三层大模板,且两边均匀 堆载。【注解】(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T74-2017/6.1.4 628、633、652、 706、7.0.7)(5)堆场四周采用隔离围挡进行封闭,悬挂安全责任公示牌及大模板操作安全 技术规程,无关人员禁止进入大模板堆放场地。【注解】(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T74-2017/6.1.4 628、633、652、706、7.0.7)(6)大模板吊运过程中吊耳、吊索具、钢 丝绳必须安全可靠,吊运之前必须 对吊索具进行检查。【注解】(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T74-2017/6.1.4 628、633、652、706、7.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