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性的文化批判.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4120546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理性的文化批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学理性的文化批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理性的文化批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理性的文化批判.docx(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理性的文化批判读转型期中国审美文化批判罗宗宇毫无疑问,由于文化批判正成为人文学问分子乐观介入当下文化进展的一种思想方式,因此,在世纪之 初对上个世纪八十年月末以来的中国审美文化实施一种细致仔细的文化批判,就不仅是存在 于他们之中的阅读心理期吩,也是他们自身存在价值的体现,更是审美文化走向救赎、文化 向优化形态进展的客观要求。在这个意义上,谭桂林的学术新著转型期中国审美文化批判 一方面成为了学问精英批判话语的精彩演练,另一方面也正切合了上述需要。作者的批判矛头集中指向转型期中国文化舞台上的种种审美文化现象。由于此时的中国 全面进入技术时代,文化工业随之兴起。同时,经济向市场化转轨,大众文化也辉

2、煌复归。 更令人注目的是,异域思潮后现代主义胜利登陆并很快与大众文化一道对精英文化进行夹 击,文化还俗的走势强劲。也就是在这种文化场景中,同国民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审美文化 精气瓦解,面目全非,整体上呈现出一种颓败症候。正如作者所描述的那样,主体性走向黄 昏,文学艺术话语蜕变为商业话语,创作成为制作,文艺商品化、庸俗化、感官化、欲望化、 快餐化、平面化、私语化与审丑化。尤为重要的是,这种症候是在一种特别自觉的意识状态 下发生的,并且正在获得种种文化理论的阐释与认可。因此,批判者糊涂地熟悉到,当其站 在挽救现代人文精神的立场绽开批判时,一种有充分学理支持的主动文化批判远比一种单纯 的坚守立场和激扬

3、姿势更为重要,这与其说是一种批判策略倒不如说是一种批判理念。学理性文化批判的一个内在根本要求是注意批判的学术性,它应以厚实的学术梳理为基 础。因此,对种种审美文化现象作细密的学术梳理,在时空的穿透中把握其来龙去脉,进而 显现出它的根源和现状是作者的自觉选择。这种梳理一般有意识地放在二十世纪的历时框范 中进行,如他对世纪末持都市“边缘人”价值立场作家创作的把握。必要时作者的笔触也会 回溯到古代,如对性爱叙事话语的考察就涉及了宋朝以降的文人性爱叙事话语,而在缕析人 之神话的终结景观时也伸到了欧洲中世纪,显示出相当的敏捷性。当然,更多的梳理是在历 时与共时的交叉中来绽开的,作者对审美文化中新保守主义

4、的分析就是典型。他一方面在共 时的维度上将哲学上新儒家的兴起与思想史上对“五四”人文传统的反思以及文学理论上后 现代主义的流行归为其理论背景与学术源头,另一方面,又对前二者的历时轨迹分别作了细 致的描述,从而比较清晰地显示出该思潮在背离现代人文传统之时同封建文化形态与价值观 念亲和的可能性。正是在这种细致、厚实的学术梳理的基础上,作者的文化批判才能切近现 象层面的事实和情状,显现出充分的学术底蕴和极强的学理性,从而与当下一些时尚的所谓 “文化批判”严格区分开来。学理性的批判还必需在现象描述与学术梳理的基础上凸现批判者的独特个识和犀利见 解,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和理论的深刻性,力求学术性与思想性的统

5、一,著中的批判无疑做到 了这一点。一般来说,作者总是能站在相当的高度,以睿智的眼光透视对象,把握住问题的 关键与实质,显示出批判的深度和力度。在分析文艺“审丑化”时,他一语中的地将创作主 体审丑意识的关键定位于审而不是丑,而评述九十年月散文热现象时,又与一些论者针锋相 对,将该现象自身所揭示出来的征兆归于作家个体性的发达与主体性的失落,更为精彩的是 他对审美文化中后现代主义的批判。作者以“众声失语中的后现代喧哗为标题来概括 后现代主义在转型期中国的境遇就很独到,而将其学术史意义定位在“为当代中国文学批判 供应了一种新的话语”,“为中国的人文学问分子找到了一种职业定位”而不是如一些人所归 结的三

6、种转变,更显现了识见的独特,尤其犀利的是,作者直接抓住“本土性”、“人民记忆” 和“诗人向谁生气”的问题来质疑,通过鞭辟入理的分析和直接的思想交锋,清晰地揭示出 了后现代主义在转型期中国的精神实质及其理论尴尬,在深刻敏锐的思想中又不乏气概和激 情。学理性的文化批判的确不拒绝激情,但它力避心情化的态度,也不追求所谓“片面的深刻”,因而凸现 出辩证、理性的思维法则。事实上,当作者在对某种特定的审美文化现象进行详细批判时, 他总是能结合特定的语境来作分析,确定其消失与存在有肯定的现实合理性。他在批判“审 丑成为世纪末文艺中的主角”时,通过对残雪、莫言等人作品的分析,将其定位于世纪末文 化反思思潮中的

7、一种,并充分确定了严厉的审丑本身所具有的历史认知意义及美学意义。 对同一对象作动态的把握也是这种思维的体现。当散文创作从政治话语的长期强力干预中解 放出来,呈现出私语化、软性化的倾向时,作者热忱为之辩护,而当这种倾向越来越走向极 端时,他又毫不迟疑地赐予批判并急迫召唤有思想深度的散文消失。也就是在这种思维法则 的制导下,作者不乏激情的文化批判具有了一份难得的学术理性与糊涂。作者在世纪初进行的这次极具学理性的文化批判无疑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同九十年月 初激扬、粗疏的“重建人文精神”呐喊相比,作者的文化批判更为理性和细致,因而更有 助于审美文化的自我救赎。而在纯粹文化批判或多或少遭到扭曲甚至是遗忘的现在,著中学 理性的文化批判无疑又让每一位读者心存感动。究竟,当批判者向世俗化的审美文化生气时, 他所经受的并不只是智力和敏觉的考验,更是一种人格的考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