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知识点_中学教育-高考.pdf

上传人:c****4 文档编号:9405344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_中学教育-高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_中学教育-高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_中学教育-高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学知识点_中学教育-高考.pdf(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自然地理学 知识整理 二一年十二月 题型:填 空 题 1 分*16=16 分 名词解释 3 分*7=21 分 作 图 题 6 分*3=18 分 简 答 题 6 分*6=36 分 论 述 题 9 分*1=9 分 绪论 1地球表层的空间界限:大多数学者:上界为对流层顶,下界为沉积岩底部,包括大气圈的对流层,岩石圈的沉积岩部分,整个水圈和生物圈,共十几千米。2地球表层的特征:P40-41 1 太阳能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转化主要发生在地表。2 固 液 气三态并存于地表,且相互转化。3 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生物,土壤层)-这是负熵增长的表现。4,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

2、交换和循环。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6,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3环境:是指主体或研究对象以外的,围绕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第一章 地球 1天体的概念 广义的天体 宇宙间各种物质客体通称天体,表现为多种存在形式:一部分物质以电磁波、星际物质等形式弥散在空间;另一部分则积聚、堆积成团,表现为各种堆积形态的积聚实体,如恒星、行星、彗星、星云等,称为积聚态天体。通常将包括星际物质和各种积聚态天体在内的宇宙物质,统称为天体,而不包括电磁波。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序、运动特征、显著特点 3日地距离:1.496 108 km

3、,一个天文单位。4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球形形状使得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并由此形成地球上的温度带。这是地域分异规律得以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也是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脚点。5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 版本一:地球的大小适中。如果太大,超过太阳质量的 0.07,则产生热核反应,演变为恒星;如果质量太小,则无法吸引大气,不会产生大气圈,地球就会像月球一样,不会孕育出生命,而且将会被小行星、流星和彗星撞击得千疮百孔。版本二:地球的巨大质量,可以吸引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有了大气圈,才能保住水圈,形成生物圈。的空间界限大多数学者上界为对流层顶下界为沉积岩

4、底部包括大气圈的对流层岩石圈的沉积岩部分整个水圈和生物圈共十几千米地球表层的特征太阳能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转化主要发生在地表固液气三态并存于地表且相互转化具循环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环境是指主体或研究对象以外的围绕主体占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第一章地球天体的概念广义的天体宇宙间成团表现为各种堆积形态的积聚实体如恒星行星彗星星云等称为积聚态天体通常将包括星际物质和各种积聚态天体在内的宇宙物质统称为天体而不包括电磁波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序运动特征显著特点日地距离一个天文单位地球 6地球自转的方向、线速度、角速度、周期

5、(恒星日、太阳日)、地理意义 7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回归年)、地理意义及黄赤交角 地轴与黄道面(地球公转轨道面)成 6633夹角,因此赤道面与黄道面成 2327夹角,这一夹角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8纬线、赤道特点及南北半球分界线、经线特点及东西半球分界线(20 W 和 160 E)9地球内部构造(地壳、地幔、地核)及其分界面 10海陆分布特征 11海陆起伏曲线概念 海陆起伏曲线:为了形象地表示地球上各种高度和深度的对比关系,可以根据陆地等高线和海洋等深线图,计算各高度陆地和各深度海洋所占的面积或占全球总面积的百分比,绘出曲线。这就是海陆起伏曲线。P39 12岛屿分类 一,大陆岛(如台湾岛,海南

6、岛)二,海洋岛(火山岛,珊瑚岛)第二章 地壳 1组成地壳的八大元素 2岩石的概念:在地质作用下,一种或多种矿物按一定规律聚集形成的矿物集合体。3岩石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是在地球内部(软流层)的高温高压作用下产出的高温粘稠的熔融体物质。岩浆作用 定义:岩浆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 4沉积岩形成的过程 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5层理:岩石的颜色、成分和结构表现出的成层构造,是沉积岩的最重要的特征。6变质作用的类型 A.动力变质作用 B.接触热变质作用 C.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D.区域变质作用 E.混合岩化作用(超变质作用)7地质构造和构造运动:

7、在地球内能的驱动下,组成地壳的岩层受到各种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形,产生弯曲、断裂等各种形态。这些形态就称为地质构造,而引起和产生地质构造的运动和作用,就称为构造运动。8海侵层位和海退层位特征及作图 海侵层序 当地壳下降时,陆地面积缩小,而海洋面积扩大,也就是海水逐渐侵入大陆。这时所形成的地层,从垂直剖面来看,自下而上沉积物的颗粒由粗变细;同时,新岩层分布面积大于老岩层,形成所谓“超覆”现象。通常把具有这种特征的地层称为“海侵层序。的空间界限大多数学者上界为对流层顶下界为沉积岩底部包括大气圈的对流层岩石圈的沉积岩部分整个水圈和生物圈共十几千米地球表层的特征太阳能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转化主要发生在地表

8、固液气三态并存于地表且相互转化具循环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环境是指主体或研究对象以外的围绕主体占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第一章地球天体的概念广义的天体宇宙间成团表现为各种堆积形态的积聚实体如恒星行星彗星星云等称为积聚态天体通常将包括星际物质和各种积聚态天体在内的宇宙物质统称为天体而不包括电磁波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序运动特征显著特点日地距离一个天文单位地球 9地层接触关系的主要类型及其反映的构造运动特征 整合接触:岩层产状平行,时代连续,无沉积间断,表明地壳持续沉降;假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岩层产状平行但时代不

9、连续,表明地壳沉降过程中一度发生上升;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岩层产状不平行,时代也不连续,表明地壳沉降过程中曾发生褶皱与隆升,沉积一度中断后再次下沉接受沉积;侵入接触:岩浆侵入体侵入到先成岩石中,表明围岩形成在先,岩浆活动在后;侵入体沉积接触:后期沉积岩覆盖于前期侵入体之上,表明岩浆活动在先,沉积作用在后。10地质构造的四个类型(水平、倾斜、褶皱、断裂)11断层分类 上上逆 上下正 12作图表示向斜成山、背斜成谷、地堑地垒(正断层)的空间界限大多数学者上界为对流层顶下界为沉积岩底部包括大气圈的对流层岩石圈的沉积岩部分整个水圈和生物圈共十几千米地球表层的特征太阳能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转化

10、主要发生在地表固液气三态并存于地表且相互转化具循环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环境是指主体或研究对象以外的围绕主体占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第一章地球天体的概念广义的天体宇宙间成团表现为各种堆积形态的积聚实体如恒星行星彗星星云等称为积聚态天体通常将包括星际物质和各种积聚态天体在内的宇宙物质统称为天体而不包括电磁波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序运动特征显著特点日地距离一个天文单位地球 13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14火山:岩浆喷出地表是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一种快速猛烈的释放形式,称为火山喷发。15地震:

11、是指地球内部能量迅速释放而引起的地壳的快速猛烈颤动,是构造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16地震按成因分类: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 17世界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大洋中脊带 东非裂谷带 18地质年代可以划分为五个代,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19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地质年代、构造运动、海陆分布、生物进化特征 第三章 大气和气候 1大气垂直分层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暖层 散逸层 2太阳常数!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上,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辐射,称为太阳常数(S0)即 1367W/平方米 3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是大气

12、辐射中的一部分。大气辐射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大气辐射是其中方向向下的一部分,由于这部分大气辐射的方向与地面辐射相反,被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以地面辐射为主要的直接热源,只要有地面辐射,就有大气辐射,因此,时刻都有大气辐射,当然时刻都有大气逆辐射。加强大气逆辐射的主力是云层,云层越厚、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就越强。因此,即使在白天,只要云层厚、云量大,大气逆辐射就强。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的空间界限大多数学者上界为对流层顶下界为沉积岩底部包括大气圈的对流层岩石圈的沉积岩部分整个水圈和生物圈共十几千米地球表层的特征太阳能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转化主要发生在地表固液气三态并存于

13、地表且相互转化具循环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环境是指主体或研究对象以外的围绕主体占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第一章地球天体的概念广义的天体宇宙间成团表现为各种堆积形态的积聚实体如恒星行星彗星星云等称为积聚态天体通常将包括星际物质和各种积聚态天体在内的宇宙物质统称为天体而不包括电磁波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序运动特征显著特点日地距离一个天文单位地球 而我们在白天对大气逆辐射印象不深的原因在于,白天有太阳辐射,气温较高,云层加强对地面的大气逆辐射的同时,还在反射太阳辐射,气温不太高。因此感受不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但不能因此

14、说大气逆辐射不强。夜晚由于没有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就显得很强了。4逆温概念及其成因 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 5饱和水气压、相对湿度 6冰晶效应概念 7降水的类型、地形雨作图(图 P112)8降水量的地理分布 赤道多雨带 副热带少雨带中纬多雨带(4)高纬少雨带 9湿润系数 P116 10作用与空气的四个力 气压梯度力 G(原动力);地转偏向力 A(改变方向);惯性离心力 C(改变方向);摩擦力(减速、改变方向)11地转风、梯度风(成因、方向)12作图纬向三圈和经向三圈环流、全球气压带风带 的空间界限大多数学者上界为对流层顶下界为沉积岩底部包括大气圈的对流层岩石圈的沉积岩部分整

15、个水圈和生物圈共十几千米地球表层的特征太阳能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转化主要发生在地表固液气三态并存于地表且相互转化具循环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环境是指主体或研究对象以外的围绕主体占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第一章地球天体的概念广义的天体宇宙间成团表现为各种堆积形态的积聚实体如恒星行星彗星星云等称为积聚态天体通常将包括星际物质和各种积聚态天体在内的宇宙物质统称为天体而不包括电磁波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序运动特征显著特点日地距离一个天文单位地球 13季风的概念(P129)大陆和海洋的广大地区,一年为周期,随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

16、的风系。14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差别(成因不同,天气特点不同)15作图表示海陆风和山谷风的形成 白天海风 晚上陆风 的空间界限大多数学者上界为对流层顶下界为沉积岩底部包括大气圈的对流层岩石圈的沉积岩部分整个水圈和生物圈共十几千米地球表层的特征太阳能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转化主要发生在地表固液气三态并存于地表且相互转化具循环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环境是指主体或研究对象以外的围绕主体占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第一章地球天体的概念广义的天体宇宙间成团表现为各种堆积形态的积聚实体如恒星行星彗星星云等称为积聚态天体通常将包括星际

17、物质和各种积聚态天体在内的宇宙物质统称为天体而不包括电磁波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序运动特征显著特点日地距离一个天文单位地球 16根据形成锋的气团源地分类:冰洋锋、极锋、赤道锋 17锋的类型及天气特征 18西副高的活动规律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19各气候带分布、特征、成因 赤道多雨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副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0海洋气候和大陆气候的区别【补充】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何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厄尔尼诺为西班牙语“El Nino”的音译,是“圣婴”(上帝之子)的意思。现已用来专门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增暖的现象,即赤道

18、太平洋 5 N5 S,150 W90 W 区域内的海表面温度平均值连续 6 个月以上高于正常温度 0.5以上的现象。拉尼娜为西班牙语“La Nina”的音译,是“小女孩”的意思。用以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即上述海区表面温度平均值连续 6 个月以上低于正常温度 0.5以上的现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成因 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海面盛行信风,大洋东侧表层暖的海水被输送到西太平洋,西太平洋水位不断上升,热量也不断积蓄,而东太平洋由于表层海水流走,深层海水上涌补偿,再加上西太平洋为暖流,而东太平洋为寒流,因此西部海平面通常比东部偏高 40 厘米,年平均海温比东部高。

19、但是,当某种原因引起信风减弱时,西太平洋暖的海水迅速向东延伸,海温在太平洋西侧下降,东侧上升,形成厄尔尼诺。相反,当信风持续加强时,赤道太平洋东侧表面暖水被刮走,深层的冷水上翻作为补充,海表温度进一步变冷,就容易形成拉尼娜。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厄尔尼诺 导致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引起洪涝灾害;西太平洋降水减少,造成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严重干旱;非洲东南部和巴西东北部的干旱、加拿大西部和美国北部暖冬以及美国南部冬季潮湿多雨;与日本及我国东北的夏季低温、降水等也具有相关性;抑制西太平洋热带风暴生成,但使得东北大西洋飓风增加。的空间界限大多数学者上界为对流层顶下界为沉积岩底部包括大气圈的对流层岩

20、石圈的沉积岩部分整个水圈和生物圈共十几千米地球表层的特征太阳能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转化主要发生在地表固液气三态并存于地表且相互转化具循环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环境是指主体或研究对象以外的围绕主体占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第一章地球天体的概念广义的天体宇宙间成团表现为各种堆积形态的积聚实体如恒星行星彗星星云等称为积聚态天体通常将包括星际物质和各种积聚态天体在内的宇宙物质统称为天体而不包括电磁波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序运动特征显著特点日地距离一个天文单位地球 拉尼娜:与厄尔尼诺相反,但影响程度及威力较小 印度尼西亚、澳大

21、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印度及非洲南部等地降雨偏多 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地区、阿根廷、赤道非洲、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厄尔尼诺年,东亚季风减弱,中国夏季雨带偏南,江淮流域多雨,而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到河套一带少雨干旱;拉尼娜年正好相反。厄尔尼诺年的秋冬季,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减少,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增多,冬季青藏高原多雪;拉尼娜年秋冬季我国降水为北多南少。厄尔尼诺年我国常常出现暖冬凉夏,特别是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夏季温度偏低,出现低温冷害的可能性较大;拉尼娜年我国则容易出现冷冬热夏。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厄尔尼诺年比常年少;拉尼娜年比常年多。第四

22、章 1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 极其深刻的影响全球气候 2 地貌重大变化的外营力 渗透于四大圈层中,将它们耦合为一个整体 3 物质传送带作用 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是塑造地貌形态的重要动力 维持生态平衡的影响因子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前提 2潮汐和潮流的概念 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涨落现象,称为潮汐,包括海面的周期性升降和周期性水平流动,前者称为潮汐,后者称为潮流。3潮汐的类型 半日潮(semidiurnal tide)全日潮(diurnal tide)混合潮(impure tide)4波浪 波浪的概念(wave):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水质点以其平衡位置为圆心在垂直方向上做近似封闭

23、的圆周运动并引起水面周期性起伏的现象,称为波浪。(P186)波浪要素 波峰(wave crest)波谷(trough)波长(wavelength)波高(wave highness)5洋流按成因分类:摩擦流:风海流 重力气压梯度流 倾斜流 密度流 补偿流 潮流 按洋流与流经海区的相对温度差异分类:暖流 寒流 6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 停蓄阶段 漫流阶段 河槽集流阶段 7河流补给的形式及其特点 的空间界限大多数学者上界为对流层顶下界为沉积岩底部包括大气圈的对流层岩石圈的沉积岩部分整个水圈和生物圈共十几千米地球表层的特征太阳能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转化主要发生在地表固液气三态并存于地表且相互转化具循环地

24、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环境是指主体或研究对象以外的围绕主体占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第一章地球天体的概念广义的天体宇宙间成团表现为各种堆积形态的积聚实体如恒星行星彗星星云等称为积聚态天体通常将包括星际物质和各种积聚态天体在内的宇宙物质统称为天体而不包括电磁波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序运动特征显著特点日地距离一个天文单位地球 降水补给 形成夏汛或秋汛 年内变化、年际变化大,不稳定 融水补给 与气温关系密切 形成春汛或夏汛 地下水补给:比较稳定而均匀,变率较小 湖泊与沼泽水补给:变化缓慢而稳定 人工补给:随机性较大 8湖泊是

25、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规模的天然洼地的蓄水体系,是由湖盆、湖水和水中物质组合而成的自然综合体。(P223)第五章 地 貌 1河流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最大深度的控制基面,到达这一基面之后,河流的下切侵蚀停止进行。2河流三角洲:河流与海洋共同作用下,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区的陆上和水下形成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3雅丹:“雅丹”是维吾尔语,意为“垄丘”,是指河湖相地层等松散土状堆积物接收风力侵蚀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风蚀残丘。4中立带:在海岸带泥沙的横向运动中,沉积物在每次波浪的运动周期中,向岸运动与向海运动的距离相等,横向位移为零的地带,称为中立带。在中立带的空间界限大多数学者上界为对

26、流层顶下界为沉积岩底部包括大气圈的对流层岩石圈的沉积岩部分整个水圈和生物圈共十几千米地球表层的特征太阳能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转化主要发生在地表固液气三态并存于地表且相互转化具循环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环境是指主体或研究对象以外的围绕主体占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第一章地球天体的概念广义的天体宇宙间成团表现为各种堆积形态的积聚实体如恒星行星彗星星云等称为积聚态天体通常将包括星际物质和各种积聚态天体在内的宇宙物质统称为天体而不包括电磁波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序运动特征显著特点日地距离一个天文单位地球 以上,物质向岸运动;

27、中立带以下,物质向海运动。5风化作用: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风化过程或风化作用,其实质是高温高压下形成的岩石适应地表常温常压环境而发生改变的过程。6沟谷:由坡面细流汇集而成的流路相对固定、侵蚀能力显著增强的暂时性线状水流侵蚀而成的负地形,称为沟谷。7冰川:冰川是指发生在陆地上,由大气固态降水演变而成的,通常处于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8雪线:雪线是指高山、高原地区多年积雪区的下限高度,也就是多年积雪区与季节积雪区的交界线。在雪线上,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因此雪线也就是降雪量与消融量的零平衡线。9 冻融风化:

28、因温度周期变化而引起冻结与融化频繁交替出现的风化作用,可形成碎屑物质,或在沉积物、岩体中产生冰楔、土楔等现象。10冻融扰动:发生在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内。冬季活动层由地表向下冻结,由于底部多年冻土层的阻挡,水分不能下渗,使活动层下部未冻结的含水层因受冻胀挤压而引起塑性变形,产生微褶皱等冰卷泥现象。11冻融泥流:发生在几度至十几度的斜坡上。冻土层上部解冻时,融化的水使松散土层达到饱和状态,这种饱含水的土层因具有可塑性,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沿斜坡蠕动的现象。12黄土:黄土是一种黄色的、质地均一的第四纪土状堆积物,是一种未经成岩作用的松散岩石。13黄土特性 无层理 大孔性和多孔性 垂直节理发育,水平节理微弱

29、 富含钙 湿陷性 14黄土的成因并证明之。成因:风力搬运堆积 证据:定向排列:岩漠砾漠沙漠黄土;沉积韵律:沙黄土典型黄土粘黄土;同时覆盖在不同地貌单元上;内含干燥环境中的生物化石。15简述河漫滩的结构特征并解释其成因。特征:二元结构,下部为河床相沉积物,颗粒粗;上部为河漫滩相沉积物,颗粒细。成因:河流曲流的发育导致河床的侧向移动而形成。16风化壳概念及其特征 概念:风化产物虽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者,称为残积物。残积物在地球表面呈断续分布,称为风化壳。特征:空间分布不连续 组成物质以粘土和碎屑为主 结构疏松,无磨圆,无层理 有粗略分选,上细下粗 17坡积裙及其特征 的空间界限

30、大多数学者上界为对流层顶下界为沉积岩底部包括大气圈的对流层岩石圈的沉积岩部分整个水圈和生物圈共十几千米地球表层的特征太阳能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转化主要发生在地表固液气三态并存于地表且相互转化具循环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环境是指主体或研究对象以外的围绕主体占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第一章地球天体的概念广义的天体宇宙间成团表现为各种堆积形态的积聚实体如恒星行星彗星星云等称为积聚态天体通常将包括星际物质和各种积聚态天体在内的宇宙物质统称为天体而不包括电磁波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序运动特征显著特点日地距离一个天文单位地球 概

31、念:在坡面流水作用下,坡面的松散物质被搬运到坡麓地带堆积下来,称为坡积物。坡积物围绕坡麓连片分布,形似展开的裙裾,称为坡积裙或坡积裾。特征:磨圆度差;有粗略分选,物质颗粒上部粗,下部细;具有粗略的倾斜层理。18作图表示新月形沙丘的形成过程 19作图表示河流曲流发育、裁弯取直和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20填图:河谷类型 风 向 的空间界限大多数学者上界为对流层顶下界为沉积岩底部包括大气圈的对流层岩石圈的沉积岩部分整个水圈和生物圈共十几千米地球表层的特征太阳能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转化主要发生在地表固液气三态并存于地表且相互转化具循环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环境是指主体或研究对象以外

32、的围绕主体占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第一章地球天体的概念广义的天体宇宙间成团表现为各种堆积形态的积聚实体如恒星行星彗星星云等称为积聚态天体通常将包括星际物质和各种积聚态天体在内的宇宙物质统称为天体而不包括电磁波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序运动特征显著特点日地距离一个天文单位地球 21填图:河谷结构 22河流阶地的类型包括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和埋藏阶地等。23岩石的物理风化包括 卸荷作用 结晶膨胀作用 热力风化作用 冻融作用 生物物理风化作用 24岩石的化学风化包括 溶解作用 水解作用 水化作用 氧化作用 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25流水搬运作

33、用的方式包括推移、跃移、悬移、溶移。26泥石流的概念及形成条件:泥石流是山区介于挟沙水流与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形成条件 物质来源丰富:松散固体堆积物 动力条件充足:重力和流水共同作用 地形特征有利:肚大、口小、坡度陡 27河谷的概念:河谷是以河流作用为主,并在坡面流水与沟谷流水参与下形成的狭长形凹地。28冰碛物的特点:无分选;无磨圆;无层理;有擦痕;定向排列 第六章 土壤圈 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3.有机质的矿质化:土壤有机残体以及腐殖质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简单有机

34、化合物,并最终彻底分解为无机矿物质的过程。的空间界限大多数学者上界为对流层顶下界为沉积岩底部包括大气圈的对流层岩石圈的沉积岩部分整个水圈和生物圈共十几千米地球表层的特征太阳能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转化主要发生在地表固液气三态并存于地表且相互转化具循环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环境是指主体或研究对象以外的围绕主体占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第一章地球天体的概念广义的天体宇宙间成团表现为各种堆积形态的积聚实体如恒星行星彗星星云等称为积聚态天体通常将包括星际物质和各种积聚态天体在内的宇宙物质统称为天体而不包括电磁波太阳系八大行星的

35、名称排序运动特征显著特点日地距离一个天文单位地球 4.有机质的腐殖化:土壤有机残体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简单有机化合物,又重新缩合聚合为一系列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过程。5.土壤水分常数 饱和持水量:土壤所有空隙能保持的最大水量 毛管持水量:毛管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 最大分子持水量:膜状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 凋萎系数:植物开始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吸湿系数:吸湿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 6.绘制自然土壤剖面图(代号和名称必须一一对应)7土壤发生学说的主要观点 土 壤 是 各 种 成 土 因 素 综 合 作 用 的 产 物,是 一

36、个 独 立 的 历史自然体;各成土因素之间具有相互不可替代性;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生物因素;各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制约着土壤的形成与演化;成土因素有其地理分布的规律性,因此,土壤分布也有其地理分布的规律性。8.气候条件是土壤发育的基本因素;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生物是土壤发育的主导因素;地形是土壤发育的间接影响因素。9.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是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的对立统一。10.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的关系:区别:大循环是基本循环,规模大,速度慢;小循环是次生循环,规模小,速度快 联系:大循环是小循环的基础,小循环增加了大循环的复杂性。矛盾:大循环的总趋势是养分元素的释放、淋失过程,而小循环

37、是养分的积累、利用过程。11土壤发生学分类和诊断学分类优缺点的比较 发生学分类 优点:A.理论基础科学:土壤发生学说;B.关系清楚,系统明确。缺陷:A.偏重于成土条件,对土壤属性重视不够;B.定量化较差,忽视人工土。诊断学分类 优点:定量化强,便于操作 缺陷:土壤不能完全反映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忽视人工土。12生理性干旱: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得土水势小于或等于植物细胞水势,则土壤中即使有大量水分,植物也不能吸收,造成植物脱水而死亡,称为生理性干旱。13中国土壤分布规律 的空间界限大多数学者上界为对流层顶下界为沉积岩底部包括大气圈的对流层岩石圈的沉积岩部分整个水圈和生物圈共十几千米地球表层的特征

38、太阳能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转化主要发生在地表固液气三态并存于地表且相互转化具循环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环境是指主体或研究对象以外的围绕主体占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第一章地球天体的概念广义的天体宇宙间成团表现为各种堆积形态的积聚实体如恒星行星彗星星云等称为积聚态天体通常将包括星际物质和各种积聚态天体在内的宇宙物质统称为天体而不包括电磁波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序运动特征显著特点日地距离一个天文单位地球 14亚欧大陆土壤分布规律 看上述两图叙述中国(或亚欧大陆)土壤植被分布规律 纬度地带性规律 纬度地带性是指由于太阳辐射

39、从赤道向极地沿纬度递减,热量的全球分配随之发生变化,导致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大致沿纬线方向东西延伸,按纬度方向南北更替的带状分布规律。例如在中国(或亚欧大陆)由北向南依次为,表现出热量条件随着纬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干湿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干湿度地带性是指由于海陆分布和大气环流的影响,不同地理位置受到海洋影响的程度不同,水分条件由沿海向内陆发生变化,相应的植被、土壤类型也呈现出大致沿海岸线线方向南北延伸,按距海远近东西更替的变化规律。干湿度地带性在低纬和高纬地区表现不明显,主要作用于中纬度地区。例如,在中国(或亚欧大陆)依次为,表现出水分条件随着距海远近的变化而变化的分布规律。15 土壤质地:

40、组成土壤的各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所表现出的土壤粗细状况。16土壤的缓冲性:当土壤溶液中的 H+浓度增加或减少时,其 pH值并不随之产生相应幅度的减少或增加,而常常小于理论值。土壤对酸碱反应的这种不敏感性或稳定性,称为土壤的缓冲性。的空间界限大多数学者上界为对流层顶下界为沉积岩底部包括大气圈的对流层岩石圈的沉积岩部分整个水圈和生物圈共十几千米地球表层的特征太阳能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转化主要发生在地表固液气三态并存于地表且相互转化具循环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环境是指主体或研究对象以外的围绕主体占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

41、概念第一章地球天体的概念广义的天体宇宙间成团表现为各种堆积形态的积聚实体如恒星行星彗星星云等称为积聚态天体通常将包括星际物质和各种积聚态天体在内的宇宙物质统称为天体而不包括电磁波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序运动特征显著特点日地距离一个天文单位地球 第七章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1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表面生命进行活动的、连续的有机圈层,范围包括大气圈下层、岩石圈上层、整个水圈和土壤圈。2种群:种群是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3生物群落:群落是在一定时间内居住于一定生境中的不同种群相互作用所组成的成分和外貌比较一致的生物系统。4

42、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5生物分类的五界系统 原核生物界:原核 原生生物界:真核单细胞 植物界:真核多细胞,自养 真菌界:真核多细胞,腐生异养 动物界:真核多细胞,摄食异养 6生态因子的概念:环境的各种组成要素称为环境因子其中一些可以对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综合性 非等价性 不可替代性 补偿性 耐受性 7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可以将植物分为 阳生植物 阴生植物 耐荫阳生植物 根据动物对光强的适应,将动物分为 昼行性动物 夜行性动物 晨昏性动

43、物 8根据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类型,可以将生物分为 短日照生物 长日照生物 中间性生物 9植物综合适应策略的方式 C型:低胁迫低干扰,高度适应 S 型:高胁迫低干扰,能够适应 R型:低胁迫高干扰,能够适应 高胁迫高干扰,不能适应 10植物群落原生演替的过程 原生演替是指从原生裸地上开始的演替。旱生演替 地衣植物群落阶段 苔藓植物群落阶段 草本植物群落阶段 木本植物群落阶段 水生演替系列 沉水植物群落阶段 浮水植物群落阶段 挺水植物群落阶段 湿生植物群落阶段 中生植物群落阶段 撂荒地演替系列 草本群落阳性灌木群落阳性乔木群落耐阴乔木群落 的空间界限大多数学者上界为对流层顶下界为沉积岩底部包括大气圈

44、的对流层岩石圈的沉积岩部分整个水圈和生物圈共十几千米地球表层的特征太阳能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转化主要发生在地表固液气三态并存于地表且相互转化具循环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环境是指主体或研究对象以外的围绕主体占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第一章地球天体的概念广义的天体宇宙间成团表现为各种堆积形态的积聚实体如恒星行星彗星星云等称为积聚态天体通常将包括星际物质和各种积聚态天体在内的宇宙物质统称为天体而不包括电磁波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序运动特征显著特点日地距离一个天文单位地球 1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成分 太阳能 无机物

45、有机物 生产者:绿色植物 消费者:动物 植食动物 肉食动物 杂食动物 腐食动物 寄生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等 12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系类型 关系特点 竞争(-)彼此相互抑制 捕食(+-)A杀死或吃掉 B 寄生(+-)A寄生于 B,并有害于后者 中性(0 0)彼此互不影响 共生(+)彼此互相有利,专性 互惠(+)彼此互相有利,兼性 偏利(+0)对 A有利,对 B无利害 偏害(-0)对 A有害,对 B无利害 13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在相似的环境条件下进化,接受相似的自然选择,对某一或某些生态因子在生理、形态、结构或物候方面表现出较一致的适应性特征,称为趋同适应。这样的一些生物类群,称

46、为生态类群。14趋异适应:同一种类的生物,如果分布范围很广,由于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接受不同的自然选择,就会在生态特征上表现出某些差异,产生趋异适应现象。也就是说,生活在不同生境中的同一种群分化成若干类型,称为生态型。15作图表示种群的年龄构的三种类型 a:增长型(典型金字塔型)种群 b:稳定型(钟型)种群 c:衰退型(壶型)种群 16种群中个体的水平分布格局: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成群分布,其中成群分布是最常见的内分布型。形成原因是: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富饶与贫乏相嵌;植物传播种子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17群落的垂直结构 年龄级 种群年龄金字塔类型a b c 的空

47、间界限大多数学者上界为对流层顶下界为沉积岩底部包括大气圈的对流层岩石圈的沉积岩部分整个水圈和生物圈共十几千米地球表层的特征太阳能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转化主要发生在地表固液气三态并存于地表且相互转化具循环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环境是指主体或研究对象以外的围绕主体占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第一章地球天体的概念广义的天体宇宙间成团表现为各种堆积形态的积聚实体如恒星行星彗星星云等称为积聚态天体通常将包括星际物质和各种积聚态天体在内的宇宙物质统称为天体而不包括电磁波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序运动特征显著特点日地距离一个天文单位地

48、球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地被层 层间植物 18生态位:群落中每一个物种生存的空间、物种生存所需要的资源、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以及在群落中的地位和功能的综合。19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20百分之十定律(林德曼效率)在次级生产过程中,后一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大约只有前一营养级的 10%。21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区别 来源不同:能量是外部输入的,而物质是本身固有的 方向不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物质循环是循环的 联系: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结合:有机物质的生产 22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结合土壤分布图)纬度地带性 由于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

49、减,导致植被大致沿纬线方向东西延伸,按纬度方向南北递变;干湿度地带性 由于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导致植被大致沿海岸线方向南北延伸,按距海远近东西递变;垂直带性 由于山地的水热组合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引起气候、土壤等生态因子按海拔高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进而导致植被类型相应发生垂直分化。23生物:生物是地理环境中具有新陈代谢功能的有机物质,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24生境:特定生物个体或群体生长地段上的环境。25水的生态作用 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是形成碳水化合物的原料。水是生物代谢过程的媒介物,是生物对物质的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的热容量比较大,温度变化幅度较小,为植物生活创造了一个

50、稳定的环境。水是一些生物传粉、授精、传播种子的媒介。水对生物的热量调节和热量代谢具有重要意义。水对细胞产生的膨压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从而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26层片:属于某一生活型的植物,有相当的数量,在群落中占据一定的空间所形成的特定结构叫做层片。27演替:在某个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演替,时间尺度常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28群落的动态 的空间界限大多数学者上界为对流层顶下界为沉积岩底部包括大气圈的对流层岩石圈的沉积岩部分整个水圈和生物圈共十几千米地球表层的特征太阳能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转化主要发生在地表固液气三态并存于地表且相互转化具循环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