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安徽省肥东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395824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5.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安徽省肥东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3届安徽省肥东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安徽省肥东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安徽省肥东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pdf(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学年高考化学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 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 条形码粘贴处 o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

2、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K+、N a C l SO42-等离子,将该固体溶解所得到的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混合物一定是K2c03和 NaCl B.该混合物可能是Na2cO3和 KC1C.该混合物可能是Na2s04和 Na2c03 D.该混合物一定是Na2cO3和 NaCI2、2moi金属钠和Imol氯气反应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 N a(s)+a:(g)提 位 2 N a C l(s)A H2 AH42 N a(g)+2 C l(g)灿 7A H3 AH52 N a*

3、(g)+2 C T(g)-*2 N a C l(g)A.A7/I=AH2+AH3+AH4+AW5+AW6+A/7B.的值数值上和Cl-CI共价键的键能相等C.AH70,且该过程形成了分子间作用力D.AH54和 KMnCh的催化效果DC2H50H与浓硫酸混合后加热到170,制得的气体使酸性KMnCh溶液褪色一定是制得的乙烯使酸性KMnCh溶液褪色A.A B.B C.C D.D15、(原创)根据下列实验事实,不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常温下分别测等体积、等浓度的醋酸和氨水pH,发现二者的p H 之和为14常温下,醋酸和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相等B向均盛有2mL5%H2O2溶液的两支试

4、管中分别滴入().2mol/LFeCb,和 0.3mol/LCuC12 溶液 1mL,前者生成气泡的速率更快催化效果:Fe3+Cu2+C向一定浓度的醋酸溶液中加入镁条,产生气泡的率会先加快再减慢反应刚开始时,醋酸电离平衡正移,c(H+)增大D向硼酸(H3BO3)溶液中滴加少量Na2CO3溶液,观察到明显现象.H3BO3的酸性强于H2c03A.A B.B C.C D.D16、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D可抽砂的一 NA.实 验 I:振荡后静置,溶液仍分层,且上层溶液颜色仍为橙色B.实验II:铁片最终完全溶解,且高铳酸钾溶液变无色C.实验皿:微热稀硝酸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5、D.实验W:当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让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现象17、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03与 Na2s溶液中阳离子的数目相等B.标准状况下,22.4LHF所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C.常温常压下,NO2与 N2O4的混合气体4 6 g,原子总数为3NAD.0.1mol-NH2(氨基)中所含有的电子数为NA1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Q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 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 倍,Q 与 Y 同主族,X 与 Y 构成的化合物可引起光化学烟雾,Z、W、Q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之间均能发生反

6、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Q B.W 的氧化物可作耐高温材料C.简单离子半径最大的为Z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 1 3两 分 子 聚 合I C H 三 C H IC H2B r C H=C H C H2B roH产Ec稀NaO也K溶液H OC H 2(C H2)2C H2O H.对 某 二 甲 酸F(P B T)(1)请写出A 和 D 的结构简式:、.写出生成CH2BrCH=CHCH2Br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出生成F(PBT)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一。关于对苯二甲酸的结构,在同一直线上的原子最多有 个。(4)某学生研究发现由乙焕可制得乙二醇,请你设计出合理的反应流程图。提

7、示:合成过程中无机试剂任选反应流程图表示方法示例如下:反 应 物 反应物 0一 反应物|25、(12分)为探窕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气态产物中是否含N(h,进行如下实验.已知:FeSCh+NO-Fe(NO)SO4,该反应较缓慢,待生成一定量|Fe(N O)产时突显明显棕色.(1)实验前需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简述操作_.(2)实验开始时先将Y 形试管向盛有碳酸钙的支管倾斜,缓慢滴入稀硝酸,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一;铜片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一.(3)洗气瓶中加入KSCN溶液的目的及原理是_;本实验只观察到洗气瓶中出现了棕色,写出尾气处理的化学方程式26、(10分)(NH4)2Fe(SO4)2 6H2O(

8、M=392g/mol)又称摩尔盐,简称F A S,它是浅蓝色绿色晶体,可溶于水,难溶于水乙醇。某小组利用工业废铁屑进行下列实验。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I.FAS的制取。流程如下:15mLi0%N a 2 c 溶液 15mL 3moi/LH2s0,溶液 一定最(NH J 卢。,同体小火加热 -70-751:.加热 工 业 废 铁 屑过於器弧处 理 后 铁 周过 滋 泄液LFAS(1)步骤加热的目的是.(2)步骤必须在剩余少量铁屑时进行过滤,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oH.NH4+含量的测定。装置如图所示:X;,NaOH 溶液N:-4 ii-,弹 簧 夹,”专丫二一.三 硫酸 z实验步骤:称取

9、FAS样品a g,加水溶解后,将溶液注入Y 中量取b mL ci mol/LH2SO4溶液于Z 中 向 Y 加入足量NaOH浓溶液,充分反应后通入气体N 2,加热(假设氨完全蒸出),蒸氨结束后取下Z。用 c2mol/LNaOH标准溶液滴定Z 中过量的硫酸,滴定终点时消耗d mLNaOH标准溶液。(3)仪器X 的名称;N2的电子式为 o(4)步骤蒸氨结束后,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还 需 要 对 直 形 冷 凝 管 进 行 处 理 的 操 作 是;NFU+质量百分含量为(用代数式表示)oHL FAS纯度的测定。称 取 FAS m g样品配制成500 mL待测溶液。分别取20.00mL待测溶液,进行如下

10、方案实验:方案一:用 0.01000mol/L的酸性KMnfh溶液进行滴定。滴定过程中需用到的仪器中(填图中序号)。滴定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汕搜并蠡方案二:待 测 液 足 量 溶 液 i管 呼 管 呼 固体n g ;贝!|F A S 的质量百分含量为(用代数式表示)(7)方案一、二实验操作均正确,却发现方案一测定结果总是小于方案二的,其可能的原因是;为验证该猜测正确,设计后续实验操作为,现象为。2 7、(1 2 分)C I O?是一种高效安全消毒剂,常温下。2 为红黄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其熔点为-5 9.5 ,沸点为1 1.0 C,能溶于水但不与水反应,遇热水缓慢水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制备

11、(;1。2 水溶液并检验其性质。I .二氧化氯水溶液制备。N a OH落波在圆底烧瓶中先放入l Og K C l O:?固体和9 g H 2 c 2 O/2 H 2。,然后再加入5 m L 稀硫酸,用磁力搅拌棒搅拌(如图),将烧瓶放在热水浴中,保持6 0 C 8 0 C,至 B中广口瓶内呈深红黄色时停止加热。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用 水 浴 加 热 的 优 点 是;装置A中水浴温度不低于6 0 C,其原因是 o(2)装置A中反应生成C IO2 及K HSO4 等产物的化学方程式为;(3)装置B的水中需放入冰块的目的是;已知口。2 缓慢水解生成的含氯化合物只有HC 1 O和口2,且物质的量之

12、比为2:1,则 该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装置C中的N a OH溶液吸收尾气中的(:1。2,生成物质的量之比为的1:1 的两种盐,一种为N a d。?,另一种为 on.a。2 的含量测定步 骤 1:量取(:1。2 溶液1 0 m L,稀释成1 0 0 m L 试样;量取V】m L 试样加入到锥形瓶中;步骤2:调节试样的p H W 2.0,加入足量的K 1 晶体,振荡后,静置片亥I ;步骤3:加入指示剂,用c m o l TN a 2 s 2 O3 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 a 2 s 2。3 溶液V 2 mL(4)已知:2 C K)2 +8 H+1 0 1 一 =5 1 2 +2

13、C 1 一 +4 H2。,2 N a2S2O3+I2=N a2S4O6+2 N a I,原C l(%溶液的浓度为g T (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如果滴定速度过慢,会使计算出的数值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m.设计实验验证C l。2 的氧化性(5)取适量(:1。2 水溶液加入H2 s 溶液中,振荡,得无色溶液。欲检验H2 s 的氧化产物,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是 o(6)证明C IO2 的氧化性比F e 3 1强的方案是。28、(14分)雾霾天气给人们的出行及身体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研究NO?、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1)利用钠碱循环法可脱除烟气中的SO?。在钠碱循环法

14、中,Na?SO3溶液作为吸收液,可由NaOH溶液吸收S02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一吸收液吸收SO?的过程中,pH随(SO;):(HSOJ变化关系如下表:91:91:19:91pH8.27.26.2由上表判断,NaHSOs溶液显_ _ _ _ _ 性(填“酸”、“碱”或“中”),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当吸收液的pH降至约为6时,需送至电解槽再生。再生示意图如下:pH约为6的吸收液写出HSO;在阳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当阴极室中溶液pH升至8以上时,吸收液再生并循环利用。(2)用CH4催化还原NO、.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CH4+4NO2(g)MNO(g)+CO2(g)+2H2O(g)A

15、/=-574kJ-moECH4(g)+4NO(g)=2N2(g)+CO2(g)+2H2O(g)AH=-1160kJ moF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NO2至N 2,整 个 过 程 中 转 移 的 电 子 总 数 为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表示),放出的热量为 kJo(3)工业上合成氨所需氢气的制备过程中,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H2O(g).CO2(g)+H2(g)AH”“=”或,”)丫逆。其他条件一定,达到平衡时NH3转化率随外界条件X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X代 表 一(填 字 母 代 号)。A温度 B压强 C原料中CH4与NH3的体积比(3)某研究小组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

16、中的二氧化硫,将得到的Na2sCh进行电解生产硫酸,其中阴、阳膜组合电解装置如图2所示,电极材料为石墨。A-E分别代表生产中的原料或产品,b表示(填“阴”或“阳”)离子交换膜。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B【解析】焰色反应显黄色,说明一定存在钠离子,可能有钾离子。加入过量的硝酸钢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完全溶解在盐酸中,说明一定存在碳酸根,不存在硫酸根。滤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得到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即一定存在Na+、C W CO32,一定不存在SO 42,可能含有K+;答案选B。2、C【解析】A.由盖斯定律可得,AHi

17、=AH2+AW3+An4+AHs+AH6+AH7,A 正确;B.AM为破坏ImolCl-Cl共价键所需的能量,与形成lm oia-C l共价键的键能在数值上相等,B 正确;C.物质由气态转化为固态,放热,则 A/7HS,D 正确;故选C。3、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 电极上HCOO一转化为C O 3*,发生反应HCOO-+3OlT-2e-=CO3+2H2O,C 元素由+2价升高为+4价,所 以 A 为负极,B 为正极。当负极失去2moie时,溶液中所需Na卡 由4moi降为2m ol,所以有2moiNa+将通过交换膜离开负极区溶液进入正极区。正极02得电子,所得产物与水发生反应,电极反应为

18、O?+4e-+2H2O=4OH-,由于正极区溶液中阴离子数目增多,所以需要提供Na+以中和电性。【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A 极为电池的负极,由于部分Na+要离开负极区,所以电池的隔膜为阳离子交换膜,A 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HCOO-+3OH;2e-=CO3*+2H2O,B 正确;C.依据负极反应式,当电路中转移0.1 m ol电子时,有 0.1molNa+通过离子交换膜进入右侧,右 侧 参 加 反 应 的 质 量为 mol*32g=0翘,电解质溶液质量增加2.3g+0.8g=3.1g,C 不正确;4D.与传统的氯碱工业相比,该体系没有污染环境的气体产生,且可发电

19、和产碱,D 正确;故选C。4、D【解析】A.该有机物中含有酚羟基,遇 FeCb溶液显紫色,苯酚的同系物应符合有且只有一个苯环,且苯环上只连一个羟基,其余全部是烷燃基,A 错误;B.与浓滨水反应酚类为邻对位上的氢被浸取代,左边苯环邻对位上只有一个H,右边苯环邻对位上有两个H,还有一个C=C与滨水发生加成反应,共消耗4 moi的 B y 3 个酚羟基、一个氯原子,氯原子水解又产生1个酚羟基,Imol该有机物消耗5moi氢氧化钠,B 错误;C.能使酸性KMnO4褪色的官能团有酚羟基、C=C、苯环上的甲基,C 错误;D.苯环和碳碳双键均是平面形结构,因此分子中碳原子有可能均共平面,D 正确;答案选D。

20、5、A【解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而棉花的成分为纤维素,选项A 不正确;B、氯乙烯是1个氯原子取代了乙烯分子中的1个 H 原子形成的,故氯乙烯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也处于同一平面;溟苯是 1个漠原子取代了苯分子中的1个 H 原子形成的,故溟苯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也处于同一平面,选 项 B 正确;C、甲醛含有醛基,乙焕、丙烯、裂化汽油均含有不饱和碳碳双键,能使溟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选 项 C 正确;D、乙醇、福尔马林均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则 75%的乙醇溶液可用于医疗消毒,福尔马林可用于浸制动物标本,二者所含原理一样,选 项 D 正确;答案选A。6、D【解析】A.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能

21、完全水解,应改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故 A 错误;B.二者均与碳酸钠反应,不能除杂,应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 B错误;C.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且草酸中含H 元素和氧元素,分解生成水,则变蓝不能说明草酸含结晶水,故 C 错误;D.氨气极易溶于水,打开止水夹,捂热烧瓶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可引发喷泉,故 D 正确;故答案为D。【点睛】解答综合性实验设计与评价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实验操作是否完全、合理;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实验效果是否明显等。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反应速率较快;原料利用率以及合成物质的产率是否较高;合成过程是否造成环境污染。有无化学安全隐患,如倒

22、吸、爆炸、吸水、泄漏、着火、溅液、破损等。7、C【解析】A.3轴烯中所有碳原子均采取sp2杂化,因此所有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上,故 A 不符合题意;B.4轴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使酸性KMnCh溶液褪色,故 B 不符合题意;C.轴烯的分子式为:CioHio,分子式为:GoH 二者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 C 符合题意;D.轴烯中多元环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与每个环上的碳原子相连的碳原子上有2 个氢原子,且碳原子数与氢原子均为偶数,因此轴烯的通式可表示为C2“H2n(I仑3),故 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8、A【解析】A.酒精是液体,应该放在细口瓶中,故 A 错误;B.氢氧化钠溶液应

23、该用细口试剂瓶,且瓶塞用橡皮塞,因为氢氧化钠要腐蚀磨口玻璃塞,故 B 正确;C.浓硫酸装在细口试剂瓶中,故 C 正确;D.浓硝酸见光分解,因此浓硝酸装在细口棕色试剂瓶,故 D 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A。【点睛】见光要分解的物质都要保存在棕色瓶中,比如浓硝酸、氯水、硝酸银等。9、C【解析】将一定量的Na2c03、NaAlO?固体混合物溶于适量水中,AKh-转化为 A1(OH)4,除 Na+外溶液中主要存在CO3方、A1(OH)4-;由于酸性:H2CO3HCO3-A1(OH)3,则结合 H+的能力:A1(OH)4C O 32H C O 3,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A1(OH)4首先与H+反应转化为A

24、1(OH)3,因此a 线代表 A1(OH)4减少,发生的反应为:A1(OH)4+H+=A1(OH)31+H 2O,则 A1(OH)4的物质的量为 lmol/Lx0.05L=0.05moL 生成的 A1(OH)3也为 0.05mol;接下来 CO3%与 H+反应转化为HCO3-,b 线代表C03?一减少,c 线代表HC03-增多,发生的反应为:CO32+H+=HCO3,可计算出n(C032)=n(HC03-)=n(H+)=lmol/Lx0.05L=0.05mol;然后 HCO3-与 H+反应生成 H2cO3(分解为 CO2和 H 2O),最后A1(OH)3与 H+反应生成Ap+,d 线代表HCO

25、3-减少,e 线代表A1增多。【详解】A.由于酸性:HC03 A1(OH)3,HCO3-会与 A1(OH)4发生反应生成 A1(OH)3:HCO3-+A1(OH)4-=CO32+A1(OH)31+H2O,HCO3-和 A1(OH)4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A 项错误;B.d 线代表HCCh-减少,发生的反应为:HCO3-+H+=CO2t+H2O,B 项错误;C.a 线代表 A1(OH)4与 H+反应:A1(OH)4+H+=A1(OH)31+H2O,b 线代表 CCh?-与 H+反应:COa2+H+=HCO3-,由图象知两个反应消耗了等量的H+,则溶液中CO3?-与 A1(OH)4的物质的量之比

26、为1:1,原固体混合物中CO3?-与AlC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 项正确;D.d 线代表 HCCh 与 H+的反应:HCO3-+H+=CO2t+H2O,n(HC03)=0.05mob 消耗 H+的物质的量为 0.05moL 所用盐酸的体积为 50mL,Vi=100mL+50mL=150mL;e 线代表 AI(OH)3与 H+反应:Al(OH)3+3H+=AlJ+3H2O,A1(OH)3的物质的量为0.05moL会消耗0.15molH+,所用盐酸的体积为150mL,V2=Vi+150mL=300mL;M 点生成的是HCO3-而非CO2,D 项错误;答案选C。【点睛】在判断HC(V、A1(

27、OH)3与 H+反应的先后顺序时,可 用“假设法”:假设HCOj-先与H+反应,生成的H2c。3(分解为 CO2和 H2O)不与混合物中现存的Al(OHb反应;假设A1(OH)3先与H+反应,生成的AF+会与溶液中现存的HCOj一发生双水解反应,转化为A1(OH)3和 H2cCh(分解为CO2和 H 2O),实际效果还是HCO3-先转化为H 2cC h,因此判断 HCO3-先与H+反应。10、C【解析】A.反 应 I 是氮气和锂反应,锂为活泼金属,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反应,所以反应I 的关键是隔绝空气和水,故 A 正确;B.反应II的产物LiOH是碱,是锂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

28、于离子化合物,故 B 正确;C.分析可知锂是参与反应过程的反应物,最后生成锂单质的条件是电解,所以金属锂不是催化剂,故 C 错误;通电D.三步反应为:6Li+N2=2Li3N,Li3N+3H2O=3LiOH+NH3t,4L iO H=_4U+O 2T+2H 2O,整个流程的总化学方程式为:2N2+6H2OHNH3+3O2,故 D 正确;故选:C.11、A【解析】A、浓盐酸与二氧化锦混合加热,离子方程式:MnO2+4H+2C r=M n2+C12T+2H2O,故 A 正确;B、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的离子反应为C12+H2OWH+C+HC1O,故 B 错误;C、用过量NaOH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

29、酸钠,离子方程式为2OFT+SO2=H2O+SO32-,故 C 错误;D、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一水合氨是弱碱,要保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为AI3+3NH3H2O=A1(OH)31+3NH4+,故 D 错误;答案选A。【点睛】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和反应原理,掌握物质性质和书写原则是解题关键,注意反应物用量对反应的影响。12、C【解析】A.澳元素在海水中以化合态存在,将 Br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时发生电子转移,所以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漠单质后用有机物进行萃取,故 A 错误;B.钠易与水反应,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所以应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钠的方法冶炼钠,故 B 错误

30、;C.海水晒盐利用蒸发原理,蒸发是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操作,为物理变化,故 C 正确;D.加入过量的氯气能将L氧化成更高价的化合物,减少碘的产率,故 D 错误;答案选C。13、C【解析】A.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泪”即熔化的石蜡属于煌类,A 项错误;B.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糖类中只有多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单糖不发生生水解,B 项错误;C.调节溶液的pH至氨基酸的等电点,在等电点时,氨基酸形成的内盐溶解度最小,因此可以用调节pH至等电点的方法分离氨基酸的混合物,C 项正确;D.肥皂去油污不是依靠其水溶液的碱性,而是利用肥皂的主要成分高级脂肪酸钠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和RCOO,其

31、 中 RCOO-的原子团中,极性的-COO-部分易溶于水,称为亲水基,非极性的煌基-R部分易溶于油,叫做憎水基,具有亲油性。肥皂与油污相遇时,亲水基一端溶于水,憎水基一端溶于油污。由于肥皂既具有亲水性又具有亲油性,就把原本不互溶的水和油结合起来,使附着在织物表面的油污易被润湿,进而与织物分开。同时伴随着揉搓,油污更易被分散成细小的油滴进入肥皂液中,形成乳浊液;此时,肥皂液中的憎水烧基就插入到油滴颗粒中,亲水的-COO-部分则伸向水中,由于油滴被一层亲水基团包围而不能彼此结合,因此,漂洗后就达到去污的目的了,D 项错误;答案选C。14、A【解析】由于甲酸的酸性大于氢硫酸,等浓度的HCOOK和 K

32、2s溶液的PH:K2s溶液 HCOOK溶液,所以甲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较大,A正确;含有铁离子的溶液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不一定为Fe2+的溶液,B错误;硫酸铜在H2O2溶液分解时作催化剂,而 KMnO4溶液与H2O2溶液反应,KMnCh溶液做氧化剂,没有可比性,C 错误;浓硫酸能够使乙醇脱水碳化,浓硫酸被还原为二氧化硫,可能是二氧化硫能够使酸性KMnth溶液褪色,也可能是乙醇蒸气使高镒酸钾溶液褪色,D错误;正确选项A。点睛:C2H5OH与浓硫酸混合后加热到170,制得的气体通入到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洗气,除去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气体,然后所得的气体通入到酸性KMnO4溶液中

33、,溶液褪色,证明一定制得了乙烯气体。15、C【解析】试题分析:A、常温下分别测等体积、等浓度的醋酸和氨水pH,发现二者的p H 之和为1 4,说明醋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氨水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表明醋酸和氨水的电离程度相同,电离平衡常数相等,故 A 正确;B、向均盛有 2mL5%H2O2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0.2mol/LFeCb,和 0.3mol/L CuCL溶液1mL,Fe3+的催化效果比Ci?+好,双氧水分解的速率快,生成气泡的速率更快,故 B 正确;C、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刚开始时,温度逐渐升高,反应速率加快,随着反应的进行,醋酸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又逐渐减慢,故 C

34、错误;D、H3BO3的酸性强于H2c0 3,向硼酸(H3BO3)溶液中滴加少量Na2cO3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有明显现象,故 D 正确;故选C。考点: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的相关知识。16、D【解析】A、溟单质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漠化钠,易溶于水,所以苯层中不存在漠单质,所以苯层为无色,故 A 不正确;B、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现象;阻止反应进行,铁片不能溶解,高锌酸钾溶液不变色,故 B 不正确;C、铜和稀硝酸发生生成一氧化氮气体在广口瓶中遇到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故不正确;D、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到红褐色后制的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光线通过出现-

35、条光亮的通路,故 D正确;故选D。17、C【解析】A.常温常压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03与 Na2s溶液中阳离子的数目不一定相等,因为各溶液的体积未知,A 错误;B.标准状况下HF不是气态,22.4LHF所含有的分子数目不是NA,B 错误;C.NO2与 N2O4的最简式均是N O 2,常温常压下,NO?与 N2O4的混合气体46g含 有 Imol“Nth”,原子总数为3NA,C 正确;D.-NH2(氨基)含有9 个电子,0.1mol-NH2(氨基)中所含有的电子数为0.9NA,D 错误;答案选C。【点睛】选 项 B 是解答的易错点,容易根据HC1是气体而认为HF在标况下也是气态,错因在于

36、忽略了 HF分子间存在氢键,从而导致HF熔沸点升高,标况下不是气态。18、B【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 为 N、Y 为 O、Z 为 Na、W 为 Al、Q 为 S;【详解】A.Y、Q 的简单氢化物分别为H2O、H2S,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反常,沸 点 H2OHZS,A 错误;B.W 的氧化物为氧化铝,熔点高达2000 C 以上,可作耐高温材料,B 正确;C.N、O、Na、A l的简单离子都是10电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则 r(N3)r(O2)r(N a+)r(A l3+),氧、硫同主族,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大,则 r(S,r(O,故钠离子半径不可能最大,C 错误;D.非金属性N V O,

37、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D 错误;答案选B。19、D【解析】A.AgNCh和 AgCI的混合浊液中,含有硝酸银,银离子和碘离子反应生成黄色沉淀,因此不能说明&p(AgI)VKsp(AgCl),故 A 错误;B.可能含有亚硫酸根离子,故 B 错误;C.向盛有某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颜色无明显变化,不能说明不含铉根离子,一定要在加了氢氧化钠溶液后加热,故 C 错误;D.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血红色,原溶液中不含Fe3+,故 D 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点睛】检验铁离子主要用K SC N,变血红色,则含有铁离子,检验亚铁离子,先

38、 加 K SCN,无现象,再加氯水或酸性双氧水,变为血红色,则含有亚铁离子。20、B【解析】A.非标准状况下,6.72L的 Hz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0.3m ol,所以生成6.72 L 的 H 2,溶液中AKh 一的数目不一定增加0.2 NA,故 A 错误;B.2Al+2NaOH+2H2O=2NaAIO2+3H 2t)反应中只有水是氧化剂,每生成().15 mol出,被还原的水分子数目为0.3 NA,故 B 正确;C.当 2.7 g A1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3 NA,加入2.7 g A L 参加反应的铝不一定是O.lmoL故 C 错误;D.根据钠元素守恒,溶液中Na+的数目不变,故

39、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注意:该反应中氢氧化钠不作氧化剂,易错选项是B,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适用范围及适用条件。21、D【解析】A、铁作负极,F e-2e-=F e2+,故 A 错误;B、铜作正极,2H+2e-=H 23故 B 错误;C、铜作阴极,溶液中的铜离子得电子,2e-+CiP+=Cu,故 C 错误;D、左侧为阳极,2 a-2 e-=CLT,故 D 正确;故选D。22、A【解析】甲烷燃料电池中,通入甲烷的a 电极为负极,甲烷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通入氧气的电极b 为正极,氧气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阳离子,根据电解池中电

40、子的移动方向可知,c 为阴极,与 a 相连,Si在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Si,d 为阳极,与 b 相连,S i在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Si。【详解】A 项、甲烷燃料电池中,通入甲烷的a 电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b 为正极,根据电解池中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c为阴极,与 a 相连,d 为阳极,与 b 相连,故 A错误;B 项、由图可知,d 为阳极,Si在阳极上失去电子被氧化生成S i,而铜没被氧化,说明硅优先于钢被氧化,故 B 正确;C 项、甲烷燃料电池中,通入甲烷的a 电极为负极,甲烷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电极反应式为CH4-8e-+402-=C02+2H20,故

41、 C 正确;D项、相同时间下,通入CH,、Oz的的体积不同,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不同,会造成电流强度不同,影响硅的提纯速率,故 D正确。故选Ao【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的应用,注意原电池、电解池反应的原理和电子移动的方向,明确离子放电的先后顺序是解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共 84分)23、邻氯苯甲醛(2一氯苯甲醛)氨基、竣基 12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合成氯毗格雷的路线可知,A 与 NH4Ck NaCN反应生成B,B 酸化得到C,C 与 CHj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D,D 发生取代反应得到E,E 最终发生反应得到氯毗格雷,据此结合题干信息分析解答问题。【详解

42、】aCHO,分子中含有醛基和氯原子,其化学名称为邻氯苯甲醛,C 的结构简式为NH2cC0 0 0”,分子中含有的管能团有氨基、竣基和氯原子,故答案为:邻氯莘甲醛;氨基、竣基;(2)A分子中苯环和醛基均为共平面结构,故分子中最少有苯环上的所有原子共平面,即最少有12个原子共平面,故答案为:12;(3)C 与 CH30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D,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故答案为: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4)A的结构简式为,C H Of+2Cu(OH)2+NaOH-J C H+2Cu(OH)2+NaOH-(5)物质G 是物质A 的同系物,分子中含有醛基,可与新制CU(OH)2反应生成CU2O的

43、砖红色沉淀,反应方程式为仝-CU2OI+3H2O+;、,故答案为:XCOON.CU2O1+3H2O+1J;比 A 多一个碳原子,物质G 除苯环之外无其他环状结构;能发生银镜反应,可知物质的结构简式为、1 ,故答案为:6;G 含有醛基,又苯环上有只有两个取代基CH2C H O,分别都有邻间对3 中结构,,则物质G 除苯环外含有的基团有2 组,分别为一CHO、一CH 2a和一C1、故 G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6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 个吸收峰,且峰值比XYC H O;CICH?八(6)已知:OHI I HCN.R-C-R 1,根据题干信息,结合合成氯毗格雷的路线可得,RCR*CNOH(IHCOO

44、H的合成路线可以是OilQ C H Q H 02/C u Q C H O HC1 Q H C l _H-_ _,以苯甲醇为有机原料制备化合物OilQACOO,故答案为:OHOHQC,b O H 02/CuCHCNCHCOOII24、CH=CCH=CH2 CH三 CCH20H CH2=CHCH=CH2+Br2CH2BrCH=CHCH2BrnHOCH2(CH2)2CH2OH+nHOOC COOH-OCH2(CH2)2 C H 2 O Q G-/C 0 n+2nH20 4 个氏 Br、HiONaOHCH=CIi-/CH2=CRT-*C ItB r-C H iB r-CH2OH-CH2OH【解析】乙块

45、与甲醛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 为 HOCCH2OH,D 与甲醛进一步发生加成反应生成E 为 HOCH2OCCH2OH,E 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HOCH2CH2CH2CH2OHO分子乙烘聚合得到A 为 HC=CCH=CH2,结合信息可以知道及HOCH2cH2cH2cH20H可以知道,A 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 为 CH2=CHCH=CH2,B 与溟发生1,4-加成反应生成 BrCH2CH=CHCH2Br,BrCH2cH=CHCH2Br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 为 BrCH2cH2cH2cH2Br,C 发生水解反应得到HOCH2cH2cH2cH2OH,1,4-丁二醇与对苯二甲酸发生缩聚反应生成PB

46、T为H OCH2(CH2)2CH2OOCC(nOH由乙烘制乙二醇,可以用乙焕与氢气加成生成乙烯,乙烯与漠加成生成 1,2-二澳乙烷,1,2-二溟乙烷再发生碱性水解可得乙二醇。据此分析。【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 A 为 HOCCH=CH2,D 为 HOCCH2OH,答案为:HC=CCH=CH2;H C=C C H2O H;(2)CH2=CHCH=CH2与漠发生1,4 加成反应生成BrCH2cH=CHCH2Br,化学方程式为:CH2=CHCH=CH2+Br2-CH2BrCH=CHCH2Br,1,4-丁二醇与对苯二甲酸发生缩聚反应生成P B T,反应方程式为:nHOCH2(CH2)2CH2O

47、H+nHOOC-COOH-POCH2(CH2)2CH2OOC y _ C O.+2nH2O(3)关于对苯二甲酸的结构,在同一直线上的原子为处在苯环对位上的两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所以最多4 个,答案为:4;(4)由乙快制乙二醇,可以用乙块与氢气加成生成乙烯,乙烯与溟加成生成1,2-二漠乙烷,1,2-二漠乙烷再发生碱性水解可得乙二醇,反应的合成路线流程图为:m Bn ItONaOHCHmCh-CH2=CIt-CHiBr-CHjBr-CHiOH-CIfcOH025、关闭活塞a 和分液漏斗活塞,向分液漏斗中加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水滴入圆底烧瓶一会儿后不再滴入,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利用生成的CO2将整

48、个装置内的空气赶尽,避 免 NO和 02反应生成NO2对气体产物的观察产生干扰 3Cu+8HNO33Cu(NCh)2+2NOT+4H2。检验有无NO2产生,若有N O 2,则 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将Fe?+氧化为Fe3+,Fe3+与SCN.反应溶液呈血红色,若无二氧化氮则无血红色2NO+O2+2NaOHNaNO2+NaNO3+H2O【解析】盛有稀硝酸的分液漏斗与一个不太常见的Y 型试管相连,通过Y 型试管我们可以先让稀硝酸滴入碳酸钙的一侧,产生C。2赶走装置内的氧气(此时活塞a 打开),接下来再让稀硝酸滴入含有铜片的一侧,关闭活塞a 开始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实验结束后

49、打开活塞a,进行尾气处理即可。【详解】(1)若要检验气密性,可以关闭活塞a 和分液漏斗活塞,向分液漏斗中加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水滴入圆底烧瓶一会儿后不再滴入,则装置气密性良好;(2)根据分析,先和碳酸钙反应的目的是利用生成的CO2将整个装置内的空气赶尽,避免NO和 02反应生成NO2对气体产物的观察产生干扰;铜和稀硝酸的反应产物为NO,方程式为3CU+8HNO.=3CU(NO3)2+2NO T+4H2O;(3)KSCN在整个中学阶段只有一个用途,那就是检验F。,此处可以通过KSCN来间接检验是否有NO2的生成,若有NO2则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将Fe2+氧化为Fe3+,Fe3+与 KSCN反

50、应呈血红色,若无N 02则溶液不会呈血红色;只观察到了棕色证实反应中只产生了N O,因此尾气处理的方程为2NO+O2+2NaOH=NaNO2+NaNO,+H20。26、加快并促进Na2cth水解,有利于除去油污 Fe+2Fe3+=3Fe2+分液漏斗:N 逅N:用少量蒸储水冲_ 3洗冷凝管内通道23次,将洗涤液注入到锥形瓶Z 中 :cl-dc2)义10 a392n x 25MnO4+5Fe2+8H+=5Fe3+Mn2+4H2O-xlOO%部分F*被氧气氧化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2 x 233m加入少量KSCN溶液 溶液变红色【解析】废铁屑用热的Na2cCh溶液除去表面的油污后,加稀硫酸溶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