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殖产清末的美术形象.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395678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3.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殖产清末的美术形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美术殖产清末的美术形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术殖产清末的美术形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殖产清末的美术形象.pdf(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美术”殖产:清末的“美术”形象林晓照2012-07-30 14:48:01 来源:学术研究2012年 1 期内容提要:甲午战后,国 人 对“美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康有为是较早接 触“美术”的人,其 对“美术”的认识侧重于实用。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将“美术”等同精技;一方面在于利用“美术”殖产,实践物质救国理论。“美术”一词与日本渊源甚深,自产生之日起便同近代赛会紧密结合,殖产目的十分明显。受日本影响,“美术”殖产受到重视,“美术”一度被当成一种工种而得到倡导,形而下形象相当突出。关 键 词:清 末 美 术 殖 产作者简介:林晓照,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院讲师。近代意义的“美术”是从日本引进的

2、新事物。早 在1880年,近代意义的“美术”两字便见于东游日记。游历日本的官绅在日记中记录异域所见,其中关于“美术”者,多为对“美术会”的介绍。其 时 对“美术”的了解尚属少而浅。甲午之后,国人对日本的关注大幅度提升。伴随异域新学知识大量输入,“美术”词逐渐在中国流行。关 于20世纪初美术一词的历史,近几年来学界已做了不少研究。而美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有学者开展了可喜的探讨。纵观前人已有成果,若将概念与社会联系起来,从社会整体变动观察“美术”概念在近代的演变则还有很大空间。故此,本文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力图跳出已有约定俗成了的概念范围,避免就名词论名词,将“美术”放置于整个清末社会中考察

3、,努力呈现“美术”在清末的历史进程及其发展动力。一、“美术”与精技康有为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已有讨论集中在书法及画论等方面。其实,他 在“美术”引进史上功不可没,对“美术”的理解也颇具特色。甲午战败促使有识之士将目光投向日本,原来通过东游日记已难满足了解日本的需求。康有为提出翻译日本书籍的倡议,并着手编纂 日本书目志。日本书目志的编撰,据康有为自述,始 于1896年。“自丙戌年(一八八六年)编 日本变政记,披罗事迹,至今十年,至是年(一八九六年)所得日本书甚多,乃令长女同薇译之,稿乃具,又 撰 日本书目志”。1 1897年夏,日本书目志完稿,同年冬刊行面世。在 日本书目志中,“美术”被专列

4、为一门,足见康有为对“美术”甚为重视。书目共分1 5门,其中,美术门(方技附)包括:美术书、绘画书、模样图式、书画类、书法及墨场书、画手本学校用、音乐及音曲、音曲、演剧、体操书、游戏书、插花书、茶汤书(围基附)、将茶书、占筮书、方鉴书、观相书、大杂书。除去方技部分占筮书、方鉴书、观相书、大杂书,则 得“美术”14类633种。2音乐、演剧、体操、游戏、插花、茶汤、将茶等也在“美术”之列,其分类颇令人费解。而梁启超介绍 日本书目志时发出的呼吁更令人莫名所以,他说:“愿我工人,读制造美术书,而 精 其 器 用 。3 “美术”与“工人”联系在一起,读“美术书”具有精其器用的功能,这样的解读,似与传统的

5、“艺术”不无契合,而 与 日本书目志的美术门类书不相凿衲。康门师徒言词不一,未必显示他们之间对此存在意见分歧。尽 管 日本书目志中 的“美术”包含甚多,但康、梁 对“美术”的认识有所侧重,偏向于从物质层面认识“美术”。1898年1月2 9日,康有为上呈 应诏统筹全局折,倡议学日本维新,吁请光绪帝下定决心进行变法,并 提 出“大誓群臣以定国是”、“立对策所以征贤才”、“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具体办法。制度局下分设法律、度支、学校、农局、工局、商局、铁路、邮政、矿务、游会、陆军、海 军 等12局,分别推行各项新政。康有为主张委以工局“司举国之制造机器美术,特许其新制而鼓励之”的职能。4这显然是把“美

6、术”与制造、机器视为一类列入“工”之中。稍后,康有为又进呈 请厉工艺奖创新折,以为欧洲诸国富强的原因在于“诸欧政俗学艺,竞尚日新,若其工艺精奇,则以讲求物质故”。而 中 国“以重农故,则轻工艺,故诋奇技为淫巧,斥机器为害心,锦绣纂组,则以为害女红,乃至欲驱末业而缘南亩,此诚闭关无知无欲之至论矣”。5于是主张奖励工艺倡导创新。该折虽没直接提及“美术”,不过,结 合 应诏统筹全局折所述工局职能,则“美术”也 在“厉工艺奖创新”之内。戊戌政变后,康有为去国西游,其政见依然具有深远影响。“美术”作为“工”的一种在清季颇为普遍。1903年 江苏第2期 刊 登 工艺报的一则广告,清晰地表明时人心中“美术”

7、的归属:现特敦请我国留在日本东京工科大学及高等工业学校诸君,并本邦实业大家担任执笔。内容精绝,体例完备,印刷改良。定于七月朔日发行第十七期报,冀于吾国幼稚工界呈一异彩。兹将改定门类列左:论说第一、制造第二(机械、化学、电气、美术等等)、学术第三、工业纪闻第四(内国、外国二栏)、工业历史第五、工业教育第六、工业组织第七、特别发明第八、新贵绍介第九、问对第十、广告第十一。总发行所上海工艺社。6据此,至少在上海工艺社和 工艺报的关系人看来,“美术”和机械、化学、电气一样,可以直接列入制造之中,属于制造门类的一个分支。1904年江苏同乡会对江苏全省民间社会进行大调查,第一次调查分“人民与生计”、“营业

8、与物产”两部分进行。其中 营业与物产”部 之“商”部内,列有美术师专项。7美术师跟手工人、窖磁匠、技艺师、机器师机器学生同列。这意味着在调查者的心目中,美术师跟工匠、技师一样均从事制造产业,“美术”实为工艺的同义词。“美术”何以同制造、机器一起划归工局管理,不能不考察康、梁 的“美术”概念。其时,在他们的心目中,“美术”的概念范围相当广泛。1901年梁启超在 中国史叙论中有关“美术”的论述证明了这一点。他说:“埃猛埒济氏日,人间之发达凡有五种相:一曰智力(理学及智识之进步皆归此门)、二曰产业、三曰美术(凡高等技术之进步皆归此门)、四曰宗教、五曰政治,凡作史读史者,于此五端,忽一不可焉。”8其中

9、第三项“美术”的具体表述是“凡高等技术之进步皆归此门”。“美术”包括了高等技术,而所谓高等技术,大约可以理解为“精技”。事实上,康有为便是将“美术”与“精技”并称。戊戌政变后,康有为被迫流亡海外,周游列国,写下多种游记。其中,意大利游记于1905年由广智书局出版,记录了不少康有为关于“美术”的感想。参观罗马时,康有为感慨中国在保存古物上不如罗马:夫以(罗马)诸巨富者之讲求土木,不惜巨赞。其玲珑窈窕,花样新奇,皆几经匠心,乃创新构。若如日本之日光庙及奈良庙,游者收费,岁入数十万。而所存美术精品,后人得由此益加改良进步,则其美术岂不更精焉?乃不知为公众之宝,而一旦扫除,后人再欲讲求,亦不过仅至其域

10、,谈何容易胜之乎?故中国数千年美术精技,一出旋废,后人或且不能再传其法。若宋偃师之演剧木人,公输、墨翟之天上斗莺,张衡之地动仪,诸葛之木牛流马,南齐祖冲之之轮船,隋炀帝之图书馆能开门掩门、开帐垂帐之金人,宇文恺之行城,元顺帝之钟表,皆不能传于后,致使欧美今以工艺盛强于地球。9 康有为在这里所讲的“演剧木人”、“天上斗莺”、“地动仪”、“木牛流马”、“轮船”等物,以今日之观念,与其说是美术,不如说是“精技”,如此更加简洁准确。康有为讲中国历史上的精技,实际上在18 9 1年就有一个版本。是年,康有为与洪右臣(18 2 7-18 9 7年)争论中西学术时,对洪所持论断“西国之人专而巧,中国之人涣而

11、钝”颇不以为然,而对中国人的聪明程度充满信心。他认为:我中人聪明为地球之冠,泰西人亦亟推之。自墨子已知光学、重学之法,张衡之为浑仪,祖口桓之为机船,何敬容之为行城,顺席之为自鸣钟,凡西人所号奇技者,我中人千数百年皆已有之。泰西各艺皆起百余年来,其不及我中人明矣。”“而泰西特以器艺震天下者”,主要还是由于中国没有一套鼓励的机制。1 0 此时所举事物与后来游记所讲几无不同,但却没有冠以“美术”,只 有“奇技”。后来出国游历,真正看到西方技艺的精美,甚为触动,于是便以中国的古代技艺比附罗马的建筑艺术及其他美术品。康有为在不同地方使用“美术”,其义所指不尽相同。与“精技”并 列 的“美术”,既有传统“

12、艺术”之意,也不乏附会西方艺术之嫌。中国的精技之所以能够比附日本日光庙和奈良庙的“美术精品”,还是与“美术”的词义有关。正如梁启超所言,“美术(凡高等技术之进步皆归此门)”,“美术”包含有精技的内涵,康有为才会将古代中国技艺比附西方美术品。与康、梁较为隐晦的表述不同,后 来 大公报的一则时事报道更明确地将“美术”等 同“精技”。1906年12月20日,大公报的 天然良师称:“美国美术家新制造一种留声机器,专备学习各国语言之用。现已装以英法德西四国会话,听之娓娓清楚,如亲承教员之授课也。有志方言者无待负笈以游矣。闻此项机器现已运津,由日界旭街小林洋行专卖。”11显然,留声机属于高等技术,属于精技

13、。当今所用美术一词,一般是与英文中的A rt或Fine A rt对译,范围等同造型艺术,仅包含绘画、雕塑、建筑以及工艺美术。这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变迁的结果,范围所指被大大缩小。而A rt一词,在西文中词义包含十分丰富,且随时空变动,难以捉摸。据英国学者雷蒙威廉斯研究,A rt这个词原来的普遍意涵是指各种不同的技术(s k i l l),这种意涵在现代英文中依然相当常用。然 而a rt另一个与艺术、艺术家(artist)有关的专门意涵现在变成最主要的定义。”12A rt在西方的语言体系中所包含的意思,要比当今中国所认为的要广泛得多。康有为对“美术”的了解,基本来自日文文献,他不一定能直

14、接认识西方A rt的含义用法,但是身历其境,可以通过实地体验,注 意 到“美术”还包含 有“精技”的一面。实际上,康、梁侧重于从物质层面理解“美术”,将“美术”划归工局管理,呼吁工人读“制造美术书”而精其器用,受日本影响十分深刻。二、“美术”与赛会近代意义的“美术”一词在日本产生之时便与赛会有密切关系。1871年,日本为了参加维也纳博览会才翻译出“美术”一词。1 9 2 1年,大村西崖在 文人画之复兴中便指出这一点:“因参与奥国维也那博览会之报告书而有美术二字之新译语,每回内国劝业博览会亦设美术部,绘画遂视为重要,官家特开绘画共进会。”1 3 日本重视绘画,并于每回国内劝业博览会设美术部,则是

15、仿照欧美强国的做法。近代西方各国时兴博览会、赛奇会,各国物品争奇斗巧。1 8 5 1年,英国在伦敦举行了万国博览会。与参会的其他国家相比,英国的产品成绩低下,于是英国随后开展工艺改良运动,在普通学校设置了图画课程。其他西欧国家相继仿效。1 9 0 7年2月1 3日,学报第1年 第1号刊登L K生 的 图画概说,介绍各国尊重图画的历史:征诸泰西各国,于教育上尊重图画,亦不过始于晚近来之二三十年间。然其动机则实发初英国一千八百五十一年,开设万国大博览会之时。盖此时博览会之出品,以英国之工艺品成绩为最劣。夫英国固以商工两业立国,则此问题,固其死活之所歧也。于是不得不竭力调查,锐意改革。知所制品,墨守

16、古风,不能立足于世界竞争之列,乃大奖励美术,置图画科为国民教育之必修科。果不数年,而英国工艺品之外观大非昔比,仍于竞争场中,复占优胜之地位。法国亦然。自万国大博览会以来,其苦心经营,费儿许精力、儿许时间、几许财币,以谋图画之发达,殆非吾人所能忆度。东方的日本在明治维新(1 8 6 8年)以后,大力输入西方文化和教育制度,1 8 7 2年8月,文部省正式颁布了日本近代第一个新学制,规定图画为小学1 4门必修课程之一。1 4 1 8 7 3年,在维也纳万国博览会上,日本美术品获得殊荣。日本与会代表团认为大有必要发展传统美术,他们奋笔疾书,在给政府的博览会报告中呼吁:为了殖产兴业,必须建博物馆,开博

17、览会,设美术馆,办美术学校。15遂 于1876年,成 立“工部美术学校。16工部美术学校的规则中,明记其宗旨为:“以欧洲近世之技术,移我日本旧来之职风,为百工之补助。”尤其是,工部美术学校从名到实为工部省属工部大学的附属学校,开设的目的一目了然。工部大学是根据殖产兴业的国策,为培养掌握最新西方技术文明的人才而创设的。美术学校还担任制图法、透视法、建筑装饰等工作,成为其技术引进的辅翼。在明治初期,美术不是被视为“艺术”,而是被视为“技术”。17通过考察明治时期“美术”一词产生的有关史实及相关语境,便不难理解康有为关于“美术”的认识。主要利用日文文献了解 美术”的康有为侧重于从实用层面认识“美术”

18、,将“美术”等同精技,把“美术”列为工局管理,可说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自康有为等人提倡译日文书籍以快速传播新学后,国内许多杂志也纷纷介绍外国情形及新学。日本的赛会历史及现状在中国不断被报道,其中多有涉及“美术”者。1897年7月21日,苏报以 日本美术为题报道日本参加意大利万国美术博览会一事。意大利国,近在不也尼斯市,开万国美术博览会。日本陈列各品,颇承该国太子称赏。文部当场演说开会之有裨商务,与开人智慧各节。其于日本赴会之品,亦致赞美之辞。”18开会有益商务之说受到关注。8月2日,集成报对该报道进行了摘录,其影响可见一斑。10月,实学报又有关于日本美术会的报道:“美术育英会,实由三十三年以来,

19、法国大博览会故。将本邦美术之出品关系,大为计画。今其约略。会员中之贵显豪商绅士,于府下募集巨款,务将国中之名工制造等物,择其物之新奇者,将置诸法国博览会场,而品题之。今于二十二、三、四之三日,为美术育英会开会之期。”19从此则报道可以了解到日本的美术育英会与法国大博览会之关系。1902年,日本将在大阪开第五回内国劝业博览会,中国报刊十分关注此事,事前对这次盛会作了大篇幅报道。该 年9月,政艺通报便介绍了日本第五次赛工艺章程:”出品为二区:第一教育学术技艺门,即美术品古董学术上之器具;第二天产物及工艺门,即农工业诸器具航海铁道蒸汽及电气用等之诸机械类。”20 1903年3月,劝业博览会如期开会,

20、有关情形陆续被报道到中国。如 浙江潮第3期刊登了 日本第五回内国劝业博览会观览记,详细介绍该次博览会:“次入美术馆此馆为博览会中最壮丽之建筑,其陈列品有四:一、绘画,二、塑像,三、美术工艺,四、美术建筑之图案及模型。此出品大半为东京美术学校生徒所制作。”从该次博览会中可以了解到美术品的种类。除了日本第五回内国劝业博览会之外,其他国家的赛会消息也从日本转译过来。如1902年 政艺通报报道了澳洲的赛会情况:“澳洲明年有举行联邦各州关税统一之纪念,定于本年十一月至翌年一月间在理尔拨戎开设。兹观其详细规则大要皆不外同会之目的,于澳洲联邦中计美术及工业之进步发达。此举殊于澳洲之技术家及学生徒之最近十年间

21、示显其技术上之进步不少,并劝外国出品就中偏重美术,特于日本设事务代理店,专劝美术工艺品之出品为计画。今举博览会之出品部类如左:第一部、美术制作品,内写真及印画等;第二部、音乐;第三部、教育及体操用器具第廿二部、渔业。”21有 关“美国圣路易省博览会”的报道也多次见报。1903年1月13日 的 大公报及2月 出 版 的 政艺通报均刊登该会出品部类目录。该部类目录实由日本农商务省事先翻译,中国人再将其转译过来。此次博览会“计分十五区百四十四部八百七类”,涉 及“美术”者主要有两个区教育区与美术区:第一区教育第一初等教育第二中等教育第三高等教育第四关美术各专门教育(教授图画及音乐学校)第五关农业专门

22、教育第六关商工业特别教育第七不具者教育第八特别教育法教科用书学校器具及学校用具第二区美术 第九绘画及图案第十雕刻及石版第十一雕像第十二建筑造家术第十三借入搜集列品第十四未定22此类报道加强了国人对“美术”的了解,一方面推动了“美术”一词在中国的传播,一方面无意中为国人建构了“美术”的最初形象“美术”与赛会密切相关。鉴于日本劝业的举措,不少人已经提出仿照日本模式在国内开博览会,发 展 美 术,推动经济发展,力图与日本竞争。三、“美术”与殖产清朝末年,财政困窘成为一大难题,实业救国形成思潮。发展实业,求财生利的呼声四起。整顿土货,增加出口则是生利的一大途径。而土货该如何整顿,绝非轻而易举之事。19

23、04年,清政府决心整顿士货出口,指令使臣考求中国物产并提出整顿方法。时出使俄国大臣胡惟德考求中国出口土货,指出:“我国商人,近颇究心于对外贸易。然但从懋遭有无上著想,未从保护利源上著想;但从天生材料上著想,未从人工制造上著想。”胡惟德认为不能单纯出口原材料,必须对原材料进行改造,以增强国际竞争力。至于如何改造土货,一大重要手段便是利用图学。关于改良土货与图学的关系,胡惟德解释说:“(土货)营业全赖资本,而成物全赖人工。人工所施,全赖图样。中国留学久绝,救商无药。然三年之艾不求,更无从著手。今欲培植商材,舍图学奚自?”鉴于中国的图学久绝,他提出应借力于日本,培育和引进人才。“西方学资铤而学期延,

24、我商人力不逮而时莫待。四顾全球,仍宜从日本工艺美术学校中先储人才。二三年后,令此项经过学途之人材游历欧美一周,益广见闻,乃可于改良摹仿二途有所藉手。中西风尚,相左太甚,非以日本为阶梯,断无一蹴可及之理。此我商人所最宜潜心体会者也。”23 1904年10月 至1905年2月间,胡惟德的这篇文章为 万国公报、北京杂志、政艺通报、东方杂志、农学报等多家报刊登载,颇受重视,影响甚巨。利用图学改良土货,从日本工艺美术学校引进人才的思路不难看出日本模式的影子。日本自参加博览会重视 美术”后,“美术”进步不少,令当时的中国人常常欣羡叹息。LK生便在大力赞扬日本的美术成就:日 本“文部省下令,专置一图画教育视

25、学官,以奖励美术。其于一方面也已如此,则其他方面可知。今也其美术品之进步,日新月异,几成为世界一大美术国。24日本最新的劝业消息也为中国日益增多的报刊所报道。1906年,商务官报报道了日本的劝业政策,为国内劝业提供参照。日俄战争后,“日本以全胜之余,扩充尚武之精神,以争商战之地位。凡所以诱掖而振兴之者,朝野一致,不遗余力。即就战捷博览会一端而观,亦可见其一斑矣。”“日本自明治十年以来,每五年开内国博览会。前三年之开于大阪者,其第五次会也。而其工艺之发达,尤为吾国士夫所目睹。”25“此次开会,其内容区分五大部:第一部则分农林、水产、采矿、冶金五科,第二部则化学工业隶焉,第三部专注重机器一门,第四

26、部则教育、学术、卫生、经济均属之,第五部特标美术、工艺两种。”“至其审察之方针,专重工业、美术两门。凡工业之制造品中,择其能多数输出于外国者。至于美术之审查,则取意匠新奇,能基于学理者,加以高等之评判,使人有兴起之思焉。”26鉴于日本劝业的成就,不少人已经提出仿照外国的做法,在国内开博览会,并且有与日本竞争之意。1906年9月,时论已经明确指出:“欲兴商业,须奖农工。奖励之方,莫如赛会。故博览会者今日所宜亟讲也。我国风气初开,工业幼稚,若非提倡劝导,不能振其勇往之气,发其竞争之心。宜先开地方博览会以奖励工商,徐图全国之大博览会以讲求进步。勿使邻国专美于东方,则幸甚矣。”27汪有 龄在 中国宜为

27、内国博览会之准备议中列举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劝业的例子,说明开博览会的必要性,并“略言博览会之办法,以为准备之资”。至于内国博览会的布置,可分为:农业馆、林业馆、水产馆、工业馆、机械馆、美术馆、通运馆、动物馆、水族馆、教育馆。28政府不但利用报纸进行舆论宣传,而且制定了一些政策鼓舞实业。1906年,商部拟奖给商勋以鼓励商业。“窃维近百年来,环球各国,艺术竞兴,新法新器,月异而岁不同。综其要端,举凡农业、工艺、机器制造等事,靡不进步甚速,收效甚银。”“查欧美当二百年前,所有新法新器,绝少发明。自英国首定创新法制新器者国家优予奖励之例,自是各国踵行,其奖励最优者乃至锡爵。此例既颁,人人争自濯磨,讲

28、求艺术。每年所出新器多至千数百种。论者谓欧美实业兴盛,其本原皆在于是。”“现在亟须提倡各端,拟订奖给商勋章程八条,各按等级,给予顶戴,由臣部奏请赏给。现在中国工艺尚在幼稚之时,如章程所载,制造、轮船、铁路、桥梁以及电机、钢铁等项一时尚难其人,不得不稍从优异,以资鼓舞振兴。”29 商部奏定奖给商勋章程共八条,其中一条就是关于“美术”方面的。“凡能就中国原有工艺美术,翻新花样,精工制造,畅销外埠,著有或 成 效者;能仿造外洋各项工艺一切物件,翻新花样,畅销外埠,著有成效者,拟均奖给四等商勋,并请赏加五品顶戴”。30奖 励“美术”,振兴实业,继康有为之后被再次提出,并形成政策。“美术”引进中国的取径

29、,与日本关系密切,部分人士从劝业角度认识 美术”,将“美术”当成制造的精工,列入实业里面。清末儿年里,为了发展这样的技艺,甚至建立了许多“美术学校”。1906年6月,商部绣工科在招女生规则上指明,其办学宗旨“在教成女子优美艺术,使人人有自立之技能,明白之知识”。学习的科目主要是刺绣,兼习粗浅国文,另外还希望兼习粗浅图画,因为“欲精绣术,必明画理”。如果将来绣艺发达,则“不独为中国推广美术,并足以抵制洋绣”。该科试办之初,一切规则先从简略,“略仿日本女子职业学校暨女子美术学校规则,分嗣后办有成效,再行扩充,章程未备之处,亦随时增改,以期完善。”31对于学生身份的要求则不问身家贫富,均可招收。无论

30、名目还是实际,“美术”都是技能。1907年,续 办 的 女子世界第 2 年 第 6 期刊登的调查表 最近各女学校生徒募集之调查一斑显示:当时杭州的桑蚕女学堂所设的学科便有“预科、实习科、本科、美术科”。1907年 6 月 2 日 的 大公报报道过当时女学堂设会“研究美术”的情形:“元氏女学堂刻又添设美术研究会一区,招考女生入会研究。已聘定日人樱井君为教员。不日即行开办。”32 1907年 6 月 2 7 日,大公报 乂报道东三省出现女子美术学堂:“日本教育家以女学为国家强盛之根本,特于东省设立女子美术学校一所。”“在大南门里营务处胡同公立女子美术学堂。该校所定科目系为增长女子之知识技能而设,组

31、织尚为完善。”其实际创办人为女子师范学堂教员日本前田、服部等女士,由女子师范学堂总教吕梅生女士兼充校长。331908年 4 月,北洋高等师范女学堂对外招生,该学堂为了培养“职业美术女学堂教员”,“特设术艺科,专授裁制衣服及附属品、编物、外国刺绣、图画,并延日本造花家森泽女士教授花簪草木花卉之模造及室内装设品等。34学期也相当短,只 有 5 个月。当时造花家也被称为“美术家”。在 4 月 2 9 日的招生广告中,造花家森泽女士则换称为美术家森泽女士。35南京城在两年之内,更是一度成立了若干美术学堂或添设了若干美术科。据1909年7月12日 教育杂志(商务)报道:“宁垣门帘桥地方某君,现组织一女子

32、美术专修学校,专取十二岁以上十五岁以下之女孩。其课程注重美术,并附以国文、英文、算学、图画、琴歌、体操各科。一俟办有成效,再行扩充。每月收学费一元。闻报名投考者,颇络绎于途云。”36该校仅昙花一现,存在时间不长。据1910年3月2 7日 大公报报道:“宁垣女学校除粹敏第一女学校有选科美术外,余如惠宁第二毓秀、第三公立江南女子学校等,皆略有手工等科,而无专门美术。”371910年8月,“曾在日本高等奎文美术女学校及女子高等美术研究所留学多年”的夏树范女士回到天津,为经古楼西普育女学校所聘,“特于该堂添设美术科,招致生徒,专门传习”。据称,夏女士于“所有造花、贴附、包镶、折绢各科艺术,无不精美异常

33、”。添设该美术科的目的,主要还是“以资发达实业而广生计”。38从这些科目或学校名称及背景看,日本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或为日本人亲手创办,或仿日本学校规则,或聘请日本人及留日学生为教习,其理念和做法,都以日本为模范。创办这些“美术学校”或 开 设“美术科”,最直接的目的还是在于兴实业,广生计。1907年5月,灼 华 在 中国新女界杂志上 刊 登 造花术一文,介绍道:“造花为女工之一种。日本女子技艺学校及美术学校,均设有专科,肄习者不下千余人。其流行之程度,欢迎之价值,可不言而喻矣。夫学造花术,有种种利益,小之可以补助一家之经济,大之可以增进一国之富源。”39尽管此种技艺本身也包含今日所认为的

34、艺术或美术,但当时国人看重的只是其实用价值。如1910年3月2 7日 大公报报道:南京城“现有某女士在城北大香炉组织一女子美术学校,招生肄业。学费每月三元,分造花、编织、裁缝等工业”。40可见,在媒体和受众的观念里,美术学校里教的就是造花、编织、裁缝一类的手工业技艺。清末为发展实业,组 织“美术”学校,其民间色彩比较浓厚,政府行为较为缓慢。直 到1909年农历闰二月,清政府才把筹设“美术学堂”列入计划要办的要政之中。农工商部的筹备立宪,将“应办各要政,详加厘订。略分四类:曰调查,曰筹议,曰兴办,曰编制,约一百二十八条,分年列表”。计划在“第七年,通饬各劝业道查明水利事宜,绘具图说报部。通饬各省

35、筹设美术学堂。实行改良棉业,振兴丝业茶业办法。外埠商会,各府及大埠商品陈列馆,以次成立。编制历年航业推广比较表”。41由农工商部主持筹设“美术学堂”事宜,其主要目的无疑还是发展实业,扩大生计。可惜不久辛亥革命爆发,筹 设“美术学堂”一事也随着清朝的灭亡而不了了之。由于“美术”成为兴工业精制造的 种手段,因而一些工艺制造便笼统地被称 为“美术”。许多工业上批量生产的制造品都成为了美术品,如写真、印画、人造花等都被冠以美术品的称谓,“美术”的形而下形象十分突出,与形而上的艺术渐行渐远。四、余论甲午战败,海内震惊,遂觉旧学不可为,转而求知于日本,从日本转口输入西方文化。清末十年间,西方文化大规模涌入

36、,许多新学科在此间得以迅速发展。“美术”便是其中之一典型。时空转移,文化在跨国交流中常出现变异。由于环境有别,时空间隔,输入者受特定国情制约,未能尽见异域文化全貌,结果只得片面,甚至一度得以夸大致成变态。甲午之前,来华西方传教士所讲之“上艺”、“雅艺”、“美艺”,基本是个形式上的概念,其范围也仅限于绘画、音乐等。甲午之后,“上艺”、“雅艺”、“美艺”逐 渐 为“美术”所代替,内涵也随之变化。“美术”一词自在日本诞生之日起,便与近代赛会结下至深因缘,由于追求实利实效,“美术”成了殖产的一种重要手段,技术的一面压倒艺术的一面。在日本的误导之下,中国对“美术”的认识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和局限,或等同于“

37、精技”,或 将“美术”仅仅作为工业的一种。在此观念下出现的清末“美术”学校仅有其形而无其质。然而,尽管如此,“美术”殖产却不失为美术学科在近代中国兴起的动力之一。注释:甲午之前“美术”概念的输入情况可见林晓照:晚 清“美术”概念的早期输入,学术研究2 0 0 9年 第1 2期。探讨清末美术概念的学者有郑工、曹意强、邵宏、陈振濂等人。其中,陈振濂对近代,特 别 是1 9 0 4年以后的美术一词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具体可见陈振濂:“美术”语源考“美术”译语引进史研究,美术研究2 0 0 3年第4期、2 0 0 4年 第1期。2 0 0 4年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苏滨的博士论文 中国清末民初的美术与社

38、会研究(1 8 9 5-1 9 3 7)从跨学科的角度探讨了清末民初的中国美术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但该文仍以当今约定俗成了的美术概念范围为写作起点。洪右臣,名良品,湖北黄冈人。康 有 为 新学伪经考方出,洪 即 撰 新学伪经考商正驳难。日本劝业政策,商务官报第16册,1906年9月2 2日,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82年,第2 1页。该文为驻日神户领事长福报告的节录,文末附有摘录者的议论。参考文献:1 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第136页。2 康有为:日本书目志,姜义华、吴根梁编校:康有为全集(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39、第1087页。3 梁启超:读 日本书目志书后,饮冰室合集1,饮冰室文集之2,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5 4页。4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郑振铎编:晚清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31页。5 周德昌编:康南海教育文选,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76-77页。6 罗家伦编:中华民国史料丛编,台北:中国国民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1968年,第0407页。7 江苏同乡会调查部公约,江苏第1期,第0201页。8梁启超:中国史叙论,饮冰室合集1,饮冰室文集之 6,第1-2 页。9康有为:欧洲十一国游记二种,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第 11

40、6页。10康有为:与洪右臣给谏论中西异学书,康有为全集(一),第537 页。1 1 天然良师,大公报(天津)第 1603号,1906年 12月20日,第70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12 英 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刘建基译,北京:生产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 17页。13大村西崖:文人画之复兴,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天津:天津市古籍书店,1992年,第 8 页。14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年,第 61页。15 17刘晓路:日本美术史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 219、211-212 页。1 6 陈振濂:“美术”语源考“美术”

41、译语引进史研究,美术研究2003年第4期。1 8 集成报第10册,廿四张,1897年8月2日,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573页。1 9 美术育英会之计画,实学报第8册,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十月十一日,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8 0辑,台北:文海出版社,第487-488页。2 0 日本第五次赛工艺章程(续前完),政艺通报壬寅第13期,1902年9月2日。2 1 各国赛会汇志(续前完),政艺通报壬寅第13期,1902年9月2日。2 2 美国圣路易省博览会出品部类目录,大公报1903年1月1 3日。2 3 出使俄国大臣胡考求中国出口土货公文,万国公报(37),台北:华文书局股份

42、有限公司印行,1968年,第22929-22930、23001-23002页。24LK生:图画概说,学报第1年第1号,1907年2月1 3日,第3-4 页。25 28汪有龄:中国宜为内国博览会之准备议,商务官报第16册“论丛”,1906年9月2 2日,第5、6-7页。26 2 7 日本劝业政策,商务官报第16册,1906年9月2 2日,第21、22页。2 9 商部奏酌拟奖给商勋章程折,商务官报第20册“公牍”,1906年11月1日,第6页。3 0 商部奏定奖给商勋章程,商务官报第20册,1906年11月1日,第12页。31专件:商部绣工科招女生之规则十四条,大公报(天津)第1414号,1906

43、年6月1 4日,第308页。3 2 研究美术,大公报(天津)第1756号,1907年6月2日,第304页。3 3 纪女子美术学堂,大公报(天津)第1781号,1907年6月27日,第355页。3 4 北洋高等师范女学堂招生广告,大公报(天津)第2073号,1908年4月2 4日,第370页。3 5 北洋高等师范女学堂招生,大公报(天津)第2078号,1908年4月2 9日,第390页。3 6 学堂消息:创办美术学校,教育杂志(商务)第1年第6期,1909年7月1 2日,第4 6页。37 4 0 新开女子美术学校,大公报(天津)第2753号,1910年3月2 7日,第351页。38本埠消息:女学有人,大公报(天津)第2884号,1910年8月6日,第544页。39灼华:造花术,中国新女界杂志第4期,1907年5月6日,第9 1页。41佚名:宣统政纪卷1 0,宣统元年闰二月下,第180T81页,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18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