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智慧04柏拉图的理念论.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9395340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8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哲学智慧04柏拉图的理念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西方哲学智慧04柏拉图的理念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哲学智慧04柏拉图的理念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哲学智慧04柏拉图的理念论.ppt(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讲 柏拉图的理念论张志伟2008年3月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7347年)申辩斐多会饮国家斐德罗巴门尼德蒂迈欧 理想国理性、激情、欲望智慧、勇敢、节制正义柏拉图的理念论 一、洞穴比喻 二、可感世界与理念世界 三、回忆说与灵魂转向说 四、对理念论的反思 五、通种论一、洞穴比喻 假设人类居住在一个洞穴之中,有一条长长的过道通向外面。人类从一开始就住在这里,像囚徒一样双腿和脖子都被锁链锁住了,所以他们不能回头,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在他们之后有一堆火在燃烧,在火与囚徒之间有一条路和一道矮墙,简直就像是木偶戏的舞台。沿着矮墙,有一些人举着各式各样动物和人的雕像走来走去,火光把这些雕像投射到洞

2、壁上,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影子。由于那些囚徒生来就不能转身掉头,所以他们就把洞壁上的影子看作是真实的存在。假设有一天,不知因为什么原因,有一个囚徒挣脱了锁链,他回过头来,看到了火光,最初他的眼睛不习惯光亮,当然很痛苦,他会认为他所看到的不是真实的存在。但是当他习惯了之后就会发现,过去被看作是真实存在的东西不过是影像,眼前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再假设,他被拉出了洞穴,当他面对太阳的时候,一定会被阳光照得眼花缭乱,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终于发现,在太阳照耀下的外面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柏拉图通过“洞穴”比喻来区分假相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前者被称之为“可感世界”,后者被称之为“理念世界”,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现象

3、和本质。哲学家眼中的世界与日常生活中人们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正好相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从来不会怀疑周围的事物的真实性,哲学家却告诉我们,眼前的世界不过是假相,假相背后的本质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真实的存在只有思想才能把握。哲学家是第一个自觉地走出洞穴的人,而他的神圣使命就是把人类从黑暗中引向光明。柏拉图的洞穴比喻明确区分了现象与本质,主张摒弃感觉经验,以思想把握真理,既奠定了西方哲学此后2000多年的基本思路,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哲学问题,例如本质与现象、一与多、一般与个别、共相与殊相、理性与感性等等。二、可感世界与理念世界理 念 所谓“理念”,柏拉图使用的原文是idea和eidos(多数时

4、候用的是idea),这两个概念均出自动词idein(看),本义指“看见的东西”即形状,转义为灵魂所见的东西。在英文中通常以大写的Idea与小写的idea来区别客观的“理念”与主观的“观念”。关于idea这个概念的翻译学术界存在着争论,陈康先生主张译作“相”,我们采取约定俗成的原则,译作“理念”。“理念”显然是从苏格拉底关于“是什么”的定义而来,它的基本规定之一就是“由一种特殊性质所表明的类”,不过“理念”并非单纯的抽象概念,而是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并且作为其存在之根据的实在。“有许多美丽的事物以及善的事物,我们说它们存在,并以这样的话定义它们”,“另一方面,我们又说有一个美自身、善自身,相应于每

5、一组我们认为是众多的事物都有一个单一的理念。它是一个统一体。我们把它称为真正的实在”柏拉图 分 有:月映万川 具体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分有了同名的理念。“如果在美自身之外还有美的事物,那么它之所以美的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因为它分有美自身。每类事物都是如此。”所谓“美自身”或“某某自身”,意指美的理念或某某理念。摹 仿 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物的,所以事物因摹仿理念而存在。“木工是根据理念来制造我们所使用的床和桌子,按床的理念制造床,按桌子的理念制造桌子。其它事物亦同样。”按照柏拉图,有三张桌子,即作为理念的桌子自身,因摹仿理念而存在的可感的桌子,以及因摹仿可感的桌子而存在的画家所描绘

6、的桌子。这三张桌子当中,哪个是真实的存在?画家画的桌子不过是现实存在的桌子的摹本或者影像,而现实存在的桌子不过是桌子的理念的摹本或者影像,真实存在的是作为理念的桌子。柏拉图的本体论理念是事物的共相 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理念是事物摹仿的模型 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 可感世界与理念世界 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各式各样的事物有各式各样的理念。不同的事物组成了事物的世界,而由它们的理念所组成的总体就是柏拉图所谓的理念世界。在柏拉图看来,前者是可感世界,后者是可知世界。这两个世界实际上是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的结合:自然万物始终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唯有变化本身是不变的(赫拉克利特);始终处在运动变化之中的东西

7、都不是真实的,唯有不动不变永恒为一的存在是真理(巴门尼德)。三、回忆说与灵魂转向说 学习就是回忆 我们的灵魂原本高居于天上的理念世界,“那时它追随神,无视我们现在称做存在的东西,只昂首于真正的存在”,所以它对理念领域有所观照,具备一切知识。但是后来灵魂附着于躯体之后,由于受到躯体的干扰和污染,因此而遗忘了一切。只有经过合适的训练,灵魂才能回忆起曾经见过的东西。因此,回忆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不过是把被我们遗忘了的东西回忆起来而已,“所有的研究,所有的学习不过是回忆而已”。灵魂转向说 正如“洞穴比喻”所表明的,我们不可能通过洞壁上的影像认识身后的事物,除非转过身来;我们不可能知道太阳是万物的主

8、宰,除非被拉出洞外。我们对理念的认识也是如此,它是灵魂的认识功能依次转向的结果。由此可见,先天性在此不再象回忆说那样表现为具体的知识,而是表现为认识的功能。经验论与先验论之争四、对于理念论的反思理念论的困境1、理念的普遍性2、理念的分有3、“第三者”4、“分离”问题 五、通种论 在智者篇里,柏拉图指出,理念之间的关系有而且只有三种可能情况,即全部能结合、全部不能结合、有的能结合有的不能结合。论证表明,前两种情况都不可能,所以,只剩下一种可能情况:有的能结合,有的不能结合。为简明起见,他没有对各种理念的关系进行讨论,只选择了“存在”、“非存在”、“运动”、“静止”、“相同”、“相异”这六个最普遍的理念作为代表来讨论,而这些理念所体现的正是希腊哲学所讨论的中心问题。由于这些最普遍的理念外延最大,在逻辑上也被称为“种”(genos),所以,哲学史上通常把柏拉图关于这些理念关系的研究称作“通种论”。一部西方哲学史,不过是给柏拉图作注脚。怀特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