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指导书.docx

上传人:1564****060 文档编号:93836433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物理实验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大学物理实验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物理实验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实验指导书.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物理试验指导书(电子版)上海海运学院2023.05名目绪论 3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7 试验一.长度的测量 9 试验二.测量钢丝杨氏模量 11 试验三.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13 试验四.空气比热容比测定试验 17 试验五.线膨胀系数测定 18试验六.常用电学仪器的使用 - 19试验七.惠斯登电桥测电阻 22试验八.电位差计测电动势 24 试验九.电表改装 26 试验十.示波器的使用28 试验十一.等厚干预的应用 31 试验十二.用光栅测定光波的波长33 试验十三.旋转液体物体特性测量34 试验十四.波尔共振36 试验十五.用梁的弯曲测量材料的杨氏模量38 试验十六.仿真试验偏振光的争论3

2、9 试验十七.光纤传输技术42 试验十八.激光全息照相44 试验十九.迈克尔逊干预仪的应用46 试验二十.光拍法测量光速49 试验二十一.光电效应52 试验二十二.霍尔效应及其应用55 试验二十三.荷质比试验58 试验二十四.金属电子逸出功试验624试验二十五.声速测量66 试验二十六.夫兰克赫兹试验 69 试验二十七.密立根油滴试验73 试验二十八.多量程直流电表的设计77绪论早在五十年月,我国物学家钱三强就指出:今日的科学技术进展可以概括为“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也就是说:科学和技术关系越来越亲热,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因此教育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不仅是工艺和设计程序的传授而应把重点放在

3、制造精神和争论力量的培育上。为此,必需留意和加强学生试验技能的培育和训练。加强试验技能的培育,不是一门一般物理试验课所能完成的,各种试验技术都是一门特地的学问,但是任何简单的试验工作总离不开根本物理量的测量。一物理试验课的任务主要有下述三个方面:1. 对学生进展试验根本学问、方法、技能技巧方面的培育的训练。要求学生把握一些常用物理量的测量方法,根本上具备观看现象测量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到完整地写出试验报告的力量。2. 在试验中通过自己动手、观看、测量、分析、更深入理解物理理论。3. 培育严峻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疼惜国家财产、遵守纪律的优良品德。二测量与误差1. 根本概念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

4、与间接测量两种。直接测量就是用量具或电表直接与被测之量比较所得的量。间接测量就是测出与待测量有肯定关系的诸量,然后计算出该待测量。一个物理量在客观上有着确定的数值成为真值。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误差按其产生缘由与性质分为两类: 系统误差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缘由:仪器、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的不完善。 偶然误差产生偶然误差的主要缘由:人的感觉器官的限制及试验环境等干扰。偶然误差的消灭听从统计规律,因此通过屡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粗大误差明显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试验中尽量避开。2. 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被测量量的真值以肯定的概率落在某一个量值范围内的不愿定程度的一

5、个估算。一般用U 表示。不确定度分类: A 类不确定度:统计分析方法评定,记作U;A B 类不确定度:非统计分析方法评定,记作U B ; 合成不确定度:将A 类不确定度和B 类不确定度用肯定规章合成,常用公式U+ UABU =。3. 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计算对某个物理量测量几次,每次测量结果分别为l , l12, ll3i,.ln,求出算术平均值:in ll = i=1nni=1(l - l )2in - a求标准偏差sl贝塞尔公式s=lA 类不确定度UAnU=tAs系数 tnl查书本第六页表 1nt注:测量次数 6 到 10 次时 1B 类不确定度UBUB合成不确定度 D D仪仪查书本第七

6、页表 2U+ UABU =l结果表示l = l Ul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平均值之比称为相对不确定度。UE =ll100%4. 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计算设 N = f (x, y, zL),则不确定度传递公式: f 2xU2x+ f 2yU2y+ f 2zU2z+ LU=NU结果表示: N = N UNE=N 100%NN三有效数字及其运算1. 什么叫有效数字?在测量和计算时,正确而有效地表示测量和运算结果的数字,称为有效数字。它由假设干位牢靠数加一位估量数构成。2. 处理有效数字时应留意几点: 凡数字后面的“0”是有效数字; 在数字前面的“0”不是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与小数点位置无关。3. 运算规

7、章 加减法只保存一位可疑数字; 乘除法以最少有效数字位数为标准; 不确定度的有效数字只取一位。计算结果的表示要求: N = N UUNN保存一位有效数字, N和UN对齐四试验报告的要求试验报告两个局部来完成,在试验之前先作预习局部。预习前留一页空白页在试验完毕后再完成试验局部,数据数据写在预习前空白页,预习局部和试验局部的报告做在同一份试验报告纸上。试验报告包括:1.试验名称。 2. 目的要求.。 3 .简洁原理。4.步骤。5.使用器材。 6.记录和计算。7.误差争论和分析其中 1,2,3,4 为预习内容五习题答案11 0.000150 公里= 1.50 10-4 公里= 1.50 10-1

8、公里2 5890 毫米= 5.890 103 毫米= 5.890 米212727.010233.28 10641.11035 6.0 105 61.0 318.90.1 厘米320.00850.0001 单位3 (6.2 0.1) 10-34 (3.17 0.02) 1045 (1.36 0.05) 1036 (3.09 0.02) 1014(1) X = I R = 350 0.2 = 7 10VI 2U 2 + R 2U 2RIU= 7VXX = (7.0 0.7) 10VE() 2 U 2 + () 2 U 2 + (11zxzy- ( x + y ) ) 2 U 2z 2zX= 10%

9、(2) N = 32.85U= 1NN = 33 1EN(3) R = 2.1W= 3%U 2R1+ U 2+ U 2R 2R3U= 0.2RN = 2.1 0.2WEN(4) N = 139= 10%(pT 2 )2 U 2 + (2pDT )2 U 2DTU= 4NN = 139 4WEN5= 3%(1) a = 2.00cms=a= 0.02cm5i=1(a - a)2in -1U= 1.05s= 0.021cmU= 0.05cmU 2 + U 2ABAaBU = 0.05cma = 2.00 0.05cmEa(2) L = 8.00cm= 2%(4)2 U 2aU= 0.2cmNL =

10、 8.0 0.2cmEL(3) s = 4.00cm2= 2%(2a)2 U 2aU= 0.2cmss = 8.0 0.2cm2ES6= 2%n = 9m = 36.123g10-6 (4 + 1 + 16 + 9 + 4 + 1 + 0)7 - 1s= 0.002gmU= sAm= 0.002 gUB= 0.004gU 2 + U 2ABU = 0.004gm = 36.124 0.004gEm10 - 6 (1 + 4 + 1 + 9 + 4 + 1 + 9 )9 - 17d = 8.044mms=d= 0.01%U 2 + U 2AB= 0 .002 mmU= sAd= 0.002mmU

11、B= 0.004mmU = 0.004mm10 - 4 ( 4 + 4 + 4 + 4 + 4 )9 - 1d = 8.044 0.004mmh = 50.856mms=dU 2 + U 2AB= 0 .02 mmU= sAd= 0.02mmUB= 0.02mmU = 0.03mm(p2dh ) 2 U+ (d 2 ) 2 Up2d42hh = 50.86 0.03mmU=V= 3 mm2V = 2585mm3V = 2585 3mmm = 20.35 0.04gr = 0.007872 g / mm 3( 1 ) 2 U V2m+ ( -mV 2) 2 U 2Vr = 0.00787 0.0

12、0002 g / mm3U r =8.= 0 .00002g / mm 3x97531y46.6949636.1255625.50422715.4828245.304216l= (x )2 - 1 ( x )2 = 40l= (x y ) - 1 (x yxxinixyiinii) = 206.848448mm2b = k = 5.1712111R =b= 2.19mm 4l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在物理试验中,选择好的数据处理方法格外重要。常用的有图示法,图解法,逐差法等。一、 图示法任意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即可从用一个解析函数表示,这时图示法就成为一种主要的表示方法了,图示法的另一优点是物理量之

13、间的关系,可用曲线表示,一目了然。在很多场合下应用图线来解决实际问题格外便利,因此图示法是试验技能中的一项根本功,应当很好地把握它。具体作法如下:1. 作图必需用毫米方格纸。2. 确定坐标确定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表示哪个物理量,通常以横坐标为自变量,纵坐标为因变量并划两条粗线表示纵轴和横轴。写上坐标名称、单位,并在两个坐标轴上每隔肯定的距离写上标度。标度时应做到: 图上观测点的坐标读数的有效字位数要能表示出估读位。 标尺的选择应使图线显示其特点。标度应划分得当,以不用计算就能直接读出图线上每一点的坐标为宜。通常取 1:1,1:2,1:5 的比例。 使图线占据图纸的大局部,不要偏于一角或一边,可以

14、承受横轴和纵轴的标度不同, 或者两轴交点不从零开头标值,以便调整图线的大小和位置。3. 画试验点及描绘曲线画点将试验点用+、 ,等符号说明在图纸上,同一曲线上的坐标点要用统一符号。联线穿过全部试验点画出的代表曲线,画点联线应留意两点: 用削尖的硬铅笔 用透亮的直尺或曲线板写图名在图纸上端空旷位置写出试验名称、图纸名称。二、图解法由试验求得两物理量的关系曲线后,利用此曲线可以求得第三个物理量,这种方法称为图解法。物理试验中遇到的图线大多是直线,故可用直线方程式表示:y = mx + y0求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的方法如下:在直线的两端任取a 和b,用与试验点不同的符号将它们表示出来,并在旁边注明坐标读

15、数。然后将该二点坐标值代入直线方程式y= mx + y110y= mx+ y220解之,得直线的斜率m = y2 - y1 x- x21假设x 轴起点为零,则可直接从图上读出截距 y0,因x=0 时,y=y0 否则在求出斜率m后,以直线上任一点的坐标x,y带入 y= mx+ y 中即可算出截距yo,于是得到和试验图线相适宜的阅历公式了。举例:如依据欧姆定律:V=RI,依据二点公司求直线斜率的方法可得三、逐差法逐差法是物理试验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之一。逐差法就是把试验测量数据逐项相减,或分成高、低两组对应项相减。例如测得八组数据x , x, x , x, x , x , x, x 。用逐差法可以

16、得到12345678Dx =1(x4 48- x ) + (x47- x ) + (x36- x ) + (x25- x ) 这样处理了以充分利用数据,保1持了屡次测量的优点。9试验一 长度的测量一.目的要求1. 学习误差及有效数字的根本学问2. 把握游标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游标卡尺3. 学会正确使用螺旋测微仪,了解其构造和原理二. 原理物理试验中最常用的长度测量仪器是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通常用量程和分度值表示这些仪器的规格。量程是测量范围;分度值是仪器所表示的最小分划单位。分度值的大小反映仪器的周密程度,洋来说,分度值越小,一起越周密,仪器本身的“允许误差”响应也越小,学习使用这些仪器

17、,要主义把握它们的构造特 点,规格性能,读数原理,使用方法及维护学问等。1. 游标卡尺构造游标卡尺又主尺和游标组成。包括卡尺的主尺,刀口,钳口,尾尺各个组成局部。原理游标的n个分度格长与主尺的n-1个分度格长相等,设主尺的最小分度值a通a常为1mm,游标的最小分度值为b ,则nb=(n-1)a , a-b =, a-b就称为游标的n精度值,常用的有0.05mm, 0.02mm两种。测量用钳口或刀口卡住物体,进展读数。2. 螺旋测微器千分尺螺旋测微器构造的主要局部是一个微动螺旋杆,螺距是0.5mm,因此,当螺旋杆旋转一周时,它轴线方向只前进 0.5mm,螺旋杆和螺旋柄连着的,在柄上附有沿园周的刻

18、度,共有 50 等分格,当螺旋杆沿轴线方向前进0.5/50mm,即 0.01mm 时,螺旋柄上的刻度转过一分格,这就是所谓机械放大原理。读数时,从固定标尺上读出鉴格数每格0.5mm,0.5mm 以下的读数则由螺旋柄园周上的刻度读出,估读到 0.001MM 这一位上。使用时先要记录初读数。三. 试验内容:用游标卡尺测薄片尺寸图 1-1并计算薄片的面积; 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并计算其横截面积值; 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棒尺寸并计算其体积。四.留意事项1. 使用游标尺时,一手拿物体,另一手执尺,要特别留意保护量爪不 磨损,使用时轻轻把物体卡住即行读数,不允许用来测量粗糙的物体,并切忌把夹紧的物体在

19、卡口内 挪动。2. 使用螺旋测径器,记录零点读数,并对测量数据作另点修正,螺旋测径器的另点可以调整,可见仪器说明书。3. 记录另点及将待测物体夹紧测量时,应轻轻转动棘轮旋柄推动螺杆,不要直接拧 转螺杆,以免夹得太紧,影响测量结果及损坏仪器,只要听到在转动小棘轮时发出喀喀的声音,就不要再推动螺杆而可以进展读数了。10图 1-1五.参考数据:使 用 的 三 种 工 具 游 标 卡 尺 , 螺 旋 测 微 计 , 米 尺 的0.02mm,0.002mm,0.1mm1.B类 不 确 定 度 分 别 为单位:mm工程次数123456平均a39.9839.9840.0040.0239.9640.0240.

20、00b25.0025.0224.9825.0025.0225.0225.00c8.008.028.028.047.988.008.01h8.008.048.048.028.048.008.02a=40.030.03mmb=25.000.03mmc=8.010.03mmh=8.020.03mm周长 L=2(3.075+3.206+1.804)=146.04mmL=LUL=146.00.1 (mm)面积EL = 0.03%S=ab-ch=3=935 mm22初读数 0.001mm次1数23456平均工程直径 d7.9457.9467.9507.9517.9487.9487.948长度 L128.1

21、128.2128.1128.0128.3128.2128.2d=7.9480.004mm L=128.20.7mm电阻丝截面积: S = 49.61mm2US= 0.05mm2S = 49.61 0.05mm2ES = 0.1%次123456平均数工程外径D121.0021.0220.9620.9821.0021.0221.00内径D28.028.007.967.988.008.028.00高 H30.1030.1430.1230.1630.1430.1230.13D1=21.000.03mmD2=8.000.03mmH=30.130.03mmV = 8921mm311试验二 测定钢丝的杨氏模

22、量一. 目的1. 学会测量杨氏弹性模量的一种方法;2. 把握光杠杆放大法测量微小长度的原理;3. 学会用逐差法处理数据。二原理任何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都要发生形变,依据虎克定律:F = YDl2-1Sl1 式中比例系数Y 就称为材料的杨氏弹性模量,即Y =Fl2-2SDlF - 外力 , Dl - 钢丝伸长量 , S - 钢丝截面积 , l - 钢丝原长度本试验承受光杠杆放大法测量微小长度Dl 值,其结果比较准确。图 2-1 为光杠杆放大原理图。开头时间杠杆反射镜与标尺在同一平面,在望远镜中读到标尺读数 P0,当钢丝受力伸长时带动光杠杆反射镜后足尖下降Dl ,镜面觉察转动一个1微小角度q ,这时在

23、望远镜读数为 P, P - P10为放大后钢丝伸长量 N ,由于q 角度微小假设q 很小, tgq = q图 2-1q = D2q = n得Dl = bNbD4D所以 Y =4Fld:式中S 钢丝横截面积S = pd 2 ,N 小镜偏转前后的读数差,b 光SbN4杆杆常数,D 为两次反射镜面与标尺的距离。三光路调整:1、将光杠杆前两足尖放在平台槽内,后尖放在圆形托盘上,并使平面镜与平台面积本垂直。2、调整望远镜高度,使其与光杠杆根本处于等高位置。3、调整二次反射镜的倾角螺丝,看到照明标尺在光杠杆反射镜的二次反射像。4、将望远镜对准照明标尺在光杆杆里的像,留意“等高同轴”要领。12四测量步骤1、

24、按下数显屏的“开关”键,显示屏显示“”。2、将数据拉力从某一负载开头,先测加载过程,每间隔2Kg 记录 8 个数据。隔 1-2 分后,每削减 2Kg 记录一次读数,记入表格中。、测量完毕后调整液压调整螺杆到最外端,使显示屏显示“”后关闭电源。、用钢卷尺测出二次反射镜面到标尺距离。 、用螺旋测微计测出钢丝直径。 、取下光杆杆,在白纸上印出三个点,测高。、用钢卷尺测量钢丝长度l 。五参考数据次数 i拉力示值Kg加载 Pi(cm)减载 Pi”(cm)Pi=(Pi+Pi”)/2(cm)逐差值cmNi=Pi+4i-P12.812.312.612.6N =N4i= 12.6U=NA (N - N ) 2i

25、3= 0.4cmU= 0.02cmNB1、标尺读数记录0853.653.453.511056.456.656.521259.159.259.231463.163.463.241666.366.366.351868.968.768.862071.971.871.872275.875.875.8N = N UN= 12.6 0.4cm次数12345平均d(cm)0.07950.07930.07940.07920.07960.0794d = d + Ud= 0.0794 0.0004cm2、钢丝直径d千分尺的仪器误差取 0.004mm初读数 0.003mm3、其他数据测量标尺到二次反射镜距离D=77

26、9.8mm,钢丝长度l = 409.5mm ,光杠杆腿长b=84.59mm4FlD4 8 9.8 409.5 10-3 779.8 10-3E = p= 1.89 1011 (N / m2 )SbN (0.0794 10-2 )2 84.59 10-3 12.6 10-34U= 0.6 1011 (N / m 2 )E = (1.9 0.6) 1011 (N / m 2 )Y - Y公认EE=100% = 6%EY公认六留意事项:1、对于钢丝不直或钻头夹具夹的不紧将消灭假伸长,为此,必需用力将钻头卡夹紧钢丝。同时,在测量前应将金属丝拉直并施加相当的预拉力。2、对于钢丝在加外力后,要经过一段时间

27、才能到达稳定的伸长量,这种现象称为滞后效应,这段时间称为驰豫时间。为此每次加力后应等到显示器数据稳定后再进展测量读数。3、本试验所用的数字测力秤的误差为 10g 。13试验三 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时惯性大小的量度,是说明刚体特性的一个物理量。刚体转动惯量除了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还与转轴的位置和质量分布即外形、大小和密度分布有 关。假设刚体外形简洁,且质量分布均匀,可以直接计算出它绕特定转轴的转动惯量。对于外形简单,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刚体,计算将极为简单,通常承受试验方法来测定,例如机械部件,电动机转子和枪炮的弹丸等。转动惯量的测量,一般都是使刚体以肯定形式运动,通过表征这种运动

28、特征的物理量与转动惯量的关系,进展转换测量。本试验使物体作扭转摇摆,由摇摆周期及其其它参数的测定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一.试验目的1. 生疏扭摆的构造,使用方法,把握数字式计时仪的正确使用;2. 把握用扭摆测定几种不同外形物体的转动惯量,并与理论值进展比较;3. 转变滑块在瘦长杆上的位置,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移动定理。二试验原理扭摆的构造见图3-1所示,在其垂直轴 1 上装有一根薄片状的螺旋弹簧 2 ,用以产生恢复力矩。在轴的上方可以装上各种待测物体。垂直轴与支座间装有轴承,使摩擦力矩降低。图 3-1 扭摆构造图将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一角度后,在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物体就开头绕垂直轴作来回扭转运

29、动。依据虎克定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M 与所转过的角度成正比,即M = -Kq式中,K 为弹簧的扭转常数。依据转动定律M = Ib式中,I 为物体绕转轴的转动惯量, b 为角加速度,由上式得M3-1b =I3-2K令w 2 =I ,且无视轴承的摩擦阻力矩,由式3-1与3-2得bd 2qKq2qdt 2I14上述方程表示扭摆运动具有角简谐振动的特性:角加速度与角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此方程的解为q Acost式中,A 为谐振动的角振幅,为初相位角,为角速度。此谐振动的周期为IK2p17T w 2p3-3利用公式3-3测得扭摆的摇摆周期后,在I 和 K 中任何一个量时即可计算出另一个量。

30、假设仪器的弹簧扭转常数K 为值,则可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I = KT 23-44p 2试验中可用一个几何外形有规章的物体,它的转动惯量可以依据它的质量和几何尺寸 用理论公式直接计算得到,计算出仪器弹簧的K 值。假设要测定其它外形物体的转动惯量, 只需将待测物体安放在本仪器顶部的各种夹具上,测定其摇摆周期,由公式3-4即可算出该物体绕转动轴的转动惯量。理论分析证明,假设质量为m 的物体绕通过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为I0,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 x 时,则此物体对轴线的转动惯量变为I0+ mx 2 。这称为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K 值的计算是本试验中必需解决的,由于圆柱绕其中轴的转动惯量理论值需要测量的量少

31、,且测量的精度也比较高,因此我们这里以圆柱的转动惯量理论值作为求K 值, 圆柱的转动惯量为圆柱与盘的转动量试验值为I= 1 mD 2柱8柱柱(3-5)I= KT2柱盘(3-6)盘的转动惯量试验值为柱+盘I=KT 24p 2(3-7)柱的转动惯量试验值为盘4pI= KT22柱盘- I(3-8)柱由(5)、(6)、7、8可得4p 2盘1mD 2K=8柱柱3-94p 2T 2T 2柱盘盘于是9就可以作为K 值的测量式。由于各台仪器的弹簧外形各不尽同,因而K 值也不一样。三试验步骤1. 用游标卡尺分别测出圆柱体的外径,金属圆筒的内径、外径、球体直径,滑块的内径、外径和长度,用钢皮尺测金属瘦长杆长度各测

32、量3 次。记入表 3-1 中。2. 调整扭摆基座底脚螺丝,使水准仪气泡居中。3. 装上金属载物盘,并调整光电探头的位置使载物盘上档光杆处于其缺口中心且遮住放射接收红外光线的小孔,测定其摇摆周期T盘。记入表 3-2 中。4. 将塑料圆柱体垂直放在载物台上,测出摇摆周期T盘+柱。记入表 3-2 中。5. 用金属圆筒代替塑料圆柱体,测出摇摆周期T盘 筒。记入表 3-2 中。6. 取下载物金属盘,装上球体并测出它的摇摆周期 T球。记入表 3-2 中。7. 取下球体,装上金属细杆金属细杆中心必需与转轴重合,测出摇摆周期T 。记入表 3-2 中。细杆8. 将滑块对称的放置在细杆两边的凹槽此时滑块质心离转轴

33、的距离分别为5.00,10.00,15.00,20.00,25.00 厘米,测定细杆的摇摆周期。记入表3-4 中。9. 登记塑料圆柱体、金属圆筒、实心球、金属细杆和滑块的质量。四参考数据1. 测量各种外形物体的转动惯量次数工程123平均1单位:10-2m塑料圆柱体外径D柱10.01810.01610.01410.016金属圆筒内径D内9.3549.3549.3549.354金属圆筒外径D外9.9869.9909.9869.987实心球直径D柱11.25411.25211.25211.253金属细杆长度L60.9260.9260.9360.92滑块内径d内0.6120.6000.6080.607

34、滑块外径d外3.5023.5003.5023.501滑块长度L3.3003.2983.3003.299体18.5617.2014.1313.8523.3028.5617.2014.1213.8623.2938.5617.2014.1213.8523.29平均8.5617.2014.1213.8523.29工程内容金属载物盘载物盘金属圆筒实心球载物盘塑料圆柱金属细杆摇摆 10周期所需的时间s周期 TS0.8561.7201.4121.3852.329质量: m 712.5 克, m柱 713.0 克, m筒 1171.1 克, m球 132.6 克,杆m 239.9 克块物体名称转动惯量理论值(

35、X10-4kgm2)转动惯量试验值(X10-4kgm2)百分误差金属载物盘I=盘KT 24p 25.52塑料柱体I= 1 mD 2 8.935I=KT2柱8柱柱柱4p 2柱盘 I盘0.04%=8.938金属圆筒I1 m筒8(D 2 D 2 )筒外内I= KT 筒盘2筒4p=16.77 I2盘0.3%=16.71实心球I 1 mKT2球10D 2 球球14.830I=球15.031%球4p 2金属细杆I 1 mL 240.82I=KT2细杆细杆12杆40.880.1%细杆4p 2二滑块的质心绕转轴的转动惯量理论值1I=2m d 2+ d 21+mL 2 =0.8138 X10-2kgm2滑块16滑外内12滑11其中:d为滑块的外径,d为滑块的内径,L 为滑块的长度。外内滑块质心离转轴距离x10-2m5.0010.0015.0020.0025.005 次摇摆周期 5TS试验值 I =摇摆周期T SK4p 2T 210-2 kgm2 理论值I=I2 m10-2 kgm2 百分误差细杆滑x2I滑块2. 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13.3617.2522.2727.8433.6413.3617.2522.2727.8433.6413.3617.262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