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试题题库.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3811699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PDF 页数:296 大小:20.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试题题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6页
气象试题题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象试题题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试题题库.pdf(29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气象题库第一章气象基础知识第一节大气概况1大气的垂直分层自下而上依次为B 。A.对流层、等温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B.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C.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散逸层、热层D.散逸层、热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2大气中能够透过太阳短波辐射、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的主要气体成分为D _oA.臭氧B.氮气C.氧气D.二氧化碳3在大气成分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大气成分是_D oA.氧气B.水汽C.臭氧D.二氧化碳4在自然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C 能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三者之间互相转化(即发生相变的唯一大气成份)。A.氮气B.氧气C.水汽D.二氧化碳5对天气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2、的大气成分包括C。A.二氧化碳、臭氧和惰性气体B.氮气、二氧化碳和惰性气体C.二氧化碳、臭氧和水汽D.氧气、臭氧和惰性气体6从地面向上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密度 B oA.缓慢递减B.迅速递减C.缓慢递增D.迅速递增7在气压相同的情况下,密度较小的空气是 A。A.暖湿空气B.冷湿空气C.干热空气D.干冷空气8目前城市大气质量监测报告中通常提到的污染物种类有A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氮气D.臭氧9在水汽相变过程中,大 气 中 的 固 体 杂 质 可 以 充 当/oA.凝结核,不利于相变过程发生B.催化剂,不利于水汽凝结C.凝结核,有利于相变过程发生D.催化剂,有利于水汽凝结1 0 -些大气污染成

3、分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变化形成有害物质,最常见的有一DA.酸雨和粉尘B.氮氧化物和粉尘C.氮氧化物和光化学烟雾D.酸雨和光化学烟雾1 1对天气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的大气成分包括 C。A.二氧化碳、臭氧和惰性气体B.氮气、二氧化碳和惰性气体C.二氧化碳、臭氧和水汽D.氧气、臭氧和惰性气体1 2能够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并对地面和大气温度有较大影响的大气成分是_ B _ _ _ _。I .氧气;I I.氮气;I I I.臭氧;I V.二氧化碳;V.氢气;V I.水汽。A.I ,I I I,W,V IB.W,V IC.I I,I I I,V,V ID.I I,I V,V1 3对流层的高度随纬度有较大

4、的变化,最低出现在_ _ _ _ _D _.A.赤道低纬地区B.中纬度地区C.高纬度地区D.极地地区1 4大气中主要吸收太阳紫外线的气体成分为 BA.二氧化碳B.臭氧C.氧气D.氮气1 5地球大气最低层称为对流层,其平均厚度约为一BA.1 2 k mB.1 0 1 2 k mC.6 8 k mD.1 7-1 8 k m1 6天气是指某一特定区域,。A.在较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B.在较长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C.气象要素的多年平均特征(其中包括极值)D.气象要素的一年平均特征(其中包括极值)1 7对流层的厚度随季节变化,最 厚 出 现 在 _B o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5、1 8在对流层中,气温垂直递减率约为 D_。A.l r/1 0 0 mB.1.2 5/1 0 0 mC.0.5 r/1 0 0 mD.0.6 5/1 0 0 m1 9 对流层的厚度随季节变化,最薄出现在:CA.春季B.夏季C.冬季D.秋季2 0 对流层具有的特点之一是 B oA.空气不易产生对流运动B.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C.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D.气象要素水平分布均匀2 1 C _等压面最能代表对流层大气的一般运动状况。A.8 5 0 h P aB.3 0 0 h P aC.5 0 0 h P aD.7 0 0 h P a2 2 自由大气的起始高度大约为_ D oA.7 8 k mB.5

6、6 k mC.3 4 k mD.23在对流层中通常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_ A oA.降低B.升高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24对流层可分为摩擦层和自由大气两层,摩擦层的平均厚度为_B-oA.78kmB.11.5kmC.34kmD.56km2 5根据对流层中_ D 的不同特征,可将其分为摩擦层和自由大气两个层次。A.气温B.气压C.湿度D.大气运动26云、雾、雨、雪等大气中的主要的天气现象发生都在C。A.热层B.平流层C.对流层D.中间层27表征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的气象术语称为C。A.天气B.气候C.气象要素D.天气系统28下列属于气象要素的是_A _oA.风、云、雾、霜、沙尘暴B.气压、

7、高气压、台风C.风、云、雨、冷锋、暖锋D.气温、气压、冷锋、暖锋29气候是指某一 特 定 区 域 B _。A.在较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B.气象要素的多年平均特征(其中包括极值)C.气象要素的一年平均特征(其中包括极值)D.天气形势30对流层的高度随纬度有较大的变化,最高出现在AA.赤道低纬地区B.中纬度地区C.局纬度地区D.极地地区第二节气温1湍流是大气受热和冷却的方式之一,但主要作用在_ CA.大气上层B.大气中层C.摩擦层D.自由大气层2当只考虑地表性质对气温日变化的影响时,最小的气温日较差出现在一CA.沙漠B.草地C.海洋D.裸地3气温的日变化与天气状况有密切关系,在不同天气状

8、况下,日较差_ AA.晴天大于阴天B.阴天大于晴天C.阴天等于晴天D.多云大于晴天4空气增热和冷却的主要方式有_A。I .热传导;H.辐射;H I.水相变化;I V.对流;V.平流;VI.乱流。A.1 -VI B.I ,I I,I V-VIC.I I VID.I I,I V,VI5下垫面与空气之间的垂直热量交换途径主要有 oI .热传导;n.辐射;i n.水相变化;W.对流;v.乱流;v i.平流。A.I -vB.I -VIC.I I-VID.n w,v i6形成较厚云层的主要冷却过程是A.平流冷却B.辐射冷却C.乱流冷却D.绝热上升7形成海雾的主要冷却过程是C。A.绝热上升B.辐射冷却C.平

9、流冷却D.接触冷却8暖空气北上、冷空气南下的热量交换方式称为_B。A.湍流B.平流C.辐射D.对流、9华氏温度7 7度换算成摄氏温度和绝对温度分别为BA.2 8、3 0 2 KB.2 5、2 9 8 KC.2 5、2 4 8 KD.3 0、3 0 3 K1 0 “南风送暖,北风送寒”的热量交换方式称为_ _ _ _ _ _ _B _.A.湍流B.平流C.辐射D.对流1 1当只考虑纬度对气温日变化的影响时,气温日较差较小的地区是 AA.极地附近B.副极地地区C.温带地区D.热带地区12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热量交换方式称为D。A.湍流B.平流C.辐 射D.对流1 3驱动大气运动的初始能源是 C

10、。A.太阳长波辐射B.地面长波辐射C.太阳短波辐射D.大气长波辐射1 4大气受热最主要的直接热源来自B-oA.太阳短波辐射B.下垫面辐射C.太阳长波辐射D.大气辐射1 5太阳、地面和大气辐射的强弱主要取决于D。A.组成成份B.热力性质C.物理结构D.温度高低1 6 下列正确的概念是 B oA.太阳辐射又称为长波辐射,大气辐射又称为短波辐射B.太阳辐射又称为短波辐射,大气辐射又称为长波辐射C,太阳辐射和大气辐射都称为短波辐射D,太阳辐射和大气辐射都称为长波辐射1 7 绝对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沸点温度分别为_B oA.2 7 3 K、2 1 2 o FB.3 7 3 K、2 1 2 o FC.2 7

11、3 K、3 2 o FD.3 7 3 K、1 0 0 1 8 通过不同温标关系换算1 4 F、1 0 C 分别为_B oA.1 0 2 8 3 KB.-1 0 2 8 3 KC.-1 0、-2 6 3 KD.1 0、2 6 3 K1 9 5 c 换算成华氏温度和绝对温度分别为A oA.4 1 o F、2 7 8 KB.3 7 o F、2 7 8 KC.2 7 o F、2 7 8 KD.3 7 o F、2 7 8 K2 0 蒸发、凝结等过程的热量交换方式属于_ _ B _ _ _ _ _ oA.湍 流B.水相变化C.辐射D.对流2 1气温的年变化幅度称为年较差。它是指-年中_B 的最高值与最低值

12、之差。A.日平均气温B.月平均气温C.季平均气温D.年平均气温2 2气温的日较差具有 C。I .低纬大于高纬;n.海洋大于陆地;i n.低海拔大于高海拔;i v.阴天大于晴天;V.草原大于沙漠;V I.陆地大于海洋。A.I -VB.I ,M V IC.I ,I I L V ID.I I,I V,V2 3气温日较差的大小取决于D。I .经度;n.纬度;m.海拔高度;i v.季节;v.地表性质;V I.天气状况。A.I V IB.I,I ,I V V Ic.n,m,V,v iD.I I-V I2 4南半球气温最高的月份在大陆和海洋上分别出现在A 0A.1月、2月B.7月、8月C.7月、1月D.1月

13、、7月2 5北半球气温最低的月份在大陆和海洋上分别出现在一 BA.7月、8月B.1月、2月C.7月、1月D.1月、7月2 6气温年较差与纬度有关,最小年较差出现在A。A.赤道地区B.中纬地区C.高纬地区D.极地地区B2 7南半球气温最低的月份在大陆和海洋上分别出现在 BA.1月,2月B.7月,8月C.7月,1月D.1月,7月2 8北半球气温最高的月份在大陆和海洋上分别出现在CA.1月、2月B.7月、1月C.7月、8月D.1月、7月2 9在我国沿海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区是 D。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3 0中纬度地区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季节为 D。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 1在我国沿

14、海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地区是一A。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3 2当只考虑纬度对气温日变化的影响时,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地区是BA.极地附近B.热带地区C.温带地区D.副极地地区3 3气温年较差与纬度有关,最大年较差出现在 D _ _ _ _。A.赤道地区B.中纬地区C.高纬地区D.极地地区3 4气温年较差的大小主要受 0 因素影响。A.地表性质和季节B.纬度和天气状况C.纬度和季节D.地表性质和纬度3 5当纬度相同时气温日较差最大的地方为 D。A.大洋B.沿岸C.内陆D.沙漠3 6天空状况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为_A。A.晴天最大B.少云最大C.多云最大D.阴天最大3 7阴天时,通常夜间的最低气温

15、与晴夜时比较要BA.低些B.高些C.相同D.忽高忽低3 8日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通常C。A.在洋面上为清晨日出前,在陆面上为半夜前后B.在洋面上为半夜前后,在陆面上为清晨日出前C.在洋面和陆面上都为清晨日出前D.在洋面和陆面上都为半夜前后3 9 中纬度地区气温日较差最大的季节为 B_ _ o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0气温年较差的大小与_ C 有关。I.纬度;n.经度;i n.下垫面性质;I V.季节;v.海拔高度;V I.天气状况。A.I VIB.I,II,IV VIC.I,III,VD.II,V,VI4 1 气温的年较差很小,但一年中出现两个高值和两个低值的地区在D。A.极地地区B.

16、中纬地区C.高纬地区D.赤道地区第三节气压1 气压的日变化有两个高值和两个低值,它们分别为_A _.A.10时最高、2 2 时次高和16时最低、04时次低B.10时最高、22 时最低和16时次高、04时次低C.22时最高、16时最低和10时次高、04时次低D.04 时最高、16时最低和22 时次高、10时次低2利用不同气压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7 8 0 m m H g.1 0 0 0 h P a 分别为_A。A.1 0 4 0 h P a 7 5 0 m m H gB.1 0 2 0 h P a、7 6 0 m m l l gC.1 0 4 0 h P a 7 6 0 m m H gD.1 0

17、 2 0 h P a 7 5 0 m m H g3在通常情况下单位气压高度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D 。A.相对湿度B.水平气压梯度C.大气稳定度D.空气密度4某轮放置空盒气压表的驾驶台距离海平面高度为20m,测得本站气压为1002.5 h P a,高度订正后,则海平面气压是一D oA.1000.0 h P aB.1007.5 h P aC.1004.5 h P aD.1005.0 h P a5在地面和高空大气中,气压每变化l h P a 其高度差为_ _ A oA.高空大于地面B.高空小于地面C.高空等于地面D.高度差与气压无关6单位气压高度差主要取决于_B_ _ _ _oI.气压的变化;n.风的

18、变化;m.温度的变化;I V.高度的变化;v.地表状况;V I.空气密度的变化。A.I V IB.I,III,IV,VIc.n viD.IV-VI7 在近地面大气层中,根据船用单位气压高度差的订正公式得力的结果为BA.每升高8m增 加 1 hPaB.每升高8m降 低 1 hPaC.每升高10m增 加 1 hPaD.每升高10m降 低 1 hPa8 地面气压日变化两次谷值出现的时刻大约为 B。A.02h,14hB.04h,16hC.08h,20hD.lOh,22h9 在同一大气层中,若气压变化1 h P a,则其高度差为 C_A.高温处等于低温处B.高温处小于低温处C.高温处大于低温处D.高度差

19、与气温无关10下列气压日较差最大的海域是 D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11下列气压日较差最小的海域是A。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12气压的日较差最大的地区出现在_ _ _ _A _。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i W 纬地区D.极地地区13下列气压日较差最大的海域是D。A.日本海B.黄海C.东海D.南海14下列气压日较差最小的海域是A.。A.日本海B.黄海C.东海D.南海15气压的年变化大小与季节和下垫面有关,最低气压出现在一CA.夏季海洋,冬季大陆B.夏季海洋和大陆C.冬季海洋,夏季大陆D.冬季海洋和大陆16 气压的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是A_A.低纬大于中纬B.商纬最大C.中纬大

20、于低纬D.中纬最小17 导致气压下降的情况有一B_。I .移来的气团潮湿;n.移来的气团温度低;i n.气流水平辐合;M移来的气团温度高;v.移来的气团干燥;V I.气流水平辐散。A.I -H IB.I ,M V IC.I ,I I L VD.I V-V I18 气压的单位h P a 与 m m H g 两者的关系为C。A.1 h P a=l m m H gB.1 h P a 2 1 m m H gC.1 h P a=3/4 m m H gD.1 h P a=4/3 m m H g19 在纬度4 5 的海平面上,温度为OC时的大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其数值为_ _ _ _ _ _A.1000 h

21、 P a 7 5 0 m m l l gB.1013.25 h P a、7 6 0 m m H gC.1000 h P a 7 6 0 m m H gD.1013.25 h P a、7 5 0 m m H g20气压是大气压强的简称,它与天气的关系是_B。A.高气压一般对应阴雨天气B.低气压一般对应阴雨天气C.高气压中心对应大风天气D.低气压对应晴好天气21气压的单位h P a与m b两者的关系为 A 。A.1 h P a=l m bB.1 h P a I m bC.1 h P a=3/4 m bD.1 h P a=4/3 m b22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B _ A.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空气密度

22、变大,空气发生辐散现象,气压下降B.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空气密度变小,空气发生辐散现象,气压下降C.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空气密度变小,空气发生辐合现象,气压升高D.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空气密度变小,空气发生辐散现象,气压升高23在高空与地面大气中,高度每升高100m的气压变化量为B oA.高空大于近地面B.高空小于近地面C.高空等于近地面D.变化与高度无关24致气压上升的情况有一D。I .气流水平辐合;I I.气流水平辐散;I H.移来的气团潮湿;I V.移来的气团温度高;V.移来的气团干燥;V I.移来的气团温度低。A.I,III,VB.H WC.I,IV,VD.I,V,VI25在南半

23、球大陆和海洋上气压最低的月份分别为_D oA.1 月、2 月B.7 月、8 月C.7 月、1 月D.1 月、7 月26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A.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地面最大,在大气上界等于零B.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地面最小,在大气上界最大C.气压在下垫面和大气上界最小,中空最大D.气压在下垫面和大气上界最大,中空最小27500 hPa等压面的平均海拨高度约为_B。A.5000mB.5500mC.6000mD.6500m28700 hPa等压面的平均海拨高度约为_A_。A.3000mB.5500mC.5000mD.15 00m29 8 5 0 h P a 等压面的平均海拔高度约为D

24、。A.3 000mB.5 5 00mC.4 5 00mD.15 00m3 0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在近地面大气层中每上升12m,气压下降约B oA.1.3 h P aB.1.5 h P aC.1.0 h P aD.2.0 h P a3 1在同一大气层中,高度每升高100m,气压变化量的大小为A 。A.高温处小于低温处B.高温处大于低温处C.高温处等于低温处D.变化与温度无关3 2下列正确的说法是D。A.温度低,空气冷却收缩,空气密度变大,空气发生辐散现象,气压下降B.温度低,空气冷却收缩,空气密度变小,空气发生辐散现象,气压升高C.温度低,空气冷却收缩,空气密度变小,空气发生辐合现象,气压下

25、降D.温度低,空气冷却收缩,空气密度变大,空气发生辐合现象,气 压 升 高 3 3 图 1-3 T中给;11 了地面气压场分布,高压脊区由现在 C _ _区。A.AB.BC.CD.D3 4通常将两个低压之间狭长的区域称为CA.低压带B.低压槽C.高压带D.高压脊3 5高气压的空间等压面形状类似于B。A.盆地B.局山C.山沟D.山脊A3 6通常将两个高压之间狭长的区域称为一A.低压带B.低压槽C.高压带D.高压脊3 7通常将由低压向外延伸的狭长区域称为_ _ _ _CA.低压带B.高压带C.低压槽D.高压脊3 8通常将由高压向外延伸的狭长区域称为D oA.低压带B.高压带C.低压槽D.高压脊3

26、9在气压的年变化中,北半球大陆和海洋上最低气压分别出现在_CA.2月份和8月份B.10月份和4月份C.7月份和1月份D.1月份和7月份4 0图1-3-1中给出了地面气压场分布,低压出现在B 区。A.AB.BC.CD.D4 1低压槽的空间等压面形状类似于 C _ oA.盆地B.周山C.山沟D.山脊42图1-3-1中给出了地面气压场分布,鞍型场出现在一 D .区。A.AB.BC.CD.D43图1-3-2中给出了地面气压场分布,高压出现在CA.A、N、H 区B.B、C、H 区C.A、C、H 区D.B、C、P 区44图1-3-2中给出了地面气压场分布,低压出现在DA.A、N、H 区B.B、C、H 区C

27、.A、H 区D.B、P 区45图1-3-2中给出了地面气压场分布,高压脊线为BA.F、MB.G、NC.A、CD.B、C46图19中给出了地面气压场分布,低压槽线为 A_。A.F、MB.G、NC.A、CD.B、C47图1-3-2中给出了地面气压场分布,鞍型场出现在BA.G、N 区B.D、E 区C.F、M 区D.B、C 区48图2 6中给出了地面气压场分布,高压出现在A一 区。A.AB.BC.CD.D49在弯曲等压线分布的气压场中,水平气压梯度的方向为 C _ oA.垂直于弯曲等压线的切线,由低压指向高压B.垂直于弯曲等压线的法线C.垂直于弯曲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D.平行于弯曲等压线的切线

28、50通常将相对并相邻的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组成的中间区域称为DA.低压带B.高压带C.低压槽D.鞍型区51气压年较差与纬度有关,最小年较差出现在_A。A.赤道地区B.中纬地区C.高纬地区D.极地地区52北半球气压最低的月份在大陆和海洋上分别为 D_A.7月、8月B.1月、2月C.1月、7月D.7月、1月53南半球气压最高的月份在大陆和海洋上分别为C。A.1月,2月B.7月,8月C.7月,1月D.1月,7月54气压具有明显的年变化,一年中的最高气压出现在C。I.冬季大陆上;I I.冬季海洋上;III.秋季海洋上;IV.夏季大陆上;V.夏季海洋匕V I.春季大陆上。A.I,111,V,VIB.II,

29、V,VIC.I,VD.H,IV VI55气压年较差的大小取决于C。I.纬度;I I.经度;III.下垫面性质;IV.季节;V.海拔高度;V I.天 气 状 况。A.1,111,V.VIB.II,V,VIC.I,III,VD.JI.IV-VI56高压脊的空间等压面形状类似于D。A.盆地B.高山C.山沟D.山脊57在地面图上,水平气压梯度与等压线疏密程度的关系是 BA.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大B.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小C.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小D.水平气压梯度与等压线疏密程度无关58低气压的空间等压面形状类似于 A。A.盆地B.高山C.山沟D.山脊59在天气图上,等压线密集的地方说明 C

30、 _ oA.水平气压梯度小B.垂直气压梯度大C.水平气压梯度大D.垂直气压梯度小60在气压场中,气压梯度几乎等于零的地区为D oA.高压中心区B.低压中心区C.平直气流区D.鞍型区61在地面图上,水平气压梯度越大的地方,等压线 A。A.越密集B.越稀疏C.有的地方密集,有的地方稀疏D.疏密与梯度无关62在地面图上,水平气压梯度越小的地方,等压线B oA.越密集B.越稀疏C.有的地方密集,有的地方稀疏D.疏密与梯度无关63水平气压梯度相对较大区域为B.。I.反气旋边缘处;H.等压线弯曲较大处;III.反气旋中心处;IV.热带气旋涡旋区;V.等压线较平直处;V I.气旋中心处。A.I,HI VIB

31、.I,IV VIC.III-VID.II,M VI64在气压的年变化中,北半球大陆和海洋上最高气压分别出现在D。A.4月份和10月份B.8月份和1月份C.7月份和2月份D.1月份和7月份65水平气压梯度是个矢量,在平直等压线分布的气压场中其方向为D oA.垂直等压线由低压指向高压B.斜穿等低压线由高压指向低C.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D.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第四节大气湿度1-块饱和水汽压为2 0 h P a的空气团,其相对湿度7 5%,则实际水汽压是BA.12 h P aB.15 h P aC.10 h P aD.2 0 h P a2在大气中,若水汽含量和气压不变时,气温上升时 A _。A

32、.相对湿度下降B.相对湿度上升C.绝对湿度上升D.露点温度下降3在晴朗无风的夜晚,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不变,则_ C oA.露点温度升高B.露点温度降低C.温露差减小D.温露差增大4通常,绝对湿度的水平分布与纬度有关,其中绝对湿度最大的地区出现在一 BA.中纬度地区B.赤道地区C.高纬度地区D.极地区5饱和水汽压的大小说明C oA.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B.气压的高低C.空气所容纳水汽的能力D.空气距离饱和状态的程度6露点温度是用来表示D 的物理量。A.温度B.密度C.气压D.湿度7一块水汽压为12 h P a的空气团,其相对湿度60%,则饱和水汽压是BA.12 h P aB.2 0 h P aC.

33、10 h P aD.15 h P a8在对流层内,湿度 B 。A.水平方向分布均匀B.水平方向分布不均匀C.垂直方向分布均匀D.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9在晴朗无风的夜晚,若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不变,则DoA.相对湿度减小B.饱和水汽压增大C.绝对湿度增大D.相对湿度增大10若干球温度为18,湿球温度为8,则可断定相对湿度_ _ _ _B。A.f=0%B.f100%11当空气到达饱和时,气 温(T)与 露 点(Td)的近似关系是 D。A.TdTD.Td=T12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定时,降低温度使其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它表明 A。A.露点越低,水汽含量越少B.露点高低不能反映水汽含量的多少

34、C.露点越低,水汽含量越多D.露点温度越高,水汽越不容易凝结13表示空气距离饱和程度的物理量是_ _ _C oA.绝对湿度B.水汽压C.相对湿度D.露点14饱和水汽压表示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其能力的大小取决于 BA.气压高低B.温度高低C.风速大小D.云量多少15直接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除绝对湿度外,还 有 一BA.水汽压和温露差B.水汽压和露点C.相对湿度和露点D.水汽压和饱和水汽压16在大气层中,通常绝对湿度随高度的增加而 A。A.迅速减小B.不变C.迅速增加D.缓慢增加17在同一气块中,相对湿度与温度露点差的关系是C oA.前者大,后者也大B.两者等量变化C.前者大,后者则小

35、D.两者并不相关18直接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有 Ci.绝对湿度;n.相对湿度;in.水汽压;N.饱和水汽压;v.露点;V I.温度露点差。A.I I-VB.I ,I I,I V-V IC.I ,【I I,VD.I ,I I I,V,V I19通常在沿海地区绝对湿度a和相对湿度f的日变化规律是 C。A.a和f白天大,夜间小B.a和f白天小,夜间大C.白天a大f小,夜间a小f大D.白天a小f大,夜间a大f小2 0通常情况下,绝对湿度数值最小的季节出现在D。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 1通常情况下,绝对湿度数值最大的季节出现在 B。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 2通常在季风气

36、候地区绝对湿度a和相对湿度f的年变化规律是B。A.夏季a大f小,冬季a小f大B.a和f夏季大、冬季小C.a和f夏季小、冬季大D.夏季a小f大,冬季a大f小23通常在内陆较干燥且全年水汽压e变化不大的地区,绝对湿度a和相对湿度f的年变化规律是一DoA.a和f夏季大、冬季小B.夏季a小f大,冬季a大f小C.a和f夏季小、冬季大D.夏季a大f小,冬季a小f大24通常在内陆较干燥的地区,相对湿度的日、年变化规律与_A oA.气温日、年变化规律相反B.气温日、年变化规律一致C.气压日、年变化规律一致D.气压日、年变化规律相反25表示空气未饱和的关系式是 A。A.e/ElD.e/E=O26表示空气距离饱和

37、程度的物理量有 D。I .湿度露点差;n.相对湿度;i n.水汽压;I V.饱和水汽压;v.干湿球温差;V I.温度露点差。A.1 IV,VIB.I,V,VIC.I I,I I I,V,V ID.I I,V,V I2 7表示空气距离饱和程度的湿度因子有_B_ _ _ _。A.绝对湿度a、水汽压eB.相对湿度f、温露差T-T dC.水汽压e、相对湿度fD.绝对湿度a、温露差T-T d2 8通常描述大气湿度的物理量有A。I.绝对湿度;H.蒸汽压;in.饱和水汽压;I V.相对湿度;v.露点温度;v i.水汽压。A.I ,I I I-V IB.I ,I V V IC.I -V ID.I I,I V-

38、V I2 9下列正确的说法是_C。A.露点越低,表明空气的水汽含量越多B.露点越低,表明空气越容易凝结C.露点越高,表明空气的水汽含量越多D.露点本身的高低不能表明空气水汽含量的多少3 0相对湿度的大小说明_ _ _B。A.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B.空气距离饱和状态的程度C.气温的高低D.空气所容纳水汽的能力3 1饱和水汽压的大主要取决于C _ _ _。A.气压B.风速C.温度D.云量3 2饱和水汽压是温度的函数,当温度相等时,水面与冰面的饱和水汽压关系为BA.水面与冰面相等B.水面大于冰面C.水面小于冰面D.与水面、冰面无关系3 3在海面上当相对湿度达到8 0%左右时常能观测到海雾出现,这是因

39、为C。A.相对湿度的测算存在一定误差B.空气过于潮湿C.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盐分D.低层大气有较强逆温3 4通常在沿海地区绝对湿度日、年变化规律与B。A.气温日、年变化规律相反B.气温日、年变化规律一致C.气压日、年变化规律一致D.气压日、年变化规律相反3 5若有两块等质量同气压的空气,均含有10 0 g水汽,若温度分别为2 0 C和1 0 C,则两块空气的B。i.绝对湿度相等;i【.水汽压相等;ni.饱利水汽压相等;w.相对湿度相等;V.露点相等;V I.温露差相等。A.I -VB.I ,I I,VC.I I,I I L V,V ID.I I,M V第五节空气的水平运动-风1在北低南高的水平气压

40、场中,地转风向为_ _ _ _C _ _ _OA.在北半球,E风;在南半球,W风B.在北半球,S风;在南半球,N风C.在北半球,W风;在南半球,E风D.在北半球,N风;在南半球,S风2测得真风向为2 0 3 ,用16个方位法表示的风向为_ _C。A.W S WB.S WC.S S WD.S W S3根据高、低压中梯度风的关系,最大的水平气压梯度和风速应出现在DA.高、低压中心附近B.高压中心附近,低压四周边缘C.高、低压四周边缘D.低压中心附近,高压四周边缘4根据梯度风的关系,在自由大气层中闭合低压系统的风向应为 A 。A.北半球逆时针旋转,南半球顺时针旋转B.南、北半球均逆时针旋转C.北半球

41、顺时针旋转,南半球逆时针旋转D.南、北半球均顺时针旋转5根据梯度风的关系,在自由大气层中闭合高压系统的风向应为_D。A.南、北半球均逆时针旋转B.北半球逆时针旋转,南半球顺时针旋转C.南、北半球均顺时针旋转D.北半球顺时针旋转,南半球逆时针旋转6描述低压中梯度风的三力平衡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B。A.An=Gn+C?B.Gn=An+C?C.C=Gn+An?D.An=Gn+C=O7描述高压中梯度风的三力平衡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_ A oA.An=Gn+C?B.Gn=An+CC.C=Gn+An?D.An+Gn+C=O8梯度风平衡的表达式是 B。(水平气压梯度力Gn,水平地转偏向力An,惯性离心力C,摩擦

42、力R)A.Gn+An=OB.Gn+An+C=OC.G n+C=OD.G n+A n+R=O9图1-5-2为自由大气层中梯度风关系示意图,试指出北半球高压各力的平衡关系为D _ _ _.A.B图B.C图C.D图D.A图10地转风的大小主要取决于B。I .水平气压梯度;n.等压线疏密程度;in.等压线弯曲程度;iv.纬度高低;v.空气密度大小;V I.摩擦力大小。A.I -V IB.I ,n,IV,vC.II,IIL V,V ID.I ,IL V,V I1 1图1-5-2为自由大气层中梯度风关系示意图,试指出北半球低压各力的平衡关系为A _ _ _ _。A.B图B.C图C.D图D.A图1 2在西北

43、低东南高的水平气压场中,地转风向为B。A.在北半球,NW;在南半球,S EB.在北半球,S W;在南半球,NE C.在北半球,NE;在南半球,S WD.在北半球,S E;在南半球,NW1 3 在东北低西南高的水平气压场中,地转风向为A oA.在北半球,NW;在南半球,S EB.在北半球,S W;在南半球,NEC.在北半球,NE;在南半球,S WD.在北半球,S E;在南半球,NW1 4 在东低西高的水平气压场中,地 转 风 向 为 D。A.在北半球,E风;在南半球,W风B.在北半球,S风;在南半球,N 风C.在北半球,W风;在南半球,E 风D.在北半球,N 风;在南半球,S风1 5 在日本传真

44、地面图上,某点纬度3 0 ,相邻等压线间隔3 纬距,若不考虑摩擦,则该点相应地转风速为一C _ _ _ _。A.1 9 m/sB.1 9 knC.1 3 m/sD.1 3 kn1 6 在日本传真地面图上,某点纬度3 0 ,相邻等压线间隔2。纬距,若不考虑摩擦,则该点相应地转风速为一A。A.1 9 m/sB.1 9 knC.1 0 m/sD.1 0 kn1 7 在日本地面传真图上,某点纬度3 0 ,相邻等压线间隔1 纬距,若不考虑摩擦,则该点相应地转风速为_ A。A.3 8 m/sB.3 8 knC.1 0 m/sD.1 0 kn1 8 在西北低东南高的水平气压场中,地转风向为:_ _ _ _

45、B _ _ _ _ oA.在北半球,NW;在南半球,S EB.在北半球,S W;在南半球,NEC.在北半球,NE;在南半球,S WD.在北半球,S E;在南半球,NW1 9 在北低南高的水平气压场中,地转风向为:C。A.在北半球,E风;在南半球,W风B.在北半球,S风;在南半球,N 风C.在北半球,W风;在南半球,E 风D.在北半球,N 风;在南半球,S风2 0 梯 度 风 是 一 B 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空气水平运动。A.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摩擦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C.水平气压梯度力、惯性离心力、摩擦力B.水平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摩擦力2 1 在高气

46、压中等压线分布较稀疏的部位是_ _ _ _ A 。A.中心B.外围C.东部D.西部22在摩擦层中,实际风不完全沿等压线吹,而斜穿等压线吹,此时有 C。A.南、北半球均偏向高压一侧吹B.南半球偏向高压、北半球偏向低压吹C.南、北半球均偏向低压一侧吹D.南半球偏向低压、北半球偏向高压吹23在摩擦层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者达到平衡,此时风_B。A.沿等压线或等高线吹B.斜穿等压线偏向低压一侧吹C.垂直等压线由高压向低压吹D.斜穿等压线偏向高压一侧吹24在研究摩擦层中的风时,主要考虑的力有_AI,地转偏向力;H.气压梯度力;H I.重力;I V.惯性离心力;V.粘性力;V I.摩擦力

47、。A.I,II,IV,VIB.I VIC.II VID.H,W,VI25通常,低压发展,其中心区域风力将-A。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定26下列正确的说法是_D oA.低压越强,其中心区域风力越小B.低压越强,其外围区域风力越小C.高压越强,其中心区域风力越大D.高压越强,其外围区域风力越大27在高压区中风的分布规律是C_。A.中心附近有大风B.外围微风或无风C.大风集中在外围D.处处微风或无风28在空气密度和纬度相同时,高气压区中等压线的分布规律是CA.曲率半径越大的地方越稀疏B.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越密集C.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越稀疏D.等压线疏密与曲率半径无关29在500hPa等压面上

48、,沿弯曲等高线所吹的风接近于_A。A.梯度风B.旋衡风C.地转风D.热成风30在高气压中等压线分布较密集的部位是_B oA.中心B.外围C.东部D.西部3 1在东低西高的水平气压场中,地 转 风 向 为 _D。A.在北半球,E风;在南半球,W风B.在北半球,S风;在南半球,N风C.在北半球,W风;在南半球,E风D.在北半球,N风;在南半球,S风3 2高压中心区域的天气特点是A。A.晴朗少云,微风或无风B.有时有降水或大风C.晴朗少云,大风D.阵雨,微风或无风3 33 3在水平气压梯度相同的情况下,气旋中的风V c、反气旋中的风V a和地转风V g三者大小的关系是_ _ B。A.V c V aB

49、.V a V g V cC.V g V a V cD.V a V c V g3 4根据地转风和梯度风原理可知,风速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成正比,那么当水平气压梯度相等时,则B。A.低压区内风速大B.高压区内风速大C.高低压区内风速一样大D.风速大小与高低压区无关3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凡是高压控制下的区域处处都是微风晴朗天气B.高压外围区可能出现大风,最大可达1 1级C.强大的高压处处都可产生大风D.高压中心附近微风晴朗,海面有三角浪3 6实际上,低压中的风速常比高压中的风速大,其原因是A _。A.低压中的水平气压梯度大于高压中的气压梯度B.低压中的水平地转偏向力大于高压中的地转偏向力C.低

50、压中的惯性离心力大于高压中的惯性离心力D.低压中的摩擦力大于高压中的摩擦力3 7根据梯度风原理得知,水平气压梯度 A。A.在气旋中没限值,在反气旋中有限值B.在气旋中有限值,在反气旋中没限值C.在气旋和反气旋中都有限值D.在气旋和反气旋中都没有限值3 8图1-5-2为自由大气层中梯度风关系示意图,试指出南半球低压各力的平衡关系为_ _ _ _B A.B图B.C图C.D图D.A图3 9图1-5-2为自由大气层中梯度风关系示意图,试指出南半球高压各力的平衡关系为C 。A.B图B.C图C.D图D.A图4 0下列正确的说法是_ C oA.通常高压越强,其中心和外围风力越大B.通常高压越强,其中心区域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