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位与文化.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93807313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位与文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数位与文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位与文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位与文化.ppt(4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媒介、數化與文化 謝清俊玄奘大學 講座教授2004 年年6月月1日日兩岸三院研討會兩岸三院研討會20041大綱|資訊概念的多義性|媒介、傳播、資訊與文化|資訊的界說|一個數化的通用模式|結語2時下的資訊概念|Of our mundane and technical concepts,information is currentl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most widely used and least understood.Luciano Floridi,Two approaches to the 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Forth

2、coming in Mind and MachineLuciano Floridi,Open Problems in 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Forthcoming in Metaphilosophy,volume 35,no.3,April 2004 3資訊概念混淆|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tics,information is an ambiguous theoretical concept because the word is used to represent both signifier and signified,bo

3、th text and content.Douglas Raber&John M.Budd,Information As Sign,Journal of Documentation;2003;59,54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The definition of Information is a problem over 50 years since before the term“Information Science”was coined in 1955.A.D.Madden,A Definition of Information,Aslib Proceedings vol.52,No.9,p

4、.343-,2000.10 5Information as|thing,goods|knowledge,power|resources|part of communication|part of a system|v 在下列文件中收集了二十多種說法:Alvin M.Schrader,In Search of a Name:Information Science and Its Conceptual Antecedents,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6:4,pp227-271,1984 6資訊科學“Information science,b

5、y nature and necessity,is interdisciplinary.”Douglas Raber&John M.Budd,2003,p.507|以下,讓我們綜觀傳播、文化、語言、媒介等與資訊科技和數位化的關係7溝通、傳播與資訊8v很多人談資訊,第一個聯想到的是電腦,很少想到傳播。v試想,若沒有資訊,能傳播些什麼?還 會有傳播嗎?v反之,若沒有傳播,資訊從何處來?我 們能偵知任何資訊嗎?v事實上,沒有傳播,不止沒有資訊,連 任何群體、社會、文化都不會生成;當 然,也就不會有人類的文明。9 然而,傳播或溝通必需借助物質作為媒介,否則,人們無法偵知傳播或溝通的行為。所以,媒介材料

6、就從根本處影響到文明的進程。10媒介、資訊與文明從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觀察u凡是出現一種新媒介時,必定引發信息和知識傳播方式的改變。u新媒介誘發新工具的發明,因而擴大了人們能夠獲得的知識範疇。v媒介之於溝通和知識處理的影響非常大:常引起人際關係的變化、導致組織和社會的變革,而產生新的文明。11傳播科技的進程|西元230至1830年 (共 1600 年)|西元1830至1990年 (共 160 年)|西元1990至2006年 (共 16 年)u紙的發明 西元 105年u彫版印刷 西元 650年u活字印刷 西元 1045年u鉛筆 西元 1630年u鉛筆擦,複印紙 西元 1830年u電報電話 西元 1

7、870年u廣播 西元 1910年u彩色電視 西元 1950年uESS,通信衛星,光纖 西元 1970年uPC,光纖通訊 西元 1990年uATM,PCS,CD,WWW,多媒體.u?.12資訊科技與文化資訊科技與文化資訊科技資訊科技資訊資訊傳播傳播文化文化13媒介資訊科技資訊科技資訊資訊傳播傳播文化文化14媒介與文明 文明發展的三個階段文明發展的三個階段 u Audio Space 口語文明口語文明u Visual Space 文字文明u Audio Space 多媒體文明多媒體文明v Electronic Multimedia world Marshall McLuhan,Understand

8、ing Media,McGraw-Hill,1964 15Audio SpaceAudio SpaceVisual SpaceVisual Space口語文字多媒體聲波,無損耗物質加工,有損耗加工物質中之數位能階,無損耗文化三階段文化三階段表現系統表現系統媒介物媒介物(素養問題)(功能素養問題)Audio SpaceAudio SpaceElectronic WorldElectronic World 16傳播、資訊與媒介17媒 介q 媒介材料媒介材料 q 依依媒介材料所研發的工具、設備媒介材料所研發的工具、設備 q 依依工具、設備所發展的技術工具、設備所發展的技術q 表現系統表現系統q 文字

9、、語言文字、語言文件、書籍、檔案文件、書籍、檔案q 記號系統記號系統藝術品、號誌、圖像標誌藝術品、號誌、圖像標誌18傳統媒介的物質障礙|傳統媒介種類甚多,且都是以消耗或破壞物質的方式來表達知識,不僅要耗用物質,更用去不少資源。|如果用以製成產品,便會受制於這種媒介的物理性質,而有生產、儲存、運輸、分配等經濟上的問題。|在使用時,除要注意保養維護以外,還要面臨折舊、損耗、腐壞、甚至於遺失、盜取、水火災害等等。這些都是傳統媒介攀附物質所得的障礙。19電子媒介、能階媒介|電子媒介利用帶電的粒子、電波、電磁材料、光電材料等的能量變化,或是能量平衡的狀態來表達知識。因此,電子媒介在表達知識時只耗用少量的

10、能而無物質損耗。能的消耗常常是可以補充,且能夠使物質回復到原來狀態。|電能能夠輕易地轉化為聲、光、熱等形式。於是以電能表達的信息也就能夠方便地轉化為各種可見、可聽的形式,來滿足各種應用的需求。20源頭活水|能階媒介像是資訊或是傳播的基因,由此基因的性質能推演出各式各樣應用系統的性質。|了解能階媒介和數位資訊的性質,正是掌握了整個資訊科技發展的源頭。21資訊的界說與性質22所知與資訊|人類有致知的能力。u 古時論及認知時,常稱人為能知 把所知道的所有事務統稱為所知是故所知中有:是故所知中有:S S 知性的成份知性的成份 如常識、知識;如常識、知識;S S 也有感性的成份也有感性的成份 如感覺、感

11、觸;如感覺、感觸;S S 還有創意成份還有創意成份 如規畫、設計;如規畫、設計;S S 意志成份意志成份 如信仰。如信仰。23Information|Information 有內容和形式兩個面向:u 心智活動是無形無象的u 物理現象則可以被偵知Information內容信息【心智的】資訊【物理的】形式24一些雙生的關係|心物、虛實之對比與關係心智的心智的心智的心智的物質的物質的物質的物質的 美學美學 AestheticsContentForm記號學記號學 SemioticsMeaning,IdeasSign語言學語言學 LinguisticsLinguistics內容,意義語言元素語言元素資訊

12、學資訊學 Info.ScienceInfo.ScienceInformation 信息Information資訊25從資訊的產生對資訊的界定資訊即:所知表現在媒介上的形式立論要點:從從致致知知的的行行為為(認認知知)、傳傳播播、以以及及表表現現(美美學學)等等資資訊訊產產生生的的原原點點出出發發,針針對對資資訊訊的的內內涵涵、動動作作、所所用用的的媒媒介介等等相相關關的的重重要要因因素素,來來界界定定資資訊訊的的界界說說,並並依依此此導導出出數數位位資資訊訊與與資訊資訊科技的基本性質。科技的基本性質。26資訊的界定|資訊的界定分別從創作端與接收端(或閱聽端)來釐定。|這是考慮到u創作情境(au

13、thorial context)與u閱聽情境(readership context)可能有甚大差異的緣故。27所知、資訊 與 知識|所知是資訊的內容,資訊是所知的形式。|資訊並不完全等於所知,它是所知在媒介 上的投影,它承載著所知,它是我們可由 感官察覺的。|知識是所知的一部份,所以資訊承載著 知識,資訊不等於知識。在應用時,我們用的是資訊的內容,即所知,而不是其形式。28科技、資訊科技的運用環境uArnold Pacey,The Culture of Technology,MIT Press1983廣廣義義的的科科技技狹義的科技文化 組織科技 Technology Practice科技濟世2

14、9媒介轉換數位化|相關理論|數位化模式與實務30|蘇珊郎格(Susanne K.Langer,1895-1982):u藝術是表現人類情感的記號形式。|文化記號 cultural signsu把審美和藝術現象歸結為文化記號或文化符號。u對人文主義和科學主義的美學都有較大的包容性。u亦適用於文學。v如葉嘉瑩教授利用符號學對詩詞之詮釋。記號學美學 Semiotic Aesthetics 31|文化記號u推理記號 reasoning signs:v是內涵概括確定的理性符號,它既可以翻譯,也可以被分解、推理;如語言符號。u表象記號 image signs:v是非理性的、完整獨特不能被分解的,具豐富含義的

15、情感意象;如藝術符號。記號學美學 蘇珊蘇珊 郎格郎格(Susanne K.Langer,1895-1982)(Susanne K.Langer,1895-1982)32記號與資訊|對觀察者而言或在資訊的接收端資訊即我們觀察的對象。這對象是在物理世界存在的實物或現象。|此實物或現象,即記號學所說的記號Sign|在接收端資訊的界說:資訊即記號或形式33虛 擬 實 境|文明與虛擬文明與虛擬 虛擬不是現代才有的虛擬不是現代才有的u文明之前的虛擬 記號和符合的世界記號和符合的世界u虛擬的表達系統 語言語言v感性的語言 許多動物皆有v理性的語言 只有人類和電腦才有u虛擬的記錄系統 文字文字v造就純想像的虛

16、擬世界v百官以治、萬民以察百官以治、萬民以察v跨越時空34虛 擬 實 境|虛擬實境與實體世界u虛擬實境具有實體世界中事物的一部份功能,這是我們所設計、所想要的。u在我們設計的虛擬實境裡,有與實體世界不同、且超越實體世界的性質與功能。v這正是我們想要超越實體世界的、也是我這正是我們想要超越實體世界的、也是我們想要利用的。們想要利用的。境由心造!35Virtual:虛 擬?|實際上的;實質上的;事實上的。|語源:指有實質能力、效用、以及效果的。例:She is the virtual president,though her title is secretary.|有德性的、高潔的;貞節的、堅貞的

17、。|按:Virtue 指u德與善u優點、長處、價值u效能、效力、功效 此觀念與用法在中西古文明中甚相似。VirtueVirtueVirtual Virtual (adj.adj.)Virtuous Virtuous擬諸其形容,而象其物宜擬諸其形容,而象其物宜 易易36虛擬實境的變幻源頭 媒介|新媒介的利用,促成新的虛擬系統產生。u例:廣播、電視、手機、網路例:廣播、電視、手機、網路|數位媒介引發了溝通與傳播基本的改變u改變了溝通與傳播的方法、形式與效果。改變了溝通與傳播的方法、形式與效果。u也改變了人們利用溝通與傳播的觀念、行為和價值也改變了人們利用溝通與傳播的觀念、行為和價值觀。觀。u隨之,

18、知識的擁有、儲存、發掘、散播和利用也改隨之,知識的擁有、儲存、發掘、散播和利用也改變了。變了。37虛擬的實踐 數位化|一個文物的數位化|一群文物的數位化 38數位化的層次|外觀的數化u文字、圖形、影像、聲樂、多媒體|背景相關資料的數化u書目、版權、索引檔案、工具檔案、metadata|內容相關資料的數化u文物本身的詮釋u相關的研究著作、說明u內容與其他文物的關係參照的聯接39A Model of Digitalization外外觀觀文文字字形形式式背景資料背景資料內容詮注內容詮注互為文本情境之參照文與物之參照Context ReferencesIntertextualityMultimedia

19、 ReferencesBackground Info.Background Info.Content NotesContent NotesAppearance Text to Objects and vise versa40參照的連接|互為文本互為文本(Inter-textuality)uu文本之間文本之間 JuliaJulia KristevaKristevau學術領域之間 synergysynergy|情境之參照情境之參照(Context Reference Links)u作者情境、讀者情境u 個人情境、社會情境、文化情境、|文與物之參照文與物之參照(Multimedia Referenc

20、e)uu文與物之文與物之彼此參照彼此參照 uu人文與自然科學之彼此參照人文與自然科學之彼此參照41結 語|虛擬實境是實體世界的模擬,在某些性質上與實體世界有相同的作用。所以,我們可以利用虛擬實境做些實體世界中想做又不容易做的事。|虛擬實境是依據數位媒介而產生數位媒介超越了物質的障礙,虛擬實境也就擺脫了物質的障礙。42|虛擬實境的發展約略顯示出文明進展的軌跡;文明的進程也與我們採用的媒介息息相關。|虛擬實境的發展越成熟,我們用虛擬實境的機會就越增加。現代人做事已經常常往返於這虛實之間。結 語43|什麼是虛?什麼是實?我們如何對虛?一如我們對待實嗎?這其實值得我們深思的。u現代的道德、倫理問題,事實上涉及許多如何對待虛擬實境的成份。這部份正是顛覆傳統道德、倫理的源頭。結 語44|數位化是人類文明進程中勢之所趨,無可規避。|數位化是人類累積的資料、知識、以及文物的全盤整理,也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全面、最重大的知識工程。未來國家的文化力量、經濟力量、軍事力量、以及人民的生活品質,都與數位化息息相關。結 語45報告完畢謝謝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