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物理专题突破讲义-力学实验(2)——力学其他实验.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380438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高考物理专题突破讲义-力学实验(2)——力学其他实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3高考物理专题突破讲义-力学实验(2)——力学其他实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高考物理专题突破讲义-力学实验(2)——力学其他实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高考物理专题突破讲义-力学实验(2)——力学其他实验.pdf(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23课时 力学实验Q)力学其他实验【命题角度】(1)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2)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3)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4)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5)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高考题型1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注意事项:(1)实验中不能挂过多的钩码,防止弹簧超过弹性限度.(2)画图像时,不要连成折线,而应尽量让数据点落在直线上或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例 1 (2 0 2 1 广 东卷 1 1)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缓冲装置中弹簧的劲度系数,缓冲装置如图1 所示,固定在斜面上的透明有机玻璃管与水平面夹角为3 0。,弹簧固定在有机玻璃管底端.实验过程

2、如下:先沿管轴线方向固定一毫米刻度尺,再将单个质量为2 0 0 g的钢球(直径略小于玻璃管内径)逐个从管口滑进,每滑进一个钢球,待弹簧静止,记录管内钢球的个数和弹簧上端对应的刻度尺示数配,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采用逐差法计算弹簧压缩量,进而计算其劲度系数.图 1n123456/c mX.041 0.0 31 2.0 51 4.0 71 6.1 11 8.0 9(1)利 用/=乙+3 一1 4=1,2,3)计算弹簧的压缩量:A L =6.0 3 c m,A Z,2 6.0 8 c m,A A3 一 A 1 +A L2+A Z,3c m,压缩量的平均值瓯=-=c m;-3

3、 -(2)上述倒是管中增加 个钢球时产生的弹簧平均压缩量;(3)忽略摩擦,重力加速度g取 9.8 0 m/s2,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 案(1)6.0 4 6.0 5 (2)3 (3)4 8.6解 析(1)3 =4 一 心=(1 8.0 9 -1 2.0 5)c m =6.0 4 c m第1页,共19页AZ,1+AL2+AZ,3 6.03+6.08+6.04压缩量的平均值为亚=-;-=-;-cm=6.05 cm3 3(2)因三个AA是相差3 个钢球的压缩量之差,则所求平均值为管中增加3 个钢球时产生的弹簧平均压缩量;(3)根据钢球的平衡条件有3/Mgsin 0=

4、k M 解得3mgsin6_3 X 0.2 X 9.80 X sin 30园-6.05 X IO-2N/m48.6 N/m.高考题型2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本实验的依据是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性,在操作时要记住“三注意”和“七记录”三注意两次O点的位置必须相同两个细绳套不要太短夹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在 60。100。之间为宜.七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示数、两绳方向和。点的位置(五记录)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和细绳方向(二记录)例 2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 轴,纵轴为y 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

5、在水平桌面上,如图2(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0 固定在y轴上的5 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 位于y 轴上的4 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 轴从A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F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尸的大小为 N.(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尸端回到/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尸端拉至O点.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Q=4.2 N 和&=5.6N.用5 mm长度的线段表示I N 的力,以。点为作用点,在图中画出力Q、&的图示,然后按平行四边形定则

6、画出它们的合力厂合;(b)第2页,共 19页图 2尸合的大小为 N,尸 合 与 拉 力 尸 的 夹 角 的 正 切 值 为.若尸合与拉力尸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答 案(1)4.0 (2)见 解 析 图 4.0 0.0 5解 析(1)由题图(b)可知,F的大小为4.0 N.(2)画出力尸|、&的 图 示,如图所示用刻度尺量出产合的线段长约为2 0 mm,所以尸合大小为4.0 N,尸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 t a n a =0.0 5.高考题型3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的操作关键1 .应保持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钉有

7、坐标纸的木板竖直,并使小钢球的运动靠近坐标纸但不接触.2 .小钢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无初速度滚下,斜槽的粗糙程度对该实验没有影响.在斜槽上释放小钢球的高度应适当,使小钢球以合适的水平初速度抛出.3 .坐标原点(小钢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钢球在槽口时球心在坐标纸上的水平投影点.例 3 (2 0 2 1 全国乙卷2 2)某同学利用图3(a)所示装置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实验时该同学使用频闪仪和照相机对做平抛运动的小球进行拍摄,频闪仪每隔0.05 s 发出一次闪光,某次拍摄后得到的照片如图(b)所示(图中未包括小球刚离开轨道的影像).图中的背景是放在竖直平面内的带有方格的纸板

8、,纸板与小球轨迹所在平面平行,其上每个方格的边长为5 c m.该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小球影像的高度差已经在图(b)中标出.第3页,共19页斜槽纸板图 3完成下列填空:(结果均保留2 位有效数字)小球运动到图(b)中位置4 时,其速度的水平分量大小为 m/s,竖直分量大小为m/s;(2)根据图(b)中数据可得,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 m/s2.答 案(1)1.0 2.0(2)9.7x解 析(1)小球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速度的水平分量大小为。0=-二t0.05-m/s=1.0 m/s0.05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因

9、此小球在4 点速度的竖直分量大小为8.6+11.0vv=-cm/sN2.0 m/s.0.05 X 2(2)由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可得g=42代入数据可得g=9.7 m/s2.第4页,共19页高考题型4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例 4 (2 0 2 0 广东百师联盟高三联考)探究向心力大小尸与小球质量加、角速度。和半径/之间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转动手柄,可使变速塔轮、长槽和短槽随之匀速转动.皮带分别套在塔轮的圆盘上,可使两个槽内的小球分别以不同角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横臂的挡板提供,同时,小球对挡板的弹力使弹簧测力筒下降,从而露出测力筒内的标尺,标尺上

10、露出的红白相间的等分格数之比即为两个小球所受向心力的比值.已知小球在挡板4、B、C处做圆周运动的轨迹半径之比为1 :2 :1.(1)在这个实验中,利用了(选 填“理想实验法”“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小球质量加、角速度co和半径厂之间的关系;(2)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圆周运动半径的关系时,应选择两个质量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小球,分别放在挡板C与(选 填“挡板或“挡板8”)处,同时选择半径(选 填“相同”或“不同”)的两个塔轮;(3)当用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做实验,调整长槽中小球的轨道半径是短槽中小球半径的2倍,转动时发现左、右标尺上露出的红白相间的等分格数之比为

11、1 :2,则左、右两边塔轮的半径之比为.答 案(1)控 制 变 量 法(2)相 同 挡 板 8 相同(3)2 :1解 析(1)本实验中要分别探究向心力大小与质量优、角速度、半径 之间的关系,所以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2)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圆周运动半径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小球的质量和运动角速度相同,所以应选择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半径不同,分别放在挡板C和挡板8处.同时选择半径相同的两个塔轮.(3)据尸=加 R,由题意可知尸右=2 尸左,R 左=2 R 右,可得。左:。右=1:2.由。=3,可得r 左轮:r右轮=2 :1,左、右两边塔轮的半径之比为2 :1.第5页,共19页高考题型5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

12、度的大小1 .选择材料时应选择细、轻又不易伸长的线,长度一般在1 m左右,小球应选用密度较大的金属球.2 .悬线顶端不能晃动,需用夹子夹住,保证悬点固定.3 .注意摆动时控制摆线偏离竖直方向不超过5 .4 .选择在摆球摆到平衡位置处时开始计时,并数准全振动的次数.D5 .摆球自然下垂时,用毫米刻度尺量出悬线长乙l=L+-.26.作/一尸的图像,图像应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图线的斜率无=,利用g=4 兀 2 左求重力加速度.例 5 (2 0 2 0 浙江7 月选考 1 7(2)某同学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1)为了减少测量误差,下 列 做 法 正 确 的 是(多 选);A.摆的振幅越大越好B.摆

13、球质量大些、体积小些C.摆线尽量细些、长些、伸缩性小些D.计时的起、止位置选在摆球达到的最高点处(2)改变摆长,多次测量,得到周期平方与摆长的关系图像如图5所示,所得结果与当地重力加速度值相符,但发现其延长线没有过原点,其 原 因 可 能 是.图 5A.测周期时多数了一个周期B.测周期时少数了一个周期C.测摆长时直接将摆线的长度作为摆长D.测摆长时将摆线的长度加上摆球的直径作为摆长答 案(1)B C (2)C解 析(1)摆的振幅过大,摆角大于5。,单摆周期公式不再成立,故 A错误;摆球质量大、体积小(用密度大的实心金属球),摆线细长、伸缩性小可使阻力及摆长变化等影响更小,是第6页,共19页单摆

14、模型的要求,故 B、C正确;摆球在最高点附近速度小,计时误差大,故计时起点应选在平衡位置,故 D错误.(2)测周期时,无论是多数一个周期还是少数一个周期,-/图线都是过原点的直线,只是图线的斜率变化,即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变化,故 A、B错误;r-/的图像的纵轴截距大于0,可知测量的摆长比实际摆长小了一些,故可判断测摆长时未加摆球的半径,直接将摆线的长度作为摆长,故 c正确,D错误.高考预测1.小张同学为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设计如下实验,其装置图如图6 甲所示.实验步骤如下:(1)将 3 条完全相同的弹性橡皮条(满足胡克定律)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结点O,先测量出橡皮条的自然长度的;(2)

15、在竖直平面内固定一木板,在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用图钉将其中两条橡皮条的力、5 端固定在木板上,在另一条橡皮条C端悬挂一小重锤,并确保橡皮条不超出弹性限度,且与纸面无摩擦;(3)待装置平衡后,分别测量出橡皮条。1、08 和 OC的长度占、冷、X 3,并在白纸上记录(4)取下白纸,如图乙所示,在白纸上分别用长度(X L X。)、低一X。)代表橡皮条。4 和 08 拉力的大小,作 出 力 的 图 示。4和 08,,并 以 04,和。夕为两邻边作一平行四边形OA C B,测量出0C长度M,如果近似可得X4=,且 OC的方向,则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5)改变/、8 的位置,重复(2)到(4)的

16、实验步骤进行多次验证.答 案(3)0、/、3 三点的位置以及OC的方向(4)X 3沏 与 OC的方向相反解 析(3)待装置平衡后,分 别 测 量 出 橡 皮 条 08 和 0C的长度为、冷、3,并在白纸上记录。、/、8 三点的位置以及OC的方向.如果近似可得X 4 =X 3-X 0,且 OC的方向与0C的方向相反,则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第7页,共19页形定则.2.(2 0 2 1 北京市丰台区高三期末)“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的实验中:甲 乙图 7(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如图7 甲所示,测出的小球直径为 mm;(2)实 验 中 下 列 做 法 正 确 的 是;A.摆线要选择伸缩

17、性大些的,并且尽可能短一些B.摆球要选择质量小些、体积大些的C.拉开摆球,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当摆球回到开始位置时停止计时,此时间间隔作为单摆周期T的测量值D.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不大于5。.释放摆球,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记下摆球做3 0 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则单摆周期3 0(3)实验中改变摆长L获得多组实验数据,正确操作后作出的片一心图像为图乙中图线.某同学误将悬点到小球上端的距离记为摆长乙其他实验步骤均正确,作出的图线应当是图乙中(选填“”“”或“”);利 用 该 图 线 求 得 的 重 力 加 速 度(选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利用图线求得的重力加速度.答 案(1)1

18、 4.5 (2)D (3)等于解 析(1)1 0 分度的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1 mm,贝 U 小球直径为d=1 4 mm+5 X 0.1 m m =1 4.5 m m(2)该实验中,要选择细些的、伸缩性小些的摆线,长度要适当长一些;选择体积比较小,密度较大的小球,故 A、B错误;摆球的周期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角无关,且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不大于5。,释放摆球,当摆球振动稳定后,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要测量多个周期的时间,然后求平均值,故 C错误,D正 确.(3)某同学误将悬点到小球上端的距离记为摆长心即摆长测短了,则摆长为零时就已出现了4 兀 2 d振动周期,故图像为;由单摆的周期公式

19、可推出关系式为/=(2+R,可知利用斜率可以准确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3.(2 0 2 1 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期末联考)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为了确定小球在不同时刻所通过的位置,实验时用如图8 所示的装置.实验操作的主要步骤如下:A.在一块平木板上钉上复写纸和白纸,然后将其竖直立于斜槽轨道末端槽口前,木板与槽第8页,共19页口之间有一段距离,并保持板面与轨道末端的水平面垂直;B.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到木板在白纸上留下痕迹4C.将木板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一段距离x,再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到木板在白纸上留下痕迹8;D.将木板再水平向右平移同样距离X

20、,使小球仍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滚下,再在白纸上得到痕迹C,若测得/、8 间距离为y,B、C 间距离为及,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1)关于该实验,下 列 说 法 中 正 确 的 是;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且无摩擦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可以不同C.每次小球均须由静止释放D.小球的初速度可通过测量小球的释放点与抛出点之间的高度差人,之后再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 根据上述直接测量的量和已知的物理量可以得到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为;(用题中所给字母X、乃、尢、g 表示)(3)小球打在B点时与打在/点时动量的变化量为Api,小球打在C 点时与打在B点时动量的变化量为A/?2则 Api:、pi=.

21、解 析(1)为了能画出平抛运动轨迹,首先保证小球做的是平抛运动,所以斜槽轨道不一定要光滑,但斜槽末端必须是水平的,选项A 错误;为保证抛出的初速度相同,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由静止释放,选项B 错误,C 正确;因为摩擦力未知,无法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计算速度,选 项 D 错误.(2)竖直方向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得乃一 刃=g P水平方向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得 x=%T第9页,共19页(3)根据动量定理,小球打在B点时与打在A点时动量的变化量 P i =mgT小球打在C点时与打在B点时动量的变化量A/?2=mgT则 A p i :A 0 2=1 I.4.(2 0 2 1 山东潍坊市昌乐一

22、中高三期末)2 0 2 0 年 1 2 月 8日,中尼两国共同宣布了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度为海拔8 8 4 8.8 6 米,此次珠峰高度测量使用了重力仪、超长距离测距仪等一大批国产现代测量设备.重力仪的内部包含了由弹簧组成的静力平衡系统.为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探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9甲所示,角度传感器固定在可转动的“T”形竖直螺杆上端,可显示螺杆转过的角度.“T”形螺杆中部套有螺母,螺母上固定力传感器.所测弹簧上端挂在力传感器上,下端固定在铁架台底座上,力传感器可显示弹簧弹力大小.“T”形螺杆转动时,力传感器会随着“T”形螺杆旋转而上下平移,弹簧长度随之发生变化.F/N0 10 2

23、0 30 40 0/(xlOO)甲 乙图 9(1)该探究小组操作步骤如下:旋转螺杆使弹簧初始长度等于原长,对应的角度传感器示数调为0;旋 转“T”形螺杆使弹簧长度增加,记录力传感器示数尸及角度传感器示数公多次旋转“T”形螺杆,重复步骤的操作,记录多组对应尸、。值;用所测数据作出产一6图像.图乙已描出5个点,请在图中画出图像.(2)若螺杆的螺距(螺杆转动一周杆沿轴线前进的距离)为 6 mm,则角度传感器示数为2 4 0。时弹簧的伸长量x=m.(3)由尸一。图像可知弹力F与 弹 簧 的 伸 长 量(填“x”“N”或“1”)成正比,结合图像x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N/m.答 案(1)见 解 析 图(

24、2)4 X 1 0-3 1 5解 析(1)如图所示第10页,共19页0F/N98765432110 20 30 40 0/(xlOO)6 m m x(2)转动的角度与移动的距离关系为7二丽;解得 x =4mm=4 X 1 0-3 m(3)因为转动的角度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而根据尸-0图像,转动的角度与弹簧弹力成正比,所以弹力厂与弹簧的伸长量x成正比.由图可知,当角度为4 0 0 0。时,弹力为1N.此6 m m x 2 0 0 F时弹簧的形变量为d=元而;,解 得 nmm,弹 簧 的 劲 度 系 数 为 4 =h =J O U U U U J 入1-N/m=1 5 N/m.X10-3专题强化

25、练 保分基础练1.(2 0 2 1 安徽安庆市一模)某实验小组做“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关系”的实验,采用如图 1甲所示的装置,质量不计的弹簧下端挂一个小盘,在小盘中增添祛码,改变弹簧的弹力.实验中作出了小盘中祛码重力尸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2z 1-j-i-t-j-i-l-!x/cm2 3 4 5乙甲图 1(1)图像乙不过原点的原因是(2)利用图像乙,可求得小盘的重力为.N,小盘的重力会使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填“偏大”“偏小 或 不变).答 案(1)未考虑小盘的重力(2)1 不变解 析(1)由于受到的小盘的拉力,使弹簧变长,所以尸-x图像不过原点;(2)利用

26、图像乙,当弹簧的形变量为零时的拉力大小等于小盘的重力大小,因此图像反向延长第11页,共19页与 E轴交点可求得小盘的重力为1 N;应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所对应图像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小盘的质量不会导致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不同.2.(2 0 2 1 山东潍坊市高三下3月一模)已知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为7=2 兀p.(m为Y k振子的质量,为弹簧的劲度系数).一探究小组用若干5 0 g的钩码和一块秒表来验证T与加的关系,操作步骤如下:将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在弹簧下端挂上一个钩码,静止后记录弹簧下端指针在铁架台竖直杆的指示位置,即平衡位置:将钩码向下拉离平衡位置后放手,

27、钩码上下往复运动,用秒表记录振子做3 0 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在弹簧下端依次挂上2、3、4、5 个钩码,重复以上步骤;建立r-m坐标系,将所记录数据处理后描点画出图像.请回答以下问题:图 2(1)当振子质量为1 5 0 g时,完成全振动3 0 次所用时间如图2甲所示,则该读数为s;(2)将记录数据处理后在T -m图像中描点如图乙所示,请将(1)中所测数据处理后也在坐标系中描点,并作出图像;(3)由图像可得,弹簧的劲度系数k=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 案(1)1 0.3 (2)见 解 析 图(3)4 9解 析(1)根据题图甲,秒表读数为1 0.3 s;(2)根据描点作图,图像如图所示第12

28、页,共19页CP 4兀 2 根 据 r=2 兀 巴 可 得 斜 率 =-=yj k m k4炉 4TI2代入数据可得 =-;-=-N/m=49 N/m.k 0.803.(2019北京卷2 1 改编)用如图3 所示装置研究平抛运动.将白纸和复写纸对齐重叠并固定在竖直的硬板上.钢球沿斜槽轨道P。滑下后从。点飞出,落 在 水 平 挡 板 上.由 于 挡 板 靠近硬板一侧较低,钢球落在挡板上时,钢球侧面会在白纸上挤压出一个痕迹点.移动挡板,重新释放钢球,如此重复,白纸上将留下一系列痕迹点.(1)下 列 实 验 条 件 必 须 满 足 的 有.A.斜槽轨道光滑B.斜槽轨道末段水平C.挡板高度等间距变化D

29、.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无初速度释放钢球(2)为定量研究,建立以水平方向为x 轴、竖直方向为y 轴的坐标系.a.取平抛运动的起始点为坐标原点,将钢球静置于。点,钢球的(选填“最上端”“最下端”或 者“球心”)对应白纸上的位置即为原点;在确定y 轴时(选 填“需要”或者“不需要”)y 轴与重垂线平行.b.若遗漏记录平抛轨迹的起始点,也可按下述方法处理数据;如图4 所示,在轨迹上取小B、C三点,和 8 c 的水平间距相等且均为x,测得N 8和 8 c 的竖直间距分别是刈和力,y1 1则1 r选 填“大于”“等于”或 者“小于”).可求得钢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y2 3(己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结果用

30、上述字母表示).为 了 得 到 平 抛 物 体 的 运 动 轨 迹,同 学 们 还 提 出 了 以 下 三 种 方 案,其中可行的是第13页,共19页A.用细管水平喷出稳定的细水柱,拍摄照片,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B.用频闪照相在同一底片上记录平抛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平滑连接各位置,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C.将铅笔垂直于竖直的白纸板放置,笔尖紧靠白纸板,铅笔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将会在白纸上留下笔尖的平抛运动轨迹(4)伽利略曾研究过平抛运动,他推断;从同一炮台水平发射的炮弹,如果不受空气阻力,不论它们能射多远,在 空 中 飞 行 的 时 间 都 一 样.这 实 际 上 揭 示 了 平 抛 物 体

31、,A.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C.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答 案(1)B D (2)a.球 心 需 要 b.大于 x J _ (3)A B (4)B1产一产解 析(1)因为本实验是研究平抛运动,只需要每次实验都能保证钢球做相同的平抛运动,即每次实验都要保证钢球从同一高度无初速度释放并水平抛出,没必要要求斜槽轨道光滑,因此 A错误,B、D正确;挡板高度可以不等间距变化,故 C错误.(2)a.因为钢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其球心的轨迹,故将钢球静置于。点,钢球的球心对应白纸上的位置即为坐标原点(平抛运动的起始点);在确定y轴时需要y轴与重垂线平行.b.由于平抛的竖直分运动

32、是自由落体运动,故相邻相等时间内竖直方向上位移之比为1 :3 :5,故两相邻相等时间内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之比越来越大.因此;由N 2-M=g 产,x=v W联立解得S=xyly2-y(3)将铅笔垂直于竖直的白纸板放置,笔尖紧靠白纸板,铅笔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由于铅笔受摩擦力作用,且不一定能始终保证铅笔水平,铅笔将不能始终保持垂直白纸板运动,铅笔将发生倾斜,故不会在白纸上留下笔尖的平抛运动轨迹,故 c不可行,A、B可行.(4)从同一炮台水平发射的炮弹,如果不受空气阻力,可认为做平抛运动,因此不论它们能射多远,在空中飞行的时间都一样,这实际上揭示了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故选项B正 确

33、.4.(2021河北省1月选考模拟n)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某同学准备了以下器材:支架,弹簧,直尺,量角器,坐标纸,细线,定滑轮(位置可调)两个,钩码若干.支架带有游标尺和主尺,游标尺(带可滑动的指针)固定在底座上,主尺可升降,如图5甲所示.第14页,共19页图 5实验步骤如下:(1)仪器调零.如图甲,将已测量好的劲度系数为5.00 N/m 的弹簧悬挂在支架上,在弹簧挂钩上用细线悬挂小钩码作为铅垂线,调节支架竖直.调整主尺高度,使主尺与游标尺的零刻度对齐.滑动指针,对齐挂钩上的。点,固定指针.(2)搭建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乙.钩码组%=40 g,钩码组5=30 g,调整定滑轮位置和支架的主

34、尺高度,使弹簧竖直且让挂钩上。点重新对准指针.实验中保持定滑轮、弹簧和铅垂线共面.此时测得a=36.9。,夕=53.1。,由图丙可读出游标卡尺示数为 c m,由此计算出弹簧拉力的增加量F=N.当地重力加速度g为 9.80 m/s2.(3)请将第(2)步中的实验数据用力的图示的方法在图6 框中作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合力F .图 6(4)依次改变两钩码质量,重复以上步骤,比较尸和尸的大小和方向,得出结论.实验中铅垂 线 上 小 钩 码 的 重 力 对 实 验 结 果(填写“有”或“无”)影响.答 案(2)9.78 0.489(3)见 解 析 图(4)无解 析(2)游标卡尺的读数为主尺刻度+游标

35、尺读数=97 mm+8X0.1 mm=97.8 mm=9.78cm;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弹簧的弹力增加量为:F =kx=5.00X9.78X 10-2 N=0.489 N.第15页,共19页(3)选好标度,根据两分力入、成的方向作出力的图示,作出平行四边形得到合力尸,如图所 示.(4)在求解合力的过程中,求解的是弹簧弹力的变化量,所以实验中铅垂线上小钩码的重力对实验结果无影响.争分提能练5.如图7 所示为改装的探究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的实验装置.有机玻璃支架上固定一个直流电动机,电动机转轴上固定一个半径为,的塑料圆盘,圆盘中心正下方用细线连接一个重锤,圆盘边缘连接细绳,细绳另一端连接一个小球.实验

36、操作如下:利用天平测量小球的质量闭合电源开关,让小球做如图所示的匀速圆周运动,调节激光笔2 的高度和激光笔1 的位置,让激光恰好照射到小球的中心,用刻度尺测量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和球心到塑料圆盘的高度队当小球第一次到达A点时开始计时,并记录为1 次,记录小球次到达A点的时间/;切断电源,整理器材.请回答下列问题: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A.小球运动的周期为2nB.小球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为也匚 凶第16页,共19页C.小球运动的向心力大小为蟠hD.若电动机的转速增加,激光笔1、2 应分别左移、升高若已测出 R=4 0.0 0 c m、r=4.0 0 c m,%=9

37、 0.0 0 c m,/=1 0 0.0 0 s,(=5 1,兀取 3.1 4,则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s,记录的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应为g=m/s2.(计算结果均保留3 位有效数字)答 案(1)B D (2)2.0 0 9.8 6解 析(1)从小球第1 次到第次通过/位置,转 动 圈 数 为 时 间 为,故 周 期 为 7=,n-1故 A错误;小球的线速度大小为:v=-2RR =-2 n(n-1)/?.故 B正确;小球受重力和拉力,合力提供向心力,设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见贝I J:R-r尸向 二 加=,故 C 错误;n若电动机的转速增加,则转动半径增加,故激光笔1、2应分别左移、升高,故

38、D正 确.t 1 0 0.0 0(2)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s =2.0 0 s;n-1 5L1、R r 4 兀 2向心力:F 舸=mg=4n2Rh解得 g-9.8 6 m/s2.(R-r)126.(2 0 2 0 山东济南市高三一模)某实验小组用如图8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测量重力加速度”及“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两个实验.该小组把轻质细绳的一端与一个小球相连,另一端系在力传感器的挂钩上,整个装置位于竖直面内,将摆球拉离竖直方向一定角度,由静止释放,与传感器相连的计算机记录细绳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1)首先测量重力加速度.将摆球拉离竖直方向的角度小于5。,让小球做单摆运动,拉力尸随

39、时间f 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F/N11.0 12.0 13.0 14.0 tls甲 乙第17页,共19页3.203.002.802.602.4。2.2022.00 23.0024.0025.00 26.(X)27.00 28.(M)丙图 8由图可知该单摆的周期T约为 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该小组测得该单摆的摆长为L,则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用测量或者已知的物理量符号表示).(2)然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将摆球拉离竖直方向较大角度后由静止释放,拉力尸随时间f变化的图线如图丙所示.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还 需 要 测 量 的 物 理 量 是.若图中/点的拉力用吊表示,8 点的拉力用&表示

40、,则小球从1 到 8 的过程中,验证机械 能 守 恒 定 律 的 表 达 式 为(填 表 达 式 前 的 字 母 序 号).B.式哈一尸1)=&一 mgC.答 案(l)0.75 (2)小 球 的 质 量 A解 析(1)小球做单摆运动,经过最低点拉力最大,由题图乙可知11.0 s 到 14.0 s 内完成414.0-11.0 fr个全振动,该单摆的周期7=-s=0.75s;根据单摆周期公式7=2兀士可得重力4&4n2L加速度g=3-(2)题图丙中N点对应速度为零的位置,即最高位置,设此时细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4 根据受力分析可得F=mgcos 6tnv2图中5 点对应速度最大的位置,即最低点位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出-加8=三小球从4 到 8 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量为Ep 减=mg(L-Leos 0)1 1动能的增加量为稣=y。2=!(f 2-叫)乙要验证机械能守恒,需 满 足 稣 减=第18页,共19页解 得-加g)=7 g -8,所以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球的质量.由问可知,验证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为:(尸2-e?)二 加g-E,故A正确,B、C错、口庆.第19页,共1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