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早稻-晚稻三熟水旱轮作技术规程(DB4401-T 140—2021).pdf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376609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9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铃薯-早稻-晚稻三熟水旱轮作技术规程(DB4401-T 140—202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马铃薯-早稻-晚稻三熟水旱轮作技术规程(DB4401-T 140—202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铃薯-早稻-晚稻三熟水旱轮作技术规程(DB4401-T 140—202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铃薯-早稻-晚稻三熟水旱轮作技术规程(DB4401-T 140—2021).pdf(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01.040.65CCS B20/29DB4401广州市地方标准DB4401/T 1402021马铃薯-早稻-晚稻三熟水旱轮作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paddy-upland triple-cropping system withpotato-early rice-late rice rotation2021-12-27 发布2022-02-01 实施广 州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发布DB4401/T 1402021I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

2、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广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广州市从化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邓彩联、索海翠、李小波、张彬、刘计涛、朱文斌、李成晨、顾海永、王丽、单建伟、欧阳敏枝、李华俊、陈琬珣。本文件为首次发布。DB4401/T 14020211马铃薯-早稻-晚稻三熟水旱轮作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早稻-晚稻三熟水旱轮作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品种选择、茬口选择、种植技术、水肥管理、病虫草鼠害防控、收获、贮藏等。本文件适用于广州地区马铃薯-早稻-晚稻三熟

3、水旱轮作生产管理过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一部分:禾谷类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3735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8133马铃薯种薯GB/T 29377马铃薯脱毒种薯级别与检验规程NY/T 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

4、/T 1481农区鼠害监测技术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冬种马铃薯winter potatowinter potato生长季节主要在冬季,在 10 月下旬11 月中旬播种,次年 2 月中旬3 月下旬收获的马铃薯。3.2早稻early riceearly rice2 月底3 月初播种,6 月底7 月上旬收获的水稻。3.3晚稻late ricelate rice7 月上中旬播种,10 月下旬11 月上旬收获的水稻。3.4三熟制triple-cropping systemtriple-cropping system在同一田块上,一年连续种植三季作物的种植模式。3.5水旱轮作pad

5、dy-upland rotationpaddy-upland rotation在同一块田地,水稻与旱地作物轮换种植的方式。4产地环境要求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产地无霜期大于350 d,冬季气温凉爽、光照充足。应选择交通方便、土质疏松、水源充足、保水保肥强的田块。土壤为砂壤土或壤土,并符合GB 15618的要求。种植田块排灌方便,灌溉水符合GB 5084的要求。DB4401/T 140202125品种选择5.1马铃薯品种马铃薯宜选早熟、优质的鲜食型品种,如粤引 85-38、陇薯 7 号、云薯 901;或早熟优质薯片加工型品种,如大西洋、华薯 9 号等。5.2水稻品种水稻种子质

6、量应符合 GB 4404.1 的要求。宜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好的水稻品种,早稻生育期在 125 d左右,晚稻生育期在 110 d 左右。6茬口选择马铃薯宜在 10 月下旬11 月中旬种植,次年 2 月中旬3 月收获;早稻宜在 2 月下旬3 月上旬播种,6月下旬7 月上旬收获;晚稻宜在 7 月上中旬播种,10 月下旬11 月上旬收获。7马铃薯栽培技术7.1整地与起垄按 1.1 m1.2 m 包沟起垄,其中垄面宽 70 cm85 cm,垄面高 20 cm25 cm,垄间沟宽 35 cm40 cm,要求土块细碎,沟底平直,开好中沟,条施基肥,平整垄面。7.2种薯选择与处理7.2.1种薯选择选择脱毒

7、种薯,质量符合 GB 18133 和 GB/T 29377 的要求。7.2.2种薯处理种薯切块重约 25 g30 g,确保每个薯块上有 1 个2 个芽眼,切块应呈三角形或契状,并用 75%酒精或0.5%高锰酸钾水溶液对切刀进行消毒。种薯切好后,用马铃薯专用拌种剂对切块种薯进行拌种消毒。7.3播种技术7.3.1播期选择宜在 10 月下旬11 月中旬播种。7.3.2播种深度宜在 6 cm8 cm。7.3.3播种密度依品种特性、生产目的及栽培田块肥力状况而定。早熟、块茎中等大小,肥田宜密;中晚熟、块茎大,瘦田宜疏。常用播种密度为 3500 株/666.7 m2(亩)5500 株/666.7 m2。7

8、.3.4播种要求单垄播种两行,薯块采用“品”字形错株播种,垄内行距 30 cm35 cm,株距 25 cm35 cm。7.3.5播种方式可人工播种或机械化播种。7.3.6覆盖方式根据当地生产条件及习惯,可选择稻草或黑色农膜覆盖。稻草覆盖操作方式:稻草覆盖垄面,每 666.7 m2用干稻草 300 kg400 kg,稻草与垄向平行,厚薄均匀,头尾相连,两端结合部位用土压住,防止被风吹走。黑色农膜应符合 GB 13735 的要求,膜应盖住垄面,用土均匀压实。7.4田间管理DB4401/T 140202137.4.1施肥黑色农膜覆盖施肥:有机肥和化肥(缓释肥)做基肥一次性施入。每 666.7 m2施

9、用优质的腐熟鸡粪或其他优质的腐熟有机肥 400 kg500 kg、氮(N)约 20 kg、磷(P2O5)约 15 kg、钾(K2O)约 30 kg。稻草覆盖施肥:以基肥和 3 次追肥的方式施入。基肥采用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每 666.7 m2施用优质的腐熟鸡粪或其他优质的腐熟有机肥 400 kg500 kg、氮(N)约 10 kg、磷(P2O5)约 7.5 kg、钾(K2O)约 15 kg。追肥以施用化肥为主,第一次追肥在出苗达 70%时,追施氮(N)约 5 kg、磷(P2O5)约 2.5 kg、钾(K2O)约 3 kg;第二次追肥在第一次追肥后 10 d15 d,追施氮(N)约 2.5 k

10、g,磷(P2O5)约 2.5 kg,钾(K2O)约 5 kg;第三次追肥在第二次追肥后 10 d15 d,追施氮(N)约 2.5 kg、磷(P2O5)约 2.5 kg、钾(K2O)约 7 kg。7.4.2定苗培土7.4.2.1定苗马铃薯齐苗 7 d 后,应及时定苗,每穴留最健壮的 1 枝2 枝苗。7.4.2.2 培土稻草覆盖方式下,培土分 2 次进行,第一次在齐苗后 5 d10 d,苗高 15 cm20 cm 时进行,培土厚度为 5 cm8 cm,要求垄面全覆盖;第二次培土在封行前进行,使种薯以上的土层厚度达到 15 cm20 cm。培土时应尽量避免泥土把叶片盖住或伤害茎秆。地膜覆盖方式下,播

11、种覆膜后,在膜上均匀覆盖 5 cm8 cm 土层,要求垄面全覆盖。齐苗后,进行田间检查,重点对培土厚度不够的部位补土。7.4.3水分管理灌水宜采用沟灌、滴灌或喷灌等。出苗期土壤田间持水量应保持 65%75%;块茎形成期田间持水量应保持 80%85%;块茎膨大期田间持水量应保持 85%90%;成熟期田间持水量应保持 65%以下。7.4.4病虫害防治执行GB/T 8321(所有部分)和 NY/T 1276的规定。根据冬种马铃薯常见的病虫害情况,选择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药剂,冬种马铃薯病虫害药剂防治方案见附录A。7.5收获7.5.1土壤水分控制收获前将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 60%左右。7.5.2天

12、气选择宜选择晴天,避免雨天。7.5.3收获方法采用机械收获或人工挖掘的方式,尽量减少机械损伤、降低薯块破损率。7.6贮藏应贮藏在宽敞、阴凉、通风的室内或冷库,注意避光。8水稻优质丰产抛秧栽培技术8.1育秧8.1.1播种期早稻 2 月底3 月初播种,晚稻 7 月上旬7 月中旬播种,播种时日平均温度12。8.1.2播种量每 666.7 m2常规稻用种量 2.0 kg2.5 kg,杂交稻用种量 1.0 kg1.5 kg。8.1.3种子处理与浸种催芽DB4401/T 140202148.1.3.1种子处理精选种子,除去杂质、空秕粒和病粒,宜晴朗天气晾晒4 h6 h。8.1.3.2浸种催芽选用药剂消毒

13、6 h12 h(见附录 B),用清水洗净后浸种 24 h36 h,种芽点露白时起水,30 33 催芽 18 h24 h,芽长约 0.2 cm 为宜。8.1.4播种8.1.4.1秧田耕整地按照秧田比 1:801:100 准备秧地,秧地应交通方便,灌溉便利;播种前 5 d7 d,耕翻地 2 遍3 遍,播种前 1 d2 d 耙平秧地,撒施药剂防除杂草和福寿螺,同时保持薄水层,沉实土壤待播种。8.1.4.2摆盘装泥播种前施足基肥,每 666.7 m2施复合肥(N-P2O5-K2O=15-15-15)约 10 kg,或腐熟农家肥约 500 kg,拉绳成畦摆盘,畦间间隔 30 cm40 cm,摆盘时宜按“

14、两横一竖”,畦宽约 100 cm,把沟里的泥去除杂物后均匀平铺于育秧软盘,并樘平。摆盘时按照每 666.7 m2大田用软盘 38 盘40 盘(每盘 502 孔),或 36 盘38 盘(每盘 561 孔)。8.1.4.3均匀播种70%的种子先播,30%的种子补播。8.1.4.4起拱盖膜用长 2 m、宽 2 cm 有一定韧性的竹条或直径约 0.3 cm0.5 cm 塑料棒起拱盖膜,早稻盖白色塑料薄膜,晚稻盖遮阳网。8.1.5秧田管理8.1.5.1水分管理1 叶 1 心前沟中有水,畦面湿润;1 叶 1 心后灌水至畦面 1 cm2 cm;抛秧前 2 d3 d,排水落干,控制盘土水分含量,以盘土不发白为

15、准。8.1.5.2断奶肥秧田回水后,秧苗叶色偏黄的、长势较差的可 666.7 m2施尿素 4 kg6 kg,按照 1:50 兑水喷洒;长势正常可适当减施肥,叶片偏绿且披垂的不施肥。8.1.5.3送嫁药抛秧前 2 d3 d 选择适宜药剂并按其使用说明喷洒。8.1.5.4适度炼苗育秧棚内气温30 时揭膜降温,日均气温15 可昼揭夜盖,插秧前 3 d4 d 揭膜炼苗。8.1.5.5秧龄3.5 叶4.0 叶。8.2抛秧8.2.1整地施基肥采用机械耕翻 2 次3 次,田面耙平后,早稻每 666.7 m2施尿素 8.0 kg9.0 kg、氯化钾 3.5 kg4.5 kg,晚稻每 666.7 m2施过磷酸钙

16、 10.0 kg15.0 kg、尿素 10.5 kg11.5 kg、氯化钾 4.5 kg5.5 kg;或水稻专用复合肥(N-P2O5-K2O=24-7-19)早稻 15.0 kg/666.7 m217.0kg/666.7 m2、晚稻 20.0 kg/666.7 m222.0kg/666.7m2。8.2.2抛秧时期DB4401/T 14020215早稻 3 月底4 月上旬,晚稻 7 月下旬8 月初。8.2.3抛秧密度高等肥力田块每 666.7 m2早稻约 1.5 万穴,晚稻约 1.7 万穴;中等肥力田块每 666.7 m2早稻约 1.6 万穴,晚稻约 1.8 万穴;低等肥力田块每 666.7 m

17、2早稻约 1.8 万穴,晚稻约 2.0 万穴。8.3田间管理技术8.3.1肥料管理按时施分蘖肥、穗肥和粒肥。其中,分蘖肥早稻在抛秧后 13 d15 d,每 666.7 m2施尿素 5.0 kg5.5 kg、氯化钾 3.5 kg4.5 kg;晚稻在抛秧后 9 d11 d,每 666.7 m2施尿素 6.5 kg7.0 kg、氯化钾 4.5 kg5.0kg。穗肥早稻在抛秧后 35 d40 d,每 666.7 m2施尿素 3.0 kg4.0 kg、氯化钾 5.0 kg6.0 kg;晚稻在抛秧后 30 d35 d,每 666.7 m2施尿素 3.5 kg4.5 kg、氯化钾 6.0 kg7.0 kg。

18、粒肥在抽穗前 7 d10 d,根据水稻生长状况进行施用,水稻叶色偏黄且植株弱小的可按氮肥和钾肥施肥总量的 10%20%进行补施,叶色绿色或叶片披垂的不施。8.3.2水分管理稻田灌溉用水水质应符合 GB 5084 的要求。抛秧至返青期保持 1 cm2 cm 浅水,返青至分蘖期浅水勤灌,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田间分蘖数达到目标产量 80%)及时晒田,晒田后干湿交替,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齐穗至灌浆期干湿交替,收获前 7 d 断水。8.3.3病虫草鼠害防治8.3.3.1防治原则与方法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制定综合防治策略。执行 GB/T 8321 和 NY/T 1276 规定,加强

19、病虫害预测预报,以生物防治为主,必要时可使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药剂,尽量减少施药次数,见附录 C。8.3.3.2福寿螺防治抛秧前使用茶麸粉或杀螺胺等。8.3.3.3杂草防治抛秧后约 7 d 撒施除草剂,施药后连续 5 d 保持水层 3 cm5 cm。8.3.3.4病虫害防治优先选用抗病虫、优质、丰产品种;使用栽培管理措施调控水稻群体,适度晒田;根据病虫害发生轻重,进行科学施药。8.3.3.5鼠害防治符合 NY/T 1481 的规定。8.4适时收获早稻成熟度达 80以上、晚稻成熟度达 90%以上时及时采收。DB4401/T 14020216附 录 A(资料性)冬种马铃薯病虫害药剂防治方案冬种

20、马铃薯病虫害药剂防治方案见表 A.1。表 A.1冬种马铃薯病虫害药剂防治方案病虫害名称症状描述防治方法晚疫病叶片感病,在叶尖和叶缘上出现水浸状褐色斑点,周围有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白色霉层。茎部感病,出现黑褐色条状长斑。地下块茎发病,出现褐色大块病斑,凹陷形,薯肉呈褐色腐烂,并长出白色霉层,散发出浓浓的腐败恶臭气味用 25%甲霜 灵悬 浮 种 衣剂 1:6671:800 或 35%精甲 霜灵 悬 浮种 衣剂 114ml/100 kg143 ml/100 kg 拌种。用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 1500 倍液,或 10%氟噻唑

21、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 13 ml/666.7m220 ml/666.7 m2,或 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 20 ml/666.7 m240 ml/666.7 m2喷施,注意轮换使用早疫病为害叶片典型病斑特征为同心轮纹的坏死斑,通常不落叶;湿度大时,病斑上有黑色霉层;发病严重时,田间一片枯黄。地下块茎感病,产生暗褐色凹陷形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病斑,边缘分明,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用 25%嘧菌酯悬浮剂 30 ml/666.7 m250 ml/666.7 m2或 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80ml/666.7 m2100 g/666.7 m2喷施,注意轮换使用疮痂病块茎表皮产生褐色斑点,逐渐扩大

22、成褐色近圆形至不定形大斑,侵染点周围的组织木栓化,块茎表面变粗糙。几天后形成直径约 0.5 cm 的圆斑,病斑表面形成硬痂,后期在病斑表面形成凸起或凹陷型疮痂状硬斑块。病斑仅限于表皮,不深入薯内播种前用 2%盐酸溶液或 40%福尔马林200 倍液浸种 4 min5 min病毒病叶面出现淡绿、黄绿和浓绿相间的斑驳花叶(有轻花叶、重花叶、皱缩花叶和黄斑花叶之分),严重感染叶片皱缩,植株矮化,叶片变小变脆。块茎变小,芽眼周围出现棕色环,严重时破裂病毒病防治可以选用诱抗剂;防治传毒介体以蚜虫、粉虱、蓟马为主。用噻虫嗪拌种,或用 30%吡虫啉微乳剂,或 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或 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

23、粒剂或 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等喷施,注意轮换使用。喷雾时叶片正反面均匀着药,不重喷、不漏喷、药液不下滴。每隔 7 d10 d 防 1 次,连续施药 2 次3 次蚜虫成虫、若虫群集叶背吸汁危害。叶片呈卷叶、皱缩、变色、条斑坏死状用 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 10 ml/666.7m212 ml/666.7 m2,或 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20 ml/666.7 m230 g/666.7 m2,或30%吡虫 啉微乳 剂 10 ml/666.7 m220ml/666.7 m2喷施,注意轮换使用马铃薯块茎蛾危害茎、叶片、嫩尖和叶芽,被害嫩尖、叶芽往往枯死,幼苗受害严重时会枯死。幼虫可潜食于叶片

24、之内蛀食叶肉,仅留上下表皮,呈半透明状。贮藏期间幼虫蛀食马铃薯块茎,蛀成弯曲的隧道,严重时吃空整个薯块,外表皱缩并引起腐烂用 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 30ml/666.7 m240 ml/666.7 m2或 50 g/L 虱螨脲乳油 40 ml/666.7 m260 ml/666.7 m2喷施,注意轮换使用DB4401/T 14020217附 录 B(资料性)水稻种子浸种消毒使用药剂防治方案水稻种子浸种消毒使用药剂防治方案见表 B.1表 B.1水稻种子浸种消毒使用药剂防治方案防治病虫害名称药剂防治方法稻蓟马、稻飞虱、叶婵用 30%的噻虫嗪悬浮剂 550 倍750 倍液,或 18%噻虫胺悬

25、浮剂 200 倍250 倍液,或 70%吡虫啉 85 倍125 倍液,浸种 6 h12 h稻纵卷叶螟、大螟、二化螟用50%的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65倍375倍液,或48%的溴氰虫酰胺悬浮剂850倍1250 倍液,浸种 6 h12 h恶苗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稻瘟病、胡麻斑病用 25%咪鲜胺水乳剂 2000 倍4000 倍液,或 50%多菌灵 500 倍600 倍液,或 36%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 300 倍400 倍液,或 2%春雷霉素水剂 250 倍350 倍液,浸种 6 h12 hDB4401/T 14020218附 录 C(资料性)水稻病虫草鼠害药剂防治方法水稻病虫草鼠害药剂防治

26、方法见表 C.1表 C.1水稻病虫草鼠害药剂防治方法防治病虫草鼠害名称防治时期防治指标药剂防治方法建议福寿螺播种或抛秧前杀除用 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 30 g/666.7 m240 g/666.7 m2,兑水约 50 kg 喷雾防治,或茶麸粉 15 kg/666.7 m220 kg/666.7 m2,或 15%四聚乙醛颗粒剂 160 g/666.7 m2240 g/666.7 m2等拌土撒施稻瘟病拔节期和破口期当稻瘟病的中心病团出现时用 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75 g/666.7 m2100 g/666.7 m2,或40%稻瘟灵乳油 85 g/666.7 m2100 g/666.7 m2,

27、或枯草芽孢杆菌(1000 亿孢子/g)50 g/666.7 m2,兑水约 50 kg 喷施纹枯病拔节期、破口期和灌浆期发病丛率 20%以上每 666.7 m2用 5%井岗霉素 100 mL120 mL,兑水 30 kg 喷雾 2次3 次稻曲病破口期预防用 2.4%井冈霉素水剂 160 g/666.7 m2250 g/666.7 m2,或 30%苯甲丙环唑乳油 15 mL/666.7 m220 mL/666.7 m2,兑水约 50 kg喷施钻心虫(螟虫)拔节期和破口期枯鞘、枯心率5%以上用 18%杀虫双水剂 200 mL/666.7 m2250 mL/666.7 m2,或 1.8%阿维菌素乳油

28、20 mL/666.7 m240 mL/666.7 m2,或 3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4 mL/666.7 m28 mL/666.7 m2,或 30%噻虫嗪悬浮剂 3g/666.7 m24 g/666.7 m2,兑水约 50 kg 喷施稻飞虱拔节期、破口期和灌浆期当百丛虫量达 1500 头以上用 2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30 g/666.7 m250 g/666.7 m2,或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7 g/666.7 m210 g/666.7 m2,或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16 g/666.7 m220 g/666.7 m2,兑水约 50 kg 对稻株中下部喷施稻纵卷叶螟拔节期和破口期百丛幼虫 60头以上用 1.8%阿维菌素乳油 20 mL/666.7 m240 mL/666.7 m2,或 40%毒死蜱乳油 70 mL/666.7 m290 mL/666.7 m2,兑水约 50 kg 对稻株中上部喷施杂草抛栽后 5 d7 d预防用 90%禾草丹乳油 125 mL/666.7 m2150 mL/666.7 m2,或 10%苄嘧磺隆可湿剂粉剂 20 g/666.7 m230 g/666.7 m2拌土撒施,或60%丁草胺乳油 83 mL142 mL/666.7 m2,兑水约 50 kg 喷施鼠春季和秋季杀除用抗凝血灭鼠剂在老鼠主要栖息地饱和灭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地方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