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9376197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1 自然环境概况1.1.1地理位置及交通某地处某省东北部,某地区西南部,某江北岸,位于东经10309-10340,北纬2659-2732之间,东南与某省威宁县毗邻,南部、西部与某县、某县隔某江相望,北部、东北部与某市相连。全县土地总面积1487km2,东西横距50公里,南北纵距60公里,县城距某市27公里,距某340公里,距四川省宜宾市318公里,距某省六盘水市228公里。某县县城所在地为某镇,位于县境东部,是全县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社会的窗口和财富聚集地。东连

2、某乡回族乡,南接某回族乡、某乡,北与某毗邻,西靠某坡,依山而建,南邻某坝子,地势缓平,平均海拔1917m,面积39.25平方公里。项目周围情况:厂址位于某县某乡乡(某市戒毒所北侧),北纬2714、东经10336,海拔1879.9m。厂址距县城中心距离15km,周围零星分布些小村。厂址西南方为某市戒毒所(距离厂址250m所占地面积60亩,警员400人,戒毒人员2000人),西北方向有朱家村(距厂址504m,30户);北方有田家包包(距厂址387m,50户);东北方为竹林头(距厂址大于1500m,30户)、石牛口(距厂址大于1500m,50户);厂址南方有鱼塘(喂养草鱼、鲤鱼、大口鲢),鱼塘旁为老

3、邓碑(距厂址196m,14户)。县城至厂址现有一条简易乡村公路(单行道),公路走向沿某河河流走向。厂址现状为耕地,种植包谷、烤烟、稻谷、辣椒,周围居民及其周边情况见插图。1.1.2 地形、地貌、地质某县地处云贵高原西北部,滇东北高原南部,地势呈东西两侧高,中间低平。境内地形,除东部的某盆地(部分),北部的河流冲击平地龙树坝子,南部某、火德红碳酸盐岩分布区的岩溶地形较平缓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受某江及其支流沙坝河的强烈侵蚀下切,形成高山峡谷地形,河谷深狭,山坡陡峭,河谷横剖面呈“V”形,少有河滩阶段。黑寨干沟梁子为全县最高点,海拔3356米;最低处为甘田手扒岩,海拔586米,高低差达2770米。全县

4、按地貌特征共分为燥热峡谷区、温旱河谷区,温旱一般山区、干凉半高山区、高寒山区、干凉龙树坝区、温旱某坝区等几个区域。某坝区 包括某镇、某、某乡回族乡的大部地区,面积118.07平方公里,位于某盆地的南半部分,一般标高1900多米。属新生代湖泊沉积而成的高原盆地。属构造侵蚀,溶蚀断拗(陷)盆地,主要沿某、核桃村、凤凰山(隐伏)及东部边缘等多条东北、南北及西北向断裂拗陷而成,呈东北向展布,西北侧与沿断层由二迭系的玄武岩、灰岩形成的山地分界清楚,山前堆积2040余米厚的黄、棕黄色粘土类碎石的坡洪积物,向盆地倾斜;东南侧与白云岩、碎屑岩组成的丘陵山地,边界弯曲,形状不规则,盆地内上覆大于100米的冲积相

5、、湖沼相的松散沉积物。1.1.3 气象、气候流域属于暖温带,半干旱高原气候。主要特点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之分不明显。雨季降水集中(85%),枯季降水稀少,干湿季节分明。全年降雨量9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下半年,降水强度最大为6月下旬,降水量71.5毫米,最小月为12月下旬,降水量为20毫米。主要自然灾害是旱灾,其次是洪涝灾。春季受大陆西风带南支气流的控制,其北时间越迟,干旱时间越长;夏季当西太平洋高压西伸长期控制时,即形成伏旱,流域内有某气象局,其主要气候因子特征为年日照时数为1931小时,其中410月日照数为1171小时,日照区分率为44%,年太阳总辐射能5099兆焦耳/平方米

6、。全年无霜期224天。年平均气温在11.30,最低月气温1.6,最高月气温20.3,年较差10.7,69月平均气温19.2,昼夜温差9.4,积温3417,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南风。1.1.4 水文和水系某县境内河流均属某江下游水系,汇入某江,河流主要有:沙坝河、龙泉河、黑石河、袁家河沟、可郎河,汇入洒渔河的东北部河流主要有某河、龙树河,径流面积884.7平方公里,年经流量3.16亿立方米。(1)河流某县城附近河流为某河、土主寺河。某河从县城穿过,土主寺河沿县城边缘而过,某河与土主寺河于某镇牛头寨汇合后称某河。某河发源于某县某镇安阁办事处某大坡,河道长8.5公里,流经某镇、安阁、某县城等三个办事处,

7、径流面积26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m3/s。某河为防洪排污、农业用水、景观娱乐用水,现状为灌溉功能,类水体。土主寺河发源于某县火德红乡烂泥箐,河道全长约18公里,流经某乡马鹿沟,称马鹿沟河,马鹿沟河流至某镇砚池山形成砚池山水库,经砚池山水库下泄形成土主寺河。土主寺河年平均流量 1.5m3/s,为防洪排涝、农业用水、景观娱乐用水,现状为灌溉功能,类水体。某河位于某坝区,主干源于火德红烂泥箐,由西向东于某乡乡板板房村石牛口出境进入某境,平均坡降1.15,年平均流量1.5m3/s,河床宽510m。径流面积208平方公里,现状为灌溉功能,类水体。(2)水库某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上游建有胜利水库、砚池山

8、水库。胜利水库位于县城西5公里的某镇安阁办事处,水系属某河上游,径流面积0.75平方公里,常年产水量20.2万立方米,外引径流面积7.05平方公里,常年产水量970万立方米。库区地质为泥盆纪浅黄色砂岩和石磺砂岩,水库为均质土坝,坝高18.6米,坝顶长120米,宽3米。总库容91.1万立方米,其中死库容3.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87.6万平方米,水库以灌溉为主,灌溉面积320亩。砚池山水库位于县城南部1.5公里处的砚池山顺山村,水库主坝距水厂2公里,原水可自流引水至水厂。水库呈东西向展布,水系属某河支流的马鹿沟河。由于库容有限,该水库现状以防洪灌溉为主,是县城的备用水源,属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水

9、源地,类水水质。水库总库容520万立方米。库区海拔高程1939.6米。水库坝高16.5m,汇水面积23.67平方公里。渔洞水库规划为县城的水源。渔洞水库位于长江上游某江流域横江水系洒渔河正源的居乐河上,在某市西北向23公里处,距离某县城35公里。地理座标在东经1031932,北纬271034之间。水库流域面积709平方公里。河道长81公里,河道平均比降6.2,流域平均宽度8.8公里,平均高程2241米。居乐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6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1.6立方米/秒,调查历史最大流量922立方米/秒。水库校核洪水位1985.84米,总库容3.64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985.00米,水库

10、面积13.6平方公里,库容3.53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死水位1950.00米,死库容0.53亿立方米。水库水质较好,雨季浑浊度稍高。经净化处理后可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按某水资源实际及规划用水量,拟规划引渔洞水库水作某县城饮用水。(3)地下水某地下水以岩溶水为主,储量为1.71亿立方米,占地面水5.63亿m3的30.36%。地下水预测总量98%是泉水,地下水源流量变化较小,水质好。同时还有甘田温泉和银厂温泉等几处温泉水。1.1.5植被及生物多样性1.1.5.1土地资源全县土地总面积2437500亩,山区占83,坝区占17。耕地394709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6.19%,其中:水田127379

11、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1.3;旱地26733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7.7。在旱地总面积中,菜地5463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4,轮歇地2416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1%。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耕地1.6亩,平均每个农业人口有耕地1.45亩。土壤资源少,但质量好,作物宜种性广,增产潜力大。1.1.5.2林业资源全县有森林3.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6.7%。有树种200余种,主要有某松、华山松、马尾松、滇杨、花椒、生漆等。1.1.5.3动植物资源某县野生动物由于生态的恶化,有的已濒临绝种,哺乳动物主要有狼、野猪、岩羊等。某的畜牧业也较发达,已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某县作物种类繁多,品种资源丰富,种植业

12、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初步形成了以粮食生产为主,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格局,经济作物主要有:烟叶、蔬菜瓜果、桑等。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2社会环境概况2005年末,某县辖1镇13乡:某、某乡、某、某、某、翠屏、龙头山、乐红、火德红、龙树、新街、水磨、梭山、铁厂。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4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7万人,占总人口的94.5。有少数民族7.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0.3。其中:回族63872人,占总人口的16.9;彝族9771人,占1.5;苗族2271人,占0.6。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54人。某镇系中共某县委、县人民政府驻地。位

13、于县境东部,东连某乡回族乡、某回族乡,南接某乡,西北与某乡毗邻。全镇国土面积86.14平方公里,海拔1917米,年平均气温11.1,降雨量850毫米。镇政府所在地距某市政府所在地昭阳区27公里,距某省会某372公里。境内地势平缓、交通便利,公路通车到村社,某公路6.5公里过境线中分全镇而过。2006年,某乡普芝噜、岩洞2个村委会划归某镇管辖,目前,某镇下辖民富、石桥、保健、文昌宫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及联合、砚池山、安阁、马鹿沟、普芝噜、岩洞6个村民委员会,共14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970户6379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2。其中农业人口13276户51880人。全镇居住着回、苗、彝等九个

14、少数民族,共23455人,占全镇总人口的37%,其中回族22805人、彝族650人。全镇139个村民小组通电、通路,91个村民小组通电话,电话普及率在60%以上。城镇建设有条不紊,形成以文化广场为中心,新区开发为依托,县城过境线为中轴的城区建设新格局。其中文化广场4.1万平方米,新区建设21.8万平方米。某乡回族乡是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后新建乡之一,位于某县城东北部,某市政府所在地的西南部,昭阳区、某县结合部,与昭阳区的永丰镇、苏家院乡以及某县的某乡、某镇、某乡毗邻,是某仅有的3个坝区乡镇之一。全乡东西横距15.7公里,南北纵距11.2公里,国土面积41.51平方公里,辖某乡、葫芦口、沿闸、

15、板板房、田合五个村民委员会和一个街道办事处,23个自然村,69个村民小组,4个加油站,2个娱乐中心。住户5750户,总人口25086人,居住着回、汉、彝三种民族,少数民族占26.9%。某乡乡平均海拔1910米,年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912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1.3经济概况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GDP)达89704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666万元,减少10.2%;第二产业增加值27694万元,增加54.4%;第三产业增加值29344万元,增长10.6%。人均生产总值2351元,比上年增加266元。产业结构调整深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

16、45.6:20.9:33.5调整为36.4:30.9:31.7。完成工农业总产值88853万元,同比增长16.0%,其中农业总产值42977万元,同比下降7.5%;工业总产值45876万元,同比增长51.3%。全县完成农林牧副渔业产值42977万元,同比减少7.1%,其中种植业产值26842万元,同比减少14.5%;林业1417万元,减少1.5%;牧业12898万元,同比增长9.4%;渔业158万元,下降0.3%;农村牧渔服务业产值1662万元,增长8.9%。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3099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30407公顷,总产75344吨,其中稻谷2036公顷,总产8620吨。种植油料作物

17、452公顷,总产213公顷,其中花生124公顷,总产35.2吨;油菜籽204公顷,总产91.3吨。种植烤烟5358公顷,总产11052吨,收购7680吨,中上等烟叶占81.53%,均价9.55元/千克。种植蔬菜4051公顷,总产78003吨,其中西瓜77公顷,总产5131吨;种植魔芋259公顷,总产(干)300吨。某镇共有耕地35706亩,人均有地0.56亩。粮食总产量1382万公斤,人均有粮266公斤。主要产业是粮食、畜牧养殖、林果种植等。其中: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烤烟、玉米、洋芋、小麦等,农副产品有苹果、核桃、梨、桃、板栗等。2007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27260万元。其中一、二、三产业总

18、产值分别达到16324万元、4987万元、5949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2981万元,年增长率10.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8.3万元,年增长率10.8%。农民人均纯收入1870元,年增长率11%,人均增加175元。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全镇共有乡镇企业363家(其中制造业15家,建筑业25家,养殖业65家,交通运输、仓储业97家,批发零售业111家,住宿餐饮业35家,社会服务业15家),生产粮食制品144吨,糕点35吨。从业人员1375人,总产值5071万元,营业收入8310万元,实现利润664万元,利税总额770万元,上交税额106万元。1.4 教育、医疗某镇境内县属教育机构有县一中、县

19、二中、县一小、县二小、职业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县委党校。镇属教育机构有中学一所,有学生1600人,该校实行开放式教学,封闭式管理。另有完小5所、点校7所,共有学生704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4%。镇境内医疗机构有县医院、中医院、防疫站、保健站及镇属卫生所11个,有医务人员480多人,开设床位380个,另有大型医药超市7个。1.5城市给排水现状及规划要求1.5.1给水、排水现状某县城给水现状:某县自来水公司对某镇的供水能力10000m3/d,无水处理设施,居民仍在饮用未经处理的原水。供水水源为一水源(陆家龙潭)、二水源(县城地下水)、三水源(某镇水厂地下水),砚池山水库水为备用水源。供水方

20、式为加压环状供水。一水源标高1950米,可取水量为3000m3/d,通过水泵加压后经DN150铸铁管送至城区中位水池,输水管线长约4.8公里,因沿途分流,至中位水池时的流量为800m3/d。城区中位水池共2座,容积分别为800和600m3,设置标高1940米。在中位水池上方还建有高位水池1座,标高1978m,容积100m3,中位水池的水经泵提升至高位水池,供城区地势较高的用户。二水源建于1988年,占地15亩,采用管井抽取地下水。共三眼深井,现状规模为4000m3/d,标高1918.6米,通过泵加压后经DN200铸铁管送至城区中位水池,输水管线长约1.7公里。一、二水源的水提升至中位水池后接入

21、供水管网供给城区居民使用。三水源为某镇水厂,占地20亩,共3眼管井,现状规模为3000m3/d,砚池山水库预备水源引入该厂。某乡乡现有供水深井一眼,日供水量为400m3,由于某乡目前供水覆盖面不高,部分地区居民使用自家井水。某县城排水现状:某县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无污水处理设施。县城的排水体制为一部分为雨污分流制,一部分为合流制,排水管网主要集中在某镇,现有的排水管渠主要有水泥管及石砌沟渠等,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某河。建成区现有排水体制为合流制,有排水暗渠4650米,明渠12550米。建成区西北部有雨水截流沟360米。排水系统主要的问题表现在:1)街道两侧的排水管道(渠

22、)没有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且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使用了平口的混凝土管,接缝不严实,已经造成了部分的污水通过接缝渗入到地下,污水收集率较低。2)城区内各单位的接户管基本上是自行建设,接入管的直径和接入管的坡度没有统一的规划,管径从DN100300不等,管材包括PVC塑料管和混凝土管。3)城区内的排水还存在较大数量的明渠和暗渠,沟内淤积严重,排水条件极差,很多渠段已经完全堵塞,影响了污水的排放。4)排入城区某河的污水管道多且排水的高程没有统一规划,大都处于常水位以下,遇到雨季,某河的水位上涨,大量的河水倒灌进入排污管道,县城经常积水。1.5.2给水、排水规划某县城给水规划:根据某县城区总体规划(2

23、0002020)和某县城供水工程初步设计,某县近期(2010年)使供水规模达到20000 m3/d,远期(2020年)使其供水规模达到30000 m3/d。取水采用两根DN800的PPR管从渔洞水库直接取水,输水管道长20公里。依靠重力取水,在某乡乡板板房朱家村建设一净水厂,源水经净化后加压供县城及某乡用水。继续采用现状三个水源同时供水,出水水压60米。拟规划水厂位于某乡乡板板房朱家村处,占地15亩。水厂的供水采用动力加压供水。配水管道远期采用环状布置方式,近期可按枝状网方式布置,远期随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逐步连接成环状,这样可提高供水的安全可靠性。保留原有的高位水池及中位水泥作为调节水池。高

24、位水池的容积100立方米,出水高程1978米;中位水池容积1400立方米,出水高程1940米。某县城排水规划:污水管网的布置远期按照城市道路的配套进度,配套排污主管。排水主干管按照远期的规划面积和流量进行设计,近期(2010年)重点对乡镇内的污水管道实行截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旧城区仍采用合流制,但须改造为截流式的合流制排水体制,远期随着旧城区改建由截留式合流制排水改为雨污分流制排水,对现有城区的排水管道系统进行改造,对于某乡乡实行分流制建设,沿某河建设截污主干管,在截污干管处设置溢流井,随后进入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的分区:第一分区主要包括某镇,雨污合流水经过道路两侧的排污管排入某河的截污主干管,新城区采用雨污分流后汇入世纪大道排污管再汇入某河截污干管,本区的污水直接进入某河截污主干管,雨水排入嘟鲁河。第二分区主要包括某乡乡。排水体制实行了雨污分流制。本区的污水直接进入某河截污主干管,雨水排入某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