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学习辅导.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3750643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学习辅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一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学习辅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学习辅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学习辅导.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汉字的产生与发展 学习辅导学习提示1、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汉字的形成过程。2、了解汉字的发展过程。3、了解汉字三个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4、了解社会发展对汉字产生与发展的作用。第一节汉字的产生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汉字的来源、汉字的起源与汉字的产生过程。(-)汉字是自源文字从来源上看,世界上的文字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源文字,即由使用这种文字的 民族的祖先首创的文字,例如苏美尔文字、古埃及文字等等。一种是他源文字,即借用其他 民族的文字作为自己的文字,或者在其他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例如日本文字、韩国文 字、越南曾经使用过的喃字等等.关于汉字的来源,从古到今,主要有

2、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汉字神授说。这种说法认为,汉字是神灵创造的。竹书纪年卷一: (黄 帝)游于洛水之上,见大鱼,杀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鱼流于海,得图书焉。 龙图出河,龟书作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我们知道,根本不存在什么神灵,他们也不 可能授予人们文字,这种说法不过是古人文字崇拜观念的曲折反映罢了。第二种说法是汉字西来说。有人认为,汉字来源于西方的苏美尔文字或者古埃及文字。 这种说法起源于西方。1913年,牛津大学亚述学讲师波尔(C、J、Ball)著有中文与苏美 尔文一书,认为汉族是从西方迁移来的民族,因而,汉字也是源于西方的苏美尔文字。近 东著名学者L、Woolley (196

3、3年),日本学者贝土冢茂树中国G汉字(1981年)都采 用汉字西来说。中国学人也有附和此说者。1925年,曾松有在其所著中国原始社会之探 究一书中说: 吾国殷代所用的八卦符号和巴比伦、亚述所用的楔形文发生一个很密切的 关系,拉恭比锡以为中国的八卦就是巴比伦的楔形文,这虽然说得过火,然而也不是完全没 有根据。近年来仍有人重弹此调,说:我认为中国汉字是借源文字我认为世界上 只有一个文字发明者,或一群发明者,他们在两河附近(很可能是苏美尔人)。所有的其它 文字体系都是从那里直接或间接学习借鉴而来的。汉字也一样。体结构布局严遂,与殷代甲骨文字体接近。有关专家分析认为这里出土的甲骨文比过去 发现的认为最

4、早的甲骨文一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时代要早1200年以上。”这样, 甲骨文的历史就可以追溯到距今4500年左右,当然,那时的甲骨文是否形成体系,还不好 断言。综合以上情况来看,我们有理由认为,在距今55004000年的父系氏族时代,是汉 字体系形成的时代。通过前面的介绍,可以得出这样几点结论:第一,汉字是自源文字。汉字由众多的先民 创造,然后经过史官的收集、整理、改进,从而成为系统的符号体系,成为能够记录完整的 语句的文字。第二,汉字不仅仅是从原始图画演变而来的。汉字的前身,除了原始绘画,还 有原始刻画符号。第三,汉字产生于距今10000年至4000年之间,它的产生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创制

5、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 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 直接源头。第二节汉字的发展汉字是社会交际符号,它在社会中产生,也在社会中发展。夏代(前2070年一前1600 年)就使用着已经形成体系的文字,但是迄今发现的资料不足,还无法对之作出系统的描述。 现在所能看到成熟的表意文字系统是殷商文字,在随后的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汉字与时俱 进,不断发展,不断调整,先后经历了占文字阶段、今文字阶段,现在已经进入现代汉字阶 段,仍旧在为汉语汉文化服务。一、古文字阶段所谓古文字,是指从商代文字到秦小

6、篆阶段的汉字。历时1400年。(-)商代文字商代(前1600-前1046)是我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农业经济比较发达,手工业也有 了很大的进步,有着系统的国家机器。商朝的中心地区是今河南东北部、河北南部与山西西 南部,四境则东到海滨,西达今陕西,南至今湖北,北到今河北。管理这样一个国家,自然 少不了文字。商代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等,迄今发现的商代代表 性文字是甲骨文。1、殷商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图11)。殷人尚鬼,特别迷信,凡祭祀、征伐、 田猎、出行、农事、婚丧嫁娶、天气变化等,常用龟甲兽骨占卜,来预测吉凶。既卜之后, 就将有关占卜的事,刻在龟甲或兽骨上,

7、谓之卜辞。因这种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所以 称作甲骨文,也叫龟版文、龟甲文。因这种文字是刻上去的,所以又叫契文、甲骨刻辞。也 有根据用途,叫它贞卜文字。还有人根据出土地点,称其为殷墟书契。图11:殷墟甲骨文。甲骨文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县西北五里的小屯村,这里是商王盘庚的国都遗址,史书 称为殷墟。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o从此之后,陆续对殷墟发掘,迄今共 得到甲骨约16万片,甲骨文的单字约有4000多个,现在能够认识的约有三分之一。殷墟 是最早发现甲骨文的地方,迄今所知的甲骨文绝大多数都出土于此。另外在山东济南大辛庄 遗址发现殷商甲骨文4片,25字,河南洛阳、郑州也有零星出土。2、

8、商代金文金文指汉代以前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称铜器铭文。古代以祭祀为吉礼,铜器中的 鼎、彝等器皿多用于祭祀,故称之为吉金,其上的文字也就称为吉金文字。由于钟、鼎在青 铜器中具有代表性,所以金文又称钟鼎文。商代有少量的青铜器上铸有文字。商代金文的特 点与甲骨文相同,只是这种文字是模铸成的,所以一些笔画逞板块状,更具图画性和原始性 (图 12) o图12:这四个图上的文字都是商代文字,左1是司母戊鼎的铭文,左2是妇好鼎的铭 文。3、商代陶文商代陶器上的一些文字,时代要早于殷墟甲骨文。如江西清江吴城商代遗址出土陶文 128个,形体与殷墟甲骨文相似。这批陶文,有组合成句的,有五字一句,有七字一句,也

9、 有12字一句的。时间约为公元前1805-1639年间。河北藁城县台西村、河南安阳殷墟都出 土过商代陶文。4、商代文字的特征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如:芮(山)t妻(龙)幌(马)商(象)谄(车)果(矢)W (网)意(龟)(尊)(戊)(辇)(戈)这些文字的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不管是使用哪一 种文字的人,只要一看到它们的形象,大体上就能懂得它们的意思。商代文字内部,字形与其所代表的意义与读音的匹配关系大多数是1形-1义1音, 已经认识的甲骨文大多数都是如此。也有一定数量的文字是一个形体代表两个意义与读音, 被称为合体字。例如:濠、流、渡、源、渡、喑、瀚、

10、繁、湄、潴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多母、报乙、报丁、 报丙、上甲这样的合体字,在高明编的古文字汇编中,收有甲骨文合体字168个。迄今发现的商代甲骨文字绝大多数是商朝后半期股王、王室贵族或其它贵族占卜的记 录,这些文字不是殷商文字的全部,因为占卜这种特殊的用途所使用的文字,不可能是当时 文字的全部,而那些占卜未用的文字就不可能出现在甲骨文中。仅据卜辞来看,殷商文字基 本上能够适应当时记录语言的需要,而且具备了后来所说的六书的全部类型,已经是种 相当发达的文字了。商代甲骨文虽属表意文字,但其用字也有表音化倾向。据统计,假借字 的比例达到70%,这表明当时的文字在向表音文字发展。商代文字字形还

11、没有固定下来, 许多字都存在着多种写法。例如:(二)西周文字西周(前1046前771年)取代殷商,不断强大,控制局域西起今甘肃,东达海滨,南 到长江,北至今辽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文字也有了新的发展。西周 文字有金文、甲骨文、陶文等,而代表性的文字是金文。1、西周金文西周是金文的鼎盛时期,这有它的历史原因,一方面当时中国处于青铜时代的中期,青 铜冶铸业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标志达到高峰,为金文的大量产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另一 方面,周人尚文,制礼作乐,在进行祭祀、宴飨、分封、赏赐等各种活动时.,往往要铸造 青铜器,并在上面铸刻铭文以作纪念。另外,在兵器与其他生活用的青铜器上也铸

12、刻铭文, 以标识器名、物主名及工匠名。这样,就生产出了大量的金文字。迄今出土的青铜器约在万 件以上,其中属于周代的有五千件以上。与甲骨文不同,青铜器不容易损坏,可以传世,这 些青铜器,历代的人都能看到它。青铜器系金属所为,熔炼后可以另铸它器,所以许多青铜 器后来都遭到破坏,但是,青铜器中的礼器、乐器等,属于贵重器物,贵族往往把它们用作 殉葬品,埋在地下;加之历史上战乱频仍,为了保护这些重器,人们也常常把它们埋藏起 来,所以能够传世的青铜器并不多。埋在地下,难免被人挖出,青铜器的出土,从汉代开始 历代都有,有计划的挖掘,则始于近代。青铜器从最初出土时起,就不断有人收集、研究青 铜器上的文字。不过

13、,在古代,研究金文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而是与石刻文字合在 一起,被称为金石学。到了近代,随着青铜器的大量出土,清代汉学的兴起与考古学的出现, 金文学才独立出来。目前发现的金文约有4000多个,能够释读的约占二分之一。周代金文在商代金文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不断减少图画性与随意性,逐渐向符号性演变,其 书写也逐渐走向规整。(图13)图13:周代金文。2、西周甲骨文西周甲骨文的发现要比商代甲骨文晚几十年,迄今发现的主要有两次,第一次是20世 纪70年代在陕西省岐山县发现的周原甲骨文,有单字600多个。第二次是2008至2009 年,在陕西省岐山县的周公庙遗址部分区域出土的甲骨文,有甲骨文1600

14、余字,总数达到 2200余字。西周甲骨文其它地方也有发现,只是数量极少。西周甲骨文在字体上接近殷代 末期文字,与西周初期金文相类。(三)春秋战国文字春秋战国时期(前770-221年)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时期,文字也随着发生了 变化。1、书写载体的变化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进入铁器牛耕时期,社会制度从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社会的 急剧发展需要大量的文化知识,同时社会的发展也打破了旧的制度,学府下移,以文字为载 体的文化知识从贵族垄断走向民间。青铜器这种文字载体不易制造,无法满足社会的大量 的文字需求,而且,一般民众也缺乏财力使用这种昂贵的载体。于是,书写文字只好寻求价 廉易用的材料,这样,一些

15、以别的材料为载体的文字就流行起来了,主要有以下一些: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与绿帛上面的文字。简牍是竹简和木牍的省称,竹简是经过加 工用以书写文字的竹片,木牍是加工过用来书写文字的木板,二者合称简牍。绿帛是丝织品, 古人也用它来书写文字。这种书写在竹简、木牍与绿帛上的文字,被统称为简帛文字。简牍文字的发生,不会晚于商代,但是,简牍容易损坏,不易保存,不可能历世很久。 现在能看到的先秦简牍(图14),都是近几十年出土的。自1949年以来,先后于湖南长沙 五里牌、仰天湖、杨家湾,龙山里耶古城址,河南信阳长台关,湖北江陵望山、云梦睡虎地、 荆门郭店等地出土战国竹简约40000枚。另外,上海博物馆199

16、4年从香港购回1200多支 战国竹简。2008年,清华大学收到赠送的战国楚简2000余枚。图14:以上依次为郭店楚简、上博简、信阳楚简。绿帛用于书写文字,大约是从公元前6世纪前后开始,直到公元后6世纪前后。但绿 帛不易保存,目前发现的只有1942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出土的楚帛书,亦称 楚缗书或楚绢书(图15),上面写有900余字。年代约在战国中晚期。图15:楚帛书。玉石文字。指书写或刻写在玉器或石器上的文字(图16)。现存重要的玉器文字有侯 马盟书,温县盟书、战国行气铭、诅楚文等。图16:上图依次为侯马盟书摹写文字、侯马盟书原件、行气铭原件、行气铭摹写文字。2、汉字字形的分化春秋战国时期

17、,中国社会急遽变革,周室衰微,五霸兴起,七雄争胜,出现了诸侯割据 的分裂局面,文字也随之发生变化,带上了明显的地域色彩。当时文字分化为两个系列,- 个是秦系文字,一个是秦国以外的六国文字。秦系文字,又称西土文字。秦国原来建都于秦(即今之甘肃天水),周室东迁后,秦即 迁都于雍(地在今陕西凤翔附近),承袭了周的故地,也承袭了周的文化。因此,秦文字与周 文字一脉相承。春秋战国时.期,秦国通行大篆(即籀文),是西周末年周宣王时太史籀撰写 史籀篇所用的文字。大篆是周王朝在金文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制定的规范性文字,其主要 特点是:第一,笔画工整匀称,更趋线条化,且线条绵长圆转,故称篆书。说文:篆, 引书也。引

18、书即线条延长的字。第二,字形结构比西周金文合理,但字的笔画有增繁趋势。史籀篇早已失传,现在能看到的籀文有这一时期秦国的金文,还有石鼓文(图17) 0 石鼓文指春秋时秦地刻在石鼓上的文字。因其石形如鼓状,所以称为石鼓文。石鼓上文字 的内容是秦国国君游猎的诗,所以又称猎碣。石鼓原刻465字,现在,其一石字已漫灭, 其余九石字多残缺,存300余字。图17:上图从左到右依次为局部的石鼓文与周宣王时的大篆。六国文字,也称东土文字,它们与秦文字有很大的不同。春秋时期,六国文字出现了地 方化的趋势,到了战国时期,地方化的趋势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第一,文字异形,即对 同一个字,各国的写法各不相同。(图18)

19、第二,文字的书写风格由西周时浑厚凝重趋向 华丽纤巧,有的变为美术性的文字。六国文字的出现,虽然并未脱离汉字体系,但也在一定 程度上破坏了汉字字形的统一性和规范性,给各地的交流造成了困难。图18:上图依次为六国文字异形比较图、鸟虫书集字与晋国金文。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战国时期文字异形,影响到交际,不利于社会使用。公 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一统天下。出于统一的需要,实行了统一文字的措施。许 慎说文解字叙: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 苍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 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

20、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 与大篆相对,故称小篆。现在能看到的秦时小篆主要有秦代石刻文字拓本,如泰山刻石、峰 山碑等(图19),还有出土的秦代器物上的铭文。图19:上图从左到右依次为泰山刻石和峰山碑。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 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 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秦书同文字的措施,是汉字史上的次重要改革,它使汉字的分裂复趋统二使汉字的标 准化程度空前提高,为汉字体系向今文字阶段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古文字的发展趋

21、势古文字从商到秦,历经1400余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纵观这一阶段的变化, 呈现出这样几种趋势:第一,逐渐向意音文字发展。具体表现为表音字(即假借字)逐渐减少,纯表意字逐渐 减少,而形声字逐渐增多。用字中的表音字逐渐减少。据统计: 表音字(假借字),这类字在商周文字中使用率 很高,殷代和西周约占70%以上;春秋战国时期,下降为40%左右;在近代汉字中,只剩 下几百个。纯表意字在不断减少,形声字在逐渐增加,其变化情况如下表:时代形声字的比例纯表意字的比例甲骨文17、31%82、69%春秋金文50、9%49、1%战国东方五国文字73、13%26、87%小篆85、69%14、31%这种情况表明

22、,古文字起初是以纯表意字为主体的文字体系,后来经历了向表音文字发展,最终定型为既表意又表音的意声文字(一般叫做形声字)为主体的文字体系。第二,古文字个体字的内部构造,在不断地向1形-1义-1音的结构类型发展。在高 明所编的古文字类编中,合体字在甲骨文中有168个,在金文中有49个,而在春秋战 国时期的其他文字中仅存13个,在小篆中基本消失。第三,古文字构形系统的有序性在不断增强。这主要表现在基础构件的构字率在不断上 升。具体情况见下表:古文字基本构形部件及其构字率的变化表:时代基础部件构字量构字比例甲骨文41213801: 3、 35春秋金文32411581: 3、6五国文字37925381:

23、 6、7楚文字37018871: 5、1秦简27917781: 6、4小篆36793351: 25、 5基础构字部件构字率的上升,表明汉字的结构体系向着有序化发展。构字率的上升,是 基础构件减少、所构字增多的结果。这样便于人们的学习和使用,因为只要掌握这些为数不 多的钩字部件与构字方法,就可比较容易地掌握众多的整字。第四,汉字的形体逐渐固定。在甲骨文中,一个字有多种不同的写法,到小篆时代,大 多数字基本上就只有一种固定的写法了。以上情况说明,古文字阶段,象形文字发生着从古文字向今文字的转变,到了小篆阶段, 今文字所具有的类型特征,已经基本成熟,所差的只是书写形式上的最后变化。当社会发生 剧烈变

24、革的时候,今文字终于化蛹成蝶,破茧而出了。二、今文字阶段今文字阶段,从汉代至民国初年,历时2100多年。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封建社会从不 断发展到最后走向衰落的历史时期,在中华大地上经历了数次民族大融合的高潮,国家政局 随之出现了统一与分裂反复交替的局面;汉字除了继续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工具而外, 还走向了社会下层,用于土农工商各个行业。今文字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发展前行的。 今文字属于符号表意文字。所谓符号表意,是指文字的形体是作为它所代表的意义的符号而 存在,并以此来显示意义的一种表意方法。它的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词所代表的事物 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例如,壶

25、,甲骨文写作糕,金文 写作壶,并象壶形,小篆写作壶,笔意犹存,而梢书写作壶,人们从它的形体上已经 看不出壶的形状了,但是,人们依然用壶这个字形来代表壶这个意义。这时,壶这 个字不再是实物壶的简笔画,而是壶这个意义的书面表意符号了。又如,旦字,金文写 作旦,象太阳将要离开地面之状,表示早晨。楷书写作旦,从字形中,已经看不出太阳 的形状了。再如涉,金文写作涉,象人的两个脚在水流的两旁,表示徒足涉水。小篆作 涉,楷书作、涉,其形体中已经没有足迹与水流的形状了,但它仍然可以表示涉水的意思, 这是因为它是作为涉水这个意义的表意符号存在的。(-)今文字的发展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字体的变化。今文字字体主要是隶

26、书和楷书,另外还有两种辅助性 字体:草书和行书。1、隶书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把篆书圆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 方正的笔画。前人认为,隶书创始于秦,是因最先使用于办理有关徒隶的文书而得名。汉 书艺文志: 是时(指秦时)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许慎也有同样的说法。但这种说法并不可靠。考古发现,隶书早在战国时期就产生了,但还 没有后来那种波挑之势。这种早期隶书被后人称为秦隶,也叫古隶。现在能看到的最早 的隶书墨迹有四川青川县出土的木牍,还有20世纪70年代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1100 多枚秦简上的文字(图20) , 2010年10月,北京大学又收

27、到杳港一家学术组织赠送的近 800枚竹木简牍,这些简牍上的文字反映了秦隶的基本面貌。图20:上图依次为青川木简、睡虎地秦简汉王朝建立后,隶书逐渐取代小篆成为官方标准文字(图21)。现在能看到的汉代文 字主要是汉简文字、帛书文字及碑文等。这些汉简上的文字主要是汉隶和章草。帛书,也称 缗书,指出土的古代写在丝织品上的文字。汉代帛书主要有马王堆汉墓帛书。图21:西汉帛书图22东汉简牍隶书。隶书在东汉进一步发展,形体益加方正,笔画更为匀称,且增加了波势和挑法。即运笔 时横、捺等笔画有如波浪起伏之状,某些笔画在收笔时,作向上挑起状。这种成熟的隶书叫 做今隶,也称汉隶。东汉树碑成风,传世的碑版约100种左

28、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张 迁碑、礼器碑、乙瑛碑、曹全碑熹平石经(图23)等等。汉代也有金 文、砖瓦文、玺文传世,但最具代表性的是汉简和碑刻上的隶书。图23:上图依次为张迁碑、礼器碑、乙瑛碑、普全碑。隶书彻底消除了古文字的象形特征,使字形从图画型变成了符号型,使汉字的表意方式 从象形表意变成符号表意。前人所谓解散篆体,笔意全失,指的就是它改变了古文字象形 的形体结构特征,失去了字形形象表意的功能。隶书从根本上改变了汉字的面貌,是迄今为 止汉字史上一次最剧烈的变革,在汉字史.上被称为隶变。2、楷书魏晋时期,汉字在隶书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种新的字体,叫做楷书(图24)。楷是法 式、标准的意思。自魏晋以

29、来,这种文字一直是规范标准字体,所以叫做楷书。也叫真书、 正书。楷书在结构方式上与隶书基本一致,不同之处主要在笔势方面。楷书取消了波势挑法, 变隶书的慢弯为硬勾。此外,字的整体形状也由隶书的扁平变为正方。到了唐代,楷书已经 完全成熟,作为正式场合使用的规范字体直使用到现在。图24:楷书。3、草书与行书草书是从隶书草率的书写中产生的(图25),这时候的草书还存留着隶书波挑的笔法, 称为章草。后来波挑的笔法逐渐小时,演变成今草。草书的形体简略,结构自由,形迹 潦草,一般只有艺术价值而极少实用价值。行书是楷书的手写体。它们在字体结构、表意方 式等方面与隶、楷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文

30、字。图25:上图依次为行书、草书。三、现代汉字阶段现代汉字阶段,指滥觞于晚清的文字改革运动直到现在这一历史时期。所谓现代汉字, 就是现代汉语用字,也就是现代臼话文用字。汉字从今文字转变为现代汉字,从根本上说,是肇始于西方的现代工业文明与西方拼音 文字对汉字双重冲击的结果。文字是一种社会交际符号,它要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自秦汉以来,中国长期处于农业文明阶段,社会结构简单,发展缓慢,社会成员的生产、生 活方式简单,对文字的需求较少,对处理文字的速度要求不高,因而,汉字从古文字转变为 今文字后,可以长期保持稳定,人们可以从容不迫地书写汉字,社会对于改变汉字形体的繁 复,并没有迫切的要求。从1

31、840年开始,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了巨变,这就是从农业文明 阶段向工业文明阶段的转变。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不同,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生产、生活方 式日益复杂,社会对文字的需求空前旺盛。文字不再只是少数人所从事的国家管理和文教事 业的工具,而成为所有社会成员生活、工作必备的工具。同时,工业生产使得社会发展不断 提速,生活节奏不断提速。这样,就对文字提出了快的要求,学习要快,书写要快,使用 要快。要实现快的目的,在同样技术条件下,只有简化字的形体。另一方面,中国的工业 化,主要是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起步的。1840年以来的一百年中,西方的工业文明以野蛮 的侵略形式,强行进入中国。中国人在挨打的过程中,被迫

32、接受工业文明。在西学东渐 的过程中,一些激进的先行者,认为西方之所以先进,是因为他们拥有拼音文字;中国之所 以落后,是因为中国使用着形体繁复的汉字,他们认为拼音文字要比汉字更能适应工业文明 的需要。F是他们得出一个结论,要救亡图存,要发奋雄起,就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彻 底的改革,而要改革中国文化,必须改革汉字。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汉字史上出现了旷古未 有的文字改革运动。改革的初衷在于寻求一种快捷易用的文字。有人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 的符号,应该做到言文一致,主张仿效西方,改汉字为表音文字。有人认为,汉字要快 就要省简形体,简化汉字,于是启用手头字也成为切实的行动。文字改革运动的最终成果就 是促

33、使汉字从古代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其重要标志有两项,一项是汉语拼音方案的诞 生,一项是简化字的诞生,并成为规范字的一部分。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社会发展和技术发展,使汉字在一些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一 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及其网络的出现,使得汉字不仅是人工文字,而且成了机械处理的符号 还是人机交流符号系统,同时使文字从现实世界进入虚拟世界。这对汉字的发展带来了多种 影响,第一,计算机网络中出现了火星文,它们是一种新型的表意符号,对汉字形成了冲 击。第二,计算机的文字输入代替了传统的手写方式,对汉字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使书 写者文字书写素养降低,另一方面又大大提高了文字处理速度。熟练者一分钟可以打字

34、200 多,基本可以赶上口语表达的速度。这就大大缓解了汉字简化的压力。二是全球化对汉字的 冲击。在中外文化的交流过程中,西方的语言文字不可避免地进入我们的生活,非汉字的书 面符号大量涌入汉语书面语。这样就使汉语书面语从汉字的一统天下,变为与非汉字字符杂 用的书写符号。另外,文字应用的计算机网络化及汉字使用的国际化,使得汉字的标准化、 信息化、规范化显得空前重要。非汉字系统的书写符号对汉字的冲击,成为亟待解决的大问 题。(一)现代汉字的类型现代汉字的类型与今文字一样,仍然属表意体系的文字。但它与今文字也有不同。最 大区别在于,现代汉字是一种语素文字。所谓语素文字,就是单字字形所代表的语言单位是

35、语素。这样的字,古已有之,如寻常、皇帝、婚姻等词语的用字。但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 主,在古汉汉语中语素字很少,绝大多数单字都是词文字,一个字记录的就是一个词,一般 称之为词文字;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个字一般记录一个语素,被称为语素文字汉字西来说的理由无非有两点:第一,他们认为,苏美尔文字产生的时间比汉字早, 苏美尔文字已有7000年的历史,而汉字只有三千多年历史。第二,中国的某些早期文字与 西方文字有相像相同之处。其实,这两点理由都不可靠。首先,汉字的产生晚于苏美尔文字 的认识并不正确。苏美尔文字产生于距今5500-6000之间,而汉字的创制不会晚于这个时 间。其次,汉字中的一些字形与苏美

36、尔文字相似,并不能由此推导出汉字必然导源于西方文 字的结论。王凤阳说: 原始的象形文字都来自图画文字,都是复制客观事物的。客观事物 相似,复制的字形当然有共同点。古楔形文字和汉字的个别图形相似,正如古汉字和印第安 人的图画文字有许多相像处一样,无足为奇,这不能说明文字上的渊源关系,更不能说明人 种上的渊源关系。世界各种原始文字几乎都用横线和竖线表数字,难道可以就此证明它们起 于一源吗?再比如,世界各地所用的箭头都是尖的,容器都是洼的,这是势所必然,难道可 以以此为证据证明它们都出于一源吗?这是开玩笑,不是研究。反之,如果个别文字的近似 就可以证明有传播关系,我们何尝不可以说楔形文字是汉字传去的

37、呢? 第三种说法是汉字白源说,即认为汉字是中国的先民创造的。吕氏春秋君守: 奚 仲作车,苍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鳏作城。孔安国尚书序: 古 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牛.焉。史记三皇 本纪: 太皓庖牺氏,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许慎说文解字叙:黄帝之史苍 颉,见鸟兽蹄道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尽管这些说法对于汉字发明者的 说法不同,但都肯定汉字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汉字神授说反映了古人的文字崇拜和迷信思想,汉字西来说是西方人类文化一源说在文 字学中的反映,不符合历史的真实。汉字自源说,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是唯一正确的说法。 关于汉字创造

38、者的问题。有人认为,汉字是伏羲创造的,也有人认为汉字是仓颉创造的。仓 颉造字是一种流传最广的说法,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李斯苍颉篇、 淮南子都持此说。古人把汉字的发明归结于某一个个人,这不符合事理,也不符合事实。 汉字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符号系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根本不可能由某一个个人创造出 来,而应该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方的创造。鲁迅说:在社会里,苍颉也不止一个, 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圈,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 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 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考古所发现的汉字创制材料,也证明它不是由那一个个人 创造的,而是源于各地,出于众人之手。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

39、,需要文字能够系统地记录 语言的时候,就有人对这种雏形的文字进行采集、整理、改进,使之成为系统的、为社会所 共用的文字。原始社会,文化活动是由巫、史一类人掌管的,文字的采集整理工作也是由他 例如: 蹇叔之子与师。(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蹇叔的 儿子参加了军队其中古代汉语的子、与、师,在现代汉语中变成了”儿子、参加、军队。(-)现代汉字系统成员的变化现代汉字系统包含的成员与古代汉字不同。首先,现代汉字包含着批简化字。虽然这 些简化字大多数来源占代汉字,但它们在占代的汉字系统中属于俗体,没有取得正字的 地位,一般不用于重要的场合。现代汉字规范字系统,既包含未简化的传承字,也包含

40、着 2233个简化字。这些简化字取得了规范字的资格,而与其相对应的繁体字,却退出了通用 场合。简化字减少了一部分字的笔画,提高了这部分字在手写条件下的书写速度,但也带来 了一些问题。一是简化字增加了一些基础构字部件,降低了其构字率。二是采用了同音代替 等办法,在定程度上降低了汉字系统的有序性。三是造成了阅读古代文献中简化字与其原 来的繁体之间的矛盾。四是造成了汉字用字的不统一。在国内,大陆规定简化字为规范字, 而台湾、香港、澳门却以繁体字为规范字。国外使用汉字,有的以繁体字为规范字,而有的 则以简化字为规范字,颇不一致。(三)现代汉字的地位第一,汉字成了诸多书面交际符号的一种。在中国古代,汉字

41、是汉语书面语唯一的文字 符号,而在现代,汉字只是汉语书面语所用的主要的书写符号。在汉语书面中,除了使川 汉字而外,还使用着其他些书写符号,例如,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和注音工具,也用于教 学语言文字的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辅助性文字。在一些汉语书面语读物中,还夹杂着另外一 些非汉字符号,如,阿拉伯数字,新式标点符号,科技符号,字母词等等。这样,汉字就成 了诸多书面符号的一种。第二,现代汉字是国家法定的通用文字。2000年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法,该法规定: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国家推广

42、普通话, 推行规范汉字。还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 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第三,现代汉字是联合国工作文字之一,是重要的国际通用文字之一。同时,随着祖国 的日益强盛与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汉文化正在阔步走向世界,汉字作为汉语汉文化的 基本载体,成为面向世界的重要交际符号。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汉字经历了古文字、今文字和现代汉字 三个历史阶段。古文字是一种象形表词音节文字,今文字属于符号表词音节文字;现代汉字 属于符号语素文字。第二,汉字的这种变化是在表意文字体系内的变化,是同一种文字类型 的量

43、变,而不是文字类型的质变。笫三,汉字的发展变化是历史的必然,历史在不断发展, 汉字作为i种社会符号,就要适应社会的要求,不断地变化。第四,汉字的变化具有突变与 渐变两种形式,在社会制度基本不变的时候,汉字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种渐变,而当社会形 态发生剧烈的根本性的变化的时候,汉字就要发生剧烈的变化。第五,汉字虽然面临各种挑 战,但它总能通过调整,不断地适应变化着的社会要求。思考与练习:1、汉字来源于哪里?2、为什么说汉字西来说是错误的?3、试述汉字的产生过程。4、汉字的发展可以分为那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有哪些?5、试述古文字,今文字与现代汉字的异同。6、解释:自源文字,八卦,陶符,甲骨文,

44、金文,石鼓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们进行的。黄帝时期,也许有一位名叫苍颉的史官整理过文字,所以后人就把汉字的发明归 功于他。黄侃先生说: 文字之生,必以寝渐,约定俗成,众所公认,然后行之而无阂。窃 意邃古之初,已有文字,时代绵邈,屡经变更;壤地离,复难齐一。至黄帝代炎,始一方 夏,史官制定文字亦如周之有史籀,秦之有李斯。然则苍颉之作书云者,宜同鳏作城郭之例, 非必前之所无,忽然创造,乃名作也。这个推测是合乎事理的。(二)汉字的起源关于汉字的起源,历史上有过种种传说;现代学者也做过研究,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见解,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1、汉字的起源与八卦周易系辞下: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

45、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 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这里说,八卦能 够类比万物,也就是说,文字是根据八卦的原理创制的。而后许慎、段玉裁等学者都承继了 这种说法。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八卦对于文字的作用是以垂宪象。段玉裁在说 文解字叙注中说八卦尚非文字但却是文字之肇端。有的学者认为,八卦就是最初的 文字。孔安国尚书序: 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由是文籍生焉。这就把八卦与书契看成同一事物,即都是文字。晋潘岳:粤有生民,伏 羲始君。结绳阐化,八

46、象成文。八象成文,就是八卦成为文字的意思。宋人郑樵认为八卦 中的三(坎)就是水字,三(离)就是火字。近代学者刘师培、黄侃等人认为,八卦 是文字的起源。黄侃说:八卦为有限之符号,文字则为无限之符号,以八卦为文字起源, 似也。把八卦看成汉字或汉字的起源是不对的。第一,八卦,是我国古代先民创造的一种用来 占卜、比类事物的符号。(图1)它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象喻性符号,没有确切的语义和读音, 算不得文字;第二,八卦与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八卦符号以阳爻 与阴爻 为 基本符号的符号体系,它的推演变化只是这两种基本符号的不同登加。而汉字是具体的物象、 事象符号,从八卦中根本无法演化出文字来。然而,八卦与汉

47、字的起源也不是绝对没有关系。 首先,八卦的创制方法是观物取象,而象形字的创制方法是依类象形,二者的原则是相 同的,文字的创制,从八卦取象的原理中获得某些启示,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其次,八卦是 一些契刻符号,而最初的某些文字也是契刻符号,二者之间,难免没有互相通用假借之处。 有人认为,汉字起源于八卦的说法反映了古人记事的踪迹。”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土 t Zy. 半卜 %? -*- I MM MM MM卦名: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图1:八卦卦象、名称及其象征的事物。2、汉字的起源与结绳记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老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百之 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 用之。庄子谈到古代洪荒时代的社会状况时说: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许慎在 讲到文字的发明过程时也说: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