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事迹.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9373057 上传时间:2022-04-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事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事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事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事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事迹 白居易的生平事迹之为官 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二十六年(800)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则,回家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支配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尽然保持冷

2、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非常生气,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争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事实上他得罪的缘由还是那些讽喻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

3、,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恳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来宾分司东都。七十三岁致仕。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了,但他终归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主动为民请命的诗人,此时的一些诗,仍旧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他仍旧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 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知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刚好, 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这就是出名的白堤。 白居易的生平事迹之嗜酒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和父亲白季庚都是诗人,在这种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读书非常刻

4、苦,终成诗人。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 张文潜在苕溪鱼隐丛话中说:陶渊明虽然爱好喝酒,但由于家境贫困,不能常常喝美酒,与他喝酒的都是打柴、捉鱼、耕田的乡下人,地点也在树林田野间,而白居易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 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这个醉吟先生,就是他自己。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 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友、琴侣一起游乐。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5、 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又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里有池塘,可泛舟。他宴请来宾,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一百零一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如此说来,与陶渊明的苦况,当然不同。 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一百零一首中,饮酒者八一百零一首。这个数字不算小。他喝酒时,有时是独酌。

6、如在苏州当刺史时,因公务繁忙,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苦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退九天的疲惫。假如没有九天的疲惫,怎么能治好州里的人民。假如没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消遣的的身心。他是用酒来和劳动进行结合的。 更多的是同挚友合饮。他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在赠元稹一诗中说: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在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一诗中说;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三欠三年。在问刘十九一诗中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生传于石,立于墓侧。传闻洛阳人和四方游客,知白居易生平嗜酒,所以前来

7、拜墓,都用杯酒祭祀,墓前方丈宽的土地上常是湿漉漉的,没有干燥的时候. 白居易的生平事迹之成就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留意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见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独创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而他的诗歌主见,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的倾向:今褒

8、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谕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谕,所以他主见: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明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争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

9、畅达,具有歌谣色调。也就是说,诗歌必需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颂,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

10、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胜利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务,但却把事务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务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受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气。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难过色

11、,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务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谕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而且主题特别明确。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画出显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予讽谕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

12、概和席上酒食的丰富,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闲适诗和讽谕诗是白居易特殊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谕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闲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然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看法,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不

13、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尊敬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像。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白居易的生平事迹之历程 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少年时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

14、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四年,与元稹、李绅等提倡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加国政。他能不畏权贵近,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十年,因领先上疏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次年写下琵琶行。起先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因朝

15、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恳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历太子来宾、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 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