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兰亭集序》教案三课时兰亭集序教案两课时(13篇).docx

上传人:1319****208 文档编号:93598761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8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兰亭集序》教案三课时兰亭集序教案两课时(1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2023年《兰亭集序》教案三课时兰亭集序教案两课时(1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兰亭集序》教案三课时兰亭集序教案两课时(1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兰亭集序》教案三课时兰亭集序教案两课时(13篇).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兰亭集序教案三课时兰亭集序教案两课时(1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实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爱。 兰亭集序教案三课时 兰亭集序教案两课时篇一 1 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相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缘由及在深厚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酷爱之情。 2 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 背诵全文,驾驭“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1 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 背诵全文。 1 相识作者深厚感叹中所蕴含的

2、主动心情。 2 对文中多义词的确定。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神舟六号已经升空,英雄们已经凯旋归回。大家都很感觉很兴奋,中国的许多贫困学生更是感到兴奋。为什么他们也那么兴奋?因为,我们国家将又有一批款项投入到希望工程中来!钱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是:从神州6号中来。原来,这次随着神州6号一起升空和返回的的还有一幅国画。这幅国画可谓书法、画艺双绝!它是由毛笔书法和泼墨山水画两部分组成。现在这件艺术品即将用来拍卖,所得到的款项都将全部用来资助希望工程,专家们估计这件作品价值将上千万! 为什么这次选择的是这样的一件艺术品,而不是其他的东西呢?其实只要我们细想了一下就不难其中的缘由了!“物以稀为贵

3、”,书法和山水画是我们中国的国粹,在世界这么多的国度中是独一无二的。所以,选择国画也就名正言顺,天经地义了。 相比中国的山水画始终受到西方油画挑战的状况,中国毛笔书法的表现更是优异!我国书法有着比山水画更加悠久的历史,在这么的一段遥远漫长的历史中,明星、巨星更是绚烂纷呈。 问:有哪位同学可以排列出几位这样的人物? 答:(导出王曦之,再导出兰亭集序)。 (若无,则如下接着) 问:其实还有一些大人物尽然让你们给忽视了,有哪位可以补充一下? 答:王曦之(接着追问,导出他的作品兰亭序) (若无,则如下接着) 提示:其实他就是王-曦-之(语气停顿,缓慢,起到提示作用) 问:有谁可以简洁介绍一下王曦之的有

4、关作品? 答:(导出兰亭序) 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和大家一起观赏的人物,一起观赏的作品。 (板书:作品:兰亭集序 作者:王羲之)结束导入部分。 二、作者题目介绍 刚刚同学们讲到了王羲之的书法,他是魏晋时期的书法家。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出现的一批闻名的书法家。王是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他有“书圣”的美称。不仅擅长书法,也长诗文。 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最为出名,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它究竟是什么摸样的呢?请看插图。(学生看图)古人用八个字来形容它“飘如浮云,矫如惊龙。”同学们从这副精致的书法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国书法艺术的美,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美丽。只惋惜我们看到的只是临摹本

5、它的真迹已经失传。据说是被李世民带到地下去了。 兰亭集序作为书法作品出名作为诗文它是王最精彩的一篇。同学们看注释一,从注释我们知道它是诗歌集子的序。集子中的诗文艺术性不高,但是集子的序却喜闻乐见千古传诵。既然它这么出名那我们接下来就来了解一下共同来观赏这篇续。 三、朗读 思路 我们现在正式起先课文内容的学习,刚才老师已经介绍了王羲之,他是东晋闻名的书法家,兰亭集序是他的代表作它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字写的好,这篇作品的文采也很棒,堪称“文质双绝”。作品的特色表现在两个方面,这也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1 作者困难的感情改变。 2 骈散结合的写作特点。 那我们来观赏以下这篇作品

6、,请同学们在观赏的过程中能体会一下这两个特点,并考虑一个问题作品中作者的感情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改变过程。 朗读课文 刚大家都观赏了这篇课文,应当都有肯定的体会。现在请一位同学就刚刚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提问) 的确这篇作品的情感改变流程如*同学说的是一个由乐到痛再到悲的过程。作品也是以作者的情感为主线来建构的,那我们现在详细来看看作者究竟怎样表达这三种不同的情感,请大家快速默读第一自然段。 四、第一段 第一段讲什么呢?讲文章的事由,事由是什么呢?是“修禊事也”,“禊”是什么呢?我们看注释5,“修禊事也”,就是做禊事,这有点像云南傣族的泼水节哟。当然这种祭礼也要挑个黄道吉日不能随意,古人很讲究的

7、规定三月上旬的“巳”为修禊日。但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用“巳日”关于干支纪年,我们上节课就已经娴熟驾驭了,这里我就不重复了。 春天在古代分几个阶段?(提问)(孟,仲,暮) 之初就是阴历三月初。所以我们课间交代的聚会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就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 地点“会嵇山阴”即浙江诏兴,兰亭在诏兴兰诸山,当年勾践曾经在那种过兰花所以就以此为名为兰亭。 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锵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的自然风光。都有些什么呀?(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说明词语并板书) 文中人物有哪些啊? 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群咸”包括谁啊?(注释)这些人都是些什么人,其中都是些出名

8、望的大家所以说是“群咸”。 接下来看,“流殇曲水,列坐其次,丝竹管弦,畅叙幽情等”的注释。(丝是弦类竹是管类的) “是日也”推断句(是 代词)天朗气清就是天气清朗。 “惠风”说明,(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指杭州当汴洲南宋 林升)所以只有春风才算得是惠风,和风。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两个句子骈散结合的好句(提问翻译) 向上可以看到(学生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向下有崇山峻岭等,王尽收眼底能不发出“信可乐也”吗? 五、其次段 接着看下一段,古代文人集会多儒墨客在集会上留下千古诗篇。我们看在盛宴过后王发出怎样的感慨? 第一段描写宴会是如此的欢乐、自由、酣畅、淋漓。为何这段却让我们咀嚼到痛感

9、呢?其实“好花不常开”人也一样,曲终人散都会有伤感存在,这是作者自然情感的流露。 古人讲究起承转合的模式那么这里体现在哪呢?(提问)(仰观句与夫人句)作者生活的年头是什么样的?(时代背景插入) “静,躁”两种生活看法的句子(提问)由此有了三种人生的感觉。 欣于所遇(快然自足)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当“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所以感慨系之,对时间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岂不痛哉”。 六、第三段 本文的前面两段分别讲到了“乐”“痛”,那么接下来作者的感情会有怎样的延长转变呢?现在我们看下第三段。 许多人都说这段以“悲”为感情

10、基调,那么究竟是不是呢?(请位同学朗诵一下这段,其他同学仔细感受作者的感情。 从文中哪可知“悲”呢?(提问)(“悲夫”) 好我们来详细感受一下:“每览”句,每看到古人对死生发出感慨的缘由都像契那样感受相合,我就为此哀痛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缘由。 “若合一契”像符契那样相合。“契”是古人借贷的一种凭证,我们从它的甲骨文字形可以一目了然。(写出甲骨文 用刀在木上刻字,古人把它分成两半合起来就是凭验) “固知”句原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一死生”把死生看作一样,“齐彭殇”把长寿和短命看作一样。这里“一”“齐”是同义词,都是把 *看作一样“的意思。

11、 “一 齐“都是庄子的看法,“彭祖”说明(活到3800岁懂得养生之道所以把他当作长寿的代名词。 接下看下两句“后之”后人看待今日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 “虽世”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人们的思想情趣一样的。 “其致一也”(提问致的用法)(情趣 情致) “后之”句,读这诗集也将有感于死生这件大事。 通过初步了解我们知道这段的主要思路是这样的:首先,作者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人生的深化书写,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我们知道在东晋很长时期里,士大夫普遍心情萧条、不思进取,作者借此批判他们的消极思想。这充分体现王抗拒人生虚幻执着努力,随后

12、发出“后之视”的感叹。 接着交代作品的成因“后之览、”总结全文。综观全段,明显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他的精神当然应当看作是主动的。 七、课文总结 同学们,刚才咱们已经用了将近一节课的时间学习 兰这篇文章,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两三分钟的时间里,我们再来体会一下这千古传诵的奇文带给我们心灵上的美感。 兰它只是一个序,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正文之前。他分自序和他序,(板书) 所谓自序就是作者自己写的,介绍成书的原由,目的,和经过(板书) 问:兰是自序还是他序? 明显,在这篇自序里,王说明白写书的缘由,目的,经过。请大家思索一下,在文中哪几

13、句话写出了这三个要素?a同学,请你说一下他的成书原由(会于会集山阴之兰亭。 那他的目的又何在呢,b同学,请你回答一下(后之览者,亦,)好,请坐 c同学,请你说一下他的成书经过(故列叙时人。) 好,大家回答的都很好 序这种文体,既可争论,也可叙事,即借题发挥,王由文人在一起吟诗作赋的乐笔锋一转,写到对人生看法思索的痛,既而写到成书的悲。可以说,这三种思想感情心情是越来越低沉的,但思想深度却是渐渐上升的,因而显得立意高远。大家想想,为什么在常人眼里一次无限愉悦的聚会,王会想到人生看法的悲呢,这种悲有从何而来的,这种悲是不是就是悲观悲叹呢?明显不是,大家知道,王生活在国事日渐衰落的东晋时代,那个时代

14、,士大夫们崇尚老庄思想,意志消沉,不求进取。这让王感到悲伤,他会悲叹。但这种悲叹正是他旷达性格的反映,正因为他对人生充溢了执着充溢了追求,才会对庸庸碌碌的岁月的消逝产生悲叹。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那些富于创建价值的杰出人物,你比如说三国时的曹操,他在他的饿诗中写到:人生几何去日苦多,对酒当歌,譬如朝露。读起来,让你觉得对人生充溢了悲凉的意味,苦长乐短的哀愁,但是,你是不是说曹操就因此而成为庸庸碌碌的平凡之辈呢。明显不是。这些例子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举不胜举 文章最终一句写到: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们今日读他的文章应当是后之览者,老师希望大家学完这篇课文之后,结合一下历史上的人物,思索以下自

15、己的饿人生,怎样看待你的饿生命,对待你的生活。我们说,当一个人起先学会思索的时候就意味着他起先成熟了。在座的同学们,你们思索过这些问题吗,你们要怎样对待你的有限的生命呢,想重于泰山还是要轻于鸿毛呢,你们要在庸庸碌碌中悲叹岁月的流失还是要对酒当歌,意气风发的建功立业? 好今日的课就到这里了,下面做下课堂测验 八、随堂测试 学习文言文,主要学习它的字、词、句。也就是字音字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我们刚学习完兰接着我们做几道题来温习一下:(练习) 通过对这篇的学习,我们感慨于死生之大,仿佛把心融入了作者飘舞的书法中,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多看多想,有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的丰富,正如今句话

16、说的好。“我们可以活的平凡,但不行以活得庸俗。 好,我们这堂课到此结束,下课。 兰亭集序教案三课时 兰亭集序教案两课时篇二 1学问目标: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积累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特别用法。 2实力目标:品尝文中精练美丽、朴实清爽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观。相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缘由以及在深厚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酷爱之情。 3情感目标:观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主动的人生观。 1,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特别用法。 2,作者在文中思想感情的改变及缘由。我们如何看待,要有自己的见解。 第一课时 大家知道唐太宗在生前特别珍爱一部书

17、法作品,可以称得上是爱不释手。要说唐太宗是如何得到这部传世佳作的还有一个故事。李世民特殊喜爱这个东西,他下令重金买下这个东西,但是因为是王羲之的精品,王家把他当珍宝,绝不传人。就在唐太宗这时候,王羲之的七世玄孙当了和尚,就是智永和尚,也是闻名的书法家,他坚决不愿把这个东西给人,后来他死了,就把这个作品给了他的徒弟辩才和尚。唐太宗没有方法,只好让人行骗。唐太宗派大臣萧翼去辩才和尚那里,因为和辩才和尚下棋,后来,辩才和萧翼因为下棋,成了好挚友,这时候,在趁辩才和尚不留意的状况下,将这部作品偷走了。这部作品就是王羲之在酒醉的状态下写下的兰亭集序。 据说唐太宗在临死之前痛哭流涕的跟他的儿子唐高宗立下遗

18、嘱要把这件作品与他合葬。 这篇佳作无论是在书法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兰亭集序。 1,作者简介 1、王羲之(321379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他的儿子王献之后来也成了书法名手。他是东晋闻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爱鹅,从鹅的形态中悟出笔的走势。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除兰亭集序外,闻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

19、庭经等。 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2,兰亭集序的相关背景 a、兰亭: 景幽、事雅、文妙、书绝。从浙江绍兴城向西南,约20公里处的兰渚山下,有一座幽雅新颖的古典园林,林中有一亭,相传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曾在此种植兰花,故名曰“兰亭”。 b、兰亭集序由来: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邀请当时社会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他们引酒赋诗,他们这些人围坐在小溪边,然后把一个酒杯放在水流中,假如这个酒杯随着水流流在谁的面前不动了,谁就饮酒作诗。后来他们将所写的诗结成诗集,王羲之当场在醉酒的状态下为诗集书写一篇序言,即本文兰

20、亭集序。 c、文体“序”: 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状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 。 除了逐段的翻译全文外,在翻译的过程中讲解字词的用法和特别的句式。 1,着重讲解的学问要点: (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从“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看古代的纪年。“永和”是东晋穆帝的年号。“永和九年”就是晋穆帝运用“永和”年号的第九年,即公元353年,这是古人最常用的一种纪年方法。因为封建社会是“家天下”,皇上就是家主,用他的号作为纪年是天经地义的。有时一个皇上不只有一个年号,像唐高宗就曾先后用了十四个年号,而皇上每换一次年

21、号就要按新年号重新纪年。 “癸丑”是采纳天干地支纪年,这是古代另一种常用纪年方法,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共配成六十组,称为“六十年花甲子”,周而复始,循环运用。干支最初是用来纪日的,后来才用于纪年,现在农历的年份仍用干支。“癸丑”年是六十年花甲子中的第五十年。 古文中常用帝号和干支双纪年。另外,先秦时,由于各国国王没有年号,就用国王的称号纪年,像周平王三十二年,即周平王做国王的第三十二年。 (2)“修禊事也”:江南三月,通常是细雨绵绵的雨季,而这一天却特别晴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惠风和畅,溪中清流激湍,景色安静宜人。兰亭雅集的主要内容是“修禊”,这是我国古老的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人们于农

22、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上巳日)到水边实行祓祭仪式,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感受春意,祈求消退病灾与不祥。 (3)“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兰亭雅集的另一个项目是流觞曲水,四十二位名士列坐在曲折的溪水两旁,然后由书僮将斟酒的羽觞放入溪中,让其顺流而下,若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了,谁得赋诗,若吟不出诗,则要罚酒三杯。这次兰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诗两首,十五人成诗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诗各罚酒三杯 (4)“老之将至”: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曾不知老之将至”:语出论语述而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

23、之将至云尔。” (5)“死生亦大矣”:语出庄子德充符。 (6)“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回事。语出庄子德充符:“以死生为一条。”又庄子大宗师:“孰知生死攸关之一体者,吾与之为友矣。” (7)“齐彭殇”:把高寿的彭祖和短命的殇子一视同仁。彭,彭祖,相传为颛顼帝的玄孙,活了八百岁。殇,指短命夭折的人。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以下参阅钱钟书管锥编 “一死生与齐彭觞”:语出庄子齐物论 “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祈)生乎”,“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认为生和死是相对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象细胞的新陈代谢,但他夸大了这个相对,否定了生和死的区分。庄子认为寿命长短相对,故而

24、否定了寿夭的区分,认为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和未成年就死去的人没什么区分。但作者在文中引用孔子的话说生死是人生的大事,接着分别写古人、今人和后人,无不对生死这一人生大事感慨万端,对人生无常悲恨不已,既然古往今来人们无一例外都为人生无常兴叹生悲,庄子的死生一样,寿夭等同的说法不是虚妄荒诞之辞吗? 2,重点字词和句子的讲解 (一)字词活用 少长咸集 :年纪小的,年纪大的,形容词用作名词。 齐彭殇为妄作 同样看待,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固知一生死为虚诞 :同样看待,或看成一样,数字活用为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 :耳目,动词活用为名词。 (二)一

25、词多用 修 例句出处释义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修建、修造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治理、整治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答司马谏议书修订、修改 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长 期 例句出处释义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期限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大铁椎传约定时限 上不顺天,下不惠民,征敛无期,求索无厌吕氏春秋限度 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察今期望、企求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战国策(j)满、周,一周年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至、及 致 例句出处释义 皖师欲结欢于宁南,致敬亭于幕府柳敬亭传送、送达 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屈原贾生列传

26、表示、表达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到达 家贫,无以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获得、得到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招致、引来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致使、使得 用心致志成语极、尽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情趣、情致 临 例句出处释义 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岳阳楼记面对、迎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面对、引申阅读 居高临下成语从高处往低处看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将要 次 例句出处释义 1.贤能不待次而举荀子王制等次 2.陈胜吴广皆次而行陈涉世家按次序 3.凡用兵之法全军位上,破军次之孙子兵法在排列上次一等 4.师退,次于召陵左传僖公临

27、时驻扎 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夜篝火陈涉世家行军途中的驻地 6.列座其次兰亭集序旁边 今日我们这节课从整体上把这篇课文的字词和相关的学问点梳理了一遍,因而对这篇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应当不成问题了,下节课我们讲从作者的思想情感方面着手,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这篇课文。 请同学们下去后思索这样一个问题,把这篇文章可以划分为哪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并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 其次课时 六,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改变。 1,提出问题:上节课课后布置的作业,不知道大家下去之后思索了没有,现在我们接着学习和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a.请同学们读课文,思索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不

28、是一成不变的,并分别用一个字概括每段作者的思想感情, b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在文章中的详细体现。找出相关例证。 明确:在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第一段可以用一个“乐”字来概括,其次段可以用一个痛字来概括,第三段可以用一个悲字来概括。 3.详细讲解。通过我们上面对这篇课文思想情感的总体把握,下面我们来详细的分析一下。 (一)第一段 老师先朗读第一段,让同学们思索何为乐。 第一段作者的情感是“信可乐也”,何为乐呢?每个人都又自己的见解,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关于华蜜的看法。王实甫的西厢记里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可见在王实甫的眼中,人生有四大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范仲淹说

2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见人民的安家立业就是他的欢乐。那么本文作者的乐趣又是什么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作者在第一段中又哪些时间是描写时间和天气的。一起回答(学生回答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宜人爽目的天气的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天时”。 大家再找一下文中描写地点和环境的句子又哪些呢?(同学回答会稽山阴之兰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在这个环境清秀的地方集会,可谓是具备了”地利”的条件,这是作者乐的其次个缘由。 现在已经有了天时,地利,还缺一个的,也就是最重要的,就是人和了。大家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场景的句子。(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流觞曲水,列坐其次,长须幽情)。大家想想这样的

30、一个场景,名士,故人坐在一起,饮酒作诗,畅叙幽情,可谓是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真是可以成为是“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而有之,作者想要不乐都很难啊。 (二)其次段 点同学起来朗读其次段,其他的同学在下面思索,作者是如何由乐转为痛的,作者为何而痛,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来。(朗读课文) (点同学起来回答文中表达作者哀思缘由的句子,在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同学进行归纳总结)痛的缘由。 a人生短暂:“俯仰一世,老之将至。”人生如白驹过隙,美妙却短暂。一个人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地生存在社会上,好静者常在内室清淡佛老,好动者宠爱尽情山水,遇上喜爱的事物就心满足足,因欢乐而忘了忧愁,竟然“不知老之将至”。 b

31、世事无常之痛: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当人们“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但转瞬之间,“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就是说,人的欲望,人对美的感受都不是凝固不变的,得到的东西即使很好,很快也会厌倦,感慨也随着产生了。 c往事不再之痛:向之所欣,已为陈迹。时间快速消逝,事物的急剧改变,更显诞生命的脆弱,所以“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d生死难测之痛: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死难测之痛,更何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生命最终要归于毁灭,这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人生之大患啊! (三)第三段 请大家齐读第三段,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悲的情感。 从文中的相关句子“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

32、殇为妄作。”不难体会出,在这里作者的悲是指向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洞察和对时间无情的恐惊,这种悲并不是属于作者一个人的悲伤,正如文中所说,“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是具有千古同悲的特点的,。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和曹操的“人生几何,去日苦多”的感慨就是对千古同悲的回音。 这篇文章在结构和章法上以情感为线索,叙中有情,以情说理。第一段,作者在清丽的环境和其乐融融的场景中,着重写一乐字,然后由乐转入深思,引出其次段的痛字,在经过一段苦痛的思索后,不觉感到无限的悲伤,最终以一个悲字做结。虽然情感色调迥然不同,但是前后过渡却协调自然,可见作者行文的高妙。 天时 乐地利信可乐也乐 人和尽

33、人生短暂之痛悲 痛世事无常之痛 往事不再之痛死生亦大矣 生死难测之痛来 古人千古同悲 悲今人 后人 至于作者这种乐尽悲来的思想情感和体现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又是如何看待,要作何评价呢,我想每个人都会由自己的不同的见解。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着重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也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经验思索一下。 九,针对上节课遗留的问题,提出相关具有启发性的思索题,引发同学的思索。 依据上面对作者情感的分析,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观是消极悲观的吗?请陈述自己的理由。 学生发言,探讨 老师明确: 这是悲观的。相比之下,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刘禹锡的“

34、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而不消沉,不黯然,主动进取,乐观旷达。英国大哲学家罗素,在他的一篇散文论老之将至中,也将生死这个永恒的主题升华到了壮阔高远的境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应当像河水一样起先是细小的,被限制在狭窄的两岸之间,然后热情地冲过巨石,滑下瀑布。慢慢地,河道变宽了,河岸扩展了,河水流得平稳了。最终河水流入了海洋,不再有明显的间断和停顿,而后便毫无苦痛地摆脱了自身的存在”。能够这样理解自己一生的人将不会因胆怯死亡而苦痛,因为他所珍爱的一切都将接着存在下去。 其次种观点:不是悲观的。这种悲伤,这种对时间和死亡的恐惊并不必定导向消极悲观。性格刚毅的曹操同样有“人生几何”的感叹,但是它最终

35、导致的不是消极无为而是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兰亭集序在忧生叹逝中包含着对美的幻灭的悼惜,它否定老庄“一死生,齐彭殇”,认为生即生,死即死,有生之年应做点事,不应空谈玄理,表现出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而他的天机流布,挺然秀出的书法艺术在肯定意义上可视为这种努力的结果。所以读它时,我们要从感伤的背后,发觉作者对人生、自然的执著和酷爱。这样就与上的乐生之旨契合无间了。 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建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阻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溢了执着,对岁月的消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

36、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 作者不为玄学家们的论调所蒙蔽,阐明他的生死观,是她性格豁达的表现。但他终归生活在国力日衰的东晋时期,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没有影响,因此文章中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以“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说死,这是难以苛求的。 对王羲之的人生情感和价值观,我们都由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是不行否认的是他在书法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后人迄今为止都没有超越的。作为成长在新社会的朝气蓬勃的一代,当我们遭受生活间或的不如意和挫折的时候,我们除了嘴里叫喊着郁闷和去大哭一场大吃一顿“化哀思为食欲”外,我们是否该从王羲之的

37、身上学到点什么呢? 必做:背诵课文 完成课后练习 选做:搜集王羲之和有关兰亭集序的相关轶事,课后相互沟通。 对书法感爱好的同学,用钢笔或毛笔临摹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38、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 2、会(ku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 3、修禊(细):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游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事实上

39、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4、群贤:指谢安等三十二位与会的名流。 5、少长:指王凝之等九位与会的本家子弟。 6、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 7、骋:尽情施展,不受约束。 8、俯仰一世:很快地过了一生。俯仰,低首抬头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9、晤言:面对面谈话。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指心照不宣的妙悟之言。亦通。 10、放浪形骸之外:行为放纵不羁,形体不受世俗礼法所拘束。<10>趣舍:同“取舍”。 11、老之将至: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2、死

40、生亦大矣:语出庄子德充符。 13、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14、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回事。语出庄子德充符:“以死生为一条。”又庄子大宗师:“孰知生死攸关之一体者,吾与之为友矣。” 15、齐彭殇:把高寿的彭祖和短命的殇子一视同仁。彭,彭祖,相传为颛顼帝的玄孙,活了八百岁。殇,指短命夭折的人。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另解:山北水南谓之阴,可以认为在会嵇山的北边)的兰亭集会,实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绕,林木繁茂,竹篁幽密。

41、又有澄澈湍急的溪流,犹如青罗带一般衬托在四周,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爱反躬内省,满意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予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遗忘苍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得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

42、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样,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一视同仁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唯恐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兰亭集序教案三课时 兰亭集序教案两

43、课时篇三 1.引导学生抓住感情这根线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2.科学地指导学生相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厚感慨,树立主动进取的人生观。 3.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4.积累文中的名句。驾驭“修.期.致.临.次,一”等词的多义性。 1.采纳师生互动,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 a.主要采纳课堂探讨的方式,老师适当点拨。 b.第一段本文语言精练.朴实.美丽,教学时把重点放在体会语言特色上,由语言美去体悟自然美,体会作者乐山乐水的心情。要多读,读到情随声出。 王羲之(321-379)世称王右军,东晋闻名书法家。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1)文章背景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家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王羲之写这篇序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