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题996.doc

上传人:悠远 文档编号:9358024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99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99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99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模拟试题996.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总分130分 答卷时间150分钟班级 姓名 得分 一(20分)1.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chu y xin统 兼顾 饮 中外 熟 2用课文原句填空。(每句1分,共6分)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 。(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3选出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2分)【 】A.人们没有任何理由对中国的青少年、对中国的未来妄自菲薄。B.我国的经济建设,如果没有党的领导,要想取得今天的成就

2、是不堪设想的。C.我们用统筹方法来指导生产是不无裨益的。D.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当不断学习,见异思迁,积极进取。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 【 】 A. 一阵急促的哨声打破了宁静的深夜。B. 这家工厂由于生产搞上去了,因此各项政策也落实了。C.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下决心减轻中小学生一切课业负担。D.在这次会议上,代表们就如何保护我国环境的问题达成一定的共识。5选出说法有错的一项。(2分) 【 】 A.成语“妄自菲薄”、“舍生取义”、“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出师表、孟子、桃花源记。B.鲁滨孙漂流记、格力佛游记都是英国18世纪著名的政治寓言小说。C.古书上常有“子曰诗云”字样,“子曰”即孔子

3、说,“诗云”即诗经上说。D.在烈日和暴雨下、分马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3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又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 季节的一种 气氛。(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7试用一句话说明京剧是怎样形成的(连标点在内不超过30个书写格)。(2分)京剧的前身是安徽剧。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它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与这些剧种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

4、“京调”。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部为京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二(55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8-15题。(16分)鸟儿为什么不迷路?早在几百万年以前,鸟儿就可以做环球飞行了,而且在夜间也能赶路,那么,鸟儿为什么不迷路?许多科学家认为,一部分飞禽是靠地球磁场来定向导航的。信鸽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磁场像空气和水一样,是生命不能缺少的。我们感觉不到身边磁场的存在,是因为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已经适应了这一物理环境因素。可信鸽不但清楚地知道自己居住地的地磁场强度的大小,而且能随时识别地磁场强度的细微差异,它们就是凭借着这种特殊本领准确无误地飞回家的。美国生物物理学家查尔斯沃尔科特教授在

5、上世纪70年代中期曾做过寻找鸽子体内磁罗盘位置的实验。他首先测量了鸽子各块组织的磁性,然后选择出那些具有磁性的组织,分成更小的块,再依次测量各小块的磁性。研究范围渐渐缩小,最后在每一只鸽子体内都找到了天然磁性物质。它不到1毫米大,位于鸽子眼窝后部靠近外侧的脑组织部位。不过,飞禽是否真能凭地球磁场辨认方向,仍是一个争议很久的问题。本世纪初,有人提出了一个假说,认为鸟儿是依靠太阳来指引方向的。德国鸟类学家克莱默博士把几只处于迁徙季节中的鸥椋鸟放进一个圆形的亭子里,亭子上开个能看见天空的窗,然后记录下亭中每只鸟的栖息位置。他发现,它们经常头朝着本应迁徙的方向。当窗户关上后,它们就失去了方向,四处乱飞

6、乱跳。后来,他在亭子内装了一盏灯当做太阳,让人工太阳在错误的时间和方向升落。结果,鸟儿又朝着人工太阳的错误方向飞去。克莱默博士的实验似乎为太阳决定鸟儿航向的假说找到了有力证据。但是,在阴天或夜晚,没有太阳的时候,鸟儿又是凭什么辨认方向呢?而且,太阳位置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利用太阳测定方向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至少,鸟的身体中需要具备一种几乎相当于钟表的计时器官。针对这种较含糊的理论,德国佛雷堡大学飞禽学专家绍尔博士提出了进一步的看法。他认为,除太阳外,鸟儿同样也能根据星辰来决定飞行方向。他在迁徙季节把一批夜莺关在笼子里,摆在能看见天空繁星的地方。他发现,夜莺一看见夜空就开始振翅欲飞,而且它们每一只

7、都会选好一个位置,像罗盘上的指针一样。他把笼子旋转到另一方向,夜莺也跟着转向。后来,他又把夜莺放在人造星空模型里,夜莺还是选出了它们在非洲冬季居住地的正确方向。但是,当把人造星空的星辰位置摆错时,它们也会跟着错。这个实验证实了飞鸟根据星辰来进行定位的推测。那么,飞禽为什么能根据太阳和星辰来导航呢?有科学家提出,光照周期可能是其中的关键因素。现在还有一种较流行的理论认为,鸟类的迁徙习性和辨识旅途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只能用遗传来解释。鸟类的迁徙习性是由于史前时期觅食的困难所造成的。那时,为了寻找食物,鸟儿不得不进行周期性的长途旅行。这样年复一年,世世代代,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各种迁徙习性就被记录在它

8、们的遗传密码上,然后经过DNA分子一代代相传下来。可是,这种遗传能力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既然知识的获得性不能遗传,那么定向识途的知识又怎么可能编入遗传密码呢?这又是摆在遗传学家面前的一大难题了。在研究中,人们还发现,除了_、_、_和_因素外,飞禽的红外敏感性、嗅觉和回声定位系统也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究竟是哪种因素直接决定着鸟儿千里迢迢远行而从不迷路?这一神秘而又有趣的生物之谜正等待着我们去破解。 8查尔斯沃尔科特教授的实验,其证据有力表现在_(2分)9在第段,“这种较含糊的理论”指_ _ (2分)10为什么说绍尔博士提出了“进一步的看法”,而不说是“自己的看法”?(2分) 11下面一段文字是从

9、原文抽取出来的,它应该插在第 段的后面。(2分)他们认为飞禽体内有生物钟,这些生物钟始终保持着与它们出生地或摄食地相同的太阳节律。另外,一些科学家则认为,飞禽高超的导航本领是由于它们高度发达的眼睛能够测量出太阳的地平经度。不过,这些假设目前都尚未有结论。12至段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顺序。(2分)13在最后一段的空缺处,填上四个恰当的词语。(2分)在研究中,人们还发现,除了_、_、_和_因素外,飞禽的红外敏感性、嗅觉和回声定位系统也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14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_ _(2分)15读了本文后,就“科学探索”这一话题谈谈你的感受(用一句话概括感受最深的点)。(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0、16-19题(12分) 看 雪赵丽宏年初从南方到北京,正好遇上一场大雪。雪无声地下了一夜,第二天清晨雪停了。隔窗望去,外面的世界已经严严实实地被耀眼的白雪覆盖了。离我的窗户最近的一根电线上也积了雪,雪窄窄地垒上去,厚度居然超出电线本身的四五倍,所以看起来那根电线就像是一条长长的雪带,凭空陡添这许多负担的电线在风中紧张地颤抖着,显得不堪重负,真担心它马上就会绷断这是怎样的一夜大雪?那些飘飘洒洒的轻盈的雪花在夜空飞舞时,当是何等的壮观!有什么能比大自然玄妙的造化和神奇的力量更使人惊叹呢?雪的世界是奇妙的。在一片茫茫的白色之中,城市原有的层次都淡化了,消失了,一切都仿佛融化在晶莹的白色之中。下雪之前

11、的世界究竟是何种颜色?现在竟然想不真切了,人真是健忘!然而,这雪景似乎不宜久看,看久了眼睛会有一种被刺痛的感觉。也许,人的眼睛天生是喜欢丰富的颜色的吧。白色,曾经被很多人偏爱,因为它拥有很多美好的属性,譬如_,譬如_,譬如清高,等等。但是大多数人的喜欢白色,恐怕只是喜欢一束白色的小花、一朵白色的云、一方白色的丝巾、一件白色的连衣裙要是白到铺天盖地,那就消受不起了。眼前这无边无际的雪景,便是极生动的一例。茫茫的白色世界里有一些鲜亮的色彩开始蠕动,几辆汽车像笨拙的甲虫爬上了马路,行人也三三两两走上了街头。车和人经过的地方,清晰地留下痕迹,车辆和脚印毫不留情地撕开了雪地神秘的面纱-积雪原来并不如想象

12、的那么厚,车辙和脚印中显露出大地原有的色彩。晶莹洁白的雪只是表象罢了。一群孩子走到楼前的雪地上,又是滚雪球、堆雪人,又是打雪仗,尖尖的嗓音和雪团一起飞来飞去,四周一片喧闹。他们在欢声笑语中清除了自己这方小小大地里的积雪,又奔着喊着跑去开拓新的疆域了!两只麻雀突然从窗前掠过,它们在空中急急忙忙盘旋着,嘴中发出焦灼的呼唤,似乎在寻找一个落脚的地方。也许,是积雪使它们熟悉的天地改变了模样,它们迷路了。我以为两只麻雀不可能在我的窗前停留,想不到它们找的是我未曾预料到的落脚点-窗前的那根电线。一只麻崔先是从下而上掠过电线,翅膀只是轻轻地一拍,电线上的积雪便扑扑地落下一段,另一只麻雀也如法炮制,又拍下一段

13、雪,然后再一先一后停落在电线上。它们轻松地抖着羽毛,不时又嘴对嘴轻声地低语着,像是互相倾吐着什么隐秘,再不把那曾使它们惊惶迷惑的雪世界放在眼里。那根曾经被积雪覆盖的电线在它们的脚下有节奏地颤动着,积雪在不断地往下掉,往下掉大雪忙忙碌碌经营了一夜的伪装,只有十几秒钟便被两只小麻雀瓦解了窗外寒风呼啸,积雪大概不会一下便消融,但雪后的世界已不是清一色的白了,我心里的春意也正在浓起来。只要有美丽的生命存在,谁能阻挡春天呢!(原文较长,有删改)16雪的白色令作者想到了它的美好属性。你认为白色的美好属性还有哪些?根据文意,在下面的横线上为第段的两处空白填写恰当的词。(2分)_ _17作者在“看雪”时观察细

14、致,描述生动。试从文中画横线的三处语句中任选一处,进行简要分析。(只能选做一处)(4分)_ 18作者最初“看雪”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_ 19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谈一谈你对这句话深层含义的理解。(3分)(甲)“大雪忙忙碌碌经营了一夜的伪装,只有十几秒钟便被两只小麻雀瓦解了”(乙)“只要有美丽的生命存在,谁能阻挡春天呢!”_ _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0-25题(12分)台北街头的一盆水余秋雨离上次去台北已经四年,这次再去,我的出版发行人隐地先生当天夜晚撇开众人把我悄悄带到台北最值得骄傲的那条大街上,慢慢地走着,轻声向我介绍着四年来的种种变化,我也就悠悠闲闲,随着他的

15、指点东张西望。突然,“哗啦”一声,一盆水从高楼上泼下来,准确无误地浇在我们两人头上。隐地先生立即醒过神来,冲到大楼底层管理人员那里去评理,管理人员已经年老,只用平静的山东口音说了句“我怎么知道哪家泼的”就不再理会,隐地先生双唇发抖,不知所措。这时惟一能安慰他的只有我。安慰的办法无非两种:陪他一起愤慨,或劝他不必介意,当然都不是上策。我明白此刻化解的,不是我们的心情而是这件事情本身。先想想这件事可能的起因吧。试想,这么繁华的街道,这么高贵的楼宇,如果老是泼水,怎么住得下去?大概是浇花失手,或者是幼童玩水,我们都经历过的,此刻当事人正紧张地躲在窗内屏息静听,连伸头也不敢呢!隐地先生听了一愣,立即便

16、笑,说“应该是这样,我释然了”。于是我们便又摇摇摆摆往前走了。一路上的话题变成:日常生活中处处都会遇到不愉快,因此处处都有可能“打死结”,文化,是把死结越抽越紧,还是把他们松解开来?在多数情况下,抽紧比松解更有理由。隐地先生设想,此刻我们两人完全有可能去大义凛然地自勉:“个人被浇事小,社会风气事大。”于是对那盆水穷追不放,以至投诉上告,撰文批判,还能上升到对台湾人素质的剖析。但是,纵然有千万条理由,越抽越紧的死结,究竟会对哪一方面带来好处呢?我对隐地先生说,我对台湾有些作家所写的大陆观感,有些实在不敢苟同。在内地遇到一位售货员的不礼貌,或一位乡间妇人的不卫生,一再描写,一再评述,让没有来过大陆

17、的台湾人对大陆产生一种情绪性的鄙视,真是没有必要的。他们不知道,那个不卫生的乡间妇人很可能在艰难中收养过两个孤儿!试想,如果换了一位这样的作家在上海街头被泼了一盆水,人证物证俱在,该会写出多少让人激愤的文字来!由小及大,中华文化圈内,也正死结累累。每一个死结是怎样打下的?地理障碍、政治障碍、经济差距,都是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文化心理。一个多世纪的激进、争斗、对峙,沉淀为一种心理习惯。连很多温文尔雅的文化人都已经磨炼得双目炯炯、执笔如刀。当然也有大是大非,但很多情况下,确是把情绪当作正气,把粘滞当做坚持,把疑惑当做确证,把小事当做大事,结果在一轮又一轮此起彼伏的激动和疲倦中,硬是把文坛喧闹当做了文

18、化建设。要创造一种大业,必先营造一种生态。适合文化生长的祥和生态,须从体谅和忍让开始。只要一旦产生化解的念头,同时也就出现了化解的可能。化解的结果不是天下无事,而是刈除了旁枝杂叶、野花芜草,文化的主干终于凸现。不见主干,何言大业?世纪之交,以此为要。几天后我在高雄演讲“文化的无伤害原则”,顺便提到了这件事。主持演讲的余光中先生最后致辞,柔柔地说:“那盆水浇得好。”20、面对种种死结,作者在文中阐明了一个什么观点?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2分) 21、文中说:“日常生活中处处都会遇到不愉快,因此处处都有可能打死结。”这里“打死结”是什么意思?(2分) 22、“中华文化圈内,也正死结累累”,其原因是

19、什么?请用原文作答。(2分) 23、为什么要强调去的那条大街是“台北最值得骄傲的”?(2分) 24、请结合全文说说余光中先生说的“那盆水浇得好”的意思(2分)。 25、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2分)。 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26-29题。(15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

20、,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26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 】A不详其姓字(详细地知道) B或置酒而招之(或者)C造饮辄尽(到去) D兹若人之俦乎?(类) 27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3分) 【 】A 欣然忘食 B. 不知何许人也 晏如也 高可二黍许C. 以乐其志 D. 极其言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感极而悲者矣28选出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3分) 【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或置酒而招之。C无怀氏之民欤? D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1、30联系你学过的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谈谈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至少谈出三点)(3分) 附加题(必做)阅读上枢密韩太尉书选段,完成3135题。(15分)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辨,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

22、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3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与“过秦、汉之故都”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 【 】A.辍耕之垄上 B. 何陋之有 C. 愿陛下亲之信之 D. 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3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 A. 故决然舍去 B. 求天下奇闻壮观屋舍俨然 此则

23、岳阳楼之大观也C. 过秦、汉之故都 D. 其居家所与游者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 居十日,扁鹊3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宽广) B.太尉以才略冠天下(位居第一)C.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留心) D.其居家所与游者(交往)3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35、“求天下奇闻壮观”、“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强调了 对一个人创作、做学问的重要作用。(3分)三(55分 其中写字5分)36作文以“鼓励”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一、1筹 誉 娴 2 直挂云帆济沧海何当共剪西窗烛心忧炭贱愿天

24、寒会挽弯弓如满月竹径通幽处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3.C 4.D 5.B 6、(1)暮春 哀伤(惆怅) (2)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7、京剧是徽剧与汉调、秦腔、昆曲融合,演变而成的。或:徽剧经过与汉调、秦腔、昆曲融合,而演变成了京剧。8在每一只鸽子体内都找到了天然磁性物质9太阳决定鸟儿航向的假说10A类:他是从肯定太阳决定鸟儿航向之后,又提出自己的新看法。B类:他是从光线来源这一角度,由太阳扩展到星辰。11第段12时间13地球磁场 太阳 星辰 遗传14介绍科学家探究鸟儿不迷路的历程(科学家对鸟儿不迷路的探索)15示例:科学探索是艰辛的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令人钦佩探索科学奥妙永无止境

25、16纯洁 宁静(这两个词的同义词及其他合理的属性也对)17第一处:对积雪覆盖下的电线观察细致,描写生动,如:”紧张地颤抖”,”不堪重负”,”担心它马上就会绷断”;突出雪大的特点,为第段做了铺垫。第二处:观察雪中汽车的移动非常细致,描述生动、形象,例如”鲜亮的色彩开始蠕动”,以”笨拙的甲虫爬上马路”比喻雪路上移动的汽车,写出了动态的雪景(或雪中人的活动)。第三处:观察雪地上孩子们的游戏,用”尖尖的嗓音飞来飞去”、”四周一片喧闹”、”欢声笑语”、”开拓新的疆域”等描写,形象地表现出下雪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活力的赞美。(以上仅为答案要点,供阅卷参考。只要能从画线语句中具体指出对哪一点

26、观察细致,举出语言形象、生动的例子,简单分析其作用,说明突出了雪景的什么特点,语句通顺即可酌情给分)18从”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壮观到对清一色的白色世界”消受不起”,再到因雪中鲜活的生命力而受到感染,心里的春意浓起来。19(甲)大雪掩盖了世界原有的丰富色彩,但这只是”伪装”和表象:小麻雀以鲜活的生命力”瓦解”了这种”伪装”;这句话与第段的描写呼应,写出了”伪装”的不堪一击,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活力的歌颂。(乙)孩子和小麻雀以他(它)们所焕发出的鲜活的生命力使雪的世界丰富而美丽;作者的心中因此感到温暖和浓浓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生命和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的赞美。(不要求与所给答案表述完全一一致,对

27、句子的含义理解正确,语句通顺即可酌情给分)20、以体谅和忍让的态度营造一个适合文化生活的祥和生态。21、形成矛盾。(”问题”“纠纷”也给分) 22、地理障碍、政治障碍、经济差距,都是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文化心理。 23、最具典型性;如此繁华的大街都有可能发生偶发事件,为后文说明泼水可能是偶发现象打下伏笔。(意合即可) 24、作者从街头的一盆水引发了对重大问题的思考,为在中华圈内解开死结、化解矛盾提供了一个思路。(意合即可) 25、以小见大、由此及彼、对比。26、B. 27、A. 28、A. 29、不因为处境贫困而终日忧心忡忡,不为了追求富贵而到处奔走钻营。 30、安贫乐道,洁身自好,追求理想、热爱自然、返璞归真等。 31、D.32、B. 33、A. 34、在北边,观看奔腾不息的黄河,追思既往而心有所感,想念那些古代英雄豪杰。35、外在阅历 36、(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