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83.doc

上传人:悠远 文档编号:9357997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8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8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8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83.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阅读(6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12分)高堂在上去冬至今冬,在乡下呆了一年。不得近侍母亲,只匆忙回家望过几番,除此惟于梦中相见相慰。而梦有吉凶,便吉梦怕反,凶梦疑真,好梦坏梦,总难释怀。就常寄钱寄药,常寄语。但内心总是难消停。从乡下返回不几日,速速接了母亲来。母亲已近八十岁,脸面上倒无多大变化,只是腿脚更加不利落,反应愈发迟钝。母亲老了。我的心掠过一阵悲凉。母亲一辈子生了九个孩子,活了我们姊妹兄弟七个。如此不停地辛勤劳作,晚年就见了后果,尤其以肾为甚。搀母亲去卫生间时,母亲怕摔倒,总用一只手将我的手腕攥得极紧。便想起那年我患“百日咳”,咳得一张脸成了大头

2、娃娃,是母亲背着我往来医院,两只小脚颠簸着母子一百多斤。那时,母亲总用手将我勒得极紧怕摔着我。如果母亲一时走不及,就得拿便盆来接尿。执盆片刻,又想象儿时让母亲把尿的情景母亲现在再也无法在儿子面前讳忌自己的身体了。人生果真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吗?为母亲备水送药之际,常想起有次放假回家,陪母亲去医院。一路上母亲直说有个女医生对她如何如何好,去了一定找她看。不料,到了医院,母亲的微笑却遭到一脸的冷漠。当时,我简直不敢直视母亲的尴尬,心里只有一个心思想杀了那个女医生。如今想想,人家也没大错,也许人家对每个患者都有意无意地很和蔼很冷漠,也许这要看情绪。那位女医生,若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给病人一个笑脸,该是何

3、等的功德无量,尤其对母亲这样一个不忘别人半点好意的人。二十年前来济南就职,家离车站太远,母亲只送我出家门。但在那之后的许多日子里,母亲则总站在那个位置上,盼我想我,恨不能我一步就能站到她的面前。如今,目睹母亲日渐衰老,想到母亲将永远走出家门的那一天,想到那时盼母想母的位置只能划在心里,所有的劳顿疲累遂全如轻烟散尽。传说罗贯中作三国演义,某天写得正上劲,其母送饭,见他无暇回顾,就把饭搁在一边悄悄离开了。母亲去世后,他每忆及此事,辄悔恨难消,自责一生一世愧对母亲,并把此心情写进了三国演义的后记。初听这个传说时还年轻,品不出滋味儿。如今,才算体味了个中的悲苦。于是,我时时提醒自己:不管你做的是何等锦

4、绣文章,与母亲相比,你的创造都一钱不值。那么,为了母亲,你当在任何时候放下所有的事。否则,你定将悔恨终生。1从全文来看,作者的感情基调可分三阶段,试用6个字加以概括。(2分)2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是全文主题的切入点,请把它找出来。(2分)3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回忆小时候母亲颠着小脚背自己去医院的情景属于何种叙事方法?有何作用?(2分)4第四段破折号后的两个抒情句,可谓力透纸背,试问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内容?(不超过35个字)(2分)5第五段写母亲对女医生笑的难忘,母亲面对女医生的尴尬,我的愤懑不平,主要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与情怀?(不超过25个字)(2分)6末段写罗贯中与母亲的故事,主要作用是什么?

5、(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4分)始终不渝的朋友 (1)通常,我们既可以通过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也可以通过他所阅读的书籍,来了解他的为人。因为人们不仅彼此结伴,而且还跟书籍结伴。无论所结交的是人还是书,人生总该时常有良师益友才行。 (2)一部好书,可以成为我们的莫逆之交,它过去、现在、将来对我们始终如一。书是最有耐性并最令人愉快的朋友,即使在我们穷困潦倒或悲哀痛苦之际,也不会背弃我们。它待人和蔼,始终不渝。它在我们青春年少之时给我们以快乐和教诲,在我们黄昏暮年之时给我们以慰藉和同情。 (3)正如两个人由于对第三者怀有相同的敬慕而成为朋友一样,人们常常由于对某本书的共同兴趣

6、而互相亲近起来。俗话说:“爱屋及乌”。而“爱书及吾”却更有道理。书籍是一种更忠实、更高尚的友谊的纽带。人们可以通过共同喜爱的作者而趋于思想一致,感情一致,互相同情。读者由于对作者产生共鸣而结成一体,作者也由于被读者理解而永具活力。 (4)哈慈利特曾经说过:“书籍蜿蜒伸入我们的心灵,诗人的诗句在我们的血流里舒缓地滑行。我们年轻时诵读它们,年老时仍然铭记它们。我们读到他人的遭遇,却感到身临其境。书籍到处可得,而且价廉物美。我们就像呼吸空气中的氧一样吸收书中的营养。” (5)一部好书经常是人生的圣坛,里面珍藏着一个人的思想所发掘的精华。人生的世界,大抵说来,不外乎是思想的世界。因此,最优秀的书籍是一

7、种由高贵的语言和闪光的思想所构成的财富,为人类所铭记,所珍惜,是我们永恒的伴侣和慰藉。菲力蒲西登尼爵士曾经说过:“与高贵的思想为伍的人,是决不会孤独的。”圣洁纯真的思想在邪念诱人的时候,可以像仁慈的天使一样纯化、保护人的灵魂,使其免于堕落。它孕育着行动的胚芽,因为高贵的思想几乎总是激发起高尚的行为。 (6)书具有不朽的性质,是最能持久的人类劳动产品。神庙、巨塑终归要腐朽剥落,可书却与世长存。伟大的思想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衰老,它们在今天看来,仍然同它们几百年前在作者的思想胚胎中蠕动一样新鲜。当时所谈及思想的东西,至今仍然有声有色地跃于纸上,给我们启示。时间的流逝,只是淘汰了糟粕之类。文字作品之

8、中,只有那些真正的精华才能流传千古。 (7)书籍向我们介绍良师益友,使我们认识迄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灵魂。我们聆听他们的谈话和事迹,竟觉得他们真的还活着,并且与他们息息相通,共享乐,同悲哀。他们的经历成了我们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仿佛觉得活动于他们所描绘的情景之中。 (8)伟大高尚的人物即使不在人间也是不朽的。书籍载着他们的灵魂遍迹环球。书是一种活的声音,它是我们永远尊重的理性代表。我们至今仍然受着古代先哲的影响。那些高贵、智慧的灵魂,在今天仍充满活力。 7本文的论题是_。(3分) 8文章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2分)9作者在第(1)段中说,“通过他所阅读的书籍”,可以“了解他的为人”,原

9、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10从第(2)段中找出紧扣文章论题的一句话。(3分)11从文中摘录三条关于“书籍”的比喻句。(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7题。(14分)“秦砖汉瓦”的自述胡永槐我是一块普通的砖,一片普通的瓦,是用土坯在烈火中烧制而成的。肤色有红的、青的、蓝琉璃的灼灼闪光华。据建筑学家说,我出生在秦朝和汉朝。所以,人们又称我“秦砖汉瓦”。诚然,我的年龄已经很大,但至今还不能完全退休,人们还在使用我去建筑屋宇,造福亿万家。有一天,建筑学家出国访问,我也随同一起前往考察。在国外的高层建筑的工地上,我开了眼界,见了世面,结识了一批新伙伴,真叫我眼花缭乱在瑞典,人们制造

10、一种混凝土,以粘土颗粒代替碎石,再添加3104的橡胶粉末。用它制成的板件,重量比水还轻,而它的机械强度却和一般的混凝土毫不相差。在英国,人们利用合成橡胶的悬浮液,取代普通的水,拌和出的混凝土顶呱呱。它能防水、防油、防各种化学药剂的腐蚀,能力相当强大。在美国,人们生产一种特种水泥来披覆墙壁,玻璃纤维掺和进这种水泥的骨架。它坚固耐用造价低,使用时既可用灰刀涂抹,也可用喷筒喷洒。在芬兰,人们研制出一种砌墙材料,原料用的是废布、废石棉,以及金属的残渣。它的耐氨、耐碱、耐有机酸的能力,大大超过了钢筋混凝土;用它建造冷库的内墙,保温效果特佳。在日本,人们发明一种新型的木材代用品,包括30%的塑料和70%的

11、木材刨花。它经过化学处理,既不会燃烧,又十分平滑。在苏联,人们研制成一种浅绿色的耐寒涂料,配方里增加了氧化铬和氧化硫。它涂在住宅里,能长期保持色彩鲜艳,真叫人精神焕发啊!我出国考察归来,有满腹感受要告诉建筑学家,千言万语并作一句话:快研究先进的建筑材料技术,让这些新伙伴同我“秦砖汉瓦”一起,砌进中国式的四化大厦!12下面是对文章运用第一人称说明作用的分析,不妥的一项是()(2分)A增强说明的趣味性B为了说明的方便C使说明更具真实性D使文章更为生动13请在原文中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写在下面。(2分)14本文突出的修辞手法是:_。(2分)15文章开头说“我是一块普通的砖”,又说“我是一片普通的瓦”,

12、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16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17请把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概括出来。(3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6分)拱 桥老臣拱桥是一个人,不是一座桥。听这名字,你就可以想到他的形象,比如角弓或者青虾,还有课本上的赵州桥。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很老。那时他已在村庄东边一座老旧的石屋里,当了许多年的校长。说是校长,是抬举他,因为他只管一个老师,那老师也就是他自己。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胡茬子布满两腮和下巴,尤其是下巴,总是硬扎扎的。哪位男生犯了纪律,他从不打手板,而是低沉着嗓子说:“把手伸过来吧,手背儿。”他的大手便把你的小手抓牢

13、,将下巴挨近那颤抖着的小小面积的手背上,来回蹭那么几下,让你觉得刮了刺猬一般的疼痛。因此,我们对他宽宽的下巴充满畏惧。我那时候读三年级,很捣蛋,有次挨了扎,便对同班的二青说:“校长的下巴要是脚后跟儿多好,咱就不怕他了。”脚后跟同校长的下巴比起来,的确有本质的不同,光溜溜的,没有钢针一样的胡茬,手背拂上去很平展。二青听了,先是“嘎嘎”笑了两声,然后就当了叛徒,把我出卖给校长。校长便把我找去,用浑浊的老眼定定地望着我,说道:“你真的怕我的下巴?”我望着他宽阔的脸,敬畏地点点头。他用手掌刮刮,下巴发出“嚓嚓”的响声,说,“怕就别捣乱了,小子。”大手拍拍我剃得溜光的脑瓜,呵呵笑了:“这里不是脚后跟儿,

14、可毛儿软不扎人的。去吧,去吧。”我就逃也似地躲开他。他那时真的很老,像谁的爷爷。教我那阵儿已退休五年,据说他的儿子几次接他回辽西走廊上的村庄,但他都走不脱,山那么深,谁肯来教一茬茬的捣蛋鬼呢?只能是他。因缺了两颗牙,他讲课吐字有些不清。比如把“二”读“ ”,我们跟着喊“ ”,他就酱色着脸说:“我读 你们不能读 。”我们就齐声喊:“是,老师,您读 我们不能读 。可是我们怎么读呢?”他就无奈地笑了,说:“老了,教你们爹妈那会儿,我可不是这么发音的。老了,说老就老了。”他那会儿真比谁的爷爷都老。除不用下巴刮手背儿,他对我们很好,比如,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桥。山里人家,稀稀落落的。校舍三面倚

15、山;一面临沟。我和其他十来个学生,上学放学是要过沟的。那条四丈宽的沟,冬天干涸,雨天却气势汹汹,浊流滚滚,水虽仅齐校长的膝盖,但对十来岁孩子可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了。没有木桥、石桥、铁桥,只有校长这座肉做的拱桥。我攀“拱桥”只一次,是在怨校长下巴不是脚后跟儿不久。洪水把我们隔在这岸,校长便从那岸过来,在水中蹚来蹚去。没人能替他,一个学校三个年级一个老师,校长是最年长的,我和二青则是第二、第三年长的。我是不好意思让他背着,一是觉得有关脚后跟儿的比喻对不起他,二是觉得自己大了不能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去背。8个同学给背过对岸,只剩下我了,再没办法去躲。校长已垂着弯背,哗啦哗啦蹚水过来了。他浑身透湿,

16、喘气的声音像是在拉风箱。“不!”我拒绝,说“我敢过。”但这是吹牛,水浑浑的,浪头一个撵着一个,看着都让人晕眩,何况那水要淹没我的肚脐眼儿呢?“来吧,孩子。”他又说,拱形的脊背一动不动,静等我伏在上面。我急得要哭了,我该怎么办呢?“别不好意思,爷爷背孙子嘛。该上课了,快来。咱爷儿俩都赶紧过去,同学们在等呢。”他不容拒绝地说道。我闭上眼睛,趴上那座拱桥。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迈下水去。浪声灌满双耳,我却趴得紧紧的,与那面脊背紧紧箍在一起。临上岸时,校长趔趄一下,但我并没有掉下拱桥,因为粗大的手紧紧扳着我。“这不过来了吗?”他说。是的,过来了,我从桥上滑下,落在坚实的大地上,站着。校长却没有站着

17、,而是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叹气,苦笑着说:“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他的模样,真像一座坍塌的拱桥。那年秋天,我转学了,校长也走了,他实在再也教不动书了。小学校便黄了数年,直到如今盖起了希望小学。已当了乡长的二青说:“盖座拱桥吧!”于是,通往学校的沟上就有了座石桥。许多年过去,我过的桥比小时走的路还多,但我忘不了那座拱桥。那座宽厚、踏实、温热的血肉拱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 8作者为什么将校长喻为“拱桥”?(2分)9“已当了乡长的二青”要在沟上盖座拱桥的原因是什么?(2分)10文章结尾处作者说“那座宽厚、踏实、温热的血肉拱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为什么说“让我一生都走

18、不到头”?(2分)(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126题。(14分) (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2)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注】萌:芽。蜩腹蛇蚹:这里形容竹初生时的状态。振笔直遂:挥动画笔

19、,一气画完。兔起鹘落:鹘,一种猛禽。兔子一出现,鹘就冲下来捕捉它。与可:文与可,善画竹,北宋有名的画家。倏:极快地,忽然。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而节叶具焉具:_(2)节节而为之为:_ 22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选出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B而心识其所以然 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C少纵则逝矣 C振笔直遂 宾客意少舒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23(1)段中包含了两个成语,请写出一个,并解释它的意思。(3分)24(2)段中说“意在笔先”,(1)段中也有文字说的是这个意思,请把这些文字找出来,写在下边。(不超过11个字)(2分)25(1)段中作

20、者明确指出了当时画竹的毛病,这些毛病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不超过12个字)(2 26下列对两段文字意思理解分析正确的几项是()(3分)A(1)段的主旨在于揭示手不能画出胸中之竹的原因;(2)段的主旨在于阐明画竹的“定则”。B(1)段强调画者“必先得成竹于胸”方能“振笔直遂”;(2)段主张画者应“意在笔先”。两段文字作者见解一致,观点相同。C(1)段主张画者先要静观默察,烂熟于心,才能一气呵成;(2)段阐明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者的关系,两段文字都道出了艺术的真谛。D(1)段以竹的生长情况说明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的道理;(2)段道出了“眼中之竹”不是“胸中之竹

21、”,“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的原因。E“胸中之竹”源于“眼中之竹”,画者“手中之竹”又并非完全是“胸中之竹”,这是说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两段文字都蕴含了这样的道理。二、作文(60分)在你的生活中,你也许遇到了许多许多:亲情、友情、幸福、青春、理想、成功、失败有的触动了你的心灵,有的催你猛醒,有的让你留念,使你懂得了珍惜。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要多角度分析问题,只要和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 (2)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600字。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答案一、阅读(一)、1恋母爱母赞母。2“母亲老

22、了。”3插叙。不仅使文字舒展从容,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升华了主题:母爱是多么神圣深厚啊!4委婉深刻地讴歌了母亲对儿女付出的悲壮的代价,所作出的无私无畏的牺牲。5表现了老人慈悲淳厚的情怀,委婉表现了母爱的博大。6尽抒母亲深沉的爱,进一步突出母爱的伟大。(二)、7书籍是始终不渝的朋友8道理论证、比喻论证9因为读什么样的书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爱好和追求。10一部好书,可以成为我们的莫逆之交,它过去、现在、将来对我们始终如一。11书是最有耐性并最令人愉快的朋友;一部好书经常是人生的圣坛;最优秀的书籍是一种由高贵的语言和闪光的思想所构成的财富; 圣洁纯真的思想在邪念诱人的时候,可以像仁慈的天使一样纯化、保

23、护人的灵魂,使其免于堕落; 书是一种活的声音,它是我们永远尊重的理性代表。从以上任选三条即可。(三)、12B13“快研究先进的建筑材料中国式的四化大厦!”14拟人15不矛盾。因为“我”是“秦砖汉瓦”的总代称。16介绍各国建筑材料的制作及其特点。17改革技术,尽快研究发明出先进的建筑材料,为中国的四化建设服务。(四)、18因为:校长年纪很大,腰很弯,外在形象像拱桥。校长更像一座血肉之桥,把自己的身体、自己的一生铺垫在那些山里孩子的人生路上。19既是为了方便上学的下一代,也是为了寄托对“拱桥”校长的崇敬和怀念。20本文通过刻画“拱桥”校长这位山村教师的形象,歌颂了他献身山村教育事业,倾注了对山里孩子的爱,尤其是歌颂了他就像“一座桥”,“一座无形的桥”架在山里人的心里,架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永不会坍塌,让人终生受益,让人“一生都走不到头”。(五)、21(1)具备,具有 (2)做,这里是画的意思22D 23成竹在胸(胸有成竹)。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先有打算。(兔起鹘落。比喻动作敏捷,又比喻作画、写文章时下笔迅速,中间没有停顿。)24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25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26B、C、E二 作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