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9356774 上传时间:2022-04-0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小学儿童教化心理学概述 本文关键词:概述,教化心理学,儿童,小学小学儿童教化心理学概述 本文简介:第一章小学儿童教化心理学概述1教化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教化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具有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强调它的综合性特色。也就是说,教化心理学既要探讨教化、教学情境中的基本规律、概括理论、原理为解决教化、教学中的问题供应理论依据;同时,也要关注教化教学情境中的详细问题,并为解小学儿童教化心理学概述 本文内容:第一章小学儿童教化心理学概述1教化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教化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具有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强调它的综合性特色。也就

2、是说,教化心理学既要探讨教化、教学情境中的基本规律、概括理论、原理为解决教化、教学中的问题供应理论依据;同时,也要关注教化教学情境中的详细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供应详细的原则、操作的模式、策略和方法。既要重视教化的基础理论探讨,也要重视应用开发的探讨。2教化心理学探讨的对象是什么?关于教化心理学的探讨对象,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在这众多的看法中,我们认为教化心理学探讨的对象探讨教化、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也就是探讨教化、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以及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特点和影响因素等。确立这一对象的主要的依据是:教化心理学的探讨对象,必需反映这门学科

3、的特别性和它的实质。教化心理学也就是探讨教化、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揭示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同时,教化是一个系统,一般认为它包括三个子系统,即阅历传授系统、接受系统和阅历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教与学及其相互关系。教化心理学正是探讨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3教化心理学的探讨内容有哪些?依据学科的探讨对象、性质以及近年来教化心理学的发展,教化心理学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化心理学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1)教化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涉及学科性质和特点。(2)学习心理,它是教化心理学的重心,它是建立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主要有行为主义、认知观点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3)教学心理是教化

4、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是教学心理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形式的选择和教学环境的设置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特别多,如学科的特点、老师的特点、学生的特点等。如何依据这些因素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是教学心理所探讨的内容。(4)群体心理也是教化心理学探讨的重要内容。学校是一个群体,有老师群体、学生群体,还有群体间的互动。老师必需懂得群体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间的同伴关系。(5)个体差异是教化心理学探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教化、教学中必需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动身,针对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得到相宜的教化,更加和谐的发展。(6)学

5、生心理健康,它涉及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以及道德等多个层面。保持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充分地发挥潜能,妥当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7)教化、教学的测量与评定,一个完整的测量评定过程包括测量与评定两个方面。(8)老师心理,是教化心理学的重要内容。老师在师生双边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探讨表明,老师的特点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的学习看法和成果有重大影响。4教化心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有哪些?教化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验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开创阶段、发展阶段、成熟与完善阶段。(1)开创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俄国乌申斯基被称为“俄国教化心理学的奠

6、基人”,卡普切列夫1877年出版了教化心理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化心理学命名的书。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化心理学,成为西方第一本教化心理学专著。桑代克的教化心理学标记着教化心理学的诞生。(2)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头到50年头):20年头后期行为主义的探讨占了主导地位,强调心理的客观性,重视试验探讨,以桑代克、华生、赫尔、斯金纳为代表开展了一系列的动物和人的学习探讨,取得了重要成果。由于在教化情境中的探讨较少,对教化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大。杜威实行了另一条探讨路途,结合学校教学实际进行探讨,强调好用主义“从做中学”,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化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这时候苏联

7、教化心理学家以维果斯基和鲁宾斯坦等人为代表,主见教化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强调教化和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这些思想为苏联的教化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这个时期,教化心理学的内容有了很大的扩充。它不仅汲取了儿童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的探讨成果,同时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思想,儿童特性、社会适应、心理卫生等方面的内容也进入了教化心理学的领域。50年头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信息论的观点也使教化心理学的内容受到很大的影响。我国教化心理学,在这时主要受西方的影响,房东岳于1908年翻译了日本小原的教化好用心理学,这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化心理学著作。1924

8、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化心理学教科书。(3)成熟与完善时期(60年头到现在):本世纪60年头初美国教化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化心理学理论与教化教学实际的结合,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见。随着信息技术,特殊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化心理学家围围着计算机协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工作。八十年头以后,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使计算机协助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时教化心理学家主要对这种学习的特点开展探讨,例如培育学生的元认知实力以及自我监控实力的探讨。苏联教化心理学家们,在这时注意教化心理学与发展心理相结合的探讨,最有代表性的是赞可夫的“教化与发展”的探讨,列昂节夫和

9、加里培林等在这时提出了学习活动理论。我国的教化心理学60年头中受十年动乱冲击,教化心理的探讨曾一度中断。73年头末,我国教化心理学家自编了多本教材如潘菽、邵瑞珍、韩进之和李伯黍等(11010,11018,11010,11013)编写了教化心理学或教化心理学纲要。同时很多专家、学者结合我国教化实际开展了大量的试验探讨,其中有些探讨的规模、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紧紧地跟上了世界教化心理探讨的潮流。从73年头末,教化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探讨的问题、教科书的内容比较一样。80年头以后探讨的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主要是教化心理学的理论派别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小,特

10、殊是行为主义和认知观点之相互间出现了相互吸引相互补充的局面。东西方教化心理的探讨起先遥相呼应,相互结合。5小学儿童教化心理学的探讨对象是什么。理解这一问题要与第2问题联系起来。小学儿童教化心理学是教化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的探讨对象与教化心理学有着共同之处,在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分,但是,小学儿童教化心理学在详细的探讨对象上还是有肯定的差异的。特殊是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在其教化过程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这还是必需充分留意的。小学儿童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是儿童在各方面是打基础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教化、学习对于儿童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别性。在这个阶段儿童生理、心理发

11、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化过程中只有遵循这些特点实行有效教化、教学措施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小学儿童教化心理学必需探讨小学儿童阶段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小学儿童身心发展与教化的辩证关系。小学儿童的身心如何发展,向哪里发展,不是由外因机械确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确定的,而是由适合于内因的肯定外因和内因共同确定的。这就是说,小学儿童身心发展主要是在其内因基础上,由适合于他们生理、心理内因的教化条件来确定的。依据前面教化心理学的探讨对象,小学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教化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小学儿童教化心理的探讨对象是探讨小学教化、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也就是探讨在

12、小学儿童阶段教化、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心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6小学儿童教化心理学包括哪些探讨内容?小学儿童教化心理学的探讨内容包括:(1)小学儿童教化心理学概述,主要涉及小学儿童教化心理学的探讨对象、探讨内容、原则和方法等。(2)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主要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特殊强调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如认知差异、人格差异和性别差异等。(3)学习心理,主要涉及学习的涵义,在此基础上了解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和类型。进一步介绍主要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等。(4)学问的获得与应用,主要涉及学问概述、学问的获得、学问

13、的迁移与应用等。(5)问题解决与创建,主要涉及问题解决的基本涵义、过程以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等(6)技能的形成,主要涉及技能概述、动作技能的形成、智力技能的形成等。(7)品德的形成和培育,主要涉及品德及其心理结构、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学生良好品德的培育。(8)学习策略,主要涉及学习策略概述、常用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驾驭等。(9)学习的动力机制,主要涉及学习动机概述、心情与学习等。(10)教学设计的心理学问题,主要涉及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类型、课堂教学评价等。(11)课堂学习管理,主要涉及课堂学习管理概述、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维持课堂学习纪律等。(12)老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涉及课堂学习管

14、理的涵义、目标,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及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等。7小学儿童教化心理学的探讨原则有哪些?(1)客观性原则是指探讨者的看法应是实事求是的,在教化领域的探讨中,要根据心理现象的原来面貌加以揭示,不能凭主观臆想作结论,这样才能揭示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规律和机制。(2)系统性原则是指用系统的观点来考察心理现象。人的心理规律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是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因此,在教化、教学过程中,探讨心理现象时要考虑的是整体性,注意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化心理探讨的过程中,从选题到详细的探讨过程,要以教化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这样可以避开探讨的盲目性,

15、增加自觉性,提高探讨的效率和水平。在重视理论指导的同时,要重视对于教化实践的考察和探讨,从教化实际须要动身,解决教化、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与学校的教化、教学改革联系起来,这样才会有所发觉,有所进步,也才可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探讨成果。(4)定量与定性探讨结合的原则。在教化、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探讨中既要重视定量的探讨也要重视定性的探讨。定量探讨是对探讨对象的特点进行量的分析,平均数、中数、众数、标准差等,定性分析就是对学生在不同教学方式下动机行为的详细特征、留意力集中的表现、参加教学的状况、爱好性表现、师生互动的状况、课堂气氛以及学生的主观报告的内容进行分析。8小学儿童教化

16、心理学常用探讨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视察法又叫自然视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安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调查法是通过间接地收集资料,以了解和分析现象的问题的一种探讨方法。试验法是一种限制影响试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试验条件、观测与试验条件相关现象的改变,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探讨方法。行动探讨法是一种适应教化改革的小范围探究性的探讨方法,它的目的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个案法是对某个人或某个学生进行深化而详尽的视察与探讨,以便发觉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缘由1小学儿童身体发展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和表现?儿童在经过了婴儿期的第一

17、个生长高峰以后,渐渐进入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大多数的610岁儿童身体发展便出现了相对平缓的状态,所以小学5、6年级之前儿童身体一般是稳步向上发展的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主要表现在:(1)身高和体重。身高和体重同时标记着儿童内部器官,如呼吸、消化、排泄系统以及骨骼、肌肉的发育状况。近年来,我国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发育状况较以前明显提高。(2)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脑和神经系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脑和神经系统发展的主要体现在脑重量的增加、脑皮层结构的困难化和脑电波的变更上。从大脑皮层的发展状况来看,在小学阶段,大脑皮层渐渐趋于成熟。大脑皮层的成熟奠定了记忆、思维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这为他们顺当完成学

18、习和生活任务供应了基本保证。(3)身体其他系统和组织的发展等。小学阶段儿童的骨骼系统发展快速,随着骨骼的增殖,小学生的肌肉大小和力气都渐渐增加,要留意的是,小学生的骨骼肌肉系统还未达到成人的水平,特殊是韧带薄而松弛,肌肉力气也还较小,因此运动量不能过大,而且在活动中成人要留意爱护,防止骨折、脱臼等意外事故发生。伴随着整个身体的增长发育,小学儿童心、肺的重量和容量也接着增大。但是,小学生的身体还相对比较脆弱,过于激烈的运动会导致其心、肺负担过重,成人要留意爱护。2进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儿童身体发展的因素包括先天素养和后天环境。先天素养是由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过程的环境因素之间困难

19、的相互作用确定的,后天环境主要包括儿童生长过程中的养分、睡眠和运动。小学儿童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新陈代谢旺盛,而且儿童的活动量又大,所以能量消耗比成人大得多。为保证身体发育,他们须要摄入更多的食物,以补充能量消耗。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食物养分的三种基本成分。睡眠是促进儿童身体发育、保证体力和精力复原的重要条件。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不宜少于10小时。为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小学生的晚自习和家庭作业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小学阶段正处在身体的生长发育期,这时期身体的可塑性最大,因而运动对身体发展的作用最大。探讨表明相宜的体育运动能够促进儿童身体机能的发展,其中包括人体新陈代谢机能的发展,肌

20、肉和骨骼的增长,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组织和机能的生长发育,视觉、听觉等感官以及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3认知的概念和小学儿童认知发展有何特点?认知就是指人的相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留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在小学阶段,重点分析小学生的留意、记忆、思维的发展。(1)留意是指心理活动对肯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留意可分为有意留意和无意留意。有意留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须要肯定意志努力的留意。无意留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须要意志努力的留意。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其高级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备,其有意留意的选择性和稳定性都较差,他们还不太会限制自己的留意,简单被新奇、奇妙、突发

21、的无关刺激所吸引,因而简单分心。所以新生入学之初,首要的一个教学任务就是留意力的培育,促进儿童有意留意的发展。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来讲,一堂课45分钟都要求他们保持高度的集中,这是不科学的,特殊是当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单调乏味的时候。老师在教学中不行以强制小学生集中留意力,而应当通过新奇、生动、活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将有意留意和无意留意规律奇妙地结合,延长学生的留意保持时间,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当完成。到小学高年级,由于儿童高级神经系统的发展和成熟,也由于常常性的学习行为习惯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自控实力,使有意留意的稳定性不断增加。同时留意安排和留意转移实力也有很大发展。(2)记忆是人们在头脑中积累和保

22、存个体阅历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它包括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依据记忆活动有无目的性,可以将记忆划分成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能够明确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活动称作有意记忆,没有目的和意图的记忆就是无意记忆。随着年龄的发展,儿童的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都在发展,但一般来说,幼儿阶段无意记忆占优势,这种状况始终持续到小学一到三年级,在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儿童中存在明显的记忆偶发觉象,这种现象是指当要求儿童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会同时记住和这样东西一道出现的其他东西。到了小学高年级(46年级)儿童有意记忆的发展逐步赶上了无意识记的发展,4年级学生的有意识记的成

23、果起先超过无意识记的成果,记忆中的偶发觉象也起先削减。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是根据信息在头脑中记载和表示的方式划分出的记忆类型。形象记忆中保存或再现的是事物的详细形象,它具有直观、显明的特征。抽象记忆又称为语词逻辑记忆,它是以语词的形式对思想、观念的记忆,它具有概括性和逻辑性。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都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只是在不同年龄阶段上,二者占优势的状况不同。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形象记忆占优势,他们对详细形象材料的记忆效果优于对言语材料的记忆效果,小学高年级儿童对抽象言语材料记忆的增长率渐渐超过了对详细形象材料的记忆增长率,但他们对抽象言语材料的记忆仍旧以详细事物为基础。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是两

24、种不同的记忆方式。机械记忆是指识记材料之间没有意义联系或学生没有理解和把握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单靠重复背诵的记忆方式。意义记忆则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小学低年级学生常常采纳机械记忆方法来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意义记忆有了明显的增加,他们学会了用多种记忆方法和策略(复述、组织等)来促进意义记忆,同时,记忆方法和策略的驾驭对提高小学生的记忆效果有特别重要的作用。(3)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相识,是相识的高级形式。它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中。瑞士闻名的心理

25、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自然延长,也是后一阶段的发展前提,发展阶段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转,思维总是朝着必经的途径向前发展。皮亚杰把人的思维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详细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具体内容见教材)。小学生恰恰处在皮亚杰所讲的详细运算阶段,所以他们的思维呈现出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由详细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4小学儿童的心情、情感发展有何特点?心情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看法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须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心情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

26、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儿童心情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心情的调整限制实力增加,冲动性减弱。心情调整限制实力的发展,保证了儿童心情的稳定性,使小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学校的课堂生活和完成学习任务,并保证了他们与同伴的友好相处。但值得留意的是,小学儿童的自制力终归是有限的,在日常生活中还须要家长和老师长期不懈地赐予引导,帮助他们调整和限制自己的心情。(2)心情、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小学儿童心情情感的发展由对个别事物产生的心情、情感渐渐转化为对社会、对集体和对同伴的情感;由事物的外部特征引起心情、情感转化为由事物的本质特征引起情感体验

27、。(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须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5小学儿童社会性发展有何特点?社会性是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切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小学儿童社会性的发展集中表现在:(1)小学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心情、思想、动机的认知,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它与个体一般认知实力发展相适应。一是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二是小学儿童对社会关系的相识(对他人的相识、对权威关系的相识、对友情的相识,如赛尔曼

28、的儿童友情发展的五阶段:未形成友情阶段、单向帮助阶段、双向帮助阶段、密切的共享阶段、友情发展的最高阶段。).(2)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A亲子交往。儿童入学以后,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很大改变。表现为儿童与父母的交往时间、交往内容和交往方式都有所变更。在交往时间上,与学前期相比小学儿童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相对削减,父母关注儿童的时间也相对削减,儿童对父母的依恋和依靠程度减弱。在交往内容上,小学儿童的父母更多关注孩子学业和品德。如辅导学习、检查作业,与孩子探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探讨日常行为举止的适当性等。在交往方式上,父母的限制性在小学阶段起先减弱,探讨表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地自己做确

29、定,6岁以前儿童的大部分事情是由父母确定的。B同伴交往与同伴团体的形成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特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看法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困难;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加,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沟通更加有效;他们更擅长利用各种信息来确定自己对他人实行的行动;更擅长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起先形成同伴团体。小学时期是起先形成同伴团体的时期,因而又被称为“帮团时期”。小学时期的同伴团体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在肯定规则基础上进行相互交往;限制其成员的归属感;具有或明或

30、暗的行为标准;在共同目标下形成了肯定的组织。这种组织的结构可能是松散的,也可能是严谨的。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表现为:为儿童供应了学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在团体活动中,儿童学习处理各种关系中的社会问题,学会根据同伴团体的标准建立合适的反应模式来组织自己的行为,社会交往技能进一步扩展和提高;同伴团体还可以为儿童供应形成和评价自我概念的机会,同伴的拒绝与接受反应使儿童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相识。C师生交往。师生关系是小学儿童面对的又一种重要社会关系。小学儿童特有的社会认知特点确定了他们与老师的交往方式。刚刚跨入学校大门的儿童总是对老师充溢了崇拜和敬畏。老师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随着年级的增长,儿童的独立性

31、和评价实力随之增长。而小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也影响着他们对老师的反应。6小学儿童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要“因材施教”?)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表现出的彼此不同。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1)认知差异。包括A.一般认知实力差异:其个别差异表现为智力水平差异、表现早晚差异和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对智力发展水平不同的学生应采纳不同类型的教学。小学阶段,儿童的智力依旧处在发展过程中,智力发展有早有晚的特点常常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老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特性。对于晚熟的学生,老师要给以扶持和激励,防止一个将来的巨匠埋没在

32、不适当教化氛围中。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假如老师擅长发觉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化教学方法。B.特地领域的学问差异。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入学之前受过不同程度的家庭教化,这样他们的学问基础就有很大的不同。特地领域的学问对学习有影响:探讨发觉,学生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的学问基础能够精确地预料学生在这一学科领域的将来成果。特地领域的学问对教学有影响: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学问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学问

33、给学习成果带来的负面影响。C认知风格差异。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留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探讨较多的认知风格是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冲动型和深思型。学生在认知风格上存在的个体差异也是因材施教必需考虑的重要心理变量。场独立和场依存两个概念来源于威特金对知觉的探讨。这两种认知风格没有好坏、凹凸之分,但这两种认知风格与学习有亲密联系。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冲动与深思型认知风格各有特点。就学校中的学习任务来讲,冲动型的认知风格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因此老师

34、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2)人格差异。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方式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模式中包含了一个人区分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差异有多种表现,气质、性格差异是最核心的两个方面。A气质差异。气质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敏捷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脾气、禀性。依据人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平衡性和敏捷性可以划分出四种神经类型,每一种神经类型对应地形成一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气质是表现在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动力特点,它影响到个体活动的一切方面。在学校中,学生的气质特点

35、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心情情感表现、动作状态,而且影响到他们上课和完成作业时的表现,影响到他们留意的稳定性、留意转移的速度、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作业的效率、对事物的评价以及在集体活动中的协调关系等。因此,老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化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留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好坏。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果,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达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的道路有可能不同;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的方式也可能不同。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老师一是要敬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根据自己方

36、式发展进步。二是采纳特性化的教化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特点采纳相宜的教化教学方式。B性格差异。性格是一种与社会关系最亲密的人格特征,它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四周世界的稳固的看法,以及与这种看法相适应的典型的行为方式。人的性格特征,可以依据个人对现实的看法、自我调整以及克服困难的状况,划分为四种重要的性格特征系统,它们的不同结合方式构成了个人独特的性格。这四种性格特征系统是:对现实看法的性格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心情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这几种性格特征都不是孤立、静止存在的,它们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构成了每一个人性格的完整结构,使人的性格表现出不同的类型。儿童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

37、环境、教化和训练对儿童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时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广阔教化工作者应切实担当起塑造儿童良好性格的任务。(3)性别差异。儿童中的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仅表现在生理方面,而且更多地表现在心理方面。值得留意的是,要弄清晰哪些差异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哪些差异属于社会偏见。在学校教化中,老师应当以科学的、醒悟的、审慎的看法对待学生的性别差异,对的确存在差异的学习领域,老师要细心探讨帮助男女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设计;对于社会偏见,可通过教学与学习的事实,打消社会偏见带来的消极影响,激励学生努力进取。第三章学习心理1什么是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学问和阅历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

38、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实力发生相对长久的改变。从这肯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学习有以下含义:(1)学习是个体获得学问和阅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行为、实力发生着改变,这就是学习。学习是个体后天获得行为的过程,它与天生具有的本能行为是不一样的。(2)学习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学习是一种适应性活动,个体要生存,为了生存必需适应环境的改变。人类要应付非常困难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个体天生所具有的本能如吮吸、防卫等无法保证个体的生存。为了保证个体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个体必需通过学习获得、积累各种学问和技能才能生存。(3)学习使个体行为或实力发生相对长久的改变

39、学习是通过个体相应的行为改变而体现的。也就是说,学习必需使学习者在行为、学问、技能或实力等方面发生某种改变。而且发生的这种改变不是短暂的,是相对长久保持的。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因素也会引起个体行为发生改变,如疲惫、饮酒、外伤、药物等都会引起个体行为改变。这些改变不是学习获得的,是生理的改变,这些改变是短暂的,睡醒了、伤愈了、酒力或药力消退了,这种改变也就消逝了,因此不能称为学习。另外,学习引起的改变有时并不马上见诸于外显的行为,而是一种内部的心理结构的改变,这就是行为潜能的改变。2人类学习有何特点?学习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现象,但是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本质上的区分。(1)人类学习是主动、主动

40、的。人类和动物虽然都有学习,动物学习主要是适应自然环境,学习活动主要是满意个体的生理须要,消极地适应自然界的改变。而人类学习不仅能主动地适应自然环境,而且主动地适应社会环境并且自觉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这是人类学习的主要动力,它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同时,这种主动性还体现在学习者在学习中会制定肯定的目标,主动探究有效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2)人类学习的方式有干脆的和间接的。人和动物一样有先天遗传的种族阅历,也有后天以干脆阅历的方式获得的个体阅历。人类个体不仅可以通过干脆的方式获得干脆阅历,还可以通过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获得社会历史阅历。这些以间接方式进行的学习无论在形式上、内容上都

41、是相当丰富的,是动物的学习所无法比拟的。(3)人类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人类的学习主要是以语言为中介的,语言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这使个体不仅能驾驭详细的阅历,而且可以驾驭抽象、概括的阅历。3小学生学习的有何特点?学生的学习除与人类学习有共同之处,同时,还有其特别性,这是必需充分留意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生的学习主要驾驭间接阅历;(2)学生的学习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3)学生的学习是为将来的生活作打算。小学生学习具有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外,还表现出其年龄阶段特有的特点:(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干脆向长远发展。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从比

42、较短近的、狭隘的渐渐向比较自觉的、远大的学习动机发展;从详细的向比较抽象的学习动机发展;从不稳定的向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发展。(2)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看法。小学时期是学习看法初步形成的时期,主要表现在对老师、班集体、作业的看法上。(3)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小学生刚入学时,思维活动的水平基本上处在详细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小学生是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语的干脆感知、对学习材料的干脆操作来获得学问和技能的。同时,这时学生的仿照性强,有些学问是他们通过对老师和同伴的学习活动的仿照来获得的。到中年级,学生言语实力有了较大的发展,特殊是书面语言实力有所提高,能把自己的思维用日记和作文的

43、形式记录下来,对数学概念可以进行简洁的归纳、对比等。到高年级,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爱好有所提高,阅读、写作实力有很大的改善,数学的抽象运算实力、空间想象实力等都有较大的提高。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依据小学生学习的内容,把小学生的学习类型划分为:(1)学问的学习。学问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接受和获得的基本学问,并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这一认知结构逐步由简洁到困难,并形成肯定的体系。(2)技能的学习。技能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主要指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也就是把对主体的外在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行为须要的内化过程,

44、是一个品德形成的过程。这类学习是比学问、技能更为困难的学习。5行为主义关于学习的有代表性理论有哪些?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界环境对个体学习的作用,认为学习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即刺激反应(SR)是基本的模式。代表性的学说有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1)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学习就是短暂神经联系的形成,并认为人们的很多行为习惯、学问、阅历等就是形成的短暂联系系统。同时,巴甫洛夫还提出由详细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称为第一信号系统,这种系统人和动物都有。但是人还有言语,由言语或词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它是信

45、号的信号,称之为其次信号。巴甫洛夫的其次信号系统的观点,对于区分人和动物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巴甫洛夫提出的条件反射学说,是最古老的对学习生理机制的说明,所以称之为经典条件反射。(2)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美国闻名的教化心理学家桑代克依据大量动物学习的试验,他发觉学习是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他的学习观点即是刺激反应之间形成联结,所以称之为联结主义。其闻名的试验是猫打开迷箱的试验。桑代克认为,人和动物一样,学习就是通过尝试与错误渐渐建立起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是一个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提出了促进联结形成的三条原则,也就是闻名的桑代克的学习律。这三条学习律即是打算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46、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反射可以在缺乏无条件刺激的状况下产生,它是在行为反应后紧跟着强化刺激(嘉奖),这种反应就有重复出现的可能性。通过操作开心或不开心的后果来变更行为的过程就称之为操作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具有工具性的作用,能够对环境发生肯定的影响,所以又称为工具性条件反射。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基本的学习行为。并通过试验来论证他的观点,为了进行试验,他独创了一种学习的仪器,人们称之为“斯金纳箱”。斯金纳箱对于推动条件反射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斯金纳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获得学问的特别的教学方法,提倡机器教学和程序教学。他提出的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

47、:小步呈现;主动反应;刚好反馈;自定步调;提高效果。(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视察学习的仿照理论,即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视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们的行为而学习社会行为的,即仿照他们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进行学习的,班杜拉强调认知对行为的影响,对认知行为的结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班杜拉把视察学习分为留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过程。另外,班杜拉还提出了自我调整学习的概念。由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行为主义框架中纳入了多种认知过程,因此该理论又称为社会认知理论。6认知学派关于学习的理论有哪些?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注意内部心理结构、认知结构对学习

48、的影响。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观点有苛勒的顿悟说、布鲁纳的发觉学习、奥苏伯尔的接受学习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1)格式塔的顿悟说。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墨创立了格式塔学说,格式塔派关于学习强调整体和知觉阅历的组织作用,认为学习是知觉的重新组织,知觉阅历改变的过程不是尝试错误的渐进过程,而是顿悟。顿悟是个体借助问题情境中的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变更他们之间的关系,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2)布鲁纳的发觉学习理论。美国闻名的教化家和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认知结构的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生主动地通过感知、领悟和推理,促进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他强调学习是驾驭学问结构,也就是学习事物之间是怎样相互关联的。布鲁纳提倡发觉学习,主见老师在教学中要创建条件,让学生通过参加探究活动发觉基本原理或规则。让学生先动手,然后运用想象,最终用符号来表示,进行学习(3)奥苏伯尔的接受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建立了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又称为“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已有学问之间关系的不同,把学习分为机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