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地理复习最后冲刺要点总结.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3509315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6.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三地理复习最后冲刺要点总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5届高三地理复习最后冲刺要点总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三地理复习最后冲刺要点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三地理复习最后冲刺要点总结.pdf(3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5届高三地理复习最后冲刺要点总结一、地球地图1、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北纬,数值减小者则是南纬。自西向东(或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则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则为西经。2、纬度相隔1 ,其间的经线长度约为1 1 1 千 米,因此,南北方向两点相隔的纬度数,大致等于其直线距离除以1 1 1 千米得到的商。3、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则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y=1 8 0-x (x、y 所属的东、西经不同)二、地球运动1、地方时的计算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士4分钟/1 0 X两地经度差(1)公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点的东边,用加

2、号;在已知地点的西边用减号。(2)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0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0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2、区时的计算(1)确定时区:若题目中只有某地点经度,必须先判断出该经度所处的时区。方法是:已知经度+1 5 ,余数小于7.5则商为时区数,余数大于7.5 ,则时区数为商+1。(2)求时区差: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3、日期的判断地球上作为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人为日期界线和自然日期界线(1)人为日期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上指1 8 0经线,1 8 0经线是固定不变的,但钟点不固定。(2)自然日期界线:即地方

3、时为0 时或2 4时所在经线,该日期界线不固定,可以是任何一条经线,但钟点固定。4、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及时空变化规律。当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除极昼极夜地区越往北昼越长。当太阳直射南半球则相反。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北半球的昼在变长夜在变短。5、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近大远小)一日内,同一纬线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一段时间内,当太阳直射点靠近它则正午太阳高度在增加,反之减小。三、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气压带和风带1.大气受热的过程。“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大地暖大气”(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4、“大气返大地”(大气逆辐射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2,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1)城 市 风(与热岛效应相关)为了减轻城市污染,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及如何布局郊区工业及卫星城市,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2)海陆风,解释在海边晚上比白天凉快(3)山谷风,解释山谷和盆地晚上容易降雨。3、气压带、风带的成因、分布和性质。气压带、风带分布成因性质影响实例极地高气压带南北极点附近热力原因形成的冷高压寒冷干燥极地气候极地东风带高纬度地区由极地高压吹向副极地低压寒冷干燥极地气候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附近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的动力抬升多锋面、气旋,为多雨带极锋的形成,多气旋雨西风带中纬度地区由较低纬度

5、吹向较高纬度温暖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回归线附近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炎热干燥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信风带低纬度地区由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一般较干燥热带草原气候的干季,西亚、北非的沙漠气候赤道低气压带赤道附近终年受热空气上升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4.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类型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气候类型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季节(就北半球而言)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气压中心陆地上是亚洲高压,海洋上是阿留申低压陆地上是亚洲低压,海洋上是夏威夷高压陆地上是亚洲高压,南部海洋上是低压陆地上是亚洲低压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蚌占I V/

6、、taa寒冷、干燥炎热、多 雨 一高温、干燥炎热、湿润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范围中国东部季风区、朝鲜半岛、日本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中国云南南部和海南岛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两熟或三熟温带季风气候: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一年三熟有利:雨热同期不利:旱涝、寒潮等灾害有利:雨热同期 不利:旱涝灾害四、常见天气系统、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1.冷、暖锋面的区别(1)看冷气团箭头指向冷锋:箭头大致相对 暖锋:箭头大致环流状冷 锋:雨 区 窄,在锋后 暖 锋:雨 区 宽,在锋前_锋 次 锋 前锋 回uH褊777777777777777777777

7、777777777777777(3)看符号 冷锋 暖锋(4)看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冷 锋: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 暖 锋:过境前:气温低,气压高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注意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变化2.气压系统气旋(低气压)反气旋(高气压)气压分布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气流与风向-,1 .气流形式(北半 球)风 向 一 气压梯度力2 风 向-气气压梯度力风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顺时针辐散: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南半球顺时针辐合:逆时针辐散3.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东部:偏

8、南风;西部:偏北风季耳气流与天气气流运动上升下沉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晴朗干燥天气实例台风伏旱天气等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a 判断南北半球以“高”定球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6、7、8 三个月气温最高北半球1 2、1、2 三个月气温最高南半球b判断所属温度带 以“温”定带最冷(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1 5 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 1 5 之间亚热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在一 1 5 (TC 之间温带气候最热月均温1 0 寒带气候c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以“水”定型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年雨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 20 0 0 m m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7 0 0 l O O O n u n夏雨型热带热带草原气

9、候7 5 0 1 0 0 0 m m热带季风气候1 5 0 0 20 0 0 m m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1 0 0 0 n n n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V30 0 m m温带季风气候5 0 0 6 0 0 m m冬雨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30 0 1 0 0 0 m m少雨型热带热带沙漠气候V20 0 m m寒带苔原气候、冰原气候V 25 0 m m4.气候变化不等于全球变暖。我们通常所说的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近现代即最近一二百年内的气温升高。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成分,主要有水汽、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氯氟烽化合物等。其共同特点是能够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其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二氧

10、化碳。五、水体运动和水资源1.河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也存在差异:补给类型补给季节补给特点主要影响因素雨水补给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时间集中不连续水量变化大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季节分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有时间性连续性水量稳定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有时间性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水量较稳定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湖泊水补给全年较稳定对径流有调节作用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湖泊水量的大小地下水补给.全 年.稳定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注意】:一条河

11、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但其径流的变化特点取决于最主要的补给方式的变化特点。东北地区的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但最主要的补给方式是雨水补给,所以洪峰期出现在降水量最大的夏季。2.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河流流向取决于地势的高低,即由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3.水循环的类型及其意义水循环类型发生空间循环过程及环节特点水循环的意义典例海陆间循环海洋与陆地之间1蒸发吃 上 蒸 腾最重要的类型,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4.图示法记忆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北

12、半球冬季)海上内循环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蒸 发 浮 平 降 水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着地表形态降落在海洋上的雨水海洋陆地内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二 一水汽输送陆地诚 海 洋补充给陆地水体的水量为数很少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曲风漂流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世界表层洋流对沿岸气候、渔场分布、海洋航行、海洋污染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如下:环境类型影响举 例气候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对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北欧气候:55 N70。N大西洋两岸最冷月平均气温、自然景观不同,

13、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英国北部和挪威海港封冻期缩短秘鲁寒流影响南美大陆西岸气候:南美西海岸分布着世界上南北延伸最长、最靠近赤道的热带荒漠,气候干旱、温度较低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f大渔场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一著名渔场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处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秘鲁渔场:秘鲁寒流深层冷海水上涌形成舟山渔场:台湾暖流与东海沿岸流交汇处海洋航行顺洋流航行节约燃料,力 口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是逆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的,快速度;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对航行不利;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也给航运造成较

14、大威胁共花了 3 7 天时间。1 4 9 3 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是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的,结果只花了 2 0 天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用1 7 天在纽芬兰岛东南海区,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和北上的墨西哥湾暖流相遇,形成茫茫海雾,影响海上航运海洋污染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2 0 0 2 年 7月 1 3 日“威望号”油轮在西班牙附近海域搁浅直至沉没,泄漏出大量燃料油,造成数百千米海岸污染。西班牙附近海域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暖流使燃油主要向北扩散,虽加快了污染海区的净化速度,但也扩大了受污染海区的范围,并使法国海域受到污染六、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和地貌1.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及对地表

15、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了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及谷地;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活动,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地震,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2、地壳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1)岩 浆 岩(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3)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3.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在各种外力作用中,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最为显著。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归纳如下:4.

16、河流侵蚀地貌作用类型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侵蚀作用冲刷坡面,造成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底加宽加深,形成瀑布、峡谷等;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石林、石芽、溶蚀洼地等风力侵蚀可形成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柱等地表形态堆积作用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外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都存在沉积物的分选现象: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方式及其对河谷形态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如下表)河谷形成阶段初期中期成熟期主要侵蚀方式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流下蚀减弱,侧蚀

17、加强以侧蚀为主河谷形态特征河谷横剖面呈“V”型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河湾河谷横剖面呈“U”型,上游窄而深,下游宽而浅5.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6.地质构造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差较好河流地貌类型深切的河谷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冲积平原河流地貌条件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地质构造是指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变位,最基本的形式是褶皱和断层,它们是地壳

18、运动的“结果”和“证据”。地质构造形成原因构造特征构造地貌实例现实意义褶背斜当水平的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岩层从形态看:岩层向上弯曲隆起;从岩层顺序看:中心老,两翼新常形成山岭;但背斜的顶部因受到张力,容易被外力侵蚀,成为谷地喜马拉雅 山脉、安第斯山找矿:良好的 储 油 构造皱向斜发生弯曲变形从形态看:岩层向下弯曲变形;从岩层顺序看:中心新,两翼老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侵蚀,成为山岭脉找水:良好的 储 水 构造断层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承受的程度,岩体就会发生破裂错动、位移断裂面两侧的岩体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大断层形成裂谷或陡崖;断层

19、一侧上升的岩体,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另一侧相对下沉的岩块,常形成谷地、低地;在断裂带上常发育成沟谷、河流华 山、泰 山、庐 山、东非大裂 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工 程 建 设如 隧 道 通过 断 层 时必须加固;水库、大坝等 选 址 应避 开 断 层带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世界陆地自然带的成因及其与气候类型的关系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lO.r.MHinmccM.wmran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南北纬1 0 之间横贯大陆赤道低压带控制热带季雨林带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 25大陆东岸季风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 0 到南北

20、回归线之间大陆中部、西部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中部、西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 0 40大陆西岸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南北纬2 5 35大陆东岸季风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 50大陆东岸季风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 0 60大陆西岸盛行西风控制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美大陆温带地区大陆东岸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温带草原带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纬度大陆中部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

21、针叶林气候)北纬50 70横贯大陆副极地低压带影响寒带苔原带极地气候高纬度横贯大陆极地东风带、极地高压带极地冰原带2.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联系紧密,下面以北半球为例,对比分析如下:世界气候类型冰原气候一陆地自然带冰原带省原,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大性候带陆气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北极圈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1 温带1蹄港带1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沙漠气候 北回 热带荒漠带I热带草原气候假带季风气候I舐热带草原带T 热带季雨林带热 带 雨 林 气 候 赤道 热带雨林带3.地域分异的三大

22、地带性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特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太阳辐射沿纬线延伸、沿纬度更替非洲沿20 E,自南向北自然带的变化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海陆分布沿经线延伸、沿经度更替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热状况海拔高度沿山地水平延伸、垂直更替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八、人口的变化1.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各异,处于不同的人口增长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也不同。原 始 型(高高低),传 统 型(高低高)和 现 代 型(低低低)。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是死

23、亡率先降下来,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是出生率降下来。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传统型,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主要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资源、环境和经济压力大,措施实施人口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发达国家是现代型,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措施是鼓励生育和接纳移民。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影响迁入地迁出地有利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发展;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3.环

24、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都受资源,科技,经济发展,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反映了一个区域能生存的最大的人口数,即环境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和绝对的不确定性。人口合理容易是一个区域最适合的人口数量。4 .城市化进程图的判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从城市化表现的三个方面看,城市化进程图有以下几种类型:(1)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2)城市城区面积变化图1951 年 1991 年 2000 年图 例 口 城 区 城区规划范用图3北京城市发展图甲 乙 丙 丁图4某

25、城市群发展示意图(阴影表示城区范围)(3)城区人口密度变化图距市中心距离(km)距市中心距离(km)d图5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变化图(4)城市扩展和人口流动方向示意图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图形 一%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乡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市郊迁往乡村或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九、城市及城市化1.城市各功能区的合理布局一个城市能否有效地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各功能区的关系是否得到妥善、合理的处理,特别是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的合理组织。城市规划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城市各功能区之间要有便利的交通。工业区内部要有便利的交通,工业生产本身需要多

26、种设备与原材料,这些物质的运输费用在生产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工业用地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交通便捷的区位布局,以降低成本。居住区内部要有便利的交通,以方便居民生活。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也要有方便的联系。(2)在城市建设中,要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从工业区与城市的位置考虑:出于经济、安全和环境等方面的考虑,通常把一些不宜靠近居民区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的远郊;对城市有一定污染、占地多、货运量大、需要采用铁路运输的工业企业应布局在城市边缘;在城区及居住区内,可安排一些污染小、用地少、无需铁路运输或运输量不太大的工业。从工业区与河流、风向的位置关系考虑:严重污染大气的企业一般布局在主

27、导风向的下风向、季风的垂直风向和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严重污染水体的企业一般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3)给城市留有发展余地。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城市的建设也总是在不断变化的。虽然城市规模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但城市的建设发展总会有一些现实条件下预见不到的变化,这就要求今天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功能区的组织上要为未来的城市发展留有一定的余地,这样从短时间来看好像是浪费了城市利用空间,但却避免了后续发展中因某些功能区布局不合理而造成的搬迁改造困难,因而符合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城市功能区的合理规划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地租的高低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据主要地位,影响

28、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1)距市中心远近:城市地价随距市中心的距离增大而递减,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地租的高低。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付租能力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大,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商业影响最大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较小,距离市中心远近对住宅影响较小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小,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工业的影响最小区位市中心靠近市中心处远离市中心处区位选择原因最大程度地接近消费人群,商业付租最高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地租成本比例高,该区域内工业付租最高3.城市化对自然地

29、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评 价地形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趋向平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候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局部气候.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水文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以致城市地区水系十分紊乱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生态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脆弱的系统。城市是

30、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和改变最深刻的地方4.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表:影响成因措施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城市、工交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k r (水资源短缺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生态破坏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环境大气污染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污染环境污染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

31、、废气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垃圾污染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十、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仍占有重要地位,但社会经济因素对其影

32、响越来越大。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自然条件,一气 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地形坡度过大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坡度大于25 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土壤土壤的酸碱性、肥力、质地及土层的厚度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影响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适宜生长的农作物(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柑橘;碱性土壤宜种植甜菜、沙棘、枸杞等)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在年降水量少于

33、25 0 m m 的地区,农业布局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交通运输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此类农业必须有快捷便利的交通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政府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干预农业生产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2.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技术条件机械机械代替了人力和畜力,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影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化肥促进了农业的产出良种使单产提高冷藏扩大了农业产品的销售范围,一大一小一高三低”

34、:即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3.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特点原因发展措施小农经营以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集约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口多,以自给为主控制人口数量机械化水平低以体力劳动为主加快机械化发展水利工程量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大力投资兴修水利科技水平低凭传统经验加大科技投入4.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区位条件主要影响自然因素地势平坦开阔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地势开阔平坦,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社会经济因素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有利于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市场广阔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

35、和农业的现代化地广人稀有利于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机械化水平高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科技化5.乳畜业的区位条件分布国家美国、阿根廷等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放牧牲畜以牧牛为主以牧羊为主自然条件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特点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概念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的畜牧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地区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36、地农产品牛奶及乳制品区位特点大城市郊区区位条件市场:城市人口众多,牛奶和奶制品消费量大交通:交通便利。便于牛奶的快速运输,多以公路运输为主饲料:既种植优质牧草,又种植精饲料作物卜一、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1.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注意正确理解五种导向型工业)根据工业区位选址的原则: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可从工业生产成本投入的角度加以判断,即所需的生产成本中投入越大,其主导地位越强。具体分析如下:(1)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比重最大者为其主导因素。(2)根据特定生产环节判断运输环节:原材料运量大(如制糖业)或不能长途长时间运输(如水产品加工业),则布局于原料地,主导因

37、素为原料;产品运输要求高(如成品油)或产品不便于运输(如玻璃制品)或产品需快速上市(如食品厂),则布局于消费地,主导因素为市场。产品研发环节: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研发投入多,主导因素为科学技术。工业布局转移中优越性增强的环节,如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后,海洋运输的优势增强,主导因素则是交通。2 .工业区位因素中某些特殊案例的分析一般原则;一.特殊案例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属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微电子(集成电路)、高级时装则属技术导向型石化工业属原料导向型(如大庆、辽阳)南京、北京的石化工业则属市场导向型铜矿石品位低,运输最大,粗铜冶炼宜接近原料产地精解铜需要靠近能源地瓶装饮料厂一般要接近消费市场但从长远

38、来看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水源普通家具厂因其产品不便长途运输,需接近市场伊春家具生产的主导因素是原料;跨国公司在珠江三角洲设立高档家具分厂则是利用土地和劳动力价格较低的优势,降低成本、占领市场乳品生产基地属原料导向型北京、大庆液态奶基地的落成则是为了接近市场棉纺织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上海地区的棉纺织工业则属市场导向型3.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质量已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工业区位选择应根据工业部门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环境污染的性质进行具体分析。区位选择要求举例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电子厂、感光器环境要求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材厂规模小

39、、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服装厂、玩具厂污 染 程 度.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汽车制造业严重污染的企业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钢铁、石化化 工 厂 一 一 炼 油 厂/-、_ _ _ _ _ _ 印染J水 泥 厂-X 限 造 厂 一(包 一 造 纸 厂污染(污染大气 图 污 染 水 源J电镀厂发 电 厂 皮革J类型钢铁厂广 泮 体 废 弃 诉/(污染)_ L _ 污水排放口远离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 T 水源地及河流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 上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玩南居m区和麦田-或 薪 风 的 下 风 地 带1远离居民区和农田14.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

40、综合整治途径的分析世界上传统工业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工业过于集中,导致工业用地紧张,水源紧缺,社会问题严重;污染严重;工厂规模较大,转变经营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受工业惯性影响比较大;运输量较大的工厂过于集中,交通压力大。对传统工业区的综合整治,一般途径有: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迁入的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同时对原有传统工业部门进行大力改造,促进其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充分发挥邻近地区的区位优势,使工业布局适当分散;发展、建设交通运输,完善交通网;进行全方位的环境治理工作,关闭或转移一些污染严重又无法治理的企业,大规模的植树种草,美化环境。5.意大利新兴工业与温州乡镇企业的异同

4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温州相同点有大批廉价劳动力,企业规模小,以轻工业为主,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资本集中程度低不同点模式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通 过 生产一销售服务网络,不同企业密切联系协作,共同形成巨型企业集团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区域经济格局,同种产品之间的生产联系不密切,形成多家企业竞争的局面,规模效应大减发银行信贷体系发达;社会服务机构完善;交通商品手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山区为主、平6.新工业区“新”在何处展条件运输便利;用水、用地方便原少,人多地少,用地紧张(1)时间新,出现在2 0 世纪5 0 年代以后,也就是第三次技术革命之后;(2)地点新,出现在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

42、地区;(3)规模比传统工业小;(4)产品的技术含量高;(5)对信息要求高;(6)灵活性强;(7)产品轻薄短小,便于运输。十一、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1、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区位因素主要影响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气候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

43、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技术因素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障碍,并减少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发展变化:上述因素均是重要因素,但自然因素的影响已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技术因素始终是保障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必面面俱到,

44、根据题目材料信息和题目题干的提示来确定。2、交通运输站点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港口汽车站航空港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平原地形对港口平面布置有利,但航道往往容易淤积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面开阔平坦、位置适宜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社会经济技术因素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要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的动作机制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选址要求(1)航行条件:能允许一定规格的船舶,可不分季节、昼夜,安全、迅速地进出港口。入港航道要求短、

45、直、宽、深,且少淤积。还要注意潮差、冰冻、雾日能见度、波浪冲击等因素影响。(2)停泊条件:要求有供船舶安全抛锚、停泊、装卸、倒驳的足够隐蔽水面,要有广阔水域和深水岸线。(3)筑港条件:要有对港口的设备、建筑以及港口城市规划进行合理平面布置的可能性;陆域必须有良好的地形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地面与水底土质也很重要。(4)腹地条件:即经济吸引范围。通航河口的海港,江河下游或水网地区的河港,腹地条件最好。城 市 交 通 干 线 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 和 其 他 对 外 交通 有 方 便 直 接 联系的地点占地广,要求地形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以及飞机起飞有净空保证;坡度适当的地形,以利于排水;良好的

46、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机场建在与城市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降;为了保证飞机起降,不应布局在雾日和低云较多的盆地和低地;航空港噪音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与快速交通干线连接。十三、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成因、分布、危害和对策总结环境问题成因分布危害对策荒漠化自然:气候变干人为:滥伐、滥垦、我 国 西 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2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沙化一 滥牧.一季风区的边沿地带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管理措施:退耕换林、还牧沙尘暴自然:干旱大风气流上升人为:植被破坏西北

47、、华 北(春季)降低大气能见度、危害健康、交通、湖泊、水库、农业生产、村庄、城市水土流失自然:暴 雨、土质疏松人为:滥垦、滥牧黄土高原,南方地区的丘陵、山地使山区成为荒漠,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河床,加剧洪涝灾害保护好现有森林和植被,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种草,严禁开垦陡坡地公害病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 污 染,如日本的“水俣病”(汞)城市、工矿区及其周围地区危害人体健康,出现中毒症状修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后排放水体富营养化含N、P废液大量排入 池 塘、湖 泊、河流城镇郊区,江河湖海水中缺氧,使水生生物生长受到影响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使用低残留的化肥和农药,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入

48、江河湖海赤潮自然:温 度 高,蒸发 大,降水少,水体 交换少人为:含N P的工农业废水、工业、城市集中的沿海使水中溶解氧浓度降低,导致生态失衡,危害水生物生长繁殖和渔业生产、水产养殖全球变暖C 0 2增多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森林大量减少全球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使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保护好现有植被,并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酸雨Ph 5.6燃 烧 煤、石 油、天然 气 排 放 大 量 的S O?、N O 等世界、西欧、北美、日 本 我 国,主要在南方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对矿物燃料进行脱硫处理,加强综合利用

49、,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不利于气 体 扩 散 的谷地、盆地和大城市降低能见度,损害植物体,危害人体严格控制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臭氧减少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气中氟氯燃增多南极臭氧层空洞,北极臭氧层变薄青 藏 高 原 上 臭 氧 层变薄速度加快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害人的免疫力,易患皮肤癌;危及海洋生物,导致全球变暖禁止或减少氟氯燃的排放城市环境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工业大量集中一 些 大 城 市 及 部 分中小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化面积少,控制 城 市 规 模(人口和用地),合理规划,加强管理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

50、展的主流,可持续发展实施的前提是明确其内涵和原则,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缺乏科学规划不利于改善环境,社会秩序差(郊区城市化,建设新城和卫星城,分散大城市的职能)注意一种简答题问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一般可以答1、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2、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美化了环境3、促进了就业,提高了当地收入水平4、提高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促进了经济发展。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生态持续发展基础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经济持续发展条件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