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93505277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PDF 页数:113 大小:13.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2015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pdf(1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 题: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学期(第十一册)教学计划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一册主备教师:丰金禄 备课时间:2015/9/1浏览人数:1教案内容:一、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名学生,从前任老师处了解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本班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风气上进步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成绩出众者不多,高分比较少,即使是达到优秀率的同学在同年级中所占比例较少,个别男生学生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今后打算如下: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其次,这学期分数的计算占了极大一块内容,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是关键,可以有目的的进行计算练习。一要求计算仔细。二是

2、加强计算的基础练习。三是加强口算训练。四是引导学生使用简便方法。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数与代数数的认识一一认识百分数;数的运算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式与方程方程;比和比例认识比。二、空间与图形长方体与正方体三、统计与概率可能性四、实践与综合应用表面积的变化;大树有多高;算出他们的普及率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同时会列方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经验,发展抽象

3、能力和符号感。2.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体积、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进率,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3.让学生体会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用简单的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分数连乘连除认识倒数,以及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运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4.使学生在现实中理解比的意义及比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求比值及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筒比,能解决有关比的实际问题(按比例分配)。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观察、

4、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教学调整5.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简便计算)并能解决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6.初步学会用 替 换(置换)、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7.初步掌握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进一步体会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发展和增强数感。9.在情境中体会百分数的意义,学会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相改写,并运用百分数的知识实际问题。四、具体措施:1充分利用学生熟悉

5、、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2 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注意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切磋,循序渐进地采取有效、易懂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3切实使用好与课本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4 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开展帮教结对活动,对后进生建立家校联系卡,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6、与决心。6介绍课外数学知识与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五、教学进度:周,次起讫时间单元内容教时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辅助措施实施情况1/39.1/9.11第一单元、方程91、解稍复杂方程的策略-转化成简单的方程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一找出相等关系。3、突出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4、重视培养自觉检验的意识和习惯。39.12第二单151、做好课前/6/10.30元、长方体与正方体准备。2、突出实物和展开图中面的对应关系。3、变中求同,感悟规律。4、实践活动“表面积的变化”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表面积的变化规律。6/810.8/10.19第三单元、分数乘法101、把计算学习与解决问题有机

7、结合。2、注重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3、注意让学生通过比较理解数量关系,完善知识结构。8/910.22/11.2第四单元、分数除法101、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2、借助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探索算法。3、充分利用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4、适当安排对比性练习,促进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1111.5/11.9期中复习考试5根据上半学期的学习进行认真复习,反思和总结,为下学期打好基础。1211.12第五单71、关注学生/13/IL 20元、认识比己有的知识和经验。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3、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13/1411.21/11.3

8、0第六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81、留出足够的空间。2、把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3、适当安排对比性练习14/1512.3/12.6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41、选择较为典型的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替换和假设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学过的画图和列表的策略,体会不同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价值。3、适当控制实际问题的数量和难度,突出对策略本身的认识和体验。15/1612.7/12.11第 八 单元、可能性31、循序渐进地教学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16/1812.12/12.28第九单元、认识百分数41、提供学生熟悉的、现实的学习素材

9、。2、给学生留给足够的自主探索空间。3、把百分数的学习与统计有机结合4、突出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联系。19/12.31/整理知识期末复习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及基本性质,利用数量关系,会列方程解答需要两三步实际应用题。2、掌握分数乘除法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3、理解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筒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题。4、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体枳及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及表面枳体积的计算方法。5、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6、进 一步掌握分数表示(百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的要求设计

10、相应的活动方案。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8、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们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课 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一册主备教师:丰 金 禄授课时间:2015/9/1浏览人数:2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

11、x+_ b=c 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谈话导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2、提问:题

12、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启发:你能从中找出它们高度之间的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它们之间高度的关系?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将它们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板书学生交流中可能想到的数量关系式:小雁塔的高度2 2 2=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 2;小雁塔的高度2 大雁塔的高度=2 2。3、引导学生观察第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己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明确方法,并提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4、谈话:我们已经

13、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般要经过哪儿个步骤?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教学调整5、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交流中明确:首先要应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 2,使方程变形为“2 x=?”,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继续求解。要求学生接着例题呈现的第一步继续解出这个方程。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解方程的完整过程,核对求出的解,并提示学生进行检验,最后让学生写出答句。6、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学生列出方程后,要求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列出的方程,并说说列方程的根据,以及可以怎样解列出的

14、方程。7、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引导学生关注:1)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而且一般要找出最容易发现的等量关系;2)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3)解出方程后,要及时进行检验。二、巩固练习1、做练一练:读题,并设想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找出了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了怎样的方程,是怎样解列出的方程的,对求出的解有没有检验等。再让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启发思考:这个问题与例1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做

15、练习一第1 题先让学生说说解这些方程时,第一步要怎么做,依据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时;要在关注结果是否正确的同时,了解学生是否进行了检验。3、做练习一第2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再要求说说写出的卷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怎样想到写这样的式子的。4,做练习一第3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突出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的。三、作业做练习一的第4、5 题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教学反思:课 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练习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一册主备教师:丰 金 禄授课时间:浏览人数:2教案

16、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形如ax+_b=c的方程的解法,同时理解并掌握形如2*6气的方程,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复习准备1、解方程4x+12=50 2.3x-l.02=0.36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二、尝试练习师:刚才的两道题同学们完成得很好,这道题你们还能自己解决吗?试试看。30 x2=360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全班交流。指名学生说一说,解这个方程是第一步需要做什么?这样

17、做依据了等式的什么性质?三、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一第7题(1)师: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你能根据这个公式列出方程吗?指名列方程,全体独立解答,集体订正。(2)学生自己列方程解答,全班交流订正。2、练习一第8题引导学生把杨树与松树有关的信息分别列表整理,再结合列表找出数量关系。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分析熟量关系,是结合学生回答画出线段图。生独立解答,订正。4、练习一第10题师学生简单介绍相关天文知识后,学生独立解答。5、练习一第1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示学生用不同的字母分别表示晓玲出生时的身高与体重。6、练习一第12、13题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同桌同学互相检查,再集体订正.教学调整四、全课小结说一

18、说你这一节课的学习收获。五、作业完 成 补充习题相关习题课 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一册主备教师:丰 金 禄授课时间:浏览人数:1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_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掌握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养成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知道北京的颐和园吗?那里有着迷人的风景,特别是昆明湖的美更是让人难以忘怀,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

19、个与颐和园有关的数学问题。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2指名读题2、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师: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尝试画图,集体交流。得到: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启发:这大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谁为x号呢?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师:如果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呢?指名学生了出方程,鼓励学生独立求解。集体交流解答方法。追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3、师: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小结: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列方程来解答。教学调整4、学生独立完成为能够第4 页

20、练一练。三、巩固练习1、解方程2 x+3 x=6 0 3.6 x-2.8 x=1 2 1 0 0 x-x=1 9 8师:这儿道方程以例题中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解这类方程时要先做什么?依据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后,独立解答,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二第2 题提示学生要对结果进行化简。3、完成练习二第3-5 题学生独立解答。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依据了怎样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怎样的方程解决问题?在解答这一类应用题时应注意什么?引导学生交流小结。五、作业完 成 补充习题相关练习教学反思:课 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练习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

21、学科:数学 第十一册主备教师:丰金禄 授课时间:浏览人数:1教案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调整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形如ax+_b=c的方程的解法,同时理解并掌握形如2*6气的方程,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解方程18x+2x=60 5x+6x=12.1 6.6x-5x=84x-x=24 1.5x-x=l 1.9x+0.4x=9.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选择一题指名说说怎样做的,依据是什么。二、提高

22、练习1、练习二第7题出示题目:指名读题师:这是一道什么问题的应用题?(相遇问题)你知道小明和小时各自所走的路程与总路程有什么关系吗?指名说一说等量关系式。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2、练习二第8题师:相距182千米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这道题与第7题有什么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后列出等量关系式并解答。集体订正。3、练习二第9、10题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以及等量关系。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5、练习一第1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时说一说是根据那个条件列出等量关系式的。6、完成思考题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意见并列式解答。可提示:甲比乙多跑了一圈说明了什么?四

23、、全课小结说一说你这节课的学习收获。五、作业完 成 补充习题相关习题教学反思:课 题:整理与练习(1)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一册主备教师:丰金禄 授课时间:浏览人数:1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与整理,引导学生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进步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使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理清解题思路。教学过程、回顾与整理组织小组讨论:实物投影出示小组讨论内容1、像3.4X+1.8=8.6、5X-X=24这样的方程各应怎样解?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怎样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举例说明。小组

24、自由讨论,师参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二、练习与应用1、解方程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集体核对。追问:在解“180+6X=330”这样的方程时,我们首先要做什么?在解27X+31X=145”这样的方程时,我们首先要做什么?在得出方程的解后,我们还需要做什么?(要求学生选其中一题进行检验)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指名读题提问: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与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与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要求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提醒学生用不同的字母分别表示题中的两未知量)教学调整全班交流。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三题

25、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提问:小树从3月1日到9月1日共经过了儿个月?长高了多少?启发:你能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吗?(先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口答)板书:小树原来的高度+6个月长的高度=现在的高度(平均每月长的高度6个月)要求学生列出方程并解答,检验。全班核对。4、列方程解实际问题指名读题,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提问:印制画册用去的总钱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板书:制版费、印刷费提问:其中印刷费是怎样得到的?(板书:每本印刷费本数)完成板书:制版费+每本印刷费本数=印制画册的总费用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全班核对。三、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四

26、、作业完 成 补充习题相关习题教学反思课 题:整理与练习(2)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一册主备教师:丰 金 禄授课时间:浏览人数:2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3、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方程和应用方程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启发学生寻找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巩固练习1、练习二、5启发学生回忆三角形和长方形面积以及周长公式。小组讨论:说说题目中数量的相等关系。要求学生独立解决,集体核对。(第二题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列出“2 X+L 5 2=9 ,也可以列出“X+1.5=9 2”)2、练习二、6

27、指名读题小组讨论题目中数量的相等关系。指名口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地铁一号线地上部分长度2 0.7 千 米=地 F 部分的长度)学生独立列出方程出解决,要求学生写出检验过程。集体核对。3、练习二、7指名读题生独立解决,集体核对时让学生说一说题目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请学生口答检验过程。4、练习二、8先让学生独立算算自己在体育上测试百米跑步时的速度大约每秒是多少米。教学调整教学反思:课 题:整理与练习(3)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 第十一册主备教师:丰 金 禄授课时间:浏览人数:2教案内容:教材简析完成教材第9页“探索与实践”,“评价与反思”,完成第11 14题。教学目标1、在探究过程中

28、锻炼思维,提高能力。2、使引导学生围绕评价指标客观评价自己。找出学习中的问题与不足。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探索与实践组织学生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探索与实践”第11题先让学生思考三角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要画出符合题意的三角形,必须先求出什么?小组讨论解决后操作。小组成员交流成果。课件出示。第12题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割的方法,再动手分一分。操作完成后让同组同学互相测量分成的两段的长度,并交流方法。全班交流。第13题(课前要求学生课前进行测量活动)首先交流学生课前准备情况。重点考查数据的合理

29、性。教学调整教学反思:课 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一册主备教师:徐卫彬 备课时间:浏览人数:1教案内容:教材简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成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第10-11页的例1、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及练习三1-5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 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

30、方体的特征。教具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等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6个面 12条棱 8个顶点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这组物体的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二、探究新知:1、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2、出示例1: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个长方体,最

31、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指导学生观察学具,直观地回答上面的问题。得出: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教学调整长度相等?指导学生观察、测量。得出: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指名回答。师: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画长方体。教师板演画法。3、请学生对照着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特征。4、出示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相交于同顶点的三

32、条棱长度相等吗?通过观察得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零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4组。引导学生总结出上面的两个问题,并回答。5、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说说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量出它的长、宽、高。6、出示例2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并在小组里交流。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呢?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7、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的棱长。四、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三1-4题。第1题引导学生说说第三个图形有什么特别之处。你是怎样知道的?第4题可先让学生判断出摆出的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互相指一下长、宽、高(或棱

33、长)的位置,再说说分别是多少厘米。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完成练习三第5题。尝试自己做一个长方体。教学反思:课 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一册主备教师:徐卫彬 备课时间:浏览人数:1教案内容:教材简析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例3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之间的联系,为后面学习表面积打好基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强化对长方体面和棱特征的认识。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

34、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教具长、正方体模型、课件、长、正方体形状的纸盒等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下?指名说说,全班交流补充。二、探究新知(1)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进行学习。出示正方体纸盒:你能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吗?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沿着棱剪,冰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学生尝试操作。小组里交流。(2)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能够沿着棱把它剪开吗?学生独立操作。看看长方体的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追问:你能从展开图中找至U3组相对的面

35、吗?(3)完成练一练第1题标注完后引导学生具体说说思考的过程。(4)完成练一练第3题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再动手操作进行验证。三、巩固练习教学调整1、完成练习三第6题学生小组交流,独立操作验证。2、完成练习三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自己连现实的思考过程。3学有余力时可完成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要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需要几张硬纸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状的大小有什么联系?让学会僧通过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规律。三、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今天学习的内容什么是重点?四、作业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教学反思:课 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材类型:

36、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 第十一册主备教师:徐卫彬备课时间:浏览人数:1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等教学过程教学调整一、复习准备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

37、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儿个面之际有什么关系?他们可以分为几组?正方体呢?二、探究新知1、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出示问题: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吗?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3)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是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4)比较小

38、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的长和宽)(5)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形的你还会解决同样的问题吗?(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3)组织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谈话才我们刚才我们在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致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

39、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三、应用拓展1、做“练一练”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列式和题中的直观图具体说明思考的过程。2、做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看图填空,再要求同桌互相说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并核对相应的面积计算是否正确。3、做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独立依次完成体重的两个问题,适当提醒学生运用第(1)题的结果来解 答 地(2 0)题。4、做练习四第51题先让学生根据表中列述的数据进行判断,并说明判断的理由,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将结果填入表中。最后引导学生比较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过程和方法,说说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各要注意什么?四、全课小结同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40、?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五、作业练习四第3、4题教学反思:课 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 第十一册主备教师:徐卫彬备课时间:浏览人数:1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长方体模型、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调整

41、一、复习准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谁能说说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指名回答。提问: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正方体呢?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例5:指名读题。启发思考:要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可以怎样计算呢?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选择一种想法算出结果。集体交流订正。2、出示练一练第1 题读题后启发学生思考:这张的商标纸的面积就是那几个面积的面积之和?明确就是求侧面积。然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第1 题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集体交流。指名说说怎样想的。2、完成练习四第6 题学生自己读题。启发思考:解答这个问题是

42、求那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根据给出的条件,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独立解答。3、完成练习四第8 题引导学生观察教室,说说如果要给教室进行粉刷,需要刷哪些面的面积?再结合题目进行解答。4、完成练习四第9 题先画出台阶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求五级台阶占地多少平方米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求铺瓷砖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列式,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五、作业练习四第1 0 题思 考 题(选做)教学反思:课 题:体积和体积单位(1)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一册主备教师:

43、徐卫彬备课时间:浏览人数:1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3、使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立体图形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教具大小不同的水果、玻璃杯等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认识立体图形,大家都掌握得不错。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进行几个小实验,考考大家的眼力,愿意接受挑战吗?让我们来试试看。二、操作探究1、学习例6(1)教师出示一个空杯,给空杯倒满水。再出示一个同样的空杯:这两个杯子同样大,装的水也是一样多吗?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44、:教师往空杯中装入一个桃,将满杯的水往装桃的杯中倒,直至倒满。问:杯子中为什么会剩下一些水呢?教学调整引导学生发现桃占去了 定的空间。(2)教师出示两个水果,分别装入两个空杯,倒满水。你觉得倒入儿号杯里的水多?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验证。将两个杯中的水果取出,以验证哪个背的水多。进一步明确:桃占的空间大,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少;荔枝张的空间小,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多。(3)出示大小不同的三个水果,分别装入三个空杯,倒满水。引导学生思考:这三个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把它们放在同样的杯子里,在倒满水,哪个杯子里水占的空间大?引导学生比较、推想。操作验证。(4)师指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45、。板书:体积追问:你能举例比较两个物体的体积吗?指名学生回答,再同桌互相举例。2、学习例7(1)出示两盒书引导学生观察,那个盒子里的书的体积大一些?学生比较后回答。师:你们看,书的体积大,也就是书盒所能容纳的书的体积大。这个书盒就是一个容积。我们把“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板书:容积追问:这两个书盒,谁的容积大一些?为什么?(2)试一试下面那个玻璃杯的容积大些,你能想办法比一比吗?师:什么是玻璃杯的容积,你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比较方法,指名汇报。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1题借助示意图,先由学生进行直接判断,再通过操作演示验证。指名说说,溢出的水的体

46、积分别相当于哪个物体的体积。2、完成练一练第2题引导学生根据容积的意义进行解释。3、完成练习五第1题独立思考,指名回答说说三堆饼干的体积为什么相等。4、完成练习五第2题独立思考,指名回答5、完成练习五第3题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同桌互相检查交流。6、完成练习五第4题先让学生说说体积和容积分别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再回答问题,集体交流。四、全课总结五、作业完成相关练习。教学反思:课 题:体积和体积单位(2)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一册主备教师:徐卫彬备课时间:浏览人数:1教案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2)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体积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

47、方厘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体积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教具正方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模型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容积,谁能说一说什么是体积,什么是容积?指名说说,全班交流。二、探究新知(1)出示如例8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你能说说什么是它们的体积吗?指名答。观察这两个图形,你知道他们哪个的体积大吗?学生猜测。教学调整当学生有争议时,引导:想一想,我们学习平面图形时,是怎样比较的?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突出:可 想把它们分割成同样大小

48、的正方体,再进行比较。小结: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体积的大小,要用同样大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我们已经知道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根据这些推想出有哪些常用的体积单位吗?根据学生发言,逐次板书:常用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随板书出示相应的模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立方米)认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请同学们取出自己带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模型,观察它们的形状、大小,量一量它们的棱长各是多少。板书: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1立方厘米的体积有多大,1立方分米的体积有多大,身边

49、什么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或1立方分米。认识立方米.先让学生根据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的概念,猜想一个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想象1立方米有多大.教师用棱长1米的架子演示1立方米的大小,感受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3)说明:升和毫升也是体积单位。不过它是用来计量液体的体积的。直观演示:1平方分米就等于1升。由此得出;1立方厘米等于1毫升。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同桌互相或一说,集体交流。2、完成练习五第5题指名说说三个图形分别表示什么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完成练习五第6题学生自己数一数,集体交流。4、成练习五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

50、什么收获?五、作业练 习 五 第8题思考题教学反思:课 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一册主备教师:徐卫彬 备课时间:浏览人数:1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教具长、正方体模型、课件、长、正方体形状的纸盒等教学过程、复习引入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指名说说,全班交流补充。二、探究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