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作文课第二单元作文导写02:教材内容微写作、教考衔接作文训练(月考作文备考)(统编版必修下册).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3503637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作文课第二单元作文导写02:教材内容微写作、教考衔接作文训练(月考作文备考)(统编版必修下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作文课第二单元作文导写02:教材内容微写作、教考衔接作文训练(月考作文备考)(统编版必修下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作文课第二单元作文导写02:教材内容微写作、教考衔接作文训练(月考作文备考)(统编版必修下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作文课第二单元作文导写02:教材内容微写作、教考衔接作文训练(月考作文备考)(统编版必修下册).pdf(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作文导写月考作文备考教材内容微写作+教考衔接作文训练一教材内容微写作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志向远大的人和愿望渺小的人,圆梦后的幸福感会一样吗?请 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某一弟子支持者的身份回答这一问题,不超过100字。【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本题要求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某一弟子支持者的身份回答问题,考生可以结合 侍坐中孔子某一弟子的思想特征来谈自己的认识。例如子路非常自信,志向远大;冉有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公西华谦虚有礼,目标明确;曾皙听从内心,淡泊名利。考生要注意语言表达要准确、流畅,还要注意字数限制。【答案】(示例)(子路支

2、持者)志当存高远,远大的志向不但能成就自我也能惠及他人。要实现远大志向必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这样的人圆梦后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会因为对社会的贡献而得到旁人的认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朱熹曾说过:“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烛之武退秦师的作者就运用了一定的技巧,让文章的情节跌宕有致,张弛有度。请 以“抓阉儿”为话题,写一段情节波澜起伏的文字,300字左右。【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题目要求 以“抓阉儿”为话题,写一段情节波澜起伏的文字。这是记叙性微写作。要设置好人物活动的环境,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最主要的是设置曲折的情节,既含蓄蕴藉,又引

3、人入胜。话 题“抓阉儿”中其实已经设定了宏观事件,写作时只需构思为什么要抓阉儿,即想好故事的序幕和开端,另外就是安排好抓阉儿的结果。抓阉儿这件事必然涉及到对象,也就是要交代清楚相关的人物,至少一个,具体展示抓阉场景时可通过神态、心理、外貌、语言行动等细节描写增强生动形象性,要有现场感,增强感染力,能让读者身临其境走进文本中便成功了一半。情节的起伏可以安排在结尾部分,利用首尾对照欲扬先抑法,或者如杰克伦敦的小说那样来个出乎意料的结局,所谓出乎意料只是出乎读者的想象,并非荒诞不经,令人哑然失笑大跌眼镜,而是符合情理的意外变故。虽然限定了话题事件,但关于抓阉的场景、对象选择面还是比较宽泛的,比如可以

4、定位于一个家庭,抑或校园教室内,当然选择企事业单位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可以的。对于学生常见的抓阉儿可以是各类比赛大家一起抓阉儿来去确定出场顺序,也可以是某次考试中因为答案举棋不定而自我抓阉儿定选项,或者是家庭抽楼层老师定奖项等等,总之素材是很多的。本题在动笔前一点要构思一个故事,设计好环境,安排好情节。如“兄弟两人,只能有一个去上学,一人在家照顾母亲”,都想让对方去上学。于是用抓阉来决定。弟弟写纸条,哥哥被骗了。浓浓的兄弟之爱,令人感到不已。注意语言生动、准确、简明、流畅。【答案】示例:抓阉儿一间草屋里,昏暗的灯光下,坐着兄弟两人。今年,哥哥在县城念高三,成绩优异;弟弟上初二。父亲三年前病逝,长

5、期的劳作让母亲卧床不起,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兄弟俩决定一个留在家,另一个继续上学。“哥,你去念书吧,我留在家里。”弟弟对哥哥道。哥哥抬起头,看着瘦弱的弟弟,说:“你还小,正是读书的时候,哥哥留在家里,你安心去念书。”“不,哥,你马上就升学了,你去读书,家里活我来干。”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只得以抓阉儿来决定。弟弟找来纸和笔,趴在桌上写,哥哥凝视着屋外的夜空出神。“哥哥,你先抓吧。”哥哥迟疑了片刻,从桌上抓起一个纸团,上面写着“上学”。哥哥盯着手中的纸片,心潮起伏:弟弟还那么小,在家劳作,会累坏他的;不行,应该让弟弟去念书。他转身一看,屋里已不见弟弟的踪影。哥哥似乎突然明白了什么,找出弟弟的那

6、团纸,展开一看,上面也写着“上学”二教材衔接大作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荀 子 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口出善言,是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该珍视的美德,善于说话亦即 善言,也是为人处事之智慧,因 此“善言”在写作、劝谏、冰释前嫌乃至化干戈为玉帛等情境运用中屡试不爽。鲁迅身处风雨如磐的年代,曾慷慨激昂地说过:“青年人先可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前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不难看出,在关乎国运、解开蒙昧、推动社会进步等形势下,鲁迅先生更鼓励青年“敢言”。同学们很快就要投身社会、报效家国,你 认 为“善言 敢言 哪一种对成长中的青年更重要?请

7、 比 较“善言”“敢言”的益处,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权衡与思考。要求:题目自拟,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写作指导】作文材料:荀子的话着意于“善言”的作用,可以温暖人心。材料指出口出善言为美德,并解释“善言即善于说话”,并言明能善言者是具有为人处世的智慧。随后指出“善言”可以在写作、劝谏、冰释前嫌乃至化干戈为玉帛等情境中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鲁迅先生的话意在激励青年人大胆发声,说“真心话”,基 于 引 用 中“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等语句,后文着意指出要在“关乎国运、解 开 蒙 昧、推

8、动社会进步等形势下”“敢言”。材料所讲的“善言”应多指运用表达的技术和艺术让语言表达文通字顺,以便让听者理解重视、使闻者或听取采纳,或心悦诚服。同样材料中所讲“敢言”应多指言者不为私利,不谋私欲,不趋炎附势,敢于秉持公心,说句公道话;言者有胆有谋不向声背实,敢于挑战权威,说句实话;言者深谋远虑,真才实学,敢于任事担当,说句惊醒世人的话。【范文展示】学会善言,春风化雨敢言可敬,善言可喜,各有其好。但初出茅庐的青年,还是先学会善言,把话说好,把话说对。须知,一 番“善言”,恰若旭日初升三冬暖,也如吹面不寒杨柳风。所谓善言,绝不是只说好听话、赞美话,不是做老好人、骑墙派,而是善于表达,说到关键点上,

9、说得熨帖得当,可能是以退为进,可能是以柔胜刚。相对于直来直去不绕弯的“敢言”,善言,是一种更难涵养的品质,对青年的成长更有裨益。当然,真 正 的“敢言”者值得嘉许,也请善待他们的直言净语。不 过 很 多“敢言”,可能只是比较直接,比较没遮拦,比 较“冲”,其后果往往是走火跑偏。而一个优秀的善言者,温婉柔和,语不惊人,乍听之下不出奇,沉思细品方觉妙。所 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所 谓 春风化雨,阳光融露”,其 实 也 是“善言”的极佳写照。尤其在个性彰显、多元并存的信息爆炸时代,理性的善言者更显难得。我们的世界已不缺敢言者,不缺嘴仗、口水战,也就 不 乏“一针见血”,甚 至“见血封喉”的观

10、点。很多人觉得,平和克制的观点,那是藏掖躲闪,只有尖刻、犀利之语,才让人觉得倍儿爽。尤其是年轻人,很容易血往上涌,气往上冲,一张嘴,一动 笔 就“敢言”,可能效果适得其反。所以,青年应葆有“敢言”的勇气,但首先要具备“善言”的品质。与人交流,行事处世,学会平和交流,学会好好表达,学会四两拨千斤。我们听过很多历史故事吧,善言之功效就如春风化雨。迟暮之年的烛之武足智多谋,妙语劝退秦穆公。其貌不扬的淳于髡循循善诱,设喻说服齐威王。知名大帅哥邹忌携一把琴,婉言谏主当了相国。如果他们自恃忠耿,直言不讳,搞不好就触了逆鳞。时移世易,但不妨碍我们以古鉴今,得到启迪。我们肯定也有不少切身经历,感受到善言之暖心

11、怡人。高三学业繁重,身心俱疲,我们当然不乐意被当头棒喝,而希望父母对我们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希望老师对我们微笑,春风化雨,希望全世界能对我们温柔以待。听善言很暖心,哪怕我们明知好意居多,也照样受用。那么反过来,我们对人对事,也多一点善言以对,善意相处。今天的时代,固然还需要革命精神,但更需要改良精神,需要敢言敢做,但更需要善言善行。让自己变得更好,让他人变得更好,让时代变得更好,从学会善言开始。与人善言,暖于布帛荀子曾言:“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孔子也曾告诫弟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日本学者,黑田鹏信也说过:“知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

12、即人间理想。”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歌德也讲过:“凡是真的、善的和美的事物,不管它们外表如何,都是简单的,并且还是相似的。”礼义孝,我国的传统美德,真善美,折射出一个城市的温度。那起重庆公交坠江事件给我留下的感动还没有消散:那个姐姐打了无数电话却在现场救援的兵哥哥跪下痛哭的伤痛催人泪下。我不知道他之后的人生没有了父亲,他会失去多少的爱,留下多少的遗憾,但是我知道总有那么一群人舍小家,为大家。站在十字路口的交警护卫了多少人的安全,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维护了一座城的整洁,警察叔叔给足了这个城市安全感我想这些人就是一个城市的温度,他们舍已之利,为人之便,他们用无数的坚守温暖了一座城。一盏车灯照亮了

13、小男孩回家的路,一个鞠躬坚定了司机行善的心。当时司机看到小男孩独自回家,就一直为他照明回家,他说当时录视频只是为了防止小男孩讹他,没想到小男孩给他鞠了一个躬。是啊!我们都应该相信人间尚有真善美。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的身影,为独居老人提供便宜饭食的大姐,自己吃着清汤寡水却资助数名大学生的老爷爷如此等等的善行,为那座冰冷的钢筋混凝土组成的城市增添了无数的暖意。他们树生自好,一心向善,他们用无数的善行温暖了一座城。有一言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其恕乎。一座城的温度大概也可以建立在一个“恕”字之上吧。想起前两天看到的视频,外卖小哥逆行,撞上了宝马车,宝马车主想着外卖小哥不容易,便没有索赔。想起来那个在火

14、车上去卫生间回来之后被一个买了站票的老爷爷占了位置后,默默站在旁边的小哥哥,想起了因为父亲突发脑溢血向交警求助,由于警车开道顺利到医院后,向交警下跪的孝子许许多多的平凡人用许许多多的平凡事温暖了一座城。与人善言,暖于布帛。请以一颗诚挚的心触摸城市的温度,我相信你会发现身边的真善美,发现原来世界如此温暖。请你用心去触摸城市的温度,去发现身边的真善美。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经典是艾柯所说的“开放的作品”,我们无法穷尽其含义,但却长久滋润我们的心灵。阅读经典寓言,你更能读出多重寓意。有人认为 庖丁解牛表达了“顺应自然”的思想,有人则认为主要是强调人要“保全天性”对 于 庖丁解牛的寓意,你

15、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观点。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审题指导】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审读材料:经典是艾柯所说的“开放的作品”。这就给了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阅读经典可以在充分、深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解读。比如,对 于 庖丁解牛,有人读出了“顺应自然”,有人读出了“保全天性”,如果从庖丁的角度思考,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是经历了多年的实践才获得的自由,“缘督以为经”是他十几年解牛经验的总结,是解牛之“道”,也就是解牛技巧的“大纲:如果从庖丁解牛遇到筋骨盘结的难为之处所采取的“怵然为戒”、凝神专注

16、的角度思考,我们还可以得出遇到困难,行事更要小心谨慎的寓意。庖丁成 功 后“善刀而藏之”,教导我们的是凡事应内敛,不宜过于张扬,要“顺应自然”才 能“保全天性”。当然还有人读出了其它的寓意一一避开矛盾,顺应规律,注重实践,善于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等。审读要求:题干要求学生写一篇800字的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因此,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明观点,言之成理,言之有物即可。文章的开头简短引入论点,如“顺应自然,尊重规律”;正文部分可运用递进式结构行文,先论述规律的特点;接着论述违背规律的弊端;最后阐述顺应规律的好处;结尾回扣主题“顺应自然,尊重规律”,使文章结构严谨。文章要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正反对比

17、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充实有力地说理。切题立意:1.顺应自然,尊重规律。2.避开矛盾,从空隙处下手。3.注重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自己。4.善于思考,总结规律。5.认识和掌握规律,进而发挥主观能动性。【例文展示】尊重规律,顺应自然“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崎,若然向然,奏刀晓然,莫不中音:合 于 桑林之舞,乃 中 经首之会。”为什么庖丁解牛的技术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他必须长期专门从此项工作,这是他解牛技术之所以能够达到此境界的外因。由此可见,研究任何事物,对外界的客观条件是不可忽视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证明孟母很注重她儿子所处的环境优劣这个外在的客观条件。“近朱者赤,近墨

18、者黑”这句话不也说明了这个道理吗?当然,也 有“出污泥而不染”的。但是,作为普通的规律来说,无论对人对事,还是应当考虑一下外界的客观条件为好。“没有条件也要上”这个口号己经被“渤 海 2 号事件”证明是错误的。我想,不是长期专门从事此项工作的人,要有这样的技术是不可能的。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庖丁解牛的技术之所以能达到“游刃有余”的另一个因素,即内在因素,因为庖丁经过长期解牛,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认识和掌握好解牛的内在规律,所 以 能“游刃有余”。因此,不论做何事,都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只有很好地认识和掌握好事物的内在规律。荀子 的 劝学篇大讲其“积”的重要,不也是说明了这个

19、道理吗?也正如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变好或者变坏,这 也不是“一日之功”。“天下之物,莫不有理。”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规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须要象庖丁解牛那样善于掌握和认识事物的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去办事。相传在我国古代善于治水的圣人大禹,他根据水流的规律,采用了疏通引导的方法,才使各地的洪水流入大海,取得了治水的成功,为世人所称颂。可是在大禹之前,大禹的父亲治水却违背了水流的规律,到处堵水,结果致使洪水泛滥,灾情未见减轻,治水失败。地球上的万物,要受地心引力的作用,在物理学上这叫做万有引力定律,这是牛顿根据苹果为什么落地而发现的一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由于这条规律的作用,水就必

20、然由高处往低处流,于是,人们就利用这一规律进行水力发电或引水灌溉,为人类造福。大禹治水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就是因为他采取的治水办法符合水流的规律,而大禹的父亲的思想却违背了规律,采取了错误的治水方法,致使治水失败。庖丁解牛亦然!成功之道,在于尊重规律,顺应规律。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按规律办事,应顺应自然的规律,而不能去违背自然的规律。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诸子散文与史传作品闪耀着中华文明之光,作品中的人物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中有倡导礼乐治国的孔子,有宣扬保民而王的孟子,有游刃有余的庖丁,有智退秦师的烛之武,有逃脱鸿门宴的刘邦班级

21、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人物展开讨论,上述几个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启示最深?请 以“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为主题,结合你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有所联系现实,阐述自己的观点,理性评价历史人物。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材料围绕诸子散文与史传作品中“闪耀着中华文明之光”的人物展开,列举孔子、孟子、庖丁、烛之武、刘邦等代表人物引发考生的联想和思考。写作时可以围绕上述几个人物中某一个人物展开,也可以扩展范围,但不要脱离材料情境而漫谈诸子散文或史传文学作品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材料所给出的人物中,孔子和孟子是现实存在

22、的人物,也是写下这些课文的作者。因此,对他们的讨论可充分结合他们的文学作品进行,如个人精神品质上,孔子具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士精神和牺牲精神,如孔子虽不得重用,却始终心系国家,怀抱着“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的社会大同理想(通 过“吾与点也”可以看出)。又如孟子,同样可以从“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舍生而取义者也”中看到其高尚人格,也能从其仁政爱民的治国理念中看到其家国情怀。庖丁、烛之武和刘邦则是作者笔下的人物,这些人物,或虚构,或真实,但都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智慧之光。庖丁之所以能够做到目中无牛是因为他杀过的牛太多了,从何处入刀,刀往哪里走,何处

23、是肌肉,何处是内脏,何处是骨头,他都一清二楚,这跟他平时杀牛的经验积累是分不开,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可以从中得知成功在于勤奋,只要平时多加练习,肯下功夫,仔细观察思考,一样能像庖丁解牛一样做起事情来游刃有余。烛之武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义士,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他在说秦伯之前,只是郑国的一个圉正,小小的养马官,有着怀才不遇的愤怨,但在郑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只身去说服秦伯,足见其义、勇。说服秦伯时,他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亡郑对晋有利,而存郑对秦有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运用智慧最终化解了郑国的危难,所以说他是一个有义有勇有智谋的爱

24、国之士,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如通过刘邦和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可看出两者都是乱世英雄,胸怀天下,气势如宏,但在用人之术上差异甚大,引人深思。同时,刘邦在鸿门宴上还能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最终顺利脱身,从中也可看出其能屈能伸。材料中的庖丁游刃有余,烛之武智勇双全等,都是富有智慧的人物,但也各有各的个性和思想。写作时,考生在对人物的选择上,不可为了标新立异而选择他们同样有所体现的“无为”“牢骚”等思想,呈现负能量。考生要站在时代高度,以古为今用的思想理念,选择欣赏他们的思想智慧,谈他们给你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展现一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针对这几个

25、人,考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和思考,如选择熟能生巧、掌握规律后游刃有余的庖丁作为自己的写作对象,谈给你学习、做事的启示;如,写受命于危难之间,凭借自己的洞若观火的智慧、能言善辩的口才使国家转危为安的烛之武,并且还可强调烛之武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先国家而后私怨。切题立意:1.追寻先贤利家国,完善自我重践行。2.以烛之武为镜,做德才兼备之人。3.目无全牛智卓绝,游刃有余技超群。4.选择明智走对路,态度谦逊更远行。【例文展示】(1)永远的烛之武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很荣幸能参加这次读书会,跟在座的同学一起沐浴在中华文明的智慧光芒中。更荣幸的是能够作为代表发言,今天

26、我发言题目是 永远的烛之武。秦晋联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国难面前,烛之武临危受命、孤身出城;强秦帐内,烛之武不卑不亢、字字珠矶。终于,谈笑间,干戈化为玉帛。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的爱国情操,烛之武义无反顾独闯秦营的英雄气概,虽经两千多年时光流水的冲刷,依然放射出熠熠夺目的光华!命运对烛之武并不公允,几十载的饱受冷落,大半生的怀才不遇,满腹经纶的烛之武,只是郑国一个小小的负责养马的“圉正”。在他伏下苍老的身躯拾起艰辛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当他仰起斑白的头颅呼出抑郁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当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有人想起了他;当大军压境“国危矣”的时候,有人推出了他。就这样,“今老矣”的烛之

27、武,踉跄着,被推到了两军对峙的刀锋前,被推到了生死难测的境地前。没有多少抱怨,说的只是谦逊的“无能为也已”;没有怎么推辞,做的只是慨然“许之,夜缱而出”。于是,一个一直模糊的身影,在历史的这一刻,变大、变高、变清晰。当一个须发尽白、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在月隐风高的夜晚,被人用绳子拴着放到围有层层虎狼之师的孤城外;当一个步履蹒跚、牙落齿摇的老人,在冰冷刺骨的寒风里,揉着酸痛的腰肢走进剑拔弩张的秦军大营,这该需要怎样的坚定和无畏!无论他是成功还是失败,千载之后的我们都该为他的忠诚和勇敢高声喝彩!面对雄心勃勃的秦穆公,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要有智慧。慷慨陈词间,有烛之武对郑国的一片赤诚,还有对局势的

28、准确掌控;寥寥数语里,有烛之武对人情的自如练达,还有对世事的深刻洞明。所以,一场思想的碰撞之后,“秦伯说,与郑人盟”,一场灭国的灾难,就这样化为无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感 谢 左传为我们记下了那位忠勇睿智的老人,纵然隔着千年看去,他依然傲然屹立在历史长河中,那就是烛之武。一役功成,大敌已退,烛之武却如昙花一现再无记载,他的结局不得而知,就连其名字史学界都无定论。但这些都不重要了,这位老人点燃了一支红烛,两千多年来熊熊烈焰长明不熄,照耀着中华民族永远挺立的脊梁,愈挫愈刚,历久弥新。同学们,不要以为四海太平、战乱无有,看看西亚、东欧的炮火连天,想想中印边境埋骨的少年英雄,这个时代,

29、真的不需要烛之武了吗?更有“曹无伤”之徒,向“项王”俯首低眉,岂 是“明哲保身”的选择吗?正 所 谓“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又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传承烛之武的精神,古为今用,秉 承“祖国和人民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的信念,让心中的烛火照亮个人前程与民族梦想的融汇贯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至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奋斗不息!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2)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很荣幸能参加这次读书会,跟在座的同学一起沐浴在中华文明的智慧光芒中。更荣幸的是能够作为代表发言,我演讲的主题是“我最喜

30、爱的历史人物”。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是孔子。因为,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时光太瘦,指缝太宽,不经意的一瞥,已经经年。从炎帝黄帝到秦汉三国的历史,从唐宋元明清到如今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时间冲刷了一切,却也让儒家思想展示出了它灿烂的光辉。有礼,方能治国,是孔圣人教会我最宝贵的一课。因此,众多历史人物之中,我独爱彬彬有礼的孔夫子。孔子倡导礼乐治国。“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日:“吾与点也。”从积极方面理解,孔子主张以礼治国,而曾皙说的是礼治下的太平盛世的图景。“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春秋之末,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

31、的疾苦。否则,他 以“仁”为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个大同世界的理想。有礼,方能有为。孔子的弟子子夏为地方官时向孔子问政,孔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治国需以礼,而治理地方也需以礼,循序渐进地推行政策,目光放长远,才能造福人民,为民谋利,如若急功近利,不但无为,反会失去民心。孔子礼乐治国的思想,依旧能够散发它独有的儒家气息,为治国治地治家,作出优秀的典范。或许有人认为,千年已过,孔子所倡导的礼治思想早已过时。其实不然,儒家思想正如一壶佳酿,时光

32、赋予它的并非腐朽,而是那越品越醇的香气。历史的长河滚滚东去,但总有一些文化之光,会穿越物质的层面,沉淀于岁月之中,愈发明亮。疫情期间许多西方国家都借此机会缓解老龄化问题,弃老百姓的生命于不顾,可是我们中国依旧初心不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平民大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便是儒家“以民为本”“为政以德”礼治思想的集中体现。相信在今后的复兴路上,我们党依然会持此初心,在世界舞台上越走越远!“修身,治国,平天下。”从小我的作为,到国家的治理,孔子思想无时不在记录着个人的修行,家国的宏章,孔子的思想也于此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喜爱孔子,爱他那不耻下问的品格,爱他那施行仁政的大志,爱他那平易近人的性情。有礼,方能治国,是我在孔子的思想殿堂中学到最灿烂的一课,也愿同学们能够从儒家的思想中有所启迪,于孔圣人的言行中汲取行世之精华。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