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3466882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重要我们的古代儒家是知道的。儒家教育特重诗,以 为它可以兴、观、群、怨;又特重礼乐,以为“礼以制其宜,乐以导其和”。论语 有一段话总述儒家教育宗旨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礼、乐三项可以 说都属于美感教育。诗与乐相

2、关,目的在怡情养性,养成内心的和谐;礼重仪节,目 的在使行为仪表规范,养成生活上的秩序。蕴于中的是性情,受诗与乐的陶冶而达到 和谐;发于外的是行为仪表,受礼的调节而进到秩序。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 从伦理观点看,是最善的;从美感观点看,也是最美的。儒家教育出来的人要在伦理 和美感观点都可以看得过去。这是儒家教育思想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他们的着重点无疑是在道德方面,德育是他 们的最后鹄的,这是他们与西方哲学家、宗教家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相同的。不过 他们高于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因为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误认美育可以妨碍德育, 而儒家则认定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道德并非陈腐条文的遵守,而是至性

3、真情的流 露。所以德育从根本做起,必须怡情养性。美感教育的功用就在怡情养性,所以是德 育的基础功夫。严格地说,善与美不但不相冲突,而且到最高境界,根本是一回事, 它们的必有条件同是和谐与秩序。从伦理观点看,美是一种善;从美感观点看,善也 是一种美。所以在古希腊文与近代德文中,美善只有一个字,在中文和其他近代语文 中,“善”与“美”二字虽分开,仍可互相替用。真正的善人对于生活不苟且,犹如 艺术家对于作品不苟且一样。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文章求惬心贵当,生活也 需求惬心贵当。我们嫌恶行为上的卑鄙龌龊,不仅因其不善,也因其丑;我们赞赏行 为上的光明磊落,不仅因其善,也因其美。一个真正有美感修养的

4、人必定同时也有道 德修养。美育为德育的基础,道德起于仁爱,仁爱就是同情,同情起于想象。比如你哀怜一个 乞丐,你必定先能设身处地想象他的痛苦。诗和艺术对于主观的情境必能“出乎其外”, 对于客观的情境必能“入乎其中”,在想象中领略它,玩索它,所以能扩大想象,培 养同情。这种看法也与儒家学说暗合。儒家在诸德中特重“仁”,“仁”近于耶稣教 的“爱”、佛教的“慈悲”,是一种天性,也是一种修养。仁的修养就在诗。儒家有 一句很简赅深刻的话:“温柔敦厚,诗教也。”诗就是美育,温柔敦厚就是仁的表现。 美育不但不妨害德育而且是德育的基础,如上所述。不过美育的价值还不仅在此。西 方人有一句恒言说:“艺术是解放的,给

5、人自由的。”这句话最能见出艺术的功用, 也最能见出美育的功用。(摘自朱光潜谈美感教育,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襄王跟王于期学驾车,时间不长,就要求跟老师比赛,这种急于求胜求成的做法, 实在是学习之大敌。B.白公胜策划政变,却忘了自己的下巴被刺伤,郑国人嘲笑他。作者认为,思想围着 远事转,就会丢掉眼前的事情。C.楚庄王执政三年,没有发布过命令,没有处理过政事。半年后,楚庄王亲自处理政 事,结果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D.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告诉他,人们很容易看清自己,却看不清别人,见近而不 见远,楚庄王接受

6、了庄子的劝谏,停止了行动。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2)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答案】10. C 11. B 12. D13. (1)凡是驾车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 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到达目的地。(2)三年不展翅,是用来长羽翼的;不飞不鸣,是用来观察民众的习惯的。【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国君在落后时就一心想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我赶上。其实驾车赛跑这 件事,不是跑在前面就是掉在后面,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总是

7、把心思 用在和我比输赢上,怎么能有心思去关心调整马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的原因了。“远”是“争,的宾语,“非也,应为否定判断句,故应在“远”后断开,排除 AD;“臣”是“在于”的宾语,故应在“臣”后断开,排除B。故选Coin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两句中的“之”用法和含义相同,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无意”。句意:你 教我驾车/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B.两句中的“因”含义相同,都是“凭借”的意思。句意:根据时机来办事,凭借条 件来立功/凭借着黄河来做护城河。C.两句中的“蚤”含义相同,都通“早”。句意:不过早表露出来/明天早晨不能不早 些

8、亲自来向项王道歉。D.动词,担忧/名词,灾祸。两句中的“患”字含义不同。句意:愚臣很为此事担忧, 智慧好比眼睛/可见灾祸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故选B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 “人们很容易看清自己,却看不清别人,见近而不见远”错误,由原文“臣患智之 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可知,说反了,应为人们很容易看清别人, 却看不清自己,见远而不见近。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贵注重,看重;“安”,舒适;“致”,至I达。(2) “翅”,展翅;“以”,用来;“观”,观察。参考译文:赵襄王向善于驾车的人王于期学习驾车,学

9、习不久之后就与他进行比赛,赵襄王换了 三次马,三次都落后了。赵襄王说:“你教我驾车,没有把真本事全传给我吗? ”王 于期回答说:“本领全部都教给你了,只是你使用得不恰当。凡是驾车注重的是:要 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到达目 的地。现在国君在落后时就一心想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我赶上。其实驾车赛跑这 件事,不是跑在前面就是掉在后面,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总是把心思 用在和我比输赢上,怎么能有心思去关心调整马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的原因 了。”白公胜策划政变,朝会结束后,他倒拿着马鞭,因而鞭杆上的尖针刺穿了下巴, 他连血流到地上都没觉察。郑人

10、听到后说:“下巴都忘记了,还有什么不会忘记呀!” 所以老子说:“人们外出越远,知道的反而越少。”这是说思想围着远事转,就 会丢掉眼前的事情。因此圣人没有恒定如一的行为。能够同时考虑远近事情,所以老 子说:“不行动就全知道了。”能同时看到远近各处,所以说:“没看到就清楚了。” 根据时机来办事,凭借条件来立功,利用万物的特性而在此基础上获利,所以说:“不 去做就成功了。楚庄王执政三年,没有发布过命令,没有处理过政事。右司马侍座, 用隐语对庄王说:“有一只鸟栖息在南边的土丘上,三年不展翅,不飞不鸣,默然无 声,这鸟该怎么称呼? ”庄王说:“三年不展翅,是用来长羽翼的;不飞不鸣,是用 来观察民众的习惯

11、的。虽然没有起飞,一飞必定冲天;虽然没有鸣叫,一鸣必定惊人。 您别管了吧,我已经知道了。”过了半年,庄王就亲自处理政事了。废掉的事情有十 件,兴办的事情有九件,诛杀了五个大臣,进用了六个处土,结果把国家治理得非常 好。起兵伐齐,在徐州打败了齐国,在河雍战胜了晋军,在宋地会合诸侯,于是称霸 天下。庄王不让小事妨碍自己的长处,因而能有大名;不过早表露出来,因而能有大 功。所以老子说:“大器晚成,大音希声。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进谏说:“大王攻打越国,为的什么? ”楚王说:“越国政乱兵弱。”庄子说:“愚臣很为此 事担忧,智慧好比眼睛,能看见百步以外的东西,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眼睫毛。大王您 的军队曾被秦

12、、晋打败,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是兵弱。庄跷在境内造反,官府却 不能加以禁止,这是政乱。大王兵弱政乱,并不在越国之下,反而想去攻打越国,这 就是智慧如同眼睛,见远不见近啊。”庄王就停止了行动。所以了解事物的困难,不 在于看清别人,而在于看清自己。所以老子说:“能自己认识自己就叫作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山居即事辛弃疾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溪幡,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 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 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

13、园,枇杷熟。【注】本词是作者山居生活的真实写照,写于庆元三年(1197)闲居铅山时。溺 耦(xT chi ),水鸟,又名水鸳鸯。斛(hu),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后又改为五斗。 14,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从景物入笔,写鸥鸟与水鸳鸯,以动衬静,突显了山村环境的幽静。B.词人读离骚痛饮以浇胸中块垒;赏竹啖肉句,流露出词人豁达情怀。C写飞泉,运用借代与夸张手法,与“一泓澄绿”比,画面显得更有动感。D. “点破”描摹出鸥鸟轻盈的情态,“争”写出了群鸟戏水的热闹的场景。15 .本词下片和陆游诗游山西村在情感上有不少相似处,请简述。【答案】14.C15.丰收的喜悦之情。辛词中“连

14、麦垄”“堆蚕簇”与陆诗“丰年留客”,都描绘了丰收的情景,流露出喜悦之情。对淳朴民风的赞美之情。辛词“被 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与陆诗“留客足鸡豚”,是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体现, 流露出作者赞美之情。村居生活的闲适之情。辛词“闲日永,眠黄犊”,陆诗“闲 乘月” “夜叩门”,都流露出作者对恬静闲适村居生活的喜爱。【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 “借代”错误,应是比喻,把飞泉溅起的水珠比作“明珠”。故选Co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辛词中“连麦垄”“堆蚕簇”说地里的麦子熟了,有如连绵不断的黄云,蚕房里白花 花的新茧簇拥着,恰似堆堆

15、白雪;与陆诗“丰年留客足鸡豚都描绘了丰收的情景, 流露出丰收的喜悦之情。辛词“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几位老农见我闲着没事,就邀我到东园去走 走,说是枇杷已经熟了;与陆诗“丰年留客足鸡豚”,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 丰繁,都是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体现,流露出作者对淳朴民风的赞美之情。辛词“闲日永,眠黄犊进入农闲的时节,小黄牛懒散地打着瞌睡。陆诗“闲乘月” “夜叩门”,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两首诗都流露出作者对恬静闲适村居生活的喜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客”所吹奏的洞箫声

16、音悲凉、动人,以至“, ,从侧面表现了箫声的哀婉缠绵、凄恻动人。(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答案】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蔑妇 .飞湍瀑流争喧肠 .破崖转 石万壑雷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幽壑、鳌、喧眩、俅、壑、絮。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首难 诗。有人说是写给一个叫“锦瑟”

17、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 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是描写音乐的咏扬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 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O此诗在典故运用方面堪称一绝,中间两联的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星 生梦蝶,表现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着;沧海皎泪,具有 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词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 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 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诗人在尾联中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 惘惘了。对于一般普通人,往往是人到老

18、年,追思以往,深憾青春易 逝,,光阴虚度。但天资聪敏的诗人,则在当初,就早已先知先 觉到了,却无可奈何,O.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四字成语。16 .请赏析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排比手法的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7.莫衷一是 功业未成 惘然若失/怅然若失.四个句子都是主谓结构,以每个典故为主语,再用四个动词“表现”“包含”“具 有”“传达”构成了整齐的句式,结构一致,语势酣畅,节奏感强,且充分阐释了四 个典故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处,语境有“众说纷纭”,说明意见不统一,可用“莫衷一是。莫衷一是:形容 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处,语境说“深憾青春

19、易逝” “光阴虚度说明没有建功立业,可用“功业未成”。 功业未成:指功业还没有建立。处,语境形容诗人无可奈何,失落样子,可用“惘然若失/怅然若失”。惘然若失/ 怅然若失:形容心情失落的样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画线句“庄生梦蝶,;望帝春心,;沧海蚊泪,;蓝田日暖,”, 形式上,采用了相同的句式结构,四字短语为主语,也是典故,后面是对该典故的陈 述,属于主谓结构的句式,排列起来,构成排比句,句式整齐划一,增强了语言的节 奏感。内容上,“表现人生的恍惚和迷惘包含苦苦追寻的执着具有一种阔大的寂 寥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谓语部分采用动宾短语,从四个不同角度阐释典故

20、 的作用。(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目前世界通用的历法是“公历”,又被称为“阳历”,它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基准确 定。o在我国的农历中,每月的长度为29天或30 天,和月相变化的平均周期29.53天吻合,从而能够保证在每月的十五和初一人们能 分别看到圆月和新月;每年基本长度为12个月,这样得到的全年天数会比回归年(地 球绕太阳一圈所用时间)的实际长度差11天左右。于是,农历采用以在特定的年份 加入闰月的方式,修正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差异。这种既考虑月相变 化、,被称为“阴阳历”。农历历法雏形早在春秋战国期间就已经形成,汉武帝时的太初历已经相当接近我

21、 们现在使用的农历。该部历法首次明确提出了 24节气。在公转轨道上,地球每转过 约15度,农历就会设置一个新的节气。同一地区在同一节气时的气温、光照、雨水 等条件基本固定,从而使节气能够很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太初历规定,如果某一 年的某个月份中只有一个节气,那么这个月之后o这 种置闰方法能够把月份和气候的冷暖变化调节得更合理,被一直沿用到现在。18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19 .请根据材料内容,给“农历”下一个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60个字。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

22、语, 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9.我国还有一套叫“农历”的历法又考虑地球绕太阳公转时间的历法将被加入一个闰月.农历是一种以月相的变化为基准,包含有24节气,通过置闰方法修正其与 公历年差异的被称为阴阳历的历法。21 .农历采用在特定的年份加入闰月的方式,修正其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差异。/农历以在特定的年份加入闰月的方式,修正其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差异。【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语境,填入句子之前说的是“公历”,而填入句子之后说的是“农历”, 那么填入句子就是一个承上启下句,引入“农历”的概念。可以填入“我国还有一套 叫农历的历法”。第二空,从前文”这种

23、既考虑月相变化”可知,填入内容应是和“考虑月相变化”相 并列的另一种情况,从文中可知,这是“考虑地球绕太阳公转时间”的情况,而由后 文“被称为阴阳历”可知,填入内容应是一种历法。据此可以填入“又考虑地球 绕太阳公转时间的历法。第三空,从后文“这种置闰方法能够把月份和气候的冷暖变化调节得更合理,被一直 沿用到现在”中“置闰”可知,应是加入了一个闰月。故可以填入“将被加入一个闰 月”。【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 格式多为“XXX (种概念)是XXX的XXX (属概念)”。给“农历”下定义,先确定其属概念,然后再

24、找出“农历”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结合第二段“农历历法雏形”可确定“农历”是一种历法。因此下定义的基本句 则为:农历是一种的历法。从文段中“在我国的农历中,每月的长度为29天或 30天,和月相变化的平均周期29. 53天吻合,从而能够保证在每月的十五和初一人们 能分别看到圆月和新月”可知,农历以月相的变化为基准,因此可作为有效信息放在 句子中;从文段中“该部历法首次明确提出了 24节气”可知其包含有24节气;从文 中“这样得到的全年天数会比回归年(地球绕太阳一圈所用时间)的实际长度差11 天左右”“这种置闰方法能够把月份和气候的冷暖变化调节得更合理”可知,农历是 通过置闰方法修正其与公历年差

25、异的,这是农历的基本特征;文段中又提到“被称为阴阳历可知,农历还有一个名字一一阴阳历。将这些信息综合起来则可得农历 的定义:农历是一种以月相的变化为基准,包含有24节气,通过置闰方法修正其与 公历年差异的被称为阴阳历的历法。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1)结构混乱。”采用以在特定的年份加入闰月的方式”句式杂糅。应改为“采用 方式”或“以方式”;(2)成分残缺。“修正与回归年之间”中,缺失代词“其”或“它”。应添加相应 代词,使句子变为:修正其(它)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差异。故正确表述为:农历采用在特定的年份加入闰月的方式,修正其(它)与回归年之间

26、的天数差异;或农历以在特定的年份加入闰月的方式,修正其(它)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差异。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位农艺师告诉果农:杂草不要除。杂草与果树根系深浅不一,不会相互争夺营养。 杂草让土壤保持湿度,防止土壤流失;割草作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我们习惯将人分好坏,事分利弊,物分贵贱其实杂草或许是庄稼的敌人,却可以 成为果树的朋友。稻农的经验,未必是果农的法宝。这是种植之理,也是生活之理。 读了以上材料,你或许对自己的生活,对世事人生,会有一些思考和感悟。请你结合 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 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27、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A.中国古代儒家早就认识到了美感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诗、乐可怡情养性,礼使 行为仪表规范,前者重“美”,后者重“善”。B. 一个受儒家教育的人在伦理和美感观点都要看得过去,要有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 生活。C儒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德育,与柏拉图等人观点不同的是,儒家认为美育是德育的 必要前提。D. 一个正直有美感修养的人必定同时也有道德修养,我们赞赏行为上的光明磊落不是 因为善,而是因为美。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先提出“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的观点,然后引用儒家相关论述阐 明诗、礼、乐三者在美感教育中的作用。B.文章第二段

28、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指出儒家和柏拉图等人对美育和德育关系的认知差 异,认为儒家高于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C.文章第三段指出了 “美育”“道德” “仁爱”“同情” “想象”等几个概念之间的 关系,逻辑清晰,表述准确。D.文章第四段再次强调美育是德育的基础,美育的功用就是为德育服务,不然美育就 没有任何价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可见她接受过诗礼乐教育,是一个既美且善的女子。B.柏拉图说过:“美是真的光辉。”由此可知,柏拉图认为美和真是相通的,而美和 善是矛盾的。C.阅读祝福,我们会深切地同情祥林嫂的不幸遭遇

29、,原因之一是我们随着作 者 的讲述设身处地的想象到了她的种种痛苦。D.诗经中称赞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认为君子“美如玉”,是说君子学 问精湛,温柔敦厚,这就是“仁”的表现。【答案】1.B 2. D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 前者重美,后者重善”于文无据,文本认为“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 活,从伦理观点看,是最善的;从美感观点看,也是最美的”,即“美”和“善”是 一体的;“必要前提”不符文意,原文是“因为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误认美育可以妨碍德 育,而儒家则认定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可见“必由之径”;C. “不是因为善,而是因为美”理解有误,原文是

30、“不仅因其善,也因其美”。 故选Bo【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 “不然美育就没有任何价值”不符文意,原文是“不过美育的价值还不仅在此”。 故选Do【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而美和善是矛盾的无中生有,原文“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误认美育可以妨碍 德育”,不能说明柏拉图认为美与善矛盾。故选Bo(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包括表现在收入、财产及物质生活条件上“看得见”的显性富 裕,又包括表现在社会公平正义和“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 有所居”

31、的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均等化、生态环境改善和精神文化生活条件上“容易 忽视”或“看不见”的隐性富裕。因此,要实现它必须坚持系统观念,通过高质量发 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再依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后劲。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 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因此,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全民共同密裕, 一是必须用好创新发展这个第一动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切实保持中高速增长, 继续做大经济规模和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是全民共同富裕的根本基础。二是必须依靠 协调发展这个内生特点。协调发展解决的是我国存在的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

32、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三是必须借助绿色发展这个普遍形态。绿色 发展既是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手段,也是实现一些欠发达地区居民增收的 有效途径。四是必须依托开放发展这条必由之路。加大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 区的对外对内双向开放,让更多产业、资本、技术、知识、数据等生产要素流向这些 地区,不断增强它们的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五是必须用好共享发展这个关键一招。 共享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摘编自韩保江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材料二: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相比 仍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发展水平仍

33、存在较大差异,家庭之间的 收入和财富不平等程度仍然较高。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是在高质量发展中解决发展不 充分、不平衡的问题,这就需要市场与政府协同推进共同富裕。在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好市场的作用,也要发挥好政府的功能。政府在 市场层次、产业层面、家庭层面发挥作用,按照“提低、扩中、限高”原则对不同收 入水平群体设定不同政策路径。“提低”,政府和市场要形成合力。坚持按劳分配, 强化和发挥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制度对低收入群体的兜底功能。“扩中”,主要 依靠市场力量。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构建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劳 动力市场和劳动制度体系,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限

34、高”,在依法 保护合法财产和收入的同时,健全和完善再分配体系,合理调节过高收入。优化市场 结构,依法破除垄断对市场运行秩序的干扰,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摘编自赵忠教授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材料三:如果只是缩小中等收入人群和高收入人群的差距,不解决低收入人群的问题,社会还 不能叫共同富裕社会,共同富裕要聚焦在最关键的问题上,而其关键问题可能是低收 入人群的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标准,我国60% - 70%的人群是低收入人群,农村95%以上的人群是低收入人群。要让这个庞大的低收入群体富起来,让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能够有更多的财产积累,需要有一个最低富裕标准。将共同富裕的

35、重点放在让低收入人群富裕起来,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和 共享社会的建设。具体来说,要解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的诸多问题。要充分发挥 民营企业的作用,增加民营企业的相对工资水平。采取切实措施控制垄断行业对收入 差距扩大的负面影响,使国民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之间得到合理分配。(摘编自李实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共同富裕研究院举办的“共同富裕论坛”发言,2022 年9月25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基础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持中高速增长,继续做 大经济规模和扩大中等收入人群。B,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流向中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来不断增强其

36、发展能力和发展后 劲,应加大它的对外对内双向开放。C我国低收入群体庞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标准,这一群体占我国人口的60%-70%,其中95%以上是农村低收入人群。D.政府按照“提低、扩中、限高”原则对不同收入水平群体设定不同政策路径。在多 层面发挥作用能有利促进共同富裕。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韩教授认为高质量发展,就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开放成为必 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B.全民共同富裕既包括“看得见”的显性富裕又包括“容易忽视”或“看不见”隐性 富裕,它需借助高质量发展来实现。C李实教授认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

37、足进展,但与世界上主 要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D.只缩小中等收入人群和高收入人群的差距,还不能叫共同富裕,共同富裕要聚焦的 最关键问题是低收入人群的问题。6.在探讨如何推进共同富裕上,三则材料的侧重点各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 括。【答案】4. C 5.B6.材料一阐述了共同富裕的内涵,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并从五 个方面来论述高质量发展。材料二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市场与政府协同推进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 材料三认为需要一个最低富裕标准,再解决如何让低收入人群富余起来这一关键的 问题。【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其中95%以

38、上是农村低收入人群”错误。原文“农村95%以上的人群是低收入 人群”可知并非是我国60% - 70%人群的95%,而是农村人口的95%。故选Co【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 “认为高质量发展,就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开放成为必由之 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信息丢失。依据原文“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 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 的的发展”,与原文材料一相比少了 “绿色成为普遍形态”。C. “李实教授认为”张冠李戴。原文材料二出处“赵忠教授在高质量发展中扎 实推进共同富裕”可知是赵忠教授的观点。D

39、. “共同富裕要聚焦的最关键问题是低收入人群的问题”绝对化。原文材料三“共同 富裕的关键问题可能是低收入人群的问题”。故选Bo【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由材料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包括表现在收入、财产及物质生活条件上看得见 的显性富裕,又包括表现在社会公平正义和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 所养、住有所居的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均等化、生态环境改善和精神文化生活条件 上容易忽视或看不见的隐性富裕”,定义了共同富裕的内涵;由材料一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 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可知高质量发展是

40、实现共同富裕 的根本途径;由材料一 “一是必须用好创新发展这个第一动力。二是必须依靠协调发展这个内 生特点。三是必须借助绿色发展这个普遍形态。四是必须依托开放发展这条 必由之路。五是必须用好共享发展这个关键一招。”可知原文从五个方面来论述 如何高质量发展。由材料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是在高质量发展中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 这就需要市场与政府协同推进共同富裕” “在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好市 场的作用,也要发挥好政府的功能”可知材料二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市场与政府协 同推进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由材料三“共同富裕要聚焦在最关键的问题上,而其关键问题可能是低收入人群的问 题

41、”“要让这个庞大的低收入群体富起来,让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能够 有更多的财产积累,需要有一个最低富裕标准” “将共同富裕的重点放在让低收入人 群富裕起来,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和共享社会的建设”可知材料三认为 需要一个最低富裕标准,再解决如何让低收入人群富余起来这一关键的问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保卫延安(节选)杜朋鸟程“报告! ”陈兴允轻轻地走进窑洞,低声喊。“哦,你来咯!把湿衣服脱掉。”彭总走到床边,提起一件自己常穿的破旧棉衣,说: “披上。”彭总,中等以上的身材,普通工人的脸相,两道又粗又黑的浓眉下一对不大的

42、眼睛闪 着严肃刚毅的光芒。这位天才的军事家像普通劳动人民一样质朴、淳厚。他和陈兴允 谈了几句话以后,又注视作战地图,扳住指头在计算什么。有时,他来回轻轻地踱着 步子。看来,他总是全副精力都贯注在某一点上,冷静地深思着。彭总让陈旅长走到 地图边,要他看其他战场敌我态势以及敌人在陕北的分布情况和动向。有时候,他回 头看陈兴允的眼睛,仿佛在观察:“他是否懂了这一切呢? ”陈兴允觉得彭总那严肃 深沉的眼光,直射到人心里。在这样眼光下,软弱、犹豫、自私都无法隐藏,正像眼 睛里不能有针尖大的灰尘一样。彭总沉静地站在地图面前,使人感到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他并不使你感到冷淡,相 反的,这是耐心的启发、等待和父

43、兄般的关怀。虽然将要进行的战斗,是部队在陕甘宁边区作战的第一次攻坚战,虽然部队攻坚经验 很少,可是陈兴允一站到彭总面前,他就觉得蟠龙镇一定会拿下。彭总深思着,偶尔和陈兴允说一两句话。陈兴允,在这第一次和彭总接近的时刻,彭总的举止言谈使他微微感到奇异。他回忆 起自己每一次对干部交代任务的时候,害怕他们了解不清,总是反复地给他们讲,要 他们中间某些人复诵。可是彭总老是冷静地、精神非常集中地谋虑着,而很少说话。 彭总不长篇大论地讲话,可是他的话里,压缩着宝贵的思想和丰富的经验。他的话, 会让你联想起很多的事情。他的话,一投入你的脑子中,你那很多模糊感觉到而说不 出的凌乱、片断的经验,便联贯起来了,系

44、统了,明确了,提高了。这时,你会惊奇 地对自己说:“啊!事情原来这样简单、明确!可是以前我怎么觉得它是那样复杂和没有头绪呢? ” 陈兴允正寻思,三个小娃娃,跑到彭总住的窑洞门口。这些个娃娃最大的有六七岁, 最小的只有四五岁。警卫员一边瞪眼吓唬,一边低声喊:“小鬼,另U乱跑,回来!” 娃娃们根本不理睬,连跳带蹦地闯到彭总住的窑洞中去了。彭总弯下腰,轻轻摩着娃娃们的头,问:“噢,你们有什么军国大事要来讨论? ” 娃娃们傻呵呵地互相瞧瞧,一对对的黑眼珠,像那荷花叶上的水珠一样滚转。他们憨 溜溜地笑了。接着,他们像事先商量好了一样,一拥上去抱住彭总的腿,有的向彭总 要子弹壳,有的向彭总要一支很小很小的

45、手枪。彭总给一个小娃绑好鞋带,给另外一个小娃擦了擦鼻涕,然后又跟他们有趣地谈了一 阵,最后说:“这里不需要你们发言!”娃娃们跳着往出走,彭总用手招呼着他们, 一面走,一面说:“好,到外面去玩。对你们是不能讲原则的。小心,不要跌跤!” 彭总望着走远了的娃娃们,故意踏着泥水,倒退着、跳着向他招小手,他坦然地笑了。(选自保卫延安,有删改)文本二:彭德怀速写丁玲“一到战场上我们便有一个信心,几十个人的精神注在他一个人身上,谁也不敢乱动。 就是刚上火线的,也因为有了他的存在而不懂得害怕。只要他一声今下,我们就找不 到一个人不高兴去迎着看不见的死而勇猛地冲上去!我们是怕他的,但我们更爱他! ” 这是一个2

46、4岁的青年政治委员告诉我的。当他述说这一段话的时候,发红的脸上隐 藏不住他的兴奋。他说的是谁呢?就是现在我所要粗粗画几笔的彭德怀同志,他现在 正在前方担任红军前敌副总指挥。穿的是最普通的红军装束,但在灰色布的表面上,薄薄浮着黄的泥灰和黑色的油,显 得很旧,而且不大合身,不过他似乎从来就没有感觉得到。脸色是看不清的,因为常 常有许多被寒风所摧裂的小口布满着,但在这不算漂亮的脸上有两个黑的、活泼的眼 珠转动,看得见有在成人脸上找不到的天真和天真的顽皮。还有一张颇大的嘴,充分 表示着顽强,这是属于革命的无产阶级的顽强的神情。每当遇到一些青年干部或是什 么下级同志的时候,看得出那些昂奋的心都在他那种最

47、自然诚恳的握手里显得温柔起 来。他有时也同这些人开玩笑,说着一些粗鲁无伤的笑话,但更多的时候是耐烦地向 他们解释许多政治上工作上的问题,恳切地显示着对一个同志的勉励。这些听着的人 便望着他,心沉静了,然而同时又更奋起了。但一旦他不说话沉思着什么的时候,周 围便安静了,谁也唯恐惊扰了他。有些时候他的确使人怕的,因为他对工作是严格的, 虽说在生活上是马马虎虎;不过这些受了严厉批评的同志却会更爱他的。拥着一些老百姓的背,揉着它们,听老百姓讲家里事,举着大拇指在那些朴素的脸上 摇晃着说:“呱呱叫,你老乡好得很”那些嘴上长得有长胡的也会拍着他,或是 将烟杆送到他的嘴边,哪怕他总是笑者推着拒绝了。后来他走

48、了,但他的印象却永远 留在那些简单的纯洁的脑子中。(有删改).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中“自己常穿的破旧棉衣”的细节、文本二中“最普通”“不大合身”等表 述,都体现了彭德怀衣着简朴的特点。B.文本一没有直接描写彭总与陈兴允关于战斗的具体对话,借助陈兴允的心理活动主 要刻画彭总严厉和坚强的一面。C文本二开头以青年政治委员的话倾诉爱戴,文末写彭总留给百姓的深刻印象,别具 匠心,都运用侧面描写手法。D.文本一着重刻画彭德怀眼光的严肃、刚毅和深沉,文本二突出其眼神的活泼、天真 和顽皮,角度虽异,传神则同。7 .文本二说:“我们是怕他的,但我们更爱他!”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简要分析其 原因。8 .文本一和文本二是如何塑造彭德怀形象的?并据此概括“速写”的文体特征。【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