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1513****116 文档编号:93440630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的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古诗的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的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的教学计划.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古诗的教学计划 1、古诗的教学规划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 借助字典和课后解释把握诗意,感受语言的美丽。 学习题西林壁 一、复习导入 1. 把你喜爱的诗背诵给大家听。 2. 今日我们一起来观赏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二、自学古诗,明白大意 1. 自由诵读古诗,然后把你搜集到的有关的资料以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小组沟通。(可以利用字典、课后解释、课文插图来理解这首诗歌) 2. 请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沟通,在沟通中主要引导学生弄明白诗歌意思。 3. 在山中为什么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教师可以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古诗的意

2、义。 4. 出示庐山不同角度的画面,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再解决疑问。(意图: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学生不简单理解的,电教手段的运用可以帮忙学生很直观地弄明白。) 三、体会诗境,感悟道理 1. 刚刚大家通过自学。明白了古诗的也许意思,下面大家一边听教师诵读这首诗,一边闭上眼睛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配乐诵读,学生想象。 2. 沟通,估量学生可能想象到庐山宏伟的景象,比方连绵不断、凹凸起伏的山峰等,教师应当鼓舞学生进展有创意的想象。 3. 争论,然后沟通。 (1)大家想想看: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2)结合课后2题的图画,说说从题西林壁一诗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

3、诗。(教师可以适时地给学生配乐朗读) 学习四时田园杂兴 一、迁移导入 我们学过哪些有关农村生活或儿童生活的古诗?请背诵几首。 提示课题:四时田园杂兴。留意“兴”是多音字,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二、学习四时田园杂兴 1. 检查自学状况。 2. 朗读质疑。 教师应对学生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可以集中释疑,也可以随机师生共同释疑。 3. 诵读感悟,理解古诗的意境。 (1)朗读古诗,认真欣赏课文中的图画,大致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小组争论:这首诗分别消失了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 (2)想象诗中所描写的人与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内容。 (3)诵读指导。我们在朗读这首古诗的时候,应当用什么样的语气?大人

4、的辛苦和儿童的天真得意,要在诵读中加以表达,还要读好停顿的韵脚。 (4)诵读课文,品尝语言。 “昼出耘田夜绩麻”“也傍桑阴学种瓜”两行,详细地描写了大人们耕织的状况和孩子学着大人的样子也在桑树下学着种瓜的情景。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你读了之后能明白其中的“未解”和“傍”的意思吗? (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小组里先说说,再全班沟通。 三、练习背诵 四、配动作背诵 依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自由组合配上动作背诵,表现这首诗描写的内容。 五、练习书写 1. 书写生字。 2. 练习默写古诗,同桌批改订正。 参考资料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

5、士,眉州眉山人。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被贬至岭南的惠州(今广东惠阳)和极远的儋州(今海南儋县)。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为“宋四大家”之一,诗词成就也很高。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巡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最终一首,也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题目中的西林指西林寺,位于庐山东林寺西,创立于东晋年间,是庐山最古老的名刹之一。寺后有闻名的唐建千佛塔。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夫的苦痛、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词风清逸淡远。

6、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2、古诗的教学规划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能背诵并任选一首默写。 3.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育喜爱大自然、喜爱祖国的情感。 二、学习预备 1、课前可让学生回忆课上或课外学过李白、苏轼的哪些诗或词。 2、收集一些描写山水的古诗读一读。 三、学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第一首,其次课时学习其次首。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沟通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描写水的诗 2、自己把望天门山读几遍,读熟了,再看看课文中的解释,想想这首诗每句话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在小组里争论,弄懂不理解的词语

7、。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然后把全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自由诵读,结合看课文、挂图,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要说得详细些,而不仅仅是用白话翻译古诗。还可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画好后,到讲台前说一说,重点说说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并请同学们评一评,看是否把诗中的景象、的感受画了出来。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熟读成诵。 6、依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想象,写一篇短文。 其次学时 1、沟通背诵学过的苏轼的诗,描山水的诗。背诵望天门山。 2、自己把题西林壁读几遍,读熟了,再看看课文中的解释,想想这首诗每句话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

8、在小组里争论,弄懂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然后把全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自由诵读,结合看课文、挂图,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要说得详细些,而不仅仅是用白话翻译古诗。还可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画好后,到讲台前说一说,重点说说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并请同学们评一评,看是否把诗中的景象、的感受画了出来。(特殊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可以用张开的手来帮忙理解“横看”五个手指像五座山峰;侧看就是一座山峰。“远近凹凸各不同”则要想象:远处看到的可能是什么样崇山峻岭,连绵起伏;近处看到的可能是一座或几座山峰;高处看到的可能是白云之上,大

9、大小小的山头;低处看到的可能是陡崖峭壁,仰头看那山是非常宏伟 5、那么,庐山究竟是什么样呢?为什么始终看不出呢?小组争论。 6、大组沟通,明白:写景中寄寓了一个深刻而又普遍的道理当局着迷,旁观者清。 7、背诵和默写。 3、古诗教学规划 教学要求 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生活困苦的状况,熟悉封建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激发喜爱社会主义的感情,24.古诗二首。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结合句子理解字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重点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所描写的内容及诗中所表现的

10、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预备 教学挂图、幻灯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一)教师提出要求: 1.你知道古代劳动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吗?请读读这两首古诗吧。读的时候,要放声朗读几遍。 2.读句子,弄懂生字和“犹”“市”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不理解的地方登记来。 (二)学生按要求预习: (三)检查预习: 1.指名学生朗读两首古诗。 留意正音: 粟(s)闲(_n) 饿() 蚕(cn)归(gu) 泪(li) 罗(lu)绮(q)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农夫种了很多粮食,还被饿死了;养蚕的人却穿不上好衣服。) (四)学生质疑

11、,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1.古风:就是古体诗,是仿照汉魏以来古诗的,不像近体诗那样受格律的严格限制。 2.四海:古人的地理概念,认为中国的东西南北四周都被海洋包围着,所以经常用“四海”“海内”代表整个中国的疆域。“四海”在这里指全部的土地。 3.蚕妇:养蚕的妇女。 4.罗绮:罗,素色丝织品。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罗绮统称全部的丝织品,这里指用绸缎做的衣服。 二、简介古风及诗的时代背景 同学们学过一首古诗题目是锄禾吧。学生齐声背诵锄禾,这首古诗的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李绅,唐朝诗人。)这首古风也是唐朝诗人李绅作的。他做过唐武宗李昂的宰相,是大诗人白居易的朋友,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24.

12、古诗二首。他的这两首诗锄禾和古风就是在当时已广泛传诵,始终流传至今的悯农二首。悯,在这里是怜悯的意思。 古风为中唐时代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地方势力割据,不受朝廷掌握,中心政权和地方割据变本加厉地压榨和掠夺农夫,广阔农夫陷于极其困苦的境地。当时有一些政治上较有远见,生活上又比拟接近人民的诗人,对这种状况不平和忧虑。从那时起,就不断有反映农夫疾苦的诗歌消失。李绅就是特别接近人民的。他的古风不仅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语言浅显通俗,易懂,易记。 三、朗读古风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此根底上,背诵下来 (一)先解词,再讲句子的意思。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提问) 粟:就是小米。这里指

13、稻、麦、高粱、玉米等粮种。子:子实,这里指收获的粮食。诗中“粟”与“子”意思一样。“一”和“万”都是虚数,指很多。 句意:春天播种一粒种子,到了秋天收到很多粮食。 2.“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略) 闲田:闲,选择:(有空、没使用、与正事无关)闲田,是空闲的田地。 农夫:农夫。夫,旧时成年男子的通称。农夫、渔夫等。 犹,选择:(迟疑、犹如、还) 句意:四海之内,已经没有空闲的田地了,可是辛勤耕种的农夫还是饥饿而死。 (二)背诵全诗。 四、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一)提问:“农夫犹饿死”是在什么状况下发生的? 1.“秋收万颗子”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2.“四海无闲田”全部的田地都种

14、上了粮食。 通过“万颗子”“无闲田”再现农夫的.辛勤劳动。种得广,收得多,理应过上比拟富有的日子。可是种田的偏偏没有粮食吃。 (二)提问:为什么农夫会被饿死? 1.农夫租种地主的土地,要交许多地租。 2.农夫还要交很多种税。 3.地主残酷地剥削农夫。 4.丰收年农夫还饿死了,要是遇到灾荒就更凄惨了。 5.辛勤劳动的农夫没有粮食吃,不劳动的地主家倒是粮食满仓,太不合理了。 (三)提问: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对当时劳动者不得食的社会现实不满。 2.表达了对农夫的怜悯。 (四)教师小结:这首古风,表现出对封建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不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怜悯。 (五

15、)有感情地背诵古风。 五、比拟每组字的音、形、义 粟,就是小米。栗,就是栗子。票,就是车票,门票的“票”。 “颗”是量词指圆形或粒状的东西,如一颗珠子,一颗心 “棵”是量词,指植物,如一棵树,一棵白菜。 闲(_n),半包围构造“门”字里面是“木” 闭(b),半包围构造“门”字里面是“才” “闲”是空闲的意思,如闲田。 “闭”是关上的意思,如闭口。 六、默写古风,然后自查,改正错别字 板书设计 其次课时 一、复习检查:背诵古风 二、指名朗读:蚕妇 三、简介蚕妇及诗的时代背景 蚕妇的是宋代诗人张愈。张愈,字少愚,号白云先生,四川益州郫人。屡次参与考试都未考中。后来有人推举他,朝廷任命他为秘书省校书

16、郎,他却不承受,隐居家乡。 蚕妇写于北宋时期。当时封建官僚机构臃肿,统治阶级浪费铺张,挥霍无度,加上与辽、西夏妥协求和,每年输纳大批绢帛、白银,使北宋政府的财政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为了摆脱危机,封建统治者舍命的向人民榨取赋税。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国内阶级冲突日益锋利。诗人以此为背景写了这首诗。 四、朗读蚕妇,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此根底上,背诵下来 (一)先解词,再讲诗句的意思。(提问) 1.“昨日入城市”。 昨日:昨天。 入:进到的意思。 选择字义: “昨日入城市” 市:(1)集市 (2)城市 (3)买卖(mi) 提问:谁入城去?(蚕妇、养蚕的妇女。) 住在什么地方?从哪里看出? (她住在乡下,

17、从“入城”可以看出。) 到城里集市上去做买卖,一般叫做什么?(赶集) 连起来怎么讲? 一个住在乡下的养蚕的妇女,昨天到城里去赶集。 4、古诗教学规划 教学要求: 1、在学生自读的根底上,结合阅读“译文”弄清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的意境。 2、引导学生多诵读,体会诗的意蕴,在熟读的根底上背诵。 3、收集一些自己能读懂的古诗,增加语文积存。教学重点:在理解古诗的根底上,把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积存课外古诗。 教学安排: 一、学习凉州词。 1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 2启发学生沟通自学成果,鼓舞他们提出不懂的问题。 3有重点地争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18、。 二、学习出塞 1、读课文,解题。 你怎么理解题目?简介 2教师范读课文。3、理解诗句(学生自学,有问题请教同桌,或请教教师)4体会诗的意境。 (l)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2)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渴望消失勇敢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帅,稳固边防的心情。 6、布置作业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出塞。 5、古诗的教学规划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 借助字典和课后解释把握诗意,感受语言的美丽。 学习题西林壁 一、复习导入 1. 把你喜爱的诗背诵给大家听。 2. 今日我们一起来观赏诗人苏轼的题西林

19、壁。 二、自学古诗,明白大意 1. 自由诵读古诗,然后把你搜集到的有关的资料以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小组沟通。(可以利用字典、课后解释、课文插图来理解这首诗歌) 2. 请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沟通,在沟通中主要引导学生弄明白诗歌意思。 3. 在山中为什么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教师可以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古诗的意义。 4. 出示庐山不同角度的画面,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再解决疑问。(意图: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学生不简单理解的,电教手段的运用可以帮忙学生很直观地弄明白。) 三、体会诗境,感悟道理 1. 刚刚大家通过自学。明白了古诗的也许意思,下面大家一边听教师诵读这首诗,一边闭上眼睛想象你看到

20、了什么。 教师配乐诵读,学生想象。 2. 沟通,估量学生可能想象到庐山宏伟的景象,比方连绵不断、凹凸起伏的山峰等,教师应当鼓舞学生进展有创意的想象。 3. 争论,然后沟通。 (1)大家想想看: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2)结合课后2题的图画,说说从题西林壁一诗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教师可以适时地给学生配乐朗读) 学习四时田园杂兴 一、迁移导入 我们学过哪些有关农村生活或儿童生活的古诗?请背诵几首。 提示课题:四时田园杂兴。留意“兴”是多音字,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二、学习四时田园杂兴 1. 检查自学状况。 2. 朗读质疑。 教师应对学生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21、。可以集中释疑,也可以随机师生共同释疑。 3. 诵读感悟,理解古诗的意境。 (1)朗读古诗,认真欣赏课文中的图画,大致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小组争论:这首诗分别消失了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 (2)想象诗中所描写的人与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内容。 (3)诵读指导。我们在朗读这首古诗的时候,应当用什么样的语气?大人的辛苦和儿童的天真得意,要在诵读中加以表达,还要读好停顿的韵脚。 (4)诵读课文,品尝语言。 “昼出耘田夜绩麻”“也傍桑阴学种瓜”两行,详细地描写了大人们耕织的状况和孩子学着大人的样子也在桑树下学着种瓜的情景。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你读了之后能明白其中的“未解”和“傍

22、”的意思吗? (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小组里先说说,再全班沟通。 三、练习背诵 四、配动作背诵 依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自由组合配上动作背诵,表现这首诗描写的内容。 五、练习书写 1. 书写生字。 2. 练习默写古诗,同桌批改订正。 参考资料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被贬至岭南的惠州(今广东惠阳)和极远的儋州(今海南儋县)。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为“宋四大家”之一,诗词成就也很高。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巡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

23、五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最终一首,也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题目中的西林指西林寺,位于庐山东林寺西,创立于东晋年间,是庐山最古老的名刹之一。寺后有闻名的唐建千佛塔。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夫的苦痛、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词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6、古诗教学规划 教学目标: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熟悉“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

24、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妙的意境。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和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教师知道,咱们班的许多同学学过许多的古诗,也会背许多的古诗,谁情愿把自己最喜爱的一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 -展现学生平常的古诗积存 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 小结:所见-所观察的事物(东西)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小黑板:预习“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 二

25、读:划诞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 2、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预习三读法“来预习一下课文。 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 3、学习生字。 (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教师信任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三、精读课文。 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 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3、学生练读全诗。(4人组内合作朗读)指名1号做朗读汇

26、报。 4、在4人组内沟通: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5、全班沟通。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解决问题) 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插图。 A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B放录音(牧童唱歌的声音)听!牧童快乐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C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其次句话的意思。 心想捕获鸣叫的知了,立刻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27、 齐读诗句。 (3)、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获树上鸣叫的知了,立刻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4)挑一句自己最喜爱的读一读。(指名读) (5)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四、读诗想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依据画面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名说说) 2、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林:左边

28、的木的捺改成点。 黄、童: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 范写“黄“、“童“ 六、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你最喜爱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其次课时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问: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合作,试读课文。检查字音,订正读错了字音。 3、指名两人组朗读汇报。 三、图文对比,理解感悟。 1、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沟通自学。课堂争论疑难词句,通过投影重点讲解

29、“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严厉) 3、认真观看图画,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4、简洁叙述诗意。 5、全班齐读全诗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 教师范读。 2. 学生练读。(4人组内,一人朗读古诗,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画面。组内沟通) 3. 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绚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绽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静静地流淌,池水特别清亮,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4. 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5. 朗读反应。 6 .练习背诵。 五、学习生字。稳固词语。 1. 出示带音节生字认读。 2. 去掉音节认读。 3. 小组合作,制造性认记字形。 4、认读课后我会读的词语。 六、.总结全文。 七、课后拓展: 和伙伴们沟通自己会背的古诗。 古诗的教学规划这篇文章共2707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