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5.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93400209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PDF 页数:79 大小:8.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5.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鲁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5.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5.pdf(7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鲁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他们但缺少社会经历。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原则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

2、生通过以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三、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的通信种类,学会使用基本的通信方式,了解通信的发展情况,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2、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了解诚信的内涵。懂得人无信不立,感受有无诚信给人们的生活和心理带来的不同影响。懂得当今社会倡导诚信的意义,原意为建造诚信社会尽力。3、了解学校、班级民主生活的表现

3、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懂得权利与义务要相统一,了解有关社会民主生活的常识。初步明白民主生活的意义,树立现代民主意识;能够按公开、公平、民主、平等的原则,行使自己的权利;增强社会民主意识。4、初步了解人类的发展进程和儿千年来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对祖国文化的兴趣;了解和探究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人物和中国文化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以及保护文物意识。四、教学建议及措施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 减、替换、补 充

4、”。,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 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

5、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

6、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4、改革教学方式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

7、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通信与生活8-1 0课时第二单元让诚信永相伴6-8课时第三单元我们的民主生活1 0-一11课时第四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 0-一12课时四年级 品德与社会统册备课一、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 一单 元“通信连万家”第二单元“让诚信永相伴”,第 三单元“我们的民主生活”,第四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二、学生情况分析:本班现有学生分别来自不同学校;有的是新转学来的,学生的思想行为各不相同,部分学生比较自私,团结协作精神差.学生

8、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比较差,有些学生作业拖拉,字写得比较差。上课时,不爱动脑、动笔,需要不断督促。三、教学目标:L 教育学生讲诚信,从小爱祖国,长大做一个祖国江山的保卫者。2、教育学生做一个班级生活的积极参与者,了解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化。3、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4、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5、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6、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四、教学重难点:1.教育学生讲诚信,从小爱祖国,长大做一个祖国江山的保卫者。2、教育学生做

9、一个班级生活的积极参与者,了解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五、教学时间安排:第一单元:3课时;第二单元:4课时;第三单元:4课时第四单元:4课时。六、教法学法:讨论交流、社会实践法、总结点拨等。七、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投影仪等。八、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一、要明确思品课程的目标理念。思品课程的目标理念,是“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对于这一目标理念,思品教师要高度重视。课标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思品教师要围绕这一目标理念开展好教学活动。怎样理解做负责任

10、的公民?它主要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第一,是对自己责任。教材中诸如珍爱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悦纳青春、自尊自强、磨砺意志、刻苦学习等内容,都属于对自己负责的范畴。第二,是对他人负责。教材中诸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热爱集体、诚实守信等内容,都属于对他人责任的范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公民在行使自己享有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享有的合法权益,履行自己应该承担的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是对他人负责的重要表现。对此,教材从法律角度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第三,是对国家和社会负责。教材中诸如热爱祖国、承担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培养亲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等内容,都属于对国家负责的范畴。第四,是

11、对自然责任。教材中诸如亲近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续发展等内容,都属于对自然负责的范畴。上述四个方面是个有机整体,是课堂教学的几个重要维度。也就是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作为价值观它强调和体现的是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体价值取向的有机统一。它既强调个人价值,又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它既强调科学价值,又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既强调人类价值,又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也就是说,教师无论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哪课教学内容,都要站在上述目标理念的高度开展教学活动,注重四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和价值引导。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和引导。第二、正确认识和对待教材。现行思品课教材属于

12、课程资源中的文本资源,教师必须明确:教材它不是教本,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本,它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它与教师、学生的关系是平等对话关系。基于上述认识,对于教材应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第一,要依据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第二,耍活化教材;第三,要用最鲜活的信息充实教材;第四,可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师拥有的知识,在师生互动中形成新知识,不断地完善、充实和建构教材。由于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所以必须依据教材进行教学。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领会编者意图,注重发挥教材功能,着力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教材提供的知识、简明的道理。但依据教材并不是照本宣科,并不是局限在教材框定的知识范围内开展教学活

13、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调整、整合教材内容,对教学内容可以进行重新设计,创设新的教学情境,提出新的探究问题,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思考形成新理念,对教材不断的超越和创新。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曾经指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与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换言之,能否创造性的运用教材是一流教师与三流教师的分水岭。在课程改革中,还有一个重要理念每位教师都应该知晓,即每节课的知识应由三个方面构成。即:一是教材、教参提供的知识;二是教师自己积淀的丰富知识;三是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所形成(生成性)的新知识,课堂知识应有这三个方面知识构成。由于教材已不再是呈现知识的唯一源泉,所以我

14、们要依据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要不断地完善、充实和建构教材,这是十分重要的。第三、要做到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化的有机统一。在思品课教学中,广大教师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创设了许多教与学的情境,设计了诸如小组讨论、小品表演、生问生答、智力大比拼、正反方辩论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将内容的呈现与活动的开展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即内容活动化,从而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我们应该予以充分肯定。因为它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和认知过程。但是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我们坚持内容活动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活动内容化,即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有关知识,明白相关道理,学

15、会如何做人等。如果忽视了活动内容化,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就失去了内容活动化的意义。第四、要准确把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依据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扮演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评价者)、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的角色,这是新课程确立的全方位的角色定位。在课堂教学中,上述任何方面的角色都不可缺失。从目前的情况看,绝大部分教师都能很好地扮演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但其他方面的角色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位现象。引导者角色:所谓引导就是引领和指导。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师生的地位平等,但二者的水平不同。教师的引导不应仅仅停留在重复和赞赏学生的见解上,还应做

16、到该点拔要点拔、该夯实的要夯实。(夯实观点)该提升的要提升(提升情感、提升价值取向)。该精讲的要精讲。要根据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呈现的认知水平,选择恰当的时机及时进行精讲,为了易于操作,特提出六种精讲的时机:供教师们参考。在什么时候要精讲:一是讲在学生认识肤浅时;二是讲在学生争论不休时;三是讲在学生呈现亮点时;四是讲在需要夯实时;五是讲在需要提升情感时;六是讲在需要建构知识时。教师酌情适度进行讲解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生并不矛盾。从宏观上看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分为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两种。这两种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前者,又不能忽视后者。新课程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注重采用自主、探

17、究式学习方式。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也并不意味着要彻底淘汰旧的学习方式,因为上述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存在的价值。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交替、综合采用上述学习方式。第五、要做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预设需要熟读课程标准,建立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然后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景、设计教学环节,设计探究问题、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引导学法、设计所需课件等都属于广义的预设范畴。也就是对课堂作出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一个完整有序的过程。俗话讲,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只有精心进行预设,才能很好地实现教材目标。但预设并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并

18、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了教案让学生就范。教学活动是各种教学资源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的动态活动,预设须与生成要有机结合。“生成性”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新课程追求动态生成,但生成离不开预设,只有充分预设,才能为生成打下基础,才能构建和谐课堂,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生成性的活动课,不是完全预设的精彩,老师很难提前预设这样的活动会产生怎样的结果,这样的课在于教师随机应变、调控和驾驭,观摩课如果能观摩到生成性的课,哪是最值得观赏的课。生成通常指的是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呈现出的闪光点,包括宽于教材的鲜活知识、学生独特有价值的见解、体现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等。每节课都应该有生成,都应该有闪光点。否则,只有预

19、设,互动就流于形式,互动就失去意义,所以,我们要给学生生成新知识预留空间。在预设过程中,设计的情景和问题应有益于生成,为生成做好铺垫,为生成创造条件。课改实践证明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的课,才是有活力的课,才是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课。否则就是僵死的课。第六、要合理、恰当使用课件等音像资源。课件等音像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形象、直观等特点,它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学的立体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课件的使用数量和次数并非越多越好,或者节节课都自始至终地利用媒体进行教学。如果过量使用、频繁使用课件,会导致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课件的视听上,而忽视学生的思考、理解和感悟,

20、反而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另外,制作和演示课件,包括演示复制他人制作的课件,都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如果展示的课件只图红花热闹,教学效果不佳,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时间的浪费。教学实践和成功课件告诉我们,使课件等音像资源应该符合三项要求。即:必要性、创新性、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九、教学措施: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第一单元通信与生活第一课:通信连万家教学目的

21、1 .使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具体的通信手段知道什么是通信。2.使学生懂得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离不开通信。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通信”及一些具体的通信手段。难点是通信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教具准备学生订阅的报刊、信件、电报单、生日贺卡、半导体收音机、儿童玩具电话机、儿童玩具无线电对讲机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地球上的人类是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生活环境中的。在这个大的社会生活环境中,有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各行各业。在前面的两个单元里我们了解了农业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关系,交通运输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关系。今天我们就再来了解一下,通信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关系。教师:在我

22、们现代社会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有许多的事情告诉别人,或是别人有事情或信息告诉我们。有些事情是可以亲自面谈的,可是有些事情由于路途遥远或是时间的原因无法面谈。这就需要利用通信手段来解决。我们打个电话、写封信或拍封电报,这就是通信“就是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教师:你们知道常见的通信方式都有哪些吗?学生:(学生讨论)寄送信件、发行报刊、打电话、拍电报、听无线电收音机广播、看电视。教师: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新的通信方式不断地走入我们的社会生活,像传真。卫星通信、电视电话等。教师:(把报刊、杂志、信件、贺卡、明信片等展示给同学们)你们都经常阅读什么报纸,订阅哪些杂志,收到过别人寄来的信件和贺

23、卡吗?学生:人民日报可以知道很多国内外大事;广播节目报可以了解到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播送的节目内容;中国少年报可以了解到全国小学生的各种活动。教师:我们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可以了解到很多新闻和国内外大事,可以增长很多的知识,互赠贺卡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教师:(手持半导体收音机)你们每天都听无线电广播吗?收音机里每天都播送什么内容?学生:少儿节目、天气预报、新闻与报纸摘要教师:每天看电视,最爱看什么节目?(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听广播、看电视、打电话、拍电报这也是通信,此外还有我们平时接触不多的传真等。教师:观察图中都是什么通信方式。学生:(看图叙述。)教师: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在我们的社会

24、生活中如果没有这些通信设施,将会是怎样的呢?学生:(讨论)略。教师:我们现代社会生活是离不开通信的。我们通过这些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可以非常快地看到、听到全国的和世界各地的新闻。有的当时就可以听到、看到。你们可以举一点这方面的例子吗?学生:卫星转播的奥运会、亚运会、各种大型体育比赛。教师: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好像把地球都缩小了,好像把我们和遥远地方的距离都缩短了。我们是“在通信中了解社会”了。教师:在通信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遵守相关法律)教师依据板书归纳总结全课,巩固知识。板书设计:一、传递信息就是通信二、现代生活离不开通信信件、报纸、电话、电和广播、电讯三、在通信中也要遵守法律第二课:

25、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目标:知识:使学生知道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和特点;知道近代以来通信的主要种类和特点。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小结的主要内容,并能有条理的表达大意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教学重点:古代通信的特点和方式教学难点:古代通信到近代以来的通信变化即如何体现“发展”。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教师启用电脑点击图片一,提问:画面反映了什么内容?(提示:烽火狼烟)。2.教师点击电脑,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画面反映的又是什么内容?(提问:电波或电信号的声音,反映信息传递的快速。)3.讲述:以上两组画面反映

26、了通信在人类社会中的变化。导入新课。(-)新课传授:讨论交流:古 代 通 信 的 主 要 方 式 是 什 么?除了烽火狼烟之外,古代还有哪些通信手段?第一,古代的通信方式为依靠人力、畜力传递信件实物的邮政通信。第二,擂鼓传信和飞鸽传书。(教师追加提问“擂鼓传信传递什么信息,飞鸽传书又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古代通信的特点是什么?”教师:燃起烽火点燃狼烟这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当时社会最为快捷的通信方法,可以说是现代预警信号的前身。那么在我国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在国外,古代的人们又是怎样进行通信的?提示从通信工具、业务种类、传递的速度与数量、传递的内容四方面进行。教师小结过渡:古代通信靠人力、畜

27、力完成传递速度慢、数量少。传递的主要信函等实物没有民间的通信,多是官方通信,那么近代以来通信出现了哪些变化?出示不同年代通信速度对照表,学生讨论。(三)探究活动:1.过去的电话什么样子,有什么用途?今天出现了哪些电话,有什么用途?2.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回答进行归纳。3.师生共同总结:过去的电话有话筒(听筒)、话机、话线、电线、很笨重,不能携带。只能听到声音。现在,有录音电话,电话有录音机的功能;可视电话,在打电话时能够看到地方,听到声音,拉近了打电话人的距离;传真电话有传真机的功能;电话现在可装分机;无线移动电话、携带方便,可打电话、发收短消息、存储信息、照相等多种功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

28、们的社会生活。4.师生畅想未来的通信还会有哪些变化。第三课:小窗口大世界一、学生实态在城市中,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广泛地接触到了各种类型的传媒,对各种媒体的操作方法已经基本掌握,他们能够从各种媒体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众多的媒体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有电视媒体、广播媒体、广告媒体等类型,但在这些媒体使用的能力上,不同的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许多学生对媒体使用的选择上还有一定的误区,老师应当更多地给学生一定的导向。另外,在学习的方法方面,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小组合作预习、调查生活的方法,若要顺利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就要善于调动和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并引导他们运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和调查方法,丰富

29、发展他们的认知,理解和感悟受到教育,获得经验。二、教科书分析本课题是第四单元 通信与生活主题三“小窗口,大世界”的 第 1课时,既要让学生了解大众传媒的概念,对各种不同的传媒进行初步介绍,又要让学生学习怎样在生活中利用各种媒体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不仅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传媒世界的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感受强烈的时代气息,激发他们探究传媒世界的愿望,进而进一步运用传媒。教材的编排提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前必须要充分地感知生活、了解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调查、体验、合作、交流等途径来探究自己身边的传媒世界,使学生感受到信息传媒在生活的重要性。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学生准备1、班级

30、学生自由组合成8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利用课下时间查找有关传媒概念的资料。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电视、广播、书报、广告、杂志、网络等媒体在生活中的运用,了解这些媒体的作用,并查阅相关媒体资料。3、将学习小组收集的资料以各种形式在课前整理消化,以备课上交流。教师准备1、摸底调查,知道学生对各种媒体的认知水平和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电视节目的喜好。2、收集各类传媒的资料,了解学生信息的来源。3、提供搜索资料的门户网站。4、春 节 晚 会 千手观音片断、歌 曲 老鼠爱大米、可口可乐广告图片及广告歌曲等传媒资料。四、本课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大众传媒,以及大众媒体的种类;2、使学生知

31、道通过大众媒体这个小窗口,可以了解神奇多彩的大千世界;3、了解传媒对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意义,要学会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各种媒体,学会从电视、书籍、杂志、网络等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五、教学结构(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整体设计1、课前准备,阶 梯 攻 关2、组内合作,回 忆 经 验3、广谈体验,争论疑义4、课内调查,归 纳 整 理5、交流生活,解 决 问 题6、提出目标,评价自我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阶梯攻关师:小小窗口感知大千世界,了解传媒,感受精彩,今天老师将同学们一起聊聊有关大众传媒的话题。教师出示课前阶梯攻关目标:1、什么是大众传媒?2、生活中有那些我们

32、熟悉的媒体?(要求各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组的调查结果写出所知道传媒的种类,越多越好)学习小组根据预习情况选择不同难度进行知识攻关。()组内合作,回忆经验1、师:下面进入生活测试目标,生活测试目标主要是要考察同学们的观察力,以及生活实践能力,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没有固定答案,但是要求同学们回答过程中,必须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做答,下面每个学习小组有20秒钟时间选择决定自己的测题选项。2、学生选择不同生活测试题,小组合作,回忆生活经验,回答问题。(三)广谈体验,争论疑义教师从三个不同角度让学生了解媒体的传播,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1、播放网络流行歌曲 老鼠爱大米,师提出问题:请问这段音乐你最早是在什

33、么地方听到的?你能说出这首歌最初是通过哪种传媒来进行推广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教师小结)2、教师提出有关广告、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问题,学习小组合作解答。3、学生总结媒体在生活中的作用。(四)课内调查,归纳整理1、师:现在无论广播电视,还是书刊网络,各种媒体都和我们的生活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多姿多彩的媒体世界中,哪些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受到大家欢迎呢?让我们做个课堂小调查吧。2、学习小组调查同学们喜欢的电视广播节目类型、报刊书籍类型,有学习小组组长负责填表。3、学生自由总结自己喜欢此类型媒体的原因。(五)交流生活,解决问题1、师:

34、随着大众媒体的普及,看电视、报纸、听广播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我们是怎样利用身边的媒体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生活聊天室,一起聊聊吧!2、出示问题:昨天,社会老师给我们讲了航天英雄杨立伟叔叔与神舟五号的故事,我们特别感兴趣,想了解更多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可又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到这些资料,同学们,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3、学生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解决方案。4、师生对话,教师引导学生(六)提出目标,评价自我1、教师布置新任务,出示问题:问题一:我家终于要买电脑了,可是爸爸妈妈却不知道哪种品牌最好,同学们知道吗?你们是从哪里了解到的呢?问题二:最近我们要

35、到郊外去野餐,可是总担心天气不好,如果万一下雨了,那多扫兴呀,这可怎么办呀?2、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回答。3、小组对课堂学习进行自我评价。4、教师总结。第四课:从看电视说起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选择健康电视内容进行娱乐的能力,能合理安排时间。2、认识电视、网络、书刊等大众媒体对自己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大众传媒。3、能够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与父母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教学重点:认识电视、网络、书刊等大众媒体对自己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大众传媒。教学难点:能够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与父母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教学过程一、引入话题师:同学们,你们喜

36、欢看电视吗?(喜欢)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播放一些精彩的电视栏目片头)。师:平时你们都喜欢看哪些栏目?为什么?二、看电视的风波师:我有一个小侄子,他也跟你们一样,喜欢看电视,尤其爱看 蓝猫淘气3 0 0 0问,可爸爸不让看,怕影响学习,只有周末才让看。他因此很苦恼,你能帮他想办法吗?师:你们的主意都不错,我一定转告他。师:你们也有类似的苦恼吗?生1:爸爸怕我眼睛近视,不让我看。生2:奶奶叫我离电视三尺远。生3:他说得不对,应该是三米远。师:对,我们看电视一定要注童保护眼睛,不要离电视太近,也不要看得太久。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本,了解一下大人对我们看电视有哪些不同的意见。(师生共同看课本,

37、教师在大屏幕上指导)师:看了他们的意见,你有什么想法?师:大人的哪些意见我们是可以接受的?(板书:控制时间、内容健康、合理安排时间)师:看电视并不是一无是处,你能说说都有哪些好处?师:你看电视时和家长争执过吗?怎么解决的?师:如果你是一名小记者,你能针对看电视的话题去询问哪些问题?师:我有一个小朋友,他也有好多问题要问,请你们帮他问一问。三、采访活动采访要求:3-5人自由组合,从电视内容、看电视时间和怎样合理安排三个方面选一个话题进行采访,注意填写好采访时间、采访对象和采访内容。(伴随轻快的音乐,学生们现场采访听课的老师。)汇报采访结果:第1组:我们采访的是看电视的时间要求,结论是4 0分钟以

38、内。第2组:我们采访的是电视内容的选择,知道了只看适合小朋友看的一些栏目,少看或不看成人动画,也不看方言剧,因为对我们学习普通话有影响。第3组:我们采访的是允不允许孩子看电视的话题,答案是支持、限制。第4组:我们采访的是合理安排时间的话题,答案是在课余时间看。四、拟订协议师: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让我们开阔视野、放松心情,生活还真离不开!如果你们和家人有什么争执,可以拟一份协议。(多媒体展示一份阅读课外书的协议样本,学生草拟。)同学之间交流自己拟订的协议。老师随机抽取典型的协议,师生共同评析。展示协议:(1)甲方与乙方看电视的时间规定;(2)甲方和乙方看电视时把一个节目看完才能换;(3)甲方可选择

39、哪几天晚上看电视;(4)电视内容必须对自己有益;五、拓展总结师:同学们拟订的协议真不错,希望你们回家以后同父母共同协商后再履行。除了看电视以外,你们知道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大众传媒吗?生:网络、广播、报刊、杂志师:说得好!那你们应该怎样选择呢?生 1:要选择内容健康的,因为网络里有暴力等不好的内容。生 2:要控制时间,注意用眼卫生。生 3:要合理安排时间,课余再去阅读。师:今天老师很高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生:因为我们知道了要尊重父母,学会了选择内容健康的电视节目,也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师:祝你们健康快乐成长!第二单元让诚信永相伴1.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做人

40、要诚实守信,才能取信于人。2.从正反体验中,感受诚信与否给人们的生活和心理带来的不同影响。对不诚不信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和愤怒;自己的失诚失信行为感到内疚自责。3.了解的内涵,能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不讲的行为进行辨别和道德评判,能根据不同的情境,在现实利益与道德冲突间选择正确的行为。4.知道社会生活中处处需要,当今社会倡导的意义,愿意为建造诚信社会尽力。1 .请你相信我教学目标1.知道诚信在待人处世中的重要性,言而无信不仅会给对方带来不悦,而且还人抢劫别人的信任。2.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诚实守信的。教学准备:准备“悄悄话”信箱。教学设计:活动一我信任的人1.让学生事先回忆在自己交往的人当中

41、,谁是自己最信任的人?自己为什么信任他?参照教材案例和表格,把自己信得过的人的姓名,以及信任的原因写出来。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也可以是父母、亲朋好友等。2.课上,师生共同进行互动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向全班汇报。3.在交流的基础上,大家共同总结,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活 动 二“悄悄话”信箱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由于一些人对自己不讲诚信,给自己带来的不快或伤害。如某次约定,对方失约;本以为对方说的是真心话,事后发现是谎言;明知是对方做的错事,化他就是不承认等。2.学生把遇到的类似事情和当时的心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这个人的看法写出来,

42、不要写上姓名,放 进“悄悄话”信箱。然后情学生任意抽出一张阅读,读后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谈自己的心情和感受。活 动 三 走 进“诚信乐园”此活动是对前两个活动的综合与总结,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梳理诚信的含义,疣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调整自己的行为。可以参考以下方式,开展学习和研讨活动。1.老师用童话的方式讲“诚信乐园”的故事:生 活 在“诚信乐园”里的人们没有猜疑,没有欺骗,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真诚相待 也可以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描绘生活在一个讲诚信的“诚信乐园”里,人们之间会怎样生活和交往,使学生对“诚信乐园”产生向往之情。2.小组交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走进“诚信乐

43、园”。然后选出代表汇报,全班共同拟订 诚信乐园”入园条件。3.制作诚信卡。请学生根据入园条件,想一想自己是否能进入“诚信乐园”,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每人制作一张“诚信卡”,在上面写上自己的承诺。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制作的“诚信卡”。4.每天查一查自己的承诺是不是做到了,并把履行的情况记录在卡上。每周末,凭着这张卡“诚信乐园”的人,都将被授予“诚信园民”的称号。2.诚信是金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儿童的生活体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2 .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准备:收集关于诚信的故事、格言等教学设计:活动一共话诚信1 .课前活动请学生将教

44、材第页的故事讲给周围人听,并根据下面的问卷表,了解他们对“诚信”的看法。也可以让学生问一问:“假如让你必须抛弃其中的一项,你会不会扔 掉 诚信?为什么?”2 .课上活动1)分组讨论教材上的故事:那个扔掉诚信的年轻人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象个不讲诚信的人在待人处世时会是什么样,这样下去,其结局可能是什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续演出来。2)组内交流课前调查的情况和问卷的统计结果,看 看 划 去“诚信”的人占多大比例,他们的理由是什么。3)结合教材第页的案例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如果丢掉了诚信,即使有关聪明的大脑,出众的才学,却因为不被社会承认,他的才学机敏无法展现、金钱荣誉无法获得

45、。从中懂得诚信是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做人要诚实守信进而体会“人无信不立”的含义。活动二假如没有诚信1.通过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等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教师也可以补充。2.结合学生收集的案例和教材第 页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中的不诚不信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1)在生活中,为什么有不少人心中总怀有一分猜疑或戒心?如买东西总害怕上当受骗,听商家介绍产品总怀疑有假,得到一个承诺总担心不能兑现等。2)当社会抢劫诚信时,那些诚实守信的人会受到什么影响?如当假货充斥市场时,那些诚实守法做生意的商家会受到什么影响?当人

46、们之间抢劫了最基本的信任,那些诚实守信的人会受到怎样的伤害通过研讨,使学生体会和认识:在社会生活中,一旦失去了诚信,不仅人当事者造成直接的伤害,而且也使整个社会抢劫安全感,人与人抢劫最起码的信任,受伤害的是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从而提高儿童对社会生活中不讲诚信现象的忧患意识和对诚信社会的向往。活 动 三 诚 信 讨 论 会1.让学生讲讲曾子杀猪的故事,并结合教材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曾子这样做有用意。可以围绕几个问题让学生分别续编故事:1)曾子的孩子听妈妈说回来要杀猪给他吃,非常高兴,可是妈妈回来后没有给他杀猪,他后来,他的妈妈再给他许诺,他会2)曾子的孩子盼望妈妈能给自己杀猪吃,可又担心,妈

47、妈会不会只是哄他,不会真的杀猪。没想到,爸爸和妈妈果然履行了承诺,他3)曾子的妻子本想用这句话哄哄孩子,没想到丈夫那么认真,她无法理解丈夫的举动。于是,夫妻争执了4)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说的胡道理,以后,她再给孩子许诺时会2.围绕书吕第 页“瞭望台”的内容,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展开讨论或辩论。可以围绕这样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辩论:1)假如你是老师,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处理?2)假如你是社会中的一员,像支持这们教师的做法,还是反对或不支持?3)你认为将这件事曝光,是不是小题大做?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分成不同的小组,各自说明自己的理由。教师在引导学生辩论时,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思考:这介女教师这样做的目

48、的,人们拿出这个问题来讨论的理由。3.社会呼唤诚信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承诺形式,感知社会各种主体(厂家-消费者、政府市民、签定合同的甲方乙方)对诚信的期待。2.知道诚信品牌毁之容易建之难,我们应该每时每事以诚为本。3.关注社会诚信问题,愿意为打造诚信社会出一份力。教学准备:社会调查教学设计:活 动 一 找 找 社 会 生 活 中 的 承 诺1.课前,让学生收集家中购物时获得的信誉卡、保修卡等,问一问父母或周围人,了解这些信誉卡、保修卡的作用;在购物时,有无这些卡对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会产生什么不同影响;厂家是不是履行了卡中的承诺。还可以让学生注意观察街道、村头墙上贴的一些向市民、村民

49、承诺的公约、告示;找 找、看一看媒体中相关报道等。通过这些访问、观察、查找等活动,让学生体会社会生活中承诺的各种形式与内容。2.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自己的调查情况。可以参考以下形式:1)信誉卡小展示。将收集的信誉卡、保修卡、房屋买卖合同、装修合同等展示出来,大家讲讲其中的故事。如商家按承诺上门服务,自己买到放心商品的喜悦和商家不讲信誉的烦恼等。2)说说社会生活中的承诺。在上一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调查和媒体案例,进一步说说在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承诺形式。如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签订合同、协议,政府部门对市民的承诺,村委会对村民的承诺等。在交流中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些承诺的意

50、义。如签订了合同意味着什么?如果学生家中有房屋买卖、装修合同,或村委会与村民签订的合同,可以让学生读读这些合同的内容,想想合同对双方有什么约束。再如政府、村镇、街道等有关部门向市民、村民做出承诺,说明了什么?当看到这些承诺得以兑现,人们是怎样的感受?活 动 二 品 牌 的 由 来1.调查了解本地区人们比较信赖的产品和信得过的商店,了解人们为什么信赖它们,并在班上交流。2 .将遇良才教材上的范例,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进行研讨。1)砸冰箱的事例引导学生讨论:厂长为什么要砸掉冰箱,如果放任充满生机流入市场,会出现什么后果?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根据不贩看法分成不同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