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9月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3398192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5.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9月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二生物9月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9月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9月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pdf(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南省长葛市一高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均为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A.。2、C 02.血浆蛋白、肝糖原B.抗体、激素、乩0、尿素C.纤维素、C a2神经递质、R N A聚合酶D.N a H P 0广、葡萄糖、氨基酸、载体【答案】B【解析】肝糖原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抗体、激素、1 0、尿素都可以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纤维素是植物多糖,不可能出现于动物体内,R N A聚合酶存在于细胞内,因此纤维素和R N A聚合酶都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C错误;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2.下图为高等动物

2、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B.代谢废物主要由泌尿系统排出体外C.从红细胞进入组织细胞中发挥作用的部位至少要经过6层生物膜D.所有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答案】D【解析】内环境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A正确;代谢废物主要由泌尿系统排出体外,B正确;从红细胞进入组织细胞中发挥作用的部位至少要经过1层红细胞膜、2层血管壁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共6层生物膜,C正确;单细胞生物没有内环境,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3.内

3、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下列哪项事实不支持这一观点()A.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C.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答案】B【解析】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引起的“空调病”是温差大导致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A正确;一人屏息段时间后,呼吸运动明显加强是机体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结果,B错误;到青藏高原后出现的头疼乏力、血压升高是因为缺氧导致内环境失调引起的,C正确;中暑是高温导致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疾病,D正确。4.动物运动时,神经支配同侧肢体屈肌舒张活动和伸肌收缩活动协调进

4、行。下图表示传入神经纤维的轴突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和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的机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屈肌和伸肌运动神经纤维上均发生膜电位的反转B.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上的载体蛋白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刺激释放抑制性递质D.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三个神经元构成【答案】C【解析】因为存在抑制性神经元,其兴奋时可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从而导致屈肌运动神经元产生抑制,屈肌运动神经纤维上虽然发生了电位改变,但仍然是内负外正,并没有发生膜电位的反转,A错误;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上的载体蛋白仍然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B错误;当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时,

5、其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即屈肌运动神经元)产生抑制,C正确;由图中可知:完成该反射活动需要传入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屈肌运动神经元、伸肌运动神经元四个神经元,D错误。5.关于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传出神经元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体液调节物可以由内分泌腺产生的,所以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C.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D.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答案】D【解析】传出神经元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A正确;体液种的激素是有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调节具有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等特点,B正确;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元之间

6、传递信息,C正确;胰高血糖素可以调节靶细胞的生命活动,但是不能为靶细胞提供能量,D错误。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人体血浆中I C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C.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不能释放神经递质D.N T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答案】B【解析】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和分泌神经递质的能力,A正确;人体血浆中K 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低,B错误;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不能释放神经递质,只有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才能释放神经递质,C正确;钠离子与动作电位的形成有关,即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D正确。7.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可以影响膜电位和突触传递过程,如细胞内C a 的升高

7、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而(流出细胞将会导致细胞膜内电位更负。则下列情形中不利于神经递质释放的是()A.Na*流入细胞内 B.C a?+流入细胞内C.K 流出细胞 D.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答案】C【解析】试 题 分 析:Na+流入细胞内,会使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神经元兴奋,促进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 质;细 胞 内 Ca2+的升高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有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K+流出细胞将会导致细胞膜内电位更负,神经元很难产生动作电位,因此不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后,更有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考点:本题考查兴奋的传递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

8、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8.某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起不到麻醉作用,与辣椒素共同使用时可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细葩膜突触后腹结构示意图A.如图所示的突触后膜A侧呈正电位B侧呈负电位B.若在静息时有较多离子通过通道蛋白I 出细胞,则通道蛋白I 为t通道c.辣椒素的作用机理是与通道蛋白II结合,进而改变通道蛋白n 的形态结构D.麻醉药的作用机理是堵塞了通道蛋白H I,导致Na无法外流【答案】D【解析】由于并没有引起兴奋,故还是外正内负,A正确;神经细胞内I 浓度明显高于细胞外,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不的外流,若在静息时有较多离子

9、通过通道蛋白I 出细胞,则通道蛋白I 为 K通道,B正确;辣椒素的作用机理是与通道蛋白II结合,进而改变通道蛋白n的形态结构,从而是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c正确;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是N a 内流,图示显示,麻醉药与辣椒素共同使用时,通道蛋白I I打开,进入细胞内的麻醉药堵塞了通道蛋白H I,再结合题意可推知,通道蛋白H I是N a通道,该麻醉药的作用机理是堵塞了通道蛋白I H,导致N a*无法内流,使突触后膜无法产生兴奋,进而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B项正确;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具有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等特点,D错误;答案是D。【考点定位】神经调节;体液调节9.如图表示一个完整反射弧结构

10、,其中腓肠肌既与传入神经相连,又与传出神经相连,且传出神经末梢与腓肠肌细胞接触部分类似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大脑既能接受兴奋,又能传递兴奋,故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可以双向进行B.兴奋传到突触后膜发生信号转换时N a*可以内流C.腓肠肌是效应器,刺激腓肠肌,由于兴奋在反射弧间单向传递,电流表指针将不发生偏转D.刺激N点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相同方向的偏转【答案】B【解析】由于突触的存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A错误;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产生兴奋,B正确;刺激腓肠肌 传入神经一大脑(神经中枢)fM点f电流计左电极(指针

11、偏转一次)f电流计右电极(指针又发生一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一腓肠肌。因此该过程中电流表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C错误;由于突触处兴奋是单向传递的,所以刺激N点电流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兴奋先后经过电流表的两极,所以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1 0.如图表示闰绍细胞(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参与调节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闰绍细胞通过递质使运动神经元1膜电位为内负外正B.闰绍细胞兴奋时会抑制运动神经元2的兴奋性C.图示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是一种正反馈调节D.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通过闰绍细胞抑制自身的活动,【

12、答案】C【解析】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是内负外正,闰绍细胞通过递质使运动神经元1的兴奋性受到抑制,但并不刺激其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由于闰绍细胞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当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通过闰绍细胞会抑制运动神经元2的兴奋性,B正确;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能够迅速调整神经元的状态,属于一种负反馈调节,从而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C错误;由于闰绍细胞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当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通过闰绍细胞之间的环状联系可使运动神经元1由兴奋状态恢复为抑制状态,D正确。1 1.在某溶液中维持正常活性的离体神经纤维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如图显示受刺激部位的膜电

13、位变化趋势(曲线1)和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趋势(曲线2),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a-c所需的时间和c点膜电位数值的大小均由膜内K*浓度决定B.b、d两点膜电位的数值不能代表静息电位C.曲线e -f段钠离子含量增多需要消耗能量D.g点前后神经细胞膜内外始终存在离子的交换【答案】C【解析】a-c所需的时间和c点膜电位数值大小均由膜内I C浓度决定,A正确;b,d两点膜电位的数值均为0,不是静息电位,B正确;曲线e-f段钠离子含量增多是钠离子内流导致的,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g点前后神经细胞膜内外始终存在离子的交换,D正确。1 2.4 0位同学手拉手围成周长6 8米的一圈,第1位同

14、学用右手捏第2位同学左手,第2位同学左手感受到第1位同学的刺激后马上用右手捏第3位同学,到第1位同学左手感受到第2 0位同学的刺激为止,共用时8.3秒。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人体的大脑皮层B.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人的手部皮肤上C.这4 0位同学的神经结构共同构成反射弧D.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平均速率为0.1 2 m/s【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该反射为复杂反射,神经中枢位于人体的大脑皮层,A正确。感受器位于人的手部皮肤上,效应器为上肢相关肌肉,B错。每一位同学都有其反射弧完成反射,C错。8.3秒包括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和在突触间传递的时间,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平均速率大

15、于 0.1 2 m/s,D 错。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1 3.有一种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阻断胰岛素效应的多肽X。用其处理小鼠后,可获得一种名为B亲菌素的激素。该激素能刺激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增殖。有关推断不合理的是()A.肝脏、肌肉等细胞膜上有与多肽X结合的受体B.用多肽X处理正常小鼠,最初小鼠血糖浓度会降低C.B亲菌素作用的靶细胞可能是胰岛B细胞D.注 射 B亲菌素可能有助于治疗某些糖尿病【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多肽X可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胰岛素能促进血糖

16、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肝脏、肌肉等细胞膜上都有胰岛素受体蛋白质,故 A正确;多肽X能阻断胰岛素效应,所以最初小鼠血糖浓度会升高,故 B错误;B亲菌素能刺激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增殖,能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胰岛B细胞,故 C正确;胰 岛 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胰岛B细胞,从而产生的胰岛素增多,可以有助于治疗某些由于胰岛 B细胞受损造成的糖尿病,故 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查血糖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1 4.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S

17、W.看语堂考.60捻)册用出任察10 40 200 I 000血 浆 胰 岛 素(pU/mL)A.曲线a的下降与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减慢有关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C.当胰岛素浓度为4 0 u U/m 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能维持相对稳定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将处于兴奋状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实验中经常要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实验鼠是健康的,并能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达到稳态.本题的自变量是血浆胰岛素含量,包括胰岛B细胞的分泌量和体外注射剂量两部分;因变量是血糖含量,观测指标是血糖补充速率和血糖的消耗速率.胰

18、岛素是哺乳动物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横坐标从左到右,血浆胰岛素含量不断增多,说明血糖浓度从高到低,血糖的补充速率逐渐下降和血糖的消耗速率升高也加以印证.随着胰岛素含量增加,血糖含量下降,所以a曲线为血糖补充速率、b曲线为血糖消耗速率.解:A、胰岛素作用是使血糖浓度降低,随着曲线a血糖补充速率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变慢,A正确;B、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随着曲线b血糖消耗速率的上升,葡萄糖转变成肝糖原和肌糖原的速度加快,B正确;C、当胰岛素浓度为1 0u U/mL时-,血糖补充速率是2.0mg/kgmin,血糖消耗速率2.0mg/kgmin,血糖补充速率等于消耗速率,此时血

19、糖浓度能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D、血浆胰岛素含量不断增多,会刺激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将处于兴奋状态,D正确.故选:C.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1 5.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I、I I、H I、I V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体外体外 而 而体外体外A.内环境与I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表示食物的消化、吸收;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C.I I I表示泌尿系统的肾脏;I V表示的器官是皮肤D.I I内的葡萄糖通过进入血浆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答案】D【解析】I与体外之

20、间的物质能出能进,并能为内环境提供和排出C 02,这说明I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I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A正确;I I与体外之间的物质只能进不能出为消化系统,由n内进入内环境的过程为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m与内环境之间能进能出,与外界环境能出不进,I I I 为泌尿系统.过程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正确;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的,肾脏是形成尿的主要器官。图中m 与内环境之间能进能出,与外界环境能出不进,m 为泌尿系统的肾脏;皮肤有保护的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w表示的器官为皮肤,c正确;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通过协助扩散这种方式来完成的,而

21、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等等一些细胞的方式是通过主动运输来完成的,也就是说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视其对象而论,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确定图中I、n、i n、w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系统和器官,营养物质的吸收、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等生理过程。1 6.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确切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来维持的D.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

22、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答案】C【解析】内环境的稳态包括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其中理化性质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A正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正确;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c错误;内环境稳态是在调节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D 正确。1 7 .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

23、碳酸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A.B.C.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在细胞内,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成分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1 8 .图示模型为有关生理结构或过程,下列叙述与其相符合的是()ABCA.若图示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则 B为脊髓,B中只有一个突触结构B.若图示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则 A为效应器,C为感受器C.若图示为减数分裂过程,则 A可代表卵原细胞,B为第一极体,C为第二极体和卵细胞D.若 A代表骨髓造血干细胞,B代 表 T细胞,C代表癌细胞,则代表分化过程【答案】A【解析】若

24、图示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则B为脊髓,即神经中枢,B中不止一个突触结构,A错误;若图示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于冲动是沿反射弧单向传递,则C为效应器,A为感受器,B错误;若图示为减数分裂过程,则A可代表卵原细胞,B为第一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C为第二极体和卵细胞,C错误;若A代表骨髓造血干细胞,B代表T细胞,C代表癌细胞,则代表正常分化过程,代表畸形分化过程,D错误;答案是D。【考点定位】反射弧;细胞分化;减数分裂1 9.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效应T细胞)和长期保护(记忆T细胞)的分工:短期保护的T细胞带有“战士”的蛋白分子标记;长期保护的T细胞则有“记忆细胞”的蛋白分子标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25、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效应T细胞B.T细胞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杀死C.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D.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答案】A【解析】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后与抗体结合。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不能呈递抗原,也不能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考点定位】细胞免疫2 0.腺鼠疫病原体是鼠疫杆菌,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6、)A.抗毒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外毒素是一种抗体C.外毒素是一种小分子物质 D.抗毒素由效应T细胞产生【答案】A【解析】抗毒素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是针对外毒素,属于抗体,其化学本质为免疫球蛋白,A正确;外毒素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所以属于一种抗原,B错误;外毒素是某些细菌代谢过程中向细胞外分泌的毒性蛋白,属于生物大分子,C错误;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参与体液免疫,D错误。2 1.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一,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

27、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正 常 免 疫 自 身 免 疫 病 免 疫 缺 陷 过 敏 反 应A.B,C.D.【答案】D【解析】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是防御感染的功能过强形成的过敏反应;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是免疫缺陷导致的;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

28、裂解是自身稳定的功能异常属于自身免疫病;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是自身稳定的功能异常属于自身免疫病;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属于正常免疫,故选D。2 2.2 0 1 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博伊特勒、霍夫曼和斯坦曼三位科学家分享。博伊特勒和霍夫曼发现了 t o l l样受体(T L R)可识别不同病原体,并在细菌入侵时快速激活非特异性免疫的现象。斯坦曼则发现了免疫系统的树突状细胞,并证实其能激发T淋巴细胞引起一系列反应,如制造出“杀手”细胞等,杀死被感染的细胞以及“入侵者”。下 列 有 关

29、 叙 述 错 误 的 是()A.t o l l样受体(T L R)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其合成与核糖体有关B.t o l l样受体(T L R)存在于细胞膜外表面,对抗原具有识别作用C.树突状细胞能激发T淋巴细胞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D.树突状细胞激发T淋巴细胞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t o l l样 受 体(T L R)是单个的跨膜非催化性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正确;题中表示该蛋白质可识别不同病原体,因此该受体可能存在于细胞的外表面,对抗原具有识别作用,B正确;树突细胞能激发T细胞,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抗体杀死被感染的细胞以及入侵者,淋巴细胞是

30、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C错误;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彼此接触可以传递信息,这是通过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来完成的,因此树突细胞激发T淋巴细胞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2 3.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C.、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答案】B【解析】细胞2、细胞3均是造血干细胞分化的结果,A正确;任何细胞内都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B错误;、过程为细胞识别,都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C正确;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D正确。【考点定位】

31、免疫调节。【名师点睛】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要靠B细胞产生抗体实现,抗体是一种专门抗击病原体的免疫球蛋白。抗原入侵后,大多数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摄取、处理后,将信号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增强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最终清除抗原。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2 4 .下列关于内环境组成及物质成分的选项,正确的是(),血浆,解、/组织$_ 淋 巴 组 织 液 一淋 巴 组 织 液 一 淋 巴 组 织 液 淋巴

32、甲 乙 丙 丁钙离子、葡萄糖 血红蛋白、呼吸酶 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C O?、激素A.甲;B.乙;C.丙;D.丁;【答案】C【解析】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相互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进入淋巴,淋巴中的物质不能进入组织液,可以进入血浆,即图丙可以表示内环境之间的关系。钙离子、葡萄糖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红蛋白、呼吸酶都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 O 2、激素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故选C。2 5 .对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及调节途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中血浆蛋白的含量越多,血浆渗透压越低B.人体细胞外液中维持渗透压的阳离子主要是K+C.血浆中含乳

33、酸过多时,会与H C O、H P O:反应D.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答案】C【解析】血浆中血浆蛋白的含量越多,血浆渗透压越高,A错误;人体细胞外液中维持渗透压的阳离子主要是钠离子,B错误;正常人血浆的P H稳定在7.3 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 C O八H P(V-等缓冲物质有关,血浆中含乳酸过多时;会与这些缓冲物质反应,维持P H值的相对稳定,C正确;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D错误.【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内环境的组成【名师点睛】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1)温 度: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 7c

34、左右;(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 H为7.3 5-7.45.血浆的p 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 C O、H P O.:一等缓冲物质有关.(3)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 F,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 0%来源于Na-和C 1.2 6.如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下 鹏 脑 垂 除 四 寸 肉 分 泌 腺 四 五 联 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B.若图示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感受器一一下丘脑一一垂体,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图示的各个结构

35、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必定都有化学物质作为信息分子D.若图示的感受器是渗透压感受器,则该感受器位于下丘脑中,大脑皮层将产生渴觉,可以表示抗利尿激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命活动的调节。若图示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感受器一一下丘脑,为神经调节,而下丘脑一一垂体为激素调节,B错。故本题选B。2 7.图为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肾 小 管、集合管t寒冷垂体后叶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过程均会加强B.与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加强,产热量增加C.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方式是体液调节D.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寒冷刺

36、激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A正确.B、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B正确.C、体温恒定和水平衡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C错误.D、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2 8.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

37、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 A 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 A 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段的琼脂块均不含I A A。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述。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胚芽鞘b侧的I A A含量与y侧的相等B.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 A A含量不同C.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 A A而c,侧细胞不能D.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 A A量小于a的输出量【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琼脂块a中不含生长素,所以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均不含生长素,A B错误;胚芽鞘

38、b,侧细胞和c,侧细胞都能运输I A A,C错误;琼脂块V中含有生长素,部分用于侧的生长,所以琼脂块丁从a中获得的I A A量小于a的输出量,D正确。2 9.列关于藤梯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B.血浆蛋白的含量下降可能会引起机体组织水肿C.机体产生乳酸后主要依赖l U A/N a HC O s缓冲体系来维持血浆p H的稳定D.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会导致内环境失调【答案】D【解析】内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A正确;血浆蛋白的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血浆,导致血浆渗入组织液的水分增多,组织液增多,所

39、以可能会引起机体组织水肿,B正确;机体产生乳酸后,主要依赖H2 c(V N a HC。,缓冲体系来维持血浆p H的稳定,C正确;饮水不足,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从而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D错误。3 0,下列关于酶及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酶、激素的调节下,生物体才能进行正常代谢B.生物体中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C.酶与激素的作用特点都是微量、高效、促进D.激素一般作用于其它细胞,酶不全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生物体进行正常代谢条件是内环境稳态,A错误。能产生激素

40、的细胞是活细胞,活细胞一定能产生酶,B错误。有的激素起抑制作用,如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错误。激素作用于靶细胞,一般是其它细胞,酶即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酶和激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二、非选择题3 1.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 0(填标号)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 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血 浆、

41、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和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我国发现多例头部浮肿的“大头”娃娃,他们的主食是蛋白质含量低下的劣质奶粉。其头部浮肿的主要原因是图中 的液体增多所致。若为肌细胞,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血浆成分会发生一些变化,图示中 端乳酸含量会增加,但血浆p H依旧会保持稳定,此时参与稳态调节的主要物质是 等。【答案】(1).(2).自由扩散(3).6 (4).中含大分子蛋白质较多,中大分子蛋白质较少(5).(6).B(7).H C O:/【解析】试题分析:毛细血管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红细胞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最少穿过红细胞的细胞

42、膜、毛细血管壁细胞(一层上皮细胞)、组织细胞的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共 6层膜 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的最大区别在于血浆中有大量的蛋白质 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引起的剧烈运动后,血浆中乳酸含量增多,但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溶液,N a H C Q i可以中和代谢产生的乳酸,因此可以维持相对稳定。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成分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3 2.下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请填写下列内容:160mg/dLr i(1)正常血糖浓度是 O(2)图中过程是,过程进行的场所是O 代 表 的 物 质 分 别 是、O(3)能够促进过程进行

43、的激素是 和,能够抑制过程的激素是 0【答案】(1).8 0-1 2 0 mg/d l(2).消化吸收(3).组织细胞(4).肝糖元、肌糖元(5).脂肪、某些氨基酸等(6).胰高血糖素(7).肾上腺素(8).胰岛素【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表示消化吸收,表示肝糖原,脂肪、蛋白质等非糖物质,表示尿糖,表示有氧呼吸,表示肝糖原和肌糖原,表示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1)正常人的血糖在8 0-120m g/d L的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2)人体血糖主要来自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表示有氧呼吸,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表示肝糖原和肌糖原;表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3)胰高

44、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能够促进肝糖原的水解,而胰岛素可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即可以抑制肝糖原的水解过程。【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血糖的来源与去路,确定图中各个数字表示的化合物名称或者生理过程的名称。33.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与体内的许多生理活动密切相关。下丘脑中一些细胞不仅能传导兴奋,而且能分泌激素。下丘脑与垂体之间既有神经联系,又有血液联系。请根据图提供的信息,分析并回答问题:科学家发现,切断C处的联系时垂体的分泌功能未受到影响,说明o当切断B时,可导致生殖器官萎缩,如果恢复B处的联系,生殖器官的功能也恢复正常,由此可以推测(2)如果头部创伤导致图中细胞处的细胞体大量破坏,E

45、 处的分泌颗粒消失,人患尿崩症,出现明显的多尿现象,说明E 处的分泌颗粒是实验发现,破坏了下丘脑,动物就不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这说明。(4)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使细胞产生兴奋,通过细胞和细胞间的 结构传递给细胞,使A处 含量增加。【答案】(1).下丘脑不是通过神经来调节垂体的分泌功能(2).下丘脑产生某种物质,通过血液作用于垂体,再通过垂体的活动来影响生殖器官的发育(3).抗利尿激素(4).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5).突触(6).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中下丘脑一A-B-D 的过程表示下丘脑一垂体一分泌腺的分级调节过程,如甲状

46、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一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一垂体一促甲状腺激素一甲状腺一甲状腺激素);下丘脑一C-E 的过程可表示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过程。(1)题干中指出“下丘脑与垂体之间既有神经联系又有体液联系”,而切断C处(即 神 经 纤 维)的 联 系时,垂体的分泌功能未受到影晌,说明下丘脑不是通过神经来调节垂体的分泌功能;当 切 断B处(即血 管)时,可导致生殖器官萎缩,反之则恢复正常,说明下丘脑释放某种物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进 入 血 液,经血液运输到垂体,使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调控性腺的发育。(2)根据E 处的分泌物消失,人患尿崩症,出现明显的多尿现象,说明此物质与尿的形成有关,由此推测

47、E 处的分泌物是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3)破坏了下丘脑,动物就不再具有维持体温的能力,这说明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4)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和细胞是两个神经细胞,所以两细胞间的结构是突触;在寒冷时,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使机体产热量增加。【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了解图中下丘脑参与的两种调节过程,明确下丘脑f A-B-D的过程表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C-E的过程可表示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过程。3 4.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但该抗体

48、不能发挥乙酰胆碱的作用(如甲图所示);“G r av e 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乙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在正常人体内,兴奋到达神经一肌肉突触时,储存在突触小泡中的乙酰胆碱就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兴奋,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乙酰胆碱受体与抗体结合后,导致,使乙酰胆碱受体数量_ _ _ _ _ _ _ _ _ _ _ 和功能部分丧失,表现为重症肌无力。根据乙图分析:与正常人相比,G r av e s氏病患者Y激素的分泌量,X激素的分泌量_ _ _ _ _ _

49、_ _ _ 原因是 o由此判断,G r av e s氏 病 患 者 的 体 温 往 往 比 正 常 人。为了研究温度对激素分泌的影响,将一组小鼠依次置于2 5、0、2 5 环境中,每一环境均生活1 5 m i 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 m i 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共 测1 0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据题中所给信息可知,进 入0 C环境时,首先增加的生理指标是251c0*C2 5 t洲以指标起始123456789A0.450.450.410.450.550.550.52().500.460.45B().310.310.31

50、0.300.300.600.620.380.330.32c0.230.230.230.230.180.170.160.220.230.23(用表中字母表示)。实验过程中,能直接调节小鼠产热量和 散 热 量 的 生 理 指 标 分 别 是 (用表中字母表示)。【答案】(1).乙酰胆碱受体被胞吞并分解,未胞吞的受体无法与乙酰胆碱结合(2).减少(3).减少(4).增加(5).浆细胞产生的该抗体促进了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血液中过多的甲状腺激素抑制了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6).高(7).A B(8).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甲分析,乙酰胆碱受体与抗体结合后,可被胞吞后进入细胞并分解,未被胞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