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周练试卷(三).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3397505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周练试卷(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地理周练试卷(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周练试卷(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周练试卷(三).pdf(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于都实验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地理周练试卷(3)2010年10月15号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30小题,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 中1一25题为必做题2630为选做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某山共分布三类原生森林。下图显示三类森林每年每平方米净增的有机物质干重(NPP)与温度变化、降水变化的关系。据此完成13题。-2.0-14)-0.5 O 1.0 1.3 2.0温 址 的 变 化(P)-20-IS -10-5 O 5 IO降 水 松 的 变 化(%)1.图中信息显示,三类森林中A.的NPP对温度的变化最不敏感 B.NPP与温度变化都成正相关C.的NPP对降水的变化最敏感

2、 D.NPP对降水的变化都很敏感2.三类森林分布的海拔自低至高依次是A.、B.、C.、D.、3.若为针阔叶混交林,则该山可能位于A.河南省 B.吉林省 C.安徽省 D.福建省右图为“某大陆沿5 S地形剖面图”,其中横坐标为经度(单位:度),纵坐标 为海拔(单位:米卜读图,完成4 一 5题。4.下列关于该大陆的叙述,正确的是3 000(-A.东南部和西南部分布有混合农业B.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 2 0 0 0-C.自然带从赤道向南北大体呈对称分布 10 0 0-RD.东临大西洋,西临印度洋 吟 产5.下列关于丙处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因与长江三峡相似 B.主要是由地壳水平张裂形成的C

3、.为人工运河D.是地壳水平挤压形成的向斜6.下图表示某时期内我国北方某地上空不同高度S。2浓度的变化。可能出现冷空气入侵的两个时段是A.和 B.和 C.和 D.和图 3 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完成79 题7.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 月(a月早于b月),则、四地纬度依次是A.66.5 N 66 N 40 N 40 S B.66.5 S 66 S 40 S 40 NC.66.5 N 66 N 00 40 S D.66.5 S 66 S 00 40 N8.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A.a月内一一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B.b月内一一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C.地较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D.地与地

4、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9.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a与 Pb的关系应符合A.0 Pa/P b 1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图 8 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输送随纬度的变化3 完 成 1 0-1 1 题。6Ml 4、*tf 2益胃杭O90北纬S 810.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C.气压带季节性移动 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11.曲线、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雪线高度是指

5、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下图,回答1214题。A.B.13.多年平均雪线高度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C.D.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14.依图示资料可知A.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B.南半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 A-F和一共1 2个地区,分类绘成下图中的甲、乙两图。读图完成14-16题。15.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

6、分异规律正确的叙述为A.甲图反映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B.乙图反映由平原到高原的分异C.乙图反映由山麓向山顶的分异 D.甲图反映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16.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地区相似,则该地A.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C.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17.仙桃的水热组合可能为A.-C B.-AB.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D.可能为我国水稻育种基地C.-C D.-B图7表示不同天气系统经过某地时气压示意图,据此回答17-18题。18、表示暖锋过境的曲线是A.B.C.19、产生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天气的曲线是A 3 B.C.2 3 4 5(0)下图为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20-21题。20.若该区域位于我

7、国南方,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种植水稻的是A.甲 B.乙 C.丙 D.T21.经过甲、乙、丙、丁四地所绘制成的剖面图,最可能的是寻找新的淡水资源成为当今社会刻不容 的任务,图 20、图 21是一个海水淡化的装置,这款简易海水淡化器就完全不需要任何的额外能源,只需要利用现有的太阳能就可以淡化海水。它由一个透明的倒置的漏斗和一个底盘组成(图 1)。首先将海水导入底盘内,然后将漏斗倒扣在底盘上,太阳光透过漏斗来加速内部的海水蒸发,而淡化的水蒸气则会在漏斗壁上凝结成水滴,并顺势流到漏斗四周的凹槽中储存起来。等储存了适的水之后,把漏斗倒过来,将净化过的海水直接倒入容器即可(图 2)。回答222

8、3题。图九 图十22.该海水淡化装置运用的地理原理或规律是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原理 B.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C.温室效应和水循环原理 D.海水洋流运动的规律23.关于该海水淡化装置的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A.玻璃对太阳辐射是透明的,但它的保温作用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是不同的B.海水蒸发,水汽上升遇玻璃冷却,凝结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水槽C.海水蒸发的热量来自于地面上水汽凝结释放的热能D.该装置的使用不受时空限制读我国四条山脉迎风坡的年降水量与海拔高度(图中各山脉最大年降水量24.图5的四条线中,反映秦岭降水状况的是BA.a B.b C.c D.d25.在我国,具有类似于d-a山脉的

9、年降水量地域变化规律的现象是CA.煤 炭 资 源 分 布B.气温水平变化 C.经济发展水平D.地表高低起伏选 做 题(A组 题)图中的实线和虚线分别示意某日晨线、昏线与M纬线相交点的时间变化情况。P、Q为M纬线上的两点,其经度差为90。读图,完成26-27题。26.该日Q地日出的当地时间为A.3时 B.6 时27.P地可能位于A.北美洲 B.南美洲C.9 时 D.11 时C.欧洲 D.非洲图中数码1 -7代表陆地自然带,“干”、“湿”表示水分状况。读图回答28-30 题。北 H-1-1-1-1-H 南 沿某经我甲大陆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西卜干-湿 东沿南炜某纬或乙大陆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28.

10、甲大陆北端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地带,这两大板块是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29.两大陆陆地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A.1 与 5 B.1 与 6 C.3 与 5 D.3 与 63 0.与 1 所处纬度相当的表层海域相对于7 东侧表层海域A.温度高、盐度低 B.温度高、盐度高C.温度低、盐度高 D.温度低、盐度低选 做 题(B组 题)图 2 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26-27 题。X26.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X方向热量增加C.沿丫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

11、沿丫方向纬度增加27.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A.山东丘 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读地球自转等线速度图(单位:千米川时),回答2830题。(平行班)2 8.该图所示位置在A.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C.北半球高纬度 D.南半球高纬度29.图中等值线弯曲由地势高低引起,则M和N一线不可能A.N为 山 谷B.M为 山 谷C.N线 发 育 河 流D.M线比周围地势高30.若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则甲乙丙丁四地降水最多的是A.甲B.乙C.丙D.T二.综 合 题(共 3 大题,3 1-3 2必做题,3 3 选做题,共 40分)必做题31.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地

12、形图,地理研究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其进行了综合考察。读图,分析回答考察小组遇到的问题。(1)在沿AE线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是A、E两处最晚,c处最早。由此判断沿线地区的褶曲类型是什么?并简述理由。(3分)(2)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3分)(13 分)(3)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 分)(4)图中虚线是规划在几个村庄之间修建的公路,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呈“之”字形。分别说明这样修建的原因。(3 分)32、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D湖 泊(图 a)的湖面海拔约38

13、00米,降水资料如图b 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R1 4人工水渠(图 C),以及人口运河和水塘。(1)推 测 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5 分)(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2分)(3)指 出 威 胁 D 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4分)(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6分)选做题(A组题)33.在人类社会近现代发展史上,出现过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的转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图9图10(1)一艘海轮于2006年 1 月 5 日上午8 时(当地区时)从 B 国

14、港口城市起航,经过28天 13小时到达A 国港口城市,到达时当地区时为月日时。该海轮起航时,阳光洒满海面,海轮的影子朝向一方向。(4 分)(2)为节省燃料,海轮一路上尽可能顺洋流沿最短航线航行,在 B 国沿海航行时助航的洋流名称是:o 假定海轮旗帜的飘向只受盛行风向影响,则整个航程中旗帜飘向的变化依次为:。(2 分)(3)试分析图10中阴影区所示城市带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4 分)选做题(B组题)33.读“太平洋沿岸局部地区示意图”,并回答问题。(10 分)(1)在全球六大板块中,图中E地所属的板块是(单项选择)(1 分)A.非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 D.美洲板块(2)F区域的自

15、然景观主要是(单项选择)(1分)太平洋沿岸局部地区示意图A.森林 B.草原C.荒漠 D.草甸(3)从地域分异规律看,自F区域向G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是地带性的表现。F地所属气候类型区东西狭窄,呈带状分布,其主要原因是。G区域的气候类型为 气候。(4)H海域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原因是(5)20世纪下半叶以来,H海域表层海水多次异常升温,造成气候反常,鱼群大量死亡。这一现象被称为 现象。(6)请在图中粗虚线上添加方向箭头表示H海域洋流的流向,并画一条示意曲线表示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特点于都实验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单项选择题答题卡(本题有3 0小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

16、选项。)高三地理周练(3)答题卷座位号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 0答案二.综 合 题(共3题,共40分)3 1.(1)由此判断沿线地区的褶曲类型是什么?并简述理由。(3分)(2)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3分)(3)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4)图中虚线是规划在几个村庄之间修建的公路,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呈“之”字形。分别说明这样修建的原因。(3分)3 2(1)推 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

17、,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5分)(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2分)(3)指 出 威 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4分)(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6分)33.(1)一艘海轮于2006年1月5日上午8时(当 地 区 时)从B国港口城市起航,经过2 8天13小时到达A国港口城市,到达时当地区时为 月日时。该海轮起航时,阳光洒满海面,海轮的影子朝向 方向。(4分)(2)为节省燃料,海轮一路上尽可能顺洋流沿最短航线航行,在B国沿海航行时助航的洋流名称是:o假定海轮旗帜的飘向只受盛行风向影响,则整个航程中旗帜飘向的变化依次为:.(2分)(3)试分析图1

18、0中阴影区所示城市带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4分)33.(1)(2)(3)从地域分异规律看,自F区域向G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是 地带性的表现。F地所属气候类型区东西狭窄,呈带状分布,其主要原因是G区域的气候类型为 气候。(4)H海域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原因是(5)20世纪下半叶以来,H海域表层海水多次异常升温,造成气候反常,鱼群大量死亡。这一现象被称为现象。(6)请在图中粗虚线上添加方向箭头表示H海域洋流的流向,并画一条示意曲线表示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特点。太平洋沿岸局部地区示意图于都实验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地理周练(3)答案1.A通过图中温度的变化可以看出的NPP对温度的

19、变化幅度最小,故A正确。NPP与温度变化呈现相关,故B错。降水量的变化对NPP影响很小,故CD错。难度较大,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2.C同一温度条件下,海拔越高,NPP应越低,故选C。考查读图能力。3.B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地区,吉林省大部分地区位于中温带,森林以针阔混交林为主,故B正确。河南省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发育有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安徽省、福建省位于亚热带地区,发育有常绿阔叶林。识记能力的考查。4.C 5.B6.B 我国北方地区冷空气入侵时会产生大风、降温天气,有利于空气流动、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图中、两时段5。2浓度较低,是由于大风天气所致,可能有冷空气过境。故选B。考查知

20、识的迁移能力。解析:第 7 题:从题义得到上半年的昼长在增加,可以位于北半球,地在缩小,在南半球,并且四地没有一地位于赤道。对照此,选项显而易见。第 8 题:A、B 选项均明显错误,C 选项主要是学生要弄清纬度越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小,四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小的是地、地,、地纬度也较低。第 9 题:从图中可以明显地读出地在a 月的平均昼长变化小于b 月的平均昼长变化。答案:7A 8D 9A10.D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11.B大气热量输送+海洋热量输送=总热量输送,所以最高的曲线表示的总热量输送,排除C和 D选项;曲线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向北输送的

21、热量少,在中纬度地区向北输送的热量多,这主要受三圈环流的影响,三圈环流在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的高空由北向南运动,所以向北输送的热量少,在中纬度地区的高空由南向北运动,所以向北输送的热量多,所以曲线表示大气热量输送。所以确定答案为B。12.答 案 A解析 调动已学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气温分布主要取决于接受太阳热的多少,从低纬向高纬降低。而降水主要取决于大气环流形势,因此副热带地区气流下沉,降水稀少;赤道地区气流上升,降水最多。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降水关系密切,气温高,雪线高;降水少,雪线高。副热带地区降水少,气温高,因此雪线高。根据以上分析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为气温

22、,为降水量。13.答 案 B解析 在准确判断6 题的前提下,根据图中多年平均雪线高度分布曲线,对照提供选项,可选出正确选项。14.答 案 A解 析 仔 细 研 究、审读图示资料可知:北半球高纬度地区(60 N 以北),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南半球中纬地区(30 S60 S)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有的一致,有的不一致,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在赤道与副热带之间变化趋势不一致。D项本身说法错误。答案 15.D 16.D 17.A 答案 18.D 19.B 答案 20.C21.B 答案 22.C 23.B24.B解析:注意题中提示“各山脉最大年降水量的高度不一定是山顶高

23、度”,因此判断山脉的主要依据应看山麓的年降水量,同时参考山脉的海拔高度与最大年降水量的高度。秦岭南麓年降水量约800mm左右,主峰海拔高度3000米以上,最符合的是b 线。25.C解析:依据上题方法,可判断由d-a山脉所处区域由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越来越少。在我国符合该特点的现象只有经济发展水平,大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选 做 题(A组 题)答案 26.C 27.A解析:28A 由题可知该大陆的自然带以为中心对称分布,此现象非洲最具有代表性,特别是20 E,结合板块位置可得到答案。2 9 C 由上题可推出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结合沿南纬某纬线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只有澳大利大陆才具备这种特征。3

24、 O A 本题主要考查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为赤道附近温度高,为副热带地区附近,根据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可确定。选 做 题(B组 题)26.A 27.B 28.B 29.B 30.C二.综合题31.(13 分)(1)背 斜(1分)中间岩层年代老,两翼的岩层年代新(2分)(2)以山地,盆地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势起伏大。(3分)(3)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形平坦(2分)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2分)淤积有肥沃的土壤,比较适合聚落的形成(答对其中两点就满分)(4)乙村到甲村地势平坦(1分)乙村到丙村地势起伏大,公路大部分路段与等高线平行修行,可减小公路的坡度(2分)3

25、2(17分)解析:该题在于该湖泊的地理位置,该地的气候是热带沙漠气候还是地中海式气候,读图技巧运用,从图中能读到的信息能否准确运用,材料中表述说明了什么?只有很好地解决了这四个问题,答案不难得到。答案:.(1)年温度较低,年变化较小(1分),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1分);日变化较大(1分),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气温可能降到。度以下。(2分)(2)年降水量约600mm(580-620mm)(1分),集中在夏季。(1-3月或12-次年3月(1分)(3)低温、冻 害(1分),夜 间(1分);洪涝灾害,夏 季(1分);旱灾,其他季节(4 12月或

26、411月)答春、秋季也可得分。(1分)(4)(沟渠,水塘与高台交织)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灌溉方便利于旱季抗旱(2分),水体增温和降温比陆地速度慢,因此,增大水体面积,并使水面和高台交错分布(2分)可减小低温、冻害对农作物的影响。(2分)。选做题(A组题)33.(10分)分析:(1)图10中城市是美国的旧金山,图9中城市是英国的伦敦。图中位于120。W附近“当地区时”即西八区区时,在0 经线上,城市1月5日上午8时时,城市是1月5日16时,加28天13小时,得2月3日5时。海轮起航时,太阳位于东北方。(2)为节省燃料,顺流而行,海轮航行航线要沿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寒流)经巴拿马运河。沿墨西哥

27、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到英国伦敦。沿途穿过盛行西风、东北信风、盛行西风。(3)城市带形成的区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答案:(1)2月3日5时(3分)西 北(1分)(2)加利福尼亚寒流、墨西哥湾暖流 偏 东(东北)T西南今偏东(东北)(2分)(3)沿海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条件优越(降水适度,气温适中);完善发达的(海、陆、空)交通运输(港口优良,海运发达;有铁路、公路与东、中部地区联系;航空运输发达);科技水平高;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4 分)选做题(B组题)33.(10分)解析:E 地在南美大陆上,属于美洲板块,由于秘鲁寒流的影响,南美洲的热带荒漠由副热带地区延伸到赤道附近,故 F 地属于荒漠景观。F、G 两地域在南北方向上更替,以热量为基础,属于纬度地带性的表现。由于安第斯山地的阻挡,南美西岸的气候带较为狭长,H 海域由于秘鲁寒流的影响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秘鲁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答案:(1)D(1 分)(2)C(1 分)(3)纬度 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紧逼海岸 地 中 海(3分)(4)涌升流带来下层海水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吸引大批 鱼 群(2 分(5)厄尔尼诺(1 分)(6)(绘图)箭头朝北 等温线向北弯曲或向北延伸(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