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义田记》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4篇(含答案与翻译).doc

上传人:悠远 文档编号:9329585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仲淹义田记》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4篇(含答案与翻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范仲淹义田记》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4篇(含答案与翻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范仲淹义田记》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4篇(含答案与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仲淹义田记》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4篇(含答案与翻译).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范仲淹义田记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人,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选自钱公辅义田记,有删改)注:

2、范文正公:范仲淹。1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以养济群族之人 济:救济B. 葬者如再嫁之数 数:计算C. 尝有志于是矣 志:志向D. 惟以施贫活族之义 活:使存活17. 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2)公既歿,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18. 范文正公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6. B 17. (1)生平喜欢用财物助人,选择关系亲近却很贫苦、关系疏远却很贤能的人,都接济他们。(2)文正公去世后,后代子孙治理他义田的事业,继承他好施的遗志,和他在世时一样。 18. 范文正公是一个乐善好施、自奉俭约

3、、心怀百姓的高风义行之人。【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葬者如再嫁之数:丧葬的和再嫁的数目相同。数,数目。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本题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1)好,喜欢;施与,以财物周济人;择,选择;亲,亲近;贫,贫困;远,疏远;贤,贤能;咸,都。(2)既,已经;殁,去世;修,治理;承,继承;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存,在世。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时要在理解文章大意地基础上进行分析。第一段“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可知,范文正公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第三段“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4、。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人,而终其志”可知,范文正公始终心怀百姓;“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可知,范文正公是一个自奉俭约的人。【参考译文】范文正公是苏州人。生平喜欢用财物助人,选择关系亲近却很贫苦、关系疏远却很贤能的人,都接济他们。当他富贵显达时,购置了千亩田地,叫做义田,用来供养救助全族的人。(使他们)每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娶丧葬时,都有供养。选择族中年长又贤能的人管理账册,再按时共同掌管收支。每天吃饭,每人一升米;每年制衣,每人一匹绢。嫁女的给钱五万,再嫁的给钱三万;娶妻的给钱三万,再娶的给钱一万五;丧葬的和再嫁的数目相同,葬小孩的给钱一

5、万。先前,范文正公尚未富贵显达时,曾立志设置义田,但他力量不能达到,搁延了二十年。不久他当了西路边帅,接着参与朝廷政事,至此才有俸禄赏赐的收入,来达成他的愿望。文正公去世后,后代子孙治理他义田的事业,继承他好施的遗志,和他在世时一样。他虽然位高禄多,却清贫一生。去世时,自身没有用来入殓的东西,子孙没有用来办丧的东西。只是把布施贫民和养活族人的义行,留传给他的子孙罢了。(2020四川甘孜)【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6、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成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初公之未显贵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节选自古文观止之义田记,作者钱公辅)【注释】范文正公:范伸淹,卒谥文正。负郭:靠近城郭。常稔(rn)之田:常熟之田、良田。

7、是:指“养济群族之人”。逮:及。殁(m):死。修其业:指主持义田之事。修,遵循。充:本意是实,满,充足。这里引申为“高”的意思。敛:为死者易衣为小敛,死者入棺为大敛。敛,与“殓”同。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因为)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请求) C咸施之(全,都) D而终其志(心愿、志向)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微斯人,吾谁与归?(2分)(2)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2分) 9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殁 之 日 身 无 以 为 敛 子 无 以 为 丧10甲、乙两文了范仲淹远大的政治抱负:_(

8、用甲文语句回答)。乙文作者高度赞扬范仲淹并表明本文写作缘由的一句是:_。(2分)【参考答案】7B【解析】B求:探求。8(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范文正公虽然身居高位、俸禄丰厚,却一生过着贫穷的生活。【解析】(1)注意“微”的意思是“没有”,“吾谁与归”是介宾倒装,正确语序应是“吾与谁归”。(2)注意“充”“厚”要翻译准确,“贫终其身”是宾语前置。9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解析】“殁之日”为状语,后应断开;“身无以为敛”和“子无以为丧”结构相同,中间应断开。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独高其义(或答“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亦可) 【解析】第一空抓住题干提示信息“

9、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用甲文语句回答”,容易确定答案。第二空抓住题干提示信息“高度赞扬写作缘由”及乙文中提示信息“因以遗其世云”,可确定答案。【参考译文】【乙】范文正公是苏州人。生平喜欢用财物助人,选择关系亲近却很贫苦、关系疏远却很贤能的人,都接济他们。当他富贵显达时,购置了千亩田地,叫做义田,用来供养救助全族的人。(使他们)每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娶丧葬时,都有供养。选择族中年长又贤能的人管理账册,再按时共同掌管收支。每天吃饭,每人一升米;每年制衣,每人一匹绢。嫁女的给钱五万,再嫁的给钱三万;娶妻的给钱三万,再娶的给钱一万五;丧葬的和再嫁的数目相同,葬小孩的给钱一万。先前,范文正公尚未富贵显

10、达时,曾立志设置义田,但他力量不能达到,搁延了二十年。不久他当了西路边帅,接着参与朝廷政事,至此才有俸禄赏赐的收入,来达成他的愿望。文正公去世后,后代子孙治理他义田的事业,继承他好施的遗志,和他在世时一样。他虽然位高禄多,却清贫一生。去世时,自身没有用来入殓的东西,子孙没有用来办丧的东西。只是把布施贫民和养活族人的义行,留传给他的子孙罢了。(2017辽宁阜新)【甲】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11、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令为产业,震 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乙】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选自古文观止)【注释】稔:庄稼成熟。这

12、里是“丰收”的意思。屏:除去,这里是“退职”的意思。代:这里是“补缺”的意思。大较:大体情况。5解释下面加点词。(4分)(1)举茂才 举: (2)谒见 谒: (3)日有食 日: (4)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 俟: 6.翻译下面句子。(4分)(1)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译文: (2)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译文: 7下面说法正确一项是( )。(2分)A甲文,王密和杨震都曾经接受邓鹭的征召,仕途都发展得很好,他们成为好朋友。B乙文,范文正集合了族人的钱财购得“义田”,供族人共享。C甲文,王密心中有愧,为了报答杨震的知遇之恩,让杨震一家“开产业”,再次遭到杨震的拒绝。D甲乙两文都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

13、主人公的精神品质。8乙文的“义田”发挥了哪些具体作用?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分)答: 9杨震和范文正公都是朝廷命官,但他们在甲乙两文中所体现的为人处世方式不同。请分别加以概括。(4分)答: 【参考答案】5.(4分)(1)推荐(2)拜见(3)每天(4)等待6.(4分)(1)(王密)深夜就怀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杨震。(2)选择那些亲近而贫穷、疏远而贤良的人,都给以救济。7.(2分)D8.(3分)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娶丧葬,都有供养、补贴。9.(4分)杨震:廉洁自律,清白做人;范文正:乐善好施,救济族人。【参考译文】【甲】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四次升迁,从荆州

14、刺史转任东莱郡太守。在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深了没有人会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种为人清白的风气留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乙】范文正公是苏州人。生平喜欢用财物助人,选择关系亲

15、近却很贫苦、关系疏远却很贤能的人,都接济他们。当他富贵显达时,购置了千亩田地,叫做义田,用来供养救助全族的人。(使他们)每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娶丧葬时,都有供养。选择族中年长又贤能的人管理账册,再按时共同掌管收支。每天吃饭,每人一升米;每年制衣,每人一匹绢。嫁女的给钱五万,再嫁的给钱三万;娶妻的给钱三万,再娶的给钱一万五;丧葬的和再嫁的数目相同,葬小孩的给钱一万。族里的人聚居在此的有九十名,义田每年可收入稻谷八百斛;拿义田的收入,供给那些聚居的族人,充裕有馀,使用不尽。凡曾经出仕而暂时解职在家、等待新职的人,也给予救济;已经出仕为官的人,就停止供给。这就是义田的大概情形。(2012福建宁德

16、)义田记钱公辅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显贵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高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也。注释:负郭:距城很近。稔:庄稼成熟。殁:去世。敛:收敛尸体。5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B A咸(全、都)施之 B置(放弃)负郭常稔之田千亩 C尝(曾经)有志于是矣 D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留给)

17、其子也6下面句中加点的“而”字与“公虽位高禄厚,而贫终其身”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D A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C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则)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参考译文】范文正公是苏州人。生平喜欢用财物助人,选择关系亲近却很贫苦、关系疏远却很贤能的人,都接济他们。当他富贵显达时,购置了千亩田地,叫做义田,用来供养救助全族的人。(使他们)每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娶丧葬时,都有供养。先前,范文正公尚未富贵显达时,曾立志设置义田,但他力量不能达到,搁延了二十年。不久他当了西路边帅,接着参与朝廷政事,至此才有俸禄赏赐的收入,来达成他的愿望。文正公去世后,后代子孙治理他义田的事业,继承他好施的遗志,和他在世时一样。他虽然位高禄多,却清贫一生。去世时,自身没有用来入殓的东西,子孙没有用来办丧的东西。只是把布施贫民和养活族人的义行,留传给他的子孙罢了。(2011四川攀枝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