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教案.pdf

上传人:c****4 文档编号:93251138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88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物理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科版物理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物理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教案.pdf(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 一、走进分子世界 课题 一、走进分子世界 备课人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过程和方法 能从课堂内外的活动中猜想出物质的结构模型,并从中了解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过程和方法。知道分子的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的区别;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固、液、气三态。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具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师组织指导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以学生对导图的发言引入新课(要求一位学 生 事 前 准备,将导图内容扩展为一篇小短文进行发言。题目可以

2、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同学们都知道,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有许多物质人们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到,如:山脉、桥梁、大海、森林、高楼等。有一些物质我们虽然看不见,但却可以通过别的器官感觉到它的存在,如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我们在呼吸时便可体会到空气的存在。但是还有一些物质,我们即看不见、摸不到,也无法通过其他的器官感觉到它的存在,那我们又如何来认识和研究这些物质呢?是不是就没有办法的呢?科学家们采用了 中考 一种间接研究的方法,十分有效。那就是先根据一些已有的现象和经验,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然后进行各种实验去收集证据证实这种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下面就让我们按照科学家的这种思路

3、来认识物质的结构。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章: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走进分子世界。活动 7.1 选择一种模型:教师:用炭素笔在白纸上画一笔,再用放大镜或低倍的显微镜对笔迹进行仔细观察,会看到些什么?(虽然实验没有做,但你可以凭你的经验和想象进行一次合理的推测。)教师:将高锰酸钾的颗粒放入水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并回答看到的现象。教师: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再注入酒精,在液面的最高处做一记号。然后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水与酒精总体积是否和混合前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相等。如不相等,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大家推测可能出现的结果。教师:做一个替代实验如下

4、。用两个量筒中分别注入50cm3 水和50cm3酒精。然后将 50cm3酒精倒入 50cm3 水的 学生:可能会看到十分细小的炭的颗粒。(同时对课本进行填充)学生:看到高锰酸钾的颗粒放入水中马上开始溶化,不一会儿,整杯水都变成了红色。(同时对进行课本填充)学生:可能在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会变小。中考 量筒中,用棒进行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再观察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是否还是100 cm3(也可以用黄豆和大米相混合进行实验,操作的效果更加明显。)教师:科学家们根据上述的现象,设想了三种物理模型。模型 1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模型 2 物质是由

5、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模型 3 固体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去。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最合理的模型,对上述和现象 2 和 3 进行解释。(讨论 2 分钟后回答)教师:如学生选择另两种模型可以问其他学生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对于其他的模型也应进行鼓励,但应给学生指明模型 2是最合理的。教师:科学家们经过世世代代的研究发现,物质的确可以分成十分细小的微粒,但如果一直的分下去,物质就会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如水分到一定的程度后就失去了水的性质了,也就是说水已经不是水了)于是科学家们就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 学生:上讲台进行观察后说出课本上填充结论,并进行填写

6、。学生 1:选择模型 2,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高锰酸钾在水中溶化成十分微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和水充分的混合后使水的颜色变红。学生 2:选择模型 2,由于颗粒之间有空隙,所以水的微粒和酒精的颗粒互相进入了对方的空隙中,所以混合以后的总体积小于原来的体积之和。中考 小微粒叫分子。教师:介绍分子的大小。教师:介绍分子直径数量级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可总结如下结论。物质由分子所组成,分子的体积十分小,而且分子之间有空隙。活动 7.2:收集分子运动的实验证据:教师:如果将红墨水滴在水中,会有怎样的现象?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教师: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科学道理呢?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讨论,

7、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实可以做为分子是运动的证据?教师:得出如下结论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做着无规则的运动。教师:要求学生阅读 26 页的对话框。提问小男孩提出了什么问题,小女孩又是怎样回答的?(看书半分钟,回答时不能看书。)教师:你是怎么想这个问题的呢?活动 7.3 支持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证据:学生:阅读第 25 页相关的一段话。学生:发现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开来,不一会儿,整个杯中的水都变红了。学生:说明分子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停的运动着。(填写课本)学生:讨论后进行回答。学生:小男孩说既然分子间有空隙,而且分子又是运动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许多物体却不是一盘散沙?学生:很可能是因为分子之间有吸

8、引力的作用。中考 教师:要求学生猜测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粘在一起吗?(强调要将表面刮都光滑,且要用力挤压。)再将下面挂上个砝码也不会掉下来。教师: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教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教师:既然分子间存在引力,那么物体就应该很容易压缩,但事实是为什么一般的物体都很难压缩呢?如铁块。教师: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分子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读一读 生活物理社会 教师:仔细阅读短文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完成表格的填写。教师再做总结。教师:阅读生活 物理 社会部分回答如下问题。纳米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你所了解的

9、纳米材料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学生:看到两个铅块粘到了一起。学生:分子间的确存在着相互的吸引力。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阅读后完成表格余下部分的填写。学生:1nm=10-9m,纳米金属有超塑延展性。纳米陶瓷硬度高、耐高温而且有一定的塑性。纳米材料还有很强的抗菌性。课后小结 中考 板 书 提 纲 二、静电现象 课 题 二、静电现象 课型 新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通过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3、知道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教学设想 重点:摩擦起电,电荷作用规律 难点:原子构成及静电现象 教法:教学准备 玻璃棒,塑料棒,纸屑,毛皮,丝绸 教学过程 中考

10、一新课引入 讲清楚微小粒子的结构特点 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提问:分子是否能再分呢?二新课讲授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 单质分子: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 原子还可以再分吗?原子还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2.摩擦起电 学生活动:用干燥的丝绸摩擦玻璃棒或者毛皮摩擦橡胶棒 然后将棒靠近纸屑,能看到什么现象?现象:能吸引小纸屑 结论: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同时说明玻璃棒带电,也就是摩擦能起电。思考:摩擦如何能起电的?“电子的得失”有些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 有些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 这样使物体带电有两种可能 活动: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中考 结论:同种电荷相互

11、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验电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两片铝箔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中考 板书设计:7.2 静电现象 一1.分子由原子构成,2.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3.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 4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理 5摩擦起电实质:电子的得失 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中考 教后感:三、探索更小的微粒 课题 三、探索更小的微粒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可以有更小的微粒组成。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重 点 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

12、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难点 认识到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课前 金刚石、石墨原子模型、图片 中考 准备 导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及 教 师 指 导 过 程 学 生 学 习 过 程 一、问题情景 问:“一尺之棰,日取一半,万世不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此我们知道原子一定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什么组成?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分布的?原子核是否可以再分?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探索更小的微粒。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我们虽然看不见这个小颗粒,但是可以通过模型来认识这些微粒的性质。其实科学家以前也就是用了这样的方法,所以在最初,对于原子内部的结构模型有了很多种猜想,比较典型有 19

13、04 年,J.J.汤姆逊提出了“枣糕”模型,但后来与其他实验现象不符合,所以就被否定,能被大多数科学家承认和赞同的模型是这样的(图片)提问:同学们知道,他是谁提出来的吗?看一看它的动态图。它像什么?三、科学家与微粒:图片介绍:从原子到夸克的介绍。到此,我们对微观世界的粒子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其实这些粒子的名称是和科学家的名字紧紧相连的。一个小故事:大家看了这么多的科学家和他们研究的成果有什么感想?在这些科学家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卢瑟福是查德威克的研究生导师,有一次卢瑟福在演讲中预言说原子核中还存在一种不带电的微粒,当时查德威克正好在下面听,这样的语言引起了他的重视。遗憾的是居里夫妇没能听到

14、这场精彩的演讲,所以在一次研究中偶然发现一种穿透力很强的射线,当时他们也无法正确解释,认为是一种已知的粒子。查德威克在读了居里夫妇的这篇论文后立即重复他们的实验,最终得出这种可以很容易就穿透 2cm的铅板的射线就是中子流。问:大家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想?微粒的大小 答:一尺长的木棍,一天截去一半,万世也截不完。说明物质可以不断地往下分。回答原子核和电子 回答:这是卢瑟福提出的,它像是行星 看图片:原子(道尔顿)电子(汤姆逊)质子(卢瑟福)中子(查德威克)夸克(盖尔曼)学生赏析:伟大、不容易、科学、严谨.做事要严谨、细心,不能粗心、马虎。中考 大家把课本翻到 32 页,我们来了解一下各种微粒的

15、大小尺寸。投影:总结:可以引导学生把结论说出来。一般学生会认为电子比质子、中子大,在这里总结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看图总结,也可以纠正学生在前面学习知识时的错误概念。1、一般分子比原子大,但有的原子比分子大 2、原子与原子核直径大小比值约为1:101:1054,所以,如果原子是一座摩天大楼,原子核就是大楼中 1 的一个樱桃。3、电子比质子和中子小,质子和中子一样大。粒子加速器是科学家研究微观粒子的有力仪器,具体的内容请同学们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并思考几个问题。思考问题:(1)我国建立的粒子加速器叫什么名字?(2)粒子加速器在生活中有那些应用?(3)“eV”是物理中什么单位?四、课堂小结 原子由原

16、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五、反馈练习:1、请你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将你所知道的组成物质微粒的名称、直径大致大小排列出来。2、在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过程中发现中子的年代及科学家是()A.1897 年汤姆逊B.1919 年卢瑟福 C.1932 年查德威克 D.1961年盖尔曼 3、下列各种说法错误的是()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也有内部结构 B、质子和中子仍然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电子的发现把人们带入原子的内部世界 C、认识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D、原子核的质量基本上等于原子的质量 六、布置作业:看课本 了

17、解一下各种微粒的大小尺寸。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 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并思考几个问题。学生总结质疑 独立思考排序补充矫正 迅速做出正确选择 并且说明理由 中考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下列书目:走向微观世界从汤姆逊到盖尔曼,杨建邺,武汉出版社,2000 年 4 月从原子到夸克,郁忠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 年 板 书 设 计 三、探索更小的微粒 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二、科学家与微粒:微粒的大小: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电子 三、生活、物理、社会 中考 教 学 反 思 四、宇宙探秘 课 题 四、宇宙探秘 课型 新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到人类

18、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通过对人类探索宇宙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的进展 教学设想 重点: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难点:探索宇宙的一些理论 教法: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中考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了对宇宙的探索 观察书本的“敦煌星图”例如:古人认为:地球是一块平坦的,并不太大的土地,天空是一个固定的圆形屋顶 可见古代人们对天地的认识还很有想象,探索还很漫长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公元 2 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创造了“地球中心说”,正符合“上帝创世说”的需要,为它提供了“科学依据”。直到 16 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写完了自

19、己的著作天体运行论,首先提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都是围绕着太阳运动的,而地球也在不停地自转着。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发表后,遭到罗马天主教会的激烈反对。它们宣布太阳中心说是“异端邪说”,烧了哥白尼的书。意大利的思想家布鲁诺宣传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思想。他说,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它不过是绕着太阳运行的一个小石头球而已。空间是辽阔的,宇宙是无限的,星星都是一些遥远的太阳。教会将布鲁诺关进监狱,罪名是“反对圣经”。布鲁诺坚强不屈,不断揭露教会的无耻和黑暗。他们把布鲁诺送到罗马的鲜花广场上的火刑堆。布鲁诺面对熊熊烈火,坚定而勇敢地说:“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知道我的

20、价值。”在临终前他还说:“他们可以把我烧死,但地球照样转个不停。”年以后,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出版了新天文学一书,第一次指出行星的运动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站在威尼斯的圣马尔谷斯教堂的塔楼上,第一次用望远镜观测浩中考 瀚的天空,终于发现了哥白尼假说的天文事实。星空世界 大部分星的相对位置似乎不变,人们称这些星为恒星。地球在太阳系中,太阳系在银河系中,银河系以外还有很多类似于银河系的星系,星系多达 1000 亿个。紧靠我们银河系的仙女星系距离我们超过 200 万光年。1AU为地球和太阳间的平均距离 1 光年(ly)=9.46 1015 m 这两个都是长度单位 板书设计:宇宙探秘 一“地心说”到“日心说”16 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了“太阳中心说”1AU为地球和太阳间的平均距离 1 光年(ly)=9.46 1015 m 中考 教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