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白檀树》2020年浙江金华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与翻译).doc

上传人:悠远 文档编号:93181405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辨白檀树》2020年浙江金华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与翻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辨白檀树》2020年浙江金华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与翻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辨白檀树》2020年浙江金华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与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辨白檀树》2020年浙江金华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与翻译).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年浙江金华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辨白檀树五代王仁裕剑门之左峭岩间有大树,生于石缝之中,大可数围,枝干纯白,皆传曰白檀树。其下常有巨虺,蟠而护之,民不敢采伐。又西岩之半,有志公和尚影,路人过者,皆西向擎拳顶礼,若亲面其如来。王仁裕癸未岁入蜀,至其岩下,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时值睛朗,溪谷洗然,遂勒辔移时望之。其白檀,乃一白括树也。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又西瞻志公影,盖岩间有圆柏一株,即其笠首也;两面有上下石缝,限之为身形;斜其缝者,即袈裟之文也,上有苔藓斑驳,即山水之毳文也。方审其非白檀,志公不留影于此,明矣。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玉堂闲话)【注释】虺(hu):一种毒蛇。

2、移时:一段时间,限:限制,限定。文末的“限”指界限、边界。毳(cu)文:像鸟兽细毛一样的花纹。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大可数围/果得于数里外B. 又西岩之半/从流飘荡,任意东西C. 路人过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 溪谷洗然/吴广以为然16. 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17. 阅读第三段文字,完成下表。志公影真相志公戴着斗笠的头志公身体的形状圆柏两边上下走向的石缝斜向的石缝、斑驳的苔藓18. 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不能直接照应文题中“辨”的一项是( )A. 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 B. 遂勒辔移时望之C. 又西

3、瞻志公影 D. 志公不留影于此19. 联系穿井得一人中的传闻,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附: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参考答案】15. A 16. 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17. 岩石间的一株圆柏 志公袈裟的花纹18. D 19. “乃”是“才”的意思,“哉”相当于“啊”,该句意思是“才知道人们的误传哪有边界啊”,“乃加强感叹语气,强调传闻的荒诞,人们

4、对白檀树、志公影的传闻竟信以为真,甚至顶礼膜拜,这与(穿并得一人中“得一人之使”误传为“得一人于井中”何其相似,“乃”和“哉”也流露了作者对此类现象的不满与批评。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A数:几,几个/几,几个;B西:西边/向西;C过:经过/过于;D然:的样子/对,正确。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

5、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这句话的意思是:道路被夹在溪谷中,这类情形特别多,哪有什么毒蛇盘绕香檀树的事!故停顿节奏为: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1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从“又西瞻志公影,盖岩间有圆柏一株”可知第空真相是:岩石间的一株圆柏;从“斜其缝者,即袈裟之文也”可知第空为“志公袈裟的花纹”。【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

6、力。题目中的“辨”是分辨、辨别的意思。A. 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尤其注意地观察了一番,来判断向来的传说是否属实,“质”是“判断”的意思,照应题目中的“辨”;B. 遂勒辔移时望之:于是他就勒住马辔久久观望。“移时望之”是“久久观望”的意思,照应题目中的“辨”;C. 又西瞻志公影:他又向西看那志公和尚的影像。“瞻”是“观看”的意思,照应题目中的“辨”;D. 志公不留影于此:那影也不是志公的留影。不能直接照应文题中“辨”。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中,“乃”是“才”的意思,“哉”相当于语气词“啊”,该句意思是“才知道人们的误传没有边界啊”。通

7、读文章可知,文中人们对白檀树、志公影的传闻竟信以为真,甚至顶礼膜拜,后来王仁裕通过仔细观察,才知道那树不是白檀树,那影也不是志公的留影。再结合链接材料穿井得一人中将“得一人之使”误传为“得一人于井中”,两文何其相似,传闻是何其荒诞。因此“乃”“哉”两词加强感叹语气,也流露了作者对此类现象的不满与批评,告诫人们对于传言应开动脑筋思考,仔细辨别,不能轻信谣言,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据此分析作答即可。【参考译文】剑门左边的峭岩之间,有一棵大树,生长在石缝中,好几围粗,枝干纯白色。人们都传说这是一棵白檀树。树下常常有一条大毒蛇,蟠踞在那里守护着,村民不敢去采

8、伐它。又说西岩壁的半腰处,有志公和尚的影像。路人从这里走过的时候,都要朝西方擎起双手顶礼膜拜,就像亲眼见到了如来一样。王仁裕于癸未年进入蜀地。他走到那岩下时,尤其注意地观察了一番,来判断向来的传说是否属实。这时候正赶上天气晴朗,溪谷青翠,就像用水洗过的样子。于是他就勒住马辔久久观望。那白檀,原来竟是一棵白栝树!道路被夹在溪谷中,这类情形特别多,哪有什么毒蛇盘绕香檀树的事!他又向西看那志公和尚的影像。在岩间有圆柏一棵,那就是志公戴着竹笠的头;两边有上下走向的石缝,画出了志公的身形;斜向的石缝,就是袈裟上的花纹了;那上面有斑斑驳驳的苔藓,就勾勒描画出山水图案来。这才审定,那树不是白檀树,那影也不是志公的留影。弄明白了,才知道人们的误传没有边际呢!(2020浙江金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