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注疏》读后感.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3115614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习录注疏》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传习录注疏》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习录注疏》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习录注疏》读后感.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传习录注疏读后感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 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其中涉及心体呈现、知行合一、致良知教、作 圣之功、万物一体等重要问题。在读书过程中,我比较关注的是“知 行合一”问题,在这里我简单谈谈自己对该问题的理解和思考。1、 “知行合一”命题涉及多重关系“知行合一”可谓王阳明哲学中最难把握的一个命题,这不仅在 于其提出角度的特殊性,而且在于其具体指调的多意性。正是这种多 意性,使得学者们纷纷以“新解”、“新论”、“新探”、“再探” 为题,对“知行合一”这一命题的涵义进行不同程度的研究。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中,“知”“行”概念既包含一般意义的理解,又有特殊意义的阐

2、发:“知”作为知识,亦作为认知、良知; “行”作为行为,亦作为意念、意向。“意”在阳明哲学中有较为重 要的地位。“意”作为知行合一的实现条件,在知行关系论证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阳明将本属于认知范畴的“意”作为“行”的部分,一 方面为“知行合一”的理论论证提供重要支撑,另一方面又使得知行 关系复杂化,相应的存在:(1)认知与行为的关系:知善知恶不一定为善去恶。(不合一)(2)良知与行为的关系:知善知恶便能为善去恶。若不能,则因 私欲遮蔽。(合一)(3)认知与意念、意向的关系:“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合一)(4)良知与意念、意向的关系:“一念动处,便是知,亦便是行。(合一)(5)知行合一:“知之

3、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 知”(合一)对“知”、“行”的不同定义,形成“知”、“行”之间的不同 关系,从而影响对“知行合一”命题的理解。2、有关“知行合一”命题的一个讨论针对知行合一之训,徐爱向先生提出两个问题:爱日:“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 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爱日:“古人说知行做两个,亦是要人见个分晓,一行做知的功 夫,一行做行的功夫,即功夫始有下落。”徐爱的第一个问题,依据事实,现实生活中有人知孝而不能孝, 知弟而不能弟,得出知行不合一。这里涉及认知与行为的关系,由前 文可知,认知与行为之间不必然合一,徐爱的阐述是合理的。阳明在 回答这一问题时

4、,并没有直面认知与行为的关系问题,而是引入“知 行本体”这一概念作为一个理论预设前提,这一概念不可证明,只能 诉诸于信仰和情怀。阳明认为知行本体是合一的,而不合一的情况是由于私欲遮蔽, 失却知行本体了,而如何感受到知行本体的合一呢?阳明以好好色、 恶恶臭、痛寒饥饿等感官感知与情感意向为例,论述知行本体合一, 其重点是将其类推到善恶孝弟的道德层面,认为知善知恶便能为善去 恶,从而使得知行合一理论不仅适用于感官层面,更落实在道德层面。显然,阳明强调的是良知、意念、行为之间的关系:知善知恶之良知为善去恶之意念为善去恶之行为,三者合一。阳明的论述存在基本的四个问题:(1)认知与良知之间的关系是 怎样的

5、:痛寒饥饿与善恶孝弟如何等同? (2)意念就是“行” ?或者 在何种意义上是“行” ?以我们熟知的观点,意念存在于知情意系统 之中,即在“知”之中。(3)为什么在好好色、恶恶臭这里不存在私 欲遮蔽,而在善恶孝弟层面就存在私欲遮蔽了呢? (4)良知本身是否 “知行合一” ?即良知本身是否既包括知又包括行?良知本身既知善 知恶又为善去恶?如果回答是,那么为什么还要讲一个“致良知”呢? 如果回答否,那么良知本身就不是真知了。徐爱的第二个问题,依然是依据事实。古人讲知行,阳明也讲知 行,都在分开讲。既然分开讲,既然还讲“合一”,那说明“知行” 本身并不合一。阳明在回答这一问题时首先以“懵惜僮懂任意去做

6、”、 “茫茫荡荡悬空思索”两种典型指出了知行并提的必要性,意在补偏 救弊,教化世人“行得是,知得真” o另外讲到先知后行的弊病,即 “终身不行,终身不知”,因此在讲法上要知行并提,主张复归知行 本体,知行合一。3、知行本体合一对于以上两个问题,阳明都从知行本体层面做出回答,主张知行 本体合一。那么知行本体合一究竟该如何理解?其又是如何表现的 呢?“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该句话凝练的指出了知行本体合一的内在关系,“真切笃实”与 “明觉精察”既作为知行之间的分割界限,又成就了知行之间的内在 关联,其核心就在于“意”这一概念。在这里,知中有行的属性:真 切笃实,便想要去行;行中有知的属性:明觉精察,便获得认知。与 其说知中有行的属性,行中有知的属性,不如说“意”本身兼具“知 行”的属性,实现了知行合一。知行实有界限,但“知”作为指向主 体自身的意向恰恰是在“行”中获得的;“行”作为由主体指向外的 意向恰恰又是在“知”中得到的,需要落实的就是“明觉精察”与“真切笃实”,将知行达到极致。“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 高月更阔。”读书,思考,习行,感悟,不亦乐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