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稻-再生稻-饲用大麦”三熟模式栽培技术规程》(DB4208-T 75-2022).pdf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309966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8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稻-再生稻-饲用大麦”三熟模式栽培技术规程》(DB4208-T 75-202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稻-再生稻-饲用大麦”三熟模式栽培技术规程》(DB4208-T 75-202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稻-再生稻-饲用大麦”三熟模式栽培技术规程》(DB4208-T 75-202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稻-再生稻-饲用大麦”三熟模式栽培技术规程》(DB4208-T 75-2022).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65.020.20CCSB 20DB/4208荆门市地方标准DB4208/T 752022“中稻-再生稻-饲用大麦”三熟模式栽培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high yield cultivation of“middle season rice-rationing rice-forage barley”tripe cropping mode2022-08-11 发布2022-08-11 实施荆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4208/T 752022目次前言.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区域选择.15 品种及种子选择.16 中稻(头

2、季稻)栽培技术.26.1 工厂化集中育秧.26.2 整地.26.3 机械移栽.26.4 化学除草.26.5 病虫害防治.26.6 科学施肥.26.7 水分管理.26.8 收获.27 再生稻栽培技术.27.1 追施发苗肥.27.2 水分管理.27.3 收获.38 饲用大麦栽培技术.38.1 整地.38.2 种子处理.38.3 播种.38.4 查苗补种.38.5 化学除草.38.6 追肥.38.7 水分管理.38.8 病虫害防治.38.9 收获.3DB4208/T 75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

3、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荆门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荆门(中国农谷)农业科学研究院、荆门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韩秀秀、刘建军、张文珍、王军民、黄昌武、喻哲昊、付权、刘义军、黄庆华、鲁瑶。本文件首次发布。DB4208/T 7520221“中稻-再生稻-饲用大麦”三熟模式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中稻-再生稻-饲用大麦”三熟模式栽培技术的区域选择、品种及种子选择、中稻(头季稻)栽培技术、再生稻栽培技术、饲用大麦栽培技术。本文件适用于荆门市及相同生态区域。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

4、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 部分:禾谷类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 1534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程NY/T 1997 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通则DB42/T 1462 再生稻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中稻-再生稻-饲用大麦”三熟模式“middle season rice-rationing r

5、ice-feeding barley”tripecropping mode在同一块田块上,一年完成中稻、再生稻、饲用大麦三种作物连作的种植模式。3.2饲用大麦 forage barley收获全株植株作为青饲料、青贮饲料或干草的大麦。4区域选择应符合 DB42/T 1462 第 4 部分的要求,选择传统再生稻种植区域或常年活动积温在 4600以上的区域,田块宜选择土壤肥沃、排灌便利、生态环境良好的农田。5品种及种子选择5.1中稻应选用生育期 135 d 以内、优质、高产、再生能力强、抗逆性强的品种。DB4208/T 75202225.2饲用大麦应选用生育期 165 d 以内、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

6、。5.3种子选择应符合 GB 4404.1 的要求。6中稻(头季稻)栽培技术6.1工厂化集中育秧在三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 10以上工厂化育秧,具体操作方法应符合 NY/T 1534 的要求。6.2整地趁墒深耕晒垡,耕作深度为 25 cm30 cm,土地平整,“三沟”(围沟、腰沟、厢沟)通畅。6.3机械移栽二叶一心(秧龄 20 d25 d)时,进行机械插秧,稻田水层保持 2 cm 以下。6.4化学除草秧苗返青后,应根据杂草类型确定除草剂类型,单独或与分蘖肥混合施用,施药 5 天7 天保持水层 3 cm5 cm,应符合 NY/T 1997 要求。6.5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7、,以灯光诱杀、生物防治为主,病虫害防控应符合 GB/T 8321.10的要求,主要防治纹枯病、稻瘟病、二化螟、稻飞虱。6.6科学施肥6.6.1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要求。6.6.2底肥:一般 667 m2施有机肥 1000 kg2000 kg 或复合肥(N:P:K=25:7:8)40 kg。6.6.3分蘖肥:移栽返青后,应结合除草剂混合施用,667 m2施用 5 kg8 kg 尿素。6.6.4穗粒肥:拔节前或晒田复水后,667 m2施用 10kg 氯化钾和 5 kg8 kg 尿素6.6.5促芽肥:齐穗后 15d 撒施促芽肥,667 m2施用 5 kg7.5 kg 尿素。6.7水分

8、管理移栽后浅水与自然落干交替。分蘖后期开始排水晒田,坚持“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孕穗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至成熟坚持湿润管理。水稻成熟前 7d 排干水。6.8收获八月中旬左右,中稻整体成熟度达到 90%,及时收割,留茬高度一般在 30 cm40 cm。7再生稻栽培技术7.1追施发苗肥中稻收割后,应及时灌水并追施发苗肥,每 667 m2施尿素 5 kg10 kg。7.2水分管理DB4208/T 7520223发苗期应保持田间浅水层;灌浆期田间应保持湿润;收割前 7 天应排干水。7.3收获十一月中旬,再生稻籽粒黄熟,成熟 90%以上时收获。8饲用大麦栽培技术8.1整地整地前,每 667 m

9、2均匀撒施腐有机肥 1000 kg2000 kg,或复合肥(N:P:K=25:7:8)40 kg。机械整地,耕深 15 cm 以上,土地平整,三沟通畅。8.2种子处理种子播种前进行晾晒 1 d2 d。可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药剂进行拌种,条纹病、蚜虫等病虫害应符合 GB/T 15671 的要求。8.3播种十一月中下旬播种。机械条播,行距 20 cm25 cm,播种深度 3 cm5 cm,墒情不足时加深至 5 cm6 cm。播种量应考虑品种要求、播种时间、墒情等情况。8.4查苗补种应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对缺苗断垄的,及时补种,基本苗应达到14 万株/667 m216万株/667 m2。8.5化学除草封行前,杂草过多时,应施用选择性除草剂。8.6追肥拔节孕穗期,每667 m2施用4 kg6 kg尿素。8.7水分管理田间干旱应及时灌水,多雨应及时排汲。8.8病虫害防治饲用大麦分蘖盛期、拔节期、抽穗扬花期,病害防控应符合GB/T 8321.10的要求,主要预防的病虫害包括但不限于蚜虫、锈病、赤霉病、黑粉病。8.9收获三月中旬应按饲喂量分批次机械收割,用作青饲料。四月中旬,灌浆后期开始一次性收割,用于青贮或制作干草。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地方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