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3学习精品.pdf

上传人:c****3 文档编号:9309377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99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3学习精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资料】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3学习精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3学习精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3学习精品.pdf(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单元综合测评(三)(第五六单元)(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1葡萄牙的国歌葡萄牙人中唱道:“海上英雄,民族高尚,这国家不朽和勇敢,现在是时候奋起,重放葡萄牙的光芒。”推动葡萄牙人成为“海上英雄”的根本动力是()【导学号:78720191】A传播天主教的需要 B传统商路衰落的刺激 C寻找贵重金属的欲望 D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把握“根本动力”这一要求,从经济基础的角度去考虑,故选 D 项。【答案】D 2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和西班牙王室议定的条件是:哥伦布若在东方开疆拓土则可自任总督,但土地财富的 9/10

2、 要归西班牙国王。这反映了哥伦布远洋航行的本质在于()【导学号:78720192】A发财致富 B传播宗教 C殖民掠夺 D海洋探险【解析】由材料信息“在东方开疆拓土”“土地财富的9/10要归西班牙国王”进行判断,哥伦布远洋航行的本质和真正意图是殖民掠夺。【答案】C 3“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 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哥伦布、达 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 B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扫清海路”C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D新航路

3、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解析】题干中的观点主要强调的是西方经济发展必然要求开辟新航路以及对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外侵略扩张,哥伦布、达 伽马等人仅仅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而已。A、D 两项所述在材料中无从体现,B 项将因果关系倒置了,且不符合材料中的原意。故符合题意的答案应为 C 项。【答案】C 416 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 16 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这一现象说明()A工业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 B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开始

4、形成 C商贸中心转移推动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 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 16 世纪以后英国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这说明16 世纪以后英国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故 C 项正确;A、B 两项都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D 项发生在 18 世纪,排除。【答案】C 5 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写道:“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 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材料中的“海上第一强国”是指()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解析】17 世纪的“海上第一强国”是荷兰,被称为“海上

5、马车夫”,故 B项正确。【答案】B 6 法国米歇尔 博德在 资本主义史 中认为:西方历史上的所谓“地理的发现”,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这里“双重的结合”主要是指()A商业革命与价格飞涨 B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 C资本输出与世界市场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D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理的发现”是指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后,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指的是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故选 B 项。【答案】B 7“它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这些争端直接促成 1652 年至 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这里的“它们”指的

6、是()A葡萄牙与西班牙 B英国与荷兰 C英国与西班牙 D英国与法国【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信息“1652 年至 1674 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再结合它们的争夺目标,可知指的是英荷战争,故选B 项。【答案】B 81768 年,英国人安东尼 培根开始从事黑人奴隶贸易。8 年后,他已经赚了 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这家铁厂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工业家。这一事例说明()【导学号:78720193】A当时英国已经建立世界殖民霸权 B殖民掠夺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C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 D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解

7、析】“从事黑人奴隶贸易”“赚了 7.6 万英镑”,体现了殖民掠夺,“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本人也成为著名的工业家”说明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故 B 项正确。A 项中的世界殖民霸权、C 项中的世界市场、D 项中的工业革命都无法用材料中的事例说明,排除。【答案】B 9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反映出()A科学理论对实际发明具有推动意义 B科学发明与社会需要联系紧密 C科学技术需结合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D发明蒸汽机的实际意义不是很大【解析】瓦特的发明来自于实践经验,而非科学理论,故 A 项错误;“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

8、就没有社会需要,那么“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故 B项正确;科学与技术的真正结合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瓦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代表人物,故C 项错误;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故 D 项错误。【答案】B 10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态、错乱。“工厂”这一生产组织形式开始出现于()A“地理大发现”时代 B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C西欧的早期殖民扩张时代 D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解析】“地理大发现”时代,生产还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故 A 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工厂制度形成,故 B 项正确;西欧的早期殖民扩张时代,生产还处在工场手

9、工业阶段,故 C 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垄断组织成为生产组织形式,故 D 项错误。【答案】B 11路甬祥曾对记者说:“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1857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推动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下列技术革新和成就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的是()【导学号:78720194】A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B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C内燃机发明与应用 D重工业成为主导产业【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领域,故 B、C、D 三项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A 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排除。【答案】A 1219 世纪中叶,欧洲一位农民的以下这番具有讽

10、刺意味的感想,在海外的千百万农民中一再引起共鸣: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贤哲告诉我大车行驶不需马拉,富丽堂皇的船只无帆无风也能航行得像箭一样快,神奇的医生能截肢而病人却不叫唤也不痛,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能在一瞬间传遍世界,镰刀自动收割,纺车自行转动,铁犁自动开沟,而我们仍像过去一样渴望得到面包。这反映了当时海外的农民()A对市场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极为不满 B没有看到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社会进步 C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现状极为不满 D不能充分利用工业革命带来的先进技术【解析】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在

11、此过程中既将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至海外,又冲击了海外落后的生产方式。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农民的生产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需要,农民的生活没有得到改善,故 C 项正确。“市场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A 项。根据材料中对先进生产生活方式的描述可以排除 B、D 项。【答案】C 13“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南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这种享乐消费观()A是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原因之一 B有利于扩大需求,摆脱经济危机 C是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 D是解决当前欧债危机的主要途径【解析】市场盲目乐观导致

12、消费过度,使得生产需求严重失衡,是 20 世纪 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原因之一,故 A 项正确;经济危机主要是供需失衡,当需求大于生产时,应当实行紧缩政策,故 B 项错误;凯恩斯主义主张减少消费,当前欧债危机也要减少消费,故 C、D 两项错误。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答案】A 14 右图是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民众的生活场景。出现这种状况的政治原因是()A美国法西斯势力活动猖獗 B美国国内社会矛盾日益缓和 C美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政策软弱无力 D美国缺乏中央集权的政策体制【解析】A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B 项表述与史实相反;C 项与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直接相关;D

13、项表述错误,1787 年宪法颁布后,美国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建立并加强。【答案】C 15某一时期,英国失业保险委员会宣称“在已婚妇女作为一个阶层的情况下,对她们的工业雇佣是不正常的情况”。法国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查尔斯 里克特则说:“让妇女远离车间将解决男人失业的问题,并提高危及国家的低出生率。”这里所讲的“某一时期”最有可能是()【导学号:78720192】A18 世纪六七十年代 B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C19 世纪八九十年代 D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解析】根据题干提示“英国失业保险委员会”“诺贝尔物理奖”可以判断应是在 20 世纪初,符合要求的只有D 项。【答案】D 16下表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税

14、率表(数据来自全球在变革),这反映了()国家 1926 年 1931 年 英国 4%10%法国 12%38%德国 12%40.7%美国 20%53%日本 16%24%A.资本主义发展增快 B各国为克服经济危机而提高关税 C美国受经济危机影响最小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D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解析】从表格的时间来看,各国大幅度提高税率是发生在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此次危机从美国开始,对美国影响最严重。各国为了刺激内需和企业的发展,纷纷扩大出口,大幅度提高关税,实行关税保护主义,也导致了各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的加剧,因此 B 项为正确答案。【答案】B 17胡佛曾说:“联邦政府的职能在于维持这样的平衡,而不允

15、许任何的个人或集团享有特权。它只能扮演一个规范性的角色,而不能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参加者。”这表明胡佛()【导学号:78720193】A维持了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B主张政府全面干预经济活动 C坚持实施“自由放任”政策 D坚持联邦政府享有绝对特权【解析】由“联邦政府”“不能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参加者”等关键信息可知,胡佛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固守“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答案】C 18美国财富杂志在 1935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回答问卷的穷人中有 90%的人认为,政府应该保证每一个想工作的人都有一份工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民众支持政府干预经济 B罗斯福新政取得较大成效 C民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16、 D罗斯福坚持自由放任政策【解析】从“政府应该保证每一个想工作的人都有一份工作”,可知保障就业是政府干预的行为,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罗斯福新政取得较大成效,故 B项错误;C 项与“穷人中有 90%的人认为”不符,故 C 项错误;罗斯福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故 D 项错误。【答案】A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191937 年 5 月 24 日,罗斯福在向国会提交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立法的咨文中说:“我们知道,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就业的时候,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罗斯福上述思想的是()A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

17、障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 D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解析】根据题干罗斯福主张限制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工人工资,这反映在新政措施中是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故选 B 项。【答案】B 20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如将此立法置于新政内容示意图中,准确无误的位置是()【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A 为农业,B 为金融业,C 为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D 为工业,符合全国工业复兴法,故 D 项正确。【答案】D 211933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向

18、国会提交的田纳西河流域 局法案获通过,该法案规定 局为政府所有,独立经营,有权生产和出售电力。到 1937 年,19 家私营电力公司被迫将全部设备售给该局,私人资本垄断电力状况被打破。这从侧面反映了()A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B美国废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度 C发展电力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 D美国总统拥有行政权、立法权【解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由题干中“局为政府所有,独立经营,有权生产和出售电力私人资本垄断电力状况被打破”分析,应选 A 项。B 项不符合史实;调整工业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C 项说法错误;D 项表述错误,立法权为美国国会所拥有。【答案】A 22 19

19、80 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 10%,有 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这表明当时的美国()A政府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 B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 C开创了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先河 D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解析】由材料信息“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可知 A 项错误;“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始于罗斯福新政,故 C 项错误;为解决美国经济“滞胀”的问题,里根总统采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及缩小国有经济比重的措施,由此可知 D 项错误,B 项符合

20、题意。【答案】B 23美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新增的就业机会中,信息产业和服务业占90%以上;日本信息产业的就业人口,20 世纪 90 年代末比 80 年代中期增加 1.5 培。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B社会福利制度更加健全 C新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D实行“自由放任”政策【解析】材料反映了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各国就业结构的变化,这根源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答案】C 24二战后,欧美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

21、主要原因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B“福利国家”的普遍建立 C科技进步与第三产业的发展 D“新经济”在美国的出现【解析】材料反映了二战后欧美阶级结构的变化,这与二战后欧美国家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直接相关,也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故选 C 项。A、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B 两项不是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美国“新经济”的出现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且从空间上也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 项。【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25 题 12 分,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4 分,第 28 题 14 分,共 52 分)25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

22、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公元)1500 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 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

23、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 268 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 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 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 4 000 英里。1914 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 666 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

24、提高,欧美航程从 42 天缩短为 5 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 3 个月减为 18 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信网络得以形成。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说明 18 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6 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 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4 分)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2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市场的扩大、商品种类增多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时代特征可知,原因是新航

25、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的加剧。第(2)问,结合英国 17、18 世纪发展的时代特征可以从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和完善了以君主立宪制为核心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上进行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等方面概括。第(3)问,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归纳概括为新式交通工具、电讯器材的出现,运河的修建和轮船的改进,跨洲铁路的修建,世界通信网络的形成等。【答案】(1)变化: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品交换的品种增多。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2)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君主立宪制得到确立和完善,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创造了政治前提;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3)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

26、;运河的修建和轮船的改进;跨洲铁路的修建;世界通信网络的形成等。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78720195】材料一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人类历史实现了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的重大跨越,人类社会开始了工业文明的全球扩张。材料二“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民众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处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一去不返了。”材料三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1)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是什

27、么?归纳工业革命的特点。(4 分)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的工业部门?(2 分)(3)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两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 分)【解析】第(1)问,考查工业革命的原因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第(2)问,实际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解题时要抓住关键信息“新兴的工业部门”。第(3)问,考查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即可。【答案】(1)原因: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存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生产经验;市场的扩大。特点:率先在英国爆发;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开始;大多

28、数工业成果来自于一线工业生产;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石油、化工等重工业部门。(3)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导致近代城市兴起,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并导致城市就业结构发生变化;推动了社会进步,使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密切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世界经济逐渐连成一体,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有助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78720194】材料一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奠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

29、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要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从(20 世纪)30 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世

30、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里根当选总统之后(1981 年),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这种经济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4 分)(2)与材料一思想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指出美国 20 世纪 30年代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并概述其主要内容。(6 分)(3)材料三中,里根政府为什么要进行“引人注目的改变”?“引人注目的改变”主要指的是什么?(4 分)【解析】第(1)问,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反映的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第(2)问,第一小问,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反映

31、的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后面两小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掌握。第(3)问,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来回答。【答案】(1)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突出特点:由市场调节经济活动,反对政府直接干预。(2)材料二思想: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政府承担起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责任。事件:罗斯福新政。内容: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整顿银行;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扩大中央银行权力;管制证券业等。工业方面(核心):制订包括工资、工时在内的行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方面:成立农业调整署;减耕;调整农产品结构;公布农业调整法等。社会福利: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社会立法:颁布全国劳工

32、关系法。(3)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78720195】材料一 1929 年 10 月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后,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宣扬:“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繁荣。”胡佛政府还对大公司和大企业提供优惠财政援助,并降低其所得税。胡佛宣称救济工人是慈善团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体的事情,而不是联邦政府的责任,拒绝采取任何救济工人的措施。材料二 1932 年底,在经济危机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美国举行了总统选举,结果民主党人罗斯福获胜,当选为美国第 32 任总统。材料三 1933 年罗斯福任

33、总统后,为摆脱危机实行新政。下台后的胡佛及其追随者大力攻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是“社会主义异端”,并在 1936 年底的总统选举中,竭力阻止罗斯福连选连任。材料四 1936 年底的美国总统选举中,为批驳胡佛等人的攻击,罗斯福发表讲话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即罗斯福政府)挽救了它。”总统选举结果,罗斯福再次获胜,连任总统。(1)联系材料一和全国工业复兴法,比较罗斯福、胡佛对资本家和工人的政策有什么不同?(4 分)(2)罗斯福、胡佛上述不同政策反映二人克服经济危机的基本

34、思想有什么不同?罗斯福的基本思想反映了美国资本主义的什么发展趋势?(6 分)(3)联系材料四,分析材料三中胡佛攻击罗斯福的理由能否成立?为什么?(4 分)【解析】第(1)问,“材料一和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答案的来源,“不同”是解题核心词。第(2)问,从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上归纳二人克服经济危机基本思想的不同。第(3)问,着眼于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答案】(1)胡佛拒绝采取措施救济工人;罗斯福在全国工业复兴法中专门规定了保障工人权利的条款。(2)胡佛的基本思想是政府不干预企业经营,维护大企业的利益;罗斯福的基本思想是国家干预经济,但尽量保持自由企业制度。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3)否。因为罗斯福虽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但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私有财产,因而它不是“社会主义异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