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五篇.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93070580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五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3年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五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五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五篇.pdf(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 will defeat you today,and I will defeat you without sleeping.This is our culture.(页眉可删)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五篇 初中化学说课稿 篇 1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离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的第四单元课题三。本课题包括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两部分内容,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是初中化学课程中要求达到了解水平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为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一扇窗口;为学生后面学习酸碱盐打下基础。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了解原子结构与元

2、素化学性质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从而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变化的能力。(2)学习方法与过程:学习“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能在特定情景下,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微 观世界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唤起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初步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离子的形成(2)教学难点:离子的表示。(3)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模拟微观

3、变化,帮助学生认识离子的形成过程和学会离子的符号表示。这样,不但能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也促进了学生微观想象能力的发展。二、教法与学法:1、学生情况分析 初三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在课堂上他们厌倦教师的单独说教灌输,希望教师能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所以本节课我设置了许多活动:比如,“我会答、“我会写”、“讨论与交流”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在探索中学会学习。2、教学方法 依据新课程教育理念及本节课的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情况,我对本节课的教学采取了如下方法:利用课件优势,充分展示NaCl 的形成过程,从而了解离子

4、的形成,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3、学法指导 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许多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本课题介绍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粒子。由于本课题的知识形成较抽象,所以在教学中,一是成立学习小组,互帮互学;二是通过“创设情景、探究新知”等形式,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4、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将抽象的微观粒子生动形象地显现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微观想象能力。三、教学程序: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通过以下五个教学步骤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一)知识回顾、情境引入 1、知识回顾:“

5、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是教学的重点。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和思维水平的限制,我在教学中先通 过复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展示课件,抽生回答。)使学生意识到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着密切的关系。然后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 道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 4 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 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而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 4 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也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那么,当他们得失电子后,结果会怎样呢?本节课我们就以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为例来探究离子的形成。2、创设情景:当钠原子和氯原子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它们是如何得失电子的?氯化钠

6、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切入,形成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3、讨论交流:全班分为八个小组,短暂讨论交流。(这一环节充分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避免了教师的“填鸭式”教学。)4、漫画导入:投影教材第 79 页插图 4 10 和钠原子与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最外层电子数目,从微观上分析得失电子趋势。(设计目的:充分利用漫画效果,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分析氯原子和钠原子得失电子的趋势,使学生在有趣、轻松的氛围中接受难懂的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二)引导观察、启发探究 环节 1、离子的定义:动画展示钠原子、氯原子得失电子后的结构示意图,并提问:钠原子和氯原子得失电

7、子后带电荷吗?学生经历观察并发现它们都带电荷,从而很自然地引出离子的定义。(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启发分析和诱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知,使定义的引出水到渠成。)环节 2、离子的分类:在学生已经得出钠离子和氯离子都带电荷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它们所带电荷有什么不同。交流发现:钠离子带正电荷而氯离子带负电荷,从而得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概念。(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抽象的分类思想,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环节 3、离子的表示:通过分析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而形成,让学生很自然地接受离子符号的书写就是在原子的基础上标明所带电荷。这样可以轻松突破离子符号的书写这一难点,也为介绍离子符号的意义作好铺垫。当然离

8、子符号的书写还要结合后面 的化合价反复训练才能落实。环节 4、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整合学科之间的知识,提出问题:带异种 电荷的两种微粒之间会产生什么作用力?展示 NaCl 的形成课件,使学生认识到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始终都处于“创造性”积极思维中,强化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三)联想整合、形成体系 1、展示课件原子和离子的关系,让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然后教师评价归纳。(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分析、归纳、表达的能力。)2、到现在为止,物质构成的奥秘已初步形成体系。结合问题:“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此时提出问题,学生有话可说。通过

9、新旧知识的对比和归纳,让知识更加系统,有利于学生很快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含义;同时也使学生对化学学习,尤其是微观领域的学习产生了渴望之情。)(四)学用结合、展示个性 1、我会答: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带上(正)电荷,成为(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后,就带上(负)电荷,成为(阴)离子。当阳离子和阴离子相互作用形成化合物时,整个化合物就(不显)电性。2、我会写:写出下列离子符号: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设计目的:第 1 题,主要是对离子的形成进行检测,第 2题,熟悉离子符号的书写。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奖励的形式是发放“小礼包”,

10、“小礼包”内写着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当堂打开“小礼包”宣读知识点,给学生一点点神秘,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既是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是对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了检测,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到了教学高潮。)(五)小结交流、布置作业 1、小结交流:我把这个环节设计为(1)过程小结、(2)知识小结两个步骤,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小结本节课的知识。2、布置作业:完成基础训练 四、教学评价 本节课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基本原则,以“情境教学、问题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师生的双边情感交流,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 养,微观思

11、想方法的建立,学习心理、品质的优化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五、板书设计 离子 一、离子的形成 二、离子和原子的关系 1、离子的定义 2、离子的分类 三、构成物质的微粒 3、离子的表示方法和符号的意义 4、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初中化学说课稿 篇 2 一、说单元教材地位和作用 我们周围的空气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分别是空气、氧气和制取氧气。空气和氧气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当前空气污染是全世界的三大问题之一,因此本单元内容是历年中考的重点之一。近年来中考以空气中氧气含 量的测定、氧气性质实验、氧气制取的原理和操作为核心

12、,考查观察能力、描述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还联系各地空气污染的问题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并应用 3、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并通过与许多物质反应认识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4、了解实验室和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的不同;5、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气体收集及方案选择;6、认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的误差原因 2、通过制氧方案的比较、鉴别,学会选择最佳原料、条件、原理、装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1、通过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空气的污染源、严重危害及防治,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情感;2、通过对制取氧气的实验的探究,增强学生的探究欲。三、说重难点 重点: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氧气的含量及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难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催化剂的概念。难点突破: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要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分析从而理解整个实验的意图原理,并感悟到化学实验要得出正确结论必须注意每一个细节的正确。中考考点和题型 本单元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综合应用题等形式出现,多考察气体的制取及空气污染与防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性

14、质和用途等作为切入点进行考查。四、教学方法 用师生互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回忆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讲授法多媒体 五、说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本节内容的连接性、条理性,教学中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导入 用谜语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入课题我们周围的空气。通过幻灯片展示本单元的考点要求。就这三个考点进行讲解和分析。1、以提问的形式简单的复习了空气的组成和氧气含量测定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难点。2、通过(伦敦烟雾事件)回顾空气的污染和防止。3、通过视频回顾几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写出反应原理,总结出氧

15、气的物理、化学性质。4、回顾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利用沸点不同)。通个视频再现氧气实验室制法启发学生思考,制取步骤、注意事项、引出固固装置和固液装置,通过对氧气收集装置的分析,学会选择收集装置。5、巩固练习和中考链接可让学生明白考向,也能让学生提高自信心。初中化学说课稿 篇 3 各位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实验室制备氧气。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三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地位和作用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初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

16、性质活泼的氧气”就是我们要仔细学习的内容,本课程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实验来获得新物质(二)教学目标(1)、知道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收集方法和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2)、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步骤及验证氧气的性质。(3)、知道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4)、认识制氧气所需仪器的名称及知道这些仪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5)、知道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的原理。(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制备方法、收集方法和检查气密性的方法。2.难点:制取氧气的仪器连接和组装,氧气和验满和氧气性质的实验。二 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 九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特别对于化

17、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所以对于氧气的制取会更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教法和学法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本节课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及当堂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这些现代教学媒体和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上课前,我会用 PPT向学生展示几张人类在特殊环境下的工作图片,然后提问:在这类特殊环境下,人们是怎样呼吸的?如果在实验室,我们又会怎样制取氧气?层层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进行探讨。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的水的电解,给予学生

18、一个正确的思考方向。实验探究,探究新知 我会向学生系统的说明实验室制取气体应该遵循的方法步骤。实验探究 1:学生根据我给的资料卡,讨论出最佳制取氧气的药品和方法: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就能分解出氧气。但是速度很慢 实验探究 2:学生讨论: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过氧化氢的反应速率加快,学生再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药品,探究实验,相互讨论总结出最适合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在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 化锰,并且根据对二氧化锰的后期处理,发现催化剂的存在,并且定义,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联系生活,扩展新知(5 分钟)让学生根据催化剂的性质,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催化剂,我会适当引导,把生活和化学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

19、学,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强烈兴趣。科学探究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 二氧化锰制取氧气(15 分钟)实验步骤(多媒体课件演示),根据演示的实验,学生能准确选择实验仪器。(对于一些实验的注意事项,我会正确引导,让学生从这些方面去考虑)初中化学说课稿 篇 4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 1 分子和原子,我按以下八个程序说课,主要说每个程序的要点。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也是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遇到的拦路虎。它是在学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混合物、纯净物的基础之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本节课不仅能带领学

20、生走入神奇的微观世界,学会从微观的 角度认识事物,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还能为学生们进一步学习 原子的结构、元素、以及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等知识打下坚实的 基础。2、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 现象。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生活、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信息。(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 行加工。(3)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好奇心和求知欲,从探究中获得 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1、。(3)使学生在实验的 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探索物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主动获取知识。三、教学准备 教师:仪器:烧杯、试管、注射器、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等。药品:浓氨水、酒精、水、酚酞、品红等 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好课本和

22、学具,课前预习相关内容。四、设计理念 1、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2、主要以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结合,以实验探究为主线,结合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3、顺应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五、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激趣引思 设问激趣,导入新课 实验探究,了解性质 知能训练,巩固知识 学习反思,及时总结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思 多媒体课件展示:我们生活中都有过这样的经验:1、现在正值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的季节,走过桂花树边,会闻到桂花香;2、潮湿的衣服会自己晾干,特别是夏天更容易晾干;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

23、了甜味;4、教师演示实验: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上述这些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你们想过这是为什么吗?你 们会从化学角度来解释吗?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从化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些 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也就是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来解释这些现 象。板书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 二)、设问激趣,导入新课 在绪言中,我知道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也就是说,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都是物质组成的,世界即物质。我们身边所熟悉的物质很多。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图片:空气、水、煤、石油、天然气、铁、铜、食盐等等。这些物质都是什么由什么构成的呢?为了解释上面的这些 现象,长

24、期以来,很多科学家都作了大量的探索和猜想。他们提出物质都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的设想。板书 一、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比如在绪言中,我们了解的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和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 18 世纪就提出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理论。当时这只是一种猜想,但可以用它来解释生活中的很多化学现象。随着科学的进步他们的这种猜想已经得到了证明,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看到了分子和原子,而且还能移动原子。多媒体展示:视频、教科书 P49 中的图 3 2 和图 3 3 三)实验探究,了解性质 为什么必须借助先进的遂道扫描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分子呢?这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5、板书 1、分子很小 多媒体课件展示:分子的自述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 3 10 26kg 1 滴水中约有 1。67 1021 个水分子,如果 10 亿人来数这 1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 100 个,日夜不停,需要 3 万年才能数完。分子除了体积和质量很小以外,还有什么性质呢?实验探究 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步骤 对比分析 步骤 1 说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色,只能起稀释作用。步骤 2 说明浓氨水可以使酚酞变红。步骤 3 酚酞变红是因为烧杯 B 中的氨分子运动到了烧杯 A中,使 A中酚酞变红。由此可以得出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着。这样,就可以解释开头的几个现象了。而且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

26、,运动速率越快。板书 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 激发兴趣:请问:1+1 在什么时候不等于 2?实验探究 先往玻璃管中加入前面的品红溶液,使其充满玻璃管容积的二分之一,再滴入无水酒精使其充满玻璃管。用手指堵紧两端,颠倒数次。现象:总体积小于 1 玻璃管。课件展示 哲理故事 解释:这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板书 分子之间有间隔 课件展示:酒精和水混合时体积变化的模拟图 实验探究 一打气筒,用手堵住出气孔,用劲推,可以推动活塞。再吸入一针管水,看能不能推动活塞。解释: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间隔比较大,容易压缩,而固体和液体分子间隔较小,不易压缩。课件展示:物质状态变化时,分子之间间隔的变化示意图。说明:石

27、油气可装入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受压下,可以液化,分子的间隔减小;相同质量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体积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受热时分子间隔增大,遇冷时减小的缘故。四)知能训练,巩固知识 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 五)学习反思,及时总结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你有哪些收获?六)课后思考:假如你是一滴水中的小微粒,在你周围你看到了什么?如果给你稍稍冷却或加热,你又会怎样?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在化学的微观世界中翱翔吧!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启迪思维,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学生世界是物质的哲学观点 展示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化学物质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

28、大自然的品质。通过对物质构成的认识过程介绍,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是一个猜想验证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现代高科技,并培养爱国主义品质。通过水分子的自述将分子的特性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同时让学生领会分子的“小”,激发了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对比、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脑筋急转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哲理故事让学生知道学无止境,通过类比迁移理解现象本 质。便于学生直观理解。让两名学生合作完成此实验探究,培养动手能力及合作精 神。便于学生直观理解。增强用化学解释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的能力,让自己拥

29、有化学的眼睛。巩固新知,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学会总结反思。给学生一个思考想像的空间。六、板书设计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分子间有间隔 一般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一般压强越大分子间隔越小 七、课件说明 课件中有很多视频及动画很好的帮助我把握了教学的关键,是用任何生动语言无法替代的,在这节课中使用课件是初中化学中最恰当且必不可少的。八、设计反思 新课标要求,初中化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课程过程中要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与讨论发

30、现别人的长处,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不断地提高,不断的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初中化学说课稿 篇 5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_的教学重点是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及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用语等。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因此,可以说对原子的学习更是 _的重中之重。理解原子的概念,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使学生对宏观物质的性质认识得更为深刻;了解原子的结构,使学生能深入了解宏观物质的组成、结构。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及本节的特点,结合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日常

31、学习态度等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a、理解原子的概念,掌握原子、分子之间的相似、相异和相互关系;b、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c、了解原子的组成,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d、认识物质的可分性。(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及阅读等能力。(3)思想情感目标 进行化学史教育,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严肃认 真的科学态度;认识物质的可分性,逐步培养量变引起质变的辨 证唯物主义观点。3、教学重点:原子概念;原子的结构 教学难点:原子概念的形成 4、对于教材的处理 要让学生理解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原子的概念及结构 是本课时教

32、学上最大的难点。故将此种微粒通过电脑制作成形 象、生动的模拟动画,让学生更直观的接受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理解分子、原子概念,初步形成原子结构模型。二、说教法 主线:激疑探索引导分析归纳总结 1、对于原子概念的教学,我采用实验分析归纳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从实验入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直观接受宏观物质的可变性,并积极思维,逐步认识到分子虽小,在化学变化中却可以再分的客观事实;通过演示模拟动画,分析水分解反应的实质得:在反应过程中,构成水分子的氧微粒和氢微粒并没有改变。从而概括出原子的概念。2、引导学生讨论、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原子的基本性 质。3、列表比较分子、原子的相似、相异及相互关系,进行抽 象思维训练。4、对于原子结构的教学,仍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引导学 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初步建立原子的核型结构;充分利用模拟动画,进一步学习原子的组成。三、说学法 主线: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得出结论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实验入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积极思维,并借助形象、直观的模拟动画,接受微观粒子的客观存在。3、引导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引出新知识。4、通过小结、课堂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