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昌龙渔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侯** 文档编号:9302319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昌龙渔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石昌龙渔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昌龙渔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昌龙渔父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渔父教学设计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 石昌龙【教学目标】1、诵读研习中熟悉文本内容,品味文本语言。2、分析屈原毅然赴死的表面及深层原因,感受屈原以死明志的人格魅力。【教学重难点】:1、从文本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屈原、渔父及司马迁不同的人生选择。2、理解领悟屈原精神及其价值,理性看待生死抉择,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教学方法】1、诵读法(教师范读,学生分角色朗读)2、讨论法(分析屈原、渔父、司马迁的生死选择时,组织学生组内研讨)3、拓展阅读法(提供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节选)、古诗词中渔夫形象等资料,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对文本的解读)4、活动展示法(通过推送本文到朋友圈的活动设计,展示学生的理解思维、

2、文字运用成果)【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诵读导入,情境再现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师:请容我自信地问一句,听了我的朗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生:屈原行吟泽畔;屈原渔父问答;渔父歌吟一曲,鼓枻而去。师:课文围绕二人的问答展开。他们在探讨什么问题?生:人生选择。师:让我们跟随文本,回到两千多年前。暮霭沉沉,楚天辽阔,秋气寒凉的江滨泽畔,受人敬重的楚国大夫屈原,惨遭流放。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当无路可走的时候,屈原面临着生死的抉择。不光是屈原,渔父,司马迁,项羽,文天祥,甚至秦桧,吴三桂,汪精卫,都经历过生死抉择的艰难、矛盾挣扎的痛苦。二、文本研读,生死选择幻灯片展示:

3、师:这是屈原,这是渔父,这是司马迁。 我这里展示的,只是他们的语言。要想全面地了解人物,还要关注他们的容貌、动作、表情、心理。请认真研读课文,也可参照下发的资料,探讨一下他们的心路历程。分工合作吧,第一组屈原,第二组渔父,第三组司马迁。各抒己见,求同存异。一位记录者,也是发言人,有最终定论当然好,意见不统一也如实呈现出来,大家再交流探讨。屈原: 生归纳总结,师点拨引导。屈原选择了毅然赴死。师:毅然,意味着不犹豫,不妥协,坚决彻底。从哪里可以看出?生:句式:两个“安能乎”,“宁”。师:屈原为什么要毅然赴死?生:一个是自身的原因:身之察察和皓皓之白。师:刚刚学过的离骚中能找到相印证的句子吗?生:纷

4、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师:有美好品质,有崇高追求,有杰出才能。屈原贾生列传(节选)中也有:博闻强识,明于治乱王甚任之。自己有察察之身,有皓皓之白,就要毅然赴死吗?生:另一方面:物之汶汶,世俗之尘埃。举世皆浊,众人皆醉。师:作为有政治理想的楚国重臣,且看他所处的环境:国君: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为天下笑同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王怒而疏屈平。(夺,不是抢夺,是改变,修改。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与,不是给,而是y,赞同。吾与点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自身这么高洁,世道这么浑浊,理想这么美好,现实这么残酷,屈原的选择是

5、?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师:屈原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不妥协,不苟合,有原则,有操守,洁身自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舍生取义,以死明志。再回过头来看开头对屈原的描写: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游是怎么游?吟是吟什么?为什么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生:漫游,游荡。可能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因为心情郁闷,内心正在经历生死抉择的挣扎,才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师:两处屈原曰,怎么曰? 生:第一处:悲愤,无奈;第二处:凛然,毅然。 师:读一下。渔父:选择生,怎样生呢?生:与世推移。和世道一起改变。师:具体来说怎么做?生:淈其泥而扬起波,餔其糟而歠其醨。师:用一个成语来

6、概括。生:随波逐流,推波助澜。师:渔父劝屈原和这个肮脏的世界同流合污,甚至推波助澜。这样的渔父值得尊重吗?看看古诗词中的渔父,哪一个是这样?“我自是无名渔父”,无名;“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英雄业绩,不在乎,无功;“岩上无心云相逐”,无心之云,也是无心之人,无己。无名,无功,无己,有什么?有酒有鱼,有山有水,有风有月,有自由,有快乐。想必我们误解了渔父。读一下他的沧浪歌。怎么理解?生:沧浪之水喻指社会,沧浪之水清喻指社会清明,沧浪之水浊喻指社会黑暗。缨是系帽的带子,在古代帽子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濯吾缨”的意思应该是出来做官,“濯吾足”的意思应该是归隐。师:不错。楚辞补注中对于沧浪歌的解释

7、:“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清喻明时,可以修饰冠缨而仕也。“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浊喻乱世,可以抗足远去。抗足,举足,抬起脚走了。这样的渔父怎么样?生:安时处顺,随遇而安,顺应自然,豁达超然。师:第四段想归隐,第二段却又劝屈原同流合污,怎么理解?生:试探屈原,故意玩笑之词,表达心中的激愤、无奈之情。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师:那么渔父怎样的处世态度?生:渔父与世推移,不是同流合污,而是遇治则仕,遇乱则隐,随遇而安,以隐守志。师:渔父没什么外貌描写,但一个表情,令人难忘。生:莞尔而笑。师:这一笑,怎么理解?生:自己:豁达,超然;对屈原:赞赏,敬佩。司马迁:生:更有理由选择死,被误解,被

8、羞辱,士可杀不可辱。但他隐忍苟活。师:为什么?生:凝聚一世心血的史记尚未写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司马迁死很容易,活下来很难。活下来不是贪生怕死,而是要完成未竟的事业,实践毕生的志向。 师:概括一下司马迁的人生态度。 生:勇敢地生,忍以践志。表现了坚韧的意志,不屈的精神。三、追本溯源,探讨人生师:当无路可走的时候,对待这个世界,可死,可隐,可忍,可入世,可出世,或者叫避世,可忍世,还可混世,厌世,愤世,玩世,当然也可救世,济世,甚至创世。道路万千条,然而屈原却选择了看似最不明智的那条绝路。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通俗说法是:生

9、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屈原为什么如此决绝,非死不可?不能像渔父一样吗?不能像司马迁一样吗?他的死有什么意义,价值何在?思考一下。师:课文中渔父的出现,其实是为屈原指点人生的另一种可能。假设屈原接受了渔父的建议,退隐山林的屈原会快乐吗?师生归纳总结:豁达的李白失意时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苏轼也想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归隐是一条退路,但不是真正能让自己快乐起来的出路。思想根源:儒家,积极入世,知其不可而为之。读书人的理想:安邦济世,建功立业。理想破灭,人生最大的意义和价值也随之失去。屈原为什么一定要赴死?幻灯片展示:中国文化中有一种西方没有的精神,这就是当一个人认为他不

10、能够拯救国家时,为了不在内疚中偷生,便选择赴死。(冯友兰)屈原死得有价值吗?幻灯片展示:鲍鹏山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屈原的伟大与可贵正在这里,他不理解邪恶与不公。他无法和他们和平共处,哪怕是虚于与委蛇,他谨持着他理想的绝对纯洁。他至死也不曾丢失一寸土地。他是代表独特个体与社会宣战的最伟大最惨绝人寰的战士。因为他的绝不让步,这世界有可能免于全面堕落。但也请你清楚地认识到:并不是谁的沉江自尽都能衍生出一个节日,并不是谁的以死明志都能拥有后世百姓包粽子、赛龙舟的祭奠,并不是谁的名字和诗篇都能成为一个民族,甚至是全体人类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所以,别去想死的事,你该想想要怎样好好地活。四、活动体验,致敬屈原对于生死选择,对于人生意义,应该有了些新的认识和感悟,把这篇文章推送到你的朋友圈吧,为什么要推送?写点什么吧,一两句隽永的话语,三五行动情的诗句。作品展示。板书: 附:教师作品展示:一条大江向上是秭归向下是汨罗回家的路并不遥远循着粽叶的芳香你听那江上的锣鼓喧响你的身之察察,皓皓之白两千年来从未沾染尘埃你泽畔行吟的身影瘦削成一道闪光撕开沉重的夜幕的黑湘流中最大的鱼也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它在文天祥的诗句中歌唱又幻化成民族挺直的脊梁你不曾冷却的血至今在我的身体里流淌其实你从未离去不信你来到江滨看我们求索的模样看我们坚定的目光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