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00kV安全可控电缆跳闸主变保护屏(含可选的中压侧断路器辅助保护低压侧补偿装置、站用变、母线等设备的保护及低压备自投、高压侧断路器保护)技术规范书(通用).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296328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70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2、500kV安全可控电缆跳闸主变保护屏(含可选的中压侧断路器辅助保护低压侧补偿装置、站用变、母线等设备的保护及低压备自投、高压侧断路器保护)技术规范书(通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7.2、500kV安全可控电缆跳闸主变保护屏(含可选的中压侧断路器辅助保护低压侧补偿装置、站用变、母线等设备的保护及低压备自投、高压侧断路器保护)技术规范书(通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2、500kV安全可控电缆跳闸主变保护屏(含可选的中压侧断路器辅助保护低压侧补偿装置、站用变、母线等设备的保护及低压备自投、高压侧断路器保护)技术规范书(通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2、500kV安全可控电缆跳闸主变保护屏(含可选的中压侧断路器辅助保护低压侧补偿装置、站用变、母线等设备的保护及低压备自投、高压侧断路器保护)技术规范书(通用).doc(5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500kV主变保护标准技术规范书 第 1 页 / 共32页500kV安全可控电缆跳闸主变保护屏(含可选的中压侧断路器辅助保护,低压侧补偿装置、站用变、母线等设备的保护及低压备自投、高压侧断路器保护)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版本号:2021版V2.0编号:0116102052201303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7月1本技术规范书对应的专用部分目录序号名 称编 号1500kV安全可控电缆跳闸主变保护屏(含可选的中压侧断路器辅助保护,低压侧补偿装置、站用变、母线等设备的保护及低压备自投、高压侧断路器保护) 500kV安全可控电缆跳闸主变保护屏(含可选的中压侧断路器辅助

2、保护,低压侧补偿装置、站用变、母线等设备的保护及低压备自投、高压侧断路器保护)标准技术规范书使用说明1、本技术规范书分为通用部分和专用部分。2、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书。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条款、专用部分标准技术参数表和使用条件表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3、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表2.2 中“项目单位需求差异”,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范围;根据实际使用条件,需要变更污秽等级、海拔高度、耐受地震能力、压力释放能力、环境温度等要求。经招标文件审查会同意后,对

3、专用部分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需求差异”,放入专用部分表2.2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4、投标人逐项响应技术规范书专用部分中“设备详细技术要求”、“标准技术特性参数表”二部分相应内容。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专用部分的“招标人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投标人响应部分表格,投标人还应表2.2“项目单位需求差异”中给出的参数进行响应。项目单位需求差异”与“标准技术特性参数表”和“使用条件”中参数不同时,以差异表给出的参数为准。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表3.1投标单位技术差异表”外,必要时应提供证明参数优于招标人要求的相关试验报告。与通用部分条

4、款的差异也需填写在“表3.1投标单位技术差异表”中。5、技术规范书范本的页面、标题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6、对扩建工程,项目单位应在专用部分提出与原工程相适应的一次、二次及土建的接口要求。500kV安全可控电缆跳闸主变保护屏(含可选的中压侧断路器辅助保护,低压侧补偿装置、站用变、母线等设备的保护及低压备自投、高压侧断路器保护)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目 次1、总则112、应遵循的主要标准113、使用条件333.1正常工作大气条件333.2贮存、运输环境条件333.3周围环境334、技术要求334.1额定电气参数444.2技术性能要求444.3电磁兼容性能554.4耐湿热性能554.5绝缘

5、性能554.6机械性能554.7连续通电664.8安全要求664.9继电器设计要求664.10屏柜要求774.11安全可控装置相关技术要求13135、功能要求13135.1基本要求13135.2开入开出要求15155.3自动恢复16165.4自动检测16165.5定值要求16165.6事件记录17175.7装置控制字要求17175.8装置显示要求17175.9故障录波18185.10通信规约18185.11远方控制要求19195.12通讯接口20205.13时钟与时钟同步20205.14网络技术原则21215.15信息交换21215.16数据交换记录22225.17具备不停电传动功能保护装置的

6、技术要求22225.18动态模拟23235.19主变保护的功能要求23235.20操作箱的功能要求27275.21电压切换箱(插件)的功能要求29295.22主变保护的配置要求29295.23站用变压器保护的功能要求31315.24低压侧母线保护的功能要求32325.25电容器保护的功能要求33335.26电抗器保护的功能要求34345.27380V侧备用电源自投装置的功能要求35355.28380V侧操作箱的功能要求35355.29500kV断路器保护的功能要求35355.30网络通信及身份鉴别要求38385.31保护信息文件化相关要求39395.32安全可控装置相关要求39396、试验40

7、406.1 型式试验40406.2 出厂试验40406.3 现场试验及调试41416.4 抽样检测标准如下(具体测试根据实际物资品类选取):41416.5 送样检测标准如下(具体测试根据实际物资品类选取):41417、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保证41418、双方工作安排4343500kV安全可控电缆跳闸主变保护屏(含可选的中压侧断路器辅助保护,低压侧补偿装置、站用变、母线等设备的保护及低压备自投、高压侧断路器保护)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1、总则1.1 本设备招标技术文件适用于500kV安全可控电缆跳闸主变(低压侧补偿装置、站用变、母线等设备及低压备自投、高压侧断路器)微机保护成套装置的功能设计、

8、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1.2 投标者必须具有3年以上500kV主变微机保护装置的设计、制造经验, 并有质检部门的认可文件、ISO-9001质量认证书或相当的认证文件、有关部门或行业协会的鉴定证书, 提供的设备必须提供在电力系统商业运行的良好记录。1.3 投标者应至少提供一份具备国家相关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的型式试验报告(静态功能试验、动态模拟试验、电磁兼容试验、绝缘试验、机械性能试验等),并提供一份投标产品与型式试验样品的差异性说明,且差异性不得超出本技术规范书第6.1.1至6.1.4所明确的范围。1.4 本设备招标技术文件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 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

9、定, 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 投标方应提供符合本招标技术文件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1.5 如果投标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招标技术文件(含通用、专用部分)的条文提出异议, 则意味着投标方提供的设备(或系统)完全符合本招标技术文件的要求。如有异议, 不管是多么微小, 都应在专用部分“表3.1 投标单位技术差异表”中加以详细描述。1.6 本设备招标技术文件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 按较高标准执行。1.7 本设备招标技术文件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1.8 本招标技术文件未尽事宜, 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1.9 投标方在应标招标

10、技术文件中应如实反映应标产品与本招标技术文件的技术差异。如果投标方没有提出技术差异,而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招标方发现投标方提供的产品与其应标招标技术文件的条文存在差异,招标方有权利要求退货,并将对下一年度的评标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10 投标方应在应标技术部分按本招标技术文件的要求如实详细的填写应标设备的标准配置表,并在应标商务部分按此标准配置进行报价,如发现二者有矛盾之处,将对评标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11 投标方应充分理解本招标技术文件并按本招标技术文件的具体条款、格式要求填写应标的技术文件,如发现应标的技术文件条款、格式不符合本招标技术文件的要求,则认为应标不严肃,在评标时将有不

11、同程度的扣分。1.12 投标方提供的设备应符合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有关标准设计的要求。2、应遵循的主要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招标技术文件中引用而构成本招标技术文件的基本条文。在本招标技术文件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招标技术文件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按标准号顺序排列标准,如果各标准要求有所不同,满足更高的标准要求。GB 19520.12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482.6mm(19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 第3-101部分:插箱及其插件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42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GB/T 2887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

12、/T 7261继电保护和安全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GB/T 9361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T 11287电气继电器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第1篇振动试验(正弦)GB/T 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598.3电气继电器第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绝缘配合要求和试验 GB/T 14598.6GB/T 14598.8电气继电器第18部分:有或无通用继电器的尺寸电气继电器第20部分:保护系统 GB/T 14598.26 GB/T 14598.27电气继电器第26部分:电磁兼容要求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7部分:产品安全要求GB/

13、T 17626.2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6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17626.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GB/T 17742中国地震烈度表GB/T 18657 GB/T 14537 GB/T 26864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部分:传输规约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电

14、力系统继电保护产品动模试验DL/T 478 DL/T 688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电力系统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DL/T 720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柜、屏通用技术条件DL/T 860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DL/T 5136火力发电厂、变电站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Q/CSG1203005南方电网电力二次装备技术导则南网调继2018 9号南网调继2018 9号南网调继2018 9号500kV变压器保护及并联电抗器保护技术规范(2018年试行版)500kV线路和辅助保护技术规范(2018年试行版)保护屏柜及端子箱接线端子排技术规范(2018年试行版)南网调继2015 5号南方电网电力系统继电保

15、护反事故措施2014版南网生技202021号南方电网公司反事故措施(2020年版)南网调继2015 15号南方电网保护设备特维工作规范(V2版)Q_CSG1201029-2020南方电网继电保护通用技术规范Q_CSG1204080-2020 10kV110kV元件保护技术规范(试行)Q_CSG1203065-2020 变电站IEC61850工程通用应用模型(试行)3、使用条件3.1 正常工作大气条件a) 环境温度:-25+55;b) 相对湿度:5%95%(产品内部既不应凝露,也不应结冰);c) 大气压力:80kPa106kPa。3.2 贮存、运输环境条件a) 装置在运输中允许的环境温度-407

16、0,相对湿度不大于85%;b) 在贮存中允许的环境温度-2555,相对湿度不大于85%,在不施加任何激励量的条件下,装置不出现不可逆变化。3.3 周围环境a) 电磁环境应符合DL/T 478-2013的规定;b) 场地应符合GB/T 9361-2011中B类安全要求;c) 使用地点不应出现超过GB/T 11287-2000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级的振动;d) 使用地点应无爆炸危险的物质,周围介质中不应含有能腐蚀金属、破坏绝缘和表面敷层的介质及导电介质,不应有严重的霉菌存在;e) 应有防雨、雪、风、沙、尘埃的措施;f) 接地电阻应符合:交流工作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安全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

17、防雷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g) 工作位置应垂直安装于与水平地面垂直的立面。4、技术要求4.1 额定电气参数4.1.1 直流电源a) 额定电压:220V、110V、-48V(放在通信机房的保护相关设备);b) 允许偏差:-20%+15%;c) 纹波系数:不大于5%;d) 开入电压: 弱电开入额定电压不低于24V,强电开入220V或110V。4.1.2 交流回路a) 常规采样1)交流电流 In): 1A、5A(仅用于CT二次电流为5A的旧站改、扩建工程);2)交流电压Un:100/V ; b)频率:50Hz。4.2 技术性能要求4.2.1 交流回路精确工作范围a) 相电压:(0.011.5

18、)Un;b) 装置中测量元件的准确度和变差要求应满足DL/T 478-2013中4.3的规定。4.2.2 测量元件特性准确度装置中测量元件的准确度和变差要求应满足DL/T 478中4.3的规定。4.2.3 开关量输入和输出对开关量输入和输出的要求应符合 DL/T 478-2013中4.5的规定。4.2.4 装置采样a) 采用常规互感器和二次电缆实现采样的保护装置的采样回路应使用双A/D结构(公用一个电压或电流源),应有防止单一A/D损坏导致保护不正确动作的措施,采样频率不应低于1000 Hz。b) 保护装置A/D采样环节应有抗频率混叠处理措施。4.2.5 对时接口采用电IRIG-B码对时方式时

19、,采用直流B码,通信介质为屏蔽双绞线。4.2.6 打印接口a) 保护装置应具备RS-232接口能力;b) 宜具备网络打印接口。4.2.7 以太网电接口a) 传输介质:五类及以上屏蔽双绞线;b) 接口类型:RJ-45电接口;c) 接口数量:3个。d) 规约设置: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及智能录波器(保信子站设备)通信时,各接口应能采用103和DL/T 860标准的规约,即支持同时采用103、或同时采用DL/T 860标准的规约,以及一个采用103,另一个采用DL/T 860等多种方式。4.2.8 调试接口调试接口应采用以太网接口4.2.9 功率消耗装置各回路的功率消耗应符合 DL/T 478-2013

20、中4.7的规定。4.2.10 过载能力a) 交流电流回路:2倍额定电流,长期连续工作;50倍额定电流,允许1s;b) 交流电压回路: 1) 对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装置:1.4倍额定电压,保护装置长期连续工作;2倍额定电压,允许10s。2) 对于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的装置: 140V,长期连续工作; 200V,允许10s。3)零序电压回路的过载能力由产品标准或制造商产品文件规定。c) 装置经受电流电压过载后应无绝缘损坏。4.2.11 逆变电源装置所使用的逆变电源应满足DL/T 527-2013中规定的各项要求。此外,同一厂家同一系列保护装置的电源模块应能互换,逆变电源故障不应导致保护误动,具有

21、失电闭锁功能。逆变电源装置的平均无故障时间不低于100000小时11.4年。4.3 电磁兼容性能装置的电磁兼容性能应符合DL/T 478-2013中4.8的规定。4.4 耐湿热性能装置的温湿度环境性能应符合DL/T 478-2013中7.3的规定。4.5 绝缘性能装置的绝缘配合性能应符合DL/T 478-2013中4.9的规定。4.6 机械性能4.6.1 装置的机械性能应符合DL/T 478-2013中4.10的规定。4.6.2 结构、外观a) 机箱的尺寸。机箱、插件的尺寸应符合GB/T 19520.12的规定。b) 表面涂覆。装置表面涂覆的颜色应均匀一致,无明显的色差和眩光,表面应无沙粒、趋

22、皱和流痕等缺陷;c) 插件的插拔性能。插件结构的装置中插件应插拔灵活、互换性好。交流插件拔出后,装置应能通过机械的方式自动短接电流回路。4.6.3 外壳a) 外壳应满足装置在变电站基本环境条件下使用、维护和修理的要求;b) 为满足更高的防护要求,允许在装置原有防护基础上,采取辅助措施,提高防护等级,如置于屏柜之中。4.6.4 接地装置应有安全地以满足装置安全、电磁兼容等要求。4.6.5 振动装置能承受GB/T 11287规定的I级振动响应和振动耐受试验。4.7 连续通电装置完成调试后,出厂前应进行连续通电试验。试验期间,装置工作应稳定可靠,动作行为、信号指示正确,无元器件损坏、软件运行异常或其

23、他异常情况出现。4.8 安全要求装置的安全性能应满足DL/T 478-2013中6的要求。4.9 继电器设计要求4.9.1 直流电压为220V的直流继电器线圈的线径不宜小于0.09mm,如用线圈线径小于0.09mm的继电器时,其线圈须经密封处理,以防止线圈断线;如果用低额定电压规格(如220V电源用于110V的继电器)的直流继电器串连电阻的方式时,串联电阻的一端应接于负电源。4.9.2 直流电压在110V及以上的中间继电器一般应有符合下列要求的消弧回路:4.9.2.1 不得在它的控制触点上并接电容、电阻回路实现消弧。4.9.2.2 用电容或反向二极管并在中间继电器线圈上作消弧回路,在电容及二极

24、管上都必须串入数百欧的低值电阻,以防止电容或二极管短路时将中间继电器线圈回路短接。消弧回路应直接并在继电器线圈的端子上。4.9.2.3 选用的消弧回路所用反向二极管,其反向击穿电压不宜低于1000V,禁止低于600V。4.9.2.4 注意因并联消弧回路而引起中间继电器返回延时对相关控制回路的影响。4.9.3 跳闸出口继电器的起动电压在直流额定电压的55%-70%之间。对于动作功率较大的中间继电器(例如5W以上),如为快速动作的需要,则允许动作电压略低于额定电压的50%,此时必须保证继电器线圈的接线端子有足够的绝缘强度。由电抗器瓦斯保护动作的中间继电器,因连线长,电缆电容大,为避免电源正极接地误

25、动作,应采用较大起动功率的中间继电器,但不要求快速动作。4.9.4 断路器跳(合)闸线圈的出口触点控制回路,必须设有串联自保持继电器,并保证:4.9.4.1 跳(合)闸出口继电器的触点不断弧。4.9.4.2 断路器可靠跳、合闸。4.9.5 对于单出口继电器,可以在出口继电器跳(合)闸触点回路中串入电流自保持线圈,并满足如下条件:4.9.5.1 自保持电流不应大于额定跳(合)闸电流的50%,线圈压降小于额定值的5%。4.9.5.2 出口继电器的电压起动线圈与电流自保持线圈的相互极性关系正确。4.9.5.3 电流与电压线圈间的耐压水平不低于交流1000V、1min的试验标准(出厂试验应为交流200

26、0V、1min)。4.9.5.4 电流自保持线圈接在出口触点与断路器控制回路之间。4.9.5.5 电流型防跳继电器应为快速动作的继电器,其动作电流小于跳闸电流的50%,线圈压降小于额定值的10%。电压型防跳继电器动作电压在直流额定电压的55%-70%之间。4.9.6 不得采用可控硅跳闸出口的方式。4.9.7 两个及以上中间继电器线圈或回路并联使用时,应先并联,然后经公共连线引出。检查测试带串连信号继电器回路的整组起动电压,必须保证在80%直流额定电压和最不利条件下分别保证中间继电器和信号继电器都能可靠动作。4.9.8 用隔离开关辅助接点控制的电压切换继电器,应有一对电压切换继电器触点作监视用。

27、4.10 屏柜要求12344.14.24.34.44.54.64.74.84.94.104.10.1 对结构的要求4.10.1.1 所有的设备应该是新造的、能够经久耐用。4.10.1.2 所有的设备在结构上应该便于拆装、检查和安装。4.10.1.3 制造设备用的材料应是对其性能经过严格检查后所挑选出的材料。4.10.2 涂漆和防锈4.10.2.1 除了有色金属零件、镀锌钢件和机械精加工面以外, 其他所有的外露金属零部件应该先经过除锈处理后立即涂一层底漆。在金属零件的表面涂一道底漆以形成厚度为0.04毫米到0.1毫米的干膜。在这之后接着涂两道外用调合罩面漆, 使干膜的厚度达到0.127毫米到0.

28、178毫米。底漆和罩面漆应该是同一厂家生产的。4.10.2.2 所有的涂漆应能经受得住机械振动以及热和油的作用而不致会出现划痕或者变软。4.10.2.3 屏上的涂漆应该使用合成树脂化合物喷涂成具有亚光的表面层。4.10.2.4 屏上的涂漆应有良好附着力,不低于 GB/T 1720规定的2级。4.10.3 保护屏柜要求4.10.3.1 根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所有供应物资必须进行标签管理。各供应商必须承诺按照相关要求,对所供应的物资进行标签贴标工作,将相关信息在出厂前写入标签。4.10.3.2 安装在继电保护室的保护屏采用柜式,前后开门结构尺寸为2260800600mm,前开门旋转式结构22

29、60800800mm。正面应采用带玻璃的防护门,门轴在屏正面左侧,背面设钢板防护门。此外还应包括安装所必须的槽钢底座、支架、顶板和侧板。门与屏体之间应采用截面不小于4mm2的多股软铜线可靠连接。新建变电站应采用前后开门结构。4.10.3.3 保护屏不同回路两带电导体之间以及带电导体与裸露不带电导体之间的最小距离,均应符合DL/T 720中规定的最小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的要求。4.10.3.4 保护屏采用前后开门结构时,后门双开,屏门应开闭灵活,开启角不小于90,门锁可靠。保护屏采用前开门旋转式结构时,保护装置装于旋转面板上,旋转面板的旋转角度不小于135。4.10.3.5 外引接线端子排置于柜内

30、两侧,端子排距屏后框架距离不得小于150毫米。端子排应有序号,端子排应便于更换且接线方便;离地高度宜大于350毫米。4.10.3.6 柜体框架及柜内承重部分的钢板厚度不小于2mm。4.10.3.7 屏体设计成封闭的、带有开启门的、垂直自立式,并且应安装容易,便于控制电缆的进出连接、检查和维护。4.10.3.8 为了提高运行的可靠性, 设备应采用成套插入式结构。4.10.3.9 安装在继电保护室的屏体防护等级不低于IP30,户外安装的屏体防护等级不低于IP55。4.10.3.10 试验部件、连接片、切换片,安装中心线离地面不宜低于300毫米。4.10.3.11 各类按钮、开关等操作件的操作寿命不

31、应少于10000次。4.10.3.12 对于具有整定机构的元器件的操作寿命不少于10000次,整定操作时不应出现发卡或操作失灵等现象。4.10.3.13 为满足“屏体更换、外部电缆利旧”的功能需求,屏柜后下部横梁可采用螺丝固定方式与屏柜左右框架连接固定,方便屏柜拆卸。可拆卸屏柜按照额定的静载荷,户内和户外机柜应符合GB/T18663.1-2008中5.2.1和表3中SL5或SL6等级的提吊试验要求,以及相应的刚度试验要求;户内机柜的动载荷性能应符合GB/T18663.1-2008中表8规定的DL4和表12规定的K2等级要求;户外机柜的动载荷应符合IEC 61969.3-2011中表5规定的1级

32、试验要求;机柜的抗地震性能应符合GB/T18663.2-2007中规定的A型和B型合成波形的要求,并由制造厂指明。4.10.4 端子排布置4.10.4.1 同一屏上布置多套保护装置时,端子排采用按装置分区,按功能分段原则。柜内每侧底端集中预留备用端子。4.10.4.2 每个装置区内端子排按功能段独立编号。4.10.4.3 公共端、同名出口端采用端子连线,配置足够连接端子。4.10.4.4 端子应有明显的编号,端子排间应有足够的绝缘, 端子排应根据功能分段排列 ,屏内左右两侧各侧至少留有不少于10个的备用端子,且留有备用端子排以供设计时作转接或过渡用。4.10.4.5 各回路之间、正负电源之间、

33、电源回路与其它端子之间要设置空端子隔离,跳、合闸引出端子与正电源至少间隔1个空端子。端子排间应留有足够的空间, 便于外部电缆的连接。4.10.4.6 端子排布置应按500kV变压器保护及并联电抗器保护技术规范附录M:保护屏端子排及压板配置示意图执行。4.10.5 保护压板、转换开关及按钮4.10.5.1 如采用分立式连接片,连接片的开口端应装在上方,接到断路器的跳闸线圈回路。并满足:连接片在落下过程中必须和相邻连接片有足够的距离,保证在操作连接片时不会碰到相邻的连接片;连接片在扭紧螺栓后能可靠地接通回路;穿过保护屏的连接片导电杆必须有绝缘套,并距屏孔有明显距离;连接片在拧紧后不会接地。4.10

34、.5.2 压板布置应遵循“按装置分排,按功能分区”的原则,并适当简化。4.10.5.3 压板一般不宜超过5排,每排设置不超过9个,不足一排时,用备用压板补齐。压板在屏正面从左至右、自上而下依次排列。4.10.5.4 保护跳合闸出口压板和失灵起动回路压板压板采用红色,功能压板采用黄色,备用压板采用浅驼色。为了便于区分正常运行时压板的投退,正常运行退出的压板(如保护检修状态压板)可采用与备用压板一致的颜色,宜将备用压板拆下或封死。其中红、黄、浅驼色分别推荐国标GSB05-1426-2001中R02 朱红、Y08深黄和Y13淡黄灰。4.10.5.5 压板可采用普通分立式、线簧式和其他样式。普通分立式

35、和其他样式压板的底座色采用浅驼色,压板头采用红、黄色,禁止取下压板头以防混淆颜色。线簧式压板颜色通过压板上内嵌的标签纸底色来体现。4.10.5.6 标签宜设置在压板下方,同一个站内标签设置的位置应统一。压板按装置设置分隔框,边框线宽5mm,分割框颜色推荐国标GSB05-1426-2001中Y08深黄。为了便于分辨,也可每排端子之间加一个分隔线,分隔线与分隔框线宽应一致。同一个站内分隔框的颜色应一致。压板分隔线框的型式和颜色须符合具体运行单位的规定。4.10.5.7 压板自左至右排列顺序为远方操作投/退压板和检修状态压板。4.10.5.8 同一面保护屏上的保护压板分装置自上而下排列。4.10.5

36、.9 功能压板设置遵循必要和适当简化的原则, 每种功能宜设置一块总功能压板。4.10.5.10 按钮宜布置在保护屏正面前门打开时方便操作的一侧,转换开关宜布置在屏正面另一侧,且按钮或转换开关宜按功能与装置水平排列。4.10.5.11 压板布置应按500kV变压器保护及并联电抗器保护技术规范附录M:保护屏端子排及压板配置示意图执行。4.10.6 屏柜内布线4.10.6.1 布线a) 内部配线的额定电压应不低于450V,应采用防潮隔热和防火的交联聚乙烯绝缘铜绞线,其最小截面不小于1.0 mm2,但对于PT回路的截面应不小于1.5 mm2,CT回路的截面应不小于2.5 mm2。b) 元器件与端子、端

37、子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用多股绝缘导线时应采用冷压接端头,冷压连接应牢靠、接触良好。c) 导线应无划痕和损伤,应提供配线槽以便于固定电缆, 并将电缆连接到端子排。d) 应保证所供设备的内部配线、设备的特性和功能的正确性。e) 所有连接于端子排的内部配线,应以标志条和有标志的线套加以识别。f) 若屏内具有加热器,端子和电加热器或电阻器之间的连接引线不能使用非耐热绝缘铜线。由于电加热器或电阻器附近的温度高,因此, 应该采用瓷管套着的裸导线, 或使用耐热的导线。g) 在进行屏的内部布线时,不应该布置得使接点处于不利的角度或者温度升高的地方。h) 对长期带电发热的元器件,安装位置应靠上方,与周围元器件及导线

38、束应保持不小于20mm的间隙距离。i) 在可运动的地方布线,如跨越门或翻板的连接导线,必须采用多股铜芯绝缘软导线,要留有一定长度裕量,并采用缠绕带等予以保护,以免产生任何机械损伤,同时还应有固定线束的措施。j) 连接导线的中间不允许有接头。装置内部配线侧每一个端子的一个端口不允许连接超过两根的导线,并保证可靠连接。装置外部配线侧每一个端子的一个端口只允许连接一根的导线。k) 绝缘导线束不允许直接紧贴金属构件敷设。穿越金属构件时,应有保护导线绝缘不受损伤的措施。l) 各保护装置对时接口的配线应连接至端子排,且端子排上应有明确的标识,以方便外部对时信号缆线的接入。4.10.6.2 接线端子a) 所

39、有端子为额定值1000V、10A的压接型阻燃端子。端子选择优质可靠端子。端子应满足保护屏柜及端子箱接线端子排技术规范(2018年试行版)”相关要求。b) 装置出口段端子采用红色端子。c) 元器件与端子、端子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用多股绝缘导线时应采用冷压接端头;冷压连接要求牢靠、接触良好。d) 电流电压回路的端子应能接不小于4mm2的电缆芯线。CT和PT的二次回路应提供标准的试验端子,便于断开或短接装置的输入与输出回路。e) 端子排应牢固固定,使其不致于振动、发热等而变松,同时还应能方便地进行检查和维护。4.10.6.3 颜色a) 在交流回路中:A相 黄色B相 绿色C相 红色中性线 淡蓝色b) 在直

40、流回路中:(正极) 棕色(负极) 蓝色4.10.7 电子回路4.10.7.1 为了预防外部和/或内部的过电压引起误动作, 在电子电路中应该使用金属护套带屏蔽层的电缆或绞合电缆。4.10.7.2 电子电路和电气回路之间在路径上应该保持合理的间隙。4.10.7.3 电子电路的外部连接应该用连接器进行。4.10.7.4 应采用电线槽进行布线,若采用其他的布线系统则应由相关部门审批此布线系统。4.10.7.5 为了防止误动作和/或拒动, 在屏内应该有消除过电压发生的电路, 交流回路和直流回路均应有预防外部过电压和电磁干扰或接地的措施。4.10.7.6 每块印刷电路板应经防潮气和灰尘侵入处理。4.10.

41、8 接地4.10.8.1 交流电源输入的二次屏柜应有工作接零,供电电缆中应含有中性线芯。中性线芯不应与二次屏柜的金属外壳相连接。4.10.8.2 当采用三相五线制交流电源向二次屏柜供电时,供电电缆中应含有中性线芯和保护接地线芯。接地线芯应与二次屏柜的金属外壳相连接。接地线芯材料和截面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4.10.8.3 二次屏柜下部应设有截面不小于100mm2(推荐使用403mm2)的专用的接地铜排母线,铜排应提供两排螺丝连接孔,每排不少于20个孔。螺丝孔径为5.2mm,孔中心纵向至铜排长边距离为10mm,还应配套提供铜螺丝组件(含螺杆、螺帽、垫片、弹簧垫片、线耳)。外界地网接地点采用两个1

42、0mm规格螺丝连接孔及相应铜螺丝组件,分别布置在铜排两端,距铜排端部50mm。4.10.8.4 装置外壳应在易接线的地方设置装置外壳接地,并设有接地标识。4.10.9 保护屏温升保护屏各部位温升不应超出DL/T 720的规定。4.10.10 保护屏绝缘性能4.10.10.1 用开路电压为直流500V的测试仪测量各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满足:a) 所有带电回路(或与地有良好接触的金属框架)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M;b) 无电气联系的各带电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4.10.10.2 介质强度满足DL/T 720的规定。4.10.11 空气开关配置要求4.10.11.1 保护屏内PT回路

43、所使用的空气开关技术要求如下:a) 三相式MCB ;b) 额定电流1A,跳闸电流2.5A3A;c) 跳闸时间20毫秒。4.10.11.2 每套保护装置应采用独立的直流型空气开关。4.10.11.3 控制电源和保护电源采用独立的直流型空气开关。4.10.12 照明保护屏内不装设照明灯。4.10.13 铭牌保护屏的铭牌应该固定在屏的表面或屏内醒目的地方,铭牌应该用透明的丙烯酸树脂制成、铭牌为白底,其上为黑色的粗体字,并用中文标注。4.10.14 柜体颜色柜体颜色统一为RAL7035。4.11 安全可控装置相关技术要求4.114.11.1 装置应具备依靠自身研发、设计及生产,全面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从

44、硬件到软件的自主研发、生产、升级、维护的全过程可控,具备知识产权、供应链、技术发展等方面完全可控特点。4.11.2 装置的性能应满足现行国标、行标和南网企标的技术要求。4.11.3 装置硬件元器件及操作系统等核心软件应满足安全可控要求,生产厂家应严格把关装置元器件选型设计,确保装置长期运行的可靠性。4.11.4 装置使用的操作系统应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或基于开源代码开发。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应安全可控,严禁含有架构体系缺陷。4.11.5 装置核心元器件(CPU、存储、FPGA、ADC、继电器、PHY、光模块等)应满足安全可控要求。4.11.6 装置应与现有保护装置保持软硬件架构、功能实现机制

45、基本一致。4.11.7 装置的功耗、温升等影响长期运行可靠性的关键参数应与现有保护装置基本持平。 5、功能要求5.1 基本要求a) 装置中单一电子元件(出口继电器除外)损坏时,不应造成装置误动作。b) 保护装置应由独立的直流/直流变换器供电。直流电压消失时,装置不应误动。在直流电源恢复(包括缓慢地恢复)到80%UN时,直流逆变电源应能自动启动。拉合直流电源以及插拔熔丝发生重复击穿火花时,保护装置不应误动作。直流电源回路出现各种异常情况(如短路、断线、接地等)时保护装置不应误动作。c) 装置应设有自复位电路,在正常情况下,装置不应出现程序死循环的情况,在因干扰而造成程序走死时,应能通过自复位电路自动恢复正常工作。复位后仍不能正常工作时,应能发出异常信号或信息,而装置不应误动作。d) 装置动作信号在直流电源断开和恢复后仍然可以保持。e) 保护装置应设有就地汉字信息显示功能和信息输出接口。f) 保护装置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一相、两相或三相同时断线、失压时,应发出告警信号,并闭锁可能误动的保护。g) 在电流互感器暂态过程中以及饱和情况下,保护应能正确动作。h) 保护在保护范围内,各种运行方式下发生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各种故障时,应能正确动作;保护范围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 7.2、500kV电缆跳闸主变保护屏(含可选的中压侧断路器辅助保护低压侧补偿装置、站用变、母线等设备的保护及低压备自投、高压侧断路器保护)技术规范书(通用).doc7.2、500kV电缆跳闸主变保护屏(含可选的中压侧断路器辅助保护低压侧补偿装置、站用变、母线等设备的保护及低压备自投、高压侧断路器保护)技术规范书(通用).doc
  • 7.2、500kV安全可控电缆跳闸主变保护屏(含可选的中压侧断路器辅助保护低压侧补偿装置、站用变、母线等设备的保护及低压备自投、高压侧断路器保护)技术规范书(专用).docx7.2、500kV安全可控电缆跳闸主变保护屏(含可选的中压侧断路器辅助保护低压侧补偿装置、站用变、母线等设备的保护及低压备自投、高压侧断路器保护)技术规范书(专用).docx
  • 500kV安全可控电缆跳闸主变保护屏(含可选的中压侧断路器辅助保护低压侧补偿装置、站用变、母线等设备的保护及低压备自投、高压侧断路器保.docx500kV安全可控电缆跳闸主变保护屏(含可选的中压侧断路器辅助保护低压侧补偿装置、站用变、母线等设备的保护及低压备自投、高压侧断路器保.docx
  • 7.2、500kV电缆跳闸主变保护屏(含可选的中压侧断路器辅助保护低压侧补偿装置、站用变、母线等设备的保护及低压备自投、高压侧断路器保护)技术规范书(专用).docx7.2、500kV电缆跳闸主变保护屏(含可选的中压侧断路器辅助保护低压侧补偿装置、站用变、母线等设备的保护及低压备自投、高压侧断路器保护)技术规范书(专用).docx
  • 500kV安全可控电缆跳闸主变保护屏(含可选的中压侧断路器辅助保护低压侧补偿装置、站用变、母线等设备的保护及低压备自投、高压侧断路器保护)技术规范书(通用).doc500kV安全可控电缆跳闸主变保护屏(含可选的中压侧断路器辅助保护低压侧补偿装置、站用变、母线等设备的保护及低压备自投、高压侧断路器保护)技术规范书(通用).doc
  • 500kV电缆跳闸主变保护屏(含可选的中压侧断路器辅助保护低压侧补偿装置、站用变、母线等设备的保护及低压备自投、高压侧断路器保护)技术规范书(通用).doc500kV电缆跳闸主变保护屏(含可选的中压侧断路器辅助保护低压侧补偿装置、站用变、母线等设备的保护及低压备自投、高压侧断路器保护)技术规范书(通用).doc
  • 500kV安全可控电缆跳闸主变保护屏(含可选的中压侧断路器辅助保护低压侧补偿装置、站用变、母线等设备的保护及低压备自投、高压侧断路器保护)技术规范书(专用).docx500kV安全可控电缆跳闸主变保护屏(含可选的中压侧断路器辅助保护低压侧补偿装置、站用变、母线等设备的保护及低压备自投、高压侧断路器保护)技术规范书(专用).docx
  • 500kV电缆跳闸主变保护屏(含可选的中压侧断路器辅助保护低压侧补偿装置、站用变、母线等设备的保护及低压备自投、高压侧断路器保护)技术规范书(专用).docx500kV电缆跳闸主变保护屏(含可选的中压侧断路器辅助保护低压侧补偿装置、站用变、母线等设备的保护及低压备自投、高压侧断路器保护)技术规范书(专用).docx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