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初步设计方案.doc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92914383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108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初步设计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初步设计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初步设计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初步设计方案.doc(10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初步设计第一册:说明书设计证书编号:1-2目 录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11.2 编制依据11.3编制目的21.4编制原则21.5编制范围21.6采用的主要标准及规范21.7 初步设计的结果概要32. 城市概况62.1城市简介62.2水文、地质、地貌62.3气象72.4城市总体规划概况72.4.1规划期限72.4.2城市性质72.4.3城市发展规模73. 垃圾收运处理现状分析及垃圾量预测83.1环卫管理系统现状83.2垃圾设施现状83.3垃圾处置流程93.4生活垃圾成分分析93.5垃圾量现状93.6垃圾量预测104.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

2、54.1 必要性154.2 可能性165. 工艺选择175.1 无害化处理工艺比较175.1.1卫生填埋175.1.2堆肥175.1.3焚烧法185.1.4垃圾综合利用195.2 处理工艺的确定206. 场址选择及防渗方案的确定236.1 选址原则236.2 场址说明236.3 场址比选246.4 场址的自然环境256.4.1气象256.4.2地形地质256.4.3水文266.4.4场地评价276.5 填埋场址防渗方案的确定276.5.1防渗标准286.5.2防渗方案比较及选择297. 工艺方案及设备选型317.1 填埋场结构型式的选择317.2填埋机械设备的选择317.2.1 摊铺和碾压作业

3、主要设备317.2.2 取土设备327.2.3 喷药和洒水设备337.2.4 其它设备337.3填埋工艺337.3.1填埋单元347.3.2填埋中间层347.3.3封场357.3.4覆盖用土357.4 库容填埋方案377.5 规模和使用年限407.6垃圾堆体的稳定性分析418. 工程内容438.1 填埋场道路系统438.1.1道路工程设计标准438.1.2进场道路438.1.3场内道路438.1.4道路断面设计448.1.5路基路面结构设计448.2防渗工程448.3地下水导排系统468.4渗沥水收集系统478.5渗沥液处理系统478.5.1 渗沥液产生量478.5.2 渗沥液调节池488.5

4、.3 渗沥液处理规模488.5.4 渗沥液处理系统488.5.5出水578.6 雨水排放系统578.6.1表面排水沟588.6.2永久截洪沟588.7 填埋气导排系统598.7.1填埋气体的产生及物理性质598.7.2填埋场总产气量618.7.3填埋气体的危害性618.7.4填埋气体利用的可行性628.7.5填埋气体导排及燃烧系统639. 总图运输659.1 总体布置659.2 交通运输669.3 绿化6610. 辅助设施以及生产管理与生活中心6810.1 地磅房6810.2 洗车台6810.3 机修间6810.4 加油设施6810.5 通讯和自动化仪表6810.6 生产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68

5、11. 给水及消防6911.1 需水量6911.2 水源及给水系统6911.3 排水6911.4 消防7012.电气及控制7112.1 电源7112.2 负荷统计7112.3 电能计量7112.4 变配电7112.5 保护与控制7112.6 主要设备选型7112.7 电缆敷设7212.8 防雷与接地7212.9 主要设备7313.环境保护、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7613.1 环境保护7613.1.1 环境保护的规定7613.1.2 水污染影响与控制措施7913.1.3 大气污染影响与控制措施7913.1.4 噪声、扬尘污染影响及控制措施7913.1.5 灭蝇8013.2 环境监测8013.2.1

6、环境监测内容8013.2.2 环境监测井设置8013.2.3 跟踪维护与跟踪监测8113.2.4 监测仪器设备8413.3水土保持措施8413.3.1水土保持影响因素8413.3.2主要设计依据8513.3.3工程措施8513.3.4 植物复种措施8514.安全、卫生、节能8614.1标准及依据8614.2主要危害因素分析8614.3安全技术措施8814.4卫生防疫措施8914.5节能9015. 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及建设进度9115.1 企业组织9115.2 管理系统9115.3 劳动定员9115.4 人员培训9215.5 工程建设进度9215.6项目管理9315.6.1 组织机构9315.6

7、.2 管理机构9315.7工程招标9318.存在问题及建议94821. 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项目名称:XX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项目性质:新建建设单位:XX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建设地点:XX市十河镇王合拉行政村设计单位:合肥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阶段:初步设计1.2 编制依据XX市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建议书,合肥市市政设计院,XX市环卫处,1999年。XX市城市总体规划,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XX市建设局,2001年12月。XX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初步设计委托书,2004年10月。关于XX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计地区2001110号。XX

8、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合肥市政设计院,2002年2月;关于XX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研报告的批复,计地区2002633号。XX市垃圾处理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XX市岩土地基勘测有限公司,2004年10月。两个候选场址的地形图(1:20000)。拟选场址地形图(1:1000)。XX市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批复,2002环监函187号。其他与本工程相关的基础资料。1.3编制目的通过对本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对垃圾处理场场址、规模、垃圾处理工艺技术方案等进行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及实施可行性的多方案比较和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荐方案,使所选方案科学合理、技术先进

9、、运行稳妥可靠、占地面积小,造价省、运行成本低,使工程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佳统一,为XX市创建优美、良好的市容市貌打下基础。1.4编制原则本初步设计说明书的编制按以下内容作为编制原则: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工程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按照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使工程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以垃圾无害化为基本出发点,尽量做到减量化,逐步实现资源化的目的,充分发挥本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采用易于管理、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处理工艺,确保垃圾卫生填埋及渗沥液处理效果,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优先考虑采用国内外技术成熟、运行

10、可靠、高效率低能耗的设备。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注重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建设,把卫生填埋场设计成为与周边环境相适应的协调的花园式填埋场。1.5编制范围本工程的服务范围是XX市城市市辖区谯城区范围,工程处理对象是城市生活垃圾,不包括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并严禁混入任何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垃圾。工程服务范围为XX市城区。工程内容包括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填埋库区防渗设计、垃圾渗沥液处理设计、总图运输设计、进场道路设计、公用辅助设施设计、工程概算等。1.6采用的主要标准及规范1.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2.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

11、-1997;3. 生活垃圾填埋环境监测标准CJ/T3037-1995;4.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设2001101号。5. 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7.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8. 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T231-98;9.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89;10. 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设备-垃圾卫生填埋CT/T29/3-91;11. 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设备-清扫、收集、运输CT/T29/1-91;12.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98;13. 土工合成材

12、料测试规程SL/T235-1999;14.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15.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6.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17.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8. 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CJJ-30-89;19.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2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2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2.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2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4.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50007-2002;25

13、.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91;26.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27. 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50009-2001;2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限值GB12348-901.7 初步设计的结果概要本工程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XX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表1-1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填埋场库区1.1填埋工艺卫生填埋1.2填埋作业方式分单元逐日覆土1.3启用年进场垃圾量t/d324.001.4最大垃圾进场量t/d6291.5垃圾坝主坝标高m37.01.6主坝轴线总长m17471.7分隔坝标高m36.01.8分隔坝轴线总长m9601.9填埋场库容万

14、m34231.10填埋场服务年限a171.11填埋场场底最低标高m31.01.12最终垃圾填埋标高m77.01.23设计地面标高(场区、生活管理区及坝外)m35.02渗沥液处理站规模m3/d2003日用水量m3/d604征地亩3504.1填埋库区亩322.264.2生活管理区5.354.3渗沥液处理及机修区亩22.041含调节池用地13.01亩4.4绿化用地亩0.344.2土方工程量万m386.05其中:填方万m329.65挖方万m356.45建设期a1.06工作制度6.1填埋取土d/班/h365/2/86.2渗沥液处理d/班/h365/3/87在册职工人数人408投资总额万元9436.02其

15、中:固定资产投资万元6255.659单位库容投资元/米322.312. 城市概况2.1城市简介 XX市城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黄淮平原腹地。三面与河南省接壤,地理位置东经1152511631,北纬33253404。105国道(北京珠海)与311国道(连云港西安)在此交汇,国家南北大动脉京九铁路纵穿中心城区东侧。 XX古为南亳故地,XX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上均为县、郡、州所在地,也曾短期建都。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称谯郡,唐武德七年(624)谯郡复改称XX,为唐代十望州府之一。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刘复通拥韩林儿于XX称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明洪武初(1

16、368年)降州为县。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又复称XX。1912年州改为县。解放初期设XX市之后又改为县。1986年5月撤县设市。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省直辖市,由阜阳市代管。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市即地级XX市。商朝开国圣君成汤、道家鼻祖老子、圣哲庄子、神医华佗、魏武帝曹操、文帝曹丕、诗人曹植、道教至尊陈抟、悯农诗人李坤、巾帼英雄花木兰等等,他们都生长于XX,给XX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目前,XX共有文物古迹40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保护单位17处。其中花戏楼、尉迟寺遗址、曹操地下运兵道、曹氏宗祖墓群、华祖庵、天静宫、庄子祠、道德中宫等, 古韵悠然

17、,享誉海内外。古城区明清风貌犹存,有72条古街,36条古巷。XX交通便捷,北倚欧亚大陆桥,距商丘机场60公里,阜阳机场120公里;京九铁路、徐阜铁路,311、105国道,0908国防公路、202、305、307省道,以及京景高速和界阜蚌高速公路从境内穿叉而过;涡河航运可直通上海、杭州。XX市下辖涡阳、蒙城、利辛和谯城三县一区,国土面积8374平方公里,人口525万,市区人口30万。2.2水文、地质、地貌XX市属暖温带半湿润性气候,是安徽省重要的农业市。境内河流均属淮河水系,淮河第一大支流涡河横贯城区,向东南流入淮河。市域共有涡河、包河、南淝河、浍河四条水系。XX市城市地势十分平缓,坡降为1/7

18、500左右,自西北向东南微倾,为典型的堆积性地貌,地貌类型主要有冲积平原、剥蚀冲积平原以及微地貌。土壤类型由棕红色粘土、黄色砂土和粉砂土组成,地形标高在37-39米(黄海高程系,以下同),地基承载力10-18吨/平方米。抗震防灾规划的防御目标为六度。2.3气象XX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城市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降水分布不均,夏季最多,年际变化大,且雨量集中。年平均降雨量为814.3毫米,最丰年份降雨量为1369.1毫米,最枯年份仅为486.2毫米。历年平均蒸发量是1746mm,历年最大月降雨量215.7毫米(7月),历年最大日降雨量

19、202.4mm。年平均无霜期20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25.3小时,年平均气温14.5C。2.4城市总体规划概况2.4.1规划期限近期20012005年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2.4.2城市性质总体规划确定XX市中心城市的城市性质为:中华药都,名酒基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4.3城市发展规模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05年)35万人远期(2020年)701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05年)35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70平方公里左右3. 垃圾收运处理现状分析及垃圾量预测3.1环卫管理系统现状目前XX环卫职工总人数480人,其中一线工人470人。街道保洁分两级。

20、中心城区25条主干道为一级保洁,由环卫处负责清扫;其它街道为二级保洁,由街道办事处负责清扫。街道办事处现有环卫工人约400人。3.2垃圾设施现状市环卫处拥有垃圾清扫车1辆,垃圾自卸车7辆,垃圾拉背车6辆,吸粪车1辆,人力板车200多辆,原有2辆洒水车已报废,环卫基地位于幸福桥广场东南角市政基地内,环卫停车场位于气象路附近,占地10亩,可停20多辆车。中心城区拥有垃圾中转站14座,一天6次清运。各垃圾转运站的处理能力及具体位置见下表。XX市城市垃圾中转站一览表表3-1序号名称位置运距(km)转运能力(吨/天)类型1垃圾中转站火车站广场11.818封闭集装箱2垃圾中转站魏武大道10.024封闭集装

21、箱3垃圾中转站文帝东路9.624封闭集装箱4垃圾中转站文帝西路9.824封闭集装箱5垃圾中转站薛阁路924封闭集装箱6垃圾中转站气象路821封闭集装箱7垃圾中转站人民东路(药材街)9.424封闭集装箱8垃圾中转站人民中路924封闭集装箱9垃圾中转站人民西路(二中西)8.224封闭集装箱10垃圾中转站州西街7.624封闭集装箱11垃圾中转站XX东路8.521封闭集装箱12垃圾中转站谯陵北路(望汤阁)821封闭集装箱13垃圾中转站新华北路621封闭集装箱14垃圾中转站中药材市场1215封闭集装箱由上表可知,此14个垃圾中转站均为封闭集装箱式的垃圾中转站,总处理能力为309吨/天,可满足现状垃圾量的

22、转运。此次,需新建5座垃圾转运站。目前垃圾堆放点在城市西北的卫庄垃圾堆放场,占地60亩,处理工艺为简易堆放,目前已使用20亩。预计可使用至2005年底。3.3垃圾处置流程生活垃圾由清扫工人集中送到附近的垃圾转运站和临时简易转运点,再由环卫车队每日定时运至垃圾简易堆放场。3.4生活垃圾成分分析XX市生活垃圾成份(%)(1996年) 表3-2有 机 物%无 机 物%动植物厨余纸张塑料橡胶竹木纺织物合计玻璃砖瓦陶瓷煤渣灰土金属合计15.381.433.540.390.9421.681.632.0174.400.2878.32经测试,XX市垃圾平均容重为0.52吨/m3(非压实),平均含水率为40%,

23、平均可燃物含量(干基)为31.73%,灰分含量达68.27%。由上表可以看出,XX市生活垃圾的特点如下:无机物含量较高 (78.32%),垃圾中煤渣等占较大比重(74.4%) ,这与XX市较低气化率14%有关。可燃物(纸类、塑料等)含量低。厨余含量大,致使垃圾含水率较高。混合收集方式致使垃圾成分复杂、性质不均匀且随季节波动较大。3.5垃圾量现状1995-2001年XX市垃圾清运量如下表(以下数据为车吨位)。1995-2001年XX市垃圾清运量一览表 表3-3年份日清运量(吨/天)清运量(万吨)年增长率1995873.17199611174.066822%199714675.33823.8%19

24、981896.88428.9%19992177.9110%20002408.764.16%20012709.894.1%由上表可以看出,1995-1999年4年间垃圾产量增长率变化起伏大,尚缺乏规律性,不能反映垃圾的实际增长率,这与XX市为新建城市、户口政策放宽等因素有关。1999年以后垃圾增长率趋于稳定,约在4%左右。XX市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素有“中州门户”之称。随着京九线的开通,XX市的交通有了历史性的突破。升为地级市后,辖区范围有所扩大,是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XX市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城市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增加很快,另一方面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使人均垃圾产量增加,所以

25、XX市垃圾产量逐年上升。3.6垃圾量预测XX市2004年垃圾日产量为300吨,由于XX市未列入“西气东输工程”的第一批城市,第二批城市的输气规划尚未纳入议事日程,故以最不利因素(燃煤习惯不会有重大突变)预测垃圾增长量。垃圾量与人口和人均垃圾产量有密切关系。根据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所做的XX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中心城区人口计算口径为: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资料的中心城区人口由居住在城市的人口(非农业人口和暂住人口)和建成区内的农业人口组成,2000年XX市中心城区总人口24万人,其中含非农业人口18.7万人、暂住人口2万人和建成区内的农业人口3.2万人;XX市城市总体规划中预测近期2005年中心城

26、区人口规模为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万人、暂住人口3万人和建成区内的农业人口2万人;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70-10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7万人左右、暂住人口8万人左右和建成区内的农业人口1万人左右。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预测,到2006年初XX市垃圾场可建成并投入使用,因此以2006年的垃圾产量作为此垃圾处理场的起始填埋量。由于以上人口数据与CJ/T106-1999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计算及预测方法中的根据常驻人口、暂住人口及流动人口预测垃圾量的方法口径有不一致之处,且95-99年间垃圾增长率为超常规的20%以上,不足以作为线性相关分析预测的依据。以下从人口数量增长和垃圾产量增长两个

27、方面来预测垃圾产量。1从人口数和人均垃圾量预测垃圾量利用总人口与人均垃圾量之积预测垃圾产生量。XX市城市总体规划中预测近期2005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35万人,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70-100万人。根据全国大中城市人均垃圾量统计,人均垃圾产量为0.81.2kg/人.日,XX虽不属大中城市,但由于其新辟为省辖市,处于新建城市的高速发展阶段,人均垃圾产量取0.88kg/人.日,可得XX2005年垃圾日产量为308吨/日,以后城市发展趋于稳定,2020年人均垃圾量仍取为0.86kg/人.日,则垃圾日产量为602吨/日。城市规划人口及人均生活垃圾产率预测表表3-4规划年限城市规划人口(万人

28、)人均生活垃圾产率(kg/人.日)2005350.882010440. 88201555.60.882020700.86采用方法一预测20052020年XX市生活垃圾产量表表3-5序号年份城市人口人均生活垃圾产率(kg/人.日)生活垃圾日产量(吨/天)1200535.0 0.873052200636.7 0.88323 3200738.4 0.88338 4200840.2 0.88354 5200942.1 0.88371 6201044.1 0.88388 7201146.2 0.88406 8201248.4 0.88426 9201350.7 0.88446 10201453.1 0.

29、88467 11201555.6 0.88489 12201658.2 0.88512 13201760.9 0.87530 14201863.8 0.87555 15201966.8 0.86575 16202070.0 0.86602 2从垃圾年增长率预测垃圾量据建设部统计 “近几年城市生活垃圾年增长率为4%-5%”,以2004年垃圾日产量300吨作为起始量、4%作为2005年以后垃圾产生量的增长率。20042028年的垃圾量预测见下表。采用方法二预测XX市20042028年的垃圾日产量表 表3-6年份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日产量(吨)3003123243

30、37350365379年份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日产量(吨)395410426444461480499年份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日产量(吨)519540561584607632657年份2025202620272028日产量(吨)683710738768从上表可以看出,20052008年,第二种方法预测垃圾日产量较高,到2008年时两种方法相差无几,2008年以后第一种方法预测的垃圾日产量较高,到2020年时两者相差40吨/日,考虑到采用第二种方法时采用的垃圾年增长率小,只有4%,而2005到2020年人口年增长率为4.73%

31、,结合XX市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建议2020年以前垃圾预测量采用两种方法的加和平均,2020年以后按4%逐年递增。垃圾日产量预测详见下表。20052022年XX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表表3-7序号年份日产量(吨)120053082200632432007338420083525200936862010384720114018201241892013436102014455112015475122016496132017515142018537152019558162020582172021605182022629结论:以填埋场建成的2006年的垃圾产量324吨/日作为垃圾填埋场的起始填埋量,以两种

32、方法预测的垃圾量的加和平均作为20052020年的垃圾日产量,2020年以后按4%逐年递增。由表3-7可以看出,此填埋场建设规模为级。4.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4.1 必要性XX市城区是XX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它不仅是市域范围内的行政中心,承担着保证全市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等领导和行政管理职能,也是市域范围内的经济、文化、住处中心,肩负着带动市域“3县1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近年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其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成为皖西北又一颗闪亮的明珠。但XX市的环卫处理设施已远远落后于城市建设的发展,现有卫庄垃圾堆放场只是简单的堆置,此垃圾堆放场既无覆盖又无围堤,也无渗

33、沥液防渗和处置系统,填埋气导排更无从谈起,此处简易堆场弊端如下:对地下水体污染严重。XX市地处黄淮平原,地下水位较高,无任何防治措施的垃圾堆场将污染周围地下水。而XX市城区生产、生活用水全部采用地下水,若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垃圾散发臭味,滋生蚊蝇和鼠类,传播疾病。安全性差。垃圾堆层在静风、高温等不良条件下产生的CH4等易燃易爆气体,可能会引起事故。虽然沼气产生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但若不采取预防措施,就有可能留下事故的隐患。工程建设必要性如下:目前卫庄垃圾堆放场只能用至2005年底,且对地下水体污染严重,散发臭味,安全性差。由于场地狭小和周边居民密集等原因,卫庄垃圾堆放场已无扩容可能。因卫庄

34、垃圾堆放场即将填满,2005年以后的垃圾出路问题已成为XX市政府的当务之急。必须兴建新的垃圾处理场,以解决XX市2005年以后生活垃圾消纳问题。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的建设是提升XX市城市发展水平的需要。由此可见,现有的垃圾处理方式已不能适应XX市社会经济与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更不能适应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为保证市民健康、优化投资环境,为XX市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兴建垃圾处理场显得尤为迫切。4.2 可能性现状垃圾只是简单堆放,它产生的环境和社会影响,使得垃圾出路问题是摆在XX市市政府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省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对XX环卫事业非常关注,给予XX市垃圾处理场的建设制定政策上

35、的支持;当地政府也决心下大力气改变垃圾处理现状,制定了一些具体措施并齐心协力抓落实,财政部门也积极参与;同时垃圾填埋在我国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以上因素给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上、资金上和技术上的可靠保证,为本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可能。5. 工艺选择5.1 无害化处理工艺比较目前,垃圾处理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焚烧三种方式。5.1.1卫生填埋卫生填埋利用工程手段,将山涧、沟谷、洼地改造成与外部水环境完全隔离的场地,按照卫生填埋工程标准将垃圾进行分层铺盖、压实,并按程序要求覆土,是我国广泛采用的一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它具有适应性广、操作简单、 垃圾消纳量大、运行费用低等,而且对垃圾

36、的最终处置而言,卫生填埋也是唯一的方法。填埋的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对自然条件要求严格,填埋所产生的渗沥液、填埋气及恶臭对水、土、气有污染,使得污染防治投资加大。卫生填埋是城市垃圾处理必不可少的最终处理手段,是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卫生填埋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防渗处理工程措必须保证填埋场与外界的水环境的隔离,其中防渗层的渗透系数必须不大于10-7cm/s,以防止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填埋场产生的渗沥液必须经过处理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后排入水体或城市污水管道系统。 填埋作业应分层铺盖、压实,以提高填埋容积的利用率,并尽可能做到当日覆盖(用杂土或其它材料),减少臭气和蚊蝇的孳生。 对垃圾

37、堆体产生的填埋气应有组织的收集、燃烧、排放,如可以利用,则可采用发电或其它措施,以防止填埋气的无序迁移和聚集,避免气体爆炸。5.1.2堆肥堆肥法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微生物的作用,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垃圾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废物转化为具有良好稳定性的类似腐殖物质的一种方法,根据堆肥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的不同需求,堆肥法又可以分为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两类,现代堆肥技术一般采用好氧工艺。好氧堆肥法是在有氧条件下,依靠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进行的。微生物通过细胞壁和细胞膜的渗透功能直接吸收有机废物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质;微生物还通过分泌细胞外酶将不溶性胶体有机物分解为可溶性有机物而渗入细胞利用,微生物还通

38、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过程,产生自身生长、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合成转化为新的细胞物质。垃圾在有氧条件下,经过好氧微生物分解成肥料和渗沥液,同时排出废气和释放热量,形成高温发酵过程,杀死垃圾是和致病菌和寄生虫卵,达到无害化。随后,垃圾进入堆肥的熟化阶段,较难分解的有机高分子物质也被好氧分解成为简单的碳水化合物。此时堆肥的温度逐渐降低直至稳定。好氧堆肥法的工艺过程包括:前处理(预处理)、主发酵(一次发酵)、后发酵(二次发酵)、后处理、脱臭和贮存等工序。其中垃圾成份,碳氮比(C/N)、含水率、温度和通风情况是影响发酵效果的主要因素。前处理的目的是:调整物料的颗粒尺寸、降低不可堆肥成份(塑料、玻璃、陶

39、瓷、金属、石块等物质)含量、调整水分和C/N比。后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前处理未完全去除的塑料、玻璃、陶瓷、金属、石块等物质。堆肥工艺中的大多数工序都会产生臭气,必须采取措施进行脱臭处理。贮存是为了解决垃圾堆肥生产的连续性与肥料使用的季节性之间的矛盾而采取的措施,垃圾堆肥处理厂必须具有一定容量的成品贮存设施。根据肥料市场的情况,可以通过在熟化堆肥中添加一定比例的N、P、K等无机肥料制成有机复合肥。堆肥法处理生活垃圾,其优点是占地相对较少,通过分选可回收有用物质,但操作管理较填埋法复杂,设备费用高,垃圾肥成本高,肥料生产受市场销售影响大,不适合于制肥的垃圾仍然需要填埋。5.1.3焚烧法焚烧法一种高温

40、热处理技术,在焚烧炉内有机废物与空气发生氧化燃烧反应,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高温下氧化、热解而被破坏,是一种可以同时达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技术。焚烧的目的是尽可能焚毁废物,使被焚烧的物质变为无害和最大限度的减容,并尽量减少新的污染物的产生,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固体垃圾燃烧炉种类较多,包括:炉排型、转窑型、沸腾流化床型。垃圾含有潜在的能量,可以通过焚烧回收利用。垃圾经过焚烧后,体积可以减少8090%。此外,通过焚烧,可以破坏中有害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杀灭病原菌,达到解毒、除害的目的。由于焚烧法对可燃垃圾的处理能同时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适合于经济实力强、垃圾成份适宜于焚烧、用地紧张的

41、城市和地区。但垃圾焚烧法基建投资高、运行管理费用高,对垃圾成份和管理水平有严格要求;此外如果焚烧配套措施控制不当,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性气体和燃烧不完全的剧毒致癌有机成份(如二恶英等),从而形成二次污染。垃圾焚烧产生的灰渣仍然需要填埋。5.1.4垃圾综合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是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国内外开发出垃圾综合利用的各种技术,如用垃圾制造砌块、废旧塑料粒等,这此技术在国内尚处于试验阶段。垃圾综合利用必须和垃圾卫生填埋方法配合采用。常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比较见表5-1。常用的三种处理方法各有特色和适用范围,在选择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时主要应考虑的因素有:当地的垃圾成份

42、、城市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城市规模、各种垃圾处理方法的特点、技术和设备的可靠性和适应性,垃圾综合利用的市场前景和城市总体经济实力等因素。国家建设部、 环保总局和科技部联合发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政策中指出:“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等垃圾处理技术设备都有相应的使用条件,在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适度规模、综合治理和利用的原则下,可以合理选择其中之一或三种方法的适当组合。在具备卫生填埋场地资源和自然条件适宜的城市,应以卫生填埋作为垃圾处理的基本方案;在具备经济条件、垃圾热值条件和缺乏卫生填埋地资源的城市,可发展焚烧处理技术;积极发展适宜的生物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综合处理方式,禁止垃圾随意倾倒和无控制堆放”。现将填埋、堆肥、焚烧三种方法比较如下表。垃圾处理工艺比较表 表5-1比较项目垃 圾 处 理 方 法卫生填埋焚烧高温堆肥技术可靠性可靠可靠可靠操作安全性较好,注意防火、防爆好好选址难易较困难最易较易占地面积大小中等适合条件适用范围广,对垃圾成份无严格要求要求垃圾低位热值大于4000KJ/kg垃圾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大于40%最终处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