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289491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纤维化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肝纤维化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纤维化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纤维化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肝纤维化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肝纤维化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的慢性肝脏疾病发展过程中,肝细胞被反复 破坏后再生,导致细胞外基质在肝脏弥漫性过度沉积与异常分布,引发肝 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肝脏汇管区和小叶内结缔组织增生和沉积,其实质 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病理性自我修复反应。如果肝纤维化没有得到治疗和 控制,最终将导致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 严重疾病1-2。因此,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关 键步骤和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目前,世界范围内肝纤维化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严重影响患者身体 健康,造成巨大的医疗负担和经济损失3。但迄今为止,尚无治疗肝纤维

2、化的特效药。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被认为是控制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 有效路径,针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双抗治疗也已成为专家共识。 为更好的了解肝纤维化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笔者从中医、西医两方面 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路径,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纤 维化的临床应用提供思路。1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1.1 西医的发病机制肝纤维化是由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 肝炎和胆汁淤积性肝病等多种病因导致的慢性肝脏疾病共同病理过程,其 实质是细胞过度分泌细胞因子、活性氧、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等刺激肝星 状细胞(HSC),促进其合成和分泌细胞外基质(ECM),进而产生纤维瘢痕,

3、 导致肝脏组织结构异常改变,最终形成肝纤维化。其中,HSC的持续激活 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当肝毒性药物、氧化应激信号等刺激 因子通过多种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激活HSC时,产生大量ECM 等纤维化成分并沉积在肝脏Disse间隙,此时非纤维化的IV型胶原逐渐 被纤维化I型和III型胶原纤维代替,富集透明质酸等物质,致使肝窦间隙 血流不畅、ECM大量沉积,导致肝脏硬度增加,继而发生肝纤维化5-6。 当损伤刺激因素持续存在,不可溶性纤维持续增加,肝脏结构发生改变, 其弹性降低,血管收缩,门静脉产生高压,导致肝组织损伤的因素如果没 有根除,肝纤维化将进展为不可逆的肝硬化,甚至转变成肝癌

4、7。肝纤维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除了与HSC、肝巨噬细胞、自噬、内质网 应激和细胞相关因子等有关,还有一些更为复杂的因素,例如氧化应激反 应、慢性炎症反应等,其具体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8。1.2 中医的发病机制纵观中医古籍,没有肝纤维化的概念,但依据其症状及临床表现,可归属 于中医学胁痛痞块积聚鼓胀等范畴,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肝病 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与肝纤维化早期出现胁肋不适症状相吻 合。医宗必读记载:“积之成者,正气亏虚而后邪气踞之,高度概括了 肝纤维化发生的病因病机。符燕青等9认为肝体阴而用阳,为将军之官, 主谋虑,主疏泄,畅情志,主藏血,调节全身之气机。肝脏感受邪气或因 情志、

5、劳累、饮食所伤致气血运行失调,损伤正气,日久则气血阴阳津液 运行失调,迁延日久为徵痼积聚,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形成;胡义扬教 授团队10认为肝纤维化基本病机为正虚邪盛,邪毒久稽,肝络受损,气 滞血瘀,可归纳为“虚损生积,血瘀为积之体(标)、虚损为积之根(本几 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肝纤维化会表现为肝脏细胞群的代谢功能异常、炎症 稳态失衡,这与肝体阴用阳的中医理论相契合11。另外,肝细胞是发 挥肝脏合成代谢功能、调节铁代谢的重要场所,肝脏调节铁蛋白储存和铁 代谢的功能亦与中医肝藏血,主疏泄理论相似。因此肝纤维化中医基本 病机正虚血瘀”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与铁过载诱导的肝细胞铁死亡 有关12。2肝

6、纤维化的诊断肝纤维化的准确诊断是判断病情、决定治疗方式和评估预后的关键环节, 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尤为重要,有益于控制疾病的发展或促进逆转。2.1 西医对肝纤维化的诊断西医诊断肝纤维化可根据慢性肝病病史、临床表现、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肝脏瞬时弹性检测、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 指南(2019年版)13的诊断标准为:临床上慢性肝病史患者如经肝组织 病理检查确定纤维化程度在F2以上,即可确诊为肝纤维化;未行肝活组 织检查的患者,可用无创伤诊断方法如血清无创伤诊断模型、瞬时弹性检 测、磁共振弹性成像、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或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技术 达到肝脏纤维化硬度值,可确诊为肝纤维

7、化;如不具备以上检查条件,肝 脏B超检查见肝包膜粗糙、回声增密增粗不均匀或呈网络状,血管显示欠 清晰、门静脉内径增宽、脾脏增厚等;肝功能生化检查正常或长期不稳定; 血清纤维化标志物值异常升高等,可怀疑肝纤维化。2.2 中医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中医诊断肝纤维化时需要对患者四诊信息分析、总结,即病证结合、辩证 论治以诊治疾病。病可以是西医病名,也可以是中医病名和病机,证是对 临床证候的概括。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异常、 肝区不适或胀或痛、睡眠障碍、舌质暗红或暗淡、舌下静脉曲张、脉弦细 等。肝纤维化的中医辨证分型繁杂,需医者结合具体的体征和症状加以判 断,大多认为瘀血阻络贯穿疾病始终

8、,故以血瘀为基础进行临床辨证分型, 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肝郁脾虚和肝络瘀阻四型14。张娜等15认 为本病病因病机复杂,病久造成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或虚损,病程中往往虚 实夹杂,辨证时应分清标本虚实,可分为肝郁脾虚、肝胆湿热、痰瘀互结、 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笔者认为病证标结合,即上述的病证结合了实验室 指标、病理和影像检查,使中医辨证内容更丰富完整和精确。胆总管成角通常指壶腹到近端胆总管与肝门到远端胆总管两条平行线之 间的夹角3肝纤维化的治疗肝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肝病可逆的前期病理过程,如不及早诊治,将可能进 展为肝硬化、肝癌,其治疗的目标在于控制其进一步发展,甚至逆转,从 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

9、生存期1603.1 西药治疗肝纤维化西药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主要为病因治疗,抗纤维化治疗尚无特效药物。3.1.1 病因治疗针对致病因子治疗原发病,如长期有效抑制肝炎病毒复制、戒酒、制定合 理饮食结构计划等。研究17-18发现,病毒性肝炎更容易转化为慢性肝 炎,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抗病毒治疗可较好地发挥抑制病毒、调 节免疫、阻遏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生长等生物效应,进而控制甚至逆转肝 纤维化。3.1.2 抗肝纤维化治疗抗肝纤维化治疗多通过抑制HSC激活、促进胶原生成与降解的动态平衡、 促进活化HSC的衰老及凋亡、调节机体免疫机能、抑制组织炎症反应、 调控细胞自噬和内质网应激等方式来实现19-20。

10、但迄今为止,还未见 有上市的抗肝纤维化西药。有研究21指出,PC3分泌微蛋白通过受体C-C 基序趋化因子受体2介导来激活HSC促进肝纤维化,可作为一个潜在的 治疗靶点。3.2 中医治疗肝纤维化研究22-23发现,中医药发挥着多靶标、多通路、多成分的抗肝纤维化 作用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3.2.1 中药单体研究24-25表明,中药中的很多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活性, 其可作用于多个信号通路或靶标,是很多中药发挥其抗肝纤维化疗效的物 质基础。如从中药川莒中分离提纯的生物碱川苜嗪,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 能,降低肝组织中的胶原蛋白,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及丙二醛含量,还 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分裂、增

11、殖,从而达到防治肝纤维化的目的26。吴朕 等27研究发现,三七皂苗R1可通过降低TGFP1和a-SMA含量,进而 抑制HSC活化,减轻肝纤维化。姜黄素可调节TGFpi/smad和NF-kB信 号转导通路抑制HSC活化与增殖且具有抗氧化、抗炎、保肝作用28-29。3.2.2 中药复方及中成药中药复方和中成药可通过多个靶点和途径抑制HSC活化及增殖、促进 ECM降解,发挥其抗肝纤维化作用30。其不但能针对性地降低肝纤维化 和炎症指标,修复肝细胞损伤和恢复正常肝功能,也可改善脾肿大等临床 症状,达到截断病程发展和控制慢性肝病发展的作用31-32。杨顺林33 研究发现,八味抗纤维方可使层粘连蛋白和透明

12、质酸等能反映肝纤维化程 度的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已批准上市的抗肝纤维化中成药多达数十 种,如复方鳖甲软肝片、安络化纤丸、扶正化瘀片,其在动物实验和临床 研究中均已显示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临床应用也较为广泛34。323其他疗法针灸疗法、穴位贴敷等外治法,可通过有效刺激体表、耳部的经络月俞穴, 起到疏肝健脾、清热化湿、行气活血、益气养阴、补益肝肾等功效,以调 整脏腑气血阴阳、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天灸、电针均可不同程度改善肝纤 维化大鼠的血清纤维化水平,减轻其肝脏纤维结缔组织沉积35。3.3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可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肝功能恢复, 减缓或抑制肝纤维

13、化进程。姜付泉等36以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探讨了恩替卡韦片联合黄苣化纤汤的抗肝纤维化效果。结果显 示,其可提升单独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改善患 者肝功能和纤维化,缓解症状,提升免疫功能且安全性高。同时,与恩替 卡韦治疗相比,恩替卡韦加肝爽颗粒可显著改善晚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患 者的肝病理特征37。陈文林等38研究显示,口服恩替卡韦的基础上采 用正肝化瘀方辅助治疗可显著降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中医证候积 分,降低炎症损伤程度及血清纤维化指标,改善临床症状。赵鸿39发现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的治疗效果优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可显著降低 肝脏硬度值,提高肝纤维化的逆转率。4小结与展望综上所述,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中医药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 径”发挥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可根据治疗理念不 同将局部治疗与整体调节融为一体,形成病-证-症-标的现代病证结合诊 疗模式进一步提高疗效,更好地发挥中西医防治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