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悠远 文档编号:92831182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金山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上海市金山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金山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金山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海市金山区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近日,有着“中国第五大发明”之称的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最新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已成为全世界拥有世界级“非遗”最多的国家。在我们为之欢呼雀跃、文化自豪感随之升腾的时候,也需冷静思考:“申遗”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辛格先生在接受解放周末独家专访时说,“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切实的保护,比获得非遗这个称号更重要。”记者陈俊珺:上周,中国珠算“申遗”成功,人们的“非遗”热情又被点燃了,但不知道您注意到没有,这种对“非遗”的关注,似乎总像一阵风?辛格

2、:在公布“申遗”结果的前后一段时间,确实会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我觉得这是好事。就像奥斯卡搞颁奖典礼一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两年举办一次这样的评选,就是想唤起人们对“非遗”更加持续的关注,激发人们对“非遗”的热情。当然,我们希望人们对“非遗”的关注能够更为持久,不能看完奥斯卡颁奖,大家就再也不进电影院了,那肯定不行。记者陈俊珺:对普通人来说,一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一些已经逝去的文化。辛格: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被命名为“遗产”,但并不意味着那都是些“将死”或“已死”的东西。相反,它们是人类的根,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生活都是从那里走出来的。无论全球化的趋势如何蔓延,每个人身上都留着先人传

3、递下来的文化烙印,这是丢不掉、也不能丢的。记者陈俊珺:即使丢不掉、不能丢,但也有人总会把“非遗”和“老古董”联系在一起,觉得这些东西离人们的生活太遥远了,甚至是个负担。您怎么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当下生活的意义?辛格:“非遗”确实是老的、旧的东西,但它们是时间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留下的最精彩的标记和符号,这些成果不只是艺术方面的,它们往往还见证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发展路径。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些历史的馈赠仍然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仍然产生着持续的影响。记者陈俊珺:您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已经5年了,在这5年里,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给您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辛格:说说我所熟悉的昆

4、曲和古琴吧,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印象最为深刻。我第一次看昆曲表演的时候感到非常震撼,舞台上演员们精致的妆容、奇特的服饰,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虽然是印度人,中文不太好,但这并不妨碍我喜爱这门艺术,我甚至产生了了解她的历史的兴趣。昆曲在中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上海、苏州、南京等城市,以及在北方的一些地方,演变出多种风格流派,她承载着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非常厚重、灵动、丰富,我把她看成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记者陈俊珺:文化遗产是可以超越国界、跨越语言鸿沟的,您即使不能完全听明白,但也不妨碍您感受她的独特魅力。辛格: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所在,那就是让全人类共享。我还喜欢中国的古琴

5、。每当听到她流淌出来的旋律,我都会心醉。古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曾经扮演过很重要的角色,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她的了解越来越少了,但我很高兴地看到,现在有不少人正在重新找回对她的兴趣,特别是一些年轻人不仅欣赏,还在认真学习弹奏古琴。相信在琴声中,他们能够捕获到传统文化传递给他们的讯息,也能够在这种文化的滋养中获取力量。记者陈俊珺:您认为怎样才能让古老的“非遗”活在当下?辛格:让“非遗”活在当下,关键是让她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让我们能够不断使用她、发展她、完善她。这点我自己就很有体会。比如中医中药,我吃过中药,还尝试过拔火罐、扎针灸。我还建议我的家人进行针灸治疗,效果很好。我记得自己第一次体

6、验针灸的时候,非常放松,还睡着了。醒来之后,医生告诉我,他很惊讶一个外国人第一次做针灸竟然能够这么放松,而且还打呼呢。(笑)我还向我的印度朋友们极力推荐过针灸。记者陈俊珺:结果如何?辛格:在他们看来,要把二三十根针插进自己的身体里,包括后背、脑袋和嘴巴,“实在太痛苦、太令人恐惧了”。虽然我努力向他们解释,这是一种很细的针,只要医生的技术好,就不会有任何疼痛的感觉,而且这些针不会向人的身体里注射任何药物,但是要让他们建立对这种治疗的信任,确实需要点时间。记者陈俊珺:谢谢您对中国“非遗”的推广。辛格:我在中国工作的这几年里,中国被世界认可的“非遗”数量显著增加,我很高兴。作为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我

7、很乐于把在中国接触到的文化习俗和艺术成就,把这些交集和体验,告诉给更多人。这些年,我们也很欣喜地看到中国一些地区的中小学做了很好的探索,他们将民歌、民乐纳入音乐课,将剪纸、年画纳入美术课,将传统技艺纳入手工课,让那些仍具有生命力的“非遗”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记者陈俊珺:融入生活,能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那么怎么才能让它们更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呢?辛格:首先要增强一种文化认同感。人们应当发自内心地认同本民族的文化,为这种独特文化的存在而自豪,这是“非遗”在新时代生存发展的土壤和空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力于呼吁年轻一代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把更多的时间、资源投入

8、到对文化的回馈、复兴和推广中。除此之外,还要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自豪感,应该给予他们认同,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非遗”工作是非常有价值的。 (节选自20131213解放日报)1划线句“它们是人类的根”中的“根”的含义是 (2分)2下列哪一项没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最新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是( )(1分)A中国书法 B皮影戏 C太极拳 D端午节3根据文中的相关信息,给“非遗”下个定义。(3分)4第节访谈中,记者为何从“普通人”说起?(3分)5给这篇选文拟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尊重“非遗” B让“非遗”活在当下 C别让遗产成遗憾 D关于“非遗”6假如你是一名高中生

9、“非遗”志愿者,你如何为社区居民推广“非遗”?请写一份倡议书,注意格式,不能出现个人和学校相关信息,120字左右。(6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7分)剪纸与安徒生 冯骥才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以作家为标志,这就是安徒生的丹麦丹麦的安徒生。这由于安徒生的童话世人皆知。或许有人说丹麦不光一个安徒生,还有美人鱼呢,但美人鱼也来自安徒生一个深切动人的爱情故事 。与童话紧紧连在一起的国家是无限美好和充满魅力的。它叫人联想到纯洁、无邪、真率与童心。从人的“根”上影响人的还是童话,安徒生是影响着全人类的作家。所以丹麦人以他们的安徒生为荣,在这个国家几乎处处可以看到安徒生童话中的人物和他的自画像,还有

10、一种用纸剪成的类似太阳神的头像这是安徒生剪纸作品的标志,名叫太阳头。【 】在欧洲也有剪纸,但与中国不同,通常称做剪影,主要是剪取人物侧面背光的影像,所以多用黑色的纸。欧洲的剪影追求逼真,虽然不剪眼睛,只是一个侧影,也能wimio wi xio。然而,安徒生不全是这种传统的欧洲剪影,有些很像中国的剪纸。在他的故乡欧登塞的故居博物馆里,我见到他的一些剪纸作品,看上去很像我国北方赫哲族和满族信仰类的剪纸,生动、随性、纯朴,形象还有些怪异,但这些形象并非神像,而是安徒生脑袋里蹦来蹦去的童话人物。安徒生对剪纸之爱到痴迷地步。他用来剪纸的剪子,剪刀较长,剪尖很尖,剪把是一对套指的铁圈,很像医生用的手术剪。

11、他爱好旅游,出行时多半要把剪刀戴在身上,以致曾经不小心被剪尖扎伤。然而,剪纸并非只是他的一种艺术爱好,而是他童话的一部分。他常常在给孩子们讲童话时,一边讲一边剪纸。我国陕西、山西、河南和内蒙等一些地方也是这样边说边剪,随心所欲。他剪纸是即兴的,讲的故事也常常是兴之所致,任意发挥;有时他用剪子把口中故事里的人物剪出来,有时他受到剪纸形象的启发,故事再讲下去就更生动更紧张更有趣。他让这些剪纸形象有声有色有个性有命运。这时,他的剪纸与童话的创作便浑然成为一体了。安徒生为了叫孩子们感兴趣,所剪的形象大都是夸张的、变形的、有表情的,无论是厨娘、魔鬼、小丑、舞者、牧师、巫婆、海盗、皇后,还是天鹅、城堡、风

12、车、磨坊、禽鸟、昆虫、花草等等;全都是可爱逗趣,神气活现。因为,这些形象都是在安徒生讲故事时出现的,所以个个会笑会哭会说话。我想,当他最后把剪成的纸一打开,一准让在场的孩子惊喜万状。安徒生启示我们,最生动的童话都是出来而不是趴在桌上写出来的。俄罗斯作家契诃夫一次对他的女弟子阿维洛娃说:“你递给我一只茶杯,我马上就用茶杯写出一篇小说。”接着他说了关于小说写作的一句“伟大的话”。他说:“小说是想出来而不是写出来的。”安徒生也说过类似的话:“你在纸上点一滴墨水,把纸叠起来,朝四面挤压,就会出现某种图形。你要有想象力和绘画意识,画就出现了;你要是天才,就会有一幅天才的画。”想象不是凭空的,有时要借助一

13、些由头。对于有艺术想象潜质的人,想象往往需要诱发,一种意想不到的刺激与启动。比方安徒生,这诱发常常来自剪纸。在对折和多折的纸上可以剪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你剪一双大眼睛,没想到打开后这双眼睛在哭;你剪一颗心,打开之后竟然在一个人身上出现两颗心;你在一个半圆的形体下边剪几条曲线,以为是太阳,打开后变成了一条傻乎乎游动的章鱼了。剪纸是可视的形象艺术,它可以直接唤起形象的联想。尽管童话是用写作完成的,但构思与灵感却常常来自他的剪纸。所以,安徒生说自己“剪纸是写作的开始”。这是我以前不知道的。我原先只把剪纸做为他的一种爱好。现在才明白,剪纸是他童话创作的一部分。当然他不是写作才剪纸,但剪纸唤起了他创作前期

14、最重要的精神活动想象。有人说,安徒生一生留下的剪纸约一千幅。这显然不是他实际剪纸的数量。他生前剪纸都是随意、随性和随时的,不会刻意去保存;再说纸张日久变脆,难以珍藏,因此说,他剪过的剪纸至少还要多几十倍。如今,我们从他留下的剪纸上已经辨认不出哪个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哪个是穿“新衣”的皇帝,也许其中不少剪纸故事没有写出来过,但安徒生的剪纸无疑是他文学世界与童话天地不能或缺的极重要的一部分。(21)安徒生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作家。(选自冯骥才博客,有删节)7写出第段中的作品名 ,根据 wi mio wi xio写出汉字( )(2分)8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15、)题材丰富,技艺精湛,已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人们拿它自娱自乐,多用红纸来剪,象征着喜庆剪纸对于中国人来说毫不陌生在许多地区的村落里几乎人人擅长我国的剪纸用途广泛它为人们喜闻乐见A,。 B,。C,。 D,。9分析第段划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10根据上下文,填入第段中的词语是( )。(2分)1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分)A剪纸给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带来了许多的构思与灵感。B剪纸是可视的形象艺术,可以直接唤起形象的联想。C安徒生生前随意、随性和随时的剪纸没有深刻含义。D剪纸成就了安徒生的独一无二,作者由衷感到敬仰。12安徒生说自己“剪纸是写作的开始”,爱因斯坦说音乐给他科学研究

16、的灵感。对此,你怎么评价?(4分)三、名句默写(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13(1) ,英俊沉下僚。 (左思咏史)(2)渐霜风凄紧, ,残照当楼。 (柳永八声甘州)(3)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4)出师一表真名世, 。 (陆游书愤)(5)闻道有先后, 。 (韩愈师说)(6)故不积跬步, 。 (荀子劝学)(7)不蔓不枝, 。 (周敦颐爱莲说)(8)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四、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1416题。(8分)【双调】水仙子 山居自乐(元)孙周卿西风篱菊粲秋花,落日枫林噪晚鸦。数椽茅屋青山下。是山中宰相家,教儿孙自种桑麻。亲眷至煨香

17、芋,宾朋来煮嫩茶,富贵休夸。注山中宰相:指陶弘景。他隐居句曲山中,礼聘不出,武帝到山中咨询国家大事,时人称为山中宰相。14“双调”是这首小令的宫调名,“水仙子”是 。(1分)15对这首小令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头两句通过“西风”等六个意象写出了深秋的肃杀。B诗人自诩是“山中宰相”,这是一种自命清高的表现。C“富贵休夸”与“山居自乐”呼应,点明诗歌的主旨。D本诗语言质朴平实,朗朗上口,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16作者是怎样表现山居自乐的?(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9分)芋老人传(清)周 容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

18、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者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者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

19、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剌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唯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

20、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选自古代散文联璧百篇)注 箸:筷子。讲钧礼:行平等之礼,意即免除了尊贵上下之礼。钧,通“均”。不饬:不守规矩。倾盖不意:意外地发生了交往。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老人延入坐( ) (2)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3)辍箸叹曰( ) (4)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21、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独与妪居渡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B生为之饱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C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 是芋视乃妇也D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1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6分)(1)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2)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20第段芋老人列举了“富而弃妻”、“贵而绝交”、“为吏而”、“为官而”等四个“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例子。(2分)21本文在写作手法上类似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请简析作者的写作意图。(4分)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合奇序(明)汤显祖世间惟拘儒先生不可

22、与言文。耳多未闻目多未见而出其鄙委牵拘之识相天下文章宁复有文章乎?予谓文章之妙不在步趋形似之间。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怪怪奇奇,莫可名状,非物寻常得以合之。苏子瞻画枯株竹石,绝异古今画格,乃愈奇妙。若以画格程之,几不入格。米家山水人物,不多用意。略施数笔,形象宛然,正使有意为之,亦复不佳。故夫笔墨小技,可以入神而证圣。自非通人,谁与解此。吾乡丘毛伯选海内合奇文止百余篇。奇无所不合。或片纸短幅,寸人豆马;或长河巨浪,汹汹崩屋;或流水孤村,寒鸦古木;或岚烟草树,苍狗白衣;或彝鼎商周,丘索坟典。凡天地间奇伟灵异高朗古宕之气,犹及见于斯编。神矣化矣。夫使笔墨不灵,圣贤减色,皆浮沉习气为之魔。士

23、有志于千秋,宁为狂狷,毋为乡愿。试取毛伯是编读之。(选自中国历代文论精品)注拘儒先生:指迂阔的儒生。米家:指宋代书画家米芾及其子友仁。狂狷:论语子路:“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乡愿:也作“乡原”。指外有谨愿之名,实与流俗合污的伪善者。论语阳货:“乡原,德之贼也。”22汤显祖以戏剧名世,著有“临川四梦”,包括紫钗记、 、南柯记和邯郸记。(1分)23用“/”对第段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耳多未闻/目多未见/而出其鄙委牵拘之/识相天下文章/宁复有文章乎?B耳多未闻/目多未见/而出其鄙委牵拘之识/相天下文章/宁复有文章乎?C耳多/未闻/目多/未见/而出其鄙委牵拘之/识相天下

24、文章/宁复有文章乎?D耳多/未闻/目多/未见/而出其鄙委牵拘之识/相天下文章/宁复有文章乎?24分析第段列举苏子瞻和米家的作用。(3分)25赏析第段划线句的意境。(3分)26请用自己的话概述作者文末提出“试取毛伯是编读之”的理由。(3分)作文(70分)27根据以下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把所有的杂念阻于心外,生命因此而自在,时间因此而无穷。”参考答案阅读(80分)一、17分1、(2分)人类民族的文化与生活(1分)的本源(或基础)(1分)。2、(1分)C3、(3分)“非遗”是人类进化过程中(1分)见证民族生活方式和发展路径(1分)的精神财

25、富(1分)(必须是判断句)。4、(3分)从普通人对“非遗”的认识说起,是为了引出下文辛格所论述的“非遗”与每个普通人的关联(2分),从而激发人们对保护“非遗”的责任感(1分)。5、(2分)B6、(6分)要求:格式2分(标题“倡议书”或“推广非遗倡议书”1分,倡议对象和落款1分),内容4分(具体做法)。字数不满,酌情扣分。二、17分7、(2分)海的女儿(或“美人鱼”) 惟妙惟肖(写错别字不给分)8、(3分)C9、(3分)承上启下或过渡(1分)。承接上文剪纸是安徒生的艺术爱好(1分),引出下文剪纸是安徒生童话创作的一部分(1分)。10、(2分)想象11、(3分)C12、(4分)评价角度:“兴趣培养

26、”、“触类旁通”、“人的素养”等。要言之有理。角度1分,内容2分,语言1分。三、6分13、(1)世胄蹑高位 (2)关河冷落 (3)峰峦如聚 (4)千载谁堪伯仲间(5)术业有专攻 (6)无以致千里 (7)香远益清 (8)见贤思齐焉 (多字少字错字别字均不给分)四、8分14、(1分)曲牌名15、(3分)A(错在“肃杀”)16、(4分)要点:(1)艺术手法,如选材角度、语言表达等;(2)对艺术手法的具体分析;(3)语言。答案示例:作者通过对归隐生活中几个代表性片段的描写(1分),如自诩“山中宰相”、教儿孙“种桑麻”、为亲眷“煨香芋”、为宾朋“煮嫩茶”等(3分),表现山居自乐。五、19分17、(4分)

27、(1)邀请,延请 (2)参加,完成 (3)停止,放下 (4)显扬,显明18、(3分)D(连词)19、(3分)(1)既然这样,那么世人由于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过去,哪里单单只是一双筷子之间的事而已呢!(关键词:然则、以、岂独哉)(3分)(2)老人话没有说完,宰相震惊急速向他道歉说:“老人家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关键词:遽、谢、判断句)20、(2分)背学 失节(各1分,意思接近即可)21、(4分)作者用人物传记方式借题发挥(1分),通过记叙芋老人与相国之间有关食芋一事的交往(1分),告诫世人不要因时、位变化而忘记过去、改变本性。(2分)(意思接近即可)六、13分22、(1分)牡丹亭(或“还魂记

28、”)23、(3分)B24、(3分)用绘画之理类比文章之道(1分),说明文章之妙不在步趋形似之间,而在于自然灵气(2分)。25、(3分)描述的是流水环绕着孤零零的村庄,寒鸦栖息在古老的树上;山间的烟雾之气缭绕着草和树,天上的浮云像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苍狗,营造出凄清、静谧的意境。(描述内容2分,意境特点1分)26、(3分)丘毛伯合奇书中的选文有自然灵气(或有天地间奇伟灵异高朗古宕之气),有别于当时“步趋形似”的拟古之风(2分);可以洗涤人的“浮沉习气”,有助于形成“狂狷”的性格(1分)。(围绕“艺术价值”与“思想价值”来说,意思接近即可)作文(70分)按照2013年秋季高考评分标准:一类卷(63

29、-70)基准分67分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二类卷(52-62)基准分57分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三类卷(39-51)基准分45分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四类卷(21-38)基准分29分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说明:(1)未

30、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5)经查证为全文抄袭的:0分。附:芋老人传参考译文:芋老人,他是慈水县祝家渡人。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有一天,有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芋老人请他进屋里坐坐,(闲聊中)知道对方是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完,要回家去的读书人。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得很久,就叫老妻煮芋头拿来请书生吃,书生吃光了满满的一碗;芋老人又为他盛一碗,书生吃得肚子饱饱的。笑着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您请芋头的温情

31、啊!”雨停了后,书生就告别离开。十多年后,书生由考取一甲进士而官至宰相。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吃了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叹说:“为什么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么香,那么甜呢!”于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芋老人的儿子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想再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不久,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又放下手中的筷子,说:“为什么从前吃的芋头就那么香,那么甜呢!”芋老人

32、向前说:“都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从前(那时候),相国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冷),吃东西是不会挑剔的。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当赐的膳食,经常摆设酒席,陈列食物,那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不过),我还是很高兴相国您的改变仅仅止于芋头而已呢!我的年纪老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我村子南边有对贫苦的夫妻,妻子每天织布纺纱,取水舂米,勤苦地帮助丈夫读书;丈夫幸运地考中科举,得到功名后,就宠爱其它的姬妾,抛弃家里的妻子,以致妻子忧伤过度,郁郁而终。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妻子看成像芋头一样

33、啊!城东边有甲,乙两名同学,共享一方砚台,一盏灯火,住的地方只有一扇窗户,一张床铺,连早晨起来穿的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后来乙先考中及第,进入官场当了官,听说甲落魄潦倒,还讥笑他,不管他。两人的交情因此断绝了。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朋友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更听说过某某谁家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立志说未来自己如果得志显达的话,就要廉洁干练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某某古人。可是真的做了官后,却因为贪污不检点,操守不佳而被罢官。这种情形,就是把他所学的道理看成像芋头一样了。这些还说的过去。我老人家邻居有家私塾,听里头的老师向学生讲述前代(明朝末年)的事情,有将相,卿相,卿尹,刺史,太守,县令,他们有人腰佩

34、紫绶金印,有人上下轿由仆从折帘撩幔。然而一旦国内发生事变,异族自外入侵,他们往往就下跪叩头,争先恐后地投降了,竟然把宗庙,社稷(整个国家),自己的名誉,君王的荣宠,统统等同于芋头了。这么说来,世人由于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过去,哪里单单只是一双筷子之间的事而已呢!”老人话没说完,宰相震惊急速向他道歉说:“老人家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宰相就优厚地赏赐芋老人,派人护送他回去,于是芋老人的名声大为显扬。我结尾赞许说:“芋老人能够在无意中遇到宰相,一见如故,进而和他结缘,真是奇特的事情哪!不知道宰相如何能否不愧对老人家的话呢?不过,从他能够不忘怀那顿芋头看来,应该是好过那些连老人都把他看成像芋头一样的

35、人吧!只是芋老人虽然读过些书,又怎么擅长说话到这样的地步了吧!难道他真是名明白道理的人吗?唉!天下道理,有些是达官贵人与读书人所说不出来的,然而乡下老人,粗鄙百姓却能够说得出来,往往就是这个样子。”合奇序参考译文:世间只有迂阔的儒生不可以和他说文章。耳朵没有听到多少,眼睛没有看到多少,出自他鄙陋、委琐、拘泥的认识,看天下的文章,难道还有文章吗?我认为文章的奇妙不在于亦步亦趋追求形似。自然灵气,模糊而来,不想却来,奇奇怪怪,不能用言语来形容,不是平常东西能够用来符合它的。苏轼画枯株竹石,绝不同于古今画格,却更加奇妙。如果用画格来规范他,几乎不能入格。米芾父子画山水人物,不多刻意而为。只用几笔,形象很逼真。假使有意去画,也不会好的。所以笔墨小技,可以入神而证入最高的真理。自己不是学问贯通古今的人,和谁一起解读这些?我家乡丘毛伯选择天下奇妙文章只不过一百多篇。但是奇妙是没有不符合的。有的片纸短幅,寸人豆马;有的长河巨浪,汹汹崩屋;有的流水孤村,寒鸦古木;有的岚烟草树,苍狗白衣;有的彝鼎商周,丘索坟典。凡是天地之间奇伟灵异高朗古宕之气,还能够出现在这个集子中。神奇啊。假如笔墨没有灵气,圣贤气象减色,都是因为内心浮沉习气造成的。有志于千秋事业的读书人,宁愿做进取而有所不为的人(或偏激之士),也不愿意成为外有谨愿之名,实与流俗合污的伪善者。请拿毛伯这个集子来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