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永远都是作文的“魂”.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9281764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永远都是作文的“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活永远都是作文的“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永远都是作文的“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永远都是作文的“魂”.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活,永远都是作文的“魂”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再一次明确地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索。”“多角度视察生活,发觉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相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酷爱生活,主动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可见,生活成了学生胜利写作的不二途径。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即教化”。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关注生活,作为教者,必需充分利用每一次的作文训练机会,对学生进行一次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教化。学问来源于生活,创建来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生活。“到处留心皆学

2、问”,这好像是流传千古的名言,但它的确是一种从生活中获得学问与发觉的最好途径。 是啊,可能有人要问:生活中怎么会有学问呢?只要你留心生活、视察生活,就肯定会受益匪浅的。闻名的科学家牛顿之所以能发觉地球引力,正是因为他对生活到处留心,视察细致。被誉为“蒸汽机之父”的瓦特,也是一个擅长从生活中发觉学问的人。八岁的瓦特就能对“烧水时壶盖为什么会被顶起来”这一现象提出质疑,正是这个疑问,使瓦特起先探讨它,并最终独创了蒸汽机,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而事实上,学生虽然生活在丰富多彩、精彩绝伦的生活中,但是他们却对这些熟视无睹,缘由是缺乏对事物的深化体验和深层次的感悟。有了体验感悟,我们就会发觉四周有取之

3、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就会写出情感丰富、体验独特、感悟深刻的佳作来。 我们并不强求生活中每天都发生震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假如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那些小事着手,然后以小见大,一滴水中就肯定能够望见太阳的七色光,一片落叶也能深知秋天的到来。正因为如此,所以只要是来自生活的素材都会值得我们去搜集和反思。 那么该如何从生活中积累这些生活素材呢? 一、充溢愉悦的学校生活是作文素材积累的基础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身处其中,感受最多,课堂上的学习收获、课堂趣事,课余活动中的游戏玩耍、实力熬炼,校内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无一不是写作的好素材,只要老师抓住契机适时引导,校内内的一情一景足以帮助学

4、生妙笔生花。 如最近校内内来了一群不速之客白鹭,不少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那股兴奋劲就甭提了。因此一篇篇以“白鹭进校内”为素材的佳作纷纷涌现。又如学校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竞赛,竞赛过程精彩纷呈,竞赛结果虽然是“几家快乐几家愁”,但是演讲竞赛的结果并没有在全校引起多大的反响,倒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在全校师生中产生了共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校师生自觉的行动。再如前不久,云南又一次发生特大地震,学校组织全校师生为灾区人民实行了一分钟默哀活动,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像真情暖人间大爱无边等一篇篇优秀的习作又相继在学生中传阅。 二、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是作文素材积累的保证

5、家庭生活是学生最熟识的,也是最为亲切的。家庭生活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爸爸的关怀,妈妈的疼爱,姐姐的爱护,弟弟的调皮;叔叔、阿姨以及邻里间的好玩事情;春日的郊游、夏夜的乘凉、中秋的赏月、除夕的团聚。全部这些无一不体现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每一样都能拨动学生心灵世界的琴弦,都能为学生开拓无比广袤的视察天地。 针对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作为老师,应当引导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用一颗大爱的心去关切身边的家人,用一颗细腻的心去找寻真爱的所在。多与父母沟通,从小事中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呵护,走进家长的心灵。如看到妈妈为自己做饭、洗衣服,可以用生动细致的细微环节描写写下其经过;如和爸爸一起去放

6、风筝,可描述放风筝的过程,在放风筝的过程中体现家庭的和谐与温馨;如写爸爸妈妈陪读的过程,更应当写出家庭和谐清爽的氛围。曾经有一个学生写自己的初中生活,她通过妈妈步伐越来越少的改变来写妈妈年纪的越来越大,从而体现母爱的宏大。 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作文素材积累的源泉 社会是个大熔炉,正因为如此,所以也就为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供应了源源不断的资源,为了充分挖掘作文素材资源,我们可以从作文教学的须要动身,有安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走进社区,了解社会,走进敬老院,关注空巢老人,走进福利院,关注留守儿童,走进植物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参加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改变,从而懂得爱护环境

7、在实践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胜利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快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沮丧;受到责难、误会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引导学生擅长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当素材积累的任务完成之后,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的写作任务大功告成了呢?无疑这是一种错误的相识,作文素材积累,其实才完成了作文的一个部分,要想真正写好作文,仅凭素材积累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当注意引导学生以主子翁的看法去参加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唯有如此,真正提高学生作文实力才不再是一句空话。 因此我们在着手作文之前,还必需秉承这样的思想:写作是生活的持续,是生命过程的表达。所以,写作还必需对生

8、活进行提升。 然而,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为数不少的老师只是偏重于写作方法与模式的教学,而轻视学生对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的引导和挖掘,作文与生活背离的现象非常严峻。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同样,对生活的相识和理解也一样会因人而异、精彩不断。所以,对于中学生来说,要写出好的文章,除了要学会积累生活素材,更应当重视生活的体验、生活的感悟、生活的提升,这才是写作之根本,也才是写作之灵魂。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中这样说道:“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育学生视察、思索、表达和创建的实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与此同时还强调必需

9、“引导学生酷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提升生活,以真正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这些要求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学会视察生活。 在作文教学时,老师应提示学生以生活为起点,平常注意视察生活,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捕获美的瞬间。发觉美的同时,学生也便有了创建美的欲望。生活中的美在延长,写作就有了更广的范围,这样,学生就更情愿走进生活,从而情愿去写作。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学问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视察的。因为这种视察,理解最深,也最简单驾驭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这一前提下,指导学生留心视察,仔细体验,引导他们主动运用学过的各

10、种视察方法,如有依次、绽开联想、抓住特点、留意发展改变、重点部分写详细,等等。唯有这样,才能进入“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眼光”、“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感悟”、“一样的细微环节,不一样的解读”的视察佳境。 其次,要学会品尝生活。 学会视察生活,这是作文走向生活的第一步。视察得来的生活素材,必需经过咀嚼,经过反复地品尝,才能品出其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作文的任务不是原封不动地把生活的原生态推给读者,而是对生活表象进行挖掘、提炼、提升,这就涉及一个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实然与应然的问题。 因此,老师还必需教会学生去“采蜜”,也就是指导他们不仅要学会选材,还要会细心组材和剪材。学生并不缺乏生活,须要提示

11、的是,作文不是要我们去粉饰生活,而是要写诞生活的现状来,写诞生活的本质来。唯有这样,才能写诞生活的真性情,也才能写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佳作。 第三,要学会表达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学生能够“依据表达的须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一旦生活积累丰厚了,厚实了,往往就会引起学生倾诉和表达的欲望。在表达的过程中,尤其要引导学生留意对情感的驾驭。文章有了情感,便有了感人的力气。例如在写人的文章中,老师要教育学生在叙事和描写中,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动作,用朴实的语言去直抒胸臆,表现真情。 在这里须要特殊指出的是,老师要提示学生留意语言这一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

12、。很多学生写作时有一种通病,就是重视华丽的词藻,轻视朴实的语言。其实,华丽的词藻往往简单出现以辞害意的弊端,而事实上,朴实的语言往往能表现人世间普一般通、平平经常却又宝贵美妙的情感。如大家熟识的经典散文背影,文中所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一连串细小的事情:奔丧、送行、看行李、讲价钱、拣座位、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等,但作者朱自清在叙事和描写中抓住了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动作,用朴实的语言去直抒胸臆,表现父子间的深情,使背影成为一篇广为传诵的名篇。因此,在作文时,老师要留意提示学生用朴实的语言来塑造真实的人物、表达真情实感。 总之,假如写作是树,那么生活便是根;假如写作是河流,那么生活就是源头。根深方能叶茂,源远方能流长。老师要让学生的写作从身边的生活动身,让学生从最美的生活中吸取最美的素材。我想一旦如此,学生就肯定能够写出像样的作文,也肯定能够为语文素养教化增光添彩。 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