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说课稿12篇 山中访友评课稿.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2809355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中访友说课稿12篇 山中访友评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山中访友说课稿12篇 山中访友评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中访友说课稿12篇 山中访友评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中访友说课稿12篇 山中访友评课稿.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中访友说课稿12篇 山中访友评课稿山中访友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课山中访友。 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并充满了无限的幻想,对这样一篇童话色彩浓重的散文,一定会特别感兴趣,通过阅读期待引导他们感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样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应体现

2、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因此我特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 2、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图画。 德育目标: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四、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以及本课教学目标的设计,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理清思路,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色描写进而受到美的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揣测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五、教学准备。

3、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及课文朗读带、投影仪、照片。 六、教学过程。 本文是一篇极具情趣,颇有童话色彩的写景散文,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点,拟将本课设计成环环新奇,步步有趣的自读课。让学生以文本为基础,读课文,品语言,绘画面,入意境,悟文情,从而达到既培养解读、鉴赏能力又提升人与自然应和谐交融的生态伦理价值观。下面我就具体地把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说明一下。 (一)创设新奇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把收集到几幅学生在自然风光前拍的照片用投影仪打出来,让学生说出照片拍摄美的原因,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先积奠人与自然交融所产生的和谐美的感情,初步蒙发人在自然中的意识,这样很自然的

4、就导入本课。 (二)在导入课文后,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初步感知课文。 由于初一学生入学仅有两个月,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所以须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帮助学生扫除字词障碍,这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采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但老师建议你们: 1、要左手翻书右手钩画。 2、用“”画出你不认识字词。 3、用“口”画出景物的名字,用“”画出你认为最妙的词,用“”画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教师巡视、释疑、解难,把集中出现的生字词在黑板上集中讲解,学生初读结束。接下来听课文录音,这时我又设计几个问题:我是什么时间去访友的?访问了哪些朋友?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较容易指出“在好天气里独自步行带着好心情去的(对于

5、好心情教师要适时点出哼、踏等词的好处),具体朋友学生说,老师板书。 (三)在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后,接下来的环节是品味课文写景语言的比喻之美,人称之美,这是本节教学重点。为解决重点问题设计如下环节,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1) 找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可做适当的评价。 (2) 指导学生分组,每组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中精美的词句,精读品析。 (3)小组代表谈自己最欣赏的词句,并说出它的好处,然后用这幅画好在 的句式起个好听的名字,每小组选一个人做汇报的记录。 (4)教师抓住学生回答后的关键之处板书,如将写物拟人化的称呼,弟弟、大嫂、爷爷、姐姐学生说出比喻句的喻体等等。 这样在

6、学生品析及教师板书里学生自己就可以总结出本文写景的重点有两个,一个是拟人化人称的使用,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使自然景物变得栩栩如生,另一个是使用比喻句使文章生机盎然充满诗情画意。 (四)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一节课能否成为一节好课,除了引导学生“画龙”之外,关键还在教师的“点睛之笔”,这个点睛之笔指的就是使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得到突出,使难点得以突破,为了这个目标,我又作了如下设计: 1、你认为朋友的含义是什么?学生会说出很多种,但教师应抓住平等、互助,追问学生,作者为什么称自然景物为朋友?他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2、你与作者有同样的想法吗?就把它写下来,这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显示自然风光的图片,让学

7、生四人一组合作写成一段景物描写用拟化人称呼与比喻修辞来写,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小组选代表读,大家互评。 这个环节既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又有拓展延伸的训练,既有思想的升华又有课本知识的实际应用,使教学目标在教学实施中相融、相依,使课堂环节环环紧扣。 最后教师让学生在写作方法及思想方面谈收获。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就会留下深刻印象,使本文教学不流于形式。 (五)作业的布置。 本文既然讲的是我们和大自然是朋友,那么我们能不能站在大自然的角度和人类对话呢?把它写下来。 这个作业的布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教学内容的认识要有“宽泛”的精神。 (六)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李汉荣 古桥老朋友 树知已

8、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童话般的世界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总之对于本节课我的设计意图是力求使课堂做到自主化、活动化,使学生在愉快、宽松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山中访友说课稿2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品读自然,美不胜收谈山中访友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曾发出感叹:“大地的诗歌是从来不会死亡的”!的确,大自然有如一首首耐人寻味的诗,细细品来,其芳香沁人心脾!有如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久久凝望,其神韵美入心田!有如一支支动人心弦的曲,静静聆听,其旋律情韵悠长!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9、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山中访友写的就是作者李汉荣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这幅美丽的山水画,与山里的众美景,有如“朋友般”、“亲人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根据课标对散文的阅读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含,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以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可见,本单元作为散文的阅读,其鉴赏重点,应是在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山中访友作为本单元第三篇美文,应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

10、和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操。 二、说教学目标 据此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的目标确立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2能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体会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1感受文中描绘的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2提高品味,欣赏作品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是一篇精美散文,画面美、语言美、情趣美美不胜收。但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把欣赏文章画面美,感受作者美好情怀,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作为教学重点。 古人云“一切景语

11、皆情景”,独特的语言表达能把景物特点的诗情画意发挥极致,收到把美尽收笔尖的效果。因此,我把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表达技巧,感受自然之美作为本课的难点突破! 四、说教学方法 1本文是一篇美文,充盈意境之美。教学时着重创设一种情感与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又陶冶情感,所以整个课堂贯穿情境陶冶法。 2这篇散文意境优美、深邃。诗一般的语言将作者与“山中众朋友”互诉心声的童心和好奇心表达的淋漓尽致,所以,我采用“诵读法”教学本文,通过听读感染、品读感悟、细读赏析、互读揣摩等多种形式的诵读,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突破难点时,采用问题点拔法。 五、说学法

12、1我认为读是走进文学作品的一把神奇的钥匙。学生通过在读中品,在读中悟,在读中说等多种形式,文章内含便领会于心。所以,我指导学生学会“品读法”,感受文章画面美、语言美、情趣美。 2生生互动法。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说说我的教学过程,我的教学程序主要分为五大板块。分别为启发激情、引领美;引读入情,感受美;品读悟情,欣赏美;想象动情,创造美;导行延情,升华美。 (一)启发激情,引领美 为了很好地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所以一开始我以一段抒情的启发式提问导入:同学们,走过朱自清欣欣向荣、勃勃生机的春天和济南温晴的冬天,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

13、美丽!相信同学们也曾与大自然有过亲密接触,那么大自然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呢? 在学生畅谈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感触后,进一步激情引入(同时一边展图片):是啊!美丽的大自然千姿百媚,怎不撩人情思!波光艳影的湖光山色,怎不令人凝目遐思!在诗人徐志摩的眼里,美丽的大自然是“夕阳中的新娘”,光艳照人;是莱蒙托夫眼中的恋人,带给他人所不知的快乐;是郭沫若眼中的“母亲”,幸福地“赤裸着双脚和她相亲”;是牧童眼中的少女,梦寐着朦胧而又美丽的遐思!那么,大自然在作者李汉荣的眼里,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随着作者一起走进山中访友。 学生在老师动情的抒情导入和一幅幅优美的风景图片中自然受到感染,从而为

14、走进作者李汉荣所描绘的童话世界做好感情的铺垫,为感受课文的自然美,体会作者情感美起到一个很好地引领作用。 (二)引读入情,感受美 首先,播放动画视频配乐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这儿,我通过简单移植远教资源flash动画朗读,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等多种感官,感受课文情境,初步领略文章的画面美、语言美、情感美。 完了,学生交流听读感受。大致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到文章的美语言美、绘画美、情趣美,怎一个“美”字了得!得知拜访了: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等自然中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出“朋友般的真情和亲人般的深情”。 (三)品读悟情,欣赏美 首先,学生自由品读,并提问:文中哪

15、些句子能体会出作者与山中美景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和友情?你能不能把这份情感读出来?读给同学听呢?同时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文中倾注了作者情感的句子,朗读时要加重语气、要读出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感。 通过学生动情品读,读出课文的画面美,然后互读揣摩,品出作者的情感美。接着,在学生品读赏析课文之前,教师先示范赏析古桥,指导学生从句子关键字词中品读体会作者情感,其余由学生自由选择,依照老师的方法赏析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石头等景物描写,自然而然地感悟出:亲切的称呼,如: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等称呼既符合景物特点,又显得亲切,形象地体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6、贴切的拟人修辞,如:山泉捧着明镜照我,溪流吟着小诗邀我唱和,瀑布从早唱到晚等拟人动词的妙用,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还有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如:走进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我真的变成了树,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表达了对美景爱得如痴如醉。等等,无处不融入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的热爱之情。 接着,在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基础上进一步提问:你最喜欢文中哪些对自然景物描写的句子?为什么? 此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自由选读,在精美语句中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赏析文章独特的写景表达技巧。 在这环节完全尊重学生的个性品读,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四)想象动情,创造美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为激

17、发学生想象的热情,写作的冲动,达到对文章独特的写景表达技巧的学以致用,我设计了一个讨论题:词人辛弃疾曾说: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那么,在作者亲切的呼唤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声呢?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 同时提出要求仿着本文的写作技巧:亲切的称呼,贴切的拟人,神奇的想象。同桌两人互相配合,先互读揣摩,合作对话,再用键盘把对话输入自制的幻灯片,再从老师所给的众图片或配乐中选择最喜欢的图片,配上最喜欢的曲子,完了,到讲台演示对读自己的“创作”。在这里,我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图片与配音资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创作做了充分的准备。 (五)导行延情,升华美 即以抒

18、情的语言深化主题,提醒学生: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要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六)作业布置 1、选择文中优美的段落,完成一张精美的幻灯(要求配画、配曲、配朗读) 2、选一个好天气与好友结伴,到郊外一起去触摸大自然。 (以此作业布置,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七)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通过图示法,既直观简洁,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山中访友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叙事简略,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童心童趣,富有浪漫色彩。文章

19、记述了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2、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作者新奇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 2)、与文本有效对话,感受作者的心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体验表达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情。 3)、陶冶学生热爱自然之美、热爱生活之美的心灵。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4、课时安排: 本文属于自主阅读课文,用一课时完成。 二、说教

20、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采用“听读赏练”,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课堂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交际水平。学生反复读,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理由。这既是思维的训练,又是说话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三、说教学程序: (一)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大屏幕上显示课文标题。提出问题:大家喜欢上语文课吗? 让学生首先增加自己对语文的喜欢的意念。接着问学生是否喜欢语文老师,联系到实际,引到“友”上面来,把“友”区分为人与物两方面,过渡到课题“山中访友”上,让学生猜测课题中的“友”可能是什么友。

21、然后带着这个疑问欣赏美景,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背景音乐的使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优雅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景。让学生面对此情此景,有利于熏陶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 (二)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根据自己的实际来读。自读时思考:依次找出文中的朋友,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朗读课文,可以做到“各取所需”,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更进一步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 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木-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

22、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放手让学生听读,有助于感知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搜索相关信息。通过学生的各抒己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进一步激起主动说话的欲望。让学生在课堂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三)深挖课文,灵活表达 让学生在选读的基础上,采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某一朋友的喜爱之情,既尊重学生自己的体会与感受,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艺与其他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引发学

23、生口语表达的强烈欲望,要求不同,方式各异,逐步深入,体现了阅读的层次性。通过反复的读,学生进入了课文所描绘的境界,加深了语言文字的理解。优美的语言和意境,也使学生接受了一次美的洗礼,美的熏陶。另外,学生从表演中还提高了理解和口语表达水平,锻炼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四)比赛:通过这个环节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检测学生对文章的把握理解程度,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为学生搭起一个表现自己能力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的个性与特色。 (五)想象意境,探究语言: 本文语言朴实,字里行间流淌着诗情画意。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在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中。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交流感受,体会

24、课文优美的语言,加深对课文奇妙浪漫的想象及第二人称的恰当运用的理解。 探究安排: 以四位同学为一小组,合作探究。 找出喜欢的句子,组长负责记录,由该组成员品读、赏析。 要求按句式说话:“我从身上学到了。” 组内探究,班内交流。 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培养探究能力搭建舞台。通过合作他探究,学生能主动思维,主动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共同的交流切磋中,人人参与,互相沟通,互相合作。培养学生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作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学生能听出小组讨论的焦点,在全班有针对性地发表意

25、见。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指导学生课后查阅有关风景散文类的材料,自制资料卡片。班内开展交流,学生老师作些评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出优秀卡片。 给学生提供查阅材料的方法:推荐书目(名家散文集)、推荐网站、推荐自读课本翻过那座山。这样注入了“活”的知识,课堂才回焕发出它的“活力”。教学中应注意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延伸,教学生学会自己阅读的方法。自制资料卡片,将大大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上开展交流活动,学生积极性高,说话的欲望很强。通过互相交流,有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六)引导学生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美,要始终保持一种好的心情去感悟和体会,在大自然中发现和感受美,

26、并将这些美的心得与感受记录下来。以后交流,便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山中访友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篇目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浓烈的情感。学习这些文章,使学生从中既能得到语文的滋养,又能得到美的陶冶,从而激发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李汉荣的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品位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习文章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诗意的绘景。 二、学生心理分析: 初一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美的感触多停留在较感性肤浅的层

27、面上,特别是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景物的美及领略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方面,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景物之美以及景中蕴情的写法,是教师教学中应注重的。 三、教学目标: 积极贯彻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力求在课堂上实现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沟通和交流,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1、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湛蓝、清澈、唱和、玄奥、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1)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象美; (2)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

28、画面。 (3)初步培养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3、德育目标: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品位赏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感受文中的童心童趣。 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大胆描述自己的感悟。 五、教具准备: 投影仪、幻灯片 六、教法与学法 教法: 1、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中意境及蕴涵的感情; 2、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学法: 初步尝试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基本模式为:自读课文提问讨论自答教师补充 七、教学程序: 1、速读全文,标示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9、并推荐喜爱的语句和段落,简略说明喜欢理由;教师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3、问题研讨: (一)、你觉得学习本文还有哪些问题不曾弄懂?(字词句的含义,篇章结构、写作方法等方面均可) 过程: (1)确定四人小组,自选组长,由组长组织交流,所提问题能互答则互答。 (2)每组推荐一个问题,写在纸片上,交给老师。 (3)教师把问题稍作归纳,引导学生自答,教师补充自己的看法。 (二)以“我学会了-”为话题,写出本文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内容、结构、语言、写作手法、修辞等) 过程: (1)引导学生细细品位欣赏,并写在研读随写卡上;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放在投影仪上展示) 4、教师作为平等一员发

30、表自己的看法。 5、布置作业:继续完成问题研讨(二),要求学生把自己学习本文的收获记录下来,进行“反省”训练,提高学生的反省认知水平,以达到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提高的目的。强调“四自”,即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 山中访友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篇目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浓烈的情感。学习这些文章,使学生从中既能得到语文的滋养,又能得到美的陶冶,从而激发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李汉荣的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

31、散文。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品位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习文章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诗意的绘景。 二、学生心理分析: 初一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美的感触多停留在较感性肤浅的层面上,特别是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景物的美及领略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方面,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景物之美以及景中蕴情的写法,是教师教学中应注重的。 三、教学目标: 积极贯彻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力求在课堂上实现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沟通和交流,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1、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湛蓝、清澈、唱和、玄奥、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 (

32、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1)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象美; (2)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3)初步培养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3、德育目标: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品位赏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感受文中的童心童趣。 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大胆描述自己的感悟。 五、教具准备: 投影仪、幻灯片 六、教法与学法 教法: 1、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中意境及蕴涵的感情; 2、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基

33、础上,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学法: 初步尝试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基本模式为:自读课文提问讨论自答教师补充 七、教学程序: 1、速读全文,标示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推荐喜爱的语句和段落,简略说明喜欢理由;教师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3、问题研讨: (一)、你觉得学习本文还有哪些问题不曾弄懂?(字词句的含义,篇章结构、写作方法等方面均可) 过程: (1)确定四人小组,自选组长,由组长组织交流,所提问题能互答则互答。 (2)每组推荐一个问题,写在纸片上,交给老师。 (3)教师把问题稍作归纳,引导学生自答,教师补充自己的看法。 (二)以“我学会了-”为话题,写出本文有哪

34、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内容、结构、语言、写作手法、修辞等) 过程: (1)引导学生细细品位欣赏,并写在研读随写卡上;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放在投影仪上展示) 4、教师作为平等一员发表自己的看法。 5、布置作业:继续完成问题研讨(二),要求学生把自己学习本文的收获记录下来,进行“反省”训练,提高学生的反省认知水平,以达到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提高的目的。强调“四自”,即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 山中访友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带着满怀

35、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充满童心和好奇心,富有浪漫色彩。 山中访友位于本单元五篇课文的第三篇,上承春、济南的冬天,下跟现代诗秋天和古代诗歌五首,共同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谰的大自然图景。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能够增强学生对语文与生活密切关系的认识。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七年级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及单元训练重点,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妙用。 (

36、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3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拟定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反复诵读课文,品味赏析精彩语段,感受美好意境。教学难点是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教学中,应以各种形式的诵读为主、点拨为辅来突出重点,以拟关键句、改重点段来突破难点,读赏结合、读想结合,从而体味大自然的美好。 4课时安排 本课属自主阅读课文,拟用一课时完成。 5教具准备 (1)旋律轻松优美欢快的VCD音乐,与课文感情基调吻合,烘托气氛,增加美感。 (2)美轮美奂的山林风光资料片

37、。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本课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的特点,可采用如下教学法: 感情诵读法:教学生读抒情散文,应重在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审美学文,通过朗读,把学生带入课文意境,体会作者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渲染、图像再现、语言描述等形式,让学生观察思索,入境悟情。 联想想象法:本文想象奇特浪漫,可让学生在诵读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文章特色。 2学法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落实“教扶放”的原则,引导学生运用“读议结合,以读促进”的方法学习,训练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能力,养成

38、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课上适当练笔能够活学活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故应积极实践。 三、说教学程序 1品读唐诗,导入新课 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大屏幕上展示唐代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请学生诵读,比比谁读得有味道。再依据唐诗内容改编成故事,看谁编得生动而富有创意。随之教师为唐诗另起名(山中访友),由此导入新课。 背景音乐的使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优雅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景。读诗有两大功效,一是温故而知新,二是为新课的导入作辅垫。编故事既考查学生的理解力,又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力,一石三鸟。 这样的导入自然、水到渠成。 2反复诵读,感知内容 教师先设疑:唐诗中诗人

39、探访的是一位隐居山林的名士,课文中作者探访的又是怎样的朋友呢?既而请学生大胆猜测课文内容,并简述交流。接着请学生读课文,前后共读三遍,要求由浅入深。第一遍的要求是:小声自由快速地诵读一遍课文,遇到字词碍 查工具书解决,思考课题的含义。第二遍的要求是:美读课文(指名读)读出感情来,思考:作者探访的“朋友”是谁?怎样探访的?第三遍的要求是:师生(男、女生)配乐分读,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读前设疑及读前悬测都是为了引发学生读书的强烈欲望,为后面的三读蓄势。三次朗读,要求不同,方式各异,逐步深入,体现了阅读的层次性。通过反复的花样翻新的读,学生进入了课文所描绘的境界,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优美的语言

40、和意境,也使学生接受了一次美的冼礼、美的熏陶。另外学生从朗读实践中还提高了朗读水平,增强了语感。 3想象意境,陶冶情操 伴随着优美的背景音乐,教师请学生闭上眼睛。以深情舒缓的语调,描述山林的种种美景,让学生徜徉在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进而与学生讨论交流感受,最后归结主旨:热爱、珍视大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美育,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本环节力图营造出一个美轮美奂的虚幻世界,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情境再现法运用,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增加了他们的审美体验。 4探究语言,领会手法 请学生构画文中最喜欢的语句并交流,在此基

41、础上,重点探究课文奇特浪漫的想象及第二人称的恰当运用两种手法。前者可通过诵读、品味赏析第四节来完成,后者可通过讨论第三节原文与改文的差异来达到。改编后的第三节如下:我第一个去看古桥。它已经在涧水上存在了几百年,多少年来,它把无数人马渡过彼岸,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时光飞逝,斗转星移,唯有它,以固有的姿态,屹立在那里,永不改变。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独特的审美体验。请学生说出个人最喜欢的语句,就是尊重其审美选择的表现,这也有助于学生养成积累优美词句、品味赏析精彩语段的好习惯。改写课文、对比分析是化难为易、促进理解的一种好方法,本环节中这一步骤的运用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5学习模仿,练笔实践 在上一

42、环节学习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出示两则课堂练笔,要求学生二选其一,当堂完成并交流。 (1)你躺在地上看过云吗?想象你幻化成云后的情形、感受,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2)国庆节后,太湖广场一片狼藉。假设你就是广场上的草木,请你与游人倾诉心声,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注意角度)。 加强言语实践是语文课改的两大方向之一,练笔的目的意在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在欣赏完文章语言、手法的妙处后学以致用,较好体现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的指导思想。两则练笔各有侧重,前者重在想象力的训练,后者重在第二人称的运用。让学生任选其一,折射出教师以人为本的思想。 山中访友说课稿6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行们

43、,上午好! 我参加的课件是山中访友专题站。 教学分析: 本文是构思奇特,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基于对本文的理解,在制作网站时,我选用了阳光、大树、小花作为整个网站的背景,这样,当学生一进入网站的背景,就仿佛走进了大自然一般,课件与文章融为一体,自然而又合谐。按钮在网站页面的左方,这样设计不仅便于操作,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个清晰的了解。 我的教学构思是采用谈读赏练的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课堂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初步的写作能力。 当学生进入网站后,就看到几幅山中的美景图,并配有鸟鸣啾啾、溪水潺潺,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让学生谈谈所见所想,随之导入新课:“让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山中访友,走进山林,走进山涧,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感受童话般的世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听读可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因,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因为面对的学生是刚刚升到初中的初一学生,因此,我制作了这个flash动画朗读,可以让学生像观看动画片一样进入课堂教学。录制自己的声音更具有亲切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