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孙权劝学》教案范文4篇 孙权劝学的教案.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2691381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孙权劝学》教案范文4篇 孙权劝学的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关于《孙权劝学》教案范文4篇 孙权劝学的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孙权劝学》教案范文4篇 孙权劝学的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孙权劝学》教案范文4篇 孙权劝学的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孙权劝学教案范文4篇 孙权劝学的教案关于孙权劝学教案范文1 教学重点: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

2、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 见往事:知道 以为:认为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一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结友。

3、 5概括情节:劝学一就学一议论一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

4、的意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 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

5、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请说明。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六、背诵课文。(可当堂检查) 七、说话训练: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八、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一、二题. 2.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

6、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3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冶通鉴 劝学:辞一就 (恳切、关心) 议论:非复吴下阿蒙 (惊异、赞叹) 何见事之晚 (自得、自豪) 关于孙权劝学教案范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

7、法。 2.过程与方法 (1)反复的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 (2)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点 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 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三、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

8、,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 现在,我们学习孙权劝学(板书孙权劝学)。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涞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2.范读课文,请听清字音,明确停顿; 3.我们大声自由朗读; 4.提示字音,卿(qing) 涉(she) 孰(shu) 遂(sui) (为wei 更geng)多音字; 5.找出通假字途、涂,邪耶,表反问语气,语末助词,译成吗; 6.下面我们齐读; 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我们了

9、解一下,看注解。再找人读。 7.请同学们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8.四人一组,找出小组问题,自己的问题在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一组一个代表,说不全的可以补充。 9.重点句子,找出,画出,对不懂的字句或字义,找开课件,用黑色加粗的条纹加重; 10.在译句子时重点词不能漏译; 咱们对号入座,调整顺序的有,蒙辞以军中多务,博士一词是官名,可以留用(国号、年号、官名、人名、书名等可以照录不译); 11.文言中古今异译,但:只,只是,今是转折性连词; 12.找一找古今异译的词; 13.文言文译文五字法,展示课件,并找人读取; 14.一起朗读课文,出示课件中的四幅图,(一、孙权劝吕蒙学习图,二、孙权现身说

10、法图,三、鲁肃与吕蒙论议图,四、吕蒙与鲁肃结友图)。 研讨:怎样读出语气? 因为这篇文章是写人叙事的文章,要读出语气,就要从读言上下功夫,我们看看孙权的语言,我们结合孙权的身份。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郎,孤学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第一句,严励、关心的语气; 第二句,怒气; 第三句,语重心长,现身说法。 这一段,孙权饱含关怀、苦口婆心的劝告吕蒙,我们认为孙权是一个什么性格特点的人? 孙权,爱惜人才,好学,关爱部下,善劝 我们再看吕蒙,坦诚、豪爽、知过能改、肯于努力学习、能听取意见; 鲁肃,论职位、论才能都高于吕蒙,爱才、敬才、有礼;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师生之

11、间互动) 文中出现了两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找同学造句子。 ,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学识尚浅。现在多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四、拓展升华 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也不少,请找出一两则,如:读书破尤卷,下笔如有神,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知识就是力量,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结合我们所学的孙权劝学,想想我们该怎样对待学习。 板书: 孙权 劝 吕蒙 赞 鲁肃 爱才 坦诚 爱才 关爱部下 豪爽 敬才 善劝 知过能改 文人雅士 好学 有礼 关于孙权

12、劝学教案范文3 孙权劝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名人单元。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

13、情味。 教学方法: 讲授、问题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解说:由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有所了解。) 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1、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 2、介绍司马光 这部

14、书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 三、解读 1、孙权劝学究竟怎样个劝法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先听老师来读,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配乐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及时指导,特别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学生结合课下解释读文章,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 2、学习文言文我们要多积累文言词语,标注一下你觉得本文需要特别记忆的文言词语。(演示) 四、整体感知 1、大家齐读课文,读完后请几位同学复述、概括故事情节。 2、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学的效果看来不错,文章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吕

15、蒙与鲁肃的对话。 3、由此可以看出通篇文章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现的,那我们把人物对话部分挑出来。 五、课文研析 1、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 全文3个人物;3次对话。 2、同学们带感情读,把握人物形象。 关于孙权劝学教案范文4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 2掌握词语 3、疏通文意 一、导入: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够概括本文的内容,试问是哪个成语? 二、了解作者、作品: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16、三 了解主要人物: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孙权的大将。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孙权的谋士。 四 查字典,弄清下列字读音。 五 朗读要求。朗读文章可分为三步: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第二步读出句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第三步结合内容,自由朗读,力争表演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注意:断句 读音 语气读 1、权谓吕蒙曰2、卿今当涂掌事3、蒙辞以军中多务4、自以为大有所益5、 蒙乃始就学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六 齐读课文,在疑难字词上做记号 七 关键词语:当涂:当道,当权 岂 :难道 邪 :相当于“耶”表反问语气 “吗” 但 :只 见 :知道 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

17、研究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或谋略 成语 吴下阿蒙: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比喻才识尚浅。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八 关键语句 1、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蒙以军中多务辞 2、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九 考考你: 1、初,权谓吕蒙曰 今当涂掌事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孰若孤 自以为大有所益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博士:古义_ 今义_ b、但当涉猎 但:古义_ 今义_ c、见往事耳 见:古义_ 今义_ d、既更刮目相待 更:古义_ 今义_ 3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十 结合解释,分组讨论把课文译成白话文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