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囚绿记》教案3篇 囚绿记 教案.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268925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囚绿记》教案3篇 囚绿记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有关《囚绿记》教案3篇 囚绿记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囚绿记》教案3篇 囚绿记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囚绿记》教案3篇 囚绿记 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有关囚绿记教案3篇 囚绿记 教案有关囚绿记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它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和表现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本文咏物抒情的写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这是一篇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散文,含蓄优美。借助于多读,让学生读中求解,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读中品味。 三、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事迹的介绍,深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 借助于多读,让学生读中求解,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读中品味。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

2、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一常春藤盆栽图片) 同学们知道这种盆景植物的名称吗?(常春藤) 这是老师喜欢的一种植物,老师喜欢它的原因有两点,我先说第一个原因,那就是它的颜色绿色。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写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2、指明一学生上黑板写上课题和作者名字。教师给作者名正音。 3、简介作者有关情况。 (学生圈划、朗读课文后面解释中的有关内容) (二)、释题:“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高声朗读、轻声朗读、一个人读,找个

3、伴儿一起读等不同形式)自由朗读课文。 2、教师明确要求:标注段落,圈划疑难字词,或结合课后解释,或同学相互讨论,合作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也可当场求助老师。 (三)、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因为他爱绿) 2、他把绿“囚”牢了吗? (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 (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教师归纳板书:恋绿 囚绿 释绿 思绿 (四)、研读“恋绿”的部分(第1-7小节)。 1、学生速读课文。 指明学生找出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适当引导讲解,在学生找出后,或组织学生齐读,或组织分组读,在

4、读中与作品直接对话,感知这篇散文的语言风格。 2、创设情境: 假设学生是作者,要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与绿直接“对话”,要求学生以课文第五小节一段话“绿色是多宝贵的.啊也视同至宝”为例,变换人称、有感情地表述,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 (五)、研读“囚绿”部分。(第8-11小节) 1、作者因为爱绿而囚绿,课文哪些语句写出了他对绿的爱之深?指名朗读文中有关语句。 2、教师再次展示常春藤盆栽,要求学生观察它的枝条向一个方向伸长即向着阳光方向生长的外形特点,揭示喜爱它的第二个原因,即追求光明的性格。 有关囚绿记教案2 我们的世界五彩缤纷,由于文化传统和民族习俗的不同,每一种色彩被人们赋予不同的象征

5、意义。 红色象征喜庆、吉祥、革命、成功。 黄色象征丰饶、华丽、富贵、尊崇。 紫色象征高贵、典雅、神秘、浪漫。 白色象征纯洁、神圣,也象征恐怖与死亡。 那么绿呢? 绿色是植物的颜色,它是生命的赞歌。 绿色是春天的象征,代表着和平与希望。 今天学习囚绿记,在这篇课文中,“绿”是指什么?它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作者与绿是什么关系?他又为什么要“囚绿”?文章为什么以“囚绿记”为题?这些都是我们要讨论的。 先看作者的介绍。(幻灯片,略) 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绿”是全文描写的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囚绿”是其中一个环节,请用“绿”式动宾结构,理出本文的写作思路,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 本文的层次结构

6、1喜绿(1-4) 2赏绿(5-7) 3囚绿(6-12) 4放绿(13) 5怀绿(14) 这篇文章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它的每一个层次的展开,都或隐或显地表达了某种感觉、感受和感情,这种抒情的因素是伴随着写景状物并贯穿课文始终的,因此要体会在不同段落里作者情感的不同表现。下面我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在每一个环节,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一部分有没有表达作者情感因素的语句?(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所以第一部分怎么概括作者的心情:喜悦。 第二部分有哪些语句表达作者的情感?怀念,欢喜,快活,留恋,爱 其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多?欢喜 其次呢?怀念 第三部

7、分:这个部分的情感比较复杂,(学生读,讨论)既有可怜、可惜、爱抚、善意的一面,又有自私、恼怒、魔念的一面。 第四部分:珍重 祝福 第五部分:怀念 作者情感的变化都是缘自对绿的喜爱,他对绿的囚系也是因为要亲近绿。这种对绿的喜爱是文章感情的基调。 那么作者为什么这么喜欢绿?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启发我们思考? 第5段:绿色是多么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这是从绿本身来说的,绿是生命力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是快乐的源泉。 那么从作者主观上来说,有没有什么原因?文中有没有表现作者当时的处境的语句?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在这古

8、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 既然如此,他就需要有精神的陪伴,需要安慰,需要有人和他交流,和他“对语” 课文既然划分为喜绿、赏绿、囚绿、放绿、怀绿五个层次,可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为“囚绿记”? 1、从表现主题的角度看,“囚绿”这一层最能表现“绿”的性格特点,那就是“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这种执著地追求自由的精神。 2、从时代背景方面看,当时中国已经爆发了抗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占我国领土,中华民族亟需发扬常春藤的不屈服于外来压迫的精神和勇气。 3、从文章内容方面看,囚绿这一层内容最丰富,绿枝条生命变化和作者心情的起伏都最复杂,表达方式也最多样,在文章中分量最重。 4、从结构上看,这一

9、部分是文中的转折,叙事有了波澜起伏。如果只写作者喜欢绿而无甚变化,则流于平铺直叙。 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哪些性格特点? (1)文章第7段,绿枝条是美好的事物,它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有着纤细的脉络,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的绿影给人带来喜悦和满足,它是大自然对人的恩赐。 (2)它又有柔弱的一面,一旦失去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它惹人怜爱。 (3)它又有倔强、执著的性格,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它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它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这些性格特点是不是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绿枝条的特点?不是,这些特

10、点既有现实的一面,又有作者想象和美化的一面,具有人格化的特征,作者是把它当作人来写的。 学习课文中的状物描写 (第7段,朗读) (1)形态:柔软的卷须 折叠着的嫩叶 纤细的脉络 (2)动态:伸开、攀住、舒开 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3)颜色(变化):变青,变老 那么状物是不是目的?不是,目的是什么?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状物的目的都是为了抒情。通过这种状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对绿色之爱,对绿色的留恋。但这不是直接抒情,而是间接抒情,是寓情于景的写法。文章中有没有直接抒情,最集中的直接抒情在哪一段?第5段(略),这就是直抒胸臆的写法。 第11段作者把不放走绿枝条归咎于心中的“魔念”

11、,你认为魔念指的是什么? 魔念是指作者心中自私、偏执的心理,心中如果有了魔念,就会做出违反常理的事来。有的人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每个人心中都可能有魔念,我们要不断地克服魔念,才能逐渐成长为一个纯粹的人。 文章对成语“涸辙之鲋”“揠苗助长”的运用有什么特点 作者将“涸辙之鲋”压缩成“涸辙”,用来修饰“鱼”,又暗含“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的典故。 “揠苗助长”本是贬义词,在这里用作褒义,表达了作者对常春藤生长的期盼非常急切的心情。 成语活用是指根据实际需要,以成语原型为基础而采取的变通用法。如:“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是成语的扩充;“旁观者未必清”“眼见未必为实”

12、是成语的反用;当前广告中的“默默无蚊(闻)”(某蚊香广告)、“随心所浴(欲)” (某热水器广告)等是成语的改字。但成语的任意活用会造成语言的混乱,成语更不能误用。 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一种植物,力求写出事物的特征。(100字左右) 有关囚绿记教案3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把握作者情感脉络,进而分析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来把握作者情感脉络。 通过点拨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学生开放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 分析文章主旨,并引导学生分析它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实验情况

13、 多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课前导入 、引用顾城的一代人。 、调动学生想象题目“囚绿”的含义。一、课前准备 、想象题目“囚绿”的含义,为课文学习做准备。 引用一代人创设美的情境,引起学生学习探究本文的兴趣二阅读课文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有关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二阅读课文 学生勾画出有关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课文大致意思。三合作探究 、学生探究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重点研习课文第五至七段,并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绿”的情感变化,重点研习课文第八至十二段,并朗读体会。 (教师点拨学生分析具体语句,并指导学生的朗读。) (展示课件。)三

14、合作探究 、明确:作者喜欢绿是因为绿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绿色宝贵啊! 示例:“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焦急的盼等着绿的心情,而绿对作者来说犹如涸辙里的鱼期盼雨水一样,是一种生命、希望。 (学生朗读,体会那样一种焦急盼望的心情。由一人读进而全班齐读。) 、明确:因为喜爱绿所以想要“囚绿”,但“囚绿”带来的并不是欢喜,而是恼怒。 示例:“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内心的矛盾痛苦,“损害了我的自尊心”说明这绿的执著深深刺伤了作者,他的满腔热情化为泡影,所以喜欢变成了恼怒。 (学生朗读,学生互评。)

15、 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尊重个性阅读。 重视指导学生朗读,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通过朗读品味散文艺术之美,全体师生共同分享其中韵味。四、扩展延伸 通过分析囚绿的过程,进而探究其中包含的现实意义。四、扩展延伸 学生谈启发。 示例:常春藤的执著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不要放弃。 作者“囚绿”并没有带来快乐,一时的自私并不能带来长久的愉悦。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开放性的思维能力。五、主旨探究 联系背景,作者想要通过“囚绿”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重点研习文章最后两段。 (教师点拨学生分析重点语句,并指导学生的朗读。) (课件展示。)五、主旨探究 明确:文中提示性语句是“卢沟桥事件发生了”,因此本文写作的大背景是在中华民族存亡的危机关头。“囚绿”之“绿”其实寓意深刻,它象征了不屈服于黑暗,渴望自由、阳光的中国人。 (学生朗读最后两段。) 在扩展延伸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文章的主旨。六、总结全文 通过这样的思路告诉同学们,同一个人面对同一篇文章,放在不同的背景中可以有不同的启示。背景知识对于我们把握文章主旨是很重要的。 站在世纪的我们从囚绿记中又收获了新的启示,这也是文章生命力所在。而年前处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囚绿记既是血泪之作,又是前行的动力所在,这是陆蠡留给后人的财富。【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