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的生态境况分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2678548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的生态境况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的生态境况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的生态境况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的生态境况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的生态境况分析王艺霖,余小波(湖南大学,湖南省长沙市,410082)摘要:通识教育旨在通过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的通识课程,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蕴含丰富 的人文精神,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探究在新时 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高校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内部的个体生态境况,以及在国内、国际群体生态环境 中受经济、政治、文化等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而呈现出的特殊发展境况,从而进一步思考高校实施通识教 育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可行性。关键字:通识教育;教育生态;高等教育;教育评价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高等教

2、育普及化阶段的到来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内部结构、高等教育与社会各系统之间 原有的平衡现象将被打破,如何看待并重构高等教育系统内外部的生态平衡关系,确保其可 持续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在普及化阶段的必要任务。2020年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的出台回答了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其中综合素质、 创新、独立思考等关键词成为了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培养兼顾精 英素质与综合知识背景的人才,与通识教育所提出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早在上世纪九十年 代开始就有一些大学突破本科阶段原有系科专业对知识结构的划分,进行通识教育的实验, 但事实上,通识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还

3、未达成共识,通识教育未能被高校接纳的原因是什 么,在普及化阶段通识教育的发展是可行的吗,这将是本研究要探讨的关键问题。一、教育生态观:高校通识教育境况分析的理论基础教育生态观是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视教育与周围环境为生态系统并研究该系统内各要 素的关系,从而探讨和揭示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既注重全面联系、突出整体价值,又 强调动态过程、突出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科 学辩证关系,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观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下,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更加完善,而生态学 的方法能够全面客观地看待主体

4、的发展背景与环境,以其理论价值获得各学科的青睐,因此 教育生态学在我国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即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 人而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从制度上来看是指大学本科生入校不分专 业,学习通识课程,一至两年后再进入专业学习;从课程上来看是指非专业化的经典教育和 文理社科综合课程;从精神上看是以素质教育为本科教育核心的理念,突出培养全面人格的 精神。因此判断当前高校发展通识教育的生态境况还要全面分析当前高等教育系统内发展 通识教育的现状。从教育生态的视角出发对通识教育发展的境况进行综合分析,也就是将高校通识教育的 发展生态化,注

5、重对高校通识教育生态环境、生态系统以及教育效能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研 究,也就是以高校通识教育为主体,探究其在学科结构、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个体生态环境, 而通识教育本身也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对通识教育的生态境况研究还要考虑在普及化 阶段高等教育的群体生态环境,主要包括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在这三个生态环境层次基础 上分别关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生态环境因子,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形势下结合通识教育自 身的独特性质综合分析中国高校的通识教育生态环境。二、高校通识教育生态境况的要素分析对于高校通识教育生态境况的分析,将会以经济态势、政治背景、文化境遇三个生态环 境因子为线索,将高校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系统

6、内部生态环境与国内、国际等群体生态环境 整合起来,客观分析在不同生态环境中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1 .“远虑”或“近忧”一从经济态势看通识教育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职业结构更迭极快,今后国内高等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目 前尚不能完全把握到底有哪些重大潜在的国内或国际因素影响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发展进程 以及质量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服务业行业领域不断细分,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 进一步细化图。表1全球化影响下的职业变迁情况影响因素取消27个新增62个修订229个全球化主导的环境17个33个107个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的一部分,其发展规划往往会受到市场导向的影响。已有研究 表明

7、,在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学生比例(V/G)与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GDP 衡量)的关系呈现倒U型的发展趋势,在2019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 10261.68美元,早 已超过了回归分析计算下模型顶点的7310美元,仅仅教授专门技能的高等教育已不能满足 社会的发展需求。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想要兼顾质与量的提升变得更加困难,普及化 阶段的到来使得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与其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的输入输出表现出失衡现象。 教育资源的短缺与分配不均使得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加重视由奖励机制所主导的特定的研究 方向。教育作为一种人力资本的投入,其所收获的效益不仅体现在个人收入与地位的提高, 更在于由此创造出

8、的社会生产力,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我国人才市场劳动力的结构在发生变 化,专业性强的学科专业更受追捧;与之相比,人文社科专业的外部报偿市场回报性、可测 量性较弱,不具备有利的竞争力。2 .“精英”或“普及”一从政治背景看通识教育发展第三世界力量的崛起打破了西方国家霸权统治下的平衡状态,新的发展形势为如何定义 “强国”赋予了新的思考。信息快速传播的知识社会,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公民成为获取国 际认可度与竞争力的关键,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可约化为四个世界共同核心素养:协作、 交往、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即21世纪4c s8, o图1核心素养的演化进程从建国初期为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促进经济建设,学习苏联高等

9、教育体制进行院系调整 开始,就奠定了我国重视系科的划分与专业知识的高等教育模式,这样的教育记忆在一代代 高等教育学者的延续下,将集中管理的计划体制融入进高等教育系统中。正如赫钦斯在高 等教育在美国中谈到大学各专业之间知识隔离,没有共同的语言和精神基础,不具备通识 教育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综合国力的竞争也是科学技术与民族素质的竞争,在高等教育与 基础教育耦合联动发展的模式下,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与综合素质成为教育发展最基本的目 标。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 族素质皿,1998年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 时代发展的要

10、求,高等教育改革、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山;1999年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4年开展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新高考的改革为高等教育阶段的通 识教育奠定了文理通行的知识基础,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轻文”的传统发展模式将有所转变。3 .“权威”或“自我”一从文化境遇看通识教育发展繁盛千年的农业文明在生产力革命中败工业文明,由此西方文化占据了国际话语的有利 地位。在西方国家主导的文化环境中,我国以美国为模板建立起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与此 同时,西方文化舆论中冗杂的功利化思想和消费主义正侵蚀着大学独立的学术思想与纯净的 文化环境,工具主义和技术理性盛行的高等教育生态环境使得对社会的反思与

11、批判被大学拒 之门外,来自于利益的驱动力远胜于学术碰撞带来的思想共鸣,现代与传统的文明断层、一 代人模糊的文化记忆正在促使中国人文知识的话语权威不断消解。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浪潮不仅是对未来社会人才需求的回应,更是弘扬传统文化,树 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机遇。通识教育的内核渊源已久:君子以精通“礼乐射御书数”为德艺, 以“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为“大成”,以“明明德”为传承之术,以“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为毕生抱负。文明传统延续至今,一股凝聚社会的无形力量正在悄然复苏: 统编普通高中语文教材中扩大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在古诗文学习中涵括经、史、子、集等 多方面内容,并着重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

12、与审美能力1。积极的文化输出也使得传统的 东方文明在国外重新焕发生机,自2004年首家孔子学院设立以来,截至2020年年底,全球 范围内已有162个国家(地区)设立了 541所孔子学院和1170个孔子课堂3。全球一体化使 各国家、民族的文化有了传播交流的窗口与舞台,随着中国的强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终于 摆脱了战败根源的“罪名”,在多元发展的国际文化格局中,中国文化跨越千年的历史长河 以蓬勃的姿态展现了其丰富的内涵与智慧。高校通识教育除了受到国际与国内的群体生态环境影响,其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个体 生态环境也同样重要,从三个环境因子综合考量通识教育的个体与群体生态环境后,发现总 体而言高校通识教

13、育的生态境况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最大的特点在于 多元与未知,因此高校对于通识教育是否实施、如何实施等问题的思考往往没有标准答案, 哪一种回答都既包含风险也蕴藏生机。1 .高校通识教育实践与理论的碰撞对于通识教育生态境况的分析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许多高校展开的通识教育实践为我 们综合分析高校的通识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或教训I,进而总结出高校通识教育涉及到的更 多关系问题。关于通识教育“纲”与“目”的关系问题。一些高校以开设通识课程的数量为标准,但 细看内容却往往是各专业的概论课程阿。对于西方文明的引入应比较双方历史背景与发展条 件,有学者指出不能盲目学习西方通识教育的形式而不了

14、解其灵魂实质在于经史传统;通识 课必须精心选择经典或重要文献作为阅读材料,忽视内容的“纲”只关注数量的“目”是不 正确的。通识教育的开展不仅要强调通识课程的“量”要足,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要保证通识精神的“质”要优,足以作为高等教育“明明德”的重要途径。关于通识教育面向精英还是大众的问题。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曾指出其通识教育是 为研究生阶段输送优秀人才的,这引发了众多学者对于高等教育不同阶段培养目标的重新思 考。与培养专业领域的研究型人才不同,本科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综合知识背景的高素质人 才。在知识经济时代,高学位人才具有更优厚的待遇,但并不是所有本科毕业生都能进入到 研究生阶段

15、,将通识教育理解为对社会精英的储备计划会导致新的社会分层;若视为普及教 育,其实施的制度、具体条件都将纳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全面考量。关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将学术基础型的专业和职业培训型 的专业混在一起诬,割裂了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且造成人才培养的一系列问题:一方面 导致选择技能型专业的学生面临综合素质与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另一方面致使基础性专业 的学生陷入难就业的困局,因此高等教育要思索纷繁复杂的需求主体如何在大学中被凝聚起 来而不至于陷入两难,这种凝聚的力量来自于共同的知识与文化基础,也就突出了以人文、 社会、自然科学为学科背景的通识教育的重要性。2 .高校

16、通识教育发展之路泥泞难行普及化阶段不仅带来高等教育领域的系列变化,同时意味着经济、政治、文化格局的大 变革,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高校通识教育独特的生态发展环境,不可否认的是,从当前 局势来看通识教育前行之路困难重重。功利主义下思想大学职能的异化。为弥补教育资源短缺且分配不均,各高校以争夺科研 经费与排名为目的,盲目依据市场导向与奖励机制规划学科发展,而具有教育与就业双重需 求的学生也就更倾向于职业性强、能对口就业的专也;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中大学为社会服 务以及培养人才的职能被不断放大和曲解,似乎不能解决市场经济问题与学生就业需求的大 学和专业就不具备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在功利化思想的驱使下

17、,以灌注人文精神、夯实 文化基础为目的的“低收益回报”、“专业性弱”的通识教育在短期看来,都不会是市场、高校、学生的最佳选择。计划机制所遗留的系科建设问题。建国初期为尽快恢复经济活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长 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高等教育领域仿照苏联大学模式划分系科,1952年起重新调整高等教 育结构,发展专门学院为经济建设提供专业技能人才。改革开放以来,综合性大学的发展逐 渐步入正轨,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集中教育管理与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教育 领域根深蒂固,各学院自为利益团体,各专业高建壁垒,造成知识隔绝;过早过窄过细的专 业划分严重限制了我国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展,尤其不利于跨

18、学科跨领域的前 沿性思维和研究,致使通识教育寸步难行。西方文明笼罩下的文化底气不足。百余年前的战败开启了西方模式的高等教育在我国的 发展之路,在如今霸权主义管控的世界秩序中,想要与国际接轨以达到一流的高等教育发展 水平,就势必要遵循西方文明主导的国际学术环境准则与评价标准,丧失了文化自信的高等 教育在一味追寻西方学术认可的进程中忽视了中国独特的历史阶段与发展背景,盲目引进西 方教育与办学理念导致大学文化环境嘈杂,破坏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环境,导致中国大学的 文化底气不足,担负民族文化复兴的责任感不强,致使中西贯通的通识教育在大学校园内的 认可度极低。3 .高校通识教育发展前景未来可期虽然从短期看

19、来,高校发展通识教育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尚不成熟,似乎通识教育 并不能满足市场、大学、学生的利益需求,但纵观历史发展与同通识教育的生态环境却不难 发现,对于普及化阶段的到来所引发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失衡现象,探索高校通识教育的发 展条件与实施方法将会成为高等教育系统生态环境重新制衡的关键。劳动力市场对多元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抹去利益为工具主义和功利思想加持的光环,知 识经济社会,更迭迅速的职业结构使得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标准变换多样,经济产业的不断变 革亟需各领域的配合交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对于人才与能力的定义更加多元,市场向 高等教育提出新的人才要求: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综合知识基础的创新型人才

20、,以适应不可 知的经济发展态势;专业素质过硬的传统人才固然重要,但还要有敏锐的预测能力与高度的 适应能力才不会被经济发展所抛弃,从长远看来,这正是通识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政策话语下提高民族素质的培养模式。国际世界已达成共识,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就一定离不开以协作、交往、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我国要发 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以增强国力获取国际话语权,就要改变以“应试 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体制转而关注教育的增值评价。在“素质教育”政策的宏大话语体系下, 社会对于人才的全面发展与创新思维的需求愈加迫切,而新高考政策乘机打破文理界限,释 放出国家对文理兼修人才

21、需求的政治讯号,为高校通识教育的开展奠定声势力量。西方文明冲击下民族文化信仰的觉醒。随着国力增强与国际局势的变化,打开国门以谦 逊姿态学习西方思想的国人,愈来愈意识到广阔的国际视野不仅意味着以开放的心态包容多 元文化,更重要的是树立文化自觉坚守民族文化。我国高等教育虽尚且稚嫩,但中华民族能 登大雅之堂被广为传诵的经典却浩若烟海;大学钻研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而支撑这 些枝木繁盛的是大学的灵魂内核,是民族信仰与人文精神;更多学者意识到高等教育必须要 承担起凝聚社会共识,壮大民族文化的沉重使命,这也是高校通识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到来加剧了经济、政治、文化等生态环境因子对于高

22、等教育生态 平衡的挑战,高校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部分自然会受到影响,而特殊阶段所引 发的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结构的变革也为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创造了独特的生存境况,在高等 教育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识教育要如何发展是高等教育要面临的重要抉择。开放思考市场动向,坚守大学育人初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家崛起和发展的关键 在教育、在人才,从长远的经济发展环境看,信息更新与科技发展速度飞快,未来局势并不 是明确可控的,我国高等教育更应当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避开短期发展狂热的经济现象, 培养既具有坚实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背景与专业知识技能,同时具备敏锐的社会局 势分析视角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创造

23、性人才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开放迎合国际局势,坚守国家特色发展。倘若想要抵制不平等的国家关系,重新构建合 理的国际秩序,势必要从发展自身实力出发,努力与国际标准接轨,以获得更广泛的国际认 可度与影响力,因此如何将世界公认的核心素养融入到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中是普 及化阶段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但同时要警惕没有国家特色的高等教育再如何发展也是步于西 方后尘,而无法跨越无形的限制实现世界一流的水准。开放容纳多元文化,坚守时代文明传统。普及化阶段要实现高等教育质与量的双向提升 就决不能忽视中国大学的精神文化基础,通识教育注重学生的人文底蕴与广泛的知识背景、 同时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增加文化责任感

24、,而以我国悠久厚重的传统文化经典为资源的高 校通识教育回答了如何保全中国文化脉络的时代拷问,坚守大学的文化阵地,重塑人民的文 化信仰,提升本民族文化的重视与认可度,是中国高等教育探索复兴之路的沉重使命。高校通识教育的生态境况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化风险为前行力量的关键在于正视通识 教育在大学内的必要性,透过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因子明晰通识教育实施的迫切性。在坚 持中国高等教育前瞻性与适切性、先进性与特色性、国际性与民族性统一的基础上,正确认 识和处理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系统内与其他要素的诸多关系,为高校通识教育创造更为有利 的生存空间。高校通识教育的壮大将肃清大学的不良风气,营造自由的思想与学术氛

25、围,通 过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平 衡,助力高等教育实现国际一流发展水平。贯穿高校通识教育生态环境始终的关键要素在于“人若只专注高屋建令瓦的专业知识 钻研而不重视基本文化素养与基础知识的培养,那大学培养出来的将不是完整的人。费孝通 先生提出“文化自觉”,主张通过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达到“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如果说我们对社会发展的不足、世界秩序的不公、 科学世界的未知、民族信仰的衰弱还有可努力和转圜的余地,那也就是人文精神所给予我们 的力量。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大力推行为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

26、政策机遇余社 会造势,高校如何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要实行怎样的通识教育或怎样实行 通识教育,这些问题亟待新的探索与回答。参考文献:陈向明.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03) :64-68.16甘阳.大学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03) :38-65+189-190.3黄福涛.新阶段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42(01) :10-12.4李成.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的影响研究D.河北大学,2017.5资料来源:李成.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的影响研究D.河北大学,2017.

27、6 16甘阳,陈来,苏力主编.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08:419.7秦小云,贺祖弑.论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2) :17T9.8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 45 (04) :10-24.9资料来源:裴新宁,刘新阳.为21世纪重建教育欧盟“核心素养”框架的确立.全球教育展 望,2013, 42(12) : 897 02.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EB/0L.1985-05-27.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EB/0L. 1998

28、0410.12任翔.语文教材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体系化刍论J.中国教育学刊,2020(06) :23-28.13国家汉办.关于孔子学院/课堂EB/0L . 2020 12 10 . http: / /www. hanban. org/conf uciousinsti-tutes / node_10961. Htm.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l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Context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Reform in th

29、e New EraYu Xiaobo,Wang Yi-lin(Hunan University,Changsha410082,China)Abstract:Liberal education aims to cultivate high quality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thinking through general courses in humanities, social and natural sciences, which are rich in humanistic spirit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

30、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ndividual ecological situ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reform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ecology, as well as the special development

31、situation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groups influenced by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ecological factors, so as to further consider the necessity, importance and feasibility of implementing gener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Keywords:Liberal Arts Education; Educational Ecology; Higher Education; Educational Evaluation作者简介:余小波,男,1961年出生于湖南安乡,汉族,教育学博士。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 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质量、成人高等教育以及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王艺霖,女,1998年出生于河北沧州, 汉族,湖南大学在读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育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