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共12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266576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共12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共12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共12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共12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共12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共1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 默读第九课课文推敲,了解贾岛“推敲”的故事及其生平。 板书:唐?贾岛 小结:唐代诗人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诗自然质朴,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五言绝句寻隐者不遇。 二、读题、释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讨论:寻隐者遇? 3、想想题目的意思。 4、引导质疑。 三、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反复朗读,读准音,读通句。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3、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 松下童子只深不知处? 4、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大意

2、。提问,看谁对诗句的理解更正确。 5、背一背。 四、观看投影,练习对话,体会感情 1、出示答句: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想问句,同桌练习。 3、观看投影图片,练习对话。 4、体会作者感情变化。 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五、总结全诗,背诵感悟 1、总结:这首诗采用问答体,一问一答,寓问于答。是通过寻访者(贾岛)向童子打听师傅的去向,童子作了相应的回答写的,这三次问答,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语言朴实自然,读来却令人寻味。 2、有感情的背诵寻隐者不遇,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六、补充阅读 贾岛题诗后 七、作业 1、填诗,练字 寻者不遇 ()下问童子, 言师采()去。 只在此

3、山中, 云()不知处。 2、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画下来。 八、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共2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一、概述 寻隐者不遇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板块的第二课,这首诗写的是贾岛去访问隐士没有见到的情景。诗句浅显精练,第一句从“问”开头,后两句省略“问”只写了“答”,可见作者用词巧妙。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两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理解重点字词,进而理解诗意。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把诗的语言转化成生动形象画面,会用自己语言讲述。 过程与方法目标: 随文识字,鼓励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朗读、感悟、想象,进而

4、使学生在头脑中再现画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感情变化。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虽然初步掌握了理解古诗的方法,但这首诗每句都有省略,这对学生理解诗句造成一定困难,教师要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本班学生好奇心强,为此要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来协助教学。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首古诗诗句自然质朴,通俗明快,为此在教学中努力渲染诗境,在教师生动的故事情境描述中、在古典的乐曲演奏中,学生随同教师一起走进文本、一起探索感悟文本。由于三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为此在理解古诗时我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不仅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更能达到预期目标。为更深一步感悟古诗内容、

5、意境、情感,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填说,再现画面、大胆吟诵,再悟情感,进而升华情感,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长大后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师针对不同的价值观进行评价)老师今天向大家介绍一种人隐者 2、体会隐者含义 请学生自由谈对隐者的理解。可以结合解释,教师适时引导。(隐者一般隐居在风景优美、环境幽雅的深山中。一般是有学问有品德的人。 3、引出诗人 有一位大诗人要寻找一位隐者。大家知道他是谁吗?(指生介绍诗人)教师:贾岛是一个读书刻苦的人,但经过几年都没考中,他心想

6、一定是自己在某一方面做的不好,于是要请教高人。有一天他打听到大山深处住着一位以采药为生的高隐士这位隐士很有学问,正是贾岛要找的人,于是他打听好住址准备好干粮,上了路。 (二)、展开想象,创设诗境 教师一边播放优美民乐及山水图片,一边叙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三)、初读古诗,明诗意 过渡:我们随同贾岛跋山涉水终于来到隐者的家,贾岛能不能找到他呢?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诗人遇到隐者了吗) 2、指生回答问题,引出“不遇” 3、引导学生质疑(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隐者,他的心情会怎样呢?) (四)、再读古诗,研词析句 1、学生自由读诗 2、动手标画不理解字词 (1)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

7、2)各小组汇报结果 过渡:同学们通过各种办法理解了字词的意思,是否想尝试一下把古人的话变成我们现在通俗易懂的话呢? 3、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意(屏幕出示配图古诗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共3 教学目标: (1)理解了诗意,能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了解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苦吟”诗人。 (3)能通过诗句体会作者的心情。 (4)领会到了这首诗“寓问于答”的特色。 (5)能根据诗意,发挥想像,编出一个有趣的故事。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体会作者的心情,能根据诗意,发挥想像,编出一个有趣的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心情,领会“寓问于答”写作的特色。 课前: 投影出示课文插图,配以

8、古琴音乐,渲染气氛。 课中: 一、提示课题。 从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一定已经知道了今天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一首古诗,诗题是寻隐者不遇。诗题中的“寻”是什么意思呢?“隐者”是指古代那些有才华、有志向的人,由于某些原因而隐居起来,不问世事的人。你们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人是“隐者”呢?“不遇”是什么意思?现在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了解作者。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非常有名的诗人贾岛,谁是他的“粉丝”呢?学生交流自己对他的了解你。 引用作者自己的诗评价。贾岛有一首诗这样写自己: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三、理解诗意。 1出示诗句。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诗,结合插图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9、同座的同学可以小声地讨论。 2指名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其他同学可随时补充。 3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和童子在松树下的对话。在理解和解说诗意的时时候,我们会发现诗句中缺少了些什么。究竟缺少了什么呢? 4思考: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不把问句写出来? 所谓“寓问于答”,它并不是“不问”,而只是不把问话内容写入诗中。关键在于把问话内容寓于答话之中,使读者可从答话里体味和推导出所问的内容。如果把问和答都写进诗中,不仅没有必要,还很罗嗦。“寓问于答”,可以使诗句变得简练而耐人寻味。这正是作者的巧妙高明之处。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体会这种“寓问于答”的妙处。 四、体悟作者的心情。 1诗人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历经千辛

10、万苦,好不容易才找到这里。心情怎样呢?出示填空题: 读诗句,感受诗人的心情,填空: 诗人来到山中寻访隐者,见松下站着隐者的徒弟,于是满怀 地问:“请问你师父在吗?”童子答:“师父采药去了。”诗人有些,又问:“去哪里采药?”童子答:“就在这山里。”诗人一听,觉得还有找到隐者,于是又问:“在山里的什么地方呀?”童子答:“云雾弥漫,不知道在哪里。”“唉!”诗人叹了口气,彻底了。 2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五、两首诗对比,感悟诗人用词精准! 出示:寻隐者不遇 花间问童子,言师挖菜去。只在南山中,马上就回来。 学生交流讨论,从中感悟诗人用词的精准。 六、作业 写评价手册上的相关题目。 教学反思:这首诗

11、平白如话,学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轻松的理解诗题、诗意,同时也能猜想出诗人与童子对话完整的过程。学生通过扮演贾岛和童子的问答,体会到你贾岛把三次问答浓缩在20个字中的魅力。在表演中也轻松感受到当时诗人一波三折的心情。在教学设计是我原来想这几个环节过后,应该让学生想象诗的意境。可在看了干国祥老师对于文本的解读后,我改变了策略,用他的方法进行了教学。即:出示另一首改写的诗,让学生谈谈你读了新改编的诗有什么感受?学生感触很深。有的说:我觉得用“挖菜”很粗俗,感觉像是一个农夫在田里干活。有的说:我觉得“只在此山中”感觉很有诗韵,可“马上就回来”显得太俗,太直白,没有诗的感觉。有的说:“花间”用的不太恰当。

12、当然学生不清楚为什么不恰当?我进行相应的点拨:“历来在诗人眼中,松树代表什么呢?想想我们曾经学过的陈毅青松,可以看出松树在诗人眼中代表了高洁的人,而在古代隐者绝大多数是品质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因此在诗中写松是来衬托隐者的。可见诗人用词是很讲究的。”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可能就更深入了!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共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

1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 寻隐者遇 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

14、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读诗句,认生字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 相机识字:言采药深 (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菹胱约菏鞘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

15、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五、识字、写字指导 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里。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组词:师父、老师。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第一笔为平撇,下面的三笔间隔要匀。 深: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

16、要写成穴宝盖儿。组词巩固:深山、深海、深浅。 六、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共5 一、概述 寻隐者不遇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板块的第二课,这首诗写的是贾岛去访问隐士没有见到的情景。诗句浅显精练,第一句从“问”开头,后两句省略“问”只写了“答”,可见作者用词巧妙。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两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理解重点字词,进而理解诗意。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把诗的语言转化成生动形象画面,会用自己语言讲述。 过程与方法目标: 随文识字,鼓励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朗读、感悟、想象,进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再

17、现画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感情变化。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虽然初步掌握了理解古诗的方法,但这首诗每句都有省略,这对学生理解诗句造成一定困难,教师要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本班学生好奇心强,为此要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来协助教学。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首古诗诗句自然质朴,通俗明快,为此在教学中努力渲染诗境,在教师生动的故事情境描述中、在古典的乐曲演奏中,学生随同教师一起走进文本、一起探索感悟文本。由于三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为此在理解古诗时我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不仅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更能达到预期目标。为更深一步感悟古诗内容、意境、情感,我鼓

18、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填说,再现画面、大胆吟诵,再悟情感,进而升华情感,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长大后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师针对不同的价值观进行评价)老师今天向大家介绍一种人隐者(板书隐者) 2、体会隐者含义 请学生自由谈对隐者的理解。可以结合解释,教师适时引导。(隐者一般隐居在风景优美、环境幽雅的深山中。一般是有学问有品德的人。 3、引出诗人 有一位大诗人要寻找一位隐者。大家知道他是谁吗?板书贾岛。(指生介绍诗人)教师:贾岛是一个读书刻苦的人,但经过几年都没考中,他

19、心想一定是自己在某一方面做的不好,于是要请教高人。有一天他打听到大山深处住着一位以采药为生的高隐士这位隐士很有学问,正是贾岛要找的人,于是他打听好住址准备好干粮,上了路。 (二)展开想象创设诗境 教师一边播放优美民乐及山水图片,一边叙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三)初读古诗明诗意 过渡:我们随同贾岛跋山涉水终于来到隐者的家,贾岛能不能找到他呢?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诗人遇到隐者了吗) 2、指生回答问题引出“不遇”(板书不遇) 3、引导学生质疑(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隐者,他的心情会怎样呢?) (四)再读古诗研词析句 1、学生自由读诗 2、动手标画不理解字词 (1)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20、(2)各小组汇报结果 过渡:同学们通过各种办法理解了字词的意思,是否想尝试一下把古人的话变成我们现在通俗易懂的话呢? 3、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意(屏幕出示配图古诗文) (五)研读诗文特点感悟作者心境 过渡: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和童子的对话,在理解和解释诗意时,我们会发现诗句中少了些什么呢? 1、感悟寓问于答之妙 2、感悟作者心境领悟古诗意境 过渡:诗人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找到这里,却没遇到隐者,心情又会怎样呢? 课件出示填空 诗人来到山中寻访隐者,见松下站着隐者的徒弟,于是地问:请问你师傅在吗?童子答:师父采药去了。诗人有些(),又问:去哪里采药了?童子答:就在山里。诗人一

21、听,觉得还有()找到隐者,于是又问:在山里什么地方呀?童子答:山上云雾弥漫,我也不知道在哪。唉!诗人叹口气彻底()。 (1)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填空(培养合作意识及感悟能力) (2)小组汇报 (希望失望一线希望绝望) (3)教师评价 3、师生共同吟诵古诗 过渡:作者由希望失望一线希望绝望,这是一种多么复而多变的心理状态呀!这真是有些让人难以承受,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复杂的情感,再一次吟诵这首诗。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共6 教学目标: (1)理解了诗意,能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了解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苦吟”诗人。 (3)能通过诗句体会作者的心情。 (4)领会到了这首诗“寓问于答”的特色。 (5)能

22、根据诗意,发挥想像,编出一个有趣的故事。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体会作者的心情,能根据诗意,发挥想像,编出一个有趣的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心情,领会“寓问于答”写作的特色。 课前: 投影出示课文插图,配以古琴音乐,渲染气氛。 课中: 一、提示课题。 从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一定已经知道了今天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一首古诗,诗题是寻隐者不遇。诗题中的“寻”是什么意思呢?“隐者”是指古代那些有才华、有志向的人,由于某些原因而隐居起来,不问世事的人。你们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人是“隐者”呢?“不遇”是什么意思?现在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了解作者。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非常有名的诗人

23、贾岛,谁是他的“粉丝”呢?学生交流自己对他的了解你。 引用作者自己的诗评价。贾岛有一首诗这样写自己: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三、理解诗意。 1、出示诗句。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诗,结合插图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同座的同学可以小声地讨论。 2、指名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其他同学可随时补充。 3、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和童子在松树下的对话。在理解和解说诗意的时时候,我们会发现诗句中缺少了些什么。究竟缺少了什么呢? 4、思考: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不把问句写出来? 所谓“寓问于答”,它并不是“不问”,而只是不把问话内容写入诗中。关键在于把问话内容寓于答话之中,使读者可从答话里体味和推导出所问

24、的内容。如果把问和答都写进诗中,不仅没有必要,还很罗嗦。“寓问于答”,可以使诗句变得简练而耐人寻味。这正是作者的巧妙高明之处。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体会这种“寓问于答”的妙处。 四、体悟作者的心情。 1、诗人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找到这里。心情怎样呢?出示填空题: 读诗句,感受诗人的心情,填空: 诗人来到山中寻访隐者,见松下站着隐者的徒弟,于是满怀 地问:“请问你师父在吗?”童子答:“师父采药去了。”诗人有些,又问:“去哪里采药?”童子答:“就在这山里。”诗人一听,觉得还有找到隐者,于是又问:“在山里的什么地方呀?”童子答:“云雾弥漫,不知道在哪里。”“唉!”诗人叹了口

25、气,彻底了。 2、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五、两首诗对比,感悟诗人用词精准! 出示:寻隐者不遇 花间问童子,言师挖菜去。只在南山中,马上就回来。 学生交流讨论,从中感悟诗人用词的精准。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共7 一、引荐推敲,走近诗人。 推敲是本册教材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的主要内容讲的是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古诗,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所以和学生学习这首古诗的时候,我把课文推敲的故事引荐孩子们进行阅读。孩子们对课文有了了解后,我出示了韩愈和梅尧臣的评价。 唐代诗人韩愈这样称赞贾岛: 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 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

26、北宋诗人梅尧臣这样评价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二、抓住意象,激发想象。 在学生对古诗的内容有了充分地认识和了解后,我觉得这只是处于一种表面状态的学习,为了更好的走人诗中,体会这首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怀,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因为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有过关于诗的描述,他说:每首诗都自成境界。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勾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象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了。古人还说,诗言志。一首诗,代表一个诗人的情怀,没

27、有纯粹的对景或物的描写。 鉴于对古诗以及古诗教学的理解,在学生对这首诗大意了解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几种意象 山,童子,松树,白云。展开了这样一段教学情景: 师:同学们,在这首五言诗中,贾岛描写了四种意象,你能都根据山,童子,松树,白云,来想象一下隐者所居的环境是怎样的。 生:这儿有着巍巍高山,潺潺溪流淙淙而下。生:这儿松树成林,郁郁葱葱,林中百鸟争鸣,犹如仙境。生:这儿白云缠绕山间,忽聚忽散。生;隐者的童子天真可爱,领着一只斑点小狗看守门户。 师:隐者居住在这样清幽高雅的环境之中,远离世俗的喧嚣,这儿没有机器的轰鸣,没有汽笛的鸣叫,没有噪音的.干扰,没有空气的污染。请结合青山、白云、

28、童子、松树自身的特点,舍身处地的想一下这是一位怎样的隐者? 三、联系前文,大胆仿创。 积累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课行至此,意犹未尽。我对学生们说:孩子们,在第一课中,我们认识了当代作家刘绍棠先生的老师,在刘绍棠先生上一年级的第一天的时候,他的老师把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变成了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刘绍棠的心中整整装了一辈子,记了一辈子,感恩了一辈子。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共8 教学目标: 1、能朗读,能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29、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媒体运用: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 默读第九课课文推敲,了解贾岛“推敲”的故事及其生平。 板书:唐?贾岛 小结:唐代诗人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诗自然质朴,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五言绝句寻隐者不遇。 二、读题、释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讨论:寻?隐者?遇? 3、想想题目的意思。 4、引导质疑。 三、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反复朗读,读准音,读通句。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3、借助

30、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 松下?童子?只?深?不知处? 4、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大意。提问,看谁对诗句的理解更正确。 5、背一背。 四、观看投影,练习对话,体会感情 1、出示答句: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想问句,同桌练习。 3、观看投影图片,练习对话。 4、体会作者感情变化。 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五、总结全诗,背诵感悟 1、总结:这首诗采用问答体,一问一答,寓问于答。是通过寻访者(贾岛)向童子打听师傅的去向,童子作了相应的回答写的,这三次问答,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语言朴实自然,读来却令人寻味。 2、有感情的背诵寻隐者不遇,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共9

31、 一、教材分析 寻隐者不遇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板块的第二课,这首诗写的是贾岛去访问隐士没有见到的情景。诗句浅显精练,第一句从“问”开头,后两句省略“问”只写了“答”,可见作者用词巧妙。 二、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虽然初步掌握了理解古诗的方法,但这首诗每句都有省略,这对学生理解诗句造成一定困难,教师要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本班学生好奇心强,为此要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来协助教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两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理解重点字词,进而理解诗意。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把诗的语言转化成生动形象画面,会用自己语言讲述。 过程与方法目标:

32、随文识字,鼓励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朗读、感悟、想象,进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再现画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感情变化。 四、教学策略 本首古诗诗句自然质朴,通俗明快,为此在教学中努力渲染诗境,在教师生动的故事情境描述中、在古典的乐曲演奏中,学生随同教师一起走进文本、一起探索感悟文本。由于三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为此在理解古诗时我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不仅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更能达到预期目标。为更深一步感悟古诗内容、意境、情感,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填说,再现画面、大胆吟诵,再悟情感,进而升华情感,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五、教学准备 1、

33、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长大后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师针对不同的价值观进行评价)老师今天向大家介绍一种人-隐者(板书隐者) 2、体会隐者含义 请学生自由谈对隐者的理解。可以结合解释,教师适时引导。(隐者一般隐居在风景优美、环境幽雅的深山中。一般是有学问有品德的人。 3、引出诗人 有一位大诗人要寻找一位隐者(板书 寻 )。大家知道他是谁吗?板书 贾岛。(指生介绍诗人)教师:贾岛是一个读书刻苦的人,但经过几年都没考中,他心想一定是自己在某一方面做的不好,于是要请教高人。有一天他打听到大山深处住着一位以采药为生的高隐士这位隐

34、士很有学问,正是贾岛要找的人,于是他打听好住址准备好干粮,上了路。 (二)、展开想象,创设诗境。 教师一边播放优美民乐及山水图片,一边叙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三)、初读古诗,明诗意。 过渡:我们随同贾岛跋山涉水终于来到隐者的家,贾岛能不能找到他呢? 1、教师范读古诗 (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诗人遇到隐者了吗) 2、指生回答问题 引出“不遇”(板书 不遇) 3、引导学生质疑 (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隐者,他的心情会怎样呢?) (四)、再读古诗,研词析句。 1、学生自由读诗 2、动手标画不理解字词 (1)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2)各小组汇报结果 过渡:同学们通过各种办法理解了字词的意思,是否想尝试一下

35、把古人的话变成我们现在通俗易懂的话呢? 3、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意 (屏幕出示配图古诗文) (五)、研读诗文特点 感悟作者心境 过渡: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和童子的对话,在理解和解释诗意时,我们会发现诗句中少了些什么呢? 1、感悟寓问于答之妙 课件出示: 松 下 问 童 子 : ( ):言 师 采 药 去。 ( ):只 在 此 山 中, ( ):云 深 不 知 处。 (1)学生在组内大胆畅想畅说 (2)各组代表汇报 (3)明确什么是寓问于答,感悟诗文的精妙。 (4)再次师生吟诵古诗 2、感悟作者心境,领悟古诗意境。 过渡:诗人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找到这里,却没遇到隐者,心情又

36、会怎样呢? 课件出示填空 诗人来到山中寻访隐者,见松下站着隐者的徒弟,于是( )地问:请问你师傅在吗?童子答 :师父采药去了。诗人有些( ),又问:去哪里采药了?童子答:就在山里。诗人一听,觉得还有( )找到隐者,于是又问: 在山里什么地方呀?童子答:山上云雾弥漫,我也不知道在哪。唉!诗人叹口气彻底( )。 (1)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填空(培养合作意识及感悟能力) (2)小组汇报 (希望失望一线希望绝望) (3)教师评价 3、师生共同吟诵古诗。 过渡:作者由希望 失望 一线希望 绝望,这是一种多么复而多变的心理状态呀!这真是有些让人难以承受,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复杂的情感,再一次吟诵这首诗。 4、再

37、创情境,以感促读,深化诗境。 教师配乐创情境:当贾岛寻隐者而不遇,只好无奈地拖着疲惫的双腿往回走,边走边不时地回头望望山谷,直到看不见了,他低头吟诵道: 课件逐句有节奏地出示古诗 寻隐者不遇 松 下 问 童 子,言 师 采 药 去。 只 在 此 山 中,云 深 不 知 处。 (六)、教师总结 这一堂课大家表现特别好,可见大家对古诗文很感兴趣,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异彩纷呈,请同学们课下再搜集几首有关“寻人”的诗文,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古诗文的意境与魅力。 (七)、板书设计 寻 隐 者 不 遇 (唐)贾岛 松 下 问 童 子, (希 望) 言 师 采 药 去。 (失 望) 只 在

38、此 山 中, (一线希望) 云 深 不 知 处。 (绝 望) 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寻隐者不遇是一首浅显易懂、通俗明快的古诗。那这样的一首诗究竟有何独特的魅力,会让人们传诵至今。 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插图。在导入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插图,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又猜到了什么呢?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是一位年长者在向小孩打听前方的道路,有的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说,诗人在向孩童打听隐者的行踪。这样便很自然地过渡到对“隐者”的理解。 这首诗的诗意很容易理解,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在品味朗读中,发觉歌咏的对象隐者,竟然隐藏在看似平淡的一问一答之中,这体现出作者构思的精妙。为了让学生更易体会在这短短的四行诗中

39、,作者情感的变化,我创设了不同的情境,这样,学生便很容易走近作者的内心,感受到作者渴望见到隐者的心情。同时,也更易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可以说,本课的教学目标已基本达成。但在某些环节上,还存在些许问题,比如:在对“云深”一词的理解上,没有将插图运用到位。另外,最后对“隐者”的认识,应该将话语权交与学生,而不应该由教师小结。 今后,我将更加深入地挖掘教学内容,拓展同类同题诗歌,让教学内容更丰富。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共10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诗的诗意。 2、通过想像,拓展空间,感受诗的简炼。 3、结合诗人的经历,感悟诗所表达的意境。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本诗的诗

40、意。通过想像,拓展空间,感受诗的简炼。 教学难点:结合诗人的经历,感悟诗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准备:师:课件生:默写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古诗,(师板书诗题),生读题目。 2、在自已本子上写下来,想想题目什么意思,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3、解题:知道什么是隐者吗?(板书隐者)隐者是哪一些人?(隐居山林的,有一定才能,但不原出去做官的人),你知道哪些比较有名的隐者。 这些隐者,在隐居时一般不说姓名,只有雅号,如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陶渊明,人称五柳先生。有些出家为僧为道的,只有法号。 4、寻:寻找,不遇:没遇到。 5、完整地请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同意他的解释吗? 6、是

41、谁在寻找隐者呢?(板书诗人) 知道贾岛这个人吗?你了解的贾岛是个怎么样的人?谁来介绍一下。(师相机补充,出示课件。) 苦吟可能学生会说到,现只要结合课件随机梳理一下。 其实,贾岛早年也算是一个隐者,知道原因吗? 做过和尚,法号无本。后来还俗了,因为遇上了谁?韩愈,当朝的大官,韩愈看中他的才华,劝他去搏取功名,结果他在京城考了三十年,一无所成,所以只能苦吟。 二、检查预习,初解诗义。 导语:苦吟诗人的这首小诗大家都拜读了吗?那先考考大家的预习情况,来,拿出本子,和老师一起来默写。实在不行,看老师黑板。 1、师板书,反馈默写情况。 对照黑板,检查一下,有没有写错的字?全对的举手。有没有觉得写得不太美观的字?给你时间,再调整一下。格式安排是否合理,一句一行。改一改。 2、指名学生读古诗。 3、解疑,有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学生相互帮助,理解诗意。 童子何人?与隐者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