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悠远 文档编号:9265667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桂林市十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 文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第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w.w.w.k.s.5.u.c.o.m)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2、,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校订(jio) 戛然(ji) 佝偻病(gu) 自怨自艾(y)B降服(xing) 惊诧(ch) 超负荷(h) 流水淙淙(zng)C奇葩(p) 胴体(tng) 拗口令(o) 三缄其口(jin)D称职(chn) 谄媚(chn) 一刹那(sh) 良莠不齐(y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松驰 回溯 卫戍 皇天后土 B、辨认 影牒 荣膺 残羹冷炙C、豆蔻 聘礼 修葺 金壁辉煌 D、城阙 编纂 恻隐 亭亭玉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

3、的普遍关注。B有人多次为芦山灾民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C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D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第二十五届阿姆斯特丹国际记录片电影节12天里吸引了20多万名观众,来自40多个国家的近2500名电影人、300多部电影前来参与。B. 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大家对教研室赵主任起草的教学大纲从多角度提出质疑,经过几轮认真的讨论和修改,最终达成共识。C. 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

4、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D. 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

5、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宁静幽寒之极。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

6、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天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玄亭,孤云乱山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

7、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5、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B、它体现着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

8、对宇宙的独特理解。.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6、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B、第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

9、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三、(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傅弈,相州邺人也。尤晓天文历数。隋开皇中,以仪曹事汉王谅,及谅举兵,谓弈曰:“今兹荧惑入井,是何祥也?”弈对曰:“不为怪异。”谅不悦。及谅败,由是免诛,徙扶风。高祖为扶风太守,深礼之;及践祚,召拜太史丞。太史令庾俭,以其父质在隋言占候,忤炀帝意,入狱,竟死狱中,遂惩其事;又耻以数术进,乃荐弈自代,遂迁太史令。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而俭不之恨

10、。时人多俭仁厚,而称弈之率直。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武德七年,弈上疏请除去释教曰:佛在西域,言妖路远,汉译胡书,恣其假托。故使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今之僧尼,请令匹配,即成十万余户,产育男女,自然益国,可以足兵。四海免蚕食之殃,百姓知威福所在。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高祖付群官详议。中书令萧瑀与之争曰:“佛,圣人也。弈为此议,非圣人者无法,请置严刑。”弈曰:“礼本于事亲,终于奉上。而佛逾城出家,逃背其父;以匹夫而抗天子,以继体而悖所亲。萧瑀乃遵无父之教,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瑀不能答,但合掌曰:“地狱所设,正为是人!”高祖将从弈言,会传位而止。贞观十三年卒

11、,年八十五。临终诫其子曰:“释教乱华,举世皆惑,唯独窃叹,众不从我,悲夫!汝等勿学也。”弈生平遇患,未尝请医服药,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又常醉卧,蹶然起曰:“我其死矣!”因自为墓志曰:“傅弈,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哀哉!”其纵达皆此类。 (节选自旧唐书傅弈传,有删改)注解:荧惑:火星。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今兹荧惑入井,是何祥也 祥:预兆 B以其父质在隋言占候 以:凭借C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会:符合 D礼本于事亲,终于奉上 奉:侍奉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傅弈为人率直的一组是 (3分)弈对曰:“不为怪异” 高祖为扶风太守,深礼之 弈既与俭同

12、列,数举俭之过 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 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A. B. C. 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傅弈侍奉汉王杨谅时,杨谅希望傅弈把“荧惑入井”这一自然现象解释为他的起兵符合天象,而傅弈的回答令杨谅很不高兴。B高祖做扶风太守时,对被免于杀头而调到扶风的傅弈非常敬重,等到高祖登基做了皇上后,就召见傅弈并任命他为太史丞。 C傅弈上书请求废除佛教时说,翻译佛经时,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肆意地加以附会,使得百姓不忠不孝,游手好闲。D傅弈平日遇到生病,从来不请医吃药。但他喜欢喝酒,又经常在醉卧时突然惊起,终 因醉酒而死,这足

13、见他的放纵旷达。第卷(非选择题,共120分)四、(23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数举俭之过,而俭不之恨。时人多俭仁厚,而称弈之率直。(5分) (2)萧瑀乃遵无父之教,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新晴野望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 氛垢:尘埃。(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0答: 1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14、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地崩山摧壮士死, 。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人生得意须尽欢, 。 ,千金散尽还复来。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2)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五、(22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秋天的心林清玄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

15、知天下秋”了。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无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辩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的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

16、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

17、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

18、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14本文在开篇和接近结尾两处各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 15作者笔下的“秋天的心”,体现在哪些方

19、面?(6分)答: 16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6分) (1)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3分)答: (2)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 (3分)答: 17作者认为“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 六、语言表达题(15分w.w.w.k.&s.5*u.c.#om)18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中,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4分)现在我们大学工科一年级开这门“阅读与写作”课,来替换以前的“写作”课。 。不少学生总是企望一蹴而就很快

20、能写好文章,不明白多阅读会阅读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写作是输出,阅读是输入 因为,写作和阅读不能分家输入质量不高,输出便成了无源之水 道理是明摆着的,但付诸实践十分困难这样,提高写作水平往往也就成为空谈 19、不管红绿灯,凑齐一群人,蜂拥过马路,被网友戏称为“中国式过马路”。针对这一现象,请拟出两条劝阻行人闯红灯的宣传语。要求:简明生动,幽默警醒;每条不少于10字,不多于20字。(5分) 20、按要求仿写。要求:前后句式相同,修辞手法相同,语意贯通,内容有意蕴。(6分)宽阔的胸襟,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卓越追求; 宽阔的胸襟,是 宽阔的胸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然旷达; 宽

21、阔的胸襟,是 学会宽容,学会拥有宽阔的胸襟,你将发现人生的新天地。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似乎有身边找不到的东西,不仅仅是自然风光、人文胜地更多的是一种梦想,一种精神归宿,一种灵魂里涌动的向往。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中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远方,充满放飞心灵的渴望。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拟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超出材料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A【解析】B流水淙淙(cng) C胴体(dng) D一刹那(ch) 2、D。【解析】【A、

22、松驰(弛)B、影牒(碟)C、金壁辉煌(碧)】 3、A。A项,毋庸置疑:毋庸,不必。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符合语境。B望文生义。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C “鼎足而立”指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D误用对象。不忍卒读: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4、C。【解析】A、不合逻辑,“电影节”不能“吸引”“300多部电影前来参与”。B、“质疑”,提出疑问。与“提出”搭配,语义重复。D、语序不当,“不仅”应放在“电子商务”的后面。5、D【解析】A原文中说的是“世界永远充满

23、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而并没有说化解了这种冲突。B 原文是说“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而并未说这种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C原文中并未提到“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无中生有。6、D【解析】D对应原文“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可知是将“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全然荡去,而不是用它反衬生机。7、【答案】A。【解析】 B第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为了

24、论证“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C题干中两者并未构成因果关系,且原文中并未提及中国画是听觉艺术。D原文中说“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而并未说“静之寒就是空之寒”,且中国艺术保持“自然的纯粹性”与“静之寒”“空之寒”没有关系。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B级。本题采用“三实一虚”的形式考查。要自然联系课文所学,在整体把握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来推断文言文词的意义。B项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9、【答案】B。其中是写傅弈被唐高祖赏识和礼遇,侧面说明

25、他有才学,不能说明他率直;是说明傅弈懂得猜测皇帝的心意; 是不相信阴阳数术之书,是他“纵达”的表现。10、【答案】D。【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重点考查对文章的某一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D项“终因醉酒而死”文中无依据。11、(10分)、(傅弈)多次举报庾俭的过失,但是庾俭不恨他。当时人称赞庾俭仁德厚道,而称赞傅弈坦率正直。(得分点: “数”、“多”、宾语前置)、萧瑀竟然尊奉这种无父之教,我听说“非议孝道的人,他眼中没有父母”,说的就是你萧瑀吧!(得分点:“乃”、“非”、“亲”、“其之谓”)12、(8分)(1)分别是“明”和“出”。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

26、”,充分显现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诗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解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开头两句,总写新晴野望时的感受:空气明净清新,原野空旷开阔。中间四句写周围景色。郭门、村树,远近结合。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闪

27、动着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与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青翠的山峰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更富层次感。最后两句中,作者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动态人物,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13、(1)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奚暇治礼义哉? (2)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分)14开篇引用唐于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写出了通过观察自然,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突出了秋天给人一种气派悠闲的感觉,引出话题。结尾引用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是为了表现出秋天的清朗圆满,美丽清明,为后文作者抒发寻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

28、的感慨作铺垫。这两处的引用,都表现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4分)(意思相近即可)15“秋天的心”体现在:气派悠闲之意;感知自然之心;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谦卑的心情;清朗圆满,美丽清明的情怀。(6分)(意思相近即可)16(1)汉族逐渐同化了平埔族,使他们有了“文化”,却远离了自然,平埔族后裔已经失去了感知自然、逍遥自在的心。(3分)(意思相近即可)(2)商业形态改变了人们对岁月的感知,春夏秋冬千篇一律,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3分)17我认为这句话是有道理的。随着文化和商业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失去了感知自然的情怀,进而失去了悠闲、谦卑、清明美丽

29、的心灵,忙忙碌碌的生活会让人们不断地脱离自然,忙碌追逐的过程中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审视自己,这样会逐渐失去自我,被社会同化。(6分)(认为这句话没有道理也可,只要理由充分即可)18、 (4分)19、(5分)参考示例:绿灯可以再等,生命不可重获 ; 心头常亮红绿灯,行走安全伴人生红灯停绿灯行,请遵守交规;上班走下班过,应敬畏生命。斑马线上,讲礼让显素质;红绿灯下,守规则才安全。出行文明一路顺畅,遵守交法合家平安。【特色解说】“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屡遭网友诟病,就其根源在于“私”字当头,表现出低素质与劣根性。怎么办?拟宣传话,算是一法。而要说服这些“过马路者”,就要从关怀角度思考,体现“简明生动,

30、幽默警醒”的语言要求。20、参考示例:宽阔的胸襟,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不凡气度; 宽阔的胸襟,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虚怀谦逊。 21、作文【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试题,给出的材料是富有文采、富含哲理的一段话。认真阅读这段材料,整体把握其思想态度,特别要抓住“远方、梦想、归宿、放飞心灵”等关键词语,仔细揣摩其内涵,并加以归纳整合。作文立意可以是为理想而奋斗,永不言弃;可以是摒弃一切世俗杂念,淡泊名利,让心灵永远恬淡宁静;可以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敢于冲破一切传统观念,放飞心灵,开拓创新,铸就人生新辉煌附:【参考译文】傅弈是相州邺县人,非常精通天文历法。隋朝开皇年间,凭

31、着仪曹的职位事奉汉王杨谅(隋文帝第五子,后为隋炀帝所杀),等到杨谅起兵,杨谅对傅弈说:“现在火星进入井宿的位置,这是什么征兆?” 傅弈回答说:“不是奇怪特别的现象。”杨谅不高兴。等到杨谅兵败,傅弈因为这件事而免于被杀,被调到扶风。唐高祖(李渊)担任扶风太守,非常敬重他;等到高祖登基后,召见傅弈并任命他为太史丞。太史令庾俭,因为他的父亲庾质在隋朝时说了占卜预测吉凶之事,违背了隋炀帝的意愿,被打入牢狱,最终死在狱中,于是庾俭引以为戒;又以凭借占卜来升官为耻,于是推荐傅弈代替自己,傅弈就被提拔为太史令。傅弈和庾俭职位相同之后,多次举报庾俭的过失,但是庾俭不恨他。当时人称赞庾俭仁德厚道,而称赞傅弈坦率

32、正直。傅弈所上奏的天象变化情况,多次和皇上的心意相合。七年,傅弈上疏请求铲除佛教,疏中说:佛教在西域,在遥远的地方制造祸乱,本地人翻译佛经时,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肆意附会。因而使得百姓不忠不孝,有的削发为僧,对父母君主无礼;游手好闲,穿上袈裟逃避赋税。现在的和尚尼姑,请让他们还俗成婚,就有十万户人家,生男育女,自然对国家有益,可以使兵源充足。国家免于疆土被侵占的灾祸,百姓知道皇上的威严和自己的福分。又上疏十一篇,言词尖锐率直。高祖把他的意见交给群臣讨论。中书令萧瑀与他争论说:“佛是圣人。傅弈发出这样的议论,是诽谤圣人目无礼法,请对他施加严刑。”傅弈说:“礼本出自对父母的奉养,终结于对皇上的侍奉

33、。而佛祖(释迦牟尼)逃出城外,离开家庭,逃离他的父亲;以一介匹夫而对抗天子,以子女的身份却背弃亲人。萧瑀竟然尊奉这种无父之教,我听说非议孝道的人,他眼中没有父母,说的就是你萧瑀吧!”萧瑀不能回答,只是合掌说:“地狱的设置,正是为了这种人!”高祖将要采纳傅弈的意见,恰逢传位而作罢。贞观十三年傅弈去世,终年八十五岁。临终告诫他的儿子说:佛教扰乱国家,所有的人都被迷惑了,我只能独自偷偷地叹息,大家不听从我的建议,可悲啊!你们不要研习佛教。傅弈平日遇到生病,未曾请医吃药,虽然研究阴阳五行之术,但并不相信这些。又经常在醉卧时,突然惊起说:“我一定要死了!”因此自己写下墓志铭说:“傅弈,与青山白云为伍的人

34、,因醉酒而死,呜呼哀哉!”他的放纵旷达都表现在这一类事上。例文: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将心交于风,将梦托于云,将情系于远方,大千世界任我逍遥。题记月亮把目光投向远方,皓月千里,于黑暗中创造了万顷光明;溪流把视野凝于远方,百川到海,于渺小中成就了辽阔无垠;智人把梦想放飞远方,矢志不渝,终成璀璨高挂历史苍穹。(比兴,铺陈,点题)看,雄鹰奋飞,与日月共舞;鹏鸟振翅,与昊宇争雄。(对偶,句式整齐,概括下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心怀大志让他将智勇挥洒于世,成就了一代枭雄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生对远方的不懈追求,让

35、他幻化成一只矫健的雄鹰,高飞在历史的天空。听,血雨腥风,淋漓无限豪情,风刀霜剑,远处我心依旧漂游。“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怀着一颗渴望到达美好远方的心高喊“无有死者无以图将来”的口号,带着“有之,请自嗣同始”的气魄,将生命轻托于菜市口中,从此历史上又多了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 远方很美,因为无限美好都可以在那里实现,只要跨过去,美丽便会为你所有;远方很苦,因为摆在眼前的会有重重障碍,每一株荆棘都可能弄得你遍体鳞伤,所以又有很多人因为畏缩终生只能做个“坐观垂钓者”,只能“徒有羡鱼情”罢了。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因为路上的荆棘而放弃远方的美好,空留遗憾

36、呢?(总结远方)想起花中君子梅。寒风瑞雪骤然袭来,暗香源处是一株经典的梅花在风中摆动,与风雪殊死一搏。我们叹的不是她的美丽,而是她的勇气。她原可以在花苞里,温暖裹身酝酿甜蜜,在上帝的庇护下安然度过寒冬,可是她的梦在远方,她不愿在花苞里安逸睡去,她要闯,不管未来迎接她的是什么。(再次以梅为例阐述应到远方去)有人说人生是一条船,那么我说,风浪可以劈破船身,可它消蚀不了船儿勇于驶向远方的决心。在浪花里,船身被打得闪光锃亮,但它仍会矢志不移地驶向远方。浪声鼓鼓,那是前进的号角;浪花叠叠,那时导航的旗帜。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你我都是一条船,要知道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只有朝着未有人到达过的海域进发,我们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一味沉溺于避风港的宁静,终将碌碌一生。“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愿你我走得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