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261961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各成员之所以形成共同的民族认同,不仅在于共同的血缘纽带和地缘关联, 更得益于人们在共同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彼此认同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生活智慧,创造了共 同的历史传统、文化记忆和民族精神,在“血缘一地缘一文缘”的价值序列中找到了精神寄托, 实现从血缘共同体、地域共同体向文化共同体的价值跃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生命的价值整合与 创造。当前,从文化层面审视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共同体”实现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构建,具有 重要意义。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的结构向度。

2、“多元”指称的是各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表达范 式;“一体”指称的是中华民族文化共性的集中表达,代表了民族发展的主线和价值公约数。多 元一体既指明了中华民族内部各族文化的差异性和相通性,又内蕴着各族群间的文化平等与价值 共生。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结构特征,彰显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多元文化的蓬勃张力。 我国近代思想家杨度在其金铁主义说一文中指出:“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 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中国不同族群间的整合与融汇不是诉诸暴力征服,而 是通过文化吸引和价值包容来实现。从结构向度上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关键是要去追求多元一体的文化生命认同,构建互 养相成的中华民

3、族共同体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国历史演进的特点,造就了我 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 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继往开来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的时序向度。对于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来说,中 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需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在继往开来的时序向度中构建中华 民族共同体的文化生命体系。在近代谋求民族独立解放的过程中,一方面,西方在殖民侵略中表 现出的现代性优势使中国人陷入文化自卑,把民族的衰落归咎于传统文化的积弊,从而兴起了全 盘否定传统文化的浪潮;另一方面,在抵抗侵略中

4、所唤醒的民族主义意识使得中国人对于西方文 化抱有足够的警惕。山河破碎带来的文化自卑令中国人难以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传统和现代 之间的文化关联,因而不能完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当前,我们要建立科学的“传统一20 .根据文中信息,给“静态验收”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静态验收是 O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零添加”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消费者认为,()。然而,无论从现实情况还是科学概念上看, “零添加”并非事实。因为,现代社会的食品都要经过生产、收获、转运、储存和加工等复杂流 程,能进到人们的餐桌并吃到嘴里,或多或少含有添加剂。一些人以为,无论是食品还是其他产 品,()。其实,衡量食物的营养

5、、安全和美味并非只有纯天然一个标准。食品生产和加工一 大目的,是让食品营养充分发挥价值。在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中,不法厂商把并非食品添加剂的物 质添加到食品中,才让食品添加剂甲 O今天,全世界的食品添加剂已经有2.5万种,可谓乙,而中国只批准了 2000多种,不到十 分之一。这些食品添加剂有些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不用反而不行。例如,香肠和腊肉会使用一 点亚硝酸盐以防腐,其作用主要是抑制肉毒杆菌生长繁殖。肉毒杆菌可以产生肉毒素,毒性强于 砒霜。显然,在肉类加工中使用一点亚硝酸盐是合理的,否则,(),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在 某些情况下,有些厂家已经是在丙 了,把有些并不需要使用防腐剂的食品说成“零添加”

6、,如腌渍食品(高盐)等。因此,判定一种食品是否安全,首先看食品成分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 剂量,不要被“零添加”轻易忽悠。21 .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5个字。22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3 .简述上文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并列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答案和解析15.【答案】C、B、D、【解析】(I) c 只有才能”错误,材料一原文为“西方国家仍掌控着文化博弈的主动 权,文化冲击、价值渗透从未间断,他们试图凭借话语优势竭力维持世界文化交往的中心一边 缘结构。事实上,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世界各民族文化

7、在同一空间交错互动、融合共享成为 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可知前者不是后者的必要条件。(2) B. “传统文化积弊产生的文化自卑”错误,材料一原文为“西方在殖民侵略中表现出的现代 性优势使中国人陷入文化自卑,把民族的衰落归咎于传统文化的积弊”,可知“传统文化积弊” 与“文化自卑”因果不当,“文化自卑”来自西方在殖民侵略中表现出的现代性优势。(3) A.强调格局、眼界。B.强调推己及人。C.强调团结。D.体现了包容开放的特点。故选:Do(4)材料二“中国提出建设两个共同体的主张,即对内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外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依据共同体团结悖论的论断,建设这两个共同体似乎是相互矛盾的,这无疑是

8、 来自对司空见惯的盘剥、抑制、打压他国,只求自身发展的某国优先模式的归纳”,首先指 出“共同体团结悖论”的实质,是来自对西方“某国优先”模式的归纳;“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密切相关、同向共进的”,其次从中华民族共同 体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关系入手,指出两者是密切相关、同向共进的,并不是对外部排 斥的;“当前,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基本国情,秉承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全面推进中华民族 共同体建设,致力于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不会因为中国的发展而挑战他国,不会挑战区域 及世界秩序,不会导致共同体团结悖论”,最后从当今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入手,指出中华 民族共同体建设致力于团结和

9、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并不是所谓的矛盾体。(5)根据材料一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各成员之所以形成共同的民族认同,不仅在于共同的血缘 纽带和地缘关联,更得益于人们在共同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彼此认同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生 活智慧,创造了共同的历史传统、文化记忆和民族精神,在血缘一地缘一文缘的价值序列中 找到了精神寄托,实现从血缘共同体、地域共同体向文化共同体的价值跃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 生命的价值整合与创造”可知,同则相亲。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之间有着共同的血缘、地缘、文 缘和共同的民族认同而多元一体,团结友善、融合发展。根据材料一原文“多元一体既指明了中华民族内部各族文化的差异性和相通性,又内蕴

10、着各族群 间的文化平等与价值共生” “世界各民族文化在同一空间交错互动、融合共享成为不可逆转的历 史潮流,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系统作为独特价值标识,理应在平等的文化交往中得到尊重, 在求同存异中达到彼此交融与理解”可知,异则相敬,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各民族之间虽存在差 异性,但能相互尊重,继往开来;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交错互动,开放包容、共同 发展。答案:(1) C(2) B(3) D(4)材料二首先指出“共同体团结悖论”的实质,是来自对西方“某国优先”模式的归纳; 其次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关系入手,指出两者是密切相关、同向共进 的,并不是对外部排斥的;最后从当

11、今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入手,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致 力于团结和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并不是所谓的矛盾体。(5)同则相亲。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之间有着共同的血缘、地缘、文缘和共同的民族认同而多 元一体,团结友善、融合发展;异则相敬,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各民族之间虽存在差异性,但 能相互尊重,继往开来;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交错互动,开放包容、共同发展。(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 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 料内容,

12、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述类文本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 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 些论证方法,做好选项和文章观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 分析材料的行文脉络,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归纳。(5)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 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 文本,自己发挥。“规范

13、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69.【答案】C、C、【解析】(1) A. “暗示了他朴实憨厚的性格特征”错。他的穿着和“干裂的嘴唇”源于生活环境 和长途跋涉,和性格没有关系,选项过度解读。B. “他的表演便轻松自如渐入佳境了”错。原文为“带着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的局促,孙长宁开始 了演奏”,一开始还是有局促之感,并没有“轻松自如”。D. “由近及远,传达出他再次回到森林的期盼”错。文章只是呈现梦境里出现的声音,是虚写, 不能体现“由近及远”;梦境里的场景,都是孙长宁生

14、命中印象深刻的事物,对他有较大影响, 梦的内容表明他对那片森林及相关人物热爱,不能表明他期盼再次回到森林。故选Co(2) C ”预示着孙长宁美好的人生前景”错,白桦林即森林,白桦林养育了孙长宁,梁启明在白 桦林里把自己的音乐才华转移给了孙长宁。白桦林对孙长宁意义重大,但不能预示孙长宁的人生 前景。故选C。(3)从结构看,小说主要内容写了孙长宁考试的前后过程,以孙长宁的赶考为主线,其间侧面交 代了梁老师教授孙长宁音乐并鼓励他来北京,梁启明对孙长宁的音乐和人生的启蒙为暗线。小说 设置了明暗双线结构来叙述故事。从情节设置看,小说设置了伏笔、照应。“从敞开的心扉里,他看见了一个没有在这个考场上出 现的

15、人,一个优美而高尚的灵魂。那人和这少年一同在倾诉着对光明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对 生活的热爱”“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引起了教授的联想。他又想起了那个好像在哪见过似的 装长笛的盒子”“那飘飘渺渺、若有若无的呼唤一下子变成了鲜明而生动的形象,站在教授的眼 前。难道真的是他?难道这个少年是他的学生”,围绕孙长宁、梁启明和傅涛的人物关系设有多 处伏笔,“那个装长笛的盒子不知为什么引起了教授的注意。盒盖左上角的护皮脱落了好像 在哪里见过这个盒子似的”,长笛盒盖的出现为下文揭开梁启明的身份埋下了伏笔;“他想起梁 老师在弥留的时刻对他说过的那些话。不,不能走!必须把梁老师没有说完的话,没有做完的事, 一生一世

16、地、永不松懈地继续下去”,“朦胧中,梁老师弥留之际的话萦绕耳际:总有一天, 春天会来,花会盛开,鸟会啼鸣。等到那一天,你到北京去。那里,一定会有人帮助你继续完 成,两处“嘱托”前后照应。从叙述语言看,“孙长宁觉得”,“傅涛教授却早已”,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叙事视 角;“就是这七个人,已经是难分高低上下,让教师们一个也舍不得丢下啊! 一股热乎乎的激流, 冲击着每一个教师的心!教师们不由得同意了这个顽强的孩子”“教授被深深地感动了。从敞开 的心扉里,他看见了一个没有在这个考场上出现的人,一个优美而高尚的灵魂。那人和这少年一 同在倾诉着对光明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没有一个人愿意扰乱这

17、些旋律在大 家心里形成的感觉一一干净的、纯洁的、向上的感觉”,文中多有作者自我感情的强烈渗入,使 笔下人物获得了礼赞式的描绘。从叙述顺序看,综合运用多种叙事顺序。小说以孙长宁赶考事情发展顺序展开内容;在顺叙的同 时,“无涯无际的森林山脚下那像童话中的小木屋小屋顶上积着厚厚的雪,从凝结着冰 花的小窗里透出了温暖的灯光”,文中插叙了对故乡森林景色的描写,是插叙;文末“朦胧中, 梁老师弥留之际的话萦绕耳际:总有一天,春天会来,花会盛开,鸟会啼鸣。等到那一天,你 到北京去。那里,一定会有人帮助你继续完成,通过梦境补叙了孙长宁与梁老师初见时 的情景,是补叙。(4)小说中每一个人物身上都闪现着人格的魅力:

18、“必须把梁老师没有说完的话,没有做完的事,一生一世地、永不松懈地继续下去。他叉开两腿, 比以前更牢地钉在那里,孙长宁考试迟到了,但为了实现梁老师的遗愿,他克服困难,争取到 了机会,孙长宁坚定而执着;“总有一天,春天会来,花会盛开,鸟会啼鸣。等到那一天,你到北京去。那里,一定会有人帮 助你继续完成”,梁老师在森林里写曲子,“严格而正规的训练”孙长宁,并鼓励孙长宁去 北京,梁启明“才华横溢、勤于事业、忠于理想”,有信念有追求;“傅涛教授却早已忘记了自己应尽的一个主考教师的责任,仿佛在参加一个精彩的音乐会似的, 神情恍惚”,傅涛教授同意迟到的孙长宁考试,对美好的音乐满怀热爱,最后把他带回家,傅涛 教

19、授友善,对音乐充满热爱;七个考生一致力争让孙长宁演奏并一致认为他才应该是第一名,诚挚而无私。这是一群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的人,即使身处逆境,也坚守信仰,克服一切困难去奔赴目标, 他们真诚待人,心灵纯粹,他们的言行会触动读者对干净、纯洁、向上等美好品质的向往与追求。答案:(1) c(2) C(3)设置了明暗双线结构。本文是以孙长宁的赶考为主线,以梁启明对孙长宁的音乐和人生的 启蒙为暗线来叙述故事的。设置了伏笔、照应。如围绕孙长宁、梁启明和傅涛的人物关系设有 多处伏笔,长笛盒盖的出现为下文揭开梁启明的身份埋下了伏笔,两处“嘱托”前后照应。虽 然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叙事视角,但多有作者自我感情的强烈渗

20、入,使笔下人物获得了礼赞式的描 绘。综合运用多种叙事顺序。在顺叙的同时.,文中插叙了对故乡森林景色的描写,文末通过梦 境补叙了孙长宁与梁老师初见时的情景。(4)小说人物身上无一不闪现着人格的魅力:孙长宁的坚定和执着、梁启明的信念和追求、傅 涛教授的友善和热爱、七个考生的诚挚和无私。他们对事业的追求、对理想的忠诚和对生活的 热爱,会触动读者对干净、纯洁、向上等美好品质的向往与追求。(1)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 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 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

2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叙述视角和人称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小说,结合具体内容 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特色评价的鉴赏评价能力,答题时要抓准评价点,结合文本赏析。 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1 .分析人物形象: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通过人物的外貌、 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提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2 .刻画人物的手法:正面、直接描写,如肖像、神态、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等。对 比、衬托或烘托。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或烘托。1014.【答案】C、C、【解析】 “凡上书谏正”大意是“凡是上书提出意见的”,句

22、意完整,在“正”后断开;“臣 贵有词”和“主肯能改”句式对称,应在前后断开,在“臣”前“词”后断开。综上断句的三处 为:EIMo译文:凡是上书提出意见的,一般我都采纳,臣子贵在能直谏,君王贵在能改正。(2) C “意思不相同”有误,“从容讽谏”大意是“措辞得体,借此以言彼”,“然皆祖屈原之 从容辞令”大意是“但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二者意思相同,都是“含蓄委婉” 的意思。故选:Co(3) C. “不能置臣子于险地”错,原文为“光禄卿张猛进日: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 圣主不乘危,广德言可听”。意思是“光禄卿张猛说:我听说如果君王圣明,那么臣子就会 忠直。乘船危险,过桥安全,

23、圣明的君王不会冒着无谓的危险,薛广德的意见可以采纳,只 是说圣明的君王不会冒着无谓的危险。(4)正:匡正;不:错误;有所言:说出这样的话。译文:你们能够匡正我的错误吗?为什么 就说出这样的话来,太没有道理了。忧危:忧患危难;任贤:选举贤才;受谏:接受谏言。译文:观察自古以来的帝王,在忧患危 难的时候,能够选举贤才接受谏言。(5)从原文太宗所言“朕今欲向九成宫,亦非小,宁可遣魏征出使?朕每行不欲与其相离者,适 为其见朕是非得失”可知,他认为魏征可以看到自己的错误,匡正自己的是非得失。对于太宗的 心理的疑问魏征能为他释疑,替他排忧解难。答案:(1) EIM(2) C(3) C(4)你们能够匡正我的

24、错误吗?为什么就说出这样的话来,太没有道理了。观察自古以来的帝王,在忧患危难的时候,能够选举贤才接受谏言。(5)能匡正太宗是非得失;能为太宗排忧解难。参考译文:贞观八年,太宗准备派遣各道黜陟使,畿内道这个地方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太宗亲自确定, 询问房玄龄等大臣说:“这个地方的事务最为重要,谁可以担当这个重任? ”右仆射李靖说:“畿 内道的事务重大,非魏征不可。”太宗神情严肃地说:“我如今要到九成宫去,这也不是小事, 怎么可以派遣魏征出使?我每次出行都不想与其分开,实在是因为他能够看到我的是非得失。你 们能够匡正我的错误吗?为什么就说出这样的话来,太没有道理了。”于是命令李靖担任关内道 黜陟使。

25、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过去到怀州去,有人上书说:为什么总是差遣山 东的劳工到宫里修造苑囿呢?当今劳役之重,似乎和隋代不相上下了。怀州、洛水以东,百姓已 经苦不堪言了,而皇上还时常到那里去打猎,真是一个骄奢的君王啊。今天皇上又到怀州来打猎, 皇上已经听不进忠言了。 一年四季出行打猎,是古代帝王常有的礼数,今日我到怀州,对老百 姓不会带来一丝一毫的干扰。凡是上书提出意见的,一般我都采纳,臣子贵在能直谏,君王贵在 能改正。但如今这样的诋毁,像是在诅咒我啊。”侍中魏征上奏说:“朝廷广开言路,所以上书 提意见的人特别多。陛下亲自批阅奏书,有时希望臣子的意见可以采纳,这是侥幸大胆上书的人 能够陈

26、列陛下他们浅见的原因。臣子向国君提意见,必须言语委婉,措辞得体,借此以言彼。汉 元帝曾用醇酒去祭祀宗庙,想从便门出去,再乘楼船到宗庙。御史大夫薛广德挡住汉元帝乘坐的 马车摘下官帽说:陛下应当从桥上经过,如果陛下不听臣的话,我就自刎,让我颈中的鲜血玷 污你的车轮,陛下就进不了宗庙了。,汉元帝很不高兴。光禄卿张猛说:我听说如果君王圣明, 那么臣子就会忠直。乘船危险,过桥安全,圣明的君王不会冒着无谓的危险,薛广德的意见可以 采纳。汉元帝说:开导别人不应该像这样吗!于是就从桥上经过。从这点看,张猛可以算 是正直的大臣劝谏君王啊。唐太宗听后非常高兴。贞观十五年,唐太宗问身边的侍臣:“守江 山是难还是易?

27、 ”侍中魏征回答说:“很难。”唐太宗说:“选拔任用贤才,接受谏言,就行了, 有什么难的? ”魏征说:“观察自古以来的帝王,在忧患危难的时候,能够选举贤才接受谏言。到了天下太平的时候,一定会懈怠政务,使直言进谏的人变得谨慎恐惧,这样日复一日,就会使 国家灭亡。古代圣人居安思危的原因,正是因为这啊。国家太平无事却要国君心怀忧惧,难道不 难吗?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与一词多义,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

28、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 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 息,仔细概括。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 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 “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

29、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 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 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 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 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1516.【答案】B、【解析】(1)B. “苦不堪言的伤感场景”错。诗句意思是看到故人眼睛一亮,表达故人相见的惊 喜之情境。故选Bo(2) “十年作吏仍糊口”,诗

30、人从政十年,生活上也仅仅能糊口度日。可知诗人为官清廉。“冷眼尚堪看细字”,诗人视力衰退、生活艰难,屡遭挫折,但仍安贫乐道,用心读书。可知诗 人刻苦求知。“白头宁复耍时名”,诗人已经年老体衰,还是像以前一样追求名望,积极进取。可知诗人积极 上进。答案:(1) B(2)为官清廉。诗人从政十年也仅仅能糊口度日。刻苦求知。诗人虽然屡遭挫折,但仍安贫 乐道,用心读书。积极上进。诗人虽然仕途坎坷,身体衰颓,但仍追求名望,积极进取。(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 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 诗歌

31、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人形象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 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理解诗歌的方法:(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 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 理解诗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 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

32、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 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 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17.【答案】【小题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小题2】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小题3】日月照耀金银台,日月忽其不淹兮【解析】故答案为:(1)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重点字:睦)(2)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重点字:楫)(3)日月照耀金银台 日月忽其不淹兮(重点字

33、:耀)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 (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 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 现代”审思方式、价值评判标准、文化话语,把中华民族共同体“传统一现代”的历

34、时性文化构 建与世界各民族共时性的文化互鉴有机结合起来。包容开放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的空间向度。在中西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时代境遇下, 中华民族正在从空间向度上构建起包容开放的共同体文化,努力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代性文化 建构来丰富人类现代性的文明内涵,进而提升各族人民对“共同体”的价值归属。当下,西方国 家仍掌控着文化博弈的主动权,文化冲击、价值渗透从未间断,他们试图凭借话语优势竭力维持 世界文化交往的“中心一边缘”结构。事实上,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世界各民族文化在同一空 间交错互动、融合共享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系统作为独特价值标 识,理应在平等的文化交往中得

35、到尊重,在求同存异中达到彼此交融与理解。(摘编自张九童、邹广文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向度) 材料二:在关于共同体的理论研究中,有些西方学者认为存在一个“共同体团结悖论”:共同体是一种内 部包容和外部排斥相结合的矛盾体。这些人认为:共同体是有边界的,共同体对内标榜的一切价 值都无法推广到共同体之外;而且,往往正是在捍卫这些价值的名义时,不同共同体之间才会发 生持续的争夺和对抗。这样看来,似乎如椰威学者斯特杰诺的观点:”共同体内部的团结在一定 意义上具有对共同体外部成员的排拒和不团结的指向。”正是基于“共同体团结悖论”的民族国 家利益观,一些西方学者对我国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

36、民族共同体建设” 产生了曲解和误读。“共同体团结悖论”真的必然存在吗?中国提出建设“两个共同体”的主张,即对内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依据“共同体团结悖论”的论断,建设这两个共同体似乎是相互矛盾的,这无疑是来自对司空见 惯的盘剥、抑制、打压他国,只求自身发展的“某国优先”模式的归纳。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密切相关、同向共进的。秦刚在接受美国多家主流媒体采访时表示:竞争 不是举击比赛,而应该是赛跑,双方相互促进,都发挥出最佳水平。世界银行2022年年度报告:帮助各国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指出:俄乌战争迅速引发了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来欧洲最大的难民危机,同时对全

37、球粮食安全、能源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造成了严重 冲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流行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表明,人类在病毒面前是命运相连 的整体,中国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重要国家,力所能及地为世界抗疫提供医疗物资等,都是对人 类命运共同体稳定与发展的贡献。当前,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基本国情,秉承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写成“使”。18.【答案】智求圆以成才,行有方以立身 求学立身,人生大事,不可不慎思也。为学做事, 忌求近功,要成才须有周密之思考;行者有方,立身有矩,要修身当有道德之准则,人生之规矩。 以此为之,方能德才兼备,立身成才,青春无悔。流量时代,名利诱人,难免有求学者心浮

38、于云端,脑悬在空中,做学问总是浅尝辄止,稍有 收获便急于向人炫耀,不求真,不务实。自以为已经建起了知识的高楼大厦,实际上不过是小小 的空中楼阁,禁不起一点点风雨的考验;亦有求学者陷入物质洪流、名利漩涡,把金钱当作衡量 万物的唯一标准,视规则如无物,甚至不惜触碰法律红线,难免烈火烹油、一时热闹,最终声名 狼藉、潦草离场。为学者,当自觉抵制外界诱惑,严谨治学,严于修身,成大才,做大事。智当求圆,心思缜密,是我们探寻先贤智慧的重要条件。可上九天遨游,可下五洋捉鳖。我们惊叹于嫦娥探月的浪漫,好奇于蛟龙探渊的神奇,却忽 视了这成功背后是无数次试验论证,是无数次推演计算。绝不可有丝毫纸漏出现,绝不能带着任

39、 何问题上天,呕心沥血,精益求精,若没有一股子“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气,若没有“面壁 十年图破壁”的钻研劲,又何来今日科研成就喷薄而出、造福人类社会的繁荣景象?行而有方,立身以正,是我们迈向光明未来的关键因素。为人秉大义,立节不沽名。总有人喜欢追捧“金钱至上”的观念,总有人热心虚名浮利的追 逐,流量明星偷税漏税,知名网红践踏法律,著名大V屡屡翻车,人们的价值观也遭受到一次次 冲击,让人忍不住想问:“黑红”真的是值得夸耀的“红”吗?淄博烧烤的持续火爆给出了不一 样的答案。很多人以为淄博的火爆不过是一阵风,很快就会过去,不留痕迹,而淄博用全城商家 守规矩、全民一心迎来宾交出了一份惊艳的答卷。很多

40、人这时才恍然大悟,面对滚滚而来的利益诱惑,原来还可以坚持有底线、守规矩、严修 身这一选项,原来“长红”才是真的“红”。只是我们曾经被眼前的诱惑蒙蔽了双眼,让我们误 以为那是世界的全部。智求周密,行有规矩,是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志不坚者智不达,行不方者必有亏。也总有人为我们提供榜样典范、道德标杆,名校毕业的 黄文秀舍弃留在大城市的机遇献身于扶贫工作,学有所成的颜宁舍掉留在国外的优越条件毅然归 国投身医学。她们用绚烂的青春故事向我们诉说,要有造福一方的本领,更要有奉献这片大地的 赤子之心。“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不论是对圣贤学问的孜孜不倦,还是对心中道德准则的不断叩问, 都是我们人生旅

41、途的必修课。方圆之间,无穷智慧,唯有时时躬身自省、审视内心,方能不断翻 越一座座山,看见不一样的风景。【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这是一道典型的二元关系型作文题。这次作文题非常平稳,几乎是命题作文了。明确地给出了两个关键词“方”“圆”,并明确指出 了 “圆”的内涵是“周密”,其意义在于避免“细漏百出”;又指出了 “方”的内涵是“规矩”, 行有方,是立身之道。最后一句话进行总结,说明方圆蕴含无穷智慧,二者可结合来写作。显然,这两个关键词并不对立,而是青年学子立身成才的两个重要因素,也并无高低之分、主次 之分。因而,我个人建议考生平等对待二者,并尽量建立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要成长成才,既 要有周

42、密的学识智慧,更应有一身正气的修身意识。所以,“方与圆”只是表面的对立,实则辩证统一。当然,对于“方”与“圆”都要化实为虚, 进行引申理解。如“方”,可想到人品的方正,不同于流俗的君子风范,但“方”也可能是不知 变通、格格不入;“圆”,意味着圆熟、机变、灵活,但也可能演变为没有原则,老奸巨猾。然后思考如何在“方”与“圆”中达到一种平衡,那就是“外圆内方”,既有原则,又能灵活变 通;还可以分析何时必须“方”,何时应当“圆”。总的来说,这次作文是考生们非常熟悉的给定两个关键词的写作方式,且思维含量不是很深,考 生应该是比较从容的。因此,这次作文语言的文采、结构的清晰、逻辑的流畅、卷面的整洁等方 面

43、对于成绩的影响就比较明显了。擅长遣词造句和书写好的同学或许能有更明显的优势。参考立意:“方”的境界与“圆”的智慧。为人处世应外圆内方。方圆之间,智慧人生。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 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 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 衔接

44、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 性。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 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 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 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 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1920.【答案】对铁路建设项目工程按设计完成且质量合格、

45、设备安装调试完毕且质量合格进行 全面检查确认的过程、【解析】(1)画横线句语病有二:一是结构混乱,“有利于长三角与大湾区的南北贯通带来益处” 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去掉“带来益处”;二是搭配不当,“福厦高铁的修建,将成为的重 要组成部分”主语和宾语不搭配,成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是福厦高铁,应该把“的修建”去掉。故 可修改为:福厦高铁将成为我国高速铁路网中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长三角与大湾 区的南北贯通。(2)文中与“静态验收”相关的内容是“静态验收是高速铁路竣工验收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工程 建设、系统设备等的第一次全面“体检”。铁路部门在这一过程中将检查确认工程按设计完成且 质量合格,设备安

46、装调试完毕且质量合格”。首先明确下定义的公式为被定义的种概念=种差+属概念。种概念为“静态验收”,由“铁路部门 在这一过程中将检查确认工程按设计完成且质量合格,设备安装调试完毕且质量合格”推出属概 念为“过程”。然后找出种差,即“检查确认工程按设计完成且质量合格,设备安装调试完毕且 质量合格”。综合以上信息可确定出答案为:(静态验收是)对铁路建设项目工程按设计完成且 质量合格、设备安装调试完毕且质量合格进行全面检查确认的过程。注意要以单句的形式,以“静 态验收是”的句式来表达,最后注意字数要求。答案:(1)福厦高铁将成为我国高速铁路网中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长三角与大湾区的南 北贯通

47、。(2)(静态验收是)对铁路建设项目工程按设计完成且质量合格、设备安装调试完毕且质量合格 进行全面检查确认的过程。(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学生要明确病句的类型,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句子成分的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修改。(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给概念下定义的能力。解答时,要筛选相关信息,再概括作答。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 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 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

48、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改正语段中的病句;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考查考生在一个语段中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试题材料可 以来自于考生所学教材,也可来自于课外生活。2123.【答案】(1)此处是消费者对“零添加”的看法,和后文为转折关系,结合后文“零 添加并非事实”“或多或少含有添加剂”可知,消费者对“零添加”的看法是没有任何添加剂, 应填“就是食品中没有添加剂”。结合后文“其实,衡量食物的营养、安全和美味”可知这是在谈衡量食品是否安全的条件,结 合“并非只有统天然一个标准”可知此处是有些人以纯天然为标准,故填“纯天然的才是最好 的”。结前文“肉毒杆菌可以产生肉毒素,毒性强于砒霜”可知,此处危害人体健康的是肉毒素,应 填“会产生肉毒素”。(2)甲:语境说不法厂商把并非食品添加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