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小农生产调研报告两份.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9261553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小农生产调研报告两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乡镇小农生产调研报告两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镇小农生产调研报告两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小农生产调研报告两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乡镇小农生产调研报告两份乡镇小农生产调研报告两份 本文关键词:小农,两份,乡镇,调研报告,生产乡镇小农生产调研报告两份 本文简介:2022乡镇小农生产调研报告两份【2022乡镇小农生产调研报告1】XX县委、县政府要仔细实行中心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深化贫困区域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接着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完善粮食平安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障制度,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提高农夫乡镇小农生产调研报告两份 本文内容:2022乡镇小农生产调研报告两份【2022乡镇小农生产调研报告1】XX县委、县政府要仔细实行中心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

2、面深化贫困区域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接着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完善粮食平安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障制度,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提高农夫人均纯收入,全面推动富强、文明、和谐、华蜜新汤原建设步伐,力争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腿。一、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状况XX县仔细实行省市有关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夫持续增收的会议和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大对农业的爱护力度,克服低温、洪涝灾难困难,稳定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夫持续增加收入,全面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2022年全县

3、农业总产值实现621436万元,比上年增长17.8%;粮食总产量达到857536吨,比上年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408元,比上年增长15%。综合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状况,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新特点:1、优,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优。以促进农夫增收为核心,优化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变更单纯依靠种植业增收的老习惯,加快牧业、水产、劳转、扶贫等产业发展,强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速度。2022年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进一步调整农业种植业内部结构,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两增(水稻、玉米)一降(大豆)”新结构,全县水稻发展到85万亩。全县超额造林绿化7788公顷,绿化村屯68个,实现林业增加值4209万元,

4、比上年增长15.9%;以奶牛、生猪为重点的畜牧业生产加快发展,2022年全县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66404万吨,比上年增长0.4%;水产品养殖水面扩大、品种增多,产量提高,2022年全县水产品产量达到7750吨,比上年增长7.9%。2、强,农产品加工转化实力强。以拉动内需和企业复原性增长为重点,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依靠水稻、玉米、大豆等优势主导产业为骨干实施名牌资源融资发展战略,增加企业创新和抗风险实力。全县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已发展到32户,农林畜产品加工业逐步壮大,佳原乳业、硕业乳业等龙头企业规模和辐射带动实力增加。全县牛奶产量810186吨,水稻加工实力达到431958吨

5、,比上年增长75.9%;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基地,突出地方特色,形成产业经营优势,带动经济快速发展。2022年全县新增奶牛2106头,生猪出栏109万头,生产乳制品1840吨,被国家列入生猪调出大县行列、生猪良种补贴县和省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重点县。3、快,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快。以拉动内需和企业复原性增长为重点,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带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2022年以佳明乳品和硕业公司为主的龙头企业的形成和发展壮大,带动全县以奶牛为主的牧业生产的发展,全县奶牛存栏达到31932头,比上年增长6.1%;2022年以四海公司为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建设以奶牛、生猪为重点的

6、畜牧业基地,牧业生产快速发展。2022年全县牧业增加值达到106566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大牲畜存栏86073头,比上年增长3.0%,生猪存栏达到476151头,比上年增长8.7%;羊存栏达到108292头,比上年增长0.1%。实现渔业增加值6773万元,比上年增长10.9%。4、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施强。充分利用国家和省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扶持和资金投入政策,重点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努力建设高产稳产农田。2022年全县主动争取资金4亿元,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完成引汤灌区续建、汤旺河灌区渠首改造、新兴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抓紧

7、改造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建设,完成了“节水增粮行动”和香兰、成功一镇一乡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启动了成功、汤旺、竹帘高标准农田建设,主动向上争取大型农机建设,2022年全县已组建千万元以上的农机合作社2个;新增大中型农用机械2101台(套),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0万千瓦。5、好,新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好。加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以农业技术推广、优良种子繁育、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销售为重点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坚持为农夫供应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农夫种植业经济效益。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区作用,全县建设2个水稻、3个玉米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面积5万亩,辐射面积51.7万亩。坚持农业标准

8、化,实行科学种田,新建智能化水稻催芽育秧基地4个、大棚500栋。推动汤旺有机水稻产业园区建设,整体流转土地2万亩,全县共流转土地34万亩。完成了18个村扶贫开发整村推动任务。新增省级新农村五星级村2个,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二、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存在的问题和缘由XX县现代农业综合开发进展态势良好,但根据全国、省和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还必需醒悟地相识到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困难多变,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产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有的地方新型工业和立县主导产业停留在口头上,缺乏当前和长远整体发展规划,没有细化现代农业发展实施方案,现代

9、农业整体发展不快,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较差,没有实现农村经济效益目标。2、农业发展速度仍旧滞后。地方龙头企业较少,形不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模式,无公害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较为滞后,没有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发展速度是比较缓慢的。3、农夫持续增收仍旧困难。有的地方农夫增收渠道狭窄,年轻力壮的人一般外出打工,在家搞产业的多数是老人和妇女,农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生产效益还是不够好的。4、农业科学探讨水平较低。农业技术推广虽然取得很大成果,但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支撑力度不够,存在农业推广体制不活、学问老化、手段落后的问题,严峻影响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夫增收幅度还是

10、比较小的。5、农业基础设施仍旧薄弱。有的地方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农村投资的主体农夫收入水平较低,加之贫困县域财力惊慌,扩大再生产实力有限,对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够,抗御自然灾难实力较弱,农业遭灾就大幅度减产。产生这些问题的缘由许多,但归纳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旧,就是思想观念陈旧。有的人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存在因循守旧、满意现状的思想,求稳怕乱、眼界不宽,现代农业发展经济环境还不优。2、少,就是发展措施较少。有的地方农业发展措施较少,存在总量偏小,存量不活、增量不足、结构不优的问题,现代农业主导产业不发达。3、慢,就是产业园区发展慢。有的地方农业产业项目规模小,数量也比较少,缺少拉动力

11、较强的经济增长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滞后。4、松,就是领导抓得松。有的领导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以及消极腐败现象,经济结构调整不好,对现代农业发展抓得不紧,致使经济效果不够明显。分析这些问题和产生问题的缘由,必需明确现代农业发展必需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即:现代农业基础最须要加强,现代农业发展最须要扶持,现代农夫增收最须要加快,进一步增加发呈现代农业的增加责任感和使命感,快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接着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快现代农业经济的稳定协调快速发展。【2022乡镇小农生产调研报告2】调研组召开座谈会,听取自治区工信委、农业厅、林业厅、商务厅、水产畜牧兽医局等部门有关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的汇报。现

12、将调研状况报告如下:一、主要成效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十二五”时期提出农业产业化“十一百零一千万”行动安排,“十三五”初期印发关于打造农业千一百零一亿元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的看法,确定了农业产业化“339”工作目标,重点做强蔗糖、畜禽、速丰林3个千亿元产业,壮大粮食、水果、蔬菜3个五一百零一亿元产业,培育桑蚕、油茶、优势水产品、花卉、草食动物、中药材、非粮生物质能源、奶水牛、农业生态旅游9个一百零一亿元产业。依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主动制定各项详细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我区农业产业化取得长足

13、发展,为推动我区现代农业发展、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应、促进农夫增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十三五”农业产业化目标有望较好完成。(一)优势产业稳步发展。一是传统产业稳步发展。2022年粮食单产实现连续3年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创15年来最高水平;糖料蔗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居全国第一位;木薯产量占全国的73%以上,居全国第一位;香蕉、荔枝、龙眼产量居全国其次位,蔬菜产量居全国第五位,肉类和水产品产量居全国第八位;森林覆盖率达62%,居全国第三位,木材产量占全国的31%,居全国第一位。二是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蚕茧产量占全国的45%以上,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位。截至2022年底,累计建设休闲农业景点和

14、农家乐旅游点3730多个,接待游客3600多万人次,产业总收入148.3亿元。森林旅游2022年实现产值200亿元,成为林业第三产业最大的增长点。三是优势产品、优势产业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近年来,我区加快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步伐,通过培育龙头企业集群、拓展产业链条、打造区域优势品牌,促进了特色优势产业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目前,全区拥有2个国家级和7个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的带动下,我区养殖业初步构建了“四带四区”的发展格局。(二)产业经营组织不断壮大。截至2022年底,全区共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6377个,销售额2239亿元,相当于2022年全区农林牧渔业产值

15、的60%。一是龙头企业不断壮大。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从2022年的1180家增加到1596家,增长35.3%。其中,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31家,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210家,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1010多家,初步构建起重点龙头企业梯队。龙头企业已成为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火车头”,农业产业化“339”工程确定的15个产业,都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二是农夫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蓬勃兴起。截至2022年底,全区农夫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85万家,出资总额221.8亿元,实有成员超过76万户;全区家庭农场发展到2000家。(三)产业带动农夫增收实力增加。各地不

16、断探究产业带动农夫增收的有效形式与途径,努力把经营组织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起来,带动农夫增收。一是通过订单关系带动农夫增收。各地主动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形式,经营组织与基地农户签订产品保价收购合同,并为基地农户供应生产资料扶持、技术指导等。2022年全区龙头企业订单带动农户300多万户,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比如,广西雄达米业有限公司实施“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每年为4万多农夫增收5000多万元。二是通过出租方式的土地流转关系带动农夫增收。截至2022年底,全区累计流转面积678万亩,占农户承包地总面积的20%以上。在土地流转总面积中,出租

17、方式占60%以上。广西金穗集团每年支付土地流转金6000多万元,发放农夫工工资4573万元,基地农户增收显著。三是通过入股方式的土地流转关系带动农夫增收。南丹县巴平村小规模探究了农户土地入股公司的模式,经营组织和基地农户按股分红,增收激励机制更加充溢活力。(四)农产品质量平安得到较好保障。农业部2022年例行监测状况表明,我区蔬菜样品合格率为96.7%,水果样品合格率为90.0%,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2022年对餐饮服务环节农产品抽检,我区猪肉、鸡鸭肉和牛羊肉合格率为96.79%,鱼虾、贝类合格率为88.34%。近年我区没有发生过大的农产品质量平安事故,农产品质量平安为

18、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顺当举办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都得益于农产品质量平安监管制度、监管实力和认证等方面的完善提高。一是在监管制度方面,农业部门监管机构已实现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水产畜牧兽医部门监管机构已实现自治区、市、县、乡四级覆盖,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二是在监管实力方面,农业部门检测机构已实现自治区、市、县、乡四级覆盖,并建立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平安监控信息系统,实现了全区各市县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数据数字化管理、网络化传输、实时性监测。水产畜牧兽医部门已建成自治区、市、县三级检测体系,检测体系逐步完善。三是在认证方面,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记农产品的“三品一标”认证取得

19、较好成效。截至2022年底,全区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325个,绿色食品162个,有机食品58个,地理标记农产品43个。(五)农产品流通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农产品市场网络逐步完善。目前,我区已基本建成以大型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中小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为支撑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体系。乡镇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步伐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逐步建立。二是农产品产销地对接、农超对接取得较好成效。自2022年我区被列为“南菜北运”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省区以来,共建设24个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项目、6个农产品销地交易配送专区项目、10条产销商流链条,基本建成“南菜北运”产销链条。主动引导大型连锁超市与农产

20、品产地建立长期、稳定的选购关系,有力地促进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直供直销。三是农产品展销、促销活动非常活跃。自治区和各地通过举办“广西特产行销全国”系列促销活动和建设广西特产展销中心等方式,较好地向外界推销我区的农产品。各地还利用电子商务等新型销售经营手段促进产品销售。据统计,2022年我区电子商务成交额2101亿元,相比2022年的1266亿元增长65.9%,增幅高出内地平均水平40多个一百零一分点。广西容县平原农牧有限公司通过淘宝店销售沙田柚等产品,网店年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万元。二、主要问题和困难近年我区农业产业化虽然实现了较快发展,但与发达省区相比、与中心提出的农业现代化要求相比,仍差距

21、不小,集中表现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仍较弱小,优势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带动农夫增收难度仍较大等。(一)龙头企业规模小,抗风险实力不强。一是知名大企业少。我区缺少领军全区甚至全国现代农业的大企业,目前仅有1家企业产值过101亿元,1家产值超50亿元。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的龙头企业较多较大;欠发达地区产业开发难度较大,龙头企业较少较小。三是抵挡自然、市场和政策风险实力弱。企业以传统种养居多,基地设施化水平不高,产业链短,不具备核心竞争力,不驾驭行业话语权,易受自然灾难、价格波动、政策变动的影响,如近年的禽流感致使一批养殖企业始终在逆境中艰难求存。(二)知名品牌少,市场认可度不高。一是特色

22、产品品牌少。很多特色产品有口碑无品牌,特却不优,如我区的柑橘、沙田柚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在区内虽知名度较高,但由于缺少品牌,出到区外就少有人知晓。二是品牌不突出。已形成品牌的产业,同质产品多,众多中小品牌混杂发展,如我区蔗糖产业虽占据全国半壁江山,但101多家糖厂各自为战,没有一个品牌能打响,连广西人都说不出本土糖品牌。相较于已在全国打响的“四川泡菜”、“贵州茶叶”等品牌,我区目前尚无区域性、行业性的统一大品牌,产业优势没能很好地转化为市场效益。(三)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带农增收力度不大。一是农业“接二连三”不足。与农业产业配套连接的加工、流通、餐饮服务业等没能同步协调发展,特殊是精深加工严峻滞

23、后,我区蔗糖、桑蚕、果蔬等多个主导产业优势突出,但以销售原料或初加工产品为主,产业大却不强。蔬菜采后处理加工率仅15%,水果初加工率不到20%。田阳小番茄今年不好卖,没有加工做保障,只能大量烂在地里。二是带动农户增收实力不够强。企业与订单农户之间主要是简洁的买卖关系,合作层次仍较低,农户增收空间较小。以水产畜牧业为例,我区水产畜牧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结方式中,合同(含订单)方式占65.3%,合作方式占16%,股份合作方式占5.2%,其他方式占13.5%。(四)企业融资难,产业生产要素流失较严峻。一是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多数龙头企业贷款需求缺口较大,企业贷款利息基本在7、8厘,有的甚至在一分以上;

24、企业大多只能贷到短期借款,手续繁琐,而且越急需资金周转就越难贷款。二是财政扶持相对较少。自治区农业产业化专项从2022年至今都是每年5000万元,而2022年全国省均产业化专项已达1.3亿元,市、县资金扶持力度更弱,不少市每年至多支配二、三一百零一万元。三是征地用地难。农业企业难以拿到足够指标,甚至拿不到指标,而且征地手续多审批慢。四是人才和技术缺乏。缺少各类高水平的经营管理和科技研发人才,企业和产业发展缺少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造成以上问题和困难,有我区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较薄弱、近年国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内外市场波动加剧等客观缘由,也有主观上的缘由,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思想相识不到位。

25、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农业产业化相识不深刻。首先是没有充分领悟新时期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意义,对农业产业化在扶贫增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相识不足,定位高度不够,推动措施不力。其次是对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相识不足,对农业多功能和一二三产业融合了解不多,重生产轻加工,满意于鲜销、卖原料,片面追求扩大生产规模。二是缺乏科学规划和落实。自治区和大多数地方都没有制定特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缺少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长远谋划和有效政策;一些地方即便有规划也因缺少详细工作方案和责任分工,可操作性不强。已有的资金、土地、水电、税收等扶持政策,因一些部门服务龙头企业意识不强

26、,造成落实不到位。三是体制机制不够健全。首先是农业产业化管理体制不顺,产业化强调产加销一体化,目前我区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销售职能分别划归农业、工信和商务部门,造成产加销脱节。其次是考核机制不健全,目前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的考核没有设置发展产业化指标,没有形成工作督促力。再次是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对完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缺少监督,在总结和探究推广新模式方面阅历不多。最终是农村改革滞后,推动土地流转进度仍较慢,制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发展。四是服务保障跟不上。首先是企业问题解决难,企业反映心声的机会少,对企业问题解决没有跟踪落实。其次是市场信息服务不足,缺少刚好反馈价格信息、预警信息等的综合

27、信息服务平台,市场引导不够。再次是技术支撑体系不强,在统筹构建科技服务平台和推动行业重大技术攻关方面措施不力。最终是金融保障服务不足,贷款担保体系尚未健全,农业项目见效慢风险大致使商业银行放贷谨慎。农业保险推广慢,目前我区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针对甘蔗、水稻、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公益林、商品林,其它产业保险推动较慢。三、几点建议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今年的中心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心一号文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良好机遇。我区要根据中心的决策部署,围绕做强做大我区农业优势产业,促进农产品加工、流通以及产品质量提升,努力把广西打造成国家热带亚热带特色农业示范区、生

28、态循环农业引领区、以冬季蔬菜为主的农业开发区、打造外向型农业发展先行区和热作农产品贸易中心,全力做好农业产业化工作。为实现上述目标,建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强化以下6个方面:(一)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高相识。要精确把握中心对新形势下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从全局的高度仔细领悟发展我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一是要确立农业产业化的重大战略地位。要坚固树立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夫的观念,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夫增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切实把发展农业产业化列上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产业化工作,深化探讨并刚好解决好

29、产业化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推动产业化有突破性的发展。二是要树立全产业链观念。农业产业化是产加销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等服务业是增加产业化效益的关键环节,只有产业链各环节都同步协调发展,农业产业化才能有大发展。当前重点是要树立长远发展意识,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战略突破口,主动发展与加工、流通、配送等相配套的服务业,努力打造全产业链、价值链,推动上中下游产业有机连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科学做好专项发展规划。自治区、市、县三级要把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仔细做好“十三五”时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一是要谋划好产业布局。要立足当地区位优势和资

30、源特色,大力培育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重点把农产品加工、冷链仓储、市场流通布局到优势产区,推动企业集聚、产业集群,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格局,形胜利能互补、分工协作的完整产业体系,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二是要做好关联目标相互连接。制定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要注意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土地利用、城镇化、扶贫等发展规划相连接,推动各种要素有机结合、各项工作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更深层次的作用,实现农业产业化与经济社会建设同步快速发展。三是要落实责任分工。要依据规划内容制定配套的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专项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要确立工作目标,细化详细工作及进度,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监督措施,切实

31、提高发展规划的可操作性。(三)完善推动产业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理顺农业产业化管理体制。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并借鉴有关省的做法,调整有关工作职能,建议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农产品加工职能统一归口到农业产业化工作机构,推动产加销协调发展。二是完善领导考核奖惩机制。在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市、县以及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所在地,将产业化工作和发展成效列入主要领导考核及县域经济考评体系,并增加考评权重。三是完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和支持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多形式联合与合作,主动探究带动农户面更广、农企共同增收更显著的新模式。加快探究推行农户土地入股模式,让农户获股份分红,与公司形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

32、体。大力推广规模化经营模式,让农户既获地租,又转变为产业工人获工资收入。结合创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在示范区开展新型利益联结机制试点工作,推动示范区的产业化经营先行示范。四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主动探究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中介机构等,促进土地流转规范化、网络化、开放化、多元化,满意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需求。(四)强化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服务。一是建立领导挂钩服务企业和政策落实督查制度。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市、县和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所在地政府主要领导要挂钩帮扶本地主导产业的领军企业,努力做到“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切实帮助解决产业和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每

33、年由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工作机构开展产业化扶持政策落实状况督查,针对产业化经营组织反映突出的问题,联合有关主管部门开展专题调研,拿出解决方案,并对问题解决进行跟踪。二是引导打造大型企业、优势企业。通过资金奖补、挂钩服务等措施,引导行业领先企业采纳兼并重组、股份合作等方式整合资源,争取发行企业债券或上市融资,加快培育我区标记性大企业、优势企业。三是强化技术支撑体系。搭建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各类科研机构开展常态化合作的大平台,支持产业化经营组织和科研机构联合开展行业重大技术攻关,以高新技术引领和推动农业产业化更大发展。加快完善引进人才的政策措施,由自治区统筹引入高级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四是建设服务“三

34、农”信息平台。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国的农产品供求、价格信息和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刚好有效指导产业化经营组织调整生产经营。建议由自治区农业部门牵头建设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的广西农产品电商平台,将全区优势特色农产品“一网打尽”。接着支持各地围绕本地主导产业、特色风俗等,举办形式多样的农产品节庆活动和展示展销,通过拓展农业产业的文化内涵,助推产业知名度提升。五是加快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主动争取和充分利用好国家和自治区配套的保费补助,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牵头带动订单农户投保,扩大保险覆盖面。在大力推动灾难险的同时,依据我区实际探究设立产量险、价格指数险等,进一步增加风险保障实力。(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35、一是切实加大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各市、县要加快设立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每年各级财政要依据经济发展水平适当增加产业化专项。对自治区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要完善核准扶持机制,适当削减扶持前置条件和降低扶持要求,适当向欠发达地区企业倾斜;要强化资金扶持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定的重点扶持导向要保持3至5年不变,符合重点扶持导向的重大项目要连续扶持3至5年,提高扶持的有效性。要加大贴息扶持力度,撬动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产业化经营。二是抓好涉农资金整合扶持。进一步整合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涉农发展资金,在不变更资金运用渠道、审批权限和各记其功的前提下,集中投入自治区确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

36、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自治区层面要统筹策划一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产业化项目,主动争取国家各部委的大力扶持。三是引导和激励社会资金投入。首先是深化政银企合作,推动金融机构创新支持方式,推行授信贷款,探究土地承包经营权、活物动产和经济作物将来收益权抵押贷款等;加快完善贷款担保体系,探究建立由财政注资的自治区农业产业化担保基金,为自治区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和示范合作社供应贷款担保。其次是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引导和支持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及小额贷款组织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自治区适时探究成立政策性农业投资公司。再次是大力引进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抓住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机遇,依托中国农业产

37、业化龙头企业协会等平台,主动策划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和投资机构来我区投资发展。(六)抓好农产品质量平安监管。一个质量问题足以击垮整个区域、整个行业,要以最严格的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平安。要全面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平安监管工作的看法,推动我区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上新的台阶。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平安监管。引导和督促产业化经营组织建立健全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全面建立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实行产地环境、投入品运用、生产、加工、流通等全程监控,树立广西农产品生态、优质、平安的形象。要强化多部门合作的监管机制,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

38、、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平安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二是加大对不合格农产品查处力度,加强联合执法,督促生产者履行主体责任;开展农产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实行“黑名单”制度,凡列入“黑名单”企业,刚好在社会上曝光,一律不得享受扶持实惠政策。三是主动打造广西大品牌。完善争创名牌的激励机制,主动开展“三品一标”等各项品质认证和规范化管理认证等,促进特色产品品牌化经营。加快创建区域性大品牌,引导和支持行业领先企业强强联合,整合行业品牌资源,推出全区统一的行业品牌,建议先行打造广西蔗糖、广西丝绸、广西三黄鸡、广西中草药、广西富硒产品等大品牌,自治区层面要通过媒体宣扬、展会展示、营销网点布局等造势助推。第21页 共21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