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汇编.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9261118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183 大小:7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大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3页
温州大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州大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大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汇编.doc(18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温州大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汇编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二一五年九月目录环境规划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1环境经济学理论课教学大纲7环境专业前言讲座理论课程教学大纲15清洁生产教学大纲21生物监测教学大纲26环境地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33环境毒理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40环境工程仪表与自动化理论课教学大纲47环境规划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51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56环境评价理论课程教学大纲58环境生态学理论课教学大纲64环境生物技术理论课教学大纲83环境专业英语理论课教学大纲92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课教学大纲95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09电工电子学教学大纲111环境微生物

2、学理论课教学大纲122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131环境监测理论课教学大纲139环境监测实验实验教学大纲147环境信息系统理论课教学大纲154环境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大纲158环境学概论B教学大纲166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171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178环境规划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 :环境规划学 (Environmental planning)课程代码:122110901L学分/总学时:3/48开课单位: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面向专业: 环境科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环境规划学是环境科学专业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环境规

3、划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工作流程和主要方法,为学生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及继续深造打好专业基础。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环境学概论,生态学,环境监测,环境化学,自然地理学,环境工程学,环境评价,环境经济学和环境统计学等课程。三、课程基本要求环境规划学内容丰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有系统性又突出重点地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环境工程等已修课程的基本知识,以提高本课程教学效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环境规划的类型、特点、任务、发展现状、主要理论基础和典型环境规划案例;2、理解并掌握环境规划学的主要内容、工作流程和关键技术要求;3、掌握环境调查

4、、环境预测和环境决策的技术方法四、学时分配 章节内 容课内理论学时数课外学时数第一章绪论21第二章环境规划学基础理论41第三章环境规划内容308第四章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104考试20总课时48五、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 绪论(2学时)目的要求 了解环境规划的特征、作用和任务、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掌握环境规划的概念和类型。教学内容第一节 环境规划概念、分类和地位一、环境规划的概念二、环境规划的类型三、环境规划的地位第二节 环境规划特征、原则和任务一、环境规划的主要特征二、环境规划的原则三、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第三节 我国环境规划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一、我国环境规划发展历程二、我国环境规

5、划发展现状三、我国环境规划发展趋势和展望 重点难点一、环境规划的类型二、环境规划的主要特征第二章 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4学时)目的要求 了解生态产业学理论;掌握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概念、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人地协调发展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 环境系统、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一、环境系统二、环境容量三、环境承载力第二节 协调发展、复合生态系统和空间结构理论一、协调发展理论1、提出背景2、基本观点3、协调发展理论和环境规划的关系二、复合生态系统理论1、内涵2、复合生态系统结构3、复合生态系统功能4、复合生态系统特点5、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环境规划的关系三、生态产业学理论1、产业生态系统2、产业生态学原则

6、3、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学的关系重点难点一、协调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实现原则二、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特点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30学时)目的要求 了解环境预测的类型和方法、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效应调查内容方法;掌握环境规划目标、指标、环境特征调查方法、环境功能区划、环境预测和环境规划编制程序。教学内容第一节 环境调查、评价和预测一、环境特征调查1、调查方法2、调查内容二、环境预测1、概念2、预测依据3、预测类型4、预测内容5、预测方法5、预测结果分析第二节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一、环境规划的目标1、概念2、特点3、基本要求4、类型5、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6、确定环

7、境规划目标常用的方式7、实例规划目标二、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1、概念2、内涵3、原则4、类型5、实例规划指标第三节 环境功能区划一、环境功能区划概念二、环境功能区划目的三、环境功能区划依据四、环境功能区划内容五、环境功能区划类型六、水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七、环境功能区划实例第四节环境规划方案生成、决策和实施一、环境规划方案的定义二、环境规划方案类型三、环境规划方案实例四、环境规划方案生成1、环境规划方案设计2、环境规划方案优化五、环境规划编制程序重点难点一、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二、环境预测结果分析三、环境功能区划四、环境规划方案设计第四章 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10学时)目的要求 了解环境规划决策

8、过程、大气污染预测方法;掌握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水污染源、水环境质量、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预测方法和环境规划决策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环境规划常用预测方法一、社会经济发展预测1、人口预测2、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测3、能耗预测二、大气污染预测1、源强预测2、环境质量预测三、水污染预测1、水污染源强预测2、环境质量预测四、固体废物污染预测五、噪声污染预测第二节 环境规划的决策分析一、环境决策概述1、环境决策过程2、环境规划决策特征3、环境规划决策分析二、环境规划决策分析方法1、单目标决策分析方法(1)环境费用效益分析(2)数学规划方法2、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1)概念(2)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方

9、法重点难点一、弹性系数法预测工业耗煤量二、水环境质量预测模型三、基于线性规划的单目标决策四、基于矩阵法的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六、使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教科书:环境规划学郭怀成 主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参考书:(1)区域环境规划方法,刘天齐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2)水环境评价与规划,陈晓宏等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3)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技术指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4)城市环境规划,徐肇忠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七、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实现全部教学网络化,为学生提供自我学习平台。2、开展启发式教学,通过课堂提问等方式增强教学互

10、动,引导学生自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八、课外学习要求课外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各章节课外学习内容,由学生自主收集相关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并制作学习成果汇报ppt,每章节选择其中一小组进行汇报,学生质疑、教师进行点评,汇报成果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九、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课程考核成绩由四部分构成,即课堂考勤,占10%;课堂提问,占20%;课堂讨论,占10%;期末考试,占60%。 十、其它说明 无编制人: 崔灵周 审核人: 181环境经济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学 时:32学时学 分:2学分 考核方式:考查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前修课程:环境学概论建设开课学期:

11、第7学期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环境经济学的内容、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目前中国在经济转型时期的环境问题,特别是环境经济政策的分析、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经济政策以及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估。二、课程基本要求环境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与其他课程的重复,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有系统性又突出重点地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环境学的基本知识有关知识,以提高本课程教学效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知识;2、理解环境经济学

12、的基本理论;3、掌握环境经济学的方法和应用;4、掌握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5、掌握环境经济政策的分析、制定与评估。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章节标题学时数第一章绪 论2第二章经济学基础知识及其在环境经济学中的应用4第三章环境经济系统2第四章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4第五章环境影响的费用效益分析6第六章环境经济投入产出分析4第七章环境经济问题分析6第八章环境经济政策4合计48四、使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使用教材:环境经济学,李克国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2主要参考书: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马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中国的环境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王华东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

13、997 环境经济学与政策,美汤姆.惕藤伯格著,朱启贵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中国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计量实例与理论研究,徐嵩龄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五、教学方法与考核1.教学方法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开拓和获得知识的能力,在内容的讲授上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深入浅出,举一反三,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多种形式(适当的自学,适当的学生参与式教学,比如环境经济学问题分析这章可采用学生参与式教学,由学生主导的课堂教学)、多种手段(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视频教学、网上问题答疑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地方特色,联系

14、温州和浙江的实际,讲授课程。2课程考核方法平时作业和课堂讨论(30%),期末考试(70%)或学期末论文考核等考核方式均可。 六、大纲正文第一章 绪论(2学时)目的要求 了解环境经济学有关概念和环境经济学的若干重大课题,熟悉环境经济学建立和发展,掌握环境经济学的含义、任务和内容。教学内容第一节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环境经济学对象、性质和作用一、对象二、性质三、作用第三节 环境经济学的任务与内容一、任务二、内容第四节 环境经济学的若干重大课题 重点难点一、传统经济学面临挑战二、环境经济系统三、环境经济学的含义第二章 经济学基础知识及其在环境经济学中的应用(4学时)目的要求 了解经济学研究

15、的内容、分类和分析方法,理解经济学的定义;掌握需求和供给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熟悉需求函数、需求曲线、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掌握市场均衡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均衡价格的变动; 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分类和分析方法,理解经济学的定义;掌握需求和供给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熟悉需求函数、需求曲线、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掌握市场均衡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均衡价格的变动;了解生产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的生产函数和生产利润最大化原则;了解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和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掌握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了解福利经济学的概述,熟悉影响经济福利的因素和帕累托效率的政策意

16、义,理解补偿原则和次优理论,掌握经济效率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掌握环境质量的需求与供给。教学内容第一节 经济学概述一、经济学的定义二、经济学的分类三、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四、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第二节 市场均衡理论一、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市场均衡理论第三节 生产理论一、概述二、生产利润最大化第四节 消费者行为理论一、概述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三、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四、无差异曲线分析五、消费者均衡第五节 经济效率理论一、 福利经济学二、 经济效率的实现三、 补偿原则和次优理论重点难点一、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者均衡)二、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三、机会成本 四、市场均衡理论五、补偿原则和次优理论六、

17、消费者均衡七、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第三章 环境经济系统(2学时)目的要求 了解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和分类,掌握环境与经济关系的分析方法;了解循环经济在国内外的实践,理解循环经济的定义和理念,掌握循环经济的内容、模式和对策教学内容第一节 环境经济系统概述一、环境经济系统组成二、环境经济系统的分类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第二节 循环经济一、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二、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三、循环经济的模式四、循环经济在日本的实践五、循环经济在中国的实践六、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第三节 节约型社会一、 建设节约型社会 促进可持续发展二、 案例专题环境与经济协调研究重点难点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二、循环经济的原则三、生态足迹

18、第四章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4学时)目的要求 了解环境价值的构成,熟悉环境资源价值理论,掌握环境资源的定价的方法;了解三效益协调理论的概述;了解资源最优配置的有效的条件,掌握外部性的定义、分类、环境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和科斯理论;掌握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教学内容第一节 环境资源的价值理论一、环境资源价值理论二、环境价值构成三、环境资源的定价第二节 三效益协调理论一、三效益二、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第三节 外部性理论一、外部性的定义二、外部性的分类三、环境外部性与最优污染水平四、 环境外部性对资源配置影响五、外部性、产权和科斯定理六、 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内部化案例专题环境外部性的纠正思路 重

19、点难点一、外部性的后果低效的资源配置二、庇古税三、排污权交易和自愿协商制度(科斯手段)四、边际机会成本法五、效用价值论第五章 环境影响的费用效益分析(6学时)目的要求 了解费用效益分析的产生与发展和基本原理;掌握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概念与步骤;掌握环境影响的费用和效益评价技术直接市场法;掌握替代市场法和意愿调查评估法;解固体废弃物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计算方法和参数的选择;了解费用效果分析的概念和案例;掌握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计算方法和参数的选择;理解环境问题引起的经济损失计算的案例;理解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局限性。教学内容第一节 费用效益分析的理论基础一、费用效益分析的产生与发展二、费

20、用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第二节 基本概念和步骤一、几个有关的基本概念二、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步骤第三节 环境影响的费用和效益评价技术一、直接市场法二、替代市场法三、意愿调查评估法四、评价方法的选择 第四节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局限性一、水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二、大气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三、固体废弃物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四、森林资源破坏引起的经济损失第五节 实例分析一、 中国的环境污染损失二、 长江三峡工程分析的实例三、 宁波和苏州环境污染损失分析四、 沈抚污灌区费用效益分析五、 重庆市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六、 浙江省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七、 辽宁省固体废物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八、 大连市城市噪

21、声污染损失估算第六节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局限性一、生态系统复杂性所带来的挑战二、经济理论问题所带来的挑战第七节 费用效果分析一、费用效果分析的概念二、某火力发电厂费用效果分析的实例重点难点一、贴现率二、替代市场法和意愿调查评估法三、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四、旅行费用法五、内涵资产定价法六、机会成本法第六章 环境经济投入产出分析(4学时)目的要求 了解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特点和产生与发展,理解静态投入产出表基本表式与结构,掌握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了解投入产出表编制的方法,理解投入产出模型的几个基本假设,掌握静态投入产出模型中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模型能够求解

22、的条件。教学内容第一节 投入产出分析原理一、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二、静态投入产出表基本表式与结构三、静态投入产出模型四、投入产出表编制的方法第二节 案例专题农业生态系统经济能值投入产出分析重点难点一、投入产出的分类二、静态投入产出表基本表式与结构三、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四、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第七章 环境经济问题分析(6学时)目的要求 了解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掌握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问题研究定量与定性的方法,提高学生查找、阅读文献书籍总结概括的能力,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参与教学活动兴趣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熟悉环保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掌握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相关内容,提高学生

23、查找、阅读文献书籍总结概括的能力,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参与教学活动兴趣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内容第一节 贸易与环境一、贸易与环境的关系二、绿色贸易壁垒第二节 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问题一、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问题研究定量二、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问题研究定性第三节 环保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一、现状二、对策第四节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对策 重点难点一、绿色贸易壁垒二、BOT第八章 环境经济政策(4学时)目的要求 了解环境经济手段的类型、环境经济政策的特点、环境经济政策的组成,理解环境经济政策的定义,掌握环境经济政策的一般形式、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环境

24、经济政策的类型;了解发达国家的环境税的现状。了解排污收费制度的演变历程、我国和浙江的生态环境补偿政策,熟悉排污收费的作用,理解排污收费制度与命令控制政策的比较,掌握排污收费的理论模型、社会收益最大化的条件;了解排污权交易制度,熟悉排污权交易的结构和实行排污权交易的条件,理解排污权交易制度理论基础和排污权交易制度的评价,掌握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基本机制、环境补贴和保证金-返还系统。教学内容第一节 环境经济政策概述一、定义二、环境经济政策的特点三、环境经济政策的一般形式 四、环境经济政策的组成 五、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 六、环境经济政策的类型 七、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条件 八、中国的环境经济政策 第二

25、节 环境税和金融政策一、发达国家的环境税二、环境税的效果分析三、环境税设计的基本原则四、中国的环境税收政策五、信贷政策六、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第三节 排污收费和生态补偿费一、排污收费的理论模型二、排污收费制度的演变历程三、排污收费的作用五、中国的排污收费制度六、中国的排污收费标准七、社会收益最大化的条件八、我国的生态环境补偿政策九、浙江省的生态环境补偿政策第四节 排污许可证交易、环境补贴和保证金-返还系统一、排污权交易制度简介二、排污许可证交易的理论基础三、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基本机制四、排污权交易的结构五、 实行排污权交易的条件六、排污权交易制度的评价七、环境补贴八、保证金-返还系统 重点难点一、环

26、境税二、环境补贴三、排污许可证交易的理论基础四、保证金-返还系统七、其它说明1、在授课中,以教材为主,辅以其他参考书以及最近该学科的研究成果;2、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授课章节的学时安排上,可作适当调整;3、根据学生先修课程的内容及掌握情况,在具体章节的重点及难点上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4、根据学科自身的发展特点,在实际授课中适当增加当前该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方向及出现的新问题,以弥补教材内容更新慢的缺点。5、第七章推荐主讲教师采用学生参与式教学。6、成绩比例可按学校要求和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环境专业前言讲座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环境科学专业前沿(Forward co

27、urs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speciality)课程代码:122111201L课程学分:2课程总学时: 32学时面向专业:环境科学专业课程性质:选修开课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使用教材:自编教材、国内外有关文献、研究报告先修课程:环境科学导轮、环境化学、环境监测、工业生态学、环境生物、环境毒理学等课程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解环境科学近年的研究动态、研究热点,并针对目前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结合工程技术实例,讲解目前利用工程技术手段改善环境以及节约能源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环境问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农业革命以前。在农业革命以前,人与自然的关系曾经历了一次历史性的

28、大转折。这次大转折的标志是能够利用“制造工具用的工具”,其中,最重要的工具是火。据我国科学家考证,在元谋人遗址中有大量的炭屑、烧骨等遗迹,这是人类最早使用火的证明。这说明,大约在170万年前,人类就开始利用火。由于能够利用火这一体外能源,人类结束了自然奴隶的历史,由被动适应环境转向主动改造环境,开始了征服自然、驾驭自然的艰难而漫长的历程。伴随着火的利用和工具的制造,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就出现了。一些学者认为,在史前社会,许多大型哺乳动物的灭绝,如美洲野牛绝迹可能与人们过度狩猎有关。旧石器时代晚期。猛犸象、披毛犀的消失,也可能是同样的原因所致。不过,在农业革命以前,人口一直

29、是很少的,人类活动的范围也只占地球表面的极小部分;另一方面,从总体上讲,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力还很低,还只能依赖自然环境,以采集和猎取天然动植物为生。此时,虽然已经出现了环境问题,但是并不突出,地球生态系统还有足够的能力自行恢复平衡。所以,在农业革命以前,环境基本上是按照自然规律运动变化的,人在很大 程度上仍然依附于自然环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科学专业的前沿知识和国内外环境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有所了解,提高学生跟踪本学科研究前沿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选课建议该课程是为环境科学专业四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建议学生除了课堂听讲外,还需阅读环境科学的中外文资料。 四学时分配 章节标

30、题课内学时数课外学时数理论授课实验(或实践)第一章绪论 环境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及相关热点问题介绍4第二章全球变化的热点问题、影响及研究对策40第三章中国近海海洋环境变化、成因及影响4第四章绿色建筑零能耗建筑及建筑绿化400第五章海洋酸化、中国近海藻华及其危害、海洋环境监测方法及环评报告4第六章五水共治与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处理技术4第七章液体废弃物、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方案及新技术4第八章温州本地水污染现状、调查案例分析及相关方案的设计400五课程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 论目的要求1了解环境科学前言的目标任务2了解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及前言问题3了解环境科学研究及应用的发展方向。教学内容一、环境

31、问题的发生、发展、挑战二、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难点、时代要求三、环境科学研究方法、理论、最新研究成果的在各领域的应用。重点难点: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新理论和新方法在环境领域的应用。第二章 全球变化的热点问题、影响及研究对策目的要求1了解全球变化的概念、背景及主要类型2 了解不同类型全球变化的起因、发展过程、联系3了解不同类型的生态学影响、生物学影响以及与环境科学的联系教学内容一、全球变化的主要类型、提出背景二、不同类型全球变化的起因及联系三、了解不同类型的生态学影响、生物学影响以及与环境科学的联系四、结合本学院研究优势,重点介绍全球变化对水环境及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重点难点不同类型全球变化的起

32、因、相互联系以及对环境科学学科的影响。第三章 中国近海海洋环境变化、成因及影响 目的要求1了解中国近海的海洋状况、海洋环境所面临的问题2了解海洋环境变化与全球变化的关系3了解海洋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4 海洋环境变化所引发的环境科学研究热点问题教学内容一、近海海洋环境特点、环境问题诱发因素、现状二、海洋环境变化所导致的生态后果及可能修复手段重点难点海洋环境的特性、环境灾害诱因、生态后果、恢复技术。第四章 绿色建筑零能耗建筑及建筑绿化目的要求1 了解绿色建筑出现的时代背景和意义2 了解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3 了解零能耗建筑的设计理念4了解建筑绿化的景观价值和实用价值5了解零能耗

33、建筑、建筑绿化的关键技术及优缺点。 教学内容一、绿色建筑的时代背景与要求二、零能耗建筑的关键技术和设计理念三、建筑绿化的关键技术和景观价值四、现有绿色建筑技术手段的局限性。 重点难点1零能耗建筑的设计理念与关键技术2 建筑绿化的关键技术与局限性。第五章 海洋酸化、近海赤潮及其危害、海洋环境监测方法及环评报告目的要求1了解海洋酸化的背景及危害2了解中国海域富营养化进程及现状3了解不同海区的赤潮发生时间、规模及赤潮种的变化4了解人类在克服或延缓这两种海洋灾害是所采取的手段及面临的困境。5 了解海洋灾害的调查方法。教学内容 一、海洋酸化的背景及生态危害二、赤潮发生背景、研究现状、危害、不同海区的差异

34、三、海洋环评的方法及环评报告 重点难点海洋酸化背景危害、不同海区赤潮及赤潮种的差异、海洋环境评价方法第六章 五水共治与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处理技术目的要求1了解浙江省五水共治的时代背景、目的要求2了解五水共治的主要内容3 了解黑臭河道污水治理的主要技术及优缺点4 了解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处理的设计理念、关键技术及局限性教学内容 一、 五水共治的背景、要求、具体内容二、 河道污水治理的常用理化方法及生物方法三、生活污水就地处理技术重点难点1 河道污水治理的常用方法及各自的局限性2 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处理的关键技术第七章 液体废弃物、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方案及新技术1、以马来西亚棕榈油生产废水的处理为例,讲

35、述液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案、流程、效果及相关技术2、以上海交大餐厨垃圾的处理为例,讲述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案、工艺流程、处理效果及相关相似技术1、液体废物的处理方案及相关技术2、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案及相关技术目的要求1了解液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案、流程、效果及相关技术2了解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案、工艺流程、处理效果及相关相似技术 教学内容 一、以马来西亚棕榈油生产废水的处理为例,讲述液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案、流程、效果及相关技术二、以上海交大餐厨垃圾的处理为例,讲述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案、工艺流程、处理效果及相关相似技术重点难点液体废物的处理方案及相关技术、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案及相关技术第八章 温州本地水污染现状、调查案

36、例分析及相关方案的设计目的要求1温州本地五水共治过程中的案例分析2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要求3了解常用数据分析方法及软件应用4了解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途径及其在水环境中的分布和转移 教学内容 一、温州本地五水共治过程中的案例分析二、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要求三、了解常用数据分析方法及软件运用四、解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途径及其在水环境中的分布和转移重点难点解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途径及其在水环境中的分布和转移、常用数据分析方法及软件运用。六、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根据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在介绍环境科学研究热点、研究历程、不同研究方向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解决问题的理念方法。并采用经典案例介绍国内

37、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贯彻少而精教学理念,力求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应用的相互结合,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强调师生的互动式、讨论式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上讲台等为辅进行启发式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我创新和开拓的能力。同时,强调素质教育,在专业教育的同时进行人文教育和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七. 作业、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 考试方式: 1.教学环境及方法 课堂讲授、播放视频、查阅文献相结合2.考察方式 本课程的为考查课程:重点考查日常到课情况和查阅文献的能力,提交一篇背景设置要求的设计报告。编制人: 马增岭、 审核人: 年 月 日清

38、洁生产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名称):清洁生产 (Cleaner Production)课程代码:122110701L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 时:32学时(总学时32,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课0学时)学 分:2学分(总学分2分,其中理论2学分、实验课0学分)考核方式:考查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前修课程:高中生物建议开课学期: 第7学期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课程性质:清洁生产是环境科学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选修课程,主要研究清洁生产的实施和指标体系及其应用,以清洁生产为基础的生态工业与循环经济理念原理和方法及清洁生产审计。课程目的:清洁生产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初步掌握清洁生产的基础知识

39、和基本理论,对清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应有较全面的掌握,为实际工作中进行清洁生产审计打下基础。课程任务:使学生掌握清洁生产审计,清洁生产指标体系,企业清洁生产的实施及技术实例,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工业生态学,学会运用相关知识和理论来解决环境问题思维和方法。二、课程基本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涵义是:知道是指对清洁生产理念的认知。理解或了解是指清洁生产涉及的概念、原理的说明和解释。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分析企业清洁生产状况,并能够开展CPA技能。学会是指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知识和技能任务。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40、章节标题课内学时数课外学时数理论授课实验(或实践)第一章清洁生产绪论2第二章清洁生产概念与推进2第三章清洁生产理论基础与产业生态10第四章清洁生产指标与标准4第五章清洁生产审核4第六章重点行业清洁生产4第七章案例与法律法规4考查与总结2总 计32四、使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清洁生产导论张天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参考书:污染预防和削减手册1998 走向清洁生产世界银行集团联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编写,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组织编译.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12 五、教学方法与考核1.教学方法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使用,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

41、的学习积极性,将环境管理学多学科融合的特点展示给学生,以吸引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2课程考核方法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参与式和合作性教学(30%);期末小论文(70%)。学生要参与式和合作性教学内容。 小论文评定标准:0-60 不符合小论文要求60-65 基本符合要求,错误较多,内容不完整,格式问题多,文献问题多等65-75 能找出比较严重性的错误,内容不全面,有部分跑题。75-85 比较全面,文献没有达到20篇,主要内容,重点有所遗留。85-100 全面完整的按照课程小论文的要求做。六、大纲正文第九章 绪论(2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清洁生产的历史背景,掌握响应行动,重点掌握末端治理与清洁生产的差异。教学内容第一节 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第二节 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特征一、人口激增二、经济高速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