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太极拳简介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9256368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氏太极拳简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吴氏太极拳简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氏太极拳简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氏太极拳简介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目 录录简介第一部分:吴式太极拳发展史第二部分:吴式太极拳的特点第三部分:吴式太极拳的练法结论 简简 介介 太极拳是我国的瑰宝,是优秀的传统文化,现今已传遍全国,风靡世界,成为亿万人的健身法宝。当前中国流传的太极拳主要有陈、杨、吴、武、孙这五大主流流派,此外还有武当太极、赵堡太极拳等。今天,简介吴式太极拳的特点和习练方法,不是泛指太极拳的特点,而是要把她放到太极拳各流派之中,进行分析比较,从她的发展过程中找出她独具特色的东西,以便习练者掌握其特点,继承她的精华,进而发扬光大。第一部分:吴式太极拳发展史 北京是吴式太极拳的发祥地和重要传播地之一。吴式太极拳和其他拳种一样,有自己的派系源流、继承

2、和发展的过程,在各地民间有广泛的流传繁衍,并且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出现了较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吴式太极拳可分为四个阶段,并有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一、发祥时期(一、发祥时期(1872年年-1902年间)年间)代表人物:满族人全佑,老姓吴福氏。清代咸丰年间,大约1840年后,杨露禅从河北永年来到北京,而后开始在皇宫内教拳。满族人全佑(1834-1902)在旗营当差,从师杨露禅学拳。后尊师命拜杨露禅之二儿子杨班候为师。杨露禅及其三子杨健候所传拳路为大架子,而杨班候所传拳路为小架子。全佑兼得杨氏父子两代之真传。他精心学练,吸收了大架小架之精华,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人称他的拳路为太极拳中架。这就是吴式太

3、极拳最早的雏形。杨露禅 1872年,杨露禅逝世。此后全佑在京教拳。得其真传者有其子吴鉴泉,弟子王茂斋,郭松亭等人。全佑是杨氏所传外姓弟子中武功最高者,以柔化功深著称。全佑于1902年逝世,被后人尊为吴式太极拳之始祖。二、定型成长时期(二、定型成长时期(1902年年-1942年间)。年间)。代表人物:吴鉴泉(全佑之子)、王茂斋(全佑大弟子)。吴鉴泉,名爱绅(18701942)。自幼承家学,以教拳为职业,系吴式太极拳定型人之一(见图一)。1928年民国政府南迁,南方人士邀请王茂斋去南方传艺,王抛不下买卖,于是推荐师弟吴鉴泉南行。吴鉴泉携家眷及数名弟子南下,到上海、南京、长沙等地教拳。他第一个把太极

4、拳带到大江以南,并传播至海外东南亚数国。吴鉴泉(图 一)王茂斋,名有林(1862-1940)。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在北京东城区东四北钱粮胡同开设店铺做建材生意。他是全佑先生的高徒,同为吴式太极拳定型人之一(见图二)。王茂斋在北京广收门徒,并把太极拳推广到山东、黑龙江等地。从三十年代起他就是北方太极拳掌门人。他的弟子有彭仁轩、刘光斗、杨禹廷、修丕勋、曹幼甫等一百多人。吴鉴泉与王茂斋,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在社会武术界造成极大影响,被武术界史称“南吴北王”。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四十年代初期。王茂斋(图 二)三、继承完善时期(三、继承完善时期(1942-1982年间)。年间)。代表人物:徐致一(吴鉴泉

5、弟子)、杨禹廷(王茂斋弟子)。徐致一:代表作有吴式太极拳、太极拳浅说、太极拳图解等书。杨禹廷:他是王茂斋宗师的高足,继承王老宗师的衣钵,继续传承和发扬了吴式太极拳。从学者数以万计。1942年以后的几十年里,徐致一先生主要在南方教拳,代表南派而影响于世。杨禹廷先生主要在北方教拳,代表北派而影响于世。他们在社会上的影响颇大,被武术界和社会人士称作“南徐北杨”。他们作为第三代代表人物当之无愧。四、发展提高时期(1982年至今)代表人物:王培生(杨禹廷弟子)、李秉慈(杨禹廷弟子)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吴式太极拳是武术园地中太极拳的主要流派,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式太极拳经过全佑、王茂斋、吴鉴

6、泉、杨禹廷、徐致一、王培生、李秉慈等著名武术家一百多年的精心研究,千锤百炼,热心推广,已成为世界出名的,有益于人们健康的太极拳流派,是具有健身祛病,益寿延年和独特技击作用的体育运动项目 王培生(1919-2004),自幼衷爱武术,先后师从八卦、弹腿、形意、八极、通背等拳家学拳。十二岁时拜太极拳一代宗师杨禹廷先生为师。他的拳龄七十余载,成为酷爱、深研、传授吴式太极拳的一生。弟子百余人。她学识广博,揽群雄与大冶,推出了三十七式太极拳,还编著有吴式太极剑、太极拳的健身与技击作用、健身祛病锦九段、太极功与推手精要、吴式太极拳诠真等书籍,给太极拳爱好者贡献了宝贵财富。李秉慈(1929-今),十六岁时就跟

7、一代宗师杨禹廷学拳,十七岁时拜在其门下,跟其学练拳、械、推手三十六年之久,深得恩师真传。他还跟武术界前辈史正刚、骆兴武、单香陵、刘谈峰等大师学大悲拳、形意拳、六合螳螂拳、程派八卦掌等武艺。可称集多家武术于一身。1989年以后,李秉慈大师和其师弟翁福麟先后出版了杨禹廷太极拳系列秘要集锦、吴式太极拳拳械述真和他自己编著的吴式太极拳十三式等著作。1997年,他与北京电影制片厂合作录制了吴式太极拳传统套路、竞赛套路、吴式太极剑、刀等四部教学录像片,后又制作成光盘发行于世界各地,为在世界范围推广中华武术,同时推广吴式太极拳起到了促进作用。1995年荣获“中华武术百杰”之殊荣;1997年被评为武术七段,2

8、006年晋升为八段。他的名字早已载入北京市武协的名人史册和国家武术最高名人史册。吴式太极拳门人传承谱系吴全佑王茂斋吴鉴泉南派北派杨禹廷徐致一李秉慈王培生马汉卿李廷海张金玉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二代第二部分:吴式太极拳的特点 吴式太极拳以柔化著称,动作轻松自然,连续不断,循规蹈矩,松静自然,独具静态之妙。拳架虽然小巧,但具有大架功底,又开展而紧凑,在紧凑中自具舒展,不显拘束。推手时,端正严密,细腻熨贴,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吴式太极拳在运动外形上与其他太极拳一样,都是以松、柔、圆、缓、匀为特点,要求动作轻松、舒展、安稳、柔和、缓慢、均匀。而吴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大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又有她自

9、己独秀的芬芳。她的特点又十分突出。下面我具体地分析一下吴式太极拳的特点:一、拳架适中一、拳架适中从动作的大小看,吴式太极拳比杨式、陈式紧凑,比武式、孙式舒展;从架子的高低看,吴式太极拳比陈式、杨式架子高,而比孙式架子低。二、川字步型二、川字步型吴式太极拳对步法要求非常严格,其中有正步正步(见(见图三)图三)和隅步(见图四)之说。所谓正步和隅步是从八卦中引申而来的。正步在四方,即东南西北;隅步走四隅方,即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无论正步还是隅步,要求必须做到左右两脚平行,脚尖朝着同一方向,一前一后,俗称川字步。川字步型在行气时利于肩井穴与涌泉穴的垂对通达,以便上下贯通。正正 面面图三:正弓步搂膝

10、拗步图三:正弓步搂膝拗步背背 面面图四:隅弓步野马分鬃图四:隅弓步野马分鬃三、牮柱式与立柱式身形三、牮柱式与立柱式身形 吴式太极拳在身形上与其他太极拳有明显区别。1、牮柱式身形牮柱式身形:吴式太极拳的弓步要求前腿弓膝,膝尖正对前脚尖,后腿蹬直,尾闾对正后脚跟,上身前倾,鼻尖与膝尖、前脚尖在一条垂直线上;后背与后腿形成一条直的斜线,与地面垂直线呈一定的夹角,如牮柱支撑之势。(见图五)2、立柱式身形:立柱式身形:是指身体重心位置必须与一只脚在一条垂直线上,身体像一根立柱。吴式太极拳的各种式子的重心大多在一只脚上。即重心与一只脚在一条垂直线上。这与其他拳种的三角支架式的身形不同,他们是重心与两脚成三

11、角形,重心三、七分在两只脚上。牮牮柱柱式式立立柱柱式式图图五五:牮牮柱柱式式与与立立柱柱式式身身形形吴式太极拳牮柱式和立柱式的身形,能使运动中的升降、伸屈、旋转等活动,始终保持与重心垂直的位置相结合,使身躯各处都能形成弧形或成螺旋形的运动路线,达到触之即可升降、伸屈、旋转、进退,无须先移位的过渡动作,反映迅速、动作轻灵快捷。身形正,下盘稳,步法才能轻灵,进退才能自如。四、大虚大实四、大虚大实吴式太极拳特别强调虚实要分清。各种式子的重心必落在一只脚上,这只承重的脚要实中再实,承担全部体重;虚脚在则着地不着力,能拿起放下,活动自如。杨禹廷先生讲,吴式太极拳虚实要分清楚,“实要实足,虚要虚透”。这就

12、是吴式太极拳演练中所说的实中实、虚中虚。这种大虚大实的练法与吴式太极拳立柱身形有直接关系。吴式太极拳的重心转换与其他流派有明显不同,是变换于实腿,发劲合于重心腿。吴式太极拳不用转换重心直接提起虚脚上步,这样动作快捷多了。无论进步还是退步,重心转换时先松腰,使实腿重心稳定(叫实中实)后,当虚腿的胯、膝、足各关节虚松之后,及时向前或向后舒伸,以实腿送虚腿,从而达到重心稳定,自然轻灵。五、实脚碾转五、实脚碾转吴式太极拳转身的动作与其他流派不同,是由实脚碾转。吴式太极拳转身动作的旋转腿,即轴心腿都是在重心腿上。转身时重心不变,直接由实脚碾转。旋转时要注意以腰带胯,以胯带重心腿,以腿带膝,以膝带踝,以踝

13、带足而动,要节节贯穿,不可逾越。实际上就是立轴一转而带动躯体转动。动作协调,周身一体,一动无不动。动作要干净利索,不可有一点拖泥带水。六、心静体松,行云流水六、心静体松,行云流水 轻松自然,连绵不断是吴式太极拳的基本特点之一,是练好吴式太极拳的基本要求。“松”是根本,“轻”是入门的方法,是练拳的基础。吴式太极拳的松,指的是每个关节、每块肌肉都要放松,使全身无丝毫僵硬之感。动作要轻,一点都不可用力。练拳时肢体放松,轻松自然、连绵不断,如行云流水。吴式太极拳讲究体松心静,心无杂念,全身松透,静主要是指练拳过程中思想高度集中,彻底清除杂念,身体完全放松,动作沉稳缓慢。身体完全放松是身静的表现,是意静

14、的外在表现。意静是静的最高阶段,才能深入体会“用意不用力”,这也正是吴式太极拳令人喜爱的原因之一。第三部分:吴式太极拳的练法 关于怎样练好吴式太极拳,前辈大师马岳梁先生已做了全面的总结。在心理上的要求:静、轻、慢、切、恒五个方面;落实到身体各部位有七个方面: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松胯、收腹溜臀、尾闾中正、气沉丹田。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吴式太极拳的具体的要求和练法,供大家参考。一、一、循规蹈矩,按部就班 所谓循规蹈矩,主要是指练拳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动作进行,即身形正、步法准。按部就班就是由低级到高级,拾阶而上,循序渐进,不可跳跃。学拳要严格按程序走,不能一年级的学生去学三四年级的课。要

15、由站桩、身法、步法、单式练起,这是打基础,有了一定的基本功,才能盘架子。盘架子也要按步骤进行。第一步是姿势正确;第二步是各式之衔接,练习连绵不断;第三步,练用意不用力,练松柔,练的是轻柔圆活;第四步练习各种劲法;第五步是拆手,讲招法的运用,盘架中练习用意,无人似有人。二、注意身法正确二、注意身法正确 太极拳九大身法: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松胯、收腹、溜臀、头顶悬。如何保证身法正确,关键在收臀。如臀不能收,向外撅出,其他八大身法就都无法实现。在练拳中如果臀不溜,则腰不能松,腹不能收,胸必外张,背不能拔。收臀是吴式太极拳对身形的基本要求。只有收臀才能放松身躯,保持身体的稳定,收臀是九大身法

16、之核心关键动作。三、三、“轻轻”字入手去拙力字入手去拙力 吴式太极拳讲究的是松柔功夫。初学拳者,身体不能放松,打拳时浑身僵劲,使的是拙力,不能实现“用意不用力”。要入门必须经过一个换劲的过程。所以练吴式太极拳要立足一个“慢”字。怎么才能慢下来?从轻字入手,动作轻了,自然就慢下来了。练拳时用拙力就慢不下来,不慢则心不能静,心不静则意不能专,动作不轻不慢,则气不能沉,气不沉则周身不能松静。慢是太极拳练意、练身的关键。在慢中还要做到“内外相合,上下相随”。对内要求精神集中,呼吸匀细;对外要求节节贯穿,完整一气,做到运劲如抽丝。总之,练吴式太极拳必须从轻字入手,心静气沉做好每个动作,日久天长才能练出松

17、柔功夫。四、四、迈步如猫行 练出下盘功夫是学好吴式太极拳的基础。太极拳脚下动作“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抬脚迈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从左弓步变为右弓步,必须严格地按六拍进行。:1、轻提右脚,使脚跟离地约两三公分;2、像抽丝一样,右腿向前运行,使两膝相贴;3、轻轻地迈出右脚,脚跟着地不着力;4、松肩沉胯,右脚放平,身体重心不能前移,此动最难,有人初练时,左腿都会打哆嗦;5、屈右膝重心前移;6、右脚下踩,左脚后蹬,形成右弓步。这就是迈步如猫行的具体练法。五、内外三合练整劲五、内外三合练整劲 太极拳要求劲整,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到达一动而无不动,一合而无不合。通过六合的练习练成周身一家,形成整劲

18、。一般地讲,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也就是意到,气到,力到;外三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外三合称为六合。先从外三合练起,外三合是左右交叉的,左手与右脚合,左肘与右膝合,左肩与右胯合。右三与左三亦然。通过外三合训练使身体动作协调,逐步达到劲整。六、气达四梢出内功六、气达四梢出内功 太极拳理论有四梢之说,四梢分内四梢、外四梢。外四梢指身体之末端,手指、足趾之端。真正四梢是内四梢:发为血之梢;舌为肉之梢;齿为骨之梢;甲为筋之梢。内四梢难成,我们先说气达外四梢:在打拳时,每一定势,竖腰立顶,要气贯手指、脚趾,要到指尖、趾尖,这种方法叫“端引”。所谓“端引”指的是四肢末端的牵引力,即手脚在运动过程中,由末端牵引而出,形成的节节贯通,对接拔长之力。端引是由意念生成的一种牵引力,也是由意念生成的一股气流。气满四梢,练功有成。结结 尾尾 总之,初学太极拳,基础一定要打好,自己闭门造车的瞎练是不行的!一定要有好老师指点才行。练太极拳,就是按照太极拳特有要求,使自己的动作,思维符合太极拳的特性。太极拳不光是头脑明白,更重要的是身体明白。同时,吴式太极拳极为精细,其中很多精髓无法用文字书籍来表达,只有勤加练习、自己体悟才能领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