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悠远 文档编号:9252675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惠安一中、安溪一中高三年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王一腾 审核:蔡东南 林刚明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们不难发现,在艺术创作中,丑成了一个重要的描写对象。照理,丑的东西只能使人厌恶,何以某些丑的东西进入艺术作品,倒给人们带来美感呢?“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王熙凤,其卑污的灵魂难道不让人恨得咬牙切齿吗?为什么读者在手捧红楼梦之际,又会产生“骂凤姐,恨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的心理呢?或者说生活丑怎么会变成艺术美呢?这实际上是一个审丑快感问题。丑作

2、为一种艺术内容是怎样引起我们的快感的呢?这可以从以下三点加以说明:第一,丑是一种背景,用来衬托美的丽质。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艺术中,美的东西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心理学的实验证明,对比效应是人感知事物的一大特征。高个子在矮个子旁边显得更高;白色在黑色包围中显得更白;健美置身于病态旁显得更健美;崇高与卑劣相比较显得更崇高;美与丑相对照显得更美。在我国的古代诗歌中,把丑作为一种背景,用以衬托美的写法,是屡见不鲜的。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沉舟”的死静来衬托“千帆”竞发的生动,以“病树”的病态来衬托“万木”争春的壮美。生动因有死

3、静相与共而显得更生动,壮美因有病态相陪伴而显得壮美。这就是说,丑还是丑,但丑作为陪衬而成为美的条件,成为美的一个源泉。这也就是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把阴影掺入光明,把滑稽丑怪置于优美崇高之旁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丑往往比美更能揭示内在的真实,更能激发深刻的美感。丑的对象,其外在的形态对审美感官具有阻拒性,它不会顺利地给人们带来快感。但它却具有一种吸引力,而且促使人们从对象的外在表象中解脱出来,而去关注与追寻对象内部蕴含的意味,这样,丑的对象就给人带来一种更深刻、更震撼人心的美感。而艺术家也就利用“丑”这个特性,用以表现人们的内心世界里最深邃的东西。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有一件欧米哀尔的雕塑,所表现的

4、是一个年老的风尘女子。面容的憔悴,肌肉的萎缩,皮肤的皱纹,表情的悲哀,都令人感到这是一位再丑不过的女人。然而这件雕塑却比无数的美女雕塑更成功。有的评论家在欧米哀尔面前惊呼:“啊,丑得如此精美!”实际上,罗丹的这件雕塑吸引人之处,是超越外在形态的更加深刻的美学意义:罪恶的社会把一个人美好的青春和幸福给毁灭了。正是这种内在蕴含使欧米哀尔显得精美,并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动和深刻的美感。第三,对丑的揭露、谴责和批判,是令人痛快的。艺术既是对客观的反映,同时又是主体的创造。在这种创造中,艺术家的审美理想是一道美的光亮,它可以刺穿丑,使其丑态毕露而被征服。对丑的征服会使人产生胜利感而激起愉悦之情。车尔尼雪夫

5、斯基早就说过:“在滑稽中丑态是使人不快的;但是,我们是这样明察,以至能够了解丑之为丑,那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我们既然嘲笑丑态,就比它高明。”这种以美裁判丑从而激起快感的说法,是解释审丑快感的一种最流行最重要的说法。这是因为“丑的现象本身不会令人高兴。但是痛斥他却真是一件快事啊!这是对丑的谴责,在美的理想之光照射下使人目眩,让丑的劣迹在美面前原形毕露”。在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所作所为,只能引起我们的厌恶。但对她的心狠手辣、无恶不作的揭露、谴责,却使人无比痛快。由此可见,艺术创作中以美裁判丑,是审丑快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童庆炳陋劣之中有至好谈审丑快感,本文有删改)1.下列有关“审丑快感”的表述,不

6、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心理学实验证明,对比效应是人们感知事物的一大特征,审丑快感的产生离不开这种对比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讲,丑可以成为美的一个源泉。B丑的对象的外在形态虽然不会顺利地给人们带来快感,但它能促使人们关注与追寻对象内部蕴含的意味,并给人们带来更深刻、更震撼人心的美感。C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生活中丑的东西进入到艺术作品中能够给人们带来“审丑快感”,这种快感完全取决于艺术家的主体创造。D在艺术家审美理想之光的照射下,丑的东西会原形毕露,这种对丑的征服会让人产生胜利感,从而也就产生了审丑快感。2.下列各项中,不适合用来证明“丑是一种背景,用来衬托美的丽质”这一观点的一项( )

7、(3分)A求美则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求丑则不得丑,不求丑则有丑矣。(淮南子)B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漫兴其五)C贵珠出乎贱蚌,美玉出乎丑璞。(葛洪抱朴子)D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照,要算是大自然给予艺术的最丰富的源泉。(雨果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真正的艺术作品中,丑的对象能转化为美,让人产生兴味盎然、无比震撼的审丑快感,这种快感是美的对象所不能及的。B美与丑是对立中的存在,两者是相反相成的。离开丑孤立地去求美,得不到美;相反,若能把丑置于美之旁,那么美就在对比中显露出来了。C罗丹的欧米哀尔以丑的、病态的形象为题材,其目的不

8、是为了展览丑,而是为了激起欣赏者心灵的震动和深刻的美感。 D“以美裁判丑从而激起快感”之所以成为美学界一种最流行最重要的说法,是因为它较为合理地解释了艺术创作中审丑快感产生的原因。 二、选择题(21分)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B虽趣舍万殊(趋向)顾计不知所出耳(回头看) 不能喻之于怀(明白)旦日飨士卒(犒劳)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盘绕)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安全)C直不百步耳(只是) D相如奉璧奏秦王(进献) 金就砺则利(接近) 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蒙故

9、业,因遗策(继承) 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 圣人无常师(固定的)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谈论)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许) 连辟公府不就(征召)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恨晨光之熹微(天色微明) B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遵守约定)悦亲戚之情话(知心话) 臣等不肖,请辞去(不才)腹犹果然(很饱的样子) 而收系张胜(逮捕监禁)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怜惜养育) 皆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岂敢盘桓,有所希冀(自作主张)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官吏初到任)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供养活着的人)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出使的人) 东割膏腴之地(肥沃)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惧怕) 才能

10、不及中人(平常的人) 愿大王少假借之(原谅)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学习道理)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小人的谗言)古之学者必有师(求学的人) 再拜奉大将军足下(第二次拜)6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何以汝为见 若属皆且为所虏信义安所见乎 大王见臣列观渐见愁煎迫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君既若见录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既自以心为形役A BC D7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此天子气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求人可使报秦者 夫晋,何厌之有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齐谐者,志怪者也 子卿尚复谁为乎大王见臣

11、列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群臣侍殿上者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而莫之夭阏者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君何以知燕王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A/B/C/D/8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北蛮夷之鄙人”中“蛮夷”是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春秋时居民中有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区分。B“徐孺下陈蕃之榻”中“下榻”之说是指东汉名士徐稚的德行为人所景仰,当时豫章太守陈蕃,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因此后人常常把留客

12、住宿叫做“下榻”。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D“履至尊而制六合”中“至尊”是指至高无上的地位,即帝位。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至尊”。9在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面对失控的中国楼市,决策者们不宜首鼠两端,而应果断采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回归,彻底消除房地产市场的投机炒作行为。毕加索的抽象画风格为何引人注目?人们

13、一直对此莫衷一是。即便是同一个欣赏者,在不同时间去看毕加索的作品,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空中喷温水秒变冰雾,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著名词作家阎肃为了创作歌剧江姐,曾亲自到重庆渣滓洞恶劣艰苦的监狱里体验生活,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剖腹藏珠的革命精神。20世纪90年代,文化散文盛行,优秀的历史题材的散文更是卷帙浩繁,使读者既穿越时空走进了遥远的年代,又感受了汉语文章的魅力。当今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添枝加叶,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A. B.

14、 C. D. 10在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打破“亡羊补牢”的思维定式,对待工作既不凑合也不麻痹,恪尽职守,力求做到曲突徙薪。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不管这几种关于美的理解是否得到公认,哪怕略显片面,但对今天而言,都是拨雾见光、探骊得珠而不可或缺的启明星。在国家校车安全立法后,不能因为企业的利益诉求而降低保障生命安全的校车安全技术标准,而企业执行高标准的校车技术标准更是义不容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我国那些百年老店之所以

15、能历久弥新、基业长青,就是因为他们诚实守信,童叟无欺,一言九鼎。为了防御超强台风莫兰蒂,省市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或久假不归现象,确保防御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A. B. C. D. 三、文言文阅读(4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9分)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侍郎国桢从子也。年十四为诸生。御史行部阅武,之焕骑马突教场。御史怒,命与材官角射,九发九中,长揖上马而去。万历三十二年举进士,改庶吉士。居七年,授吏科给事中。东厂太监李浚诬拷商人,之焕劾其罪。寻上言:“今天下民穷饷匮,寇横兵疲。言官舍国事争时局,部曹舍职掌建空言,天下尽为虚文所束缚。有意振刷者,不日生事,

16、则日苛求。事未就而谤兴,法未伸而怨集,豪杰灰心,庸人养拙,国事将不可为矣。请陛下严综核以责实事,通言路以重纪纲,别臧否以惜人才,庶于国事有济。”时朝臣部党角立,之焕廉觚自胜,尝言:“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蝇之附骥,即千里犹蝇耳。”天启元年以通政参议召迁太常少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丁内外艰,家居。当此之时,魏、客乱政,应山杨涟首发忠贤之奸。忠贤恚甚,拷杀涟。由此悍然益诛锄善类。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庄烈帝即位,乃免征,起故官,巡抚甘肃。大破套寇,斩首七百余级,生得部长三人,降六百余人。明年春,寇复大入,患豌豆

17、创,环大黄山而病。诸将请掩之,之焕不可,曰:“幸灾不仁,乘危不武,不如舍之,因以为德焉。”遂不战。逾月,群寇望边城涕泣而去。冬,京师戒严,有诏入卫。且行,西部乘虚犯河西。之焕止留,遣兵伏贺兰山后,邀其归路,大兵出水泉峡口,再战再败之,斩首八百四十有奇,引军东。明年五月抵京师,已后时矣,有诏之焕入朝。翌日又诏之焕落职候勘,温体仁已栖政矣。初,体仁讦钱谦益,之焕移书中朝,右谦益。至是,体仁修隙,之焕遂得罪。之焕虽文士,负材武,善射,既废,无所见。所居县,阻山多盗。之焕无事,辄率健儿助吏捕,无脱者。先是,甘肃兵变,其溃卒畏捕诛,往往亡命山谷间,为群盗,贼势益张。至是,贼数万来攻麻城,望见之焕部署,辄

18、引去。帝追叙甘肃前后功,复之焕官,荫子,然终不召。明年病卒。 (节选自明史梅之焕传)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B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C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D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子是古代亲属称谓,

19、始见于后汉书,唐宋时人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叔父、伯父称为“从父”。B诸生是在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的统称,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进士等。C东厂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明成祖时设立,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明中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常合称为“厂卫”。D荫子指子孙因先代有官爵而受封。明代时文官一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其禄;清代规定“凡官死事者,皆赠以衔而荫其子焉”。1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梅之焕为官正直,敢于直言进谏。东厂太监陷害拷打商人,梅之焕就弹劾他的罪行,不久又上疏皇帝指出国家面临的危机和朝政存在的各种问题。B梅之焕洁身

20、白好,从不拉帮结伙。他认为依附小人的一定是小人,依附君子的未必是君子。附在马身上的苍蝇,即使走了千里路也还是苍蝇。C梅之焕带兵有方,屡败敌寇。他在甘肃任巡抚时多次大败敌军,击毙、擒获很多敌人;晚年废职回家还组织乡勇协助当地官员捉拿强盗。D梅之焕文武全才,最终却被报复免职。当初温体仁攻击钱谦益,梅之焕写信告诉了钱谦益,温体仁嫉恨在心,借之焕保卫京师迟到一事让他停职等候调查。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l)请陛下严综核以责实事,通言路以重纪纲,别臧否以惜人才,庶于国事有济。(5分)(2)诸将请掩之,之焕不可,曰:“幸灾不仁,乘危不武,不如舍之,因以为德焉。”(5分)(二)阅读

21、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6题。(23分)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裁。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守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楼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录功,进右副都御史。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丕扬拒不应。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归。其冬大计京官,言路希居正指劾之。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知府遣吏报御史,吏为虎噬。及再报,则居正已死,事乃解。起应天府尹。召拜大理卿,进户部右侍郎。十五年,河北大饥。丕

22、扬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丕扬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徵派有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召拜刑部尚书。丕扬以狱多滞囚,由公移牵制。议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狱上刑部,次日即详谳大理,大理审允,次日即还刑部,自是囚无淹系。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丕扬奏捕,卒论戍。改左都御史。丕扬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丕扬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而丕扬乞去不已

23、,疏复二十余上。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赠太保。天启初,追谥恭介。 (选自明史孙丕扬传)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8分)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 张居正属为建坊言路希居正指劾之 起应天府尹录功,进右副都御史 次日即详谳大理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 眷遇益隆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5分)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3分)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3分)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4分)四、名

24、篇名句默写(7分)17.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7分)西当太白有鸟道,_ _。(蜀道难)_ _,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_ _,_ _”两句表现了刘裕当年率军北伐收复失地时的英雄气概。琵琶行中描写了琵琶女弹琴的优美动作,先是“低眉信手续续弹”,似述说自己平生的不幸遭遇,后是“_ _”,弹出了当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 _,_ 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五、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目。(11分)怀渑池寄子瞻兄苏 辙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为县

25、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和子由渑池怀旧苏 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注】苏辙,字子由;苏轼,字子瞻。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赴任陕西路过渑池。苏辙送他至郑州,然后返回京城开封,写了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苏轼遂作和子由渑池怀旧与之相和。兄弟二人昔日一同应举,过宿渑池县寺舍,曾在老僧奉闲的僧房壁上题诗。18.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5分)A“曾为县吏民知否”一句写出了自己对兄长苏轼仕途前路的担忧,因此表达心中的感慨。B“共道

26、长途怕雪泥”中“怕”字含有双关涵义,一是人生道路艰难,二是一种无可奈何。C“应似飞鸿踏雪泥”是成语“雪泥鸿爪”的出处,“雪泥鸿爪”用来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D苏轼一诗诗风激越高亢,意境恣逸,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行文有气势,不求工而自工。E两首诗歌一寄一和,既写出了兄弟二人曾经的共同经历,又表现了二人真挚的兄弟情谊。19.宋诗富于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苏轼这首诗是怎样说理的。(6分)六、写作(60分)20.阅读下面两首诗歌,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泾溪 南宋杨万里 唐杜荀鹤莫言下岭便无难, 泾溪石险人兢慎,赚得行人错喜欢。 终岁不闻倾覆人。正入万山圈子

27、里, 却是平流无石处,一山放出一山拦。 时时闻说有沉沦。要求:请全面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哲理,可综合两首诗歌分析构思立意,亦可选择一首诗歌分析构思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C(说法绝对化,因为原文最后一段说“艺术既是对客观的反映,同时又是主体的创造”。) 2.B(柳絮、桃花都是比喻乘风乱舞、随波逐流的势利小人;这两句都是写“丑”,表现了世人对现实的不满。) 3.A(“这种快感是美的对象所不能及的”理解不当,“审美快感”与“审丑快感”是非常复杂的美学问题,二者很难区分优劣。)二、选择题(18分)4C(A顾:只是;B夷:平坦;D论:判罪

28、。)5B(A盘桓:犹疑不决的样子;C师道:从师的风尚;D再拜:拜两次。)6D7D(是判断句,是省略句,定语后置句,是宾语前置句。)8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9A(首鼠两端: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又动摇不定。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席不暇暖:指连坐席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剖腹藏珠:比喻为物伤身,轻重颠倒。形容共产党员的革命精神,语境错误。卷帙浩繁:卷帙,指书籍或文章的篇幅;浩繁,浩大而繁多。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篇幅卷帙很大。添枝加叶: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此处望文生

29、义,应为“添砖加瓦”。)10.D(曲突徙薪:把烟囱改造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清除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防患于未然。不落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通俗的说就是没有刻意地用华丽词藻和修辞手法修饰文章,却给人很好、出彩舒服清新的感觉。探骊得珠: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此处应为“责无旁贷”。一言九鼎: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分量大,能起很大作用。此处应为“一诺千金”。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此处望文生义。)三、文言文阅读(47分)11.D(说杨涟被逮捕时,路过麻城,杨涟是有罪的人,梅之焕跟他盘桓数日,

30、痛哭流泪,应当削去梅之焕的官籍,实际上杨涟并没有路过麻城。不久,逆党梁克顺诬告他窝藏赃款,下诏追究他的赃款。)12.B(“进士”,明清时期,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的人按成绩分为一、二、 三甲,进入这三甲的人都统称“进士”。)13.D(梅之焕不是写信告诉钱谦益,而是上书给朝廷,保护了钱谦益。)14.(1)请求陛下严格考察,要求做到实事求是,疏通言路来加强组织纪律,区别善恶好坏来爱惜人才,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 “臧否”、“庶”、“济”各1分,句意2分)(2)各将请求乘机歼灭他们,梅之焕不同意,说:“对别人的灾祸感到高兴是不仁义的,乘别人的危难去攻击不符合武德,还不如放弃它们,来树立我们的

31、恩德。( “掩”、“不武”、判断句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梅之焕,字彬父,湖广麻城人,是侍郎梅国桢的侄子。十四岁时成为生员。御史到部中检阅武备,梅之焕骑着马冲进教场。御史发火了,命令他跟材官比试射箭。梅之焕九发九中,长揖上马扬长而去。万历三十二年(1604)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七年之后,授予吏科给事中的官职。东厂太监李浚陷害拷打商人,梅之焕弹劾他的罪行。不久上疏说:“当今国家,百姓贫穷,国库匮乏,强盗横行,军队疲惫。言官不谈论国家大事,却争论朝堂势力,官员们放弃本职工作,发表一些空洞的言论。国家的事情全部被虚假的文辞所束缚了。有人试图进行一些改革,不是说他多事,就是格外苛求他。改革没有

32、成功而诽谤却随之而来,正义得不到伸张却积了很多怨气。豪杰灰心,庸人得势,国家的事情没有办法做下去了。请求陛下严格考察,要求做到实事求是,疏通言路来加强组织纪律,区别善恶好坏来爱惜人才,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当时朝中大臣拉帮结派勾心斗角,梅之焕洁身自好,曾经说:“依附小人的一定是小人,依附君子的未必是君子。附在马身上的苍蝇,即使走了千里路也还是苍蝇。”天启元年(1621),梅之焕在通政参议的职务上被下诏任命为太常少卿,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昌、赣州。父母去世,在家守丧。正在这个时候,魏忠贤、客氏扰乱朝政,应山杨涟首先揭发魏忠贤的邪恶。魏忠贤恨死了他,将杨涟打死了。自此之后更加有恃无恐地诛杀好人

33、。说杨涟被逮捕时,路过麻城,杨涟是有罪的人,梅之焕跟他盘桓数日,痛哭流泪,应当削去梅之焕的官籍,实际上杨涟并没有路过麻城。不久,逆党梁克顺诬告他窝藏赃款,下诏追究他的赃款。庄烈帝即位,免于追究,恢复官职起用他任甘肃巡抚。大败河套地区的强盗,斩首七百多级,活捉三名部落酋长,招降六百多人。第二年春天,敌人又一次大规模地侵入内地,大黄山一带感染了天花传染病。各将请求乘机歼灭他们,梅之焕不同意,说:“对别人的灾祸感到高兴是不仁义的,乘别人的危难去攻是不符合武德的,还不如放弃它们,来树立我们的恩德。”于是没有进攻。过了一个月,群寇望着边城哭着离去了。冬天,京师戒严,有诏让他去保卫京师。将要出发,西部敌人

34、乘空虚进犯河西。梅之焕留下来,派兵埋伏在贺兰山后面,在归路上迎击敌人,大部队出水泉峡口,二战二胜,斩首八百四十多级。率领部队向东前进。第二年五月抵达京师,已经迟到了。有诏书让梅之焕上朝。第二天又下诏让梅之焕停职等候调查,这时温体仁已掌握大权。当初,温体仁攻击钱谦益,梅之焕上书给朝廷,最终保护了他。到这时,温体仁记起前仇,于是给梅之焕处分。梅之焕虽然是文士,却有武将的才干,善于射箭,被废职后,没有什么机会可以展现。他所在县里的深山里有很多强盗。梅之焕没事,常率领健壮的勇士协助当地官员捉拿,没有能逃脱的。在这之前,甘肃发生兵变,逃跑的士兵害怕被捕杀,往往逃至山谷中当强盗,强盗的势力更加嚣张了。到这

35、时,数万名强盗来攻打麻城,看到梅之焕的军事部署,就引兵离开了。皇帝追叙甘肃前后的功劳,恢复了梅之焕的官职,荫封他的一个儿子,但最终还是没有召用他。第二年病死。【参考译文】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考中进士。授职为行人。他被提拔为御史。依次巡视京都附近、淮、扬等地,纠正过失雷厉风行。隆庆年间,被提拔为大理丞。因为曾经弹劾高拱,高拱的门徒给事中程文诬陷并弹劾孙丕扬,孙丕扬被革职等候查办。高拱被罢免,事情水落石出,孙丕扬被起用任原官。万历元年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察保定各府。他采用严厉手段治理政事,下属官吏都很恐惧。巡视关隘,增设御敌的城楼三百多所,修筑边防墙一万多丈。记载功勋,升任右副都

36、御史。宦官冯保的家在京城附近,张居正嘱咐孙丕扬替冯保修建牌坊,孙丕扬拒绝不答应。孙丕扬知道他们两人一定会生气,万历五年春天托病辞官回归故里。这年冬天大规模审核京官,言官们迎合张居正的意旨而弹劾孙丕扬。巡视陕西的御史,知道冯保等人对孙丕扬痛恨不已,暗地里劝告西安知府诬陷孙丕扬贪污受贿。知府派遣官吏告知御史,官吏(途中)被老虎咬死了。等再派人去告知,张居正已经死了,事情于是才停止。孙丕扬起任应天府尹。朝廷下诏任命孙丕扬为大理卿,提拔他为户部右侍郎。万历十五年,黄河以北大闹饥荒。孙丕扬的故乡和邻县蒲城、同官的百姓到了采石作为食物的地步。孙丕扬感到哀伤,把数升石头进献给皇帝,趁机对皇帝说:“现在全国百

37、姓被额外征收的赋税所困,贫穷的并非只有吃石头的百姓。应该减轻赋税节省开支,罢除那些额外的收税派捐项目和不紧急的事务,减少官方收益而增加百姓的收益,来保护百姓性命。”皇帝被他的话感动,很多赋税被减轻或罢除了。不久,孙丕扬由左侍郎升为南京右都御史,因病辞归。后来朝廷又把他召回任命他为刑部尚书。孙丕扬认为监狱里滞留很多囚徒,是由于被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制约。商议刑部、大理寺各添置名册,凡是案子呈上刑部,第二天就详细呈报给大理寺,大理寺审核批准后,次日就反馈到刑部,从此没有长期滞留的囚犯了。不久上奏朝廷,皇帝答复说听从这样的建议。后来分条呈上减免肉刑、死刑和处罚的各三十二件事。皇帝称好,用褒美的诏书

38、来嘉许并采纳了。从此刑部案子大大减少。有个宫内小臣杀了人,逃跑隐藏到帝王所居的宫内。孙丕扬上奏要求逮捕他,最终将其发配边关。孙丕扬改任左都御史。孙丕扬年老还去上朝,认为不是举荐贤能之士就不能用来报效国家。先后举荐隐居山林年高而有德望的人,皇帝素来的意思是不任用旧臣,全搁置不答复。虽然孙丕扬年迈,(但)皇帝推崇他年老持重品德高洁,更加优待他。可孙丕扬不停地乞求辞官,上书二十多次。他知道不能请求辞官退休后,便在第二年二月上奏章后直接回到了故乡。在家居住两年后去世,享年八十三岁。朝廷赠封孙丕扬为太保。天启初年,孙丕扬被追赠 “恭介”的谥号。15.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提拔,升任) 张居正属为建坊(通

39、“嘱”,嘱咐)言路希居正指劾之(迎合) 起应天府尹(起任)录功,进右副都御史(记载功勋) 次日即详谳大理(详细呈报)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逃跑隐藏) 眷遇益隆(眷顾对待)16. 巡视陕西的御史,知道冯保等人对孙丕扬痛恨不已,暗地里劝告西安知府诬陷孙丕扬贪污受贿。(“按”、“憾”、“讽”各1分,句意2分)(5分)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翻译点:“微”、“无信”、“亲”。)(3分)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受到侮辱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翻译点:“及”、“负”、被动句。)(3分)我从地面一下子起飞,碰着树枝就停下来,有时或许还

40、飞不到树那么高,就落到地上了,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度在向南飞去呢?(翻译点:“抢”、“控”、“南”、“ 奚以为”。)(4分)四、名篇名句默写(7分)17.可以横绝峨眉巅众女嫉余之蛾眉兮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轻拢慢捻抹复挑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五、诗歌鉴赏(11分) 18.AD(答对一项给3分,答对两项给5分。A.“曾为县吏民知否”一句写的是自己对这些经历是偶然还是必然的疑惑。D苏轼一诗诗风灵动明快。)19.前两联用比喻说理,作者把人生比作“飞鸿踏雪泥”,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痕迹,但鸿飞雪化,很快就了无踪迹;人生也是行无定踪,充满了偶然和未知,就如飞鸿落在雪面上留下的爪痕,你不能凭

41、借这偶尔为之的爪痕,而推断鸿飞何处。颈联借事明理,用路过渑池县所看到的人事变化来说明事物的消亡乃自然规律,人生中偶然留下的痕迹也很快不复存在,因此不必过分在意。运用对比说理。曾经留宿的渑池寺舍人物已非,作者以寺舍的今夕变化说明世事变化乃自然之理;兄弟二人的境况也今非昔比,昔日兄弟二人赶考路途的艰辛,与如今二人高中进士、前途光明形成对比,暗含困难终会过去,只需放眼将来,奋发向前之意。诗意分析怀渑池寄子瞻兄同行兄弟在郑原野上话别,共同担心前路艰难。骑马回头还在大梁田间巡行,想来远行家兄已经翻过崤西古道。曾经做过渑池主簿百姓知否?还和父兄歇宿僧房共题壁诗。遥想兄台独行一定旅途寂寞,前路迷茫只能听到骓

42、马嘶鸣。苏辙在该诗自注中写道“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因为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未到任),又经过这里,有访僧留题之事。所以在诗里写道:“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这些经历是偶然还是必然?他充满了疑惑,也是表达心中的感慨。同时在首联中抒发了他与兄长依依惜别的难舍之情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这个“怕”字含有双关涵义,一是人生道路艰难,二是一种无可奈何。苏辙的这首诗的主题是怀旧,又是回忆,又是惜别。回忆当年“曾为县吏”,回忆“共题僧房”,数年光景晃如昨日,不免令人感叹,又惜别哥哥“独游”,想必这趟旅程是“佳味少”了,不过有什么

43、办法呢?一踏入仕途,就像棋盘上的棋子,只能任人摆往各个位置,实在身不由己,骓马走累了可以“鸣嘶”,但人因属人管,不能摆脱命运的安排。所以这首诗真正的体现还是人生感叹!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在苏轼看来,不仅具体的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那么,在冥冥中到底有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